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吧与未成年人成长

更新时间:2023-05-22 12: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网吧与未成年人的成长

新华中心学校 王 敏

摘要:目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影响学习生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结合科学发展观思想,探讨了社会网吧与未成年人的成长之间的关系,就这一现状概括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措施

关 键 词:社会网吧 网络成瘾 未成年人 成长 科学发展观

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是让世界真正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从计算机普及至今,大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就是最为严重的一个。而造成这一问题泛滥成灾最根本的原因与社会网吧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一、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现象及特征

(一)网 络 成 瘾 的 现 象

因特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给我们带来了便捷和效率,注定将成为我们所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尤其是某些人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和成瘾现象,不仅直接导致其身心问题,如:心理依赖和身体疾患;而且也因连锁反应而对许多家庭、甚至社会造成危害,如:出走,网络成瘾犯罪等。而在出现这些现象的人群中,未成年人所占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

我们学校的周边是未成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近几年来,有一些不法分子,看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差,手中的零用钱较宽裕,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在学校周围开起了黑网吧。这些网吧由于没有经营许可,场地较狭窄,空气不流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一部分学生痴迷网络游戏,夜不归家,逃课,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家长和老师虽深恶痛绝,却对这样的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二)网络成瘾的特征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又称网络成瘾障碍 、 因特网性心理障碍、病态网络使用。出现网瘾的人常常会有以下一些症状: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每天的生活中只想做这一件事,失去其它的生活兴趣和追求;可为上网而变更重要的人生任务或时间表,譬如,不去上学、不去上班,不睡觉等;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在网上停留的时间;或已经向他人表态不再上网却

仍找机会偷偷上网,因为无法自制;上网后总在做同一类的虚拟事情或无意义事情。下网后,脑中一直在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沉溺表现)。

对他们而言,网络几乎成为现实世界的替代品,他们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并出现相应的生理和心理障碍。生理障碍常见的有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免疫功能降低,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引发心血管疾病及眼睛疾患等;心理障碍则表现为越来越喜欢撒谎和遮掩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掩饰上网的时间和行为,一旦离开网络便无所事事,抑郁或焦虑,甚至出现一些人格障碍。——所有这些都是沉溺者表现或经历的症状。一些人也曾设法戒掉网瘾,但当真正停止上网后就会出现上述症状,为此,有的人甚至采取自杀的方式进行解脱;也有的人就此沉沦。

国外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发生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年龄在13—18岁、正值青春期发育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学校里,这些网络成瘾的学生,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济,上课打瞌睡,视力严重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业成绩迅速下滑等现象;在家里,家长普遍反映,网络成瘾的孩子,除了要钱,几乎一天见不到他们几次面,与家人也缺乏沟通,渐渐变得沉默寡言,要不然就是为了骗取家长和老师的信任,习惯性地撒谎向家长要钱,有的孩子甚至为了要钱,不惜对亲人报以粗口。

二、未成人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科技除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之外最多地就是带来丰富可观的经济利益。

从最初的电动玩具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电子游戏室,再到现在各色各样的网吧,网咖,笔者作为一名80后见证了这些未成年人主要娱乐场所的变化。世界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唯一不变的是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这些娱乐场所再怎么改头换面,目标瞄准的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群体——未成年人。下面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一个概括的分析。

(一)个人因素

未成年人是人类组成部分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性阶段(这里指的最主要的是13至18岁阶段的未成年人,但就近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个年龄阶段有逐渐下移的趋势)。这一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生理发育即将成熟,而心理发育却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令成年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其实他们是在用他们认为成熟的方式来解决事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叛逆期”。

处于“叛逆期”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解决事情就是成熟的标志,所以他们遇到问题不再想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而是自己解决。有的问题可以解决,他们自然很高兴,认为自己长大了;有的不能解

决,他们的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失败的事实,于是想办法逃避现实,上网玩游戏就成了逃避现实的最好方法。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韩国的报道,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整整三天“坚守”在网吧里,导致三个月大的女儿活活饿死。经调查,这对夫妇都是无业游民,他们游戏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想要逃避现实。由此可见,连成年人都难以抵挡虚拟世界带来逃避现实的诱惑,未成年人就更难以幸免了。再则,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不辨是非,全盘接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错误引导,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越来越走向极端。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也经由各种渠道悄悄转移到未成年人身上。就业压力导致就学压力,就学压力带来的升学压力。有报道说,现在的未成年人都是草莓族 1,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他们遇事就躲的性格,不敢面对现实,因此网络成为了最好的逃避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让性格懦弱的自己变得强大,可以让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马上消失,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总之,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什么考试?什么作业?什么痛苦?什么打击 在这里统统不存在,于是一个个少年的灵魂渐渐迷失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二)家庭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身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为了不被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都在争分夺秒地利用各种空闲时间拓展自己的工作,闲时也只想好好地放松休息,相对于对孩子的关注就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其它的都不重要。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缺失,也是把孩子推向社会网吧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相关数据分析80%以上的未成年人流连社会网吧,都是和家庭内的环境分不开的。有的孩子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孩子和这两类对象难以沟通,他们对孩子也缺乏约束力,于是,孩子最终选择了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吧里。他们认为,在家里,没有人倾听他们的心声,没有人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他们没有家庭的归属感,于是就到网络虚拟世界里去寻找同好者,慢慢地把他们的情感转移到了网络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性格的原因。

