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六届一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1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05-04 21: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潼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8日在潼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潼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辛国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潼南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潼南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按照薄熙来书记“发展振兴潼南”的重要指示和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赶超发展,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谱写了潼南发展的新篇章。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致力于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初步统计,2011年全县

1

GDP达到132亿元,五年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0.3亿元和 8.7 亿元,是2006年的 11.9 倍和 6.3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1亿元,年均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3亿元,年均增长18.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81元,年均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2元,年均增长17.9%。存贷比由24.9%提高到50.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25.4:30.8:43.8变为21.6:40:38.4。

(二)工业园区初具形态。突破工业发展瓶颈,积极培育机械电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南区、北区和田家工业园区“一园三区”工业发展框架。南区基本实现路、水、电、气、讯综合配套,建成近1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市场,龙光电子、扬明电子等陆续落户,西南国际灯具城建成营运,江苏华机、重庆生民钢构等企业竣工投产。推进化工企业向北区精细化工园集中搬迁,民丰化工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年税收近1亿元。贯通田塘路,启动田家工业园区规划。五年累计招商签约项目380个,到位资金80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27%,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35%。

(三)城市建设拉开框架。着力拓展城市空间,结束了

2

“其实一条街”的历史,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5平方公里。将县城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调整为近期35平方公里,远期50平方公里。新建金佛大桥、莲花大桥,拉开了“一江两岸三大片”的城市框架。打造10里滨江水岸,滨江路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启动建设,滨江公园建成开放。实施“十里长街”风貌整治,完成县城主次干道“白改黑”,建成独具特色的银杏大道、香樟大道、桂花大道,城市品质得以提升。持续实施环保“四大行动”,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率先完成全市集约型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建设,城镇化率由30.6%提高到41%,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山水园林城市和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

(四)绿色菜都渐成规模。集中成片建设蔬菜基地,成为重庆唯一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整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在沿涪江、琼江流域建成万亩级蔬菜基地12个,培育500亩以上大户67户,土地流转率达41%,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个,注册“潼南绿”蔬菜商标,成功申报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引进帝安、秀山美地等蔬菜生产企业近30家,组建专业合作社520个,每年举办春秋两届蔬菜采购会。我县蔬菜直销重庆68家超市,基地菜农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潼南蔬菜成为市民的“菜篮子”和老百姓的“钱袋子”。规模发展七彩山鸡、生猪、蘑菇、笋竹等产业,逐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亮点。

3

(五)商贸旅游呈现特色。把商贸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集聚力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力培育新型商业业态,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引进新世纪、汇丰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建成朝天门金海洋分市场,消费市场不断活跃,我县成为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县和“农超对接”示范县。杨闇公陵园和杨尚昆旧居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杨闇公故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实施千年金大佛建国第一次“穿金”,大佛寺核心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和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举办四届陈抟故里菜花节和两届红色故里红高粱节,开发16种旅游产品,我县成为全市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

(六)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实行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并举,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30个贫困村在全市率先整村脱贫。每年整合农业资金2亿多元,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危旧房5300余户,建设巴渝新居4000余户,建成农民新村30个。坚持“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餐桌”经济,6.6万贫困人口两年实现“万元增收”。造就新型农民,培育致富能人,6500余户贫困户学到1项以上技能,7000余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七)“五个潼南”加快建设。坚持把“五个潼南”建设作为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战略,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4

宜居潼南:拆除城市危旧房、棚户区1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1000套、安臵房32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公租房10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7万平方米。畅通潼南:实施200公里国、省道和骨干道路“白改黑”,新改建农村公路1300余公里,全县“乡通畅”率100%、“村通达”率100%,“1小时潼南”变为“40分钟潼南”。森林潼南:全面推进城市、通道、水系、城周和村镇绿化,完成造林45.3万亩,林林覆盖率达到38%,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全市一等奖,成功创建“一小时经济圈林业示范县”。平安潼南:加强校园安保体系建设,设立交巡警平台8个,公共视频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五五”普法,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破案攻坚、积案销号、隐患排查行动,群众安全感指数由81.9%提高到96.8%。健康潼南:新建塑胶运动场26片、健身步道22条、农民体育健身场地160个,举办全国汽车短道拉力大奖赛、重庆市龙舟赛等重大赛事60余场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面实施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六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87.8%。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社会公共建设,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0%以上用于社会民生,努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3项,授权专利76件,建成院士工作站和西部绿色菜都科技专家大院,成功创建全国科

