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更新时间:2024-05-25 1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摘要: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一种活动。中央银行利用它根据金融形、形势的变化,适当的控制基础货币,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金融机构最终实现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行为。呈现它在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以及货币市场利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缺乏市场基础以及银行改革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阐述了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我国目前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概况

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是从1994年的外汇市场操作起步的,经过16年的发展,公开市场业务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操作目标也在不断完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最频繁的货币政策工具,无论是在货币供应总量的控制上,还是利率市场的引导上,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央银行票据的创造性运用上,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被称为是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逐步实现间接化的重要标志。现已发展为我国央行日常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政策工具。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市场分割严重,没有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处于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和证券交

易所内的回购市场三者分割状态。银行国债交易近日同业拆借市场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与商业银行进行国债买卖而像券商等一些非金融机构却不能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国债、现券回购交易,国债作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存在的金融工具尚未成为连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主要通道。

金融机构的改革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能够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业务的顺利进行。目前,虽然有些大型的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完成了股份制公司改造和发行上市,但是改革还存在着不完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内部监控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盈利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顺林进行产生不良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不完善

利率市场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一致了公开市场业务发挥利率市场化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必要条件,利率的非市场化是公开市场业务无法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近年来,我国首先开放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完全由供求状况决定,接着又放大了贷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活动区间,在某些方向上取消了限制,此外,某些品种例如: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的利率也逐步实现了市场化。

在2006年底,推出的上海同业拆借利率进一步推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

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利率为主的调整手段的价格工具还未占据主导地位,有效的市场化基准利率还未形成。

(四)、公债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国债市场不仅在总体规模上扩张比较明显,而且在国债的产品上也不断创新,推出了远期和开放式的回购交易来作为现货交易和封闭式回购交易的补充,但是相对于中央银行实施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的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做空机制,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债券金额的不断增多,参与者面临日益增大的利率风险,在缺乏债券做空机制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只能被动的承担利率风险,这限制了国债规模的继续扩张和发展,因而不利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进行。

公开市场业务运行机制的不完善

公开市场业务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我国自恢复该业务以来,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量已经有了很大增长,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开市场业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其该业务的运行机制上,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没有明确的操作目标。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 (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利率的影响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准备金效应 四、进一步扩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一)、完全市场机制

由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所从事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差异较大,因此应谨慎接纳非银行金融机构人市,使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务市场,建立统一的金融同业债券市场,沟通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联系将会在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建立同一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二)、完善金融机构改革

对于已经取得显著和突破性进展的国有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从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资本充足率的达标和提高、资产质量改善、内部控制、盈利能力的改进和新型信贷文化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积累相关经验,为推动金融改革铺垫,并可以尝试性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试点改革。

(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首先,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以国债为操作对象来调节基础货币量,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操作来优化资产结构,有利于资金运用的流动性。其次,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法定准备率可以使商业银行可自主支配的资金来源增多,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是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积累能力得到加强。最后,建立以贷款利率浮动制为基础的统一市场利率体制,在实行贷款利率浮动的基础上,逐步允许存款利率浮动,直到全面开放存贷款利率,以次形成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础利率为指导,有序竞争、规范统一的市场利率体系,可进一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努力促进央行对利率的调控方式的转变,从指令性的直接调整转变为指导性的间接控制。

(2)参照国际经验,从国债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入手,通过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变动逐步形成市场均衡利率,以次作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参照标准。

(3)对已经形成的上海同业拆借利率进行完善,使其朝着基准利率方向发展。

(四)、合理规划货币市场发展框架,完善国债市场

(1)积极促进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市场利率机制 (2)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在严格管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同业市场结构,使其逐步发展为存款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寸头的主要市场。 (3)加大国债发行规模、优化国债结构,维持各种国债品种的发行,保证我国国债规模持续、稳定的增长,建立国债品种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合理组合机构。

(4)加强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债市场的参考程度,主要是增加中央银行的资产与商业银行购买并持有的份额。 (5)利用现有的证券集中交易场所发展的基础,加快区域性证券集中市场的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国债柜台交易网点。 (五)、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的自身运行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应当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在我国现阶段在逐步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间接调控的同时,可以适当多运用公开市场业务,使逐步取代中央银行再贷款等直接调控手段

而成为中央银行各商业银行准备金头寸的主要手段。在公开市场业务的运行机制上,可适当借鉴美国的设立公开市场委员会以及公开市场账户管理的做法,建立公开市场账户经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可考虑设立专门的指导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由它来具体贯彻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长期货币政策,并具体指导公开市场业务的运行,公开市场账户经理可由我国资金集散中心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来担任,并委托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来操作。这样做可以夸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影响,并有利于对公开市场业务活动进一步资管和调控。

而成为中央银行各商业银行准备金头寸的主要手段。在公开市场业务的运行机制上,可适当借鉴美国的设立公开市场委员会以及公开市场账户管理的做法,建立公开市场账户经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可考虑设立专门的指导公开市场业务的货币政策决策机构,由它来具体贯彻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长期货币政策,并具体指导公开市场业务的运行,公开市场账户经理可由我国资金集散中心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分行来担任,并委托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来操作。这样做可以夸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影响,并有利于对公开市场业务活动进一步资管和调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d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