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07 20:29: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课程复习

考试题型

一、单向选择题(选出一项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二、多向选择题(选出一项或一项以上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内容结构分析

关于教材的说明:

本课程原教材:《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本课程现教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

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内容结构分析

关于内容体系的说明:

第一部分:政府的基本理论

政府的基本概念(原教材第一章)

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新教材第一章)

政府职能重构(新教材第二章)

关于内容体系的说明:

第二部分:政府的改革体系构建

中央政府层面:

政府的机构改革(新教材第三章)

政府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教材第四章)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教材第五章)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变革(新教材第六章)地方政府层面

地方政府改革(新教材第九章)

未来政府改革趋向

21 世纪的中国政府改革(新教材第十章)

关于内容体系的说明:

第三部分:政府的管理体系构建

政府的廉政建设(新教材第七章)

政府的危机管理(新教材第八章)

补充章政府的基本概念

补充内容:

原政府管理与改革教材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第一章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主要内容

第一节政府的一般理解

一、政府的概念

二、政府的起源理论三、政府的属性

四、政府的体制

五、政府的规模

第二节中国政府

一、政府架构

二、中央政府

三、地方政府

第一节政府的一般理解

一、政府的概念

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广义的概念:政府是指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各种国家机关的总和。

狭义的概念:仅指国家政权机关中的行政机关。

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名称为:议会、国会、议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会议、最高苏维埃(前苏联)

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名称为:基层、高等、最高法院、检擦院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名称为:内阁、总统、联邦委员会、国务院、政务院、部长会议、执行委员会

政府与国家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政府的一般理解

二、政府的起源理论

(一)中国先秦诸子"止争论"

立政在于止争,为了趋利避害,政治的目的在于利民

墨子,韩非

(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论”

起源于人类倾向于过社会生活的本性和维护秩序、控制社会的需要

政府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的形成发展同步(三)霍布斯、洛克、卢梭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

政府是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不便而自愿订立契约的结果

(四)摩尔根:"社会分工论"

政府起源于社会分工,是公共事务管理从一般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制度化的结果(五)马克思主义政府起源论

政府是随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四、政府的体制

(一)政府的组成形式:

政府的组成形式,政体,指国家行政机关与立法、司法机关的组成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政体由国体决定,为国体服务

1.君主制-君主个人掌握最高国家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的政体

2.贵族制-少数贵族为统治者的政体

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的政体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共和制政体,形式为:议会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共和制,形式为: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四、政府的体制

(一)政府的组成形式

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选举产生,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内阁制---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委员会制---实行合议制的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执行机关的政体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是议行合一的关系

世界上惟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瑞士苏维埃制度---前苏联议行合一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议行合一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行政、审判、检察、军事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四、政府的体制

(二)政府结构形式

单一制:设中央-地方,中央代表国家,其自治权由中央政府的立法机关依法授予

中、英、法、意、日本,自上而下的分权关系联邦制:设联邦政府

邦联制:复合制国家结构

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经济、军事利益等某种共同利益组成的国家联盟

(三)政府的内部管理体制

多数国家都采用行政首长负责制

中国各级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第二节中国政府

一、政府架构

我国政府的纵向层次:中央政府(国务院)、省、地级市、市县、乡

我国政府的横向层次:即政府的工作部门

如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分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等

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三种情况:业务指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垂直领导关系

第二节中国政府

二、中央政府

(一)基本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二)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

(三)职责权限:18 项

(四)行政机构:办公厅、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

第二节中国政府

三、地方政府

(一)基本组成: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

(二)领导体制:首长负责制

(三)职责权限:县级以上政府10项,乡级政府6项

(四)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

(五)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

(六)特别行政区政府:我国设有香港、澳门特区

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法制政府

我国行政改革的总体价值取向:服务型政府建设

细分为:法治政府

责任政府

透明政府

有效政府

第一节法治政府

三、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P.3页)

实质:公民和社会作为法治的主体依法治权

政府作为法治的客体接受监督和制约

(一)民意政府

(二)诚信政府

(三)责任政府

第一节法治政府

四、法治政府的评价标准(P.4页)

