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史) 重点

更新时间:2024-06-27 1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 指由1930年6月,由cc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 “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所以人们把在《现代》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体现其诗歌主张的诗人,称之为“现代派”。它的代表诗人是戴望舒、卞之琳、冯至、何其芳、路易士等。他们主张诗歌应该摆脱感情的直白宣泄,应该挖掘人的内心的深层体验,诗歌不能借重音乐和绘画,而提倡用象征手法去表现朦胧的意象,在形式上追求诗形的有意味性,努力建立一种自由、精致而又新奇的新诗形式。

【社会剖析派】 三十年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观察并分析社会现实,题材多取自于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对中国城乡社会进行精微而准确有力的剖析与再现,以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命题,达到形象而准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历史真实性。茅盾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茅盾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社会剖析派”,主要作家还有丁玲、沙汀、艾芜、吴组湘等。

【京派】 1928年新文学中心南移后仍留在北方的一些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和《水星》、《文艺杂志》等为园地的,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相近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以朱光潜为核心理论家,带有浓厚的学院派色彩。他们或继续前期乡土题材小说的写作,或描绘社会的种种世态,虽题材有别,而风格之恬淡柔美,温婉抒情却是一致的。代表作家是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汪曾祺、李健吾、芦焚等。

【街头诗】 也叫“传单诗”、“墙头诗”,它是抗战期间由田间、柯仲平等人在延安倡导的一种大众化的诗歌形式。这类诗的特点是短小精炼,通俗易懂、易于记诵、富有鼓动性,常被印成传单或张贴在墙头,直接发挥宣传教育作用。例如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坚壁》、《义勇军》等作品都是街头诗的优秀之作。街头诗的发展,促进了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

1

【七月派】 抗战前期,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团结了一批青年作家,这是“七月”派的雏形。1945年《希望》杂志创刊,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绿原,鲁藜、阿垅、曾卓、牛汉等年轻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发表,使七月派更为壮大,并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结束。“七月派”着重抒写重大题材,表现对战斗的渴望与对光明的向往,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集中体现了胡风“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的理论主张。但由于七月派中的大多数作家仍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范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映的深度。

【新闻体小说】是刘白羽在解放区创造的一种新的小说形式。这种小说体式力图使小说艺术与报告文学互相渗透,具有介乎小说与报告文学两种体裁之间的某些特性,既具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性与及时性,又具有小说的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代表作品《政治委员》、《火光在前》、《无敌三勇士》等。

【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和在日满统治下坚持文艺斗争的东北籍作家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白朗、骆宾基、李辉英、罗烽等。他们的创作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跃动着时代脉搏,反映东北人民艰苦抗战的不屈精神和这块古老土地的痛苦裂变。主要作品有《八月的乡村》、《生死场》、《科尔沁旗草原》等。

【新感觉派】 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借鉴了新感觉派的方法和精神分析学说进行小说创作,在表现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及现代人的畸形变态的精神状态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他们在小说形式、技巧探索上的先锋性和前卫姿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代表作品有《将军的头》、《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上海的狐步舞》等。

【湘西小说】 指沈从文描绘湘西奇异的自然风景、人情世态的作品。这类作品展示了“一种健康的,正常的,又不悖乎人性的”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以及自然人性在时代大潮挤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在与都市人生的比照中,讴歌了湘西底层人民朴素的人性美和道德光辉,体现出作者的道德情感倾向和美学境界。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等。 【普罗列塔利亚戏剧】 即“无产阶级戏剧” 1929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由郑伯奇、夏衍等人组织的艺术剧社在上海成立,首倡“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倡导戏剧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与民众相结合,强调戏剧的阶级意识,对推动中国戏剧向革命方向迈进,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诗歌会】 “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发起人都是参加“左联”诗歌组活动的骨干,其中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王亚平、白曙、杜谈(窦隐夫)等。他们提倡诗歌的“大众格调”,创作大众化、口语化诗歌,重视诗歌的普及和与民众的结合。1933年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半月刊),他们对我国革命诗歌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文艺协会】 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陕北后,为了继续苏区的文艺传统,推动抗日救亡文艺运动的发展,于1936年11月22日,在陕北保安成立,是我党在陕北成立的第一个文艺团体。

