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
更新时间:2024-05-12 23: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1 -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第1讲 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2讲 巧求分数 第3讲 分数运算的技巧 第4讲 循环小数与分数 第5讲 工程问题(一) 第6讲 工程问题(二) 第7讲 巧用单位“1” 第8讲 比和比例 第9讲 百分数 第10讲 商业中的数学 第11讲 圆与扇形 第12讲 圆柱与圆锥 第13讲 立体图形(一) 第14讲 立体图形(二) 第15讲 棋盘的覆盖 第16讲 找规律 第17讲 操作问题 第18讲 取整计算 第19讲 近似值与估算 第20讲 数值代入法 第21讲 枚举法 第22讲 列表法 第23讲 图解法 第24讲 时钟问题 第25讲 时间问题 第26讲 牛吃草问题 第27讲 运筹学初步(一) 第28讲 运筹学初步(二) 第29讲 运筹学初步(三) 第30讲 趣题巧解
第一讲 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2 -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也就是说,
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 -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总结,但无论哪种方法,均来源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一基本方法。 练习1
1.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答案与提示练习1
第二讲 巧求分数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变化的题目,例如分子或分母加、减某数,或分子与分母同时加、减某数,或分子、分母分别加、减不同的数,得到一个新分数,求加、减的数,或求原来的分数。这类题目变化很多,因此解法也不尽相同。
数。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4 - 分析:若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原题中的分母加、减1就变成分子加、减1,这样就可以用例1求平均数的方法求出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的分数,再求倒数即可。
个分数。
分析与解:因为加上和减去的数不同,所以不能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求解。
,这个分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问题就变为:
这个分数是多少?
于是与例3类似,可以求出
在例1~例4中,两次改变的都是分子,或都是分母,如果分子、分母同时变化,那么会怎样呢?
数a。
分析与解:分子减去a,分母加上a,(约分前)分子与分母之和不变,等于29+43=72。约分后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变为3+5=8,所以分子、分母约掉
45-43=2。
求这个自然数。
同一个自然数,得到的新分数如果不约分,那么差还是45,
新分数约分后变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5 - 例7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23,分母增加19后得到一个新分数,
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6,是由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42÷6=7得到
分析与解:分子加10,等于分子增加了10÷5=2(倍),为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应增加相同的倍数,所以分母应加8×2=16。
在例8中,分母应加的数是
在例9中,分子应加的数是
由此,我们得到解答例8、例9这类分数问题的公式: 分子应加(减)的数=分母所加(减)的数×原分数; 分母应加(减)的数=分子所加(减)的数÷原分数。
分析与解:这道题的分子、分母分别加、减不同的数,可以说是这类题中最难的,我们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2x+2)×3=(x+5)×4, 6x+6=4x+20, 2x=14, x=7。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5,所以化成混循环小数中的不循环部分有两位。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
一个最简分数化为小数有三种情况:
- 11 - (1)如果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那么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并且小数部分的位数等于分母中质因数2与5中个数较多的那个数的个数;
(2)如果分母中只含有2与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3)如果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或5,又含有2与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混循环小数,并且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等于分母中质因数2与5中个数较多的那个数的个数。
例1判断下列分数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能化成混循环小数的,不循环部分有几位?
分析与解:上述分数都是最简分数,并且 32=2,21=3×7,250=2×5,78=2×3×13, 117=3×13,850=2×5×17, 根据上面的结论,得到:
3
2
5
3
不循环部分有两位。
将分数化为小数是非常简单的。反过来,将小数化为分数,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将有限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而对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就不一定清楚了。我们分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两种情况,讲解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1.将纯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将上两式相减,得将上两式相减,得
从例2、例3可以总结出将纯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纯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分数的分子是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分母的各位数都是9,9的个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
2.将混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将上两式相减,得
- 12 - 将上两式相减,得
从例4、例5可以总结出将混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混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点后面第一个数字到第一个循环节的末位数字所组成的数,减去不循环数字所组成的数所得的差;分母的头几位数字是9,末几位数字都是0,其中9的个数与循环节的位数相同,0的个数与不循环部分的位数相同。
掌握了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后,就可以正确地进行循环小数的运算了。 例6 计算下列各式:
练习4
1.下列各式中哪些不正确?为什么?
2.划去小数0.27483619后面的若干位,再添上表示循环节的两个圆点,得到一个循环小数,例如0.274836。请找出这样的小数中最大的与最小的。
3.将下列纯循环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4.将下列混循环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5.计算下列各式:
- 13 - 答案与提示 练习4 1.(1)(3)(4)不正确。
第五讲 工程问题(一)
顾名思义,工程问题指的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数学问题。其实,这类题目的内容已不仅仅是工程方面的问题,也括行路、水管注水等许多内容。
在分析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量指的是工作的多少,它可以是全部工作量,一般用数1表示,也可
工作效率指的是干工作的快慢,其意义是单位时间里所干的工作
量。单位时间的选取,根据题目需要,可以是天,也可以是时、分、秒等。
工作效率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表示成“工作量/天”,或“工作量/时”等。但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一般不写工作效率的单位。
例1 单独干某项工程,甲队需100天完成,乙队需15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干50天后,剩下的工程乙队干还需多少天?
分析与解:以全部工程量为单位1。甲队单独干需100天,甲的工作效
例2 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3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45天完成。如果开工时甲、乙两队合做,中途甲队退出转做新的工程,那么乙队又做了18天才完成任务。问:甲队干了多少天?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14 - 分析:将题目的条件倒过来想,变为“乙队先干18天,后面的工作甲、乙两队合干需多少天?”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
答:甲队干了12天。
例3 单独完成某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丙队需20天。开始三个队一起干,因工作需要甲队中途撤走了,结果一共用了6天完成这一工程。问:甲队实际工作了几天?