是法治政府特征和目标的具体化和延伸

1、价值标准

政府是否以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为根本,其行为是否保障人权,是否能满足人民的根本需求对于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失衡现象,政府能否有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调整和纠正,是否能够组织好社会生活、安排好社会关系、控制好社会主体的行为是否能够实现对于多元社会利益的平衡和整合,实现社会资源和利益配置

的中的正义

第一节法治政府

四、法治政府的评价标准(P.4页)

是法治政府特征和目标的具体化和延伸

1 、价值标准

政府是否具有自律性,是否具有从不需要自己干预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抽身出来的观念,是否能够廓清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范围及限度,真正转变职能

政府是否拥有维护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的理念,是否能够通过法律一致和政令畅通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条件

第一节法治政府

四、法治政府的评价标准(P.4页)

是法治政府特征和目标的具体化和延伸

2 、权力行使标准

行政权力依法运行

行政主体成立必须合法

政府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权

行政官员须达到一定资格,其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行政活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一节法治政府

四、法治政府的评价标准(P.4页)

是法治政府特征和目标的具体化和延伸

3 、行政体制构造标准

权力的内部制度性安排

行政体制内部不同权力间互相制衡,受到法律规制

横向:政府内部权力的安排相互制约,不同部门间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和控制

纵向:不同级别的政府间权力分配遵循法治化标准

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分权,各司其职

第一节法治政府

四、法治政府的评价标准(P.4页)

是法治政府特征和目标的具体化和延伸

4 、职权范围标准

指政府应具有的职能,政府应该做好的事情政府的行政立法职能

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和社会宏观调控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依法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依法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不再干预社会独立领域

第二节责任政府

三、责任政府的责任体系(P.10页)

(一)法律责任

(二)政治责任

(三)道德责任

第二节责任政府

四、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P.12页)

(一)转变政府观念

强化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民主法治意识

实现从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公民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法律治民治事向治官治权的转变

第二节责任政府

四、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P.12页)

(二)理顺体制,将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责任以政府职能、公务员职责的形式表现出来(三)加强政府公务员良好的政德修养(四)建立有效的政法问责机制

第三节透明政府

一、透明政府的内涵(P.14页)

透明政府是当今行政改革的应有之义

1、政府组织透明

2、政府决策透明

3、政府行政行为透明

第四节有效政府

一、有效政府的界定(P.21页)

内涵:

(一)有效政府以公众满意度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有效政府的基本特征是现有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有效政府是有限政府

(四)有效政府是分权的政府

第四节有效政府

三、有效政府的实现途径(P.24-26)

(一)转变政府职能

1、明确职能,使能力与职能相适应

2、重新界定和调整政府的运作方式和作用范围

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结构(二)权力下放,引入参与机制

1、实现民主开放的政府管理,鼓励公民与低层次公务员参与政府管理

2、允许鼓励民间参与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服务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

3、参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第四节有效政府

三、有效政府的实现途径(P.24-26)

(三)转变传统政绩观,完善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四)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步伐

1、民主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2、竞争激励机制

3、新陈代谢机制

4、廉洁约束机制

5、民主监督机制

第二章当代中国政府职能重构

第一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

(二)政府职能的含义(P.33页)

1、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

2、政府职能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

3、政府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P.33页)一、政府职能重构的涵义(P.33页)

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

内涵包括纠补政府失灵和弥补市场失灵(一)政府职能的概念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府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即行政职能,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实施行政行为以实现其行政权力的过程

第一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

二、纠补政府失灵(P.33页)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之一

政府失灵的原因:

(一)政府决策失误

(二)制度缺失

(三)政府角色错位、越位、缺位

(四)寻租及腐败

第一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

三、弥补市场失灵(P.36页)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之二

市场失灵的类型:

(一)在弥补市场固有的缺陷方面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经济职能

1 、遏制市场竞争走向垄断

2 、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

3 、进行信息引导

第一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

三、弥补市场失灵(P.36页)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之二

市场失灵的类型:(二)中国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还必须承担以下方面的特殊职能:

