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8 08: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1978年,当中国共产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2008年,中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时代》周刊又发表文章说:“当奥运会主火炬点燃时,世界见证了一个确凿无误的事实。中国回来了——在荣誉的光环下。”试分析,《时代》周刊对中国的不同评述说明了什么?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能走回头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继往开来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2)(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充实,经济总体安全。(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人民在这30年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汽车、电脑、网络、电话、手机、音乐、电影、旅游、奥运,如此等等,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3)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物资丰富、城乡居民收入大大增长、思想观念解放、世界格局多极化等,总之是中国自身与国际形势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政治上,果 断 停 用“阶级斗争为纲”的 错 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在组织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样一来,就将中国从文革动乱的泥里拉了出来,明确了今后中国的出路,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2)中国地大物博,虽然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较低,但总量却是相当可观;充沛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978年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中国实行高校扩招,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并逐年增加教育财政支出,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4)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巨大变化的出现,网络的普及,不仅方便了中国各个地区的联系,也使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方便快捷,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而且,现代的网络也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平台,如网购、电子商务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商贸的发展;(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使世界的格局有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多元化的世界格局。而中国作为多元化世 界 的 一 元,拥有足 够 的 国 际 威 望 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有能力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优越的国际环境,这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崛起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
2.近年来,人们在充分肯定我国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深深感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试分析目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的问题。请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选择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
“我国医患矛盾问题背后存在的医疗体制问题”的分析:近几年,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杀医事件不断的发生,昭示着我国现阶段医患之间矛盾的迅速激化,并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应.而这些矛盾的背后所揭示的是我国更深层次的医疗体制弊端.作为医学院校的一名研究生,我愿对此做出自己的分析。(现阶段患者感觉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种情况会更突出,对此我本人就有深刻的体会,暑假我在北京打工,期间要给母亲在协和医院挂乳腺科的号,我早上三点半左右到的医院,到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等着挂号,七点开始开号,结果我当天竟没有挂上专家号。在农村一场大病就可能会使一个家庭瞬间负债累累。。。。。。)当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和监管不力;(2)医疗保险覆盖率低;(3)医院以药养医,病人个人负担过重;(4)医院管理不善和医生固定工资过低。解决方案:(1)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2)强化医院服务(3)平衡资源分配(4)加强并完善监督与约束体制(制定相关法律;政府和药品监管局采取措施;自我道德和良心的监督)。创造性建议:重点改善并摒弃以药养医的观念及行为,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将药厂与医院直接挂钩形成供销关系,取代中间多层种种的利益链条,将所省得的资金部分弥补医生的固定工资收入,大部分用以降低药品价格,这样以来医生收入增长就不会去靠吃奖金、回扣、提成来维持生计,药价降低患者治病花费下降,从而一举两得,医生、患者均获利,医生不乱开药,病人抱怨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医患纠纷就会大大降低。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高,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请谈谈对这“三个没有变”的理解和认识。
1.)基本国情没变的理解: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根本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而言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2)主要矛盾没变的理解: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落后和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情况。
3)。。。。或者按下面作答
“三个没有变”振聋发聩,让人警醒。
讲“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是指我国总体上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尽管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但不尽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阻碍和桎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合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任何急于求成的社会制度变革都是有害的。 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是讲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仍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唯一出路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财富蛋糕。
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则是指尽管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经济总量去年仍然排在世界第94位。虽然我国减贫成就巨大,居民生活水平总体达 到小康,但按 国 家统计局2010年 数 据,我国 仍 有1.5 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消灭贫困仍然任重道远。 “三个没有变”的告诫,
让我们不要陶醉于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让我们不要为国际国内各种批评中国的言论所困扰,紧紧扭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关键,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改革和调整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让我们不要头脑发热,不要“中心漂移”,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一步筑牢国家发展繁荣、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4、私有化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实行了私有化,没有一个是公有制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成为发达国家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成为发达国家,也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请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我国的国情: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的实际: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崛起,她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壮举。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我认为“要想成为发达国家,中国也必须走私有化的道路”的观点是错的,我国现在不是发达国家,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和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首先,发达国家是根据经
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指标来衡量的,能否成为发达国家,与政治制度无实质性关系:资本主义指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制度,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古巴,越南和朝鲜。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只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少部分,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其次,想成为发达国家,我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数十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而且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毫无疑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的现状。 再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是衡量社会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我国GDP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20%。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打下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远远好于以往,人民生活水平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的空前的改善,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综上,本题所述观点是错误的,它只看到了资本主义中的发达国家,却忽略了资本主义中存在着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远低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并且当代的中国蒸蒸日上,东方大国正在崛起,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5.