【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 领导全边区文化运动的群众性组织,包括许多种类的文化团体,如“社会科学研究会”、“国际教育研究会”、“国际科学社”、“世界语学者协会”、“民众娱乐改进会”、“音乐界救亡协会”、“抗战文艺工作团”、“诗歌总会”等,都是“文协”的团体成员。

【上海孤岛文艺运动】 其时空界限是: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间是4年零1个月,地域是原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整个上海及上海四周的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这两个外国租界犹如汪洋中的一块孤岛。就在这块孤岛上,掀起了有声有色,规模影响较大的抗战文学运动。以历史剧和杂文创作最为活跃,并出版了《鲁迅全集》、《海上述林》等著作,对鼓舞全民抗战斗志,提高民族自信心,抗击敌后反动文化势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

【自由人、第三种人】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个自由主义文艺派别。 “自由人”是胡秋原,“第三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汶(杜衡)。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等文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时,苏汶以“第三种人”的姿态出来声援胡秋原,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攻击左翼文艺,受到鲁迅、瞿秋白等左翼作家的批评。“自由人”、“第三种人”与左翼作家的论争实质上是革命文学与自由主义文学两种文学观念之间的分歧。

【.黑幕小说】 鸳鸯蝴蝶派的一个分支,从1916年10 月10日《时事新报》开辟“上海黑幕”专栏起,黑幕小说以上海为基地逐渐开始风行。代表作者有向恍名(平江不肖生)、陆士谔、张秋虫(百花同日生)等。黑幕小说以揭人隐私、泼人污水为能事,以迎合普通市民不高的审美趣味。不仅失去了晚清民初“谴责小说”针砭时弊的力度,而且有害于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受到周作人等人的批判有所收敛,但并未绝迹,一直以地下形态存在。 【九叶诗人】 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九个诗人的合称,因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他们的诗选《九叶集》而得名,他们是杭约赫、辛笛、穆旦、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袁可嘉。“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的较为成熟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受西方早期现代派诗人叶芝、里尔克、艾略特等人的影响,追求诗歌的现代化,诗歌的“戏剧化”,语言的陌生化等,特别强调对诗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改造。但他们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贡献一直到新时期以后才受到重视。

【身边小说】 .或称“自叙传小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代表作家有郁达夫,郭沫若、陶晶孙、倪贻德等。他们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创作多以自己的一些身边琐事为题材,往往大胆展现私生活,真诚袒露自己灵魂的深处,富有主观抒情意味。

【.谴责小说】 中国旧小说的一种。兴起于清末维新运动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题材的一类小说。代表作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等。谴责小说虽然针砭时弊甚力,但“辞气浮露,笔无藏锋”(鲁迅语),在文学革命兴起后逐渐衰微。

【林译小说】 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即林琴南)为适应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需要,从1897年开始用桐城派古文翻译欧美小说,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凡170余种,被统称为“林译小说”。由于林纾不通外文,他的翻译以意译为主,不仅良莠不齐,而且误译、删节较多。尽管如此,“林译小说”仍影响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在近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泛神论】 14——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一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观点,宣称神即自然界,自然界是本体的表象,本体是无所不在的,不受时空的限制。也就是说神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以泛神思想否定了有神论,代表人物有布鲁诺、斯宾诺莎等。在印度的古代宗教和哲学中学在20也有所体现。这种哲世纪初传入我国,“五四”时期对郭沫若等现代作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民歌体新诗】 20世纪40年代后中期在解放区成熟起来的新体诗歌。延安整风以后,许多作家在农村大量搜集和整理民歌,积极吸收民间诗歌的艺术营养,在此基础上开创了一种带有浓郁的民歌风味的诗歌体式,来表现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与新风貌,后被称为“民歌体”新诗 。代表作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田间的《赶车传》,张志民的《王九诉苦》等。

【.平民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一种文学主张。1918 年周作人以“仲密”为笔名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平民文学》一文指出:“平民的文学正与贵族的文学相反”,“平民文学是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实”,“平民文学是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平民文学决不是慈善主义的文学”,也不是说通俗文学就是平民文学。周作人所说的“平民”实际上只是指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平民文学”的主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反对封建的贵族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文学的格局与发展方向。【人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