1 、政府部分的替代市场

2 、对市场的培育

3 、推进市场化改革

第一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

三、弥补市场失灵(P.36页)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之二

市场失灵的类型:

(三)中国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的东方大国。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政府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发挥功能:

1 、管理庞大的国有资产

2 、缓解就业压力

3 、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

第三节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P.42页)

一、实现政府职能向市场化的转换

(一)健全政府培育市场、规制市场的职能(二)加速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进程

(三)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三节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P.42页)

二、构建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服务体系

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要有明确的服务理念

(二)要完善约束机制,建立完整正确的评议监督机制

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现代化服务手段

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应该具备的构成要素(P.44) (一)要有明确的服务理念

(二)要完善约束机制,建立完整正确的评议监督机制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现代化服务手段

第三节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P.42页)

三、实现政府职能向社会的分工

(一)加强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的权利

(二)实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

(三)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发展多种办学形式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强化的是哪些方面(P.45)

(一)加强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的权利

(二)实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

(三)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发展多种办学形

第三节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P.42页)

四、实现政府职能转化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一)法制化:

在条件成熟时将政府职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建立政府公务员法制观念,完善依法办事程序(二)规范化:

1、充分调研,科学分析,理清思路

2、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狠抓落实

3、政策先行,逐步稳定,制定规章

4、条件成熟,出台法律,规范职能

第三节政府职能重构的目标

(P.42页)

五、实现公务员素质的提高

现状:

年龄结构偏大

依法行政意识薄弱

效率观念低下

难以适应高效、快捷的形式要求

第四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对策(P.46-50)

一、要限制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及其职能(一)政企分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二)理顺政府利益关系,保证政府干预的公正、超脱

1 、要斩断政府与其投资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连带关系

2 、要切断政府部门与其主管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连带关系

第四节政府职能重构的对策

(P.46-50)

一、要限制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及其职能(三)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

(四)规范政府的干预职能

(五)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第三章当代中国政府

机构改革

第四节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P.75页)

(一)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小政府:部分干预、能力有限

大社会:政府仅集中做好宏观调控等决策性工作,服务性工作承包该私营企业或非盈利机构(二)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行政机构改革1、经济事务的管理

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2、社会事务的管理宏观管理

适当划分各级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职责权限

实行社会公共事务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四节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P.75页)

(三)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责,调整政府规模和结构

重点放在地方政府,中间层次

调整时与减少管理层次结合,推广市管县体制

依据一定标准对地方政府的分类结合

(四)重点规范政府各部门的经济利益(五)通过加强法制促进行政机构改革

尽快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树立发展观念,摒弃人治思想

加强政府监督检查职能

第四节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途径(P.77页)(一)行政理论创新

(二)行政观念创新

依法行政观念

勤政廉政观念

行政社会化观念

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大市场观念

有限政府观念

廉价高效政府观念

政府竞争观念

政府开放观念

第四节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途径(P.77页)(三)行政职能创新

公共管理:

政府主要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政府负责执法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活动

政府集中提高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科技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公共产品

第四节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途径(P.77页)(四)行政体制创新

行政权力体系的创新

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

行政运行机制的创新

行政法制的创新

行政人事制度创新

(五)行政手段创新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改变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

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

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6.中国人民银行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第四章当代中国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

第二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P.97页)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掌握干部

工作规律,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制度,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实施干部工作行为,确保干部工作的活力

民主化:在党的领导、组织和支持下,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选拔、管理、监督干部,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使群众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制度化:按照依法办事、按章行事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套、约束有力的干部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规范指导干部工作,避免人治现象第二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P.99页)(一)干部选拔民主化

改进委任制

完善选举制

扩大公示制

推行票决制

(二)干部交流规范化

回避原则:避籍、避亲、避熟、避嫌

适岗原则

需要原则

稳定原则

兼顾原则

第二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P.99页)(三)实绩考核科学化

完善考核体系

划清实绩界限

改进考察手段

(四)干部资源网络化

第三节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创新(P.100-110)

一、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

二、干部管理体制创新

三、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机制创新

四、干部考核机制创新

五、干部监督机制创新

六、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创新

七、干部交流机制创新

第五章当代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三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

