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03 20: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计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 总 论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阐述、了解会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教学要求:

1、明确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史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定义); 2、明确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

3、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两个重要的会计理论);

4、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的。 现代会计逐渐形成的过程。 二、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和反映职能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会计的监督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两方面的特点。 会计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会计职能的其他看法。 三、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对象在企业的具体表现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即资本金与借入其他资金)的投入、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收益的形成与分配的全部过程。它既是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资产形态的变化过程,也是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等业务内容的发生过程。

企业经济活动的三个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与此相对应的资金投入、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企业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与会计对象的各个要素项目,亦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表示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的任务 会计职能与会计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的任务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其根本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以财务数据为主的经济信息,并利用信息帮助企业单位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决策,借以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任务可具体概括为:

2

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3、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济业务或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报表。它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通过价值稳定的货币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这个前提一般含有币值不变假设,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类(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可能有交叉)。 一、总体性要求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报表应当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于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则可简化或合并处理,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二、信息质量要求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企业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数据记录和文字说明要能一目了然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对需要解释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三、确认计量要求

划分两类支出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损益。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款项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

4

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对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谨慎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高估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方法中的基本组成内容,也是会计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设置会计科目。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

概念。 教学要求:

1、明确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

2、(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

5

3、明确会计科目的含义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

研究会计要素的必要性。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企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项。 一、资产

(一)、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二)、特点

1.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的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资产之所以成为资产,就在于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例如,货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或用于利润分配;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或提供牢务,出售后收回货款,货款几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2.资产为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企业拥有资源的所有权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其他企业或个人未经同意不能擅自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特殊情况例外,对于一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来说,企业不用有其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计划找能

6

够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例如,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会形成企业的资产,而计划中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则不会形成企业的资产。

(三)、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或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出于特定目的而准备长期持有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供企业生产经营使用,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其他资产 二、负债

(一)、定义: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二)、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

7

用等。

2.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一)、定义: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即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二)分类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来源,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按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等。

2.资本公积是指企业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股本溢价是指发行股票超过面值发行所取得的收入。企业的财产物资购建时以实际成本计价,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对财产价值重估时,重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企业接受的现金或实物捐赠,也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可以按规定转赠资本金。

3.盈余公积是按照国家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的利润。 四、收入 (一)、定义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狭义的收入一般是指营业收入。

(二)、分类

1.营业收入按其经济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

8

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2.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的其他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五、费用 (一)、定义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主要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与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净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二)、特点

1.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资源。费用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资产流出,他和资产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反。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三)、分类

1.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划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2.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又可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

3.对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

六、利润

(一)、定义: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分类

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9

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记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一)定义

又称会计方程式,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

(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1. 权益:人们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

①债权人权益: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负担 ②投资人权益: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2.资产=权益

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

3.基本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静态等式关系) 基本会计等式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表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这一客观现实,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4.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各种收入与费用,从而形成利润。 5.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动态等式关系)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联系起来了,说明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在会计期间内任一时刻

10

(未结算之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二、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只涉及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不外乎有四种类型、九种情况。不管属于哪种类型和情况,这些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九大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3.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4.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5.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6.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7.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8.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9.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减金额相等。 对于上述的九种情况将通过举例说明。

经济业务变化类型表

(1) (2) (3) (4) (5) (6) (7) (8) (9) 资产 + + + - - —— —— - —— —— =负债 + —— —— - - + -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 11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凡是涉及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方面项目同增同减的经济业务,会使双方原来的总额发生相等金额的同增同减的变化。凡是只涉及到资产或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之间的变动,此增彼减,原来的总额不会发生变化,自然不会影响双方平衡。又可以将上述的九种情况概括为四种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第三节 账户的设置、会计科目的开设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定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一定的名称,都应反映其特定的经济内容。例如:企业为了制造产品,就必须贮备各种原材料、修理用备件等,设置“原材料”这个会计科目;又如企业的货币资金是一种资产,但是保管及收付方式不一样,相应的的设置两个会计科目,其中“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企业在银行存款的收付结存情况,而“现金”科目则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的收付结存的情况。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 (二)、设置的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应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所谓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达到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2.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12