分析与解:乙、丙两队自始至终工作了6天,去掉乙、丙两队6天的工作量,剩下的是甲队干的,所以甲队实际工作了
例4 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20时完成,王师傅独做30时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做,那么完成任务时张师傅比王师傅多做6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分三步。首先求出两人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
例5 一水池装有一个放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放水管5时可将空池灌满,单开排水管7时可将满池水排完。如果一开始是空池,打开放水管1时后又打开排水管,那么再过多长时间池内将积有半池水
例6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走完全程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出发后5分钟,甲因忘带东西而返回出发点,取东西又耽误了5分钟。甲再出发后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这道题看起来像行程问题,但是既没有路程又没有速度,所以不能用时间、路程、速度三者的关系来解答。甲出发5分钟后返回,路上耽误10分钟,再加上取东西的5分钟,等于比乙晚出发15分钟。我们将题目改述一下:完成一件工作,甲需60分钟,乙需40分钟,乙先干15分钟后,甲、乙合干还需多少时间?由此看出,这道题应该用工程问题的解法来解答。
答:甲再出发后15分钟两人相遇。 练习5
1.某工程甲单独干10天完成,乙单独干15天完成,他们合干多少天才可完成工程的一半?
2.某工程甲队单独做需48天,乙队单独做需36天。甲队先干了6天后转交给乙队干,后来甲队重新回来与乙队一起干了10天,将工程做完。求乙队在中间单独工作的天数。
3.一条水渠,甲、乙两队合挖需30天完工。现在合挖12天后,剩下的乙队单独又挖了24天挖完。这条水渠由甲队单独挖需多少天?
则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植50棵。这批树共有多少棵?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公路长多少米?
- 15 - 5.修一段公路,甲队独做要用40天,乙队独做要用24天。现在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这段6.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需18时注满,单开乙管需24时注满。如果要求12时注满水池,那么甲、乙两管至少要合开多长时间?
7.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慢车从甲地到乙地需8时,比快车从
40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答案与提示 练习5 2.14天。
3.120天。
4.350棵。
5.6000米。
6.8时。
提示:甲管12时都开着,乙管开
7.280千米。
第六讲 工程问题(二)
上一讲我们讲述的是已知工作效率的较简单的工程问题。在较复杂的工程问题中,工作效率往往隐藏在题目条件里,这时,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基本的分析方法,问题也不难解决。
例1 一项工程,如果甲先做5天,那么乙接着做20天可完成;如果甲先做20天,那么乙接着做8天可完成。如果甲、乙合做,那么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与解:本题没有直接给出工作效率,为了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我们先画出示意图:
从上图可直观地看出:甲15天的工作量和乙12天的工作量相等,即甲5天的工作量等于乙4天的工作量。于是可用“乙工作4天”等量替换题中“甲工作5天”这一条件,通过此替换可知乙单独做这一工程需用20+4=24(天)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16 - 甲、乙合做这一工程,需用的时间为
例2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6天完成,现在乙队先做7天,然后
么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分析与解:题中没有告诉甲、乙两队单独的工作效率,只知道他们合作
们把“乙先做7天,甲再做4天”的过程转化为“甲、乙合做4天,乙再单独
例3 单独完成一件工作,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做2天后,剩下的继续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问:甲、乙二人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分析与解:乙单独做要超过3天,甲、乙合做2天后乙继续做,刚好按时完成,说明甲做2天等于乙做3天,即完成这件工作,乙需要的时间是甲的
,乙需要10+5=15(天)。甲、乙合作需要
例4 放满一个水池的水,若同时打开1,2,3号阀门,则20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2,3,4号阀门,则21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3,4号阀门,则28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2,4号阀门,则30分钟可以完成。问:如果同时打开1,2,3,4号阀门,那么多少分钟可以完成?
分析与解:同时打开1,2,3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2,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3,4号阀门1分钟,再同时打开1,2,4号阀门1分钟,这时,1,2,3,4号阀门各打开了3分钟,放水量等于一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17 - 例5 某工程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要10天完成;由一、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如果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顺序,每个小队干一天地轮流干,那么工程由哪个队最后完成?
分析与解:与例4类似,可求出一、二、三、四小队的工作效率之和是
例6 甲、乙、丙三人做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丙的顺序每人一天轮流去做,恰好整天做完,并且结束工作的是乙。若按乙、丙、甲的顺序轮流
件工作,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与解:把甲、乙、丙三人每人做一天称为一轮。在一轮中,无论谁先谁后,完成的总工作量都相同。所以三种顺序前面若干轮完成的工作量及用的天数都相同(见下图虚线左边),相差的就是最后一轮(见下图虚线右边)。
由最后一轮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得到
练习6
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加工一批零件,每人加工零件总数的一半。甲完成
有多少个?
需的时间相等。问:甲、乙单独做各需多少天?
3.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先做6时李师傅再做12时可完成,王师傅先做8时李师傅再做9时也可完成。现在王师傅先做2时,剩下的两人合做,还需要多少小时?
独修各需几天?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中间甲管因故关闭,结果到下午2点水池被灌满。问:甲管在何时被关闭?
