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考试:宏观经济分析(投资工具)

更新时间:2023-04-07 21: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第七章国家经济的脉搏

Chapter*⒎Taking the Nation’s Economic Pulse

§⒈解释测算GDP的两种方法,并能够使用两种方法计算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国在某一时期(通常是一

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测算GDP的方法有两种:①总支出方法(expenditures approach);②资源

成本收入方法(resource cost-income approach)。

⒈总支出法(expenditures approach)

总支出法,即以该年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总支出来得出GDP。它有四个组成部

分:①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②私人的国内总投资

(gross private domestic investment),包括:机器、设备、厂房的置换和资本资产

的净增加。③政府消费和总投资(government consumption and gross investment)。

④净出口(net exports to foreigners)。

⒉资源的成本收入法(resource cost-income approach)

资源成本收入方法,以对资源供应者的收入支付和生产商品及服务的其他成本

的和来计算GDP。其组成有:①增加的收入或国民收入(aggregate income/national income),包括雇员的报酬,自由职业者的收入,业主的租金、利润和利息。②非

收入成本项(nonincome cost items),包括:间接商业税(indirect business taxes)

和折旧(depreciation)。③外国人的净收入,即外国人在本国获得的收入于本国人

在外国获得的收入的差。

上述三项的和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前两项的和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第一项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⒉区别GDP和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⒊解释实际GDP(real GDP)和名义GDP(nominal GDP)的区别GDP名义上价值的增长因素有两个,即商品的数量增加和价格升高。但是,

只有前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经济学上使用价格指数对受通货膨胀影响的名义

价值(nominal/money value)进行调整。

名义GDP以现时的价格表示,通常也称为货币GDP(money GDP);实际GDP,

是对价格总体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后的GDP,是货币购买力恒定的GDP。

1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⒋区别GDP通货紧缩指数(GDP deflator)和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价格指数,即现时购买市场上一篮子商品(a market basket/bundle goods)的费用,与在较早参考期间购买同样商品的费用之比。选取的基准期间的赋值为100。

价格指数,反映价格总体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有两类:①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②GDP通货紧缩指数(GDP deflator)。

CIP仅测算消费商品的价格变化,而GDP通货紧缩指数的测算范围还包括政府及商业单位购买的资本商品和其他商品与服务的价格变化。因此,GDP通货紧缩指数,比消费价格指数更准确地反映了价格总体水平的变化。

§⒌给定GDP和GDP通货紧缩指数(GDP deflator)计算实际GDP Real GDP当年=Nominal GDP当年×GDP deflator基准年/GDP deflator当年

§⒍ GDP的主要局限性

GDP的主要局限有:①非市场产品(nonmarket production),即家庭产品和劳动服务。②地下经济或黑市(underground economy)。③休闲和人文成本(leisure and human cost)。劳动时间的减少,提高了生活标准,而GDP却没有提高。④不能考虑到有害的负面影响和经济缺陷(harmful side effects and economic“Bads”)。

§⒎计算国内产出和收入的其他方法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GDP以属地为标准,GNP以属人为标准。

②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③个人所得(personal income),即国内家庭和非公司商业单位所得的总收入。个人总收入=国民收入+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净利息和红利(net interest and pidends)-公司利润和社会保险费税(social insurance taxes)。

④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即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所得(personal income)。

第八章经济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

Chapter ⒏Economic Fluctuations,Unemployment,and Inflation

§⒈解释商业循环的阶段性(the phases of business cycle)商业周期,是由失业率、实际GDP等变量所表征的经济行为总体水平的波动。

当大多数商业单位全力运转、实际GDP增长较快时,就会出现商业顶峰或商2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业兴旺(peak or boom);当总体商业条件放慢,经济就开始紧缩(contraction)或

者衰退。这就是商业循环的阶段性,即:商业顶峰(peak)→经济紧缩(contraction)

→衰退谷底(recession trough)→经济扩张(expansion)→商业顶峰(peak)。

经济衰退(recession),是由失业率的上升和实际GDP的下降所表征的经济行

为的下滑。经济萧条(depression),是持续的、严重的经济衰退。

§⒉描述主要的劳动力市场指数(labor market indicate)并讨论失

业计算问题

①失业人数(unemployed)。

②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指劳动力人数与16岁以上

(包括16岁)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劳动力人数包括16岁以上(包括16岁)的受

雇人员或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员的人口总数。

③失业率(rate of unemployment),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总数/劳动力

人口总数。

④雇佣人口比(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即被雇佣的16岁以上(包括

16岁)的人口总数,与16岁以上(包括16岁)平民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⒊说明失业的三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此类失业可归因于经济的经常变动。

因为信息的希缺性,失业工人虽然符合现存空缺工作的要求,却不能立即找到该工

作。雇主和工人对信息的搜寻,有助于改善就业机会。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因为经济的结构性特征改变,从而使

寻找工作者难以找到工作、雇主难以雇佣到工人。如:技术进步,公共部门中优先

发展方向的转变,制度化的因素(如某项立法)等。

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相比的共同点是:都存在工作机会和潜在的工作寻找

者;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结构性失业中工人不符合空缺工作所要求的条件。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因衰退的商业环境和劳动力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 for labor)的不足而引起的失业。