设置会计科目,既要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又要符合经济管理要求;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需要。

3.设置会计科目必须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所谓统一性,就是设置会计科目时,在科目名称和核算内容上,应尽量做到核算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利于提供统一口径的会计信息。所谓灵活性就是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者增补会计科目,以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4.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

应保持会计科目的相对稳定,不能经常变更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数量,使核算指标具有可比性。

此外,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对没一个会计科目应有固定的编码,以便分类排列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会计科目作为一个体系包括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科目内容反映各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科目级次反映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

会计科目的内容,要规定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和使用方法,要依据会计要素各组成办法的客观性质划分,并要适应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科目的级次,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要兼顾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分级。

根据企业资金构成的内在联系和会计对象的特点,会计科目一般可分成五类:

(一)资产类会计科目。按照资金周转的速度不同划分为四小类:

核算流动资产的会计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等

13

核算长期投资的会计科目,如“长期投资”等 核算固定资产的会计科目,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

核算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会计科目,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

(二)负债类会计科目。根据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划分为两小类:

核算流动负债的会计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核算长期负债的会计科目,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会计科目。根据构成情况分三小类: 核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会计科目,如“实收资本”科目 核算公积类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核算利润类的会计科目,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科目等

(四)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两小类:

核算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科目,如“生产成本”科目;

核算为生产产品发生的间接费用科目,如“制造费用”科目;

(五)损益类会计科目。根据损益的形成内容,分为五小类:

核算产品损益的会计科目,如“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等科目。

核算其他业务损益的会计科目,如“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

核算期间费用的会计科目,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14

核算投资收益的会计科目,如“投资收益”科目; 核算营业外收支的会计科目,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根据其提供的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成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三个级次。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按行业统一制定。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它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

(3)二级科目,也称子目。它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一般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三、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数据。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没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还不能把经济业务连续地系统地记录下来。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是对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连续系统记录的一种工具。

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其不同点是,会计科目只能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内容,不能连续反映某些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结存情况,账户可以运用一定的格式,连续、系统地记录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化情况决定的。一

15

般说来账户应包含以下内容: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日期和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内容);增加或减少的 金额;凭证号码(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结存余额。

简化的账户格式丁字账:(“T”型)

账户通常分为左右两方,分别反映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数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通过账户记录的数额可提供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四个核算指标。上述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本期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左右两方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如果在左方记录增加额,右方则记录减少额;反之,在右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左方记录减少额。 第四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掌握复式记账原理 教学要求:

1、明确复式记账的概念

2、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3、掌握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记账方法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如何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善的记账方法。对于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上登记一笔账,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该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账户设置不完整,

16

账户记录没有相互联系。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的特点: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的结果,一是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能完整、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二是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它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一)原理:以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及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的会计平衡公式作为理论依据的。即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而且增减金额相等。 (二)基本内容:

1.账户的设置及账户的结构。 2.记账符号 3.记账规则

4.平衡公式

三、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2世纪的意大利。

我国自1993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企业均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1.借贷记账法特点:用“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原则,在账户中记录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1)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二字最初用

17

于会计时可以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后来使用范围扩大,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转化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除了设置资产(包括费用)账户和权益类(包括收入)账户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双重性质的账户。这些账户的性质不固定,一般只能从账户的余额来

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是负债账户。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中,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2)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中,增加记借方,转销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在产品成本,即生产资金占用额。

成本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3)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中,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中,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无余额。 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利达工厂1999年11月份发生的九笔经济业务为例。

(1)5日,从飞龙工厂购进原材料6000元,货款未付。 (2)6日,收到丁山公司交来的银行存款30000元,作为

18

对本厂投资。

(3)向银行提现金300元备用。

(4)11日,以银行存款2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5)16日,经向银行申请,已同意将短期借款30000元转作长期借款。

(6)19日,华联工厂同意将前欠货款18000元,转作投资。

(7)25日,以法定程序报经批准,以银行存款8500元,退还个人投资款。

(8)29日,按照规定,计算出应付投资者利润12000元。 (9)30日,按规定将盈余公积10000元转增资本。 四、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一)试算平衡的定义