3

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以“人道主义” 即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为本,彻底抛弃 “非人的文学”,创造反映人的“灵肉二重一致的文学”。

【美文】 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于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等起而应和,冰心、郁达夫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创作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了地位。 【幻灭小说】 以描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幻灭消情绪而得名,其作品中的人物多是信仰上幻灭,事业上失败的悲观主义者。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叶绍钧的《倪焕之》,柔石的《二月》等。

【新编历史剧】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有组织地进行的旧剧改革,既不同于传统剧目的整理,也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它要求作者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导下,甄别、分析、运用从古典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和史料中取来的素材,同时合理地发挥艺术想象,调动传统戏曲的种种表现手段,施展其艺术特长,反映出合于历史真实和时代精神,具有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新的戏曲样式。主要作品有《逼上梁山》、《血泪仇》等。

【乡土文学】 指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批新作家在文学为人生的主张和鲁迅小说的影响下,创作的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这类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展现了各地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揭示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代表人物及作品有许杰的《惨舞》、王鲁彦的《柚子》、《黄金》、彭家煌的《怂恿》、许钦文的《故乡》、蹇先艾的《水葬》、台静农的《天二哥》、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

【“鸳鸯蝴蝶派”小说】 晚清民初,一批职业作家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商埠城市创办刊物,写作一类有着“才子佳人”固定模式的、有意迎合城市市民审美趣味的言情艳情小说,他们在新文学运动兴起后虽然受到猛烈批判,但他们在小说技巧上的探索、特别是在长篇小说艺术上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其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李定夷等,在30年代则以张恨水为集大成者。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由于文学为人生的要求,探讨什么是人生,人生有何意义等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的小说,同时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并试图给出答案。这类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前期发展。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冰心的《超人》,王统照的《沉思》,叶绍钧的《一生》,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庐隐的《海滨故人》等。

【零余者】 指郁达夫创作中具有系列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大胆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傲相纠结的情绪,还有俄罗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中被抛出主流生活之外无所适从的“零余人”形象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初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影。

【爱美剧】 20世纪20年代中国话剧改革运动的产物。“爱美”是英文“Amateur的音译,即业余的。20年代初,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在陈大悲、蒲伯英、余上沅、赵太侔、田汉等人的主持下,以北京和上海各大学师生为骨干,开始发起以“非营业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的戏剧运动。这一时期所创作和演出的戏剧被称为爱美剧。

【学衡派】 1922 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封建复古派之一,因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是“学了外国本领,保了中国旧习”的洋装复古派。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

【甲寅派】 以创办《甲寅》周刊而得名,1914年创刊于东京,章士钊主编。后章士钊出任北洋军阀政府教育总长,1925年在北京复刊。是维护封建性教育,压制学生运动,提倡读经,美化文言,非难国语,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复古派。 【小诗派】 20世纪20 年代出现在新诗坛的一种诗歌创作现象,主要诗人是冰沁、宗白华、徐玉诺、刘延陵以及何值三等人。他们泰戈尔的《飞鸟集》和日本的俳句影响,以短小的诗行抒写个人“零碎的思想”,或把物喻理,或借景抒

4

情,且常以哲理入诗。

【八事】 又称“八不主义”。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改良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体】 清末梁启超等人所提倡的一种文学体式,又称“新民体”。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学运动兴起,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大力提倡文学创作用“平易畅达”的“新文体”,“时杂以俚语、韵语和国语法”,说理和叙事须“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使创作摆脱传统文学样式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旧文学的根基。 【杂文】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杂文包含各种文体。狭义的杂文,指文艺性短评,即杂感,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文为主,它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篇幅短小。

【文明戏】 也称“新剧”、“文明新戏”。它是辛亥革命前在日本新派别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国早期话剧。1910年后盛行于上海、武汉等地。其初期,依据剧本演出,后来大都凭借幕表,即兴发挥。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一定的宣传作用。辛亥革命失败后,逐渐走上了商业化道路,日趋衰落。主要剧团有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等。