- 18 - 5.蓄水池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甲、乙、丙管单独灌满一池水依次需要10,12,15时。上午8点三个管同时打开, 6.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9时,乙需12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7.一项工程,乙单独干要17天完成。如果第一天甲干,第二天乙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恰好用整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干,第二天甲干,这样交替轮流干,那么比上次轮流的做法多用半天完工。问:甲单独干需要几天? 答案与提示练习6 1.360个。
2.甲18天,乙12天。
3.7.2时。
解:由下页图知,王干2时等于李干3时,所以单独干李需12+6÷2×3=21(时),王需21÷3×2=14(时)。所求为
5.上午9时。
6.10时15分。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19 - 7.8.5天。
解:如果两人轮流做完的天数是偶数,那么不论甲先还是乙先,两种轮流做的方式完成的天数必定相同(见左下图)。 甲乙甲乙??甲乙甲乙甲乙??甲乙 甲
现在乙先比甲先要多用半天,所以甲先时,完成的天数一定是奇数,于是得到右上图,其中虚线左边的工作量相同,右边的工作量也相同,说明乙做1天等于甲做半天,所以乙做17天等于甲做8.5天。 第七讲 巧用单位“1”
在工程问题中,我们往往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在许多分数应用题中,都会遇到单位“1”的问题,根据题目条件正确使用单位“1”,能使解答的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简捷。
分析:因为第一天、第二天都是与全书比较,所以应以全书的页数为单位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240页。
分析与解:本题条件中单位“1”的量在变化,依次是“全书的页数”、“第一天看后余下的页数”、“第二天看后余下的页数”,出现了3个不同的单位“1”。按照常规思路,需要统一单位“1”,转化分率。但在本题中,不统一单位“1”反而更方便。我们先把全书看成“1”,
看成“1”,就可以求出第三天看后余下的部分占全书的
共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故事书增加了,图书的总数随之增加。题中出现两个分率,
这给计算带来很多不便,需要统一单位“1”。统一单位“1”的一个窍门就是抓“不变量”为单位“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题中故事书、图书总数都发生了变化,而其它书的本数没有变,可以以
- 20 -
图书室原来共有图书
分析与解:与例3类似,甲、乙组人数都发生了变化,不变量是甲、乙组的总人数,所以以甲、乙组的总人数为单位“1”。
例5 公路上同向行驶着三辆汽车,客车在前,货车在中,小轿车在后。在某一时刻,货车与客车、小轿车的距离相等;走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又过了5分钟,小轿车追上了客车,再过多少分钟,货车追上客车?
分析与解:根据“在某一时刻,货车与客车、小轿车的距离相等”,设这段距离为单位“1”。由“走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可知小轿
可知小轿车(10+5)分钟比客车多行了两个这样的距离,每分钟多行这段距离的
两班各有多少人?
乙班有84-48=36(人)。 练习7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21 -
树上原有多少个桃?
剩下的部分收完后刚好又装满6筐。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7.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4人,其中女生有39人,已知一班的女生占本
答案与提示 练习7 1.35个。
2.60个。
3.64吨。
4.384千克。
6.男生15人,女生21人。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22 - 7.一班45人,二班49人。
第八讲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如,3∶7=9∶21。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即:如果a∶b=c∶d,那么a×d=b×c。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 甲∶乙=5∶6,乙∶丙=4∶3, 因为[6,4]=12,所以
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 7×(x-1)=3×9, x-1=3×9÷7,
例2 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3∶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由此求出
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24∶20=6∶5。 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23 - 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中,也可以先求出每份的量,再求出各个分量。如例3中,总份数是1+2+12=15,每份的量是2700÷15=180(千克),然后用每份的量分别乘以各分量的份数,即用180千克分别乘以1,2,12,就可以求出各个分量。 例4 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解法很多,这里只用按比例分配做。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
有多少学生?
按比例分配得到
例6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分析与解:大客车、小轿车通过的数量都是与小客车相比,如果能将5∶6中的6与4∶11中的4统一成[4,6]=12,就可以得到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的连比。 由5∶6=10∶12和4∶11=12∶33,得到 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10∶12∶33。
以10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33辆小轿车为一组。因为每组中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10×33-30×10=30(元),所以这天通过的车辆共有210÷30=7(组)。这天通过 大客车=10×7=70(辆), 小客车=12×7=84(辆), 小轿车=33×7=231(辆)。 练习8
1.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5∶3,周长是96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2.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4∶3,宽与高的比是5∶4,体积是450分米。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多少厘米? 3.一把小刀售价6元。如果小明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3∶5;如果小强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9∶11。问:两人原来共有多少钱?
3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24 - 5.甲、乙、丙三人分138只贝壳,甲每取走5只乙就取走4只,乙每取走5只丙就取走6只。问:最后三人各分到多少只贝壳?
6.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已知他走平路的速度是5千米/时,他走完全程用多少时间?
