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更新时间:2024-06-03 1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文明也带来诸如资源殆尽、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使工业文明的发展陷入困境。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通过批判机械自然观和追溯反生态观念的文化系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了解和掌握它们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 哲学 生态文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人类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极大改善。可是,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挖掘开采量也日益增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逐步加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自然界的反应。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人类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自然规律制约的。在人类初期,由于受生产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人类屈服于自然界的权威,接受自然界的摆布。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也随之逐渐加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导致了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头脑,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被颠倒,错误的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忽视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位。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与劳动,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告诉了我们,自然界看作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人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要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妄想凌驾于自然之上,支配自然,

要“天人合一”,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否则会早来自然界的疯狂报复,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人类所取得的那一点科学技术的小小成就是不值得一提的。要清楚,人类在自然地面前无比渺小。[1]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2]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是恩格斯给予我们的告诫。

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性的主导话语,各国经济发展顺之则昌,逆之则衰。

二、自然辩证法是马列主义的科学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在恩格斯看来,生命体是整个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体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们在一定的生物圈内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自然界的循环运动,如果某一生命体在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或过于弱势都会引起整个生态的失衡。“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 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其能力必然高于其他生命体,因此在生态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占有自然物质过多,必然会导致生物圈的严重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人类应尊重其他的生命体,因为它们和人一样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权利。人与整个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做自然的主人”等错误思想,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

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

我们要合理的利用科学造福于我们人类,理清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不要过分的追求发展,导致科学违背了哲学规从而带给人类灾难。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为了说明这些道理,恩格斯举例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 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2] 三、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显现。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在自然辩证法中,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研究和分析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对解决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在人类产生之初,人类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于自然界是一种敬畏的态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也在与自然界的对抗中占居了主动。到19世纪70年代,正值资本主义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之时,当时的学者都是赞叹人类的力量如何伟大,甚至为人类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感到洋洋自得。但是恩格斯通过对人类进化过程进行详细考察之后,敏锐地察

觉到自然界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使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生存技巧,同时也适应了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正是由于自然界的这种选择才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自然界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基础条件。恩格斯写道:/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3]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在这里恩格斯就鲜明指出了,物质财富的创造是在自然界提供的劳动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就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劳动创造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由此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无论人类的科技如何进步,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必然不能离开自然界提供的客观条件,我们不能否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性作用。人类活

[4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强调自然界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实践活

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明确地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他对劳动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类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正是由于人类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过程才使得人类同其他动物分离,在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类通过自己有计划、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并且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高度丰富的物质资料。[5]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无疑要归功于人类有意识、有计划改造自然的活动。但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就造成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不可预知的影响。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在这里恩格斯强调了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过度的盲目和自信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无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6]

四、结论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趋利避害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巩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应该主动地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人类要将自身的行为活动方式与自然的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人的活动才会有效地实现,自然才会更加健康安全。按照辩证自然观,发展也是时间上的前后联系,地球不仅是当下生存者的地球,也是子孙后代的地球,因此,在分配

地球资源时,我们必须考虑当代人与后来人的平等关系,要选择那种可持续循环利用资源的发展方式。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一代超越一代,但前提是无论哪一代的发展都需要基本的生存资源(比如无污染的空气和水源)。如果只强调当代人的权利而不顾及对后来人的责任,无底线的消耗和污染将会以几何数递增,其结果将是当代人自食恶果。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总结出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道理,选择可持续发展,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也是当代人对自身负责。

参考文献:[1] 唐雷庆 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宁夏党校学报 2010.5 [2]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张才国,王艳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5

[4] 许桂灵,司徒尚纪.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南及其在岭南实证: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管见[J].大连大学学报,2009.5

[5] 宫丽艳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5

[6]朱敏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f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