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5 00: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D )。
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 )。 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 A)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C)。 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B)。
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D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 A)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 )。 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CD )。 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
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BCD)。 A.契约 B.判决书 C.裁定书 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D )。 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D )。
A.假定 B.处理(行为模式) C.制定D.制裁(法律后果)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上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D 3.B 4.A 5.A 6.C 7.B 8.D 9.B 10.A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CD 2.A 3.BCD 4.AD 5.AB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 3.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4.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5.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答: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标志主要有两点: (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
(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
法。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答: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特征:(1)国家意志性;(2)规范性;(3)同一性;(4)逻辑性。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四)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答: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事实)的总和。这些要件包括: 违法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违法的客观方面,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国家机关。 (4)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反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违反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里状态。
五、论述题(16分)
1.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柏拉图关于法律的主要著作包括(AB ) A、《理想国》 B、《政治家》 C、《政治学》 D、《尼各马可伦理学》
2、关于“法律解释”的正确理解是(CA ) A、法律解释是成文法出现后的必然现象 B、法律解释必须完全根据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 C、法律解释有完善立法的作用 D、法律解释的效力高于被解释的法律文本
3、法律对利益的调整机制为( ACD) A、表达利益要求 B、消灭利益冲突 C、平衡利益冲突 D、重整利益格局 4、有时被人们称为价值法学的是(C ) A、社会法学 B、分析法学 C、自然法学 D、哲理法学
5、以下著名法学家,属于法国的是(DC )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孟德斯鸠
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 B) A、法律的产生远早于宗教
B、法律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而宗教则不是 C、法律规则人的外部行为,而宗教规范则相反 D、法律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而宗教规范则相反 7、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后果超出了立法者本来的意图,这说明法律具有(B)功能。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功能 D、非功能
8、“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的命题出自(C
A、马克思 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D、康德
9、对利益作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式的分类的是( ) A、德国的赫克 B、法国的爱尔维修 C、英国的边沁 D、美国的庞德
10、关于国家和法的关系,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CD ) A、法治国家和法发生联系,人治国家和法不发生联系 B、法律形式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C、国家的性质和特征决定法律的性质和特征 D、国家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法律的重要作用 11、科学技术对法律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具体言之,科技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技的发展(BCAD )
A、扩大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对立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对法律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D、提高了法律实施的效率
1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D)。 A、社会是法律的产物 B、法律是社会的产物 C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 D、法律性质决定社会性质 13、亚理士多德把正义分为(BC ) A、形式的正义 B、分配的正义 C、平均的正义 D、实质的正义
14、通过法律实现自由表现在(ABCD)。
A、法律将自由意志规定为自由权利 B、法律界定各项自由权利之间的界限
C、法律为自由权的实现提供保障 D、法律为了各项自由的协调而限制自由
15、(D )用“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这句话来表达法律与自由的一般关系。 A、康德 B、黑格尔 C、洛克 D、亚理士多德 二、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1、差别对待是违反平等要求的。(F ) 2、法律至上会导致对道德作用的否定。(F ) 3、在我国学理解释具有法律效力。(F )、 4、立法者仅凭自己的良好愿望就能制定出良好的法律。( F)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 2、简述如何通过法律实现正义? 3、简述如何通过法律实现正义? 4、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5、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论述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及其法理意义? 五、材料题(本题24分) 材料:
(一)公民休息权与公民娱乐权问题。云南昆明一弹琴者影响其他居民休息,不仅自己弹还教学。被告辨称:钢琴声是最美妙的音乐,怎么会是噪音?原告称:我们听音乐可以去音乐厅,不分昼夜弹琴干扰我们休息,影响身心健康。法庭测量是否达到噪音标准,结果没有达到。但法庭还是认为侵犯休息权,要求弹琴者装隔音设备。
(二)记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隐私权的冲突。主要说偷拍现象,这是新闻媒体中司空见惯的行为,对反腐有一定好处,但暗含许多问题。还有医生让实习生观摩治病的案例。这虽为医学惯例,但能否用更合理方式进行?也是一种平衡。 ??