7.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丙三组的人数之比是10∶8∶7。如果甲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5∶3,那么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8 1.540米。
2
2.长100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 解:长∶宽∶高=20∶15∶12, 450000÷(20×15×12)=125=5。
长=20×5=100(厘米),宽=15×5=75(厘米), 高=12×5=60(厘米)。 3.86元。
解:设小明有x元钱。根据小强的钱数可列方程
3
36+50=86(元)。 4.2640元。
5.甲50只,乙40只,丙48只。
解:甲∶乙∶丙=25∶20∶24,138÷(25+20+24)=2, 甲=2×25=50(只),乙=2×20=40(只), 丙=2×24=48(只)。 6.12时。
7.5:9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25 - 第九讲 百分数
百分数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形式,把百分数作为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表示一个数(比较数)是另一个数(标准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种定义着眼于应用,用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符号“%”来表示,叫做百分号。
在第二种定义中,出现了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这三者的关系如下: 比较数÷标准数=分率(百分数), 标准数×分率=比较数, 比较数÷分率=标准数。
根据比较数、标准数、分率三者的关系,就可以解答许多与百分数有关的应用题。
例1 纺织厂的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问: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因为“女工占全厂人数的80%”,所以男工占全厂人数的1-80%=20%。
又因为“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男工的25%”,所以一车间的男工占全厂人数的20%×25%=5%。
例2 学校去年春季植树500棵,成活率为85%,去年秋季植树的成活率为90%。已知去年春季比秋季多死了20棵树,那么去年学校共种活了多少棵树?
分析与解:去年春季种的树活了500×85%=425(棵),死了500-425=75(棵)。去年秋季种的树,死了75-20=55(棵),活了 55÷(1-90%)×90%=495(棵)。所以,去年学校共种活425+495=920(棵)。
例3 一次考试共有5道试题。做对第1,2,3,4,5题的人数分别占参加考试人数的85%,95%,90%,75%,80%。如果做对三道或三道以上为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百分数的含义是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所以不妨设总量即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0。 由此得到做错第1题的有100×(1-85%)=15(人); 同理可得,做错第2,3,4,5题的分别有5,10,25,20人。 总共做错15+5+10+25+20=75(题)。
一人做错3道或3道以上为不及格,由75÷3=25(人),推知至多有25人不及格,也就是说至少有75人及格,及格率至少是75%。
例4 育红小学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多25%,五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少10%,六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多10%。如果六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多38人,那么三至六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
分析:以三年级学生人数为标准量,则四年级是三年级的125%,五年级是三年级的125%×(1-10%),六年级是三年级的125%×(1-10%)×(1+10%)。因为已知六年级比三年级多38人,所以可根据六年级的人数列方程。 解:设三年级有x名学生,根据六年级的人数可列方程: x×125%×(1-10%)×(1+10%)=x+38, x×125%×90%×110%=x+38, 1.2375x=x+38, 0.2375x=38, x=160。
三年级有160名学生。
四年级有学生 160×125%=200(名)。 五年级有学生200×(1-10%)=180(名)。 六年级有学生 160+38=198(名)。 160+200+180+198=738(名)。 答:三至六年级共有学生738名。
在百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叫溶液配比问题。我们都知道,将糖溶于水就得到了糖水,其中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如果水的量不变,那么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也就是说,糖水甜的程度是由糖(溶质)与糖水(溶液=糖+水)二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叫酒精含量。溶质、溶剂、溶液及溶质含量有如下基本关系: 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溶剂重量, 溶质含量=溶质重量÷溶液重量, 溶液重量=溶质重量÷溶质含量, 溶质重量=溶液重量×溶质含量。
溶质含量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10克白糖溶于90克水中,含糖量(溶
例5 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分析与解:在600克含糖量为7%的糖水中,有糖(溶质)600×7%=42(克)。
设再加x克糖,可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此时溶质有(42+x)克,溶液有(600+x)克,根据溶质含量可得方程
- 26 - 者重量的比值决定的,这个比值就叫糖水的含糖量或糖含量。类似地,酒精溶于水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二者重量的比值就
需要再加入20克糖。
例6 仓库运来含水量为90%的一种水果100千克,一星期后再测,发现含水量降低到80%。现在这批水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可将水果分成“水”和“果”两部分。一开始,果重 100×(1-90%)=10(千克)。
一星期后含水量变为80%,“果”与“水”的比值为
因为“果”始终是10千克,可求出此时“水”的重量为 所以总重量是10+40=50(千克)。
练习9
1.某修路队修一条路,5天完成了全长的20%。照此计算,完成任务还需多少天?
2.服装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20%,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30%。已知三车间有156人,全厂有多少人?
3.有三块地,第二块地的面积是第一块地的80%,第三块地的面积比第二块多20%,三块地共69公顷,求三块地各多少公顷。
4.某工厂四个季度的全勤率分别为90%,86%,92%,94%。问:全年全勤的人至少占百分之几?
5.有酒精含量为30%的酒精溶液若干,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酒精含量为24%的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那么酒精含量将变为多少?
6.配制硫酸含量为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要用硫酸含量为18%和23%的硫酸溶液各多少克?
7.有一堆含水量14.5%的煤,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含水量降为10%,现在这堆煤的重量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答案与提示 练习9 1.20天。
解:5÷20%-5=20(天)。
2.600人。解:156÷[(1-20%) × (1+30%)]÷25%=600(人)。
3.第一、二、三块依次为25,20和24公顷。解:第一块地的面积为69÷[1+80%+80%×(1+20%)]=25(公顷),第二块地为25×80%=20(公顷),第三块地为69-25=24(公顷)。
4.62%。解;设全厂有100人,则四个季度没有全勤的共有10+14+8+6=38(人次)。当四个季度没有全勤的人互不相同时,全年没有全勤的人最多,为38人,所以至少有100-36=62(人)全勤,即全年全勤率至少为62%。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5.20%。
- 27 - 解:设酒精含量为30%的酒精溶液有100克,则溶质为30克。稀释成酒精含量为24%的酒精溶液需加水30÷24%-100=25(克)。若再加入25克水,则酒精含量变为 30÷(100+25+25)=20%。 6.600克,400克。
提示:设需要18%的溶液x克,则需要23%的溶液(100-x)克。根据溶质重量可得 x×18%+(1000-x)×23%=1000×20%。解得x=600。 7.95%。
解:设原有100吨煤,则有水份14.5吨。又设风干掉水份x吨,则由含
现在煤的重量为100-5=95(吨),是原来的95%。 第十讲 商业中的数学
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可能都有和父母一起去买东西的经历,都知道商品有定价,但是这个价格是怎样定的?这就涉及到商品的成本、利润等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 这一讲的内容就是小学数学知识在商业中的应用。 利润=售出价-成本,
例如,一件商品进货价是80元,售出价是100元,则这件商品的利润是100-80=20(元),利润率是
在这里我们用“进货价”代替了“成本”,实际上成本除了进货价,还包括运输费、仓储费、损耗等,为简便,有时就忽略不计了。
例1某商品按每个7元的利润卖出13个的钱,与按每个11元的利润卖出12个的钱一样多。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是每个多少元?