对于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予以取消

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

对于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

第三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P.127页)

(一)合法原则

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文件,必须符合我国立法体制的要求,遵循法制统一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必须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

(二)合理原则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有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管理

(三)效能原则

与新的“三定”方案规定的部门职能一致

简化程序、强化服务

两个政府部门分别审批的,本级政府确定一个主管部门

较低层级行政机关审批的,上级机关不应审批

审批时要规定合理的时限

第三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遵循的原则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P.127页)

(四)责任原则

(五)监督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贯彻公开原则

保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行使对行政审批的监督权

第四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P.127页)

(四)责任原则

(五)监督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贯彻公开原则

保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行使对行政审批的监督权

第六章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革

第三节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权限调整

(一)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

(二)分税制改革

第四节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法定化

三、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基本构想

(一)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基本原则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

(二)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限

向地方分权

法国:1982年《地方分权法》

我国:

中央专有权力

地方专有权力

中央和地方共有权力

第四节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法定化

三、中央和地方关系法基本构想

我国:

中央专有权力(P.169页)

中央和地方共有权力

地方专有权力(P.169页)

地方交通、邮电通讯事业

地方财政税收

地方教育事业

地方财产管理

地方人事制度

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地区间交流及与外国地方政府间交流

地方性法规

为适应国家法律、行政性法规而制定的实施细则

第七章当代中国政府

廉政建设

第二节中国政府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一、毛泽东的反腐败理论

(一)科学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深刻地阐述了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三)对党的监督制度的有益探索

第二节中国政府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二、邓小平的权力监督思想

(一)关于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观点

1、执政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党必须接受监督

2、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等不良作风,决定了党必须接受监督

第二节中国政府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二、邓小平的权力监督思想

(二)关于如何对权力实施监督的观点(P.186页)

1、党内监督是共产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2、人民群众的监督,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接受群众的监督

3、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

4、法律监督

第二节中国政府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三、江泽民的反腐败理论(P.186页)(一)以权力制约权力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

(三)以民主制约权力

(四)以民主党派的监督制约权力

(五)以党内监督制约权力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斗争的经验(P.188-196)

一、设立专门的反腐败组织加强监督

五种机构:

司法检察机构

立法机关

分权原则设立议会具有监督权

监察机关

1809年瑞典设立第一个议会监察专员公署

专门的反腐败组织

新加坡贪污调查局

反腐败协调组织

中国国家级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

主要职能是进行宣传、教育,进行制度的建设、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在反腐败上抓一些源头性的工作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

二、加强廉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

廉政立法

1、在公务员法规中规定廉洁自律的条款

新加坡公务员行为与纪律条令

澳洲公务人员行为准则

墨西哥公务员职责法

2、制定专门的廉政准则

美国政府道德法

法国关于政治生活财务透明度法令

菲律宾公共官员与雇员品行和道德标准法

韩国公职人员道德法

3、主要内容:

限制接受礼品

限制政府官员兼职

严禁假公济私铺张浪费

限制工资以外收入

对政府官员离职后利用原职务影响力获得不正当利益的限制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

二、加强廉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

反腐败立法

1、综合型反腐败法

英国公共机构防止贿赂法

塞浦路斯防止贿赂法

巴基斯坦防止腐败法

马来西亚防止腐败法

新加坡防止贿赂法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二、加强廉政立法和反腐败立法

反腐败立法

2、实体型反腐败法

日本关于整顿经济关系罚则的法律

苏俄关于禁止贿赂行为的法令

苏丹防止舞弊行为条例

3、程序型反腐败法

西巴基斯坦反腐败局法令

泰国反贪污法

新加坡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南非严重经济犯罪行为调查法

加拿大舞弊行为调查法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三、普遍实行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国外审计机构类型:

国家审计

隶属立法、政府、司法

内部审计

内部专司审计职能的机构

社会审计(民间审计)

地方当局、社区、公民代表组成

审计内容:

财政审计

绩效审计

专项审计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四、实施“透明”制度和“阳光”法案

透明制度:

政府向国会报告制度

政府公开办事制度

文件公开制度

服务承诺制度

阳光法案:

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相关法规:

美国政府道德法

加拿大利益冲突法

新加坡防止贪污法

韩国公职人员道德法

墨西哥公务员财产登记法

泰国国家公职人员财产与债务申报国家法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五、对金钱政治的限制措施

限制金钱政治

多党制

防止官商一体

政府订货

公共工程投标

公开采购

限制商业贿赂

严禁政府官员经商办企业、在企业兼职领取报酬

严禁军商勾结

禁止军人经商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

六、严格对官员的选任和管理

文官制度:

公开考试制度

培训教育制度

回避制度

岗位轮换制度

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

七、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的作用

第四种权力:

新闻的独立原则和自由原则

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勇敢精神

保障新闻报道的权力

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受法律保护

第三节国外行政监督与反腐败的经验

八、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和国际间反腐败协作

1992 年意大利清廉运动

1993 年韩国反腐败运动

巴基斯坦

波兰

保加利亚

第四节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改革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的对策(P.197页)

(一)建立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综合协调机构

统一的公共行政监督情报信息网

(二)科学合理分权,建立以权力约束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科学合理分权

强化人大监督机制

第四节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改革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的对策(P.197页)

(三)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增强监察机关的权威

全面提高行政监察人员的素质

增强行政监察部门的权威性

(四)健全公共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提高全民法律监督意识

重视和加强行政监督的立法,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

提高全民法律监督意识

第四节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改革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共行政监督体制的对策(P.197页)

(五)逐步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社会及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

政务公开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第八章当代中国政府

危机管理

第一节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

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P.209页)

原因:

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

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

恐怖事件、疾病流行、煤矿爆炸、飞机失事、战争、民族冲突

领域:

政治、经济、民族、生态、疾病危机

影响范围:

全球性危机:9.11、伊拉克战争、亚洲金融危机

国家危机:地震、非典疾病流行

地方性危机:煤矿爆炸、飞机失事

第一节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P.210页)(一)时间性原则

(二)效率性原则

(三)协同性原则

(四)安全性原则

(五)合法性原则

(六)科学性原则

(七)程序性原则

(八)适度性原则

第二节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体系建立

一、危机发生前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一个专门的危机应急管理机构(二)建立危机管理的法制保障体系

(三)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危机报告制度

信息监测系统

(四)做好应对危机的预案及配套准备工作第二节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体系建立

二、危机发生中的管理模式(P.215页)(一)快速反应系统

应急预案

(二)危机处理的咨询系统

利用各种外脑、智囊团

(三)指挥和决策系统

由各级政府的核心成员组成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通讯系统

信息报告制度

透明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节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体系建立

二、危机发生中的管理模式(P.215页)(五)应急策略的及时实施

(六)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的处理(七)建立国际沟通与协作机制

2004年印度洋海啸事件

第二节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体系建立

三、危机结束后的管理模式

(一)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

1、民众灾难心理创伤的安抚和慰藉

2、灾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重建

(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体制(三)处置责任人

第四节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

一、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常设性危机管理部门、属地化管理

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局

我国:临时成立危机管理指挥部

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

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

二、政府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P.197页)(一)危机情境下政府决策的特殊性分析

时间压力大

决策问题复杂

决策风险高

危机决策对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

建立危机决策信息系统

建立长期稳定的专家联系制度

第四节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

三、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

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

媒体管理

政府要增加透明度

媒体要加强责任感

四、政府危机管理的控制机制

迅速调动危机信息监控系统

进行心理救治、控制危机

第四节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

五、建立其他相关危机管理机制

建立国际沟通与协作机制将危机管理纳入世界体系

进行伦理倡导,是构建危机管理制度化的另一补充

第九章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

第一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取向

(一)优化地方政府体制

(二)实现地方政府廉价

(三)提高地方政府效能

(四)促进地方政府法治

(五)推动地方政府廉洁

第一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条件

(一)政府内在动力不足

(二)当前经济环境压力

(三)社会自治力发展的制约

政府放权和推却的程度以社会质量的高低为限度

社会质量:(P.238 页)