将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有关账户后,应根据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1、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

2、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法。

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及进行试算平衡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记录是否正确并不是绝对的方法。如果借贷不平衡,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有错误;如果借贷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有些错误并不能影响借贷平衡,如重记或漏记某些经济业务,或将借贷记账方向弄反。

第三章 复式记账的运用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和成本计算方

19

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1、熟悉企业资金筹集业务及核算方法(核算账户及其对应关系,下同);

2、熟悉企业生产准备业务及核算方法,以及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3、熟悉企业产品生产业务及核算方法,以及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

4、熟悉企业销售业务及核算方法,以及“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

5、熟悉企业财务成果的核算方法。

由此,进一步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本章复式记账的运用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为例来说明。工业企业 的主要经济业务包括:资金筹集业务、生产准备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财务成果业务。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其主要来源渠道是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和从银行取得的借款,另外,还有临时占用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一、设置的主要账户

1.“实收资本”的账户

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的情况。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额。该账户应按投资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资本公积”账户

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

20

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3.“短期借款”账户

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在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4.“长期借款”账户

该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二、举例说明投入资本和借入资金业务的核算 1.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000

2.3日,收到兴旺工厂投入的机器设备,双方协商设备的账面原始价值200000元作为投入资本入账。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实收资本—法人资本 200000

3.3日,收到B公司投入的专利权,双方协商以150000元作为投入资本入账。

借:无形资产 150000 贷:实收资本 150000

4.5日,向银行借入期限为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21

5.10日,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6.15日,用银行存款偿还期限为三个月的到期借款40000元,年利率为9%,借款一次还本付息。 借:短期借款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7.18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8. 31日,经批准将企业的资本公积100000元转赠注册资本(其中国家资本60000元,法人资本40000元)

借:资本公积 100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60000 —法人资本 40000

9.31日,预提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费300元(40000*9%*1/12)

借:财务费用 300 贷:预提费用 300

10.31日,以110%的价格购买可以随时变现的某公司债券100张,每张面值100元,成交时外加手续费500元,款项均已支付。

借:银行存款 11500 贷:短期投资 11500

11.31日,以110%的价格购买天马公司可以随时变现的股票1000股,每股50元,其中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500元。

借:短期投资 54500 其他应收款 500 贷:银行存款 55000

22

12.3个月后,该公司收到上述天马公司支付的股利1000元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 投资收益 500

13.该公司持有东方公司的股票1000股,每股60元,共计为60000元,东方公司已宣告发放股利,每股7元,但尚未支付。企业在未收到股利之前以每股80元的价格出售该股票,款项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短期投资 60000 其他应收款 7000 投资收益 13000 第三节 供应过程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供应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

材料是工业企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经过加工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实物形态,或者构成产品实体的一部分,或者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而有助与产品的形成。材料在消耗的同时,其价值也就一次性的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成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供应过程包括材料采购,验收入库,直至投入生产为止的全过程。

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装卸搬运费、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以及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统称为采购费用。材料采购成本就是由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共同构成的。材料经采购并完成验收入库后,进入储备阶段,然后根据生产需要领用。由此可以看出,供应过程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采购的核算、增值税进项税的核算,以及反映材料的收入、发出和储存的核算。

23

二、增值税的简单概述 (一)定义

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二)征税范围 1.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

2.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加工,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修理修配是指受托方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

(三)纳税义务人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镜内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境外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代理人的,以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1.分类: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2.认定:(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A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B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是: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暂行实施细则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四)税率 1.基本税率

24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税率为17%

2.低税率13%:适用下列货物(采用税款抵扣制) (1)粮食、食用植物油;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

(3)图书、报纸、杂志;

(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3.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的税率规定是:商业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的征收率是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其适用的征收率是6%。

(五)应纳税额计算

1.两档税率: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2.征收率: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三、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材料采购”账户