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权利冲突现象的成因及其解决?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B 2、AC 3、ACD 4、C 5、CD 6、B 7、B 8、C 9、D 10、BCD 11、ABCD 12、AD 13、BC 14、ABCD 15、D 二、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错。正义需要差别对待,这样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2、错。法律至上不会导致对道德的否定,并且法律至上的法治社会也需要道德发挥调整社会的良好功能。 3、错。因其是非正式解释,所以,在我国学理解释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4、错。良好的愿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同样十分重要的是需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与理性能力,对社会及立法事业有着精审的洞察,这样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导致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社会条件的多重性与变化性,是导致法律冲突的社会原因。(3分) 其次,法律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是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3分)
(另外,要求进行一定的展开论述。)
2、第一,通过立法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使正义要求规范化、明确化,从而促进和保障权利分配的正义。(2分)
第二,通过法律实施,发挥法律的特殊强制性,惩罚非正义行为,以促进和保障正义的实现。(2分) 第三,通过公正地解决冲突,裁决纠纷,补偿损失以恢复正义。(2分)
3、道德和法律产生的背景不同。道德和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和法律所规范的内容不完全相同。道德
和法律的实施方式不同。违反道德和法律所产生的后果不同。(以上每点1分,稍加展开1分)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第一,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二者来源不同;二者要求不同;二者追求利益的重点不同;二者的限制程度不同;二者实现的方式不同;二者的范围不同。(以上六点每点1分,计6分)
第二,法理意义是区分的基础上,可看出对权利与权力应当给予不同的法律对待,对权利进行保障,对权力进行控制。(4分) 五、材料题(本题24分)
首先是对造成权利冲突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权利滥用问题,越过应有的边界。(此部分的详加论述10分) 其次对解决方案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权利与自由的法律限制及公民科学地权利观念两个方面。(10分) 结合材料(4分)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四)
一、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法学是权利之学,这是( )的主张。 ①中国古代的商鞅 ②古罗马的乌尔比安 ③德国的莱布尼茨 ④中国学者张文显
2、( )在近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①历史法学派 ②古典自然法学 ③分析法学派 ④社会学法学
3、马克思主义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是( )。 ①《共产党宣言》 ②《德意志意识形态》 ③《反杜林论》 ④《资本论》
4、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取得、分析来建立和论证法学理论命题,这是( )的研究方法。 ①价值法学 ②比较法学 ③实证法学 ④注释法学
5、被称为“分析法学之父”的法学家是( )。 ①哈根达斯 ②庞德 ③霍布斯 ④奥斯丁
6、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为高校法学设计了( )门专业核心课程。 ①8 ②10 ③12 ④14
7、法国、德国、日本、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六法”是指( )。
①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②宪法、民法、刑法、国际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③宪法、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④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8、在西方拉丁文中,Jus的含义包括( )。 ①法 ②权利 ③公平 ④正义
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依之“法”包括但不限于( )。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②宪法
③党规党法 ④各种规章制度
10、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对法的本质的认识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
①法律是国家意志 ②法律是阶级意志 ③法律是人民意志 ④法律是公共意志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本题共30分)
1、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律的价值追求。
2、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
3、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命令性规则。 4、现代社会的法律都没有溯及力。
5、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这是各国法学界公认的事实。
6、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7、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都是国家的立法活动。 8、人权就是法律权利。 9、司法权是被动权。
10、法律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法律关系 2、法律责任 3、法律事实 4、法律体系 5、法律实施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法律与人权的关系。 2、简述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3、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区别。
五、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论说充分。不少于500字,20分)
论正当的法律程序在法治社会中的价值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选出正确案案。每题2分,共20分。) 1、③④ 2、② 3、② 4、③ 5、④ 6、④ 7、④ 8、①②③④ 9、①② 10、①②③④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1分,说明理由2分,共3分。本题共30分)
1、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律的价值追求。
(错)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实际效果,自然法学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的价值追求。
2、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实践。
(错)法律要素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概念,不包括法律实践。
3、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命令性规则。 (错)规定人们不为一定行为的,是禁止性规则。 4、现代社会的法律都没有溯及力。
(错)在特殊的情形之下,现代社会的部分法律具有溯及力。
5、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这是各国法学界公认的事实。
(错)并非所有的国家法学理论界都认为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
6、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对)资产阶级法律首先确认的这些原则,并将它们作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原则。
7、法律汇编和法典编纂都是国家的立法活动。 (错)法律汇编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法典编纂是。 8、人权就是法律权利。、
(错)人权要求并非都能获得国家法律认可,只有被国家法律认可的权利主张才能转化为法律权利。 9、司法权是被动权。
(对)司法权的行使奉行不告不理原则。 10、法律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 (错)在现代社会,法律需要公布才能生效。 三、1、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所调整、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以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
2、法律责任:由违法行为引起的、责任主体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3、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
4、法律体系:一国由现行的全部部门法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5、法律实施: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被执行和遵守,通常包括执、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全部过程。 四、1、简述法律与人权的关系。
答:人权是法律的核心价值;法律是保障人权的重要手段;人权必须制度化、法律化。 2、简述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答:司法权是判断权、中立权、被动权、程序权。 3、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区别。
答:两者的制定主体、作用依据、生效范围、表现形式有根本不同。
五、论正当的法律程序在法治社会中的价值
答案要点:正当的法律程序能够维护人权、带来秩序、形成效率从而实现社会正义。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五)
一、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一般而言,刑事法律规范大多数是( )。 ①强行性规范 ②授权性规范 ③义务性规范 ④确定性规范