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自我组织、自行运作、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市场质量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一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四、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一)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看关键在龙头

从内容决定形式看,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根本在于职能内容的调整

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规划发展、内外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自身管理(P.239页)

从地方政府制度由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履行看,职能转变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机构和人

第一节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四、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看,必须推进地方政府现代化,把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地方政府信息化作为履行职能方式转变的关键

从地方政府自我管理的角度看,转变职能的关键在于实行决策、执行、监察适当分离和有机统合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动力

社会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

1、非政府性

2、非营利性

3、公意性

4、公正性

5、服务性

6、规范性

第二节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二、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P.247页)政治透明(P.247页)

政务公开

警务公开

司法公开

检务公开

任前公示政府上网

第二节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二、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P.247页)行政服务

市长热线

领导下访

扶贫济弱

治安联防全民教育

第二节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二、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P.247页)干部选拔和权力制约

干部竞争上岗

乡镇长直接选举

公推公投和两票制

行政诉讼

离任审计

舆论监督

第二节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二、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P.247页)行政效率和廉洁自律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强化行政责任,实行多种承诺制度

急事急办制度(公共服务方面的紧急事务)第三节走向地方治理

一、治理和地方治理的概念

地方治理

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政府管理

强调地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的主体决不能仅仅是传统的地方政府

还包括其他横向政府部门和纵向层级的政府、私人部门、志愿(第三)部门和市民

第三节走向地方治理

三、治理理论在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适用性(P.253-257)

(一)治理理论与我国实现地方治理的现实背景

地方政府的权限正在日益扩大

公民社会的兴起

第三节走向地方治理

三、治理理论在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适用性(P.253-257)

(二)目前我国地方治理中存在的困难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不清

我国的公民尚处于起步阶段

自主性不强

责任模糊

第三节走向地方治理

三、治理理论在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适用性(P.253-257)

(三)治理理论视野中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选择的建议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建设良好的参与环境——民主的氛围

建设良好的参与机制——有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引导和扶持公民社会,重视其发展

有法律的规范——明确政府和民间组织各自的权限范围,保证其在各自的领域拥有主导权

第十章21世纪的中国政府改革

第一节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

二、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职能开发(P.262页)(一)数字化管理职能

(二)培育环境职能

(三)扩充教育职能

(四)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五)信息安全职能

(六)电子政府的延伸职能

第二节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及特征(P.269)

(一)以知识为重要资本和资源

(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三)创新速度和创新方向决定成败

(四)产业结构从有形向无形倾斜和转移(五)产品更新越来越快、产品质量概念被改写

(六)张扬个性、强调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政府改革

(一)用知识经济更新我国政府管理理念(二)使政府组织向扁平型学习型组织转化(三)政府职能以科技教育为核心进行配置(四)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作为我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

(五)创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政府改革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变革(P.277页)

(一)政府理念企业化

(二)政府职能市场化

(三)行政权力多中心化

(四)公共服务社会化

(五)政府决策民主化

(六)政府行为法治化

(七)政府治理电子化

选择题

1.第43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答案:A

2.第44题

政府公共危机中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为因素引起的危机有()。

A.龙卷风

B.恐怖事件

C.疾病流行

D.飞机失事

E.民族冲突

答案:A

3.第45题

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B.行政机关内部

C.上级行政机关

D.下级行政机关

答案:A

4.第46题

法治政府的核心是()。

A.依法行政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依法办事

答案:A

5.第47题

重塑政府的改革趋向体现在“控制行政理念”向()转变。

A.即使行政理念

B.信息行政理念

C.服务行政理念

D.人本理念

答案:C

6.第48题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制定()是规范审批程序、审批方式最有效的手段。

