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更新时间:2023-04-27 02: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34 页

目录

2018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2)

2018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14)

2018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25)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34 页 2018年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8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8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2-资料仅供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一、名词解释

1. 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

【答案】这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是休谟对他提出的“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他否认了经验可以给予我们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认为“习惯”是因果关系的基础,因果关系是心理习惯的产物,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若没有习惯的影响,那么我们除了当下呈现于记忆和感觉中的东西以外,对于其它所有的事实一无所知。这样一来不但一切行动无法开始,而且思想也难以进行。“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说明我们的经验是有益于我们的,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根据经验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这种解决符合经验论的原则,但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最后诉诸的是常识而非哲学,并且因果问题仍然没有定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主观性的习惯联想,启发康德建立先验论的因果观。

2. 分有

【答案】分有是柏拉图的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分有”是“具有一部分”,其是由“部分”演变而来。柏拉图认为“分有”是一个解释事物存在的原因的概念。他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即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他认为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是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一个事物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什么程度。

3.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答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精神的范畴形式,是自在自为的理念、无所不包的全体和无限的实在,又称“绝对真理”、“绝对精神”。它存在于自我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之中。绝对理念作为上帝的形而上学复本,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真理的最终实现。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能动的自我,它外化于自身又回到自身,具有内在目的和理想,是生命理念与认识理念的高度统一。绝对理念这个概念把逻辑学、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四者结合起来。

4. 爱智

【答案】爱智是指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34 页 5. 三表法

【答案】三表法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述“归纳方法如何从经验材料上升到一般”的结论时,对材料的分门别类的称谓,即具有表、缺乏表和程度表。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培根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建命起这一表或那一表之后,需再用排斥法排除掉表上罗列的实例中的不相干因素,使得剩下的唯一的因素能被断定是被研究性质的形式即原因。

6. 物质异质性

【答案】物质异质性是由狄德罗提出的,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物质自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性质。机械论者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广延,而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的,所以他提出了物质异质性。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就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造成的结果。他把产生一切自然现象所必需的那些不同的异质性物质称为元素,并认为各种元素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一种元素的分子具有一种绝对的不可分割性。

7. 未著文字的学说

【答案】未著文字的学说是柏拉图没有写下来而只是口头教予他的学生的学说,又称不成文学说,这些学说的主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言论。未著文字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与不定之二是其中两条终极的原则,它们产生了形式,并通过形式而成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形式是数,在形式与殊相之间存在数理本体。大多数柏拉图学者并不关注这些学说,图宾根学派认为,这些学说代表了柏拉图哲学的真正本质,对话只是通往这一严肃哲学的初级阶段。

8. 皮罗主义的悬搁

【答案】皮罗主义的悬搁是指皮罗主义主张的认识事物的态度,即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作判断而来。“悬搁”是中止的意思,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由于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皮罗声称,事物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因此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能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所以我们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答案】(1)知识具有实用性

培根反对当时经验哲学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方法建立大全式体系的求知方式,并认为该求知方式的最大缺陷在于缺乏实用性。因此,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强调知识应该服务于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培根在其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始终遵循着这一指导原则。他希望通过对知识的追求、对知识力量的开拓和推崇,来达到振兴科学、促进生产和改造社会的目的。

(2)知识对自然界的作用

①利用知识来认识和命令自然

培根认为知识的对象是自然界,知识的内容就是对自然界的反映。他认为人的知识是对自然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34 页 的因果规律的了解,继而我们就可以改变它、命令它,使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利益服务。同时,他还认识到了人的力量的威力,指出,人的力量正是人的理性力量,人正是依靠理性、智慧去寻找自然界的原因和奥秘,才使自己获得了无穷的力量,进而能够认识和命令自然。

②利用知识来改造自然

培根指出,“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这条道路就是坚定小移地运用一切能够用以认识自然的手段,去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知,并用这种真知武装人,使人的力量日益强大,以便改造自然。所有这一切活动,必须在培根所说的“自然哲学”的指导下进行。

③利用知识来揭示自然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实践。

培根认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实验和归纳,就能发现自然的规律。他说:“在哲学里面,就是这种规律以及对于这种规律的研究、发现和解释构成知识与活动的基础。”培根进行的全部哲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自然的规律,并在规律性知识的指导下,去探求适应于具体科学创造活动的具体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发展生产,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10.康德:“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而且凭借的仅仅是概念;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在康德看来,与自然科学相比,形而上学的危机表现在哪里?对康德来说,形而上学如何能够走上科学的可靠道路?