§⒋解释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及正常失业率(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即考虑到因经济信息成本、活力的变化和结构

状况而导致的正常失业率之后,对劳动力的有效利用而产生的就业水平。

3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4 正常失业率(normal / nature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因劳动力市场的摩擦性

和结构性状况而产生的长期平均失业率。经济学家将它称作为与经济产出的“最大持续率”(maximum sustainable rate of output)相伴随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并非固定不变,它受劳动力结构、经济活力和公共政策变化的影响。

§⒌定义通货膨胀及计算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通货膨胀,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水平的持续上升。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率,是本年度与上年度的价格指数之差与上年度的价格指数的百分比。价格指数PI可以是消费价格指数CPI或GDP通货紧缩指数。

高的通货膨胀率,几乎总是与年度间通货膨胀率的持续波动相伴随。

§⒍讨论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 inflation),是指大多数决策者都不能预期的价格总体水平的升高;反之,则是可预期的通货膨胀(anticipated inflation)。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①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改变长期项目,导致风险的增加并降低此类生产行为的水平。②通货膨胀歪曲了价格所传递的信息。

③使人们将资源转移到阻止通货膨胀侵蚀自己财产的行为。

第十章经济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

Chapter* ⒑Working with Our Basic

Aggregate Demand / Aggregate Supply Model

§⒈促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的因素(Factors that shift aggregate demand) 改变总需求的因素

总需求的增长,会使总需求(AD Schedule)整体向右移动。除了政策因素外,其他导致总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有:①实物财富(real wealth)的增长(股票价格的增长会导致事务财富的增长);②实际利息率(real interest rate)的降低;③对商业或消费的乐观预期;④预期通货膨胀率增大;⑤国外居民实际收入的升高(会增加出口);⑥本国货币汇率的贬值(会使外国居民购买出口国的商品更便宜)。

改变总供给的因素

下列因素的变化会引起长期总供给(long-run aggregate supply/LRAS)的增加:①劳动力和资本资源供应的增加;②技术和生产力的改善;③制度的变化使资源的利用效力提高。长期总供给的变化,可能使LRAS和SRAS同时发生改变。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影响短期总供给(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SRAS)变化的三个因素:①资

源价格的变化。资源价格增加,则短期总供给下降,SRAS曲线向左移动,但是,

它一般不会改变LRAS。②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升高,会降

低现时的短期总供给。③供应震荡(supply shock),即不可预期的、暂时性地增

加或减少总供给的事件。

因经济增长产生的产量增加(即经济体生产能力的增加),会促使长期和短期

总供应增加,并让经济体达到和维持较高的产量水平。

§⒉不可预期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化,对资源价格、就业、通货膨胀和

产量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预期改变

预期改变,指决策者能够及时预测并做出调整的变化。此类变化通常不会破坏

市场的平衡性(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in market)。

不可预期的改变

不可预期的改变,即决策者不能合理预见的变化,因此,在事件发生前做出的

决择没有考虑到该变化。

不可预期的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化,会破坏长期平衡性(long-run equilibrium),

并促使经济体现在的产量与其长期潜能(long-run potential)不一致。

不可预期的总需求增长(或有利的市场震荡),能够促使经济繁荣,使经济体

的产量超过其长期潜能,失业率低于正常失业率。然而,当决策者适应了强需求之

后,资源的价格和利息率将会升高,产量会降至长期潜能水平。

不可预期的总需求下降(或不利的市场震荡),会使经济体的产量低于其潜能,

失业率会异常高。最终资源的低价格和低利息率会引导经济回到平衡。然而,这个

过程将是长期的和痛苦的,尤其在工资和价格固定不变时。

长期来看,总需求增长不会改变经济的生产能力,却会促使价格水平升高(通

货膨胀);从短期看,总需求增长能够暂时扩张产量,实际GDP的增长超过经济的

长期潜能是暂时的。

§⒋有助于市场经济稳定三个自我矫正机制(self-correcting mechanism)有助于市场经济稳定三个自我矫正机制:①商业循环期间消费需求相对稳定。

恒定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认为,家庭消费主要决定于他们对长

远恒定收入的预期。②实际利息率的变化。③资源实际价格(包括工资)的改变。

5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6

第十一章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原理Chapter* ⒒Keynesian Foundation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⒈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

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之前)的观点

生产创造了等量的现时需求(Say法则),即需求永远足够购买制造的商品,商品的总生产相对于总需求过剩是不可能发生的。其原因在于支付给资源提供者的收入(包括工资)与制造的商品的价值相等。

灵活的工资、物价和利息率,能够迅速地将经济引向充分就业,以达到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长期平衡相一致的状态。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⒈计划总支出(Planned aggregate expenditures)概念是凯恩斯分析的中心点。按照凯恩斯的产量决定观念,开支(spending)决定了企业的商品和服务提供。

⒉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下滑时工资和价格是高度稳定的。古典经济学则认为的工资和价格的降低会减少失业。