A.行政审批法

B.行政程序法

C.行政法

D.行政裁决制度

答案:B

7.第49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答案:D

8.第50题

知识经济时代以()为基础。

A.权力配置

B.组织机制

C.信息技术

D.产品更新

答案:C

9.第51题

下列说法关于地方政府在政治透明方面不正确的是( )。

A.政务公开

B.警务公开

C.司法公开

D.干部竞争上岗

E.任前公示

答案:D

10.第52题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组织向()转化。

A.科层制组织

B.职能型组织

C.扁平型学习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答案:C

11.第60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

B.小政府、大社会

C.垄断政府

D.全能政府

答案:B

12.第61题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组织向()转化。

A.科层制组织

B.职能型组织

C.扁平型学习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答案:C

13.第62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答案:C

14.第63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答案:D

15.第6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答案:B

16.第65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答案:A

17.第66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答案:D

18.第67题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组织向()转化。

A.科层制组织

B.职能型组织

C.扁平型学习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答案:C

19.第68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答案:A

20.第69题

世界上惟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瑞士

D.英国

答案:C

21.第7题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新组建的大部分别是:()。

A.环境保护部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D.工业和信息化部

E.交通运输部

答案:B,C,D,E

22.第8题

责任政府的责任体系包括()。

A.政治责任

B.经济责任

C.法律责任

D.道德责任

答案:A,C,D

23.第9题

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职能开发的内容是()。

A.数字化管理职能

B.培育环境职能

C.扩充教育职能

D.宏观经济预警职能

E.信息安全职能

F.电子政府的延伸职能

答案:A,B,C,D,E,F

24.第10题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需要做到()。

A.建设良好的参与环境

B.建设良好的参与机制

C.积极引导和扶持公民社会,重视其发展

D.有法律的规范

答案:A,B,C,D

25.第11题

网络时代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

A.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应对型转变

B.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

C.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断创新

D.从不信任到对话式合作

答案:A,B,C,D

26.第12题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需要做到()。

A.建设良好的参与环境

B.建设良好的参与机制

C.积极引导和扶持公民社会,重视其发展

D.有法律的规范

答案:A,B,C,D

27.第13题

下列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政府公共危机的是()。

A.恐怖事件

B.疾病流行

C.煤矿爆炸

D.飞机失事

E.战争

答案:A,B,C,D,E

28.第14题

我国政府的纵向层次分别是()。

A.省

B.乡

C.地级市

D.市县

E.中央政府(国务院)

答案:A,B,C,D,E

29.第15题

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包括( )。

A.建立危机决策信息系统

B.建立长期稳定的专家联系制度

C.建立危机管理的沟通系统

D.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答案:A,B

30.第16题

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应该是()。

A.自身管理

B.内外协调

C.市场监管

D.社会管理

E.公共服务

F.规划发展

答案:A,B,C,D,E

31.第33题

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原因可分为()。

A.地方性危机

B.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

C.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

D.全球性危机

答案:B,C

32.第34题

网络时代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

A.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应对型转变

B.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

C.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断创新

D.从不信任到对话式合作

答案:A,B,C,D

33.第35题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4

B.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

D.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

答案:B,C,D

34.第36题

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分别是()。

A.垂直领导关系

B.业务指导关系

C.双重领导关系

D.直接领导关系

答案:A,B,C

35.第37题

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机制主要有:()。

A.考录机制

B.考核机制

C.竞争机制

D.监督机制

E.培训机制

答案:A,B,C,D,E

36.第38题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根本在于职能内容的调整规划发展、内外协调、()。

A.市场监管

B.社会管理

C.公共服务

D.自身管理

答案:A,B,C,D

37.第39题

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政府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

B.政府危机管理的应急性

C.政府危机管理的预防性

D.政府危机管理的综合性

E.政府危机管理的国际性

答案:A,B,C,D,E

38.第40题

江泽民的反腐败理论包括()。

A.以权力制约权力

B.以法律制约权力

C.以民主制约权力

D.以民主党派的监督制约权力

E.以党内监督制约权力

答案:A,B,C,D,E

39.第41题

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是()。

A.法制效率

B.制度效率

C.技术效率

D.配置效率

答案:B,C,D

40.第42题

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需要()。

A.增强政府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能力

B.建立一个杜绝权力市场化现象的硬政权

C.建立新型的责任政府

D.建立新型的高能政府

答案:A,B,C,D

41.第56题

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应该是()。

A.自身管理

B.内外协调

C.市场监管

D.社会管理

E.公共服务

F.规划发展

答案:A,B,C,D,E

42.第57题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A.干部选拔民主化

B.实绩考核科学化

C.干部资源网络化

D.干部交流规范化

答案:A,B,C,D

43.第58题

国外行政监督中设立专门的反腐败组织有()。

A.司法检察机构

B.立法机关

C.监察机关

D.专门的反腐败组织

E.反腐败协调组织

答案:A,B,C,D,E

44.第59题

地方治理包括其他横向政府部门和纵向层级的:()

