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

更新时间:2023-09-25 15: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管理学这一学科研究主要对象、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了解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牛津英语词典》对行政的解释是:一种行政的活动,这种活动又被理解为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管理一词则被定义为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理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公共行政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管理;公共管理关注的不是过程与程序,而关注取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 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效率意识不强;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强调责任;公共部门比私人部门人事管理复杂得多;公共管理包括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在政治环境中运行。 4、了解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对公共物品的定义。理解公共物品的分类方法,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也可以分为有形貌的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发展

1、了解公共管理学发展的三大范式转变。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其学术框架建立始于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与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到现在,公共管理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

到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

2、理解公共行政学范式建立及其批评。公共管理学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提出行政——政治二分理论,以行政效率作为最高目标。古利克、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将行政学基本原则概括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大原则。

3、理解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批评。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受到西蒙等政治学行为主义的批判;60年代后出现了两种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尝试(弗里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与拉斯韦尔为代表的政策科学)。

4、了解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其主要内容。公共管理途径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发展起来的,主要有政策途径(P途径)与来自商学院的B途径。

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的主导理论

1、了解公共产品的理论沿革。 2、理解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 3、理解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章 公共组织

[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特点、变革的难题,组织变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1、了解公共组织的概念: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是国家机关组织。

2、了解组织的构成要素、特性与作用: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3、了解组织分类标准及其类型:按财务——会计标准可以划分为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慈善组织、宗教组织、基金会;按权力标准可以分为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可以分为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第二节 传统科层组织及其困境

1、理解传统科层制及其内在特征。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

行使职权;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职业化倾向;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俸制度;着重效率;

科层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1、 组织标准化2、 工作秩序化3、 管理规范化

2、对传统科层制理论进行评述。科层制管理盛行于工业社会,它追求理性和效率,其目的是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地消除偶然性,使公共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这种管理方法力图在无序中建立秩序,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传统科层制理论虽然有突出的贡献,是,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

(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 (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

(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 (4)遏止组织学习

(5)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 (6)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 (7)防卫型官僚人格

3、理解并掌握中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及难题。对危机的感知、变革方向的确定、实施变革、监督调整。

第三节 公共组织的变革

1、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归纳起来,这种促进组织变革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

方面因素。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有许多,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公共组织的内部状况是公共组织变革的根本原因,这种内部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公共组织

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对组织形态提出新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的常规发;公共组织成员对利益关系的要求和伦理要求与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推动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公共组织的政治局势的需要与现行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导致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原因;

2、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公共组 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4、理解我国行政组织变革弊端及内容:我国行政组织的弊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结构不当,功能不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官僚主义严重;

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

(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 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1993年的机构改革

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

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

第三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了解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及其作用,理解转轨时期政府的作用,掌握政府失败理论及其启示。

第一节 政府的性质及作用

1、了解国外学者关于政府作用问题的争论:“守夜人政府”;凯恩斯“全国干预政府”;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政府理论

2、理解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模式:公共物品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节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

1、了解“强政府”与“弱政府”观点之争:“强政府”理论主张转轨时期,政府更多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包括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弱政府”理论主张转轨时期,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2、理解转轨时期政府功能: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深化企业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培育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和稳定与增长;参与某些经济领域资源分配,

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革命。

第三节 政府失灵及其启示

1、了解政府失败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理论;政策分析学派的政府失败论;

2、理解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公共政策失败;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

3、理解政府失败防范与纠正措施: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及政治制度;用市场力量改进政府效率;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管理

学习目标: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征;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概述

1掌握非营利组织的涵义

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向社会或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几乎囊括了形形色色的自我管理的私组织,其成立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一般具有七个共同特点:1.正规性。2.民间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6.公益性或互益性。7.非政治性。利组织。

2、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ICNP0)把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3、了解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政府改革的需要;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赋予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价值;非营利组织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

1、了解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社会作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作用是指它的社会服务、社会沟通、社会评价、社会裁断、社会调节、社会协调代理和倡导社会文明的功能。

非营利组织的政治作用:非营利组织承接和替代部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非营利组织协助政府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d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