⒊凯恩斯提出了不同的平衡观念以及不同的实现平衡机制。

凯恩斯认为,只有当总支出水平与当前产量相等时,经济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将经济引向平衡的是产量的变化而不是价格的变化。所以,通过开支和产量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经济达到平衡。如果开支不足,达到平衡时(equilibrium)的产量就会低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高失业率就会持续。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可以概括为:①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在数量上只与它们认为的消费者、投资者、政府、外国人计划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相一致。因此,在计划总支出与产量相等时,就会实现平衡。②如果计划的总支出低于经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则该产量将不能达到其经济潜能。③当总开支不足时,没有自发的力量能够保证充分就业,较高的失业率就会持续。

§⒉解释凯恩斯主义模型的主要组成

对凯恩斯模型进行简化分析的假定

为了是分析简化,我们假定:①对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model),我们假定存在特定的充分就业产量水平。只有在达到充分就业潜能时,正常失业率才能出现。②假定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工资和价格保持不变。一旦达到充分就业,额外需求仅仅导致价格升高。③假定政府的税收、财政开支、货币政策保持不变。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凯恩斯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

凯恩斯模型的关键是计划总开支概念(planned aggregate expenditures),它包

括四个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⒈计划的消费开支(Planne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用“C”表示)

凯恩斯认为,目前的收入是消费开支的首要决定因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

加,则计划的开支也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⒉计划的投资开支(Planned investment Expenditure,用“I”表示)

投资包括:①固定资产开支;②原材料及没有售出的最终产品存货的变化。

凯恩斯认为,短期内投资可以看成是不取决于收入的“独立开支(Autonomous Expenditure)”,它不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基本的凯恩斯模型假定计划的投资

开支保持恒定水平。

⒊计划的政府开支(Planned government Expenditure,用“G”表示)。基本

的凯恩斯模型假定,计划的政府开支是与收入无关的政策变量。

⒋计划的净出口(Planned Net Exports,用“NX”表示)

出口不受本国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它取决于外国的选择和该国的收入水平。

但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化,会影响进口(正向关系)。因此,净出口与本国国民

收入的变化是反向关系。

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在凯恩斯模型中,计划的投资和政府支出与收入是相互

独立的;收入增加则计划的净出口降低。

计划开支和实际开支。如果消费者、投资者、政府、外国人的计划开支少于企

业的预期,则企业的销售就不能与它们对产品的预期数量相一致,实际存货就会增

加,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大于其计划投资。

只有计划开支与企业预期相一致时,计划开支和实际开支才能相等。

§⒊解释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平衡(macroequilibrium)

凯恩斯平衡

在凯恩斯模型中,只有当计划总开支AE(planned aggregate expenditures)与

目前产量的价值相等时,才能达到经济平衡。即:

total output(real GDP)=AE =planned C+I+G+NX

由于凯恩斯平衡取决于计划总开支与产量的相等,因此,他并不必定发生于充

分就业时。如果经济体是凯恩斯平衡,即使产量在充分就业的潜能之下,也不会存

在改变产量的倾向。

7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8 凯恩斯平衡的图表表示

如果以产量(实际GDP)为x-轴、计划总开支AE为y-轴,则凯恩斯平衡直

线为:AE=GDP。该直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达到凯恩斯平衡。

总开支直线为:AE=C+I+G+NX。

当总开支直线在凯恩斯平衡直线AE=GDP以下时,则总开支小于总产量。企业减少生产,导致就业下降。产量和就业的变化,使经济体重新恢复凯恩斯平衡(低于充分就业生产潜能水平的平衡)。

当总开支直线在凯恩斯平衡直线AE=GDP以上时,总开支大于总产出,收入有增加的趋势,企业可以卖出更多的产品,存货投资会下降。在此情形,需求超过供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就业上升。产量和就业的变化,重新恢复凯恩斯平衡。

凯恩斯平衡直线与总开支直线的交点:①在充分就业的生产潜能下相交(即总开支不足),会出现经济的持续衰退;②如果正好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潜能这一点相交,则经济就会达到最大化的产量,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③两直线在大于充分就业生产潜能的点相交,则总开支会超过经济的生产潜能,这样会引起通货膨胀,名义GDP增加,而实际GDP则不变。

凯恩斯模型说明,总开支的调控是合理宏观经济政策中最棘手(crux)的部分。当经济在充分就业容量之下运行时,增加总开支会使产量增加、就业升高,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容量,继续扩大开支只会导致价格的升高。凯恩斯模型强调了保持需求水平与充分就业平衡相一致的重要性。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AD/AS)框架内的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中,SRAS曲线的形状不同于第十章的SRAS曲线,而AD曲线和LRAS曲线是一致的。凯恩斯模型中,SRAS曲线分为两部分: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⒈水平部分(也称为总供给曲线的凯恩斯区域)。它表示在总需求达到充分就

