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及例题解析 word下载

更新时间:2023-04-28 08: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所有知识点

高中数学专题一 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

R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 ?有两种可能(1)A 是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记作

A ?

/B 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

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

子集。

◆ 有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 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 高考试题

◆ 3.不等式0|)|1)(1(>-+x x 的解集是 ( )

◆ A .}10|{<≤x x

B .0|{

C .}11|{<<-x x

D .1|{

14|{Z k k x x N ∈+==,则 ( ) A .N M = B .N M ? C .N M ? D .?=N M

6.设A 、B 、I 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

的是 ( ) A .(I C A)∪B=I B .(I C A)∪(I C B)=I

C .A ∩(I C B)=φ

D .(I C A) (I C B)= I C B

(2)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

(A )Φ=??

)(321S S S C I (B )123I I S C S C S ??() (C )123I I I C S C S C S ??=Φ (D )123I I S C S C S ??() ⑴、设集合{}20M x x x =-<,{}

2N x x =<,则 ( ) A .M N =? B .M N M =

C .M N M =

D .M N R =

5.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则b a -= ( ) A .1 B .1- C .2 D .2-

1

.函数y )

A .{}|0x x ≥

B .{}|1x x ≥

C .{}{}|10x x ≥

D .{}

|01x x ≤≤ (1)已知集合{1,2,3,4,5}A =,,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

(A )3 (B )6 (C) 8 (D )10

2.已知全信U =(1,2,3, 4,5),集合A ={}

23Z <-∈x x ,则集合C u A 等于 ( ) (A ){}4,3,2,1 (B ){}4,3,2 (C) {}5,1 (D) {}5

2.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2

{|320}A x x x =-+=,{|2}B x x a a A ==∈,,则集合()U A B e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1.设不等式20x x -≤的解集为M ,函数()ln(1||)f x x =-的定义域为N ,则M N ?为

( )

(A )[0,1) (B )(0,1) (C )[0,1] (D )(-1,0] 、

1.集合A= {x ∣},B ={}1x x <,则= (D )

(A ){}1x x > (B) {}1x x ≥ (C) {x ∣ } (D) {x ∣}

1. 集合,,则( ) {(,)|,,}B x y x A y A x y A =∈∈-∈B 12x -≤≤()R A B e12x <≤12x ≤≤

(A ) (B ) (C ) (D )

1、设全集为R ,函数21)(x x f -=的定义域为M ,则M C R 为 ( )

A 、[]1,1-

B 、()1,1-

C 、(),1[]1,+∞-∞-

D 、(),1()1,+∞-∞-

答案 DBCBC –D

答案BBADC-

高中数学专题二 复 数

一.基本知识

【1】复数的基本概念

(1)形如a + b i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复数的单位为i ,它的平方等于-1,即.其中a 叫做复数的实部,b 叫做虚部

实数:当b = 0时复数a + b i 为实数

虚数:当时的复数a + b i 为虚数;

纯虚数:当a = 0且时的复数a + b i 为纯虚数

(2)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3)共轭复数:z a bi =+的共轭记作z a bi =-;

(4)复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复平面;z a bi =+,对应点坐标为(),p a b ;(象限的复习)

(5)复数的模:对于复数z a bi =+

,把z =z 的模;

【2】复数的基本运算

设111z a b i =+,222z a b i =+

(1) 加法:()()121212z z a a b b i +=+++;

(2) 减法:()()121212z z a a b b i -=-+-;

(3) 乘法:()()1212122112z z a a b b a b a b i ?=-++ 特别22z z a b ?=+。 R b a ∈,1i 2-=0≠b 0≠b 00==?=+∈==?+=+b a bi a R d c b a d b c a di c bi a )特别地,,,,(其中,且

(4)幂运算:1i i =21i =-3i i =-41i =5i i =61i =-??????

【3】复数的化简

c di z a bi

+=+(,a b 是均不为0的实数);的化简就是通过分母实数化的方法将分母化为实数:()()22ac bd ad bc i c di c di a bi z a bi a bi a bi a b

++-++-==?=++-+ 对于()0c di z a b a bi +=

?≠+,当c d a b

=时z 为实数;当z 为纯虚数是z 可设为c di z xi a bi

+==+进一步建立方程求解 二. 例题分析

【变式2】(2010年全国卷新课标)已知复数z =

z z ?= A. 14 B.12

C.1

D.2 【例4】已知12z i =-,232z i =-+

(1) 求12z z +的值;

(2) 求12z z ?的值;

(3) 求12z z ?.

【变式1】已知复数z 满足()21z i i -=+,求z 的模.