学校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孩子,国庆节放假7天,收假回来,他什么作业也没有交,有其它同学反映,他去了网吧。学校的老师找他了解情况,一开始他死活不承认,后来找来同学当面对质,他才说出事实,放假后,他的父亲外出打工,没有回家,母亲也自己找朋友去玩了,根本没人管他,他就在网吧里过了六天,这期间,父母没有找

过自己,也不关心他,他认为,反正没有人管他,与其在家里无所事事,不如到网吧里消磨时间,还有一群和他一样的孩子作伴,不会感到孤独。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们不仅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在学校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磨擦,如果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就能大大减少发生行为偏差的机率。

由于社会的发展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虽然素质教育每年都在讲,但是归根结底,在教育体制评定人才的标准中,考试成绩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无形当中,给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施加了不小的压力。师生比例过大,有的学校一个老师要教几十名学生,还承接许多学校的事务,为了帮学生顺利完成考试,老师把精力都用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对于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的问题,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在现在校园中,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学生不再认为教师是神圣的权威,反而以敢于挑战学校的权威为荣。一些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学校兴起,甚至网上有人抛出了“读十年书,不如聊一年QQ的说法。”让人无奈之余,却也不得不反思现行的教育,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虽然在学校里,老师利用课堂,利用各种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但出了学校大门,一部分学生就认为可以不再

遵守相应的纪律约束,而学校始终能力、权力有限,对于学生流连社会网吧的行为也鞭长莫及。

对于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学校也想出了一些方法来约束学生。例如,发现学生逃课去黑网吧,扣除其所在班级流动红旗相应的分数,请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希望其协助学校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不流连黑网吧等等。但因为地区环境,学生家庭等诸多因素,这些方法常常收效甚微、

(四)社会因素

社会是个大染缸,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社会发展,未成年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让他们过早地跨入了社会。

前面说过,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从古到今,最好赚的钱就是小孩子的钱,因为他们缺乏社会判断力和自控性,他们的消费大多是盲从的、不理智的,因而一些不法之徒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弱点作为赚钱的突破口,打着正规经营娱乐事业的幌子,引诱未成年人流连在网吧里。加上国家有关网吧经营的法律还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查处力度不强,巨大的商业利益促使这一部分人,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铤而走险,用尽各种方法逃避法律的追究,把这些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一步步引入沉迷网络的泥潭。

学校里有一个孩子的家里就是经营黑网吧的,班主任了解了情况之后,上门家访想与孩子的家长谈谈。可是家长表面上点头称是,一转身又忙着去招揽生意,根本不把这个当一回事。作为孩子的家长尚且如此,那其它的商人更是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他们不在乎这

些孩子是否会因此而荒废大好前程,他们只在乎眼前能从这些孩子身上赚到多少钱。

三、解决未成年人流连社会网吧,网络成瘾的相关建议及措施

根据以上四点因素分析,要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成瘾,让他们远离社会网吧,正确使用互联网,健康成长,就要做到标本兼治。治标,要加大对于社会网吧的监管和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上网环境;治本,就要从根本上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观点,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未成年人流连社会网吧,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了依赖,而社会网吧对其沉迷的行为采取鼓励放任的态度,促使他们进一步对社会网吧产生了依赖。在分析了问题主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因素之后,笔者认为要从解决人对社会网吧的依赖出发,辅以正确的引导,降低网络对孩子们的消极影响,提高网络对未成年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用爱把孩子们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拯救回来

据以上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流连社会网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关怀,缺少爱。父母和老师只关心他们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学习好不好,却很少关心他们心里真正要的

是什么。老师和家长在乎的是给了他们什么,却从不在乎他们要的是什么,而他们最需要的反而是一个简单的字——爱。

爱有很多种,但绝不是家长们的溺爱。溺爱的结果,只会诞生一个个社会垃圾。爱是理解,爱是包容,爱不是要让孩子们感觉自己被束缚,而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