业的产量潜能(Y F)之前,总需求的增加不会改变价格,但是却能够刺激产量,

增加供应。这是因为凯恩斯模型假定,在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时,价格和工资

是固定不变的,尤其不会向下降方向变化。

通过扩大内需可将闲置资源投入生产,增加供应而又能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

与Say法则(即产量创造等量需求)不同,在凯恩斯区域是需求的增加创造供应。

⒉垂直部分。当总需求与充分就业的产量潜能(Y F)相一致时,SRAS曲线

是垂直的(在Y F点垂直),与LRAS曲线相一致。它表示需求的增加仅仅只能导致

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能增加产量。

因此,在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时,总需求的增长首先作用于产量;当总需

求与充分就业的产量潜能(Y F)相一致时,继续增加总需求,则总需求会首先作

用于价格,而不是产量。

§⒋计算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和开支乘数(Expenditure Multiplier)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边际消费倾向,是额外收入(additional income)中用于额外消费(additional consumption)的百分比,即:MPC =额外消费/额外收入。

开支乘数(Expenditure Multiplier,用M表示)

开支乘数原则建立的基础是,个人的开支成为他人的收入来源。它表明计划的

投资、政府开支和消费的变化,会以开支最初增量的某个乘数而促使收入(和产量)

的增加。开支乘数是与开支的最初变化相乘以得到收入总扩大增量的数。

M=1/(1-MPC);或M =额外收入/(额外收入-额外消费)。

§⒌在凯恩斯模型的框架内解释开支乘数的重要性

在凯恩斯模型的框架内,开支乘数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即使

很小的投资、消费和政府开支变化,也会带来较大的产量变化。开支乘数放大了因

为开支的自主变化带来的产量和就业波动。这一点在消极方面说明了市场经济的脆

弱性,在积极方面说明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评估开支乘数,有三点值得注意:①除了储蓄以外,税收和进口花费方面的

漏洞,也会使开支乘数减小(原因在于某些额外收入并没有用于国内的商品和服

务);②开支乘数发挥作用需要时间;③开支乘数的效果收到价格水平的限制。

只有在额外开支使闲置资源用于生产而有没有带来价格变化时,它对实际产量的放

大作用才会有效。

9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⒍讨论经济周期的凯恩斯观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观点:①产量变化和价格变化,对宏观经济调控尤其是短期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作用。②总供给对总需求变化的反应,与能够获得的未利用资源直接相关。③总需求的波动,是商业不稳定性的重要源泉。

凯恩斯关于商业周期的观点,商业的上扬和下挫会给它自己添加燃料而恶化发展。在下挫时期,商业不景气、投资下降和开支乘数原则,会把经济衰退推向深渊;在上扬时期,商业和消费乐观、投资上升和开支乘数原则,会把经济推向泡沫繁荣。

凯恩斯理论,如果任由市场导向的经济自行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在衰退和泡沫繁荣之间来回波动。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

Chapter ⒓Fiscal Policy

§⒈解释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过程

根据财政开支和收入的关系,财政预算有三种状况:预算平衡(balanced budget)、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预算赤字或盈余规模变化的原因通常有:①它是经济状况的反映;②它是审时度势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的反映。

联邦预算,是财政政策的首要工具。财政政策是政府开支(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税收和借贷政策的反映。

审时度势的财政政策,即有目的改变政府的开支和税收政策,从而改变预算赤字的规模,以影响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快速增长。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总需求的波动使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果将总需求维持在与经济充分就业潜能相一致的水平上,则会减少经济的不稳定性。

除了平衡年度预算以外,财政预算必须反映商业周期的状况。在衰退时期,应该采取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繁荣时期,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紧缩。

扩张的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即增加政府开支和(或)降低税率,从而使财政赤字的预期规模增大。

紧缩的财政政策(restrictive fiscal policy),即减少政府开支和(或)增加税率,从而使财政赤字的预期规模减小或增加财政盈余。

10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⒉解释适时改变财政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实现适时变化的困难

财政政策变化时机的重要性。在现实世界,财政政策审时度势的变化就像一把

双刃剑,即有利又有害。如果时机得当,它会减少经济的不稳定性;如果时机不当,

它不仅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性。

把握时机的困难:①对经济泡沫繁荣或衰退的预测,是高度精确的科学。在

现实世界,预测经济发展走向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对政策变化必要性认识的时间,

滞后于政策改变的必要时机。②财政政策的制度化,滞后于认识到这种必要性的

时机。③财政政策实际发生作用,滞后于政策的贯彻实施。

§⒊根据基本凯恩斯模型、挤出模型、新古典模型和供方模型,讨论扩

张的(expansionary)财政政策和紧缩的(restrictive)财政政策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财政政策的观点

当经济在它自身潜能之下运行时,凯恩斯主义的处方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即有

意改变开支和税收,以增加政府财政赤字的规模。如果因过量需求而导致通货膨胀

时,凯恩斯主义建议,转向更加紧缩的财政政策是适当的处方。

凯恩斯主义强调反商业周期政策(counter cyclical policy)的重要性,即政策

的设计是“抵消”或“逆转”需求的总波动,而不是平衡年度预算。凯恩斯主义革

命性地挑战了这样的观点: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将其开支限制在收入许可的范围内。