2、( )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渊源、法在形式上和结构上的特征、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等因素对法所作出的分类。
①法的历史类型 ②法律体系 ③立法体制 ④法系
3、法律全球化的典型表现主要有( )。 ①罗马法的复兴 ②商法的兴起
③欧洲共同体法的出现 ④世界贸易组织法的产生 4、立法形式包括法律的( ) ①创制 ②认可 ③修改 ④解释
5、我国部门法划分的标准主要有( )。 ①法律调整的对象 ②法律调整的方法 ③法律调整的层次 ④法律调整的体系 6、执法的主要原则是( )。 ①法治原则 ②效率原则 ③被动原则 ④独立原则
7、从最精确的意义上讲,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 )。 ①公安机关、国安机关、司法部(局)、法院、检察院
②司法部(局)、法院、检察院 ③法院、检察院 ④法院
有法律意义而且具有合法的性质。(四)权利义务性。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7、甲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甲依法律承了其父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A.车祸
B.甲的父亲死亡
C.甲与其你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 D.甲未声明放弃继承权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法律事实的含义和分类。
【考点分析】 法律上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并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情况,我们称之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类。(一)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人的意志支配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法律事件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前者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出现的客观事实,如,人的出生、死亡、地震、洪水灾害等;后者是指由当事人以外的人引起的事件,如,战争、戒严、废除法律。(二)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或调整
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例如签约行为引起合同法律关系的产生;伤害行为引起赔偿法律关系的产生等。法律行为强调当事人意志的主动性。在本题中,车祸是导致死亡的原因,死亡是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
8、划分法律部门时,首先应考虑和坚持的原则是 A.客观原则 B.目的原则 C.平衡原则 D.发展原则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和各个原则的意义
【考点分析】 我国法学界对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的认识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客观原则;目的原则;平衡原则;发展原则和主次原则。其中,目的原则直接体现了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掌握本国现行法律。目的原则是最应首先考虑和坚持的原则,如果划分不利于该原则,划分法律部门就毫无意义。
9、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
C.国家的中心任务 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法律和国家的一般关系角度,阐明影响国家法的形式的因素。
【考点分析】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法在本质上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但是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影响,上层建筑诸因素对法的影响,是法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在法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一国国家的法的形式。国家是法律的存在基础,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法的形式,包括法的渊源形式和法的运行方式。
10、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C.是否由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D.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事实中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区别。
【考点分析】 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类。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人的意志支配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或调整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事实是否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
11、在我国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司法原则时
A.可以不再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由司法机关决定是否受党的政策指导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法原则和党的政策的关系 【考点分析】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独立形式职权,在审理案件是秉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但是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的监督和制约。在国家权力中,不应当有任何绝对的权力存在,“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其中,司法权的行使必须首先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得以正确行使的重要保障。
12、下列诸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这一特性指的是法的统一性
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和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这两种说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没有规范性,但有法律效力,因而也属于法律的范畴
D.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特征的内涵
【考点分析】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表现在(一)法律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规范,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被反复适用。(二)法律的构成要素以法律规则为主,法律规则是具有典型规范意义的文字。(三)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具有一般规则所不具有的逻辑严谨性。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前者针对一般的情况、一般的主体发布,可以反复适用,属于法的范围。后者针对特定情况,特定主体发布,并且一次性适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实质就是法的载体,法的具体的表现形
式。而非规范法律文件主要指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节书、逮捕证等。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不属于正式的法的范围,它只是法的适用等结果,没有普遍的约束力。(2)行为关系或社会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法律直接的调整对象是行为关系,最终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一切社会规范都有强制性,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的强制性具有国家意义,强调国家的强制性。强制性是事物的一种性质,法的这种内在性质是由于它的实施依靠国家强制力这种外在力量的保障。法律的强制力不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障力量,它的实施还需要诸如道德、纪律、文化习俗、舆论等等的约束。
13、民间故事《铡美案》中,驸马陈世美被依法处决。这一法律现象表明
A.法律是公共意志的反映,具有超阶级性
B.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
C.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共同意志的体现 D.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也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理解,“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法的本质的含义。
【考点分析】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他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在某些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个别意志和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相抵触时,统治阶级就会通过惩罚的方式,迫使阶级内部的个别意志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驸马陈世美被依法处决,反映了统治阶级在个别案例中,为了维护本阶级更大的利益而对个别利益的牺牲。封建社会的法律的本质是为了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是其主张。
14、下列行为中,属于狭义上的“法的适用”的是 A.检察机关以涉嫌贪污为由批准对某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
B.税务机关以涉嫌偷税为由对某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
