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4-06-25 0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姓名:沈亚男 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1320610034

Comparison in the Styles of LiQingzhao’s Poetry

摘要: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

后期词作风格凄婉深沉。拟结合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生活经历,详细分析了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关键词: 李清照; 南渡前后; 词风变化

Abstract: The style of LiQingzhao’s po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taking

the Moving South Event as a divis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changes of Li’s poetry styl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her lif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life experiences of LiQingzhao’s .

Key words: LiQingzhao ; around the period of moving south event ; change of

the poetry style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作家。南宋政局的动荡,个人生活环境的变迁,使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李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愁怨”。前期闺中生活的闲愁中含有个人惜美易逝的闲愁、夫妻离别难舍的伤愁、苦思肠结的怨愁,后期是流亡追昔的苦愁、怀国思乡的恨愁。“愁怨”成为了李词中的主导情绪。仔细分析她的前后期词的感情色彩,从前期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发展到后期孤独凄苦的“苦寂悲愁”。爱情、婚姻、社会变故等因素对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1.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

靖康之变是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南渡之前,她过着美好而愉快的生活,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点强说的“闲愁”,所关注的是自然,青春和爱情。因此她前期词的风格多为: 清新明快,委婉细腻,色调明朗。前期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她的前期词共有三类: 一类是歌咏自然青春; 一类是惜春和伤春; 一类是对爱情的自我表白。 1.1 歌咏自然青春。

1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于自然和青春的关注很多,从她的这些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她前期词清新明快的风格。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大致是作者十六岁( 宋哲宗元符二年即1099年) 所作,此时作者刚来到汴京不久。在这首词里,她追忆往昔游览溪亭的情景,那天天色将晚,在溪亭游玩饮酒,竟然沉醉不醒,自然也就忘记该回家了。等到兴尽醒来,夜幕已经来临,急急忙忙解缆绳划船回家。仓促间,误划入荷花丛中,船儿在荷花丛中打转,不知回家的路将怎么走。糟糕! 在彷徨之中,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暮色中。此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游览溪亭的画面,很自然,很清新,让我们看到了少年时代的那份快乐和自由,无忧无虑。这首词叙事写景交织成文,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而活泼的观察。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将生活中的微小画面展露无遗,画面轻松活泼,语言清新明快。 1.2 惜春和伤春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李清照已由天真无邪、活泼快乐的少女走向多愁善感的青年。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此时作者的词表现了一种忧愁的情调,词人通过婉约含蓄的笔触,表达了自己所处深闺的“闺愁”和少妇的“闲愁”。如下面这首《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开头两句表明昨夜风急,雨却疏疏落落,作者刚从睡梦中醒来,残存的酒意仍未消,但她却急于知道: 经过昨天风雨的洗礼,外面的花是否美丽依旧? 是否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里隐约透示出者一种淡淡的忧愁。作者此时心情十分复杂,当她问正在卷帘的侍女,侍女此时却不能了解词人急切的心情,因此,只是漫不经心地、淡淡地答了一句: 海棠依旧。最后两句作者担忧花被摧残,新的忧愁又上心头。这里的“瘦”字不仅仅只代表鲜花的日渐稀少,实质是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春天流露出惋惜之情。 1.3 爱情的自我表白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不仅关注大自然,同时就像所有年少的女子一样,对于那美好的爱情有着懵懂的想往,对于爱情,李清照也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她的《点绛唇》既写了少女动人的美好容颜,又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羞怯,从而把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任何人都忍不住对之爱怜有加。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2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描写的是那个春末夏初的早晨,作者荡完秋千,从秋千横板上跳下,因为使劲过猛而摔倒在地上,多亏两手的支撑身体没有摔倒,却弄脏了她那白净的双手,她从地上爬起来并且懒洋洋地擦拭她的双手时,汗水却从轻薄的衣裳里透出。正在她自我陶醉并欲宽衣放松之时,猛然看到了一位来客,她便慌乱地躲闪,慌忙中竟然跑掉了鞋子,以袜着地飞快地躲到了半掩着的门后,头上的金叉也滑落了下来,当她觉得自己的狼狈相被门掩住的时候,便悠闲地倚门嗅梅并调皮地观察这位不速之客。整首词的节奏轻快,画面清新,感情含蓄委婉。全词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用清新明快的语言和画面把一位妙龄少女那俏皮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写出了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形,是活泼俏皮的词人对爱情的最初向往。

总的来说,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对于国家和人民没有留意多少,但是靖康之变之后,政局变动,李清照的生活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词的创作也随着生活和时代的改变而发生着改变。

2. 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

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中蕴含着国破家亡的酸楚,愁思更浓烈深沉,一个在离乱中从深闺少妇转变为饱经风霜的暮年孀妇的形象已悄然进入读者心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原本幸福快乐的李清照,就是在与心爱的丈夫离别,与深爱的祖国别离后,孤寂和落寞牵动了内心最柔软的愁肠,触碰了全身愁苦的神经。能代表李清照南渡后词风的词作有很多,如下面这首《武陵春》: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 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 岁,经历了很多人生苦难。国破家亡,面对种种不幸,主人公无助无望,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叹,进而未语泪先流,哀婉凄苦。抒写的是“愁情”,但词人却把无形的愁和有形的小舟联系起来,使愁变成了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一个物化的“愁”字,赋予它重量,这愁也就具有了可感性,使人感觉更强烈。因为词人从心理上感到它愁苦压人,也就感到愁有了重量,好像有千斤之重,重到船都载不动了。全词写的这个“愁”不是个人之愁,而是千千万万人之愁,是国家之愁和时代之愁。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反映了国家的沦亡,家庭的毁灭给词人带来的痛苦。李清照后期的词不仅仅是写自己的痛苦和不幸遭遇,同时,她也是在写整个社会的悲剧和灾难。她的词作表

3

现出凄惨哀痛的情绪。此外,后期最能表现词人心中愁苦的词,大概要属《声声慢》(寻寻觅觅) 了,这是李清照后期最为杰出的作品,这首词被后人誉为“绝唱”。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后期词中的“愁”,是前期情感中的升华和凝练,这表现出李清照词前后期的愁怨思想强烈差异性。在前期词中,词人塑造的形象还是一个含蓄矜持的大家闺秀,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人,目光仅在花花草草,分分合合中游离,独享一花一世界的快乐与忧伤。后期词中的主人公形象已是一个充满忧愤,能心念国家存亡,懂得亡国恨的大女人。满腹的愁情是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沦亡的无限哀叹和深深痛惜。从少时的闺愁,到之后的离愁,再到暮年的哀愁,从小女人的情趣到大女人的成熟,不同时期的两段“愁”滋味,有着相同的愁怨表现。这是词 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将复杂多样的愁绪串联起来,勾勒出李清照真实的生命轨迹。

3、结语

从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中, 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后期李清照的寂寞人生形成的悲剧性, 而恰恰正是后期李清照的巨大悲剧人生影响其词作风格大变,使其词作哀怨深沉、悲怆动人散发出类似悲剧的打动人、影响人的特有情感魅力。后期的李清照无边寂寞———没有爱情、没有婚姻、没有子女、没有知音、家庭破碎、国家破碎、身心疲惫、理想难酬、复国无望??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 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纺织,化愁为美,使后期的易安词超越前期而迈上了婉约词作的巅峰。其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着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了凄清的悲剧之美, 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 个独立于黄花与秋风之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参考文献:

[1]张芙蓉. 略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J]. 镇江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4

1996( 4).

[2] 叶嘉莹. 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 北京: 中国书店,2003. [3]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ex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