财政政策和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

挤出效应表明,在实施扩行的财政政策时,预算赤字对总需求的影响要比基本

的凯恩斯模型预计的小。其原因在于:实现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借贷为赤字提供资

金(financing the deficit)会促使利率升高。利率升高会减少私人开支,尤其是降低

投资,因而至少部分地抵消由赤字产生的额外消费。

挤进效应,即紧缩的财政政策会“挤进”私人消费。紧缩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实

际利息率,较低的实际利息率会刺激额外的私人投资和消费。所以,挤进效应的结

果是,紧缩的财政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的武器并非十分有效。

开放经济体中,挤出效应也会导致资本的流入、货币的升值和净出口的下降。

外资的流入降低了实际利息率升高的压力,可以减弱挤出效应的影响;外资在

购买本国债券前必须兑换成本国货币,会促使本国货币升值;本国货币升值,会降

低进口成本、增加出口成本,在总体上降低本国的净出口;净出口的降低,会抑制

总体需求增加。

挤出(进)效应表明:这些次级效应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扩张(紧缩)财政政

策的效果。

11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12 新古典主义对财政政策的观点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存在强大的力量推动市场经济向充分就业平衡发展,

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减少经济不稳定性的有效工具。

关于预算赤字对总需求的影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能够削弱其影响的次级抵消效应。他们认为,通过债务提供资金仅仅是改变税收的时机,而不是税收水平,即用将来的较高税率代替了目前的较低税率。因此,政府未清偿的财政债务(outstanding fiscal debt)会在将来产生更高的预期税率。由此产生的效果是纳税人会减少现在的消费并增加存款。

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可作如下归纳:用政府的债务取代目前的税收,既不能改变纳税家庭的财富,也不能改变他们的长远收入。即使政府削减税收而增加债务,家庭仍将继续维持同样的消费水平。因此,预算赤字并不能刺激总体需求,也不能影响产量和就业。同样地,实际利率也不会受预算赤字的影响,因为,人们会增加储蓄以支付将来更高的税率。

其缺陷:期望纳税人能够预期到所有的或大多数的将来纳税是不现实的。

§⒋解释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s)和贸易赤字(trade deficits)相互联系的原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联系的

§⒌识别自主稳定因素(automatic stabilizer)并解释它是如何工作的财政政策的变化必须时机适当,才能使他们对经济稳定产生有利的影响。在反商业周期行为中,政策制定者确定改变财政政策的时机的能力会因下列因素受到削弱:①预测未来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有限;②政策变化的预测迟延;③政策改变的制度化和开始发生作用,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财政政策变化的时机性问题,在自主性稳定因素(automatic stabilizer)中会得到减弱。自主性稳定因素具有这样的内在特点:即使不改变财政政策,它们在经济衰退是倾向于自主地增加预算赤字,在经济兴旺期倾向于自主地增加预算赢余。

自主性稳定因素的优点:它们构成反商业周期的财政政策,而不需要通过必要的法律行为来改变政策所产生的时间耽误,而自动地减少总需求的波动。

三个主要的内在稳定因素是:失业补偿(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公司所得税(corporate profit tax)、累进所得税(progressive income tax)。

对财政政策作为经济稳定的工具的现代综合学说:①审时度势财政政策的时机适当,即难以达到又十分重要;②自主性稳定因素减少了总需求的波动,有助于经济的稳定;③财政政策不象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认为的那样有效。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⒍讨论预算政策的供方效应(supply-side effects)

之前的问题讨论的是财政政策的需方效应(demand-side effects),本题讨论供

方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y)。供方经济学认为,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

MTR)的变化,对总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MTR),即额外的纳税税款(additional tax liability)

与额外的应税收入(additional taxable income)之比。它决定了某人的额外收入在

税款和个人所得之间的分配。

较低的边际税率,增加了人们从事额外工作、投资、储蓄和其他行为的回报。

因此,较低的边际税率,会引导人们远离休闲、避税(tax shelters)行为、消费可

减税(tax-deductible)商品、或其他逃税(tax avoidance)行为,使他们转向从事

此类边际税率较低的行为。

供方经济学认为:这种转向行为扩大了有效资源的根基,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伴随有税率变化的供方效应,与需方效应是根本不同的。税收政策的改变对总

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可支配的收入和开支的流向来实现的。相反,税率的变化

(尤其是边际税率的变化)对总供给的影响,是通过使生产行为相对于休闲和避税

行为更具吸引力来实现影响的。

较低边际税率的积极影响,只有在劳动力和资本市场有时间对新刺激做出调整

之后才能观察得到。显然,供方效应经济学,是一个长期的、面向增长性的策略。

它不是一个短期的、反商业周期的工具。

高税率会阻碍产量的原因:①较高的边际税率,会打击劳工的工作努力并减

少生产效率;②较高的边际税率,会对资本构成比例和使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③较高的额外税率,会鼓励个人选择他甚少需要的减税商品,而不选择他有更多