解:设进货价是每个x元。由“售出价=进货价+利润”,根据前、后两次卖出的钱相等,可列方程 (x+7)×13=(x+11)×12, 13x+91=12+132 x=41。
答:进货价是每个41元。
例2 租用仓库堆放3吨货物,每月租金7000元。这些货物原计划要销售3个月,由于降低了价格,结果2个月就销售完了,由于节省了租仓库的租金,所以结算下来,反而比原计划多赚了1000元。问: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了多少元? 分析与解:原计划租仓库3个月,现只租用了2个月,节约了1个月的租金7000元。如果不降低价格,那么应比原计划多赚7000元,但现在只多赚了1000元,说明降价损失是7000-1000=6000(元)。 因为共有3吨,即3000千克货物,所以每千克货物降低了6000÷3000=2(元)。
例3 张先生向商店订购了每件定价100元的某种商品80件。张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那么每减价1元,我就多订购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若减价5%,则由于张先生多订购,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00元。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设这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减价5%就是每件减100×5%=5(元),张先生可多买4×5=20(件)。由获得利润的情况,可列方程
(100-x)×80 +100=(100-5-x)×(80 + 20), 8000-80x+100=9500-100x, 20x=1400, x=70, 这种商品的成本是70元。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由例2、例3看出,商品降价后,由于增加了销售量,所以获得的利润有时反而比原来多。
- 28 - 例4 某商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1.50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是10%,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分析与解:本题的成本包括收购价、运费、损耗。每千克的收购价加运费是1.20+1.50×400÷1000=1.80(元)。 因为有10%的损耗,所以每千克的成本为1.80÷(1-10%)=2.00(元)
售出价=成本×(利润率+1) =2.00×(25%+1) =2.50(元),
即零售价应是每千克2.50元。
例5 小明到商店买了相同数量的红球和白球,红球原价2元3个,白球原价3元5个。新年优惠,两种球都按1元2个卖,结果小明少花了8元钱。问: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例6 某厂向银行申请甲、乙两种贷款共40万元,每年需付利息5万元。甲种贷款年利率为12%,乙种贷款年利率为14%。该厂申请甲、乙两种贷款的金额各是多少?
解:设申请甲种贷款x万元,则申请乙种贷款(40-x)万元。根据需付利息可得方程 x×12%+(40-x)×14%=5, 0.12x+5.6-0.14x=5, 0.02x=0.6, x=30(万元)。 40-30=10(万元)。 答:申请甲种贷款30万元,乙种贷款10万元。 练习10
1.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这批钢笔的进货价每支多少元? 2.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每天都是前一天的80%。妈妈第一天买了2个,第二天买了3个,第三天买了5个,共花了38元。若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则能少花多少钱?
3.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凉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凉鞋共多少双?
4.体育用品商店用3000元购进50个足球和40个篮球。零售时足球加价9%,篮球加价11%,全部卖出后获利润298元。问:每个足球和篮球的进价是多少元?
5.某种商品的利润率是20%。如果进货价降低20%,售出价保持不变,那么利润率将是多少?