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用以汇集材料采购过程的成本费用,包括材料的买价、负担的运杂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借方登记材料的买价及采购费用,贷方登记转入“原材料”等账户的材料实际采购成本,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在途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根据材料的具体品种、规格等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进行明细核算。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

该账户是个负债类账户,用于对企业增值税的核算。借方登记企业购进货物等负担的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和实际交纳的增值税金,贷方登记企业销售货物等应交纳的增值税的销项税金。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应交而尚未交纳的增值税。

25

3.“原材料”账户

该账户是一个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或者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该账户根据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4.“应付账款”账户

该账户是一个负债账户,借方登记已偿还的款项,贷方登记采购材料但没有及时承付的款项。余额在贷方,反映尚未偿还的款项。

四、举例说明供应过程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一)材料采购的核算

材料采购的核算主要包括支付价款、增值税以及材料入库的核算。

1.12月1日,向昆山工厂购入甲材料4000千克,每千克78元,共计买价321000元,运杂费8000元,支付增值税53040元。价款、运杂费与税金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32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 53040 贷:银行存款 373040 2.12月3日,上述材料点验无误,质量合格,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3200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320000

3.12月5日,向红旗工厂购入乙材料1000千克,每千克49元,共计买价49000元,运杂费1000元,应付增值税8330元,价款、税金与运杂费尚未支付。

借:材料采购——乙材料 50000 应交税金——应交进项税额 8330 贷:应付账款——红旗工厂 58330

26

4.12月6日,上述材料验收入库。(分录如2题) 5.12月1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前欠红旗工厂价款、税金和代垫运杂费58330元。 借:应付账款——红旗工厂 58330

贷:银行存款 58330

6.12月25日,向新华公司购入下列材料:甲材料1000千克,每千克79元,共计买价79000;乙材料400千克,每千克49元,共计买价19600元。两种材料的运杂费共计1400元。应付增值税16762元。价款、运杂费及税金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由于企业采购甲、乙两种材料,所以运杂费应在甲、乙两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运杂费的分配方法有:按材料的重量分配、按材料的价值量分配、按材料的体积分配等。本例假定运杂费按重量分配,分配步骤如下:

⑴计算分配率:

分配率=应分配运杂费/(甲材料重量+乙材料重量) =1400/(1000千克+400千克) =1(元/千克) ⑵计算运杂费:

甲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00千克*1元/千克=1000元 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400千克*1元/千克=400元 ⑶根据分配结果得:

甲材料采购成本:79000+1000=80000 乙材料采购成本:19600+400=20000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80000 ——乙材料 20000 应交税金——应交进项税额 16762 贷:银行存款 116762

7.12月28日,上述材料点验无误,质量合格,验收入库。

27

借:原材料——甲材料 80000 ——乙材料 200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80000 ——乙材料 20000

上述经济业务不仅要在总账中进行登记,还应当在“材料采购”、“原材料”、“应付账款”等账户的所属明细账户中进行平行登记。详见书本100页。

(二)材料发出和结存的核算

生产管理部门需要用材料时,应填制领料单向仓库领料。仓库凭领料单发料,并将领料单中的记账联转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据以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并转入产品“生产成本”等有关账户。库存材料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即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1.实地盘存制

所谓的实地盘存制,就是通过期末对库存实物实地盘存,据以倒算出本期材料的耗用数量和耗用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该种方法,平时对材料只记收入,不记发出,期末通过盘点实存数量,计算出材料的发出数量和耗用成本。

期末库存材料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数量*单位成本 本期耗用材料成本=期初库存材料成本+本期购进材料数量*单位成本-期末库存材料成本

由此可见期末库存材料成本取决于期末库存材料数量和单位成本两个因素。

举例说明(书102页) 2.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就是按材料品种、规格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逐日或逐笔材料收入、发出数量,并随时计算其结存数量的一种方法。由于各批材料沟入时的采购成本不尽相同,结存材料的单位成本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随时结

28

转发出材料成本的情况下,结存材料的成本将受到各批材料计价的影响。

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是加权平均法计价。

加权平均法是以期初材料的结存金额家本期收入金额之和除以期初结存数量加本期收入数量,求得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以此计算出发出材料价款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库存成本+本期收入)÷(期初库存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举例说明(见书103页)

