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22 1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怎样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 ?????? ????? ??????????? ?????? ?????????

?????? ????????? ????????? ???????? 塔城市第六中学 加那提·托了汉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汉语更是我国各民族社会交际的实用工具。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为了增进同国内各民族的交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让下一世纪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即在校的青少年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势在必行。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口头语主要是通过口头形式表现出来,是谈话人直接参加语言活动。口语作为教学手段,语言直观、清晰、易于接受,对错误易于领会。而且学生对自己智力活动的结果,用口语表述要比书面语容易、简捷。由于口语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很高,因此抓好口语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据此提出以下两点见解:

一、 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受教育的情况不同,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的学生汉语能力相互之间可谓迥乎不同。例如: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是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中学学生的汉语能力据其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1)在乡下上小学的学生一开始进入中学基本不会说汉语普通话,也听不懂。这主要

因为乡下完全使用本族语言,没有“听、说”汉语的机会。(2)在县城附近上学的学生一开始进入中学,大部分能听懂汉语,但不会说。这主要因为县城附近汉族人口流动较多,听汉语的机会也就多,而与之用汉语交流的机会是很少的。(3)在县城上小学、中学的学生,基本上能听懂汉语,也能用汉语表达,但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汉语表达有时含混不清,并且有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兼用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语言环境不同造成学生汉语能力不同。为了切实提高汉语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比赛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汉语的活动。对上面第一类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如看字猜物、拼字游戏、对话游戏等,给学生创造听汉语的机会,让其逐渐熟悉一些日常用语,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简单运用。第二类学生可采用会话比赛、讲小故事、唱少儿歌曲等培养他们的动口能力。例如:经常举行包括讲小故事、自我介绍等内容的汉语会话比赛,在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积极性方面收到良好效果,得到师生的好评。第三类学生能听懂汉语也能用汉语表达、关键在于对其普通话的规范,就可以通过普通话比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有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从而能够在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课堂口语教学中,要做到与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尽量要做到使每个学生参加,避免平均对待或片面的面向几个学习好

或差的学生。并且每节课要提问多少个学生,被提问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汉语教学在评价学生回答对、答错都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通过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再配合适度的表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师以身示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汉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汉语课又是学生听汉语最多的时候,因此汉语教师的口语对学生掌握汉语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汉语教师要有一口标准的口语,在教师讲课的影响下,引导学生掌握学汉语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汉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多交往,与他们直接对话,及时纠正一些语言错误,创造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的典型范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汉语交往。只有多说多练,才可以使学生对汉语掌握得更加牢固。提高学生汉语能力除了汉语教师积极参与还不够,必须所有任课教师行动起来,营造一种讲汉语的大环境。以外汉语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抓学生汉语能力,其他教师未注意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于是除了汉语课外,其它课均可利用少数民族语言作解释,这样大环境仍然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学生汉语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授课教师都行动起来,营造汉语环境,无疑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听、说”汉语的机会。

充分认识双语学习的重要性

???????????? ????????? ???? ???

???? ????

塔城市第六中学 加那提·托了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对于增进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文字,将为各民族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汲取人类更多的精神财富,增加更为丰富的社会体验,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从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这为民族间的交流以及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做出了贡献。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双语学习更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这种学习不仅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团结,也推进了新疆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大力推动双语工作,使之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双语学习和教育。1996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

人民政府发出了加强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号召,并成立了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以指导全疆的互学语言方案的工作。2004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从学校教育抓起,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从这些年的结果来看,自治区的“双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成效比较明显。在此过程中,自治区组织、人事部门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对选派到基层的应届大中专毕业、党政机关干部、复转军人和乡镇异地挂职的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强化“双语”学校;自治区部门加大“双语”教学力度,确保各地用民语授课的学校普遍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程,有条件的地方,从一年级就开设汉语课程:各地、州党委和政府也要通过党校或其他教学基地开设“双语”强化班,成效显著,其他有关部门也发挥各自优势,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培养人才。通过这些活动,促使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沟通,使得“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少数民族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各族人民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践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干部学校民族语言,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战略发展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看待“双语”学习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文字政策,站在是否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视角看待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为确保这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必须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分类指导,综合推进。

双语学习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今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宣传教育,创造有力条件,健全管理和组织制度,营造学习氛围,确保“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于汉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

??????????? ????????? ???? ??????????? ??????? ???-????? ???????????

塔城市第六中学 加那提·托了汉

从传统意义上讲,情感往往指的是人的某些精神状态,如气愤、害怕、忧虑、爱憎等,是与人的理智毫无关系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情感与理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理智有时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如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有一部分是较为优秀的,他们在学习一些汉语课文时,当发现所学的课文中几乎没有什么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甚至是自己早已熟悉的内容时,他们在情感上表现出的是一种失望感,甚至厌恶感,因而对接下来的学习不屑一顾,而理智又使他们迫切自己要跟随学习,否则可能遭到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失去教师的“宠爱”。有些较差的学生一看到新课文时,可能会一下子觉得满篇都是生字词,读不下去,理解不了,由此产生了恐惧感和焦虑感,但理智又使他们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听天书,硬着头皮学习下去,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焦虑感加剧,自信心丧失。这不仅表现在汉语课堂上,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因此,如何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就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汉语课程改革中必

须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当他们每次走进教室时都会带着一系列不同的情感因素,如害怕、忧虑、乐观等。在教室里,这一系列情感因素的某些方面可能会得到印证,某些方面也可能会得到调整,不管结果如何,这些因素都会积极的或消极地影响学生对自己、对课堂、对老师、对所学科目的态度。有关研究指出,情感范畴的内容可归纳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接受”,即是否对某一情况有敏感性,或是否乐意接受那一情况。第二层次是“反应”,即是否对情况作出明显的情感表示,如显得高兴和沮丧等。第三层次是“评价”,即对某一情况或活动产生特定态度,如为自己个人利益而自愿参加某些活动。第四层次是“建立一个价值观念系统”。第五个层次是“综合和内涵化的价值观念系统”。一般说来在课堂学习实践中,学生通过情感范畴的这五个层次可获得下列学习经历中的一种:

(1)对自己、对学习实践都持肯定的态度;

(2)对自己、对学习实践持即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 (3)对自己、对学习实践都持否定的态度。

以上三种学习经历的表现就可能出现以下四中与情感因素相关的学习效果:

(1)学习收获大,而且学习过程怡人; (2)学习收获大,但学习过程令人不悦;

(3)学习收获小,但学习过程怡人; (4)学习收获小,而且学习过程令人不悦。

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研究表明,第一种与情感因素相关的习得或学习效果最佳,而第四种与情感因素相关的习得或学习效果最不可取,对我们汉语教师来说,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才能给学生创造学习效果又好学习过程又怡人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条件。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情感态度表现最为积极活跃的就是表演性的对话交流活动,但这种课堂对话交流活动由于教师情感态度的不同也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以教师为主,学生群体参加的活动; (2)以教师为主,学生个体参加的活动; (3)学生小组讨论解题活动;

(4)双人以上的模拟交际环境下的表演性问答活动。 可以看出,第一种活动对交流的效果要求最低,因为学生不管会不会,懂不懂,都可跟着瞎喊,滥竽充数。而第四种活动对交际要求最高,交际双方要沟通,才能使交际进行下去。学生普遍反映第三种和第四种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因为这两种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大脑思维会兴奋活跃起来,而第一种和第二种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因为这两种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表现欲被压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减轻压力,激发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因素。由此看来,教师如果不彻底抛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满怀热情地去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话,一定会得到失败的教学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g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