6.某商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0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费1.50元。如果不计损耗,那么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
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共获利润3000元。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 答案与提示 练习10 1.7元。
解:(10×20-11×15)÷(20-15)=7(元)。 2.6元。
解:设第一天每个蜜瓜x元。由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2x+3x×80%+5x×80%=38,
解得x=5(元)。10个瓜都在第三天买要花 5×10×80%×80%=32(元), 少花38-32=6(元)。 3.90双。
解:(88+14.8×5)÷(14.8-13)=90(双)。 4.足球32元,篮球35元。
解:设50个足球的进价为x元,则40个篮球的进价为(3000-x)元。根据利润可得方程 x×9%+(3000-x)×11%=298。
解得x=1600。每个足球的进价为1600÷50=32(元),每个篮球的进价为(3000-x)÷40=35(元)。 5.50%。
解:设原来进价为1元,则售出价为1×(1+20%)=1.2(元)。
现在的进价为1×(1-20%)=0.8(元),利润率为(1.2-0.8)÷0.8=50%。 6.2.25元。
解:(1.20+1.50×400÷1000)×(1+25%)=2.25(元)。 7.250本。
- 29 - 解:将售出的挂历分组,每组5本,其中原价的2本,减价的3本。每组可获利润18×2+8×3=60(元),推知共有3000÷60=50(组),
所以共售出5×50=250(本)。 第11讲 圆与扇形
五年级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由它们形成的组合图形的相关问题,这一讲学习与圆有关的周长、面积等问题。
圆的面积=πr, 圆的周长=2πr,
2
本书中如无特殊说明,圆周率都取π=3.14。
例1 如下图所示,200米赛跑的起点和终点都在直跑道上,中间的弯道是一个半圆。已知每条跑道宽1.22米,那么外道的起点在内道起点前面多少米?(精确到0.01米)
分析与解:半径越大,周长越长,所以外道的弯道比内道的弯道长,要保证内、外道的人跑的距离相等,外道的起点就要向前移,移的距离等于外道弯道与内道弯道的长度差。虽然弯道的各个半径都不知道,然而两条弯道的中心线的半径之差等于一条跑道之宽。
设外弯道中心线的半径为R,内弯道中心线的半径为r,则两个弯道的长度之差为 πR-πr=π(R-r)
=3.14×1.22≈3.83(米)。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即外道的起点在内道起点前面3.83米。
- 30 - 例2 有七根直径5厘米的塑料管,用一根橡皮筋把它们勒紧成一捆(如左下图),此时橡皮筋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由右上图知,绳长等于6个线段AB与6个BC弧长之和。将图中与BC弧类似的6个弧所对的圆心角平移拼补,得到6个角的和是360°,所以BC弧所对的圆心角是60°,6个BC弧等于直径5厘米的圆的周长。而线段AB等于塑料管的直径,由此知绳长=5×6+5×3.14=45.7(厘米)。
例3 左下图中四个圆的半径都是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直接套用公式,正方形中间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太好计算。容易看出,正方形中的空白部分是4个四分之一圆,利用五年级学过的割补法,可以得到右上图。右上图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原图相同,等于一个正方形与4个半圆(即2个圆)的面积之和,为(2r)+πr×2=10+3.14×50≈257(厘米)。
例4 草场上有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关闭着的羊圈,在羊圈的一角用长30米的绳子拴着一只羊(见左下图)。问:这只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2
2
2
2
分析与解:如右上图所示,羊活动的范围可以分为A,B,C三部分,
所以羊活动的范围是
例5 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28厘米,求扇形的半径。
2
分析与解:阴影部分是扇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差的部分。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1 - 所以,扇形的半径是4厘米。
例6 右图中的圆是以O为圆心、径是10厘米的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解此题的基本思路是:
从这个基本思路可以看出:要想得到阴影部分S1 的面积,就必须想办法求出S2和S3的面积。
S3的面积又要用下图的基本思路求:
现在就可以求出S3的面积,进而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了。 S3=S4-S5=50π-100(厘米),
S1=S2-S3=50π-(50π-100)=100(厘米)。 练习11
1.直角三角形ABC放在一条直线上,斜边AC长20厘米,直角边BC长10厘米。如下图所示,三角形由位置Ⅰ绕A点转动,到达位置Ⅱ,此时B,C点分别到达B1,C1点;再绕B1点转动,到达位置Ⅲ,此时A,C1点分别到达A2,C2点。求C点经C1到C2走过的路径的长。
2
2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2 - 2.下页左上图中每个小圆的半径是1厘米,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只狗被拴在一个边长为3米的等边三角形建筑物的墙角上(见右上图),绳长是4米,求狗所能到的地方的总面积。
5.右上图是一个400米的跑道,两头是两个半圆,每一半圆的弧长是100米,中间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00米。求两个半圆的面积之和与跑道所围成的面积之比。
6.左下图中,正方形周长是圆环周长的2倍,当圆环绕正方形无滑动地滚动一周又回到原来位置时,这个圆环转了几圈?
7.右上图中,圆的半径是4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π厘米 ,求图中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与提示 练习11 1.68厘米。
2
2.62.8厘米。
解:大圆直径是6厘米,小圆直径是2厘米。阴影部分周长是6π+2π×7=62.8(厘米)。 3.43.96米。
解:如下页右上图所示,可分为半径为4米、圆心角为300°的扇形与两个半径为1米、圆心角为120°的扇形。面积为
2
4.60°。
解:设∠CAB为n度,半圆ADB的半径为r。由题意有
解得n=60。 5.1∶3。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3 - 6.3圈。
7.8厘米。
2
解:圆的面积是4π=16π(厘米),空白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1-
2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为4×4÷2=8(厘米)。 第12讲 圆柱与圆锥
这一讲学习与圆柱体和圆锥体有关的体积、表面积等问题。
2
例1 如右图所示,圆锥形容器中装有5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升水?
分析与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容器上半部分的体积与下半部分的关系。
这表明容器可以装8份5升水,已经装了1份,还能装水5×(8-1)=35(升)。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少?(精确到1厘米)
分析与解:铁桶有以60厘米的边为高和以40厘米的边为高两种做法。
3
- 34 - 例2 用一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铁皮做圆柱形水桶的侧面,另找一块铁皮做底。这样做成的铁桶的容积最大是多
时桶的容积是
桶的容积是
例3 有一种饮料瓶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是30分米。现在瓶中装有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为5厘米(见右图)。问:瓶内现有饮料多少立方分米?
3
分析与解:瓶子的形状不规则,并且不知道底面的半径,似乎无法计算。比较一下正放与倒放,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装的饮料的体积不变,所以空余部分的体积应当相同。将正放与倒放的空余部分变换一下位置,可以看出饮料瓶的容积应当等于底面积不变,高为 20+5=25(厘米)
例4 皮球掉进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桶中。皮球的直径为15厘米,水桶
中后,水桶中的水面升高了多少厘米?
