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检测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更新时间:2024-05-09 09: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课后达标检测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后达标检测2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Ⅰ 10 10 Ⅱ 5 5 Ⅲ 10 5 Ⅳ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4.(2014·广东四校联考)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性生殖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6.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7.(2014·苏、锡、常、镇四市联考)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二、双项选择题
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将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三、非选择题 10.(2012·高考广东卷)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____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11.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沙棘木蠹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某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2005~2009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增长,在_____________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河滩地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右图所示数据。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4·揭阳市质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_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少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捕获次数(X) 每次捕获数(Y) 捕获积累数 1 72 72 2 63 135 3 44 179 4 32 211 5 23 234 6 17 251 7 16 267 8 15 282 ①依数据作图。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多套相同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 糖培养液/mL 无菌水/mL 活化酵母菌液/mL 温度/℃ A 10 - 0.1 5 B 10 - 0.1 25 C 5 5 0.1 5 D 5 5 0.1 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 d,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 d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为了统计活酵母菌的数量,需要用台盼蓝染色剂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后达标检测28
1.解析:选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2.解析:选D。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呈“S”型增长,在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快,即种群数量达K/2值,可估算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2=400只。
3.解析:选B。A项中,4个试管中最初环境适宜,所以都经历了“J”型增长;B项中,最初的条件不同,达到K值不会同时;C项中,培养液体积Ⅱ和Ⅲ不同,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应大于试管Ⅱ;D项中,Ⅱ和Ⅳ中培养液相同,Ⅳ中起始酵母菌数大于Ⅱ,所以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4.解析:选A。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5.解析:选D。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导致种群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出生率,使种群的密度下降。
6.解析:选D。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超过C点后CD段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维持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7.解析:选B。振荡试管有利于酵母菌均匀混合,有利于正确计数;应先将盖玻片盖上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的一侧,便于计数;酵母菌数量过多不好计数,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时,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和方格内的个体数。
n
8.解析:选C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使公式N=M×(M:
m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数,n:第二次捕获数,m:第二次捕获中标记数)中m值偏小,从而使N值比实际值偏大;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如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统计酵母菌数量不仅应统计方格内的个体,还应统计相邻两边上的个体,如果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所得数值比实际值偏小。
9.解析:选AD。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采用抽样检测法;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10.解析:(1)大量失水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2)由图曲线可知,A~B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从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因C点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还未达到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就迅速下降,故最可能是在C点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在捕
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上下波动,由此可判断K2接近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3)由于藻毒素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所以应该根据题中相关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关系绘制食物网。相关生物的特点分析如下:产毒藻为生产者;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罗非鱼以产毒藻和浮游动物为食;FNE为最高营养级。
答案:(1)升高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2)“J” C K2 (3)
11.解析:(1)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2)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09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S”型增长。在2006~2007年(区段),其斜率最大,因此该时间区段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3)从曲线图可以看出,蛾的发生程度与雨量大小呈负相关,因此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增多。
答案:(1)样方(取样调查) (2)“S”型 2006~2007 (3)增多
12.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在样方中计数时,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处即可。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及随机性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为N1=200尾,第二次捕获数为N2=160尾,其中有标记的数为N3=10尾,则种群总数N=(N1×N2)/N3=3 200尾;在调查过程中标记个体不能死亡、外迁等,否则结果误差很大。(3)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如题干中的数据;若数目不随次数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而种群特征中使种群数量增加的为迁入率和出生率的增加。
答案:(1)8 样方的大小和数量,要进行随机取样
(2)3 200 鲫鱼无出生与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 (3)①如图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
13.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准确性。(2)②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③台盼蓝可以进入死细胞从而把死细胞染成蓝色,而不能进入活细胞。
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上下波动,由此可判断K2接近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3)由于藻毒素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所以应该根据题中相关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关系绘制食物网。相关生物的特点分析如下:产毒藻为生产者;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罗非鱼以产毒藻和浮游动物为食;FNE为最高营养级。
答案:(1)升高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2)“J” C K2 (3)
11.解析:(1)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2)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2009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S”型增长。在2006~2007年(区段),其斜率最大,因此该时间区段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3)从曲线图可以看出,蛾的发生程度与雨量大小呈负相关,因此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增多。
答案:(1)样方(取样调查) (2)“S”型 2006~2007 (3)增多
12.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在样方中计数时,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处即可。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及随机性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为N1=200尾,第二次捕获数为N2=160尾,其中有标记的数为N3=10尾,则种群总数N=(N1×N2)/N3=3 200尾;在调查过程中标记个体不能死亡、外迁等,否则结果误差很大。(3)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如题干中的数据;若数目不随次数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而种群特征中使种群数量增加的为迁入率和出生率的增加。
答案:(1)8 样方的大小和数量,要进行随机取样
(2)3 200 鲫鱼无出生与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 (3)①如图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
13.解析:(1)实验中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该实验中要注意在每天同一时间取样,否则由于时间不同而影响结果准确性。(2)②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③台盼蓝可以进入死细胞从而把死细胞染成蓝色,而不能进入活细胞。
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正在阅读:
课后达标检测2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05-09
51CTO下载-imc考试必过 - 图文06-02
口号好的炸鸡店加盟,庫橋炸鸡轻松致富12-13
【最新】幼儿园家委会工作计划 (7)05-27
《新媒体营销概论》期末试卷4(含答案)08-24
施工组织设计0110-09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秀10篇03-28
《库房生机》03-07
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及作业题08-27
我的家风 积善之家可借鉴09-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种群
- 课后
- 达标
- 特征
- 数量
- 变化
- 检测
- 桩板墙监测方案
- 电力
- 高二语文教案:1.2《祝福》(新人教版必修3)269 - 图文
- 高考化学一轮精练:21、有机物的推断
- 【程序文件】医学实验室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范本文件
- 有关小学识字教学的优秀论文
- 玉米脱粒机的传动装置和机架设计
-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表
- 十央企集团公司子公司HR专业英语词汇
-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7化学计算1普
- 十八大报告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 山东莱阳战家沟村战氏族谱重修记
- 关于美国做空机构猎杀在美上市中国造假股的研究
- spring总结
- 《做一个指南针》教案及反思
- 便携式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介绍
-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脉搏检测系统设计 - 图文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玩具车设计
-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 SMT技术员实习周记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