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9-29 1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1

(三)目标确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

2

归纳和整理来理解圆的特征,感受圆的画法。例如在讲授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时,我用课件出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再出示圆。这样学生就会很快了解到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这样既直观,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之中,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具体特征。采用“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探究,通过让 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准备及应用 (一)学习材料

教材、圆形纸片(自制)、水彩笔、圆规、直尺等。教材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完成课堂练习;自制圆形纸片,用于学生的操作活动使用。通过“做中学”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为学习抽象知识做学习支架。 (二)信息化资源

3

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应用PPT制作而成,简单实用,操作方便。首页图形用PPT“绘图工具”绘制组合图形后组合而成;PPT背景采用PPT“填充工具”中填充纹理效果而成;画圆的动画采用“自定义动画工具”中的动画路径设置的动画而成。课件中的动物图及各种圆形图片通过网络收集而得。学习环节“想一想、折一折、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练一练”的按键均运作了超链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机进入指导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交互型。本课设计我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相整和,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三)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构建成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全课总结,升华认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

我们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图形做了朋友?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第二组就是圆形,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再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①找圆心

5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②认识半径、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这里因为有直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半径的知识,

活动二:一起动手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直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6

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口答:

r(米) d(米) 2 42 1.8 66.6 100 12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线绕钉子画圆,以及用圆规画圆等方法。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学生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①定长(就是定半径的长度)②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③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是让同学们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

7

圆。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设计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题目,如:

基本题:

1、判断。(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2、填空。(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题: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用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组织练习。这样做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通过多层训练,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的情况,我再适时点拨,然后巧设游戏,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四)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讲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8

五、说板书设计 圆规画圆: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我的收获及反思 在这短暂的几天培训中,使我终身受益,老师的精彩讲解,生动的展示课,学员间的集体讨论,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教育技术、网络教育资源的检索与管理、音视频素材的编辑与加工技巧、图片素材的处理与加工、Science Words的初步操作、鸿合备授课软件的初步应用、信息技术

9

圆 的 认 识 d o 内同半径 无数条 都相等 一 个圆直径 无数条 都相等 r d=2r r =d 12支持的学科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微课制作的初步知识、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组织与实施的方法、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方法等各专题的学习,这些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本次的培训也使我区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将继续扩大其影响。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教育技术的改革,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元素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凸显优势,同时对站在教育战线的教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信息化”,并不是说教学中用上了电脑网络,老师就信息化了。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复制”+“粘贴”的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还滞后于其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甚至还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造成其在

10

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尴尬境界。我想这和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认识水平不无关系。

经过培训,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相信大部分教师在今后都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相信这些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很好的保证。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11

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尴尬境界。我想这和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认识水平不无关系。

经过培训,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相信大部分教师在今后都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相信这些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很好的保证。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e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