解:皮球的体积是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5 - 水面升高的高度是450π÷900π=0.5(厘米)。 答:水面升高了0.5厘米。
例5 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圆孔,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见右图)。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的部分涂上防锈漆,那么一共要涂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需要涂漆的面有圆柱体的下底面、外侧面、上面的圆环、圆孔的侧面、圆孔的底面,其中上面的圆环与圆孔的底面可以拼成一个与圆柱体的底面相同的圆。涂漆面积为
例6 将一个底面半径为20厘米、高27厘米的圆锥形铝块,和一个底面半径为30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铝块,熔铸成一底面半径为15厘米的圆柱形铝块,求这个圆柱形铝块的高。 解:被熔的圆锥形铝块的体积:
被熔的圆柱形铝块的体积:π×302×20=18000π(厘米)。
熔成的圆柱形铝块的高:(3600π+18000π)÷(π×15) =21600π÷225π=96(厘米)。 答:熔铸成的圆柱体高96厘米。 练习12
1.右图是一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黑布做;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用白布做。如果帽顶的半径、高与帽沿的宽都是a厘米,那么哪种颜色的布用得多?
2
3
2.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木桶里装有水,水中淹没着一个底面直径为18厘米、高为20厘米的铁质圆锥体。当圆锥体取出后,桶内水面将降低多少?
3.用直径为40厘米的圆钢锻造长300厘米、宽100厘米、厚2厘米的长方形钢板,应截取多长的一段圆钢?
容器高度的几分之几?
5.右上图是一个机器零件,其下部是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上部是圆柱形的一半。求它的表面积与体积。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圆柱形容器内,求水深。 答案与提示 练习12 1.一样多。
- 36 - 6.有两个盛满水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将它们盛的水全部倒入一个底面半径为20厘米的
2.5.4厘米。
3.47.8厘米。
解:(300×100×2)÷(3.14×202)≈47.8(厘米)。
解:设水面高度是容器高度的x倍,则水面半径也是容器底面半径的x倍。根据题意得到
5.表面积2942厘米,体积11140厘米。
23
6.5厘米。
第13讲 立体图形(一)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这一讲将通过长方体、正方体及其组合图形,讲解有关的计数问题。
例1 左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
分析与解:如右上图所示,可以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看这个立体图形。
前、后看各有1个面,左面看有1个面,右面看有2个面,上面看有2个面,下面看有1个面。所以共有 1+1+1+2+2+1= 8(个)面。
前后方向的棱有6条,左右方向的棱有6条,上下方向的棱也有6条,所以共有棱6+6+6=18(条)。 例2 右图是由18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求它的表面积。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7 - 分析与解:如果一面一面去数,那么虽然可以得到答案,但太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立体的上面与下面、左面与右面、前面与后面的面积分别相等。
如上图所示,可求得表面积为 (9+7+8)×2=48(厘米)。
例3 右图是由2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其中共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正方体?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有多少个?
2
分析与解:正方体只可能有两种: 由1个小正方体构成的正方体,有22个;
由8个小正方体构成的2×2×2的正方体,有4个。 所以共有正方体 22+4=26(个)。
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根据摆放的方向可分为下 图所示的上下位、左右位、前后位三种,其中上下位有13个,左右位有13个,前后位有14个,共有13+13+14=40(个)。
例4 有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它的每个面看都有一个穿透的完全相同的孔(见下页左上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分析与解:由于正方体中间被穿了孔,表面积不好计算。我们可以将这个立体图形看成由8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和12个棱长为1厘米的立方体粘合而成。如右上图所示,八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8个顶角,12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12条棱的中间。由于每个小正方体都有2个面分别粘接两个较大正方体,相对于不粘接,减少了表面积4厘米
2
,所以总的表面积为
2
(2×2×6)×8+(1×1×6)×12-4×12=216(厘米)。
例5 右图是由120块小立方体构成的4×5×6的立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体各有多少块?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 38 - 分析与解:一个长方体有8个角、12条棱、6个面,角上的8个小立方体三面涂有红色,在棱上而不在角上的小立方体两面涂有红色,在面上而不在棱上的小立方体一面涂有红色,不在面上的小立方体没有涂上红色。 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到:
三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有8块;
两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因为每条棱上要去掉两头的2块,故有[(4-2)+(5-2)+(6-2)]×4=36(块); 一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因为每个面上要去掉周围一圈的小立方体,故有 [(4-2)×(5-2)+(4-2)×(6-2)+(5-2)×(6-2)]×2= 52(块)。 一般地,当a,b,c都不小于2时,对于a×b×c的立方体: 三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有8块; 两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的块数是: [(a-2)+(b-2)+(c-2)]×4; 一面涂有红色的小立方体的块数是:
[(a-2)×(b-2)+(a-2)×(c-2)+(b-2)×(c-2)]×2; 没有被涂上红色的小立方体的块数是: (a-2)×(b-2)×(c-2)。
例6 给一个立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中的一种,每种颜色涂两个面,共有多少种不同涂法?(两种涂法,经过翻动能使各种颜色的位置相同,认为是相同的涂法。) 分析与解:根据两个红色面相对还是相邻可分为两情况。
(1)两个红色面相对。此时,有蓝蓝相对和蓝蓝相邻两种涂法。
(2)两个红色面相邻。此时,除蓝蓝相对和黄黄相对两种涂法外,当蓝黄相对时,按右图摆放,底面有蓝或黄两种涂法。
所以共有6种不同涂法。
练习13
1.下页左上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