3.实地盘存制和用续盘存制的优缺点

实地盘存制的主要优点是:材料明细分类账户可按材料大类设置,不必按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因此大大简化了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平时发出材料时不作记录,简化了领料手续和核算工作。

不足之处:由于没有材料发出记录,原材料账户不能及时反映材料的收、发、存情况;以存计耗,倒算本期耗用成本,把供应过程中的损耗、差错等全部计入耗用成本,削弱了对库存材料的控制和监督。

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通过分类核算,可随时反映每种库存材料的收、发、存情况,及时地发现和纠正材料的超储积压,加强对库存材料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便于对库存材料的实物管理,落实材料的保管责任。能及时发现材料短缺,有利于对库存材料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储存材料的安全。

不足之处:要按每种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大,同时,月底一次计算成本,记账工作过于集中。

第四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基本概念的介绍

29

(一)费用: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生产所需的各项耗费。

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大类。

1.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的总和。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应按不同产品进行归集,并正确区分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据以正确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生产费用简单地归纳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简称料、工、费。

(1)直接材料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等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费: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专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生产工人工资及记提的福利费,应按每种产品所耗用的工时进行分配,然后记入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

(3)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等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办公费、保险费、水电费等。

2.期间费用: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管理部门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业务招待费、诉讼费等。

(2)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3)销售费用:企业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包

30

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等各项费用。

二、生产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

核算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其借方登记产品费用的发生数,即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产品成本。期末如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各项产品的成本。

2.“制造费用”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各生产车间等生产单位为管理本部门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方登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月终,当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自贷方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经结转后,本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

3.“产成品”账户

该账户是个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生产完工,并已验收入库可供销售的产品,即产成品的收、发、存情况。借方登记完工入库的产成品的生产成本,贷方登记已销售产品转出的生产成本。期末如有余额,余额应在借方,表示库存产品的生产成本。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核算。

4.“管理费用”账户

该账户是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各项费用。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期末,将本账户借方归集的管理费用自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期末无余额。

5.“财务费用”账户

该账户是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借方登记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期末将本账户借方归集的财务费用自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无余额。

31

6.“待摊费用”账户

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已经发生尚未摊销的费用。

7.“预提费用”账户

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预提计入各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贷方登记预提计入各期的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三、生产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材料耗费的核算

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应通过填制领料单向材料仓库领取。仓库根据领料单发出材料后,应将领料单按领用材料的用途和种类进行汇总,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作为编制材料发出记账凭证的依据。

举例说明见书108页。

(二)工资及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工资是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支付给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规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从生产成本和有关费用中提取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是用于职工医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凡属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及计提的福利费,列入产品“生产成本”账户“直接人工费”项目;企业各生产车间等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所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厂部管理人员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应通过“管理费用”账户核算;不计入生产成本、费用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如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则应按照规定由提取的福利费开支,通过“应付福利费”账户进行核算。

32

为了反映工资的结算和发放以及福利费的计算和使用情况,应设置“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两个账户。

1.“应付工资”账户

属于负债类,借方登记实际发给职工的工资,贷方登记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发放给职工的待领工资。

2.“应付福利费”账户

属于负债类,借方登记福利费的使用和支付数额,贷方登记福利费的计提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已经计提但尚未使用完的福利费的结余数额。

例(9)从银行提取现金124000元,以备发放职工工资。 借:现今 124000 贷:银行存款 124000

例(10)以现金发放本月份职工工资124000元。 借:应付工资 124000 贷:现金 124000

例(11)根据工时和考勤记录计算的本月职工工资如下: 制造A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 80000元 制造B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 20000元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8400元 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工资 15600元 合计 124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80000 —B产品 20000 制造费用 8400 管理费用 15600 贷:应付工资 124000

例(11)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A产品 80000×14%=11200

33

—B产品 20000×14%=2800 制造费用 8400×14%=1176 管理费用 15600×14%=2184 贷:应付福利费 17360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

