关于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5-31 10: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一. 二.

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的现状分析 ........................................... 2 目前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存在的问题 ....................................... 2

(一)考录制度适用范围过窄 ............................................... 2 (二)考录制度科学性的缺失 ............................................... 3 (三)监督和评估机制缺失 ................................................. 3 三. 引发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原因分析 ................................. 3

(一)个体权衡的理性选择 ................................................. 4

(二)群体燥动的相互激励 ................................................. 4 (三)社会价值观的负面引导 ............................................... 5 四. 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带来的不利方面 ..................................... 5 (一)不利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 5

(二)影响社会财富的积极创造 ............................................. 5 (三)公务员职位招录成本大 ............................................... 6 五. 抑制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对策 ..................................... 6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平衡利益分配 ...................................... 6 (二)重塑社会主义价值观 ................................................. 6

(三)转变政府职能 ....................................................... 7 (四)加强高等教育改革 ................................................... 8 参考文献 ..................................................................... 8

关于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思考

【内容摘要】由于政府公务人员职业的特殊,它成为许多人竞相追求的一个目标,并渴望成为行政部门中的一员。我国现今实行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在借鉴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发展起来的,经过实践发展已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而随着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出现,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人对此的注意。公务员考试热所带来的问题和不利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公务员 考试热 原因 对策

一. 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的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不仅可以从报考人数来看,而且还能从当前众多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以及辅导教材多样化的选择上来看。每年政府部门一确定在当年公务员所需的人数,就会有很多人参加到考试的大潮中。其中参考人员不仅有以就业的社会人士,还有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在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贵州省的参考人数达到1.4371万人,而其招录的职位只有344个左右,即其招录的人员最多也就440多人左右,从参考人数和招录人数上的比较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到贵州公务员的热现象了。

二. 目前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考录制度适用范围过窄

考试录用制度适用范围过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试录用的职位级别范围过窄;另一方面是报考者的来源受地域限制,更多的人才无法进人甄选的视野。当前我国公务员考录的适用范围只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而担任领导职务或副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可以采用调任或交流的办法,不必通过考试。但调任对象不包括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相当一部分高层次人才进入政府部门只能通过统一的公务员招考。无论其具何种学历、经验或能力都只能被任命为主任科员以下职务。这样的政策显然不能调动他们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于是,为吸引人才,近年来有些地方对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采取不考试或简化考试程序的办法为机关选拔人才,但是这种做法有不少负作用。既不符合“凡进必考”的制度规定,也为不正之风提供了合法渠道。

僵化的户籍制度也是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全面推行的一个巨大阻碍;在考录的资格上,农村户口不能报考县级以上政府机关的职位,中小城市考生不能报考大城市政府职位。这种报考资格地域上的限制使人才只能按户口制“自生自灭”,从而滋长了公务员队伍的本地化、关系裙带化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和活力,严重影响公务员制度的普及。

(二)考录制度科学性的缺失

当前我国对公务员的招录,只有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方式比较单一,同时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反映出考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水平。而国外在公务员的考录方式上普遍采用现场模拟、心理测验、投射法和背景调查等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但是这些这些方法因为条件经验的限制在我国难以推行,因此无法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在我国的考试流程中,笔试方面,内容冗杂,题目偏难,试卷结构重记忆、轻应用的现象明显,而面试过程又过于单调。这种方式下,考生注重的就是应试技巧的发现,而不是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这就降低了录用考试的科学性。同时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对考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以自己的主观喜好和印象为主,缺乏客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评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使得优秀合适的人才因没有给考官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而被淘汰。

(三)监督和评估机制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使监督机制受到忽视。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查案办案受到种种牵制,有时还要冒很大的个人风险,从而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一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与约束,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腐化与堕落,这己经成为政治上公认的定律。政府的公共权力应该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国家的干部应该做好人民的勤务员。然而,如果缺少监督机制,这种服务就难以实施,这种主仆关系就必然颠倒,权力就会异化,腐败就难以避免。

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弊端,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暗箱操作随处可见;二是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如果不加以改革,必然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因此,公务员考试的监督问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 引发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在我国各省市都比较普遍,关于这个考试热的现象各地都有共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个体权衡的理性选择

个体作为社会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一切组织和集团的基础。从个体的角度观察,造成公务员考试持续高热的表面原因十分简单。以考分定高下的选人机制,规则清楚,起点相对平等,让普通民众感到努力就有机会;一旦进入公门,职业高度稳定,在“毕其功于一役”的拼搏之后,有持久的良好预期;公务员在分享国家进步成果的时候近水楼台,法定待遇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该阶层事实上拥有的强势地位,以及附着其上的隐蔽获利能力。