2.有30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在地面上摆成右上图的形式,然后把露出的表面涂成红色。求被涂成红色的表面积。 3.有一个正方体,红、黄、蓝色的面各有两面。在这个正方体中,有一些顶点是三种颜色都不同的面的交点,这种顶点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
4.将一个表面涂有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体积为1厘米 的小正方体,其中一点红色都没有的小立方体只有3块。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5.将一个5×5×5的立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再将其分割成1×1×1的小立方体,取出全部至少有一个面是红色的小立方体,组成表面全部是红色的长方体。那么,可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
3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挖洞后木块的体积及表面积。
- 39 - 6.在边长为3分米的立方体木块的每个面的中心打一个直穿木块的洞,洞口呈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见左下图)。求
7.把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划分成9个相等的正方形(右上图)。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去染这些小正方形,要求有公共边的正方形染不同的颜色,那么,用红色染的正方形最多有多少个? 答案与提示 练习13
1.9个面,21条棱。 2.56米。
解:4×4+(1+2+3+4)×4=56(米)。 3.8个;2个。
提示:颜色相同的面两两相对时有8个; 颜色相同的面两两相邻时有2个。 4.45厘米。
解:由3块小立方体构成的长方体体积为1×1×3厘米,故原来长方体的体积为 (1+2)×(1+2)×(3+2)=45(厘米)。 5.96。
解:至少有一个面是红色的小立方体有5-3=98(个),其中三面红的8个,两面红的36个,一面红的54个。可以组成4×4×6的表面全是红色的长方体,体积是4×4×6=96。 6.20分米;72分米。 7.22个。
解:一个面最多有5个方格可染成红色(见左下图)。因为染有5个红色方格的面不能相邻,可以相对,所以至多有两个面可以染成5个红色方格。
3
3
3
33
3
3
2
2
其余四个面中,每个面的四个角上的方格不能再染成红色,至多能染4个红色方格(见上中图)。因为染有4个红色方格的面也不能相邻,可以相对,所以至多有两个面可以染成4个红色方格。 最后剩下两个相对的面,每个面最多可以染2个红色方格(见右上图)。 所以,红色方格最多有5×2+4×2+2×2=22(个)。 第14讲 立体图形(二)
本讲主要讲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展开图,各个面的相对位置,提高同学们的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例1 在下面的三个图中,有一个不是右面正四面体的展开图,请将它找出来。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心点”与四个面相连,所以图2不是正四面体的展开图。
例2 在下面的四个展开图中,哪一个是右图所示立方体的展开图?
- 40 - 分析与解:观察四面体容易看出,每个顶点都是三个面的交点,即四面体的每个顶点只与三个面相连,而在图2中,“中
分析与解:观察立方体图形,A,B,C三个面两两相邻,即三个面有一个公共顶点。再看四个展开图,图1中A与C不相邻,是相对的两个面,不合题意;图3中C与B是相对的两个面,也不合题意;图2、图4中A,B,C三个面都相邻,还需进步判别。我们看下面的两个立方体图形:
这两个图虽然相似,但是A,B,C三个面的相对位置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现成工具——右手,帮助判断三个面的相对位置。伸出右手,让除大姆指外的四指从A向B弯曲,此时,左上图中C位于大姆指指向的方向,右上图中C位于大姆指指向的相反方向。所以两个图A,B,C三个面的相对位置不同。用这种方法判断三个面相对位置的方法称为右手方法。(这也是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方法)。 用右手方法很容易判断出,图4是所求的展开图。
例3 右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当折叠成纸盒时,1 点与哪些点重合?
分析与解:直接想象将展开图折叠成纸盒时的情景,也可以得到答案。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在左下图所示的立方体上观察8个顶点,其中与A点不在一个
表面上的只有B点,也就是说,沿着表面走,这两个点的路程最远。在展开图上,这两个点恰好是相邻两个小正方形所构成的长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个端点。在上页右下图中,1,2,6点都距9点最远,也就是说,1,2,6点都与9点不在一个表面上。而与9点不在一个表面上的只有一个点,所以1,2,6点是同一个点,即折叠成纸盒时,1,2,6点重合。 例4 有两块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6的相同的数字积木,摆放如下图。在这两块积木中,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的乘积最小是多少?
分析与解:由两图看出,5与1,3,4,6都相邻,所以5的对面只能是2;对右上图使用右手方法,四指由5向4弯曲,大姆指指向6,将5,4,6的这个关系移到左上图,立刻得到1的对面是4,3的对面是6。 5×2=10,1×4=4,3×6=18,
正在阅读: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05-12
关于西藏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潜力的调研报告开题报告 - 图文04-12
学生宿舍格言02-21
物理:鲁科版 必修1 4.1 重力与重心 (教案)07-23
人教版九年级上英语期中复习05-04
汽车租赁公司商业计划书( - 原创经典)04-25
汽油加氢装置工艺流程培训教案01-13
OV5648_COB_DS08-2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3-08
入团志愿书空白表格02-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奥数
- 年级
- 数学
- 小学
- 基础
- 教程
-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中学、金东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 LV218-美邦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改后2
- 武山湖湿地公园栈道施工组织设计6
- 浅谈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八字合婚实例
- 地铁培训心得体会
- 普通话教案
- 公共政策概论
- 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 图文
- 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发展 - 图文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 《武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二稿) - 图文
- 纪检监察法规知识
- 初中物理学习记忆口诀02
- 丙硫唑
- 小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 缓和段曲线参数及超高、加宽计算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3篇
- 甲级单位编制紫砂陶瓷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3
- 轴承座(1)4×M5螺纹底孔加工专机总体结构、夹具及其液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