[战国策派] 1940年至1942年在国统区出现的颂扬国民党特务统治、宣传法西斯思想的政治、文学派别。因《战国策》杂志而得名。主要成员是国民党御用文人、西南联大教授陈铨、林同济和雷海宗等人。在政治上,他们极力宣扬“争于力”的强权政治和“超人”哲学;在文艺上,鼓吹、歌颂暴力,强调文艺的主观创造,反对文艺取源于生活。在创作上,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等,赤裸裸地歌颂特务、美化汉奸,宣扬“力”的宇宙观。“战国策”派的反动理论和创作遭到了革命文化界的猛烈痛击。

5

新感觉派 1928年 9月 至 30年代初 创 造 社 1921年6月至 1929年2月 郭沫若 郁达夫 田 汉 郑伯奇 强调创作要“本着内心的要求”,强调文学必须着重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讲究文学的力与美。 文研会 1924.11 至 1930年前后 周作人 郑振铎 王统照 许地山 沈雁冰 主张“为人生的艺术”,提倡写实主义手法 《文学周刊》 《文学研究会丛书》 ①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②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办刊物,出丛书,扩大新文学阵地,丰富文学创作的 表现领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进步作家,翻译了大量外国作品。 语丝社 1924.11 至1930年左右 新月社 1923.3 至 1927年 陈西滢 徐志摩 胡适 闻一多 梁实秋 《新月》 《诗镌》 《剧刊》 在政治上宣扬英美式的自由与民主,鼓吹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文艺主张艺术至上和天才论。 鸳鸯蝴蝶派 1919年至 建国前夕 包天笔 周瘦鹃 程小青 范烟桥 主张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 《小说丛报》 《民权素》 《礼拜六》等 ①该派小说是有趣味性和大众化特色。 ②注重题材的新闻性、秘闻性、传奇性和趣味性,以投合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①《真假激情》等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的作用;②抗战爆发后,创作了反抗日寇侵略的作品;③在政治上拥护民主和对工人等被压迫阶级的同情;④中国通俗文学发展到现当代,该派小说起了一个过渡作用;⑤创作了大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民族形式的文艺作品。 鲁 迅 周作人 钱玄同 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提倡思想自由和主张美的生活 《语丝》 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淡、谈古说今、不拘一格。 ①指责社会弊端,抨击旧文学②作品表现了他们反帝反封建的热情,对于新文学运动,有着历史功绩 ③派继承了“五四”的战斗精神,批评的矛头对着封建主义思想和制度 《创造》 《创造周报》 《创造日》 ①侧重于自我表现,富于强烈的反抗色彩。 ②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描写。 《无轨列车》 《新文艺》 ①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印象。 ②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型和病态。 ①该派对小说的形式、表现手法和技巧作了一定程度的革命。 ②该派在挖掘与表现潜意识和意识、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心理以及变态心理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特色,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就。 ①出丛书,编刊物,扩大并巩固新文艺阵地。 ②通过作品宣传了反封建思想,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③提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造月刊》等 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 11

新月诗派 1923 徐志摩 至 闻一多 1934 朱 湘 饶孟侃 孙大雨 杨世惠等 九叶诗派 40年代中后期 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 中国诗歌会 1932年 至 1936年 穆木天 杨骚 蒲风 高举现实主义旗帜,提倡“大众格调”。 《新诗歌》 ①反映农村的阶级压迫,揭露地主官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揭示农民被压迫群众的痛苦和抗争。②主动用诗歌“去配合反帝、抗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左联 1930年至 1936年 夏衍 冯乃超 鲁迅 田汉 郑伯奇 “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有革》 《前哨文学导报》 《北斗》 ①它以鲁迅为旗手标志着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它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对革命文学事业领导过去的思想领导转变为组织领导,体现了我党结革命文艺事业领导的加强③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使大批青年作家密切了和人民大众的联系 新月派 1928年至 徐志摩 罗隆基 梁实秋 鼓吹“健康”、《新月》杂志 “尊严”两个文学原则,宣扬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文学的鲜明的阶级性。 ①积极组织新诗歌运动。②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风。③自觉推进诗的大众化。④对我国革命诗歌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更多地吸收西方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营养建立新诗现代化格局 《中国新诗》月刊 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新月》 ①努力吸取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炼含蓄、意境深邃、韵律和谐等长处。 ②在诗的分节、分行以及节奏、韵律等方面,吸取了19世纪欧美诗歌的成果。 《诗创造》月刊 ①将生活情感抽象化,升华为客观的哲理抒情。 ②诗歌热情抒发中夹杂着自觉的理性思考。 ①对格律诗的倡导和实践。②揭露现实黑暗和同情人民苦难,抒发爱国主义情思。③民族化、格律化,作到雅俗共赏。④由于新格律诗深受唯美主义思想影响,从而又有把刚从旧诗桎梏中解放出事的新诗重新纳入新的桎梏的倾向。 ①该派的理论和创作实践给新诗现代化增添了一种新时发展趋向,对于当代诗歌发展具有丰富的启发性②他们比较成功地吸收运用西方象征派,现代派的技巧和对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有所创新。 赫、郑敏、的基础上重就七月诗派 1937年 邹荻帆 绿原 冀汸 彭燕郊等 《七月》 ①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喻和象征。②在形式上,完全不拘一格的自由体,长短相间,活泼多变,气势奔放,形象鲜明。 ①对40年代自由体诗的再度兴盛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②表现中国人民顽强坚韧的抗敌意志,歌唱祖国的壮丽山河,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12