对于个体选择而言,公务员的报考成本相对于其他性质的考试来说几乎为零。而其背后的收益却是非常大的。同时考上公务员还意味着它背后所拥有的权力。斯通这样论述:“可以把政治活动的刺激物理解为效能需要的产物,这种效能需要是在应付环境时指向能力的一种先天倾向。对于个体而言这是环绕在公务员称号上闪耀的光环,吸引着一群群人前仆后继,孜孜不倦。此外,还有一部分个体性动机应该被提及,那就是真正具有服务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人,即使目前在总基数上是绝对少数,不排除利他动机主导的行为取向,毕竟人的行为复杂性不是简言可蔽之的。

(二)群体燥动的相互激励

“一窝蜂”式的考试热,可能应该视为集群行为,而不是集体行为。詹姆斯·科尔曼认为,被视为集群行为的社会现象通常包含以下三个共同的要素:包括在同一时间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被观察的集体其行为无常而且多变,很少处于均衡状态;行动具有相互依赖性,任何个人都不是独立地行动。公务员考试热较大程度上符合了集群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可被看作常规尺度下获取性集群行为的温和形式,或“半集群行为”。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本身没有一个对公务员系统的认识,却下意识随社会潮流而动,即“羊群效应”。盲目跟风,导致越来越热,而又促使人越来越跟风,由此产生了无法完结的循环。

首先从助长的结构来看,公务员考试逐渐热门和受追捧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仅从搜索门户Google上搜“公务员考试”一词,其反馈结果就有1千万条之多。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国内的就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对稳定的追求异常强烈,企业性职位代表了深深的不安全感。对于公务员制度来看,稳定性是其具有的一个重大特征。此外,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还有一些独特表现——对资源的占有和获得能力,声望体制等。内外的双重压力,正好助长了对公务员考试的追求。

其次,从普遍的信条看,人们普遍性的对某个问题有了一致的看法,并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对于公务员考试而言,普遍的看法和认识或者近似于社会刻板

印象的认定是“体面,稳定,社会福利好,有权力”等等。由此不难推出大量人群努力试图进入该领域。究其根源,传统文化体系中“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公务员通过考试选拔本身选出来的自然是“优”者,正好作为一个无言的注脚存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延续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和认同。

(三)社会价值观的负面引导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抛弃了传统封建的观念,但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加上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享乐主义和权力崇拜主义的盛行,使得“官本位”思想观念再一次复苏,并影响到人们的职业选择。同时由于在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下,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确,对于相互之间的职能定位也不清晰,使得政府职能有着高于市场,高于社会的权力,他们在利益分配上的绝对优势,和人们在其他就业方式上选择上所存在的风险和不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职业的第一选择,或是优先考虑的选择。同时政府的公共权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仅可以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而且存在寻租便利。而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又因为公务员的考试而进一步强化。当更多的人去追逐稀缺资源的时候,一方面会加大寻租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这种现象的恶性发展,即当人们看到人们共同去追逐这个职位时,显然就会抬高人们对它的预期,从而就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四. 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带来的不利方面 (一)不利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现今公务员考试热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普遍,许多人参与这种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务员工作岗位稳定,有比较好的政治前途,同时其相应的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动机不仅不能实现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加大了政府招录合适人才的成本。同时在这现象的背后也暗示着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当更多人出于上述的动机去参加考试,就会引起政府部门人力需求的超额供给,而这也就意味着在其他生产部门人力资源的短缺,而这就会引起其他生产部门的“招工难”问题,以及相应的结构性失业。

(二)影响社会财富的积极创造

国民经济的增加来自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价值增值,而公务员的工作由于并不是直接参与上述两项活动,因此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作为职业本身,它也为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做出了一定贡献,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它也有一定的报酬,但是它的报酬并不属于国民经济的一次分配,而是来自财政税收对其劳动的支付,属于二次分配。公务员考试的过热会吸引大批高学历的人才去政

府系统,造成企业人才资源的短缺,使得企业生产能力不能达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减弱社会财富创造增加的能力。

(三)公务员职位招录成本大

由于现在公务员考试的过热,通常数十人或数百人,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部门,更是有数千人去竞争一个位置,这就大大加大了公务员招录的成本。不仅是考试参加者为了脱颖而出而参加各种辅导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其他各种显性成本,还有其为了考试所付出的时间、精力等一些隐性成本。同时主办方为了招募合适的人才,在考试的管理及监督上也付出了大量的成本。这两者成本的结合使得单个招聘职位的平均成本大大增加,远远超过了普通工作人员招聘的成本。

