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更新时间:2023-10-02 07: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班别 1111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诚信

2、依法治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职业发展的趋势有 、 、 、 。 2、 、 、 的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大目标。

3、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 、 、 、 和 。

4、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 、 、 、 。 5、所谓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完全 、 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 、 的品质。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操作技能 B、知识 C、创造发明 D、理论创新 2、学会主动适应不包括( )。

A、认清环境的变化 B、一切由父母安排 C、既来之,则安之 D、增强自理能力

3、作为学生,诚实守信体现在( )。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 B、不弄虚作假 C、同学朋友的要求都能满足 D、不说大话 4、对“小偷小摸”这种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无所谓,又不是什么犯罪行为 B、是一种严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C、如果成为习惯,就会构成人格上的缺陷 D、极易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5、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 )法律的权威。

A、遵守 B、维护 C、敬畏 D、服从 6、下列不利于展现自身魅力的心理品质是( )。

A、真诚守信 B、稳重宽厚 C、唯我独尊 D、机智幽默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做事情首先要有( )。 A、预测 B、计划 C、目的 D、创造

8、每个公民都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④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句话的寓意是( )。 A、经得起考验的人能从中得到锻炼 B、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 C、挫折越多越好 D、挫折使人们事业成功 10、( )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A、9月20日 B、9月25日 C、8月20日 D、8月25日

1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抽烟喝酒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且有助于人际交往。( )

2、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只需要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不需要真诚和爱心。( )

3、经常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

4、在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所以用脑思考并不重要。( ) 5、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 五、简答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共14分) 1、如何增强自制力?

2、简述“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题20分,共30分) 案例一

男同学张某暗恋同班的一名女同学,见女同学与另一名男同学李某走得近,便找人殴打了李某。经开庭审理,张某虽然没有动手,但已构成故意伤人罪,因李某病情严重,张某被判有期徒刑4年,由于未满16岁,缓刑1年。

问:试着分析早恋的危害性。

案例二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去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给孩子做了一个大匾额,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孩子埋葬了父亲,便商量分家,他们把匾额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拿走了“俭”。哥哥照父亲的遗训,每日辛勤劳作,但不知节俭生活,虽然收成很好,一年下来,两手空空。弟弟照父亲的遗训,省吃俭用,却不知勤苦劳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两兄弟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们把匾额合在一起,高高挂在家中,照着去做,又“勤”又“俭”,终于创造出了丰厚的财富。

问:1、这个故事启示了什么?

2、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h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