作为父母,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不是多花时间管束他们,而是花时间听听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心声,多带他们结识新的朋友,出去游玩放松。每天只要十分钟,听听他们在学校里的见闻,听听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尊重并支持他正确的决定,让他们感觉到,爸爸妈妈是关心我的,他们需要我。一段时间下来,父母们会发现孩子变得开朗了,和自己的距离也不那么疏远了,去网吧的次数也减少了。毕竟和冷冰冰的屏幕比起来,有血有肉,有温暖怀抱的爸爸妈妈要真实得多。

作为老师,在课余时间,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们的学习上,没有人会喜欢把话题围绕在学习上。可以和孩子谈谈他们的理想,谈谈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爱好、球星、影视作品,不要做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试着放低身段,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喜欢的,加入他们的谈话,成为他们真正认同的权威。这样一来,再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就能让他们真正信服了。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经常在网吧里玩游戏,逃了很多次课,家长打他,老师找他谈了很多次都没有用。后来,他的班主任从同学中打听到他正在玩一种网络游戏,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了这种游戏玩家中的高手。

老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挑战,学生欣然接受,最后的结果是:老师不但赢得了游戏,让学生兑现了挑战前的承诺——离开网吧,回到学校,而且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这样的结果,比起容易激起学生反弹的说教,是不是有效得多呢?

已经毕业的六年级,有一个孩子也曾是网络大军中的一员。在发现了他喜欢打篮球后,班主任老师与体育老师商量,让他加入学校的篮球队,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要参加校队的训练,慢慢地他感受到运动带给他的快乐是网络不能代替的;与他的父母谈过后,父母也审视了自己的原因,只要一有时间就主动到学校陪他练球,一家人的心慢慢拉近了,他再也不用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爱。后来,家里给买了电脑,他还教父母上网,帮同学查找考试资料 在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下,他终于找到了新的方向。

(二)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监管,还孩子们一个绿色安全的上网环境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任何妨碍历史发展的人或事都会被无情地碾碎。社会网吧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需要。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社会网吧提供给了大多数人自由使用网络的机会。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方便快捷的渠道了解更多的知识。对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有益于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所以,社会网吧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网络聊天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打游戏可以带来新奇感、刺激感,这与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吻合,所以,网吧对未成年人具有很大诱惑力。而网吧经营者将未成年人当作十分重要的客源,禁止

未成年人进网吧会让网吧经营者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才会出现网吧经营者不查验身份证件的情况。除了网吧把未成年人当作重要客源这个因素外,还有两方面的因素需要重视。一方面,政府历次下发文件的执行要切实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决不能搞运动式执法。另一方面,国家在禁止社会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同时还应当建立相应的替代机制。” 2

由此可见,要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上网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社会网吧的运营制度,社会也要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监督,一经发现存在不良经营的“黑网吧”要积极举报。当然,为了让良性的社会网吧能顺利经营,把互联网的使用普及到每个一个未成年人身上,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可以考虑在政策上对这些正规经营的社会网吧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他们参与配合大力打击非法运行的“黑网吧”,最终达到整顿清理社会网吧,让它们发挥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三)把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纳入教育内容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的,可持续的过程。未成年人所受的教育不仅仅是停留的学校里,在课堂上,教育的对象也不应该只是老师,全社会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引导他们正确地辨别大是大非。

作为教育未成年人的主要阵地的学校,利用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等行式向未成年人积极地宣传抵制不良的网络行为,与家长积极配合,加强家校联系,了解未成年人的课余活动情况,发现有不良现象

应及时加以制止和劝导。并大力在学校兴建绿色网吧,由专业的教师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帮助其学习,丰富课外知识,广博见闻。在学校里,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在上课里,我提醒学生要正确地使用网络,在教授技术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建立自我防范的意识,当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为家长,在家中有计算机的,应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计算机。不以自身不良行为,影响孩子有样学样,偏离使用计算机的初衷。有条件的家长可根据自身能力,辅导孩子进一步地了解使用计算机,使它能物尽其用,激发孩子的动手兴趣,学习编一些简单的程序或是运用一些编辑软件进行创作,都能大大地帮助孩子锻炼其动手能力,让他们远离那些消极的网络游戏。

作为社会舆论的监督者和发布者,更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积极生动地向未成年人宣传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采取各种各样有趣生动富感染力的宣传教育措施,让他们更乐于主动地去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

结束语: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发展,这不是只是家长和学校的事,需要依靠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可爱祖国的明天,我相信在逐渐成熟的研究和社会的关注下,会有更多的未成年人脱离网络成瘾,让网络更好的服务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ei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