现代派 30 年代至 施蛰存 穆时英 刘呐鸥 从主观感觉出发,把主观感觉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现代》杂志 ①注重人物的各种心理状态的把握和表现,节奏跳跃性大,比一般小说要快得多。③在结构上,在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能有所创造,也能打乱时间的顺序却不显得颠三倒四而令人费解。 象征诗派 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期 李金发 穆木天 冯乃超 王独清 提倡诗有暗示和朦胧性,强调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否认要反映客观现实。 ①有逃避现实的颓废情绪,过于欧化的句法和文白夹杂的语言使诗中某些意象艰涩含混。②打破常规写景,以跳跃的思维引发读者去展开想象。③通感手法的运用及用新奇的比喻和充满暗示的意象。, ①是对五四初期那种缺少“余香与回味”的白话的一种反拨。②为中国的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丰富了五四以来新诗的表现手法。 ①现代派小说在艺术上颇有创新之处,给我国现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不少新的因素。②该派小说对旧社会的揭露是有益的,是认识“都市病态生活的镜子”。 民众戏剧社 1921年 至 1923年 沈雁冰 郑振铎 陈大悲 欧阳予倩 田汉 左明 陈凝秋 戏院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描写社会病态的 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的青年,作艺术之革命运动。 《戏剧》月刊 ①继续批判传统旧戏和文明戏,介绍西洋话剧表演知识,提倡爱美剧。②将“五四”时代精神在戏剧方面作了充分的阐述和发挥。 南国社 1925年至 《南国月刊》、 《南国半月刊》等 《新潮》月刊 《新潮丛书》 ①觉悟而结合。②虽有统一的精神而无一体的主张。 ③所发的议论是极自由因而极不一致的。 我国戏剧运动史上影响较大的团体之一 新潮社 1918年 至 1923年 傅斯年 罗家伦 扬振声 周作人 吴宓 胡先骕 梅光迪 ①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②通过创办刊物培养了不少小说作家。 学衡派 1922年 至 1933年 提倡信古,反对疑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反对新的道德观;攻击新文化革命,反对文学革命。 《学衡》月刊 ①这是一个穿着洋装自称深知西洋大学却致力复古的颇能迷惑青年的封建复古派。②打着幌子装腔作势地权衡白话与文言文长短利弊。 既有消极、反动的一面,又有暴露黑暗现实的一面;既有“为笑笑而笑笑”的所谓“幽默”文字,甚至反共文章,也有借“幽默”来抨击反动统治的作品。 论语派 1932年至 林语堂 周作人 俞平伯 冯文炳等 提倡“幽默”、《论语》半月“性灵”、“小品文”,使用半文半白的“语录体”。 刊 《人间世》半月刊 《宇宙风》半月刊