5

普示范县。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改造学校危旧房8.7万平方米,实施6.3万学生“饮奶工程”。潼南一中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中学,潼南中学江北校区和人民小学建成招生。县医院启动创建“二甲”医院,中医院江北分院投入使用,建成镇街标准化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村卫生站135个。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举办红色故里红歌会、“我做革命事业接班人”、唱读讲传等活动8000余场次,电影《杨闇公》在潼南首映并在央视播出,川剧《杨闇公》在全市公演。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农村惠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覆盖,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解决了一批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完成5.6万名残疾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77%,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解决32.7万人饮水安全,建成县城滨江堤防二期工程和古溪、塘坝、双江等7处镇堤防工程,全面完成5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20余万户,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转户3万余人,发展微型企业1100余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财经秩序明显规范,行政服务公开透明,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运行。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从“重管县”到“先进县”的转变,精神

6

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民武装、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工作卓见成效,审计、质监、人防、消防、应急、档案史志、统计、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潼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届老同志、老领导,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潼南建设的朋友们、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纵深推进,“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综合效应持续释放,“五个重庆”、“民生十条”、“缩差共富十二条”等重大改革深入实施,重庆正处于机遇集成、阔步向前的黄金发展时期。

潼南作为后发地区,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果,但从全局和宏观环境的大背景下分析,我们还面临着

7

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体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业经济基础薄弱,项目策划品质不高、力度不大,招商引资缺乏大产业支撑;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努力克服和解决。

困境谋突破,发展抢先机。我们有市委薄书记的亲自关怀,有市委、市政府“42号”文件的政策引领,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平台支撑,全县上下图变图强的愿望迫切,各行各业奋勇争先的劲头十足,可以说是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把潼南的事情办好,一定能够实现潼南的奋进与振兴!

根据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之路,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潼南振兴进步。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六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达

8

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年均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000元、16000元,年均增长15%、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4:35。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实现各项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打破定势,勇于先行先试,横向比拼,纵向提升,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二是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凝心聚力、求真务实。保持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维护团结和谐大局,不等不靠,拼搏实干。四是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倾听百姓心声,促进公平正义,形成全社会推动发展进步、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用好用足每一分地”,以建设“一园三区”为载

9

体,重点发展机械电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实施万利来、新华化工等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立笔电配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强园区土地和项目管理,严格规范项目审批、立项、备案程序,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到2016年,工业园区建成区规模达到2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二)夯实城镇基础建设,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围绕“一心、三点、多极”的城镇发展格局和“一江两岸三大片”的城市建设框架,积极推进5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名城建设,着力增强城镇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建设涪江三桥,建成绕城路,抓好江北新城商圈、滨江商务区、大佛寺景区、双江古镇等重要板块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要件,完成规划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体育场建设。注重生态文化打造,实施滨江水体工程,建设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和桃花山森林公园,新增一批有人文特色的城市雕塑,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3.6%和47.8%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抓住建设市级中心镇和现代化小城镇的契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小城镇开发和建设。到

10

2016年,县城人口集聚达到30万,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西部绿色菜都 坚持“大品牌、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以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构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力,建立市场体系、加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种养殖业品种改良和种养殖方式的改革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逐步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为“健康重庆”提供食品安全保障。到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粮食产量38万吨,油料产量5万吨。

(四)激活商贸旅游经济,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 立足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三色”旅游主题公园,双江古镇和大佛寺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继续办好菜花节等高品质节会活动,打造渝蓉旅游节点和成渝休闲渡假胜地。依托重庆、成都两大城市的辐射,开发消费新增长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和农家乐,引进永辉、沃尔玛等大型商场和肯德基等知名餐饮连锁店入驻,培育蔬菜、灯饰、建材等一批专业市场。到2016年,旅游接待人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25亿元;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10家以