A.政府

B.私人部门

C.市民

D.志愿(第三)部门

答案:A,C,D,E

45.第95题

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包括( )。

A.建立危机决策信息系统

B.建立长期稳定的专家联系制度

C.建立危机管理的沟通系统

D.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答案:A,B

46.第96题

地方治理包括其他横向政府部门和纵向层级的:()

A.政府

B.私人部门

C.市民

D.志愿(第三)部门

答案:A,C,D,E

47.第97题

国外行政监督中设立专门的反腐败组织有()。

A.司法检察机构

B.立法机关

C.监察机关

D.专门的反腐败组织

E.反腐败协调组织

答案:A,B,C,D,E

48.第98题

按危机发生的领域政府公共危机可以分为()。

A.经济危机

B.民族危机

C.政治危机

D.生态危机

E.疾病危机

答案:A,B,C,D,E

49.第99题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中行政效率和廉洁自律包括()。

A.乡镇长直接选举

B.强化行政责任,实行多种承诺制度

C.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D.急事急办制度(公共服务方面的紧急事务)

答案:B,C,D

50.第100题

社会性公共组织包括:()。

A.经济组织

B.社会组织

C.服务组织

D.文化组织

答案:A,B,C,D

51.第101题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4

B.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

D.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

答案:B,C,D

52.第102题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新组建的大部分别是:()。

A.环境保护部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D.工业和信息化部

E.交通运输部

答案:B,C,D,E

53.第103题

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原因可分为()。

A.地方性危机

B.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

C.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

D.全球性危机

答案:B,C

54.第104题

干部选拔民主化主要是通过()。

A.扩大公示制

B.完善选举制

C.推行票决制

D.改进委任制

答案:A,B,C,D

55.第105题

中央和地方的共有权力有:()。

A.保护人权与公民权

B.实施社会保障

C.维护社会治安

D.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E.其他依法应由中央与地方共有的权力

答案:A,C,D,E

56.第106题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固定收入税种的类别是()。

A.关税

B.消费税

C.土地使用税

D.中央企业所得税

答案:A,B,D

57.第107题

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政府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

B.政府危机管理的应急性

C.政府危机管理的预防性

D.政府危机管理的综合性

E.政府危机管理的国际性

答案:A,B,C,D,E

58.第108题

政府职能的含义包括()。

A.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

B.政府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C.政府职能是一种私人性的职能

D.政府职能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

答案:A,B,D

59.第109题

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固定收入税种的类别是()。

A.土地使用税

B.营业税

C.个人所得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E.房产税

F.地方企业所得税

答案:A,B,C,D,E,F

60.第110题

政府要实现其职能向市场化的转换必须做到:()。

A.健全政府培育市场、规制市场的职能

B.加速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进程

C.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

D.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答案:A,B,C,D

()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议会监察专员公署的国家。

A.德国

B.瑞典

C.美国

D.英国

答案:B

2.第29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答案:C

3.第30题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答案:C

4.第31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

B.小政府、大社会

C.垄断政府

D.全能政府

答案:B

5.第32题

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B.行政机关内部

C.上级行政机关

D.下级行政机关

答案:A

6.第33题

下列说法关于地方政府在政治透明方面不正确的是( )。

A.政务公开

B.警务公开

C.司法公开

D.干部竞争上岗

E.任前公示

答案:D

7.第34题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答案:C

8.第35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答案:B

9.第36题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组织向()转化。

A.科层制组织

B.职能型组织

C.扁平型学习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答案:C

10.第3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

C.最高司法机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ff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