有资料显示,尽管我国许多产品的生产在世界处于前列,被称为是“世界工厂”,但我国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更是寥寥无几。而发达国家的状况与我们正好相反。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改变现状的出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或者答: 首先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其次我们要大力弘扬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定,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 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合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和等现况。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些优势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成功举办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更显示出巨大威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无情的地震,政府果断部署,动员全国人民和军队立即投入抗震救灾中,这不仅表现出党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体现出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党的应急能力。成功举办奥运会、残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实现了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奥运梦和世博梦,体现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是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发展的。 7、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等命题,对这些命题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
答: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些命题都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时期对文化建设的不同提法和要求,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当前人民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建设所提的要求,反映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当前人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对各个历史时期道德和文化建设的系统总结。所以当提出这些命题,就是要我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文化观和道德观,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的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做出更多的贡献。
8.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又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样化。还有人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日益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答: 我认为指导思想不可以搞多元化,指导思想就是在做某项实践活动时,人脑中占有压倒优势的想法,人进行此项活动时将依照此想法去进行。一般的指导思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这个理论才能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取得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我国,虽然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阶层、各群体的具体利益有所不同,但无论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如何多样,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只有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或主张,能够最广泛地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进步,这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而且杂乱的、无序的多样化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统一的价值导向,或者这种导向很苍白乏力,社会运转就会或者陷入混乱,或者陷入停滞,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所以我们的指导思想不可以搞多元化,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更好的去实现做过的伟大复兴。
9、当前在如何解决社会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着力点应放在积极发展经济和生产力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解决贫富差距拉大的着力点应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解决当前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答: 贫富差距是指中国社会中,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现象。在改革开放时,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党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等思想, 又由于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贫富差距。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着力点不仅应放
在积极发展经济和生产力上,而且也应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首先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才会提高,低收入人口才会减少;其次,必须完善分配体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效率与公平均衡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收入分配秩序不断规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在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医疗资源等的分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追求效率和公平相结合,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同时容许差距的处在,因为适当的差距可以提高人民劳动的积极性。总之,我们首先要遵循发展才是硬道理难道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处理好分配关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
10、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建设是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实施的最具影响力的民生工程。但现实生活中,对这两项改革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现在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有人认为公租房改革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根本解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难的问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两项改革的认识。 答: 户籍改革:
随着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在理论上对于户籍制度必须改革,大多数人并无异议。但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大和动力不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户籍制度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对如何推进户籍改革仍然无法形成共识。一旦涉及实践层面如何改革,比如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改革的瓶颈、阻力和路径在哪里,改革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如何选择户籍改革的策略工具等一系列问题时,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错综复杂性就开始产生制约作用,在“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维下,户籍制度改革很难取得最终突破。
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户籍制度改革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什么是户籍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为什么户籍制度改革会这么难?这不仅涉及一个地方政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激励问题,也涉及对现阶段“城市户口”到底包含什么内容的认识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是仅仅改革户口登记和居住登记管理制度,还是要改革附着在其背后的福利保障制度和财政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到底是按照目前的政策以中小城市(镇)为主,还是应该大中小城市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应该让地方自主探索,还是需要中央的介入?是在给予流动人口户口时,要求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放弃其承包地甚至是宅基地,还是不提出这类要求?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既有的户籍改革探索,还是目前的一些认识,都存在不小的误区。
实际上,户口只是城市的“门卫”,而后面的利益才是掌舵人。人们一直把户籍制度改革的矛头对准公安部,但即使公安部把门完全打开,人们会发现门后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最突出地集中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未来户籍改革成功与否、民众是否满意就看这三块。社会保障是改革最艰难的一块。户籍改革不能就事论事、单线直进地改革,需要系统设计、协同一致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改革收效甚微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改革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户籍制度改革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即财政福利供给水平与能力十分重要,其供应能力越强则越有能力应对和化解户籍管理放松之后城市居民数量以及社会公共需求增加的压力与冲击。但是,这也
需地方政府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的政治意愿。第二,户籍改革的底线是不能降低城市居民的既得公共服务及福利水平,必须以增量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方式和路径。第三,户籍改革在仍不能脱离目前财政分权和地方分灶吃饭的情况下,改革进展也取决于各地自身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能提供的机会和空间。正是这种差异和地方政府的竞争形成了各地户籍制度改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
公租房建设:
1公共租赁房的定位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或企业持有一部分房源,并将这些房屋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租金水平高于廉租房。但低于商品房。纵观各国,政府住房保障的方式主要包括实物配租、配售,货币补贴和金融政策支持等。其中,实物配租方式主要是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类似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基本属性特征是政府建设或筹集的房源以实物配租方式,或者采用货币补贴形式面向一定社会群体提供的具有杜会福利性质的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原则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而非“居者有其屋”理念,提供的是过渡性保障。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租赁住房市场可分为租赁公房和租赁私房,其中租赁公房又细分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而租赁私房就是指市场租赁房。廉租房是专门针对低收入群体,而公共租赁房则是针对介于中低和中高收入之间的“夹心层”人群,两者实质是在同一框架内为不同收入阶层提供不同租金的租赁房,因此,即使将两者合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将公共租赁房单列出来,更能凸显政府对夹心层等中等收入群体的关注,有利于加快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解决。
2我国公共租赁房发展中的问题 2.1公共租赁房的保障方式单一
发达国家的租赁性公共住房保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实物配租;二是货币补贴。并且随着其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补贴方式逐步由实物配租向货币补贴转移。从我国各城市发展公共租赁房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实行的是实物配租,即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配租一处公共租赁住房。但由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周期较长,这种单一的保障方式必将延长夹心层群体解决住房问题的轮候期,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发挥保障性住房协调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运行风险。此外,相对于货币补贴完善的退出机制而言,单一形式的实物补贴的退出机制的可操作性则差得多。
2.2公共租赁房的融资困难
融资机制是影响公共租赁住房供给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关键因素,是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安排亟待突破的瓶颈。第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税收减少,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又使得作为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土地出让金锐减,作为公共租赁房投资主体的地方财政面临着重重压力。第二,发展公共租赁房既要解决“房源”所需的资金,又要负担长期的房屋维修费用,所需资金巨大且占用周期长;第三,公共租赁房福利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使得建设资金的回笼速度极缓慢,难以形成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第四,公共租赁房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行政部门在保障性住房工作的低效率加大了建设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较之经济适用房过长的资金回收期和微薄的利润,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望而生畏。
2.3公共租赁房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建设和推进滞后。尽管我国高度重视住房保障的
制度建设。且各地已逐步建立起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政策基本框架。但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漏洞。运行中的问题较突出。我国至今仍未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约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为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建设与人员落实层面,总体滞后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发展,难以有效发挥其住房保障功能。
3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策略 3.1实行区别对待两个夹心层的保障方式
对介于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夹心层,应以实物补贴为主、货币补贴为辅。尽管货币补贴有较实物补贴大得多的优势,但发展货币补贴是建立在实物补贴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它不应先于实物补贴而存在。在我国现阶段,住房市场还不健全,住房买卖市场远大于住房租赁市场,而市场上出租的房源,又是私营为主,政府可提供的廉租房数量太少,无法通过与私营房东的竞争来抑制房屋租金价格。而如果采取货币补贴,无异于将这部分经济实力薄弱的困难群体推向市场,很可能推动租金的上涨,加重租户和国家的负担。 但对于介于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之间的夹心层,则可采取货币补贴为主,实物补贴为辅的保障方式。一方面。这部分群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承受市场租金,对他们进行货币补贴,将有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租住符合条件的租房,活跃市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公共住房体系。在实施货币补贴时,可以把货币补贴直接发放到户,这样将有利于货币补贴的人性化、灵活性,同时也将大大提高行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货币补贴的标准应实行差异化的原则,要体现出垂直公平,这就需要政府事先能清晰的界定出差异化的收入水平。
3.2创新融资手段。多渠道融资
为有效解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的瓶颈。在落实各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的同时,应积极创新公共租赁房的融资机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首先,政府应保证财政资金的来源。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07)64号)中所规定的资金来源渠道中可以看出。政府仍然是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资金筹措的最重要主体。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编制科学的公共租赁房资金年度预算,建立土地收益专款专用制度并科学划定一定比例用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在开发商报批的商品房项目中强制或给予优惠政策使其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等措施保障公共租赁房的资金来源。其次,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在各级财政资金供给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借鉴国外经验,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和企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下商业化运作融资模式的资金筹措功能。
3.3改进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体制 3.3.1加强公共租赁房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法律规范的保障是确保公共租赁房建设稳定,有序进行的基础。在国家住房保障框架已基本确立的基础上。应由国家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和立法部门作为主体,研究公共租赁住房四类保障对象的差异,逐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法律法规体系。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国家管理办法,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法规。而且政策规定、实施运行、组织保障、监督检查和配套完善都应协调研究,既要注重决策的宏观思路,也应注意实施的微观方法。
3.3.2设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 目前,我国政府正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解决民生民计问题。住房保障作为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迫切需要政府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机构的设置,强化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地顺应新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率先在国内成立住房保障机构专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各地可借鉴这些城市的做法,由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根据住房保障的工作需要,设立住房保障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立公共租赁住房的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等工作。 3.3.3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不仅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更是实现社会公平,真正发挥住房保障的作用,减少寻租行为和“劫富济贫”现象发生的根本措施。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重点是建立权威和准确的个人收入统计系统·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城镇居民收入和住房情况普查,建立个人收入和住房档案,对个人及其家庭收入变动情况跟踪调查、及时反映,并进行个人及家庭经济信用评估。同时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动态调整公租房的准入门槛。只有符合条件的方可继续享受公租房。
正在阅读:
研究生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03-18
20XX年江苏两会代表团成员名单及提案,江苏两会人事大调整(图)05-27
关于中秋节的优美段落100段07-31
第六章 组 织03-11
风险点-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04-24
Noteexpress的使用说明04-24
2-2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版)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已修订)07-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考试试题
- 研究生
- 答案
- 政治
-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校园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
- 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关于青少年宫建设的实施方案
- 2018年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总结
-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评课第23课《带刺的朋友》
- 深度解析新政策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
- 2012年知识产权法试卷及答案
- 第一章绪论
-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设计
- 中小学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
- 人力资源专业英语《经济管理英语》朱煜明,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 第三方备用板
- 安全标准资料第九册(文明(绿色)施工)
-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之口语交际
- 安全操作规程
-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9单元金属金属与酸的反应释疑解析素材新鲁教版
- 27972农业机械 习题
- 训练学复习题
-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改变自身做起
- 单片机课程设计 王伟 - 图文
- 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几点形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