13

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至 1930年 浅草社 1922 年 至 1925年 自由诗派 五四时期至 新文化运动初期的白话诗作者也包括早期文研会和创造社的诗人 太阳社 1928年 至 1930年 为艺术派 创造社以及具有相似观点或创作倾向的社团与作家 中国新诗社 1921年成立 刘延陵朱自清 俞平伯 叶绍钧 现代诗派 30年代初至 戴望舒施蛰存 李金发 打破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要创造一种“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能够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的、“纯然的现代的诗。”(施蛰存语) 《现代》 ①运用暗示和隐喻的方式间接地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思;②不是即兴式的、切近地表现感情,往往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对自己的感情进行客观观照并将其转化为意象,使感情的表现更加深刻含蓄;③不合逻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诗》月刊 ①该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较有影响的新诗社团②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团结了一批作者,对初期白话诗的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诗派是新格律诗的一种反动,在突破以辞害义等方面具有进步意义。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对于浪漫派、古典派和象征派能够谨慎的扬长避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来经过艾青和七月派诗人们的创作活动,现代派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终于成为诗的一大主流,对新诗和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蒋光慈 钱杏邨 洪灵菲 孟 超等 要求光明,要求新人生,他们要努力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在理论上,不满现实,主张破坏,但出发点却是自我。 要求个民生解放,表现为一种带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浪谩主义倾向。 《太阳月刊》 《时代文艺》 《新流月报》 该社积极倡导无产阶革命文学运动,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无主观和偏颇。曾和创造社一起与鲁迅发生过有关革命文学的论争。 ①介绍了一些欧美浪漫主义流派作家和作品。②后期,提倡革命文学,对推进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出了贡献。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该派诗作是对八千年来旧体诗词的反动,是一次彻底的诗体大解放。 林如稷 陈炜谟 陈翔鹤 冯 至 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浅草》季刊 《文艺旬刊》 夏 衍 郑伯奇 冯乃超 钱杏邨 《艺术月刊》 《沙仑月刊》 它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戏剧团体,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 14

北京试验剧社 1930年至 陈大悲 李健吾 以实验的精神,提倡现代的戏剧。 ①把单有剧本的文学与单有舞台的演出结合起来,造成一种真正的现代戏剧。②该社在初期戏剧综合艺术实践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弥洒社 1923至 胡山源 钱江春 赵祖康 “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 普罗诗社 1930到 多是参加实际斗争的工人和学生 ①“要摧毁资产阶级的虚伪的艺术”②“要使它成为普罗阶级的武器”。③以发扬普罗诗歌造成普罗者的文艺天才为宗旨。 现代评论派 1924年至1928 年底 左翼戏剧家联盟 辛酉剧社 1929年至1936年 1921年 至 1930年 摩登剧社 1929年秋至1830年下半年 大道剧社 1931年至19332年5月 刘保罗及原艺术剧社、南国社、摩登剧社和学校剧团成员等。 ①积极投入抗日活动,有效地配合了群众性的抗日宣传活动和当时的政治斗争。②开展了工人戏剧活动,为我国的工人戏剧运动作乐开路工作。③培养了大批的进步戏剧工作骨干力量,为后来左翼剧运开辟了大道。 蓝衣剧社 (国统区工人

15

1931至 上海、北平等地的工人 通过演小戏,反映本厂的斗争,宣传抗日救国,配合当时革命斗争。 左明 阵白尘 郑千里等 《摩登月刊》 推动学校戏剧活动,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朱穰丞 “专演难剧” 注重表演技巧 夏衍 郑伯奇 提出建设“新翼戏剧” 《艺术》 《沙仑》 介绍进步的戏剧理论,并组织大道剧社等进行演戏活动从事无产阶级及戏剧的理论和创作实践。 爱美和提高话剧艺术水平。 胡适 陈西滢 王世杰 从文化思想等角度改善人们的观念。 《现代评论》 ①以谈政治为主兼谈文学。②有时宣扬一些资产阶级文艺观。 《弥洒》月刊 ①崇尚灵感,注重自我和性灵,致力于意境的自然文字的优美笔触的婉转和情致的清丽。②反对造做和作品商品化。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一览表(1917—1927)