【答案】“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而且凭借的仅仅是概念;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这句话出自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该书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

(1)形而上学的危机

①危机根源

这一时期的形而上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怀疑论,尤其是近代的英国经验论。康德指出了造成这一哲学危机的根源是:

a.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它只是“普通经验的庶孽”,“理应对它的僧越表示怀疑”。

b.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因为独断论的原则是纯理性的。

c.形而上学的性质决定了这门学问完全不受经验的教导,而且完全依靠单纯的概念。

②危机表现

a.形而上学受到了近代经验论的猛烈冲击,尤其是在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背景之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实在的东西一一科学真理,越来越重视认识论,而古代形而上学的理性方法是在概念之间的纯粹演绎,无法扩大现有知识,无法解决科学真理的普遍性问题。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34 页 b.在经验论的发展中,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只是感性起作用或是变相地起作用,从而取消了理性的作用,否定形而上学。因此,理性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普遍的、必然的原则和标准,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性标准各行其是,纷争不断。

c.形而上学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缺乏科学性,由此也小能像科学那样取得共识、小断进步。

(2)形而上学走上科学的可靠道路的方法

①为了应对形而上学危机,康德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思想,提出任何一个经验都既包含有后天经验性的成分,即自在之物(它本身不可认识)刺激我们的感官而形成的各种知觉和印象;也包含有先天的成分,即先天的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以及知性的纯粹概念(诸范畴)。

②康德认为正是经验中的先天成分,给我们的经验知识赋予了普遍必然的性质,即一切有理性者或认识主体在认识一个对象时所不得不遵守的规律的性质;只不过这个认识对象不能视为自在之物,而只是在我们心中所呈现的“现象”。我们在自然科学中认识一个对象看起来似乎是用我们的观念去与对象“符合”,实质上还是由于这个对象先与我们的观念(时空及范畴)相符合。以往关于真理的“观念符合对象”的独断论定义被改造成了“对象符合观念”的批判哲学的定义。康德把这种对传统认识论的颠倒称之为认识论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③“哥白尼革命”不只是一个力法论的转变。康德把它作为形而上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涉及到认识力一式的根本转变。康德的设想是,人的直观能力先于直观对象,并且决定了他所能够直观到的内容。同时,人的概念对直观内容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形成经验知识。人的纯粹直观能力和概念,都是先于、独立于外在对象的,按照它们来认识对象即是“关于对象的先天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

④康德认为,经验知识中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都是先天综合判断,它首先是一个逻辑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康德明确地把“先天”定义为“普遍必然性”,因为只有具备了普遍必然性的判断才能成为经验的前提。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构成了人类可能具有的经验。先天综合判断可分为三类:一是数学判断,二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三是形而上学的判断。

a.数学判断

康德认为,数学判断的要素之间没有分析判断的主词和谓词之间那种逻辑蕴涵关系,只有通过直观才能得到结果。而这种直观不等于感性经验,否则我们得到的将只是后天的综合判断,而不是先天的综合判断了。

b.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

自然科学的基本判断指比自然科学定律更一般的判断,它们之所以是综合的,因为这些判断的主词不包含谓词的意义。同理,那些说明了事物、原因和结果的普遍必然联系的命题也是先天综合判断。

c.形而上学判断

康德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判断既没有扩展人类的知识,也不能为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他的理想是把形而上学改造成一门科学,将为人类的知识和一切理性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⑤康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fr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