需求的非免税商品(more-desired nondeductible goods)。

第十三章货币和银行体制

Chapter ⒔Money and the Banking System

§⒈确定和解释货币的基本功能

货币,是用以表征对商品、服务、资产和未清偿债务的支付的金融资产(商品)。

货币的流动性(liquid)很强。货币的基本特征:①交换的媒介;②价值储存(将

购买力储存到未来);③记账单位。

13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14 法令货币(fiat money),即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被某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商品支持

的货币(纸币)。货币的价值,来源于相对其有用性(即需求)的希缺性(即供应)。

§⒉定义货币供应

方法一(the M1 money supply)

方法一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其范围较窄。它包括:①流通中的货币。②通过签发支票提起的存款(checkable deposits),即交易账户(transaction accounts)。它包括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s)和其他支票存款(other checkable deposits/interesting earning deposits)。③旅行者的支票(traveler’s checks)。它能够自由地转换为等值的现金。

方法二(the M2 money supply)。

方法二强调的是货币的价值储存职能。它包括:①方法一中的所有项目。②储蓄存款(savings deposits),包括货币市场的储蓄帐户。③在各类储蓄机构中存款数量少于10万美元的定期存款(time deposits)。④货币市场的共同基金(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货币市场的共同基金是证券经纪公司提供的、挣取利息的账户,该账户筹集存款人的资金、并将它们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短期证券。

§⒊描述部分储备金银行体制(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system)银行的储蓄金分为两部分:①现金或其他储备金;②用以对外贷款的储蓄金(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银行储备金(bank reserves),即银行金库现金(vaults cash)与它在中央银行存款的总和。

部分储备金银行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system),是允许银行持有的储备金与存款的比少于100%的制度。必要储备金,即为了支持存款,法律要求银行保留的最小储备金数目。

§⒋必要准备金率、潜在存款扩张倍乘、实际存款增长倍乘三者的关系 必要储备金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

在部分储备金体制下,储备金的增长让银行能够扩张其额外贷款,并因此形成额外的支票存款或交易账户(checking deposits)。因为交易存款使货币,所以贷款的增加,也扩大了货币的供应。

必要储备金率,即对某特定类别的债务,要求银行机构持有的储备金与该类别债务的百分比。多余储备金(excess reserves),即超过法律要求的实际储备金。

存款扩张倍乘(deposit expansion multiplier)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由储备金增减得到货币供应量增减的一个乘数。它与必要储备金率成反比例。

⒈潜在存款扩张倍乘(potential deposit expansion multiplier),是货币供应的

最大潜在增长,与注入银行系统的新储备金的比例。它等于必要储备金率(r)的

倒数(即1/ r)。

必要储备金的百分比越小,因新储备金而产生的货币供应的潜在扩张就越大。

必要的部分储备金为因新储备金产生的潜在货币扩张设置了上限。

⒉实际存款倍乘(actual deposit multiplier),比潜在存款扩张倍乘要小。原因:

①某些人可能决定持有现金而不是将它们存入银行;②银行不一定将所有新的多

余储备金用于增加贷款。

§⒌描述国家央行的功能、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工具并解释央行是如何

利用货币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的

中央银行的功能:控制货币供应和执行货币政策。央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工具:

①建立必要储备金率。降低必要储备金率,就会增加多余储备金,从而使银

行能够扩大额外贷款、增加货币供应;升高必要储备金率,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②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当央行购买证券时,货币供应就会

增加,因为债券的购买者获得了货币,使银行的储备金得以增加;反之,当央行出

售证券时,就会紧缩货币供应。

③确定向商业银行或其他存款机构贷款的贴现率(discount rate)。贴现率通

过调节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成本,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储备金的规模,从而影响货

币的供应。提高贴现率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反之是扩张的货币政策。

§⒍对经济货币供应进行测算的潜在问题

测算经济体货币供应的潜在问题有三个:①在美国之外美元被广泛使用;②

可获得的低费用的债券和股票共同基金不断增加;③借方卡和电子货币的出现。

借方卡(debit cards),可将持卡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向卖方银行的账户转移。

第十四章现代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

Chapter ⒕Modern Macroeconomics: Monetary Policy

§⒈货币的供求的决定因素

人们想持有的货币数量,与货币的利息率成反比,因为较高的利息率使人们持

有货币的成分比持有生息资产(interest-bearing assets)的成本更高。所以货币的需

求量与利息率成反比。

对货币的供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可以决定货币的利率。在

15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任何利率情况下,都不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能力。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于x-轴的直线。

货币的利息率趋向于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与央行货币供应的数量恰好相等时的利息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利息率平衡的调节:

当货币供过于求时,人们可能购买债券以减少余钱(money balances),这样债券的价格升高,利息率降低;当货币供给不足,人们就会卖出债券以持有更多货币,这样债券的价格降低,利息率升高。

Money interest rate Money supply

Excess supply

Money demand

Excess demand

Quantity money

§⒉在货币政策的效果预期或不预期时,比较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率、实际产量、就业和利息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转变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利息率、汇率和资产价格来传递实现的。

