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预防知识大全

更新时间:2023-07-31 07: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

浪费口罩的错误做法,大家要当心。

错误1:戴漏气口罩

很多戴眼镜的人都有类似体验,一旦戴上口罩,眼前就雾蒙蒙。其实,眼镜起雾就说明一个问题:口罩没戴好。

由于口罩上方没有贴合,呼出来的气体都跑到眼镜上,而外界的病毒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也进到口罩与脸颊之间。

正确做法是,戴口罩时多做两步:

按按鼻子, 贴紧下巴, 越严实越好。

错误2:戴口罩不分正反

口罩其实是多层结构,以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共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

本来呢, 人呼出来的气体比较潮湿,而内层与口鼻接触,正好能吸湿保持口罩干燥, 能阻挡病原体。如果戴反, 外层朝内, 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就湿了,口罩潮湿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正确的方法只要记住两句话:

有颜色的面朝外, 没颜色(白色)的面朝内。

错误3: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口罩能阻挡有害的病毒、细菌,最外面那层肯定是最脏的。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 则为病毒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

如果忘记洗手, 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原本用来阻挡病毒细菌的口罩,却成了疾病的传播者。

正确的摘口罩方法,记住两点:

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拿住挂耳绳取下即可。

脱下口罩后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不摘口罩。

错误4:口罩喷满酒精或高温蒸煮

如果用大量酒精或高温蒸煮处理口罩, 会导致外层材料变性, 对水(血液、唾液) 的阻挡能力下降,口罩的过滤功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

其实,只要不是去过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可以循环利用的口罩不必消毒。

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可循环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里即可,纸袋方便打孔透气。

篇二

新冠肺炎预防知识最新大全

一、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 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 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 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 6 种。 其中四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 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是我们熟知的 SARS 冠状病毒和MERS 中东综合征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冠状病毒和MERS 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 和人一样, 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 但性情、 态度、 处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是SARS 近亲, 但还没有表现出 SARS 非典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二、本次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

首先这个病感染的前提是有流行病学史:患者 2 周内去过武汉或湖北等地区, 这点很重要, 比如如果只在玉田本地居住, 即使得了肺炎, 也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点请大家放心。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乏力、 干咳等症状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 脓毒性休克。但多数患者为中度或轻度, 预后良好, 只有少数有体质不好、 基础疾病、 免疫力低的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均属于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人员:诊疗、 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 家属或其他

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与病例同乘坐一辆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四、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 天?

阻断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隔离。 目前对密切接触患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 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 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 14 天, 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五、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限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 14 天;如果是居家医学观察, 不用恐慌, 不要上班, 不要随便外出, 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 定期接受电话或上门随访,如果出现发热、 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 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六、 近期去过武汉, 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 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回到居住地后,可在两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 咳嗽、 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七、如何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正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大家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 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到封闭、 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 必要时可佩带口罩。 外出回家后, 手的清洁非常重要, 及时洗手、 洗鼻。 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 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八、怎样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 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 要将嘴、 鼻、 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 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口罩前应洗手, 定期更换、 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九、怎么洗手?

在餐前便后、 外出回家、 接触垃圾、 抚摸动物后, 要记得洗手。 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 揉搓的时间不少于 15 秒。

十、 如果出现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 乏力、 干咳表现, 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 咳嗽、 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且有武汉旅行居住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有力领导下, 全民动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定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f5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