11

上,年交易额5-10亿的专业批发市场5个以上。

(五)实施项目经济带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42号”文件精神,积极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加强与毗邻区市县工业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产业互动、资源互利、市场共享,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构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强力支撑。创新以会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承接渝川两地产业转移,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多渠道利用外资。争取到2016年,引进招商项目5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到位资金400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7000万美元。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全面发展社会民生,通过建机制、增投入、调标准,努力缩差共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民生基础建设,增设一批服务设施和机构,满足多层次的民生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优化就业结构,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比例达到

12

80%,“充分就业村”创建比例达到60%。实施开发式扶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县。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度挖掘闇公精神和三块石精神,打造文艺精品,规划建设城市文化设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推动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上档升级,县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做好人口统筹工作,创建人口计生“国优县”。深入推进“平安潼南”建设,狠抓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切实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积极创建“平安重庆”建设示范区、企业最佳成长地、和谐平安示范县。

今后五年,是潼南转型升级、提速升位的黄金时期。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用我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不懈追求95万潼南人民的幸福安康,铸就潼南赶超发展的新辉煌!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之年,是新一届县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

13

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必须严格遵照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指导思想和县委的工作部署,创新思路,迎难而上,不遗余力推动潼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和18%。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工业“一园三区”

高举“工业强县”大旗,依托“一园三区”平台,提速发展工业经济。南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启动翠柏路、宏图路建设,启动建设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建设日供气5万方供气站,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北区加快化工企业搬迁进度,推进核心区、物流园区场平工程和骨架道路建设。启动田家工业园区建设,开建金属表面处理污水处理场,规划田家工业园区至南区快速通道。工业园区全年力争引进一批十亿元级企业,开工建设、竣工达产一批重大项目。发挥全市笔电配套产业基地品牌效应,力争引进电子企业30家以上。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二)完善城市形态和功能

14

牢固树立生态意识、特色意识和精品意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全县城乡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编制高品质滨江空间设计规划,启动大佛坝片区、新城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设计。推进滨江水体、滨江路二期和规划展览馆工程,启动县城至上和镇滨江通道建设。实施柏树坪等片区“城中村”改造,新建开善寺、洗菜溪等城市公园,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8%和42.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8.6平方米。提升城市品位,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对城区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和背街小巷“脏乱差”进行集中整治,全年垃圾无害化处臵率达到95%,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8天,县城饮用水源主要指标达标率100%,镇集中饮用水源主要指标达标率90%。

同时,依托沿路、沿江、沿边地域特性和产业布局,各镇积极发展工业经济、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边贸经济,构筑对镇域发展的产业支撑,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强化城镇规划引导、功能配套和环境整治,加快现代化小城镇建设,启动双江、塘坝、柏梓等7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三)提升商贸旅游发展水平

高度重视商贸服务业发展,启动江北新城商圈、火车站物流园、滨江商务区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引进1-2家亿元级商贸流通企业。统筹城乡商贸发展,支持各镇建设商业中心,“农商通”信息工程实现村级全覆盖。全年新增限

15

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0个以上,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

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潼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启动双江古镇整体打造与开发建设。加快大佛寺景区建设,启动南禅寺复建工程,完成潼南金大佛“第五次”穿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开拓思路办好第五届菜花节。加强对旅游企业培育、指导和监管工作,发展星级酒店,培育特色农家乐。全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亿元。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产业体系和科技保障。实施“太安—柏梓”蔬菜产业带建设,新建高标准基地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引进一批亿元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帝安、健能等蔬菜加工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办好春秋两季蔬菜采购会,建成冷链配送中心,拓展15个市外直销点。建设菜博园和蔬菜科技大观园,创建部级标准化蔬菜示范园,完成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0个,创建有机蔬菜品牌5个。依托温氏、翰霏等畜牧龙头企业,打造全市种养结合先行区。

以经济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完成剩余3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依托高速路产业带、涪江北岸绿化带、人工运河景观带,实施森林工程16.2万

16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抓好粮油科技高产示范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以上。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一池三改”2000户,创建农村能源综合示范村。农村经济总量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