1.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等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租赁费、保险费。

2.分摊:(1)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其产品的生产成本;(2)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就要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3.分配方法(比例):按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进行分配。

4.收入与费用支出的实际收付期间与获得收入和应负担支出的归属期间不一样的几种情况:

(1)本期内收到的收入就是本期已获得的收入,本期支付的费用就是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收入与费用的收支期间和归属期间是一致的)

(2)本期内收到的收入但不是本期获得的收入,本期内支付的费用但不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

(3)本期获得但尚未收到货币资金的收入,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的费用;(第2、3种情况,收入与费用的收支期间与归属期间是不一致的)

5.计算本期收入和费用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本期,均

34

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款项收付是否应计入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凡是本期已获得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仍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在核算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时,遇到需要确定有关费用的归属期时,均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判别。

6.举例介绍(见书113至124) (1)本期已付的费用(例13,例14) (2)跨期摊配的费用

跨期摊配费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预付费用;另一种是应计费用。

①预付费用:指本期或前期已经支付而应由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如预付保险金、预付租金、预付书刊杂志订阅费用等。这些费用通常称之为待摊费用。处理方法:按照费用的受益期摊入各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中。发生时计入“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在受益期摊销时,由贷方转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余额在“待摊费用”的借方,表示尚未摊销的费用数额。

例15以银行存款支付下一年度财产保险费用2400元,其中支付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生产车间的财产保险费用各为1200元。

借:待摊费用——财产保险费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第二年1—12月,每月都要进行分摊。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100

35

管理费用 100 贷:待摊费用 200

②应计费用:指本期已经耗用,应由本期负担,但本期未予以支付的费用。常见的应计费用便是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或期间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处理方法:预提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支付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数额。

例16预提本月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150元。 借:财务费用 150 贷:预提费用——银行借款利息 150 (3)固定资产折旧费

①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磨损而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②计提:根据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核定的折旧率按月计提 ③处理方法:设置“累计折旧”账户进行核算;该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反映企业现有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贷方登记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减少时累计折旧的冲销数,余额在贷方,表示现有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的数额。“固定资产”账户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便是固定资产的净值。

对生产用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和生产车间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额,借记“制造费用”账户;对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额,借记“管理费用”账户。

例17按照规定提取本月份固定资产折旧共计4800元。其中,生产车间用设备提取的折旧为3600元,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设备提取的折旧为1200元。

借:制造费用 3600

36

管理费用 1200 贷:累计折旧 4800 7.制造费用的分配

分配标准:可按产品耗用的工时、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器工作小时等进行分配。(具体见书118页)

分配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4)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

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是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按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然后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以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然后从全部生产成本中减去

月末在产品成本,可求得完工产品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月末在产品数量。

(具体计算通过举例来说明,见书120—124页,图表) 四、小结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的分配。 第五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销售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

37

销售过程是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第三个阶段,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出售产品,按照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收取价款,形成销售收入,使产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销售过程中,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和反映销售收入,计算和交纳增值税及消费税等税金,计算并结转销售成本,核算归集销售费用等。

1.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志:以产品已经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已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

2.销售环节交纳的税金: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个别产品还应交纳消费税。

3.企业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是用销售环节发生的销项税额减去材料购进环节发生的进项税额得到的,计算公式为: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 4.应交消费税的消费品:香烟(50%、40%、25%、25%、30%)、酒及酒精、化妆品(30%)、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等11个税目。计算方法有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

5.主营业务成本:指已经售出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是根据已销产品的数量和实际单位生产成本计算的。

6.营业费用:一种期间费用,按月归集,月终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确定当期的经营成果。

二、销售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收入。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销售产品发生的销售成本。借方登记企业结转销售成本,贷方登记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

38

户,结转后无余额。

3.“应交税金”账户

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向税务部门交纳的各种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等。企业按税金种类设置二级账户核算应向税务部门交纳各种税金。工业企业销售环节发生的税金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企业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应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账户的贷方。实际交纳各种税金时,应借记“应交税金——应交××税”账户,贷方“银行存款”账户。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资源税等。企业发生的有关税金,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贷记“应交税金——应交××税”。期末,应将该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自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5.“营业费用”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送货运杂费、包装费、广告费和展览费等。发生的各种费用,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贷方将借方发生的各种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无余额。

