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更新时间:2024-03-24 21: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内容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劳动价值理论 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2、价值的量和质的规定性以及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量地规定两方面的内容。价值的质即(价值实体)指现实中存在的直接形成商品价值的物质因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这就形成了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的生产,调节商品的交换。价格是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理论上虽然价值量和商品的价值是等价的,但具体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价格总不能与价值实现完全的一致和统一,在一段时间内,价格可能会高于价值;在在另外一段时间内,价格可能会低于价值。但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基本上抵消了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马克思说:“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一种能够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都是具有独立的财产或产权、独立的经济利益、自主决策并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市场主体。因此,他们的劳动是私人的事情,是私人劳动。商品生产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和基础的。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只从事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而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需要互相交换其产品。这样,各个生产者在客观上都是为社会需要而生产,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而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是具有相互矛盾的: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尽可能的要求私人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而社会化大生产又需要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这样二者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也从本质上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今中国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环境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提出完成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真理性不断的被实践所检验。而在知识经济“大爆炸”的今天,知识、技术、信息、管理、人力资本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诸多问题,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我们当今与马克思当年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第一,马克思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蒸汽机时代,而我们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促使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大大增强。第二,马克思当年处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初创阶段,而现在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世界上出现了八十多年,并且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商品生产不仅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将会长期存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如何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是马克思没有预言过的。在这个阶级,如社会主义社会的私营企业主的劳动问题,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并不存在。而且科技工作者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当时远不如今天显得特别突出。第四,马克思虽然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劳动的分析,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的作用,而今天经济全球化浪潮则不断冲击着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与交换活动。所有这些都说明,时代已经发展了,我们必须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现实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所阐述的商品经济规律与规则为商品生产与经营制定了行为准则。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产品的私人劳动性,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者努力去改进技术,逐渐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此外,劳动价值论还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根源,这使社会经济自然地发展成为一种商品经济。如果按照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就必须依靠市场。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努力建设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以及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严格依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当前分配制度提供了依据 劳动价值论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直接依据,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分配与价值生产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价值分配的对象就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价值生产是进行价值分配的前提,尽管生产方式决定着分配方式,但价值规模的大小、数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社会收入的分配方式和水平。虽然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其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形成新的价值,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因此,收入分配制度的确立,理应以维护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凸显价值创造者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应有位置。劳动者不仅有权凭借劳动力所有权获得必要的产品,而且还有权利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始终以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整体利益为核心。 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新的生产方式及行业的解释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充分分析和把握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等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现时代的今天,无论生产方式还是其他方面,与当时相比,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我国,劳动创造价值的形式及作用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科技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种服务性行业及其他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劳动,也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些国家出现服务行业占社会创造财富的优势比例的趋势,正如马克思在劳

动价值理论中所论述的,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形成是不同的。同样,财富的创造与价值的创造也是不同的。因此,加深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对现实经济社会具有重要解释意义。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张冠梓(3)《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 张燕喜 石霞著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 (6)《资本论》(选编本)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编选 (7)《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张雷声著 (8)《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费之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f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