五. 抑制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平衡利益分配

现在人们不愿到非盈利部门和企业就职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的不平衡。由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不完善,这就增加了人们在选择就业时的后顾之忧。而公务员虽然在劳动报酬上不是非常高,但是其享有很高的福利,在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上享有比一般公民更好的福利。因此要缓解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现象,这也是我们所要着手做的一方面,就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平衡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各部门的利益分配。

同时,要实现利益的平衡分配,我们还要在其他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包括法制的建设和其他制度的建设。首先,我们应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积极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全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减少部分企业因为不规范的运营对员工精神和身体造成的伤害,最后是在户籍制度上的改革,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们选择其他就业方式时要考虑到许多经济因素(生活成本、交通成本等)和非经济因素(地域歧视、孩子教育等),这也形成了许多人到外面企业就业的障碍。

(二)重塑社会主义价值观

为抑制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现象,我们所急需做的并且也是非常关键的工作是重塑社会价值观。随着城乡收入差距和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以及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成本的增加,还有政府官员权力在市场经济行为中的表现,使得权力崇拜主义,享乐主义在我们现今的社会中非常盛行。而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尤其在享乐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不仅会产生对劳动和工作的惰性,同时也会增强人们对舒适的要求,只愿意求职于

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企业或部门,而不愿降低身价往基层部门去。而权力崇拜主义的存在,就使得人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讨好上司以及领导上,而不是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上,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工作的质量。这对于地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政府工作人员将自己的心思全花在职位晋升以及顺领导心意,而不顾自己的工作职责,就会大大浪费当地的资源,甚至还会加重政府腐败现象的发展。

因此,我们现在所亟需要做的就是重塑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在青年学生这一代,他们是祖国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栋梁,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重塑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要反对权力崇拜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官本位思想,倡导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的职业道德,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全面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态度和能力。同时又要积极倡导和鼓励人们结合自身的个性、能力和特长等特点,合理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走向企业,走向基层,走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要纠正人们对于成功和成就的评价方法,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贡献并不在于他为社会所做出的物质贡献,还在于其他的他为社会所带来的非物质贡献。例如山区和贫困地区的老师,我们不能说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多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他们为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地孩子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了人才,那么他们为社会做的贡献一样很大,值得我们赞扬。

(三)转变政府职能

如今有众多人加入到公务员考试的大潮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政府人员所拥有的高于一般的权力以及由权力带来的效应。因此要抑制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转变政府职能。而转变政府职能也是当前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要转变政府职能,就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以及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弱化政府的绝对优势地位。

由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迟滞性等缺点,使得市场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市场所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完全由政府部门对经济活动做好计划和安排,这就赋予了政府极大的权力。虽然当前我国已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赋予政府的权力并没有因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减弱,反而有了一定的强化趋势。因此,要减少公务员热的趋势,政府就要进一步放权、放松管制,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健全市场法制环境,使得一些可以通过市场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市场解决,而不是由政府解决。同样,要积极培育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增强社会自治能力,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同时要进一

步拓展公民参政的渠道和方式以及做好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开化,建立一个由公民来评价政府官员工作绩效的体制,使得公务员在工作中真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多做好事,多做实事,而不是为了政绩做面子工程,不仅不能为人民谋福利反而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四)加强高等教育改革

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不仅盛行于已工作的人员当中,同样也盛行于高校临毕业的学生中,其参与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在政府部门就职所带来的收益效用,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在于其对当前自己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心理。

针对高校学生中的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应从高等教育的培育制度入手。经济可以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但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它不能这样,但是我们又确实需根据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走出传统的培养模式。对于高校的教育模式或方式的改革,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同时借鉴世界一流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侧重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高等院校应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相联系,了解他们在人才方面的需求,双方加强在人才培养上的联系跟合作,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在改革教育方式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 曾准. 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考试“持续发热”的影响、原因及治疗[ J ].

科技咨讯, 2007, 3: 100~101.

[2] 李泽旭. 争辩公务员考试成本[ J ]. 领导文萃, 2006, 11: 114~118. [3] 高静. 关于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J ]. 党政干部论坛,2006, 6: 24~25. [4]周晓虹.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崔光胜,马兴法.“公务员热”的动因及其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

[6]郎成爽,赵芸霄.公务员报考热的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11). [7]刘永红,王光.公务员报考过热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工作,2006(7).

[8] 连会有.当前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弊端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i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