6.“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如材料销售、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运输业务等实现的收入。贷方登记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后无余额。

7.“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发生

39

的支出,包括销售成本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等。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支出,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三、举例说明销售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12月8日,售给大华厂A产品300吨,每吨售价1500元,增值税率为17%,收到对方的转账支票一张,共计526500元,已存入银行。

2.12月9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4500元。 3.12月15日,向华联公司出售B产品400吨,每吨售价1000元,价款400000元和应收增值税68000元尚未收到。此外,B产品还属于应交消费税的产品,其消费税率为10%。

4.12月15日,销售给昌盛B材料500千克,每千克售价40元,计2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

5.12月2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销售展览费用500元。 6.12月22日,收到华联公司还来前欠货款468000元,当即存入银行。

7.12月30日,以银行存款交纳增值税66368元,交纳消费税40000元,共计106368元。

8.12月31日,结转本月已销B材料500千克的成本10000元。

借:其他业务支出 10000 贷:原材料——B材料 10000

9.12月31日,结转本月售出产品的生产成本,共计547500元。其中,A产品售出300吨,每吨生产成本1025元,计307500元;B产品400吨,每吨生产成本600元,计240000元。

10.12月31日,根据本月产品销售应交纳的增值税66368元,计算产品销售应交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和教育费附加(税率3%)。

4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66368×7%=4645.76(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66368×3%=1991.04(元) 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6636.8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4645.76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1991.04 11.12月31日,用银行存款上缴城建税4645.76元,教育费附加1991.04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4645.76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1991.04 贷:银行存款 6636.8 四、小结

(一)现金、银行存款和销售核算; (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三)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的核算;

第六节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一、盈亏确定的基本方法 (一)1.利润总额的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主营业务利润的计算;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营业利润的计算;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其他业务利润的计算;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41

5.净利润的计算;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企业利润的分配;

A.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B. 利润分配核算的主要内容有: 1.按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按照国家规定或投资人的决议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 3.向投资人分配利润;

4.确定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数额。 二、财务成果核算主要账户的设置 (一)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1.“本年利润”账户

该账户是一个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贷方登记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收入数,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账户;借方登记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费用数,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等账户;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实现的利润,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发生的亏损。如果企业的财务成果为利润,则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年末,应将全年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如果是净利润,则从借方转出;如果是亏损,则从贷方转出;结转后年末无余额。

2.“利润分配”账户

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成果,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各项具体数额和分配后的结存数额。在“利润分配”总账户下设置“盈余公积补亏”、“提取盈余公积”、“应

42

付利润”、“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核算过程如下:

⑴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亏损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⑵核算企业用盈余公积补亏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⑶核算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⑷核算按规定上缴国家和支付给投资人利润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⑸“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净利润的未分配利润的余额,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情况的全过程。贷方(全部净利润)与借方(已分配利润)的差额,即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弥补的亏损。

3.“所得税”账户

“所得税”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的所得税支出,该账户借方反映按会计所得税计算的应交纳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本期所得税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字,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4.“投资收益”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净收益,结转后无余额。

(二)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43

主要“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设置。

1.“营业外收入”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营和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对外索赔收入、确实无法支付而应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账款等。贷方登记各项营业外收入,期末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期末无余额。

2.“营业外支出”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和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水风火等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罚款支出、赔偿支出、被没收的财务损失等。

三、举例说明利润的形成和分配业务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例1、20日,企业收到A公司的违约罚款收入50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例2、22日,以银行存款支付技工学校经费1000元。 例3、25日,用银行存款向灾区捐款25000元。 (二)利润实现的核算

例4、25日,企业因对外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利润15000元,存入银行。

例5、31日,该企业损益类账户余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850000(贷方)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成本) 547500(借方)

营业费用(产品销售费用) 5000(借方)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40000(借方)