C.婚姻登记机关以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颁发结婚证书
D.法官张某周末在家休息时主动为领居调解纠纷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适用”的概念的内涵和
范围。
【考点分析】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属于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司法机关即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法律体制下有所不同。在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里,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就是司法的主体。在我国,按照现行法律和司法体制,司法权一般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15、当代中国社会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 B.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 C.前苏联的法律文化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意义
【考点分析】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前苏联的法律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在有的时期
对有些社会阶层可能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前苏联的法律文化对其影响较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变量。但是,总的来说,在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法律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更为普遍、影响也更大,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
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基本法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本法律的范围
【考点分析】 立法的含义一直以来,存在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主要的分歧在于对立法的制定主体和法所涉及范围的认识的不同。狭义的立法是指――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主要指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基本法律、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广义的立法是指――一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以狭义的立法概念为基础,法律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该小题不给分。)
1、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B.法学是随着法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学 C.法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层次,最深的层次是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
D.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答案】 A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学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考点分析】 法学就是以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凡是和法的运作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属于法律现象的范畴。法学必须对法律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法学体系,又称法学
分科的体系,即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心问题是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对法学体系的分科,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标准有两个: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分类,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二是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分类,法学分为宪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等。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研究互相补充,没有高低层次之分。法和法学并非是同时产生的,法产生之后,法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2、刘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烟法》中“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一规定中“子女”的含义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里的“子女”仅指成年子女,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刘法官的这一解释属于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限制解释 D.有权解释 【答案】 B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法律解释各种分类形式的正确理解
【考点分析】 法律解释是指由特定的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国家的立法意图、法理原则和政策观点对现行的法律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所作的必要说明。一、根据法律解
释主体的不同,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有法定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包括(一)立法解释,是指所有依法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它包括(1)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解释,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法律的解释。(2)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法规的解释。(3)省级人大及其它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得法人大对地方性法规的说明。(4)省级地方政府对其制定的相关文件的解释。(二)司法解释,是最高国家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问题所作的解释。它包括(1)审判解释 即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审判工作中的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2)检察解释 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工作中的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3)审判、检察联合解释 两高对于具体应用法律的共同性问题所作的解释;(三)行政解释,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作的解释。它分为两种情况:(1)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它法律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2)省级人民政府主管
部门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该种解释仅仅在所辖地区内发生效力。
非正式解释――是指没有法定的法律解释权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公民个人对法律做出的没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包括:(1)学理解释 法学研究者或机构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它只有说服力而没有约束力。但是由专家、学者对法律所作的说明,在实践中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中。(2)任意解释 是指一般的公民、法人、案件当事人等对法律进行的一种解释。该解释同样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根据法律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一)字面解释,是对法律所作的忠实于法律文字含义的解释。该解释不扩大也不缩小法律的字面含义。 (二)扩充解释,是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过于狭窄,不足以表现立法意图时、体现社会需要时,对法律条文所作的宽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
在我国,扩充解释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法律条文文字未能包含的立法意图而设定的解释方法,它必须以立法意图、目的和法律原则为基础。
(三)限制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较之立法意图明显过宽时,对法律条文所作的窄于其文字含义的解释。
正式解释也称为法定解释,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没有有权解释的类别。
3、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B.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C.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可成为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
