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能吹牛的雄文-川大舒大刚主编的《儒藏》

更新时间:2024-06-21 03: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日报:川人骄傲 千古《儒藏》兴于蜀(图文)

时间:2005-12-16 22:45:05 来源:四川日报 2005年12月16日 05版 作者:刘延刚 伍松乔/文 欧阳杰/图

2005年8月5日,北京中苑宾馆,《儒藏》首批成果50册的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此隆重举行。鸿儒硕彦,群贤云集,来自美国、巴西、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四川大学最早编出的这部大型儒学文献被称为“千古儒学第一藏”,40多家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影响轰动中外,有权威学者称:“《儒藏》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圆梦:千古儒学第一藏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三家鼎立而又相互为用的东方文明系统,其中儒家文化的参天大树尤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三家中无论哪一家,经学都是其学术传承和发展的最根本载体,编纂自家学说的大型文献是各家文化的“卫道”之士都要考量的重大问题。佛教在隋以后就有了《大藏经》,唐时道教也有了《开元道藏》,《大藏经》还有汉文、藏文、蒙文、日文、巴利文等多种文字版本。而儒学一直以来就没有一部规模相称的《儒藏》。“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400多年前的明末大儒曹学佺就曾扼腕浩叹。明万历年间湖湘学人孙羽侯“尝欲总史传,聚往略,起唐虞以来至胜国,效迁史体,为纪传之书;而因以概括《十三经》疏义,订覈收采,号曰《儒藏》。”成为编纂《儒藏》的第一位设想者。之后,与孙同时代的福建人曹学佺和清乾隆时期山东学人周永年、刘音等再申“儒藏说”,直接促成了另外一部巨著《四库全书》的产生。但《四库全书》修完之时,已无力再修工程浩大的《儒藏》了。 由于种种原因,《儒藏》在整个中国古代都未编成。这个注定要彪炳千秋的

文化梦想,悬置了400多年,历史的重担落在了当今学人的肩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德阳国际儒学会议上,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就提出了编修《儒藏》的倡议,在他的带动下,郭齐、李文泽、刁忠民、杨世文、吴洪泽、尹波等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一班川大学人以一种“替天地存正论”、“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提出了《儒藏》编纂的设想,并于1997年立为四川大学 重点课题,后来相继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规划。不知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受到了川大人的启发,时隔5年之后,2002年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也相继提出编纂《儒藏》,于是围绕《儒藏》的编纂立项问题,中国的几所著名高校来了一个“三国之争”。2003年8月,教育部将“《儒藏》编纂与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度课题。在其举行的招标过程中,据业内人士介绍,北京大学因为名教授的出马和一掷千金的实力而一举夺标,汤一介教授等一批领衔的北大学者成为了北京《儒藏》编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在北京的两所高校大造舆论之时,最早倡编《儒藏》的川大埋头苦干,八年磨一剑,一下就亮出了首批《儒藏》史部50册,这第一部《儒藏》打破了传统儒学文献“经、史、子、集”的编纂体例,以“经、论、史”“三藏二十四目”的著录体系集纳历代儒学文献,更具科学性和时代特点。蓦然回首,北京的学者们不免惊喜而又遗憾地发现,在《儒藏》的编纂上四川人已经抢先一步了。于是北大、人大收缩精力,另作它图。

超前一步,占尽风流,一向默默无闻、不事炒作的四川大学因为《儒藏》的编纂而名声大震。专家学者对川大的《儒藏》编纂好评如潮。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国务院学科评议历史组组长、现清华大学汉学所所长李学勤先生在《儒藏》首发式上说:“川大编纂出版的这套《儒藏》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盛事,是今后在整个文化学术发展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中国哲学研究的权威学者、人民大学的张立文教授、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的蔡方鹿教授、黄修明教授和杭州师范学院的黄开国研究员也纷纷发言、撰文给以川大版《儒藏》极高的学术评价,认为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工作不但做得最早,而且也做得最好,功在当代,泽及后世,其意义和价值非同小可,《儒藏》的出版是川人的骄傲。

寻根:蜀学自古比齐鲁

四川大学首编《儒藏》尽得风气之先,看似偶然,其实客观地讲,这是蜀中学术历史发展的一种逻辑结果。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四川自古就是一个薪火相传、道脉不断的国学重地。早在西汉时期“文翁兴石室”就奠定了蜀学在全国的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兴办的官办学校,其办学的成功经验,被汉武帝推向全国,“蜀学之盛,比于齐鲁”。西汉时,名冠天下的“汉赋四大家”有三大家在四川,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皆是蜀人;两汉时期全国文化最发达、所出书籍和博士、教授、公卿等人才最多的地区是齐鲁梁宋地区、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和东南吴会四大地区,巴蜀是其中之一。唐代文学的双子星座李白、杜甫都是蜀文化熏陶出来的文化巨人。北宋三大学派洛学、新学、蜀学三家鼎立。南宋时绵竹人张南轩是与朱熹齐名的一代理学宗师。经学的发展,以汉学、宋学、朴学为代表,四川代不乏人。特别是清以后,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北京动荡不已,上海经济文化发达反而不注重传统学术,近代学术的中心落在了湖南和四川,湘学和蜀学成为了国学研究的重心。四川大学的前身就是建于康熙四十三年(公