扩张的货币政策的传送(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扩张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向刺激总需求的方向转变。购买债券、银行额外储蓄金的增加、以及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加大,通常表明向货币政策向扩张转变。

未曾预期的扩张货币政策(unanticipated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16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未曾预期的货币供应增长,会使实际利息率降低,从而会引起对商品和服务的

需求增长,并在短期内促使产量和就业增长。实际上,扩张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提供

了另一个自我矫正机制。

经济衰退时,在缺乏需求刺激的情形,不断下降的资源价格和实际利息率将最

终恢复到充分就业。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扩张的货币政策能够加速充分就业

平衡的恢复(新平衡的价格水平高于初始水平)。

初始产量在充分就业潜能之下

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平衡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对产量和价格水平产生的影响

是:产量的暂时增加(但最终要回到充分就业时的水平),其长期的影响是导致更

高的价格水平。

未曾预期的紧缩货币政策(unanticipated re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

紧缩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向减少总需求、降低价格总体水平压力的方向转变。

出售债券、银行储蓄金的降低、以及货币供应增长率的降低,通常表明向货币政策

向紧缩转变。

如果紧缩货币政策向紧缩转变是未曾预期的,则在短期内会增大实际利息率,

降低总需求、产量和就业。

紧缩政策是否适当,有赖于经济的初始情形。①如果初始经济承受因需求增

加而带来价格上涨的压力,则紧缩政策是反通货膨胀的有效武器。如果处方适当并

及时,紧缩的政策将会阻碍总需求增长,将经济引向非通货膨胀(价格水平小于初

始的价格水平)的长期平衡。②如果初始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紧缩政策将会

使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潜能,失业率升高到正常失业率之上。

§⒊描述货币的数量理论以及它对确定通货膨胀的意义

货币的数量理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货币的数量理论假定:货币供应的变化会促使价格水平成比例地变化,因为货

17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币周转速度(velocity of money)和实际产量不受货币数量的影响。该理论表明,货币总量的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

对货币数量理论,可以从看待GDP的两种方式上来理解:

①按照SA/AD模型,名义GDP是该期间内购买每一件最终商品的价格总和,即:GDP =PY。P是价格水平;Y是实际GDP或实际收入。

②另一种方式是可视化的GDP,即:GDP =MV。

M表示现存货币总量(money stock),即货币的供应,它决定于中央银行,不决定于货币的数量。

V(velocity of money)即货币周转速度,表示一年内一美元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次数,它等于GDP除以总体的货币规模。根据定义货币供应的两种不同方法M1和M2,货币周转速度V有不同的值。

货币周转速度与货币的需求密切相关,两者是反向的关系。如果收入水平一定,货币需求减少则货币周转速度会增加;货币需求增大则货币周转速度会减少。

因此:PY=GDP =MV。

数量理论等式可以用增长率的形式表示,即:

通货膨胀率+实际产量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货币周转速度增长率。

关于货币数量理论的有效性的现代分析(货币政策的长远效应)

①当人们能够充分预期到通货膨胀率时,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将不会减少实际工资或提高盈利空间。失业率会返回到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水平。同时,通货膨胀也不能在长远上减少实际利息率。

②从长远看,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结果是通货膨胀。尽管在不曾预期时,货币政策向更扩张的方向转变,会对产量和失业在短期内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情况并非如此。快速的货币增长,在长远上既不能减少失业,也不能刺激实际产量。

分析方法

⒈总需求变化的分析。

总需求变化→供求关系的变化(总需求增大则供给不足价格升高,反之则下降)→价格水平(决定是否发生通货膨胀)→工资(影响成本和消费,对未曾预期的变化,工资水平的变化具有滞后性)→资源价格(影响成本,并进而影响盈利空间,对未曾预期的变化,具有滞后性)→盈利空间→总供给(长远上决定于生产潜能,短期内受价格和盈利空间影响)→GDP(实际GDP、名义GDP)→失业率(受总供给的影响)。

18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例⒈】在经济衰退时,刺激总需求会产生如下反映:总需求↑→价格水平

↑→工资和资源(它们的变化具有滞后性,短期内保持不变)→盈利空间↑→总

供给↑(增大到充分就业,是高于初始价格水平的平衡)。

【例⒉】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发生变化(市场自动调节)的分析:资源

价格和工资↓→成本↓→价格水平↓→盈利空间↑→总供给↑(增大达到充分

就业,是低于初始价格水平的平衡)。

⒉货币供应量的分析。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央行调控,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必要储蓄率、贴现率,