【变式2】若复数()2

1ai +是纯虚数,求复数1ai +的模.

【例5】(2012年全国卷 新课标)下面是关于复数21z i =-+的四个命题:其中的真命题为( ) 1:2p z =22:2p z i =3:p z 的共轭复数为1i +4:p z 的虚部为1- ()A 23,p p ()B 12,p p ()C ,p p 24

()D ,p p 34 【例6】若复数()312a i z a R i

+=∈-(i 为虚数单位), (1) 若z 为实数,求a 的值

(2) 当z 为纯虚,求a 的值.

【变式1】设a 是实数,且112

a i i -++是实数,求a 的值..

【变式2】若()3,1y i z x y R xi

+=∈+是实数,则实数xy 的值是 . 【例7】复数cos3sin3z i =+对应的点位于第 象限

【变式1】是虚数单位,等于 ( ) A .i

B .-i

C .1

D .-1 【变式2】已知=2+i,则复数z=()(A )-1+3i (B)1-3i (C)3+i (D)3-i

【变式3】i 是虚数单位,若,则乘积的值是(A )-15 (B )-3 (C )3 (D )15【例8】(2012年天津)复数73i z i

-=+= ( ) (A )2i + (B)2i - (C)2i -+ (D)2i --

【变式4】(2007年天津)已知i 是虚数单位,3

2i 1i

=- ( ) A1i + B1i -+ C1i - D.1i --

【变式5】.(2011年天津)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

131i i --= ( ) A 2i +B 2i -C 12i -+D 12i --

【变式6】(2011年天津) 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

1312i i

-+=+( ) (A)1+i (B)5+5i (C)-5-5i (D)-1-i

高中数学专题三 函数

(定义域、值域、映射、抽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极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i 41i (

)1-i +1i

Z +17(,)2i a bi a b R i

+=+∈-ab

幂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导数)

第一章、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y=f(x),x∈A.自变量x;定义域A;函数值y,函数值的集合{f(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

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5.映射

A、B集合,对应法则f, 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

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

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

为f、g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

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2)图象的特点

增函数上升,减函数下降.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任取x1,x2∈D,且x1

○2作差f(x1)-f(x2);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

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对应法则,二是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配方法) ○

2 利用图象 ○

3 利用函数单调性 题目练习: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y

⑵y =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 _

3.若函数(1)f x +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

4.函数22(1)()(12)2(2)x x f x x x x x +≤-??=-<

,若()3f x =,则x =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223y x x =+- ()x R ∈ ⑵ [1,2]x ∈

(3)y x =

y =6.已知函数2(1)4f x x x -=-,求函数()f x ,(21)f x +的解析式

7.已知函数()f x 满足2()()34f x f x x +-=+,则= 。

8.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

,()(1f x x =,则当(,0)x ∈-∞时()f x = 在R 上的解析式为 223y x x =+-()f x ()f x

9.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223y x x =++

⑵y = ⑶ 261y x x =--

10.判断函数13+-=x y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11.设函数22

11)(x x x f -+=判断它的奇偶性并且求证:)()1(x f x f -=.

高中数学专题三 函数

(定义域、值域、映射、抽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极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导数)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1,,,0(*>∈>=n N n m a a a n m n m ,)1,,,0(11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a ∈>;

(2)

),,0(R s r a ∈>;

(3)

. r a s r r a a +=rs s r a a =)(s r r a a ab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 )1,0(≠>=a a a y x

且,

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

N x a log =(— 底数,—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2 x N N a a x =?=log ;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且,0>M ,0>N ,那么: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 ○3 n a M log n =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且;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2)a b b a log 1log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

0(log >=a x y a ,且)1≠a ,函数的定义域是(0,+∞).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 N 0>a 1≠a N a log M a log 0>a 1≠a )1≠a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αx

y=)

(R

a∈,其中α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图象都过点(1,1);

(2)0

>

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0[+∞上是

增函数

(3)0

<

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0(+∞上是减函数.