44

其他业务收入 20000(贷方) 其他业务支出 10000(借方) 管理费用 20029(借方) 财务费用 150(借方) 营业外收入 23000(贷方) 营业外支出 1000(借方) 例6、31日,将上述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编制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850000 营业外收入 230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00 贷:本年利润 893000

例7、31日,将上述损益类账户中的支出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编制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6146679 贷: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成本) 547500 营业费用(产品销售费用) 5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40000

其他业务支出 10000 管理费用 20029 财务费用 150 营业外支出 1000 主营业务利润=850000-547500-40000=262500(元) 其他业务利润=20000-10000=10000(元)

营业利润=262500+10000-5000-20029-150=247321(元) 利润总额=247321+23000-1000=269321(元)

例8、31日,根据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269321元,计算并结转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率为33%)

45

应交所得税为:269321×33%=88875.93(元) 净利润=269321-88875.93=180445.07(元) 例9、31日,年末,结转全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180445.07元。

借:本年利润 180445.07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445.07 (三)利润分配的核算

例10、31日,按全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8044.51元,按净利润的5%提取公益金9022.25元。

例11、31日,经研究决定本年向投资者分配利润60000元。

“应付股利”账户,属于负债类,用来核算企业应付给投资者的股利或利润。贷方登记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利,借方登记已经支付的股利,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支付的股利或利润。

例12、将上述有关利润分配明细账户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中。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例13、31日,经过批准将企业的盈余公积100000元转增资本(其中国家资本60000元,法人资本40000元)

例14、31日,用银行存款交纳所得税88875.93元。 四、小结

(一)主要账户核算内容的掌握; (二)盈亏确定的计算; (三)利润形成的核算; (四)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

(五)利润分配的核算及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46

第五章 账户分类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掌握各类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 教学要求:

1、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这种分类与会计要素分类的联系。

2、理解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具体掌握各类账户的特点和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其经济内容的基本分类,而账户是用来分类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的,所以,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也就是按经济内容分类。账户按会计要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一)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待摊费用\等账户。

(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反映企业各项负债增减变动的账户。 (一)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账户。

47

(二)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一)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账户。 (二)反映经营积累的账户。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户。

(三)反映本期经营盈余的账户。如\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本年利润\账户与\利润分配\账户之间的关系。 四、成本类账户

(一)反映供应过程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账户。 (二)反映生产过程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 五、损益类账户

(一)反映营业损益的账户。如“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反映营业外收支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反映所得税的账户,如\所得税\账户。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指标,也就是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必要的核算指标,包括账户借方和贷方核算的内容,期末余额的方向,余额所表示的内容。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分为盘存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

48

结算账户、成本计算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期间汇转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等九类。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货币资金和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实存额的账户。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其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各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结存数。其中,实物资产的明细账户一般既用货币量核算,又用实物量核算,结存数额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实物盘点或对账(银行存款)来核实。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所有者权益账户

所有者投资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投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该类账户的贷方等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其减少数,余额总在贷方,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账户。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同债务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债权结算的账户。该类账户借方登记债权(应收款项或预付款项)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其减少数,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实有数。主要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同债权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债务结算的账户。该类账户贷方登记债务(应付款项或预收款项和各种借款)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其减少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债务的实有数。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

49

付福利费”等账户。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如不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账户情况下,同时核算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应收账款\账户,同时核算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应付账款\账户。“往来款项”“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这类账户所属的各个明细账户,有些是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有些是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债务。各种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之和和贷方余额之和的差额,应同有关的总分类账户的余额相同。 四、集合分配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汇集和分配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由若干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费用,并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账户。该类账户的借方登记有关费用的实际发生数,贷方登记费用的分配转出数,期末无余额。主要有“制造费用”账户。 五、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各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

(一)“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发生或支付的应由若干会计期间摊销的费用数,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数,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摊销的费用数。

(二)“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登记预提计入的各会计期间的费用数,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付数,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六、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直接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该账户借方汇集全部费用,贷方反映转出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的成本。这类账户主要包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g2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