其供应曲线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银行储蓄金及货币供应的变化(此时的货币

供应为资本商品,其供应曲线与一般商品的供应曲线一致)→货币供求关系的变

化→实际利息率的变化→总需求的变化。

【例⒈】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不足

→实际利息率↑→总需求↓→价格水平↓→工资和资源(它们的变化具有滞后

性,短期内保持不变)→盈利空间↓→总供给↓(下降到充分就业,是低于初始

价格水平的平衡)。

分析的工具

两类状态:预期(人们按预期到的情况选择行为)和不曾预期(人们按经济的

初始情形选择行为);长期和短期影响。

数学模型:AS/AD模型(三类曲线AD、LRAS、SRAS);凯恩斯模型;AS

/AD框架内的凯恩斯模型;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模型(MD和MS曲线)。

§⒋确定交换等式(equation of exchange)的组成部分,并讨论货

币政策等式(equation of monetary policy)的意义

交换等式(equation of exchange)即:PY = MV。其中Y、V的决定因素并不

是流通中货币的数量。

按照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决定Y的因素有:技术水平、经济体资源基础

的规模、劳动力的素质;决定V的因素是一些体制上的因素,如银行和信贷机构、

收入支付的频率、交通的便捷性、通讯系统。两者在三到四年内基本是不变的,因

此,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因而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预期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的

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预期

在此之前,我们假定决策者只是在货币政策发生之后,才预测到它的效果。假

定决策者在货币政策转向扩张(或紧缩)之前就观察到政策可能的转变,则货币政

19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策的实际效果如何呢?

对贷款人(lender)和借款人(borrower):贷款人会很不情愿在目前提供贷款资金,借款人却增加了他们对贷款资金的需求。前者降低了目前的资金供应,后者却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实际利息率会很快升高。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资源所有者,会将结合他们的预期来订立长期合同,雇员会在合同中订立生活成本调整条款(escalator clauses),这样会造成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上升。但是,对于未预期的变化,资源和工资的变化具有滞后性,这样会降低成本、带来盈利空间的增加,刺激生产。

当扩张货币政策的效果在发生前得到了正确的预测,则货币政策的短期影响与它的长期影响是相似的。价格水平上涨,则货币收入(P2Y1)增加,而实际收入(Y1)保持不变;名义利息率升高,而实际利息率不变;名义工资升高,而实际工资不变。所以,当扩张的货币政策被充分预期,它们对实际经济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

因此上述情况的结果是除了通货膨胀外,实际产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哪怕是短期内)。

货币政策的长期效应

从长远考虑,货币政策的首要影响在于价格,而不是实际产量。在长远上,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和高利息率,而不是低利息率;在进行了一段长时期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低通货膨胀和低利息率。

因此,利息率可能是货币政策的一个误导性指数。

总结: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①不可预期其影响的短期;②可以预期其影响的短期;③长期影响。

货币政策对后两种情形的影响是相同的,因为决策者预期到政策的影响,其调整过程就会加速。在这两种情形下,只有名义上的值(如货币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受影响,实际值(实际GDP、就业率、实际利息率)不会受到影响。

经过分析,有五个主要的预测:

⒈货币政策向更扩张(紧缩)方向转变是不可预期的,会暂时刺激(阻碍)产量和就业。

⒉货币政策变化的稳定(stabilizing)效应,有赖于能够观察到政策变化效应时的经济状态。①扩张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有助于推动经济走向充分就业;在经济兴旺(即超过经济潜能)时,会使加速通货膨胀。②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产量超过经济的长期潜能而需要限制需求时,会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没有达到(或正处于)潜能时,会使需求减小并导致衰退。

20

学时⒋宏观经济分析(Macroeconomic Analysis)——投资工具(私人与公众选择)

⒊货币供应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

⒋货币利息率与通货膨胀率直接相关。当通货膨胀率升高,货币利息率也将

最终升高;反之,则下降。因此,当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率加速时,它也

会导致名义利息率的增加。

⒌货币政策的转变与产量和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仅仅是松散的关系(a loose

year-to-year relationship)。因为对不断变化的需求环境的市场调整需要时间。

第十五章稳定政策、产量和失业

Chapter ⒖Stabilization Policy, Output, and Employment

§⒈描述主要经济指数目录(index of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的使用和组成

主要经济指数目录(index of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包括:①个

人消费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②国内私人投资总和(gross

private domestic investment)。③政府消费和总投资(government consumption and

gross investment)。④实际GDP,包括:GDP,GDP价格总值,年实际增长率(annual

real rate),实际人均GDP(real GDP per capita)。⑤GDP通货紧缩指数。⑥消费

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⑦人口和劳动力。⑧失业率。⑨货币供应量,

包括:M1方法测算及年度变化百分比、M1方法测算及年度变化百分比。⑩财政

预算,包括:财政年度费用(fiscal annual outlays),财政年度应收款项(fiscal annual receipts),财政盈余或赤字(surplus / deficit)。⑾国家债务。

§⒉讨论时间滞后性对审时度势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效能的影响

如果希望影响经济使其保持稳定,就必须时机适当、审时度势地改变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然而,时机适当地采取政策存在困难,原因在于时间滞后性:

①认识上的滞后性(recognition lag)。从稳定角度看政策改变有必要,到决

策者认识到这种必要性之前的一段时间。

②执行上的滞后性(administration lag)。在认识到政策改变的必要性之后,

将政策付诸实际执行之前的时间。

③效应的滞后性(impact lag)。政策实际执行之后,发生作用前的时间。

§⒊预期对确定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的作用

某项政策改变,在不同的情形下可能会产生很不相同的影响,这取决于它是否

已经被广泛地预期到。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h5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