例题:

1. 已知a>0,a0,函数y=a x与y=log a(-x)的图象只能是( )

2.计算:①=

64

log

2

log

27

3 ;②3

log

42

2+= ;2

log

2

27

log5

5

3

1

25+= ; 3.函数y=log

2

1

(2x2-3x+1)的递减区间为

4.若函数)1

0(

log

)(<

<

=a

x

x

f

a

在区间]

2,[a

a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则a=

5.已知1

()log(01)

1a

x

f x a a

x

+

=>≠

-

,(1)求()

f x的定义域(2)求使()0

f x>

的x的取值范围高中数学专题三函数

(定义域、值域、映射、抽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极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导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

))((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

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

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

(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

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

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考试题

8.(2007)若函数f(x)的反函数为f )(1x -,则函数f(x-1)与f )1(1--x 的图象可能是 ( D )

11(2007).f(x)是定义在(0,±∞)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且满足xf(x)+f(x)≤0,对任意正数a 、b ,若 a <b ,则必有 ( C )

A.af(b) ≤bf(a)

B.bf(a) ≤af(b)

C.af(a) ≤f(b)

D.bf(b) ≤f(a)

0)(=x f x 0)(=x f )(x f y =x )(x f y =0)(=x f )(x f y =x 02=++c bx ax x 02=++c bx ax

x

13(2007).=??? ??---++→112

12lim 21x x x x x 1/3 . 7(2008).已知函数3()2

x f x +=,1()f x -是()f x 的反函数,若16mn =(m n ∈+R ,),则11()()f m f n --+的值为(A )

A .2-

B .1

C .4

D .10 10(2008).已知实数x y ,满足121y y x x y m ??-??+?

≥,≤,≤.如果目标函数z x y =-的最小值为1-,则实

数m 等于( C )

A .7

B .5

C .4

D .3

11 (2008).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f x y f x f y xy +=++(x y ∈R ,),(1)2f =,则(3)f -等于( B )

A .2

B .3

C .6

D .9

3.(2009

)函数()4)f x x =

≥的反函数为 ( B ) (A )121()2(0)2

f x

x x -=+≥ (B) 121()2(2)2

f x x x -=+≥ (C )121()4(0)2

f x x x -=+≥ (D) 121()4(2)2

f x x x -=+≥ 5.若3sin cos 0αα+=,则 21cos sin 2αα

+的值为 ( A ) (A )103

(B )53 (C )23 (D) 2- 3(2011).设函数()f x (x ∈R )满足()()f x f x -=,(2)()f x f x +=,则函数()y f x =的图像是 ( )

【解】选 B 由

()()f x f x -=得()y f x =是偶函数,所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可知B ,D 符合;由(2)()f x f x +=得()y f x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选项D 的图像的最小正周期是

4,不符合,选项B 的图像的最小正周期是2,符合,故选B .

6.(2011)函数()cos f x x =在[0,)+∞内 ( )

(A )没有零点 (B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C )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 )有无穷多个零点

【解】选B (方法一)数形结合法,令()cos f x x =0=,cos x =,设函数y =cos y x =,它们在[0,)+∞的图像如图所示,显然两函数的图像的交点有且只有一个,所以函数

()cos f x x =在[0,)+∞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方法二)在[,)2x π

∈+∞上,1>,cos 1x ≤,所以()cos f x x =0>;

在(0,]

2x π∈,()sin 0f x x '=+>,所以函数()cos f x x =是增函数,又因为

(0)1f =-,()02

f π=>,所以()cos f x x =在[0,]2x π

∈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12(2011).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n -+=有整数..

根的充要条件是n = . 12.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n -+=有整数..

根的充要条件是n = . 【分析】直接利用求根公式进行计算,然后用完全平方数、整除等进行判断计算.

【解】x =2=±,因为x 是整数,即2±数,且4n …,又因为n N +∈,取1,2,3,4n =,验证可知3,4n =符合题意;反之3,4n =时,可推

出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n -+=有整数..

根. 【答案】3或4

高中数学专题三 函数

(定义域、值域、映射、抽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极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导数)

第四章、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 90=α时,k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1

212x x x x y y k ≠--=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它的方程是x =x 1。

②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④截矩式:1x y a b

+= 其中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即l 与x 轴、y 轴的截距分别为,a b 。 ⑤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注意

平行于x 轴的直线:b y =(b 为常数); 平行于y 轴的直线:a x =(a 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0000=++C y B x A (00,B A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000=++C y B x A (C 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 的直线系:()00x x k y y -=-,直线过定点()00,y x ;

(ⅱ)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

=++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2l 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

212121,//b b k k l l ≠=?; 12121-=?⊥k k l 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0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21//l l ? ; 方程组有无数解?1l 与2l 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1122(,),A x y B x y ,()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AB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2200B

A C By Ax d +++=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题目练习

例2.设曲线11x y x +=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10ax y ++=垂直,则a =(D ) A .2

B .12

C .12-

D .2- 例3.曲线y=x x +331在点(1,3

4)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A ) (A )91 (B ) 92 (C ) 31 (D )3

2 例4.已知直线1l 为曲线22-+=x x y 在点(1,0)处的切线, 2l 为该曲线的另一条切线,

且.21l l ⊥

(Ⅰ)求直线2l 的方程;

(Ⅱ)求由直线1l 、2l 和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高中数学专题三 函数

(定义域、值域、映射、抽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极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导数)

第五章 三角函数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 ()

sin 2tan cos ααα

=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5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 ()6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14、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

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A +的图象.