元1704年)的锦江书院和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的尊经书院。这两所书院都以“通经学古”为宗旨,尤其是尊经书院,以研究儒家典籍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卓有建树的学者和政治人物。近代四川学术有廖、唐、蒙、萧四大家族之说,著名经学大师廖季平,现代新儒家大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唐君毅,国学大师、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著名哲学史家、武汉大学教授萧萐父,都是蜀学四大家族的耕读传家之人。尊经书院以实学经学儒学为主,四川近代人物都受其学术影响。这种研究国学的兴趣在川大一脉相承,徐中舒、缪钺、冯汉骥、任乃强、杨明照、向楚等大师不断涌现,川大古籍所1983年建立,当时全国18个研究所真正像川大一样研究传统学术的并不多见。单从儒学来讲,客观地说,四川一直就是儒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开启宋明理学的先驱人物陈抟就是四川安岳人,湖湘学派也受蜀学影响,因为其开山者张南轩就是宋代蜀人,而较早提出编纂《儒藏》并提出具体编排规划的曹学佺也与四川有极大关系,他中进士后首先就在四川为官,曾经当过四川右参政和按察使。有如此深厚的学术土壤和文化关怀,《儒藏》出于川人之手就一点也不奇怪。

当今《儒藏》的出台,不能不提到一个关键性人物,这就是《儒藏》首席科学家舒大刚教授。舒大刚,重庆市秀山县人,有缘问业于蜀中经学大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学生李耀仙教授,以后又到吉林大学负笈于国学大师金景芳先生门下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最后选择守望四川的舒大刚,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博士生导师。舒大刚学有根底、胆识独到,在当今学人中最早提出编纂《儒藏》并得到川大领导的支持,很快立项并进行了商标注册。而四川大学古籍所刚好有一支在全国都少有的古籍整理与研究高素质队伍,因而虽然《儒藏》的教育部项目招标被财大气粗的北大夺走了,而《儒藏》的问世却首先在四川开花结果。PHb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PHb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呼吁:谁来做当代的文翁PHb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PHb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20世纪以来受欧风美雨的冲击,儒学受到了全面批判,然而事实证明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全面抛弃传统文化的结果,是整个民族精神家园的失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痛感到,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民族文化之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以德治国”、“和谐社会”体现了对儒学优良传统营养的吸收。当年,在江泽民同志的亲自过问下,耗资巨大的《清史》修编工作得以启动,而如今中国三所大学提出编纂《儒藏》并非学人一时心血来潮,这是一项复兴中华文化的大事。北京的两所高校不惜重金编《儒藏》,人民大学预计2个亿,北大1.5亿元,拟10至20年出齐,并在前两年就炒得沸沸扬扬。而一向不事声张的四川大学却保守地预计他们编纂的《儒藏》经费在3000万元左右,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率先起步。截至目前,川大投入100万元作为“211工程”重点学科投资,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川大“《儒藏》编纂”列为“重大项目”给予300万元的经费资助,在京华学者们尚在坐而论道之时就拿出了第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赞誉。川大的初战告捷赢得了儒学研究的国际性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的支持,他们派出4位学术委员参与这项工作。PHb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该丛书预计收书5000种,分装500册,将于10年间出齐。因为工程巨大,《儒藏》绝非仅靠一所大学就能实现的,虽然四川大学在编纂中聘请了海内外专家学

者数十人,但这也只能保证其学术上的权威性,研究出版所需要的经费依然缺口巨大,步履艰难,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四川自身的充分理解与扶助。今日四川,人们都意识到了品牌建设与综合发展休戚与共。四川经济上赶沿海有差距,而建文化大省则有优势。四川在传统学术上做文章是大有希望的。蜀学是近代以来的文化中心之一,编《儒藏》,不仅可以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而且可以弘扬老而弥新的蜀学。据川大《儒藏》编排规划,其中仅巴蜀学派就有3000种左右,出齐26.7万元,70套就可收回成本。深圳南山区投资修《续四库全书》打了一张全国关注的文化牌。在弘扬儒学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山东注重硬件,四川注重文献,巴蜀文化、齐鲁文化从来都是两只大手紧密相握的。有海外专家分析,就目前已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成果来看,四川能走出夔门的最好东西就是《儒藏》,现在四川抓《儒藏》,就相当于当年文翁抓石室。以《儒藏》整理研究为学术背景,占了制高点,纲举目张,很多事情大有可为,诸如恢复书院,系列出版,打造相关人文旅游景观??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如今,中国在海外已建72个孔子学院,历史上曾为儒学重镇的四川应该有所作为。四川的文化名片,绝非只有“傻儿”、“保长”和“超女”一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h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