(五)完善交通水利设施

着力打造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逐步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流畅的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协调争取,将南充-潼南-泸州高速公路、北碚-潼南-安岳高速公路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开工建设鹭鸶溪大桥、崇龛大桥,启动绕城路建设,实施省道307线二郎至古溪段、柏梓至文明段路面改造。启动自然村通达、通畅项目规划,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2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0%以上。

把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启动大石桥中型水库建设,完成13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平滩河卧佛场镇段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吉星寺、老鸦山、大村沟小型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推进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六)推进开放发展和改革创新

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组团参加渝洽会、广交会等经贸活动,举办县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启动建设区域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全年

17

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到位资金5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2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

深入对接落实“42号”文件,积极向市级部门以至国家部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争取支持,加强与国有集团、重点企业的合作。编制川渝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基础设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农业经济、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市里布局实施。

增强财政调控经济的杠杆职能,统筹财政、国土、融资平台等政府性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建立健全偿债责任及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打造生态金融,进一步健全银企、银政及银政企合作机制。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工投公司等融资平台,融资到位资金15亿元以上。

同时,认真落实市里的改革举措。积极推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常态化;全面开展微型企业后续帮扶工作,新建微型企业创业园,发展微型企业1000户;做好农村“三权”抵押工作,建立一批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

(七)促进公共事业全面发展

发挥科技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开展“科技入园入企”帮扶行动,启动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改善幼儿园、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学校危旧房1.3万平方米,加快新城小学建设,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

18

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影院和公共体育场建设,完成文化馆、图书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达标升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县医院“二甲”创建和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完成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政府综合应急能力。强化统计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坚持少生优生不动摇,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公共资源交易,规范综合交易秩序。坚持兵役制度,落实安臵优抚政策。加强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及时提供气象服务。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党史县志编纂。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宗教等工作。

(八)着力改善社会民生

坚持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5%以上用于民生。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引导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五大类社会保险新增4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参保分别新增2.9万、1.1万人以上。做好城乡低保对象核查清理工作,按照政策落实农村五保老人、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待遇。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25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名。加快建设县社会福利中心,新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农村敬老院。健全安全

19

生产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信访工作,推进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化,建立健全信访积案终结机制。构建社区和街区无缝衔接一体化防控体系,推进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7%以上。

在着力推进以上民生工作的同时,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全面实施初中和学前教育学生饮奶工程。二是红层找水打井3000口,解决1.5万人饮水困难。三是修建廉租住房6万平方米,建设巴渝新居12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000户,建设农民新村10个。四是新增公交线路1条,新改建公交站台20个;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5条,建成招呼站20个。五是完成20个镇农贸市场规范化改造,启动3个镇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发放1万个科学储粮彩钢仓。六是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广场3个、健身登山步道2条。七是在主城建立蔬菜直销店80个。八是新建和改造贫困地区村道路300公里,新建山坪塘200口,扶贫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350户。九是城区新改建达标公厕10座、新增停车位1000个。十是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00件以上。

民生无小事,关键在落实。我们一定真心实意地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需求当成使命,把老百姓的福祉作为追求!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本届政府将坚

20

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以创新创业加快发展,以勤政廉政体现责任,着力提高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能力。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问政、问需和问计,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问题、化解矛盾上,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入开展“干部下访”、“三进三同”、“结穷亲”等活动,形成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疾苦,认真落实惠民富民的政策,积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界合理建议。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听证、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六五”普法,大力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坚持勤学善思,把学习和思考转化为领导干部的行为习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变化新形势,增强发展新本领。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效率。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

21

效能监督,推进办事程序公开,实行开放办公和限时办结。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和推诿扯皮行为,努力建设高效政府。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从建立制度、完善机制、重点环节着手,切实抓好反腐倡廉,树立政府廉洁形象。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查各类失职渎职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实行重大项目行政审批、资金运作、施工操作相互隔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绝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严惩,绝不让腐败行为干扰发展大局。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远,美好目标催人奋进,这是历史的重托、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期盼,容不得有丝毫懈怠。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95万潼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潼南而努力奋斗!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d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