D.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有权监督与无权监督 【答案】 A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和分类 【考点分析】 法定的监督主体依据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进行调控、纠偏、审查、督促,并能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依照法律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党监督。其中,国家监督又分为:――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和司法机关监督。它们是一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内容。三种机关的监督主体、依据、程序、对象、结果各有差
异。社会监督中的人们团体和个人是法律监督中的重要力量。人民检察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4、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 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
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
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 【答案】 AB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的概念、法治和法制的关联、法治和民主的关系等法治的综合认识。 【考点分析】 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使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从。法治的原则,最为核心的是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从一定意义上讲,法治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可以归结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总称。 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含义不同。法制主要强调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和制度的实施。法治在不仅仅关注法的形式意义,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制约和保障。(二)法治和法制与人治
的关系不同。法治和人治截然对立,法制和人治并非互不相容。
法治和民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法治的理念同时发端于启蒙运动,并在资产阶级的革命中转化为现实的政治结构和制度现实。 5、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B.道德是法律动作的社会基础
C.法律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D.法律是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 【答案】 B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和道德关系的正确理解 【考点分析】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加以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法律和道德之间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互作用。但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道德和法律又有显著的区别。法律和道德的适用范围有所交叉,但亦有分工。道德不仅仅约束人的行为,又会干预人的内心世界,有些道德问题是法律不宜涉及的,两者的范围不同。道德和法律的外部约束力不同。对于道德约束力的不足,常常需要以法律的方式保证实
施。而道德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调整手段,对法的实施运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下列诸项表述中,能够成立的有 A.立法体制是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 B.司法具有被动性、中立性与终极性
C.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而执法活动具有单向性 D.守法是与违法相对的一种状态 【答案】 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法体制、执法、司法和守法含义和特征的理解。
【考点分析】 立法体制是指,不同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的制度和结构体系。执法的概念指的是“行政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执法的特征:主体的特殊性;调整的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执法活动的单方面性;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执法范围的广泛;执法程序的效率性;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属于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司法的特征表现在:第一、司法权是被动性权力,它只有受到请求,才能采取行动。第二、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在其之上的只有法律。第三、司法权是居中裁判性权力。第四、
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司法的最终判决,对所有案件具有终极的力量,是国家最后的权力。守法和违法的是相对的概念。
三、 简答题:(本题8分)
简述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应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限制和约束;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两者都是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
四、 分析题(本题1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法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05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问题:
(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 (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
(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
〔答案要点〕(1)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行政规章中的部门规章。因此,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应属于部门规章或行政规章。
(2)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范围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为或不作为的具体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部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中规定的“酒类经营者”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为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第三十条的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和“处两千元以下罚款”是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也可以运用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论进行正确分析)(3)从“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这一行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禁止性法律规则”;从“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这一行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命令性法律规则”;因为禁止性法律规则和命令性法律规则可以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则”,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总体上属于“义务性法律规则”。(4)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
正在阅读:
法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12-15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话02-07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03-08
商调函格式范文02-14
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_计算题09-04
角铁规格型号大全08-29
一样意想不到的礼物作文600字06-17
Oracle数据库复习题11-27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精品教育文06-07
做中文讲师的妈妈资料10-1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法理学
- 试卷
- 答案
- 参考
- 第三章 复式记账业务练习与答案
- 2016-2021年硅橡胶线扣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句话》精选习题(新版)
-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 江苏省机关第六届万人学法知识竞赛-网上答题试卷96
- C语言通讯录管理系统源程序
- 用心守护城市供水生命线
- 中国变频空调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校园之星颁奖词
- 化学趣味故事锦集
-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
- 鱼菜共生系统综述
- 负债合计大于或小于资产合计是什么情况-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福建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细则(闽政办19号)
-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internet基础与应用理论试题A卷
- 标准化良好行为 - 图文
- 2012考研政治真题
- 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