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A +的图象.

函数()()sin 0,0y x ω?ω=A +A >>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π

ωT =;③频率:12f ωπ

==T ;④相位:x ω?+;⑤初相:?.

函数()sin y x ω?=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ax min 12y y A =-,()max min 12y y B =+,()21122x x x x T =-<.

,2x x k k ππ??≠+∈Z ????

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22sin cos ααα=.

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 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

=-.

26、()sin cos ααα?A +B =+,其中tan ?B

=A 27.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有

△ABC,余弦定理可表示为:

同理,也可描述为:

高考试题

4(2007).已知sin α=5

5,则sin 4α-cos 4α的值为 ( A ) (A )-51 (B)-53 (C)51 (D) 5

3 16、(201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2

1,(cos -=x a ,)2cos ,sin 3(x x b =,R x ∈,设函数b a x f ?=)(. (Ⅰ)求)(x f 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x f 在]2

,0[π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7.(200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f (x )=a-b ,其中向量a =(m,cos2x ),b =(1+sin2x ,1),x ∈R ,且函数y=f (x )的图象经过点??

? ??2,4π, (Ⅰ)求实数m 的值;

(Ⅱ)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值的集合.

解:(Ⅰ)()(1sin 2)cos 2f x a b m x x ==++, 由已知πππ1sin cos 2422f m ????=++= ? ????

?,得1m =.

(Ⅱ)由(Ⅰ)得

π()1sin 2cos 2124f x x x x ??=++=++ ???,

∴当πsin 214x ??+=- ??

?时,()f x 的最小值为1 由πsin 214x ?

?+=- ???,得x 值的集合为3ππ8x x k k ??=-∈????

Z ,.

17.(200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2()2sin cos 444

x x x f x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 (Ⅱ)令π()3g x f x ?

?=+ ???

,判断函数()g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解:(Ⅰ)2()sin 2sin )24x x f x =-sin 22x x =π2sin 23x ??=+ ???.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1

2

T==.

π

sin1

23

x

??

+=-

?

??

时,()

f x取得最小值2

-;当

π

s i n1

23

x

??

+=

?

??

时,()

f x取得最大值2.

(Ⅱ)由(Ⅰ)知

π

()2sin

23

x

f x

??

=+

?

??

.又

π

()

3

g x f x

??

=+

?

??

1ππ

()2sin

233

g x x

??

??

=++

?

??

??

??

π

2sin

22

x

??

=+

?

??

2cos

2

x

=.

()2cos2cos()

22

x x

g x g x

??

-=-==

?

??

∴函数()

g x是偶函数.

17.(200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sin(),

f x A x x R

ω?

=+∈(其中0,0,0

2

A

π

ω?

>><<)的图象与x轴的

交点中,相邻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2

π

,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

2

(,2)

3

M

π

-.

(Ⅰ)求()

f x的解析式;(Ⅱ)当[,]

122

x

ππ

∈,求()

f x的值域.

解(1)由最低点为

2

(,2)

3

M

π

-得A=2.

由x轴上相邻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2

π

2

T

=

2

π

,即Tπ

=,

22

2

T

ππ

ω

π

===

由点

2

(,2)

3

M

π

-在图像上的

24

2sin(2)2,)1

33

ππ

??

?+=-+=-

即sin(

4

2,

32

k k Z

ππ

+=-∈

11

2

6

k

π

∴=-

又(0,),,()2sin(2)

266

f x x

πππ

??

∈∴==+

(2)

7

[,],2[,]

122636

x x

πππππ

∈∴+∈

  

当2

6

x

π

+=

2

π

,即

6

x

π

=时,()

f x取得最大值2;当

7

2

66

x

ππ

+=

2

x

π

=时,()

f x取得最小值-1,故()

f x的值域为[-1,2]

17.(201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聚53

3

+

)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203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该救援船达到D点需要多长时间?

解:由题意知5(3

AB=海里,

906030,904545,

DBA DAB

∠=?-?=?∠=?-?=?

∴180(4530)105

ADB

∠=?-?+?=?

在DAB

?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DB AB

DAB ADB

=

∠∠

sin5(33)sin455(33)sin45

sin

AB DAB

DB

ADB

∠+?+?

===

==

答: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1小时.

高中数学专题三函数

(定义域、值域、映射、抽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极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导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e7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