作家或群体 时间 1918.9 李大钊 代表作品 《山中落雨》 《欢迎陈独秀出狱》 《岭上的羊》 特点与不足 善于塑造艺术形象和意境,借以通过个别来反映较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善于以情动人;善于锤炼语言和妙用韵律;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贡献与意义 他的诗歌是他“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中的珍品。诗人对于祖国命运深切关注,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丰富奇幻的主观想象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广泛应用,奇幻壮美鲁迅 (1881--1936) 1927.7 《野草》 《自嘲》 的意境创造。 不足:《野草》也有一些曲折隐晦的作《自嘲》概括了白色恐怖的严重,又反映了革命必胜的趋势,洋溢着坚信革命必胜的激情。 《野草》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散文诗的奠基之作,它是鲁迅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武器之一,也是他探索革命道路与个人思想矛盾斗争的结晶。 义思想光辉,最集中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及其精神境界。 陈独秀在五四前后所写的两首白话新诗,今天读来,品,较多地流露着空虚和寂寞的情绪。《自嘲》一诗闪耀着共产主诗人讴歌人类的创作精神,颇有哲理陈独秀 (1880--1942) 1920.1 《答半农D-诗》 《丁巴除夕歌》 意味。然而,他更为真城地歌唱那为人类造福的广大劳动人民。 表现了他忧民忧国思想,全诗思想境界较高,内容较为丰富。 似觉很少新意,且浅露、平直,但就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而论,在当时的新诗坛上虽不能算上品,对于现代诗歌的诞生与发展来却具有一定的催生作用与开创意义。 胡适 (1891-1962) 1920年 《尝试集》 《尝试集》在语言方面,大都采用接近人民群众口语的白话,力摒死的文言;在诗的形式方面,体现了诗人关心诗体解放的主张,展示出了诗体解放的历史进程;在韵律方面,诗集特别以诗的自然章节见长。其创作方法是写实主义。思想内容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文学主张和美学观点在“五四”新诗领域中的具体反映,表现追求个性解放,个人自由与民主的思想感情为其主调。 不足:没有完全摆脱旧诗体式的束缚,甚至残留着一些旧诗的诗句。 《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他的诗是现代白话诗最早的一批婴儿,其地位不容易忽视,同时他将白话诗从旧诗体中完全解放出来。

21

1926.10 1926.4 刘半农 (1891-1934) 《扬鞭集》 《瓦釜集》 从内容上看,《扬鞭集》内容丰富,多方面且不同程序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在形式方面,它是以自由诗体为主要形式,也有民歌体,十四行体,新格律体,散文诗体等,正是诗人在解放诗体上“创造”与“输入”主张的具体尝试。在语言方面,以运用现代汉语,特别是群众口语见长,并且注意采用方言入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诗的形象方面,其中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其中以劳苦人民的艺术形象较为突出。 沈尹默 (1883-1971) 五四时期 《鸽子》《人力车夫》《月夜》《三弦》《生机》等 1929年出版诗词集《秋明集》 他的白话新诗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社会生活的面影,揭示了贫富对立的现实,对于劳苦大众寄予人道主义的深切同情,表现了对于个性解放的追求和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 含蓄深长,往往藏而不露,尤其讲究音节,声响与节奏美,有较浓的旧体诗词韵味。 《鸽子》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人间的不平和悲剧。《人力车夫》是诗人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描述人力车夫不幸的白话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三弦》《生机》是沈尹默的代表作。《三弦》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都可算是新诗中一首完全的诗。 在《两个扫雪的人》中,诗人描绘和讴歌了扫雪人坚毅的劳动精神,表达了对1919.2 《两个扫雪的人》 劳苦人民的祝福和真诚的感谢之情,诗的意境壮阔深远,诗的音节自然、优美。 《小河》是一首说理的诗,它是诗人“人周作人 (1885-1963) 1919.1 《小河》 同时出反映了当时的诗体解放的要求,融情于景,使得理与情、情与景浑然一体,诗的说理跳跃着感情的火花,闪烁着思想的锋芒,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牵人之情,引人深思,耐人回味。 主要反映了对于家乡与母教的眷念之情和对于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借笼中之“鸟陈衡哲 (1893-1976) 1919.5 1918.9 《鸟》 《人家说我发了痴》 不住的悲啼”道出了那时中国人民渴望自由解放的心声。 女诗人的诗清新、委婉、绮丽,善于采用口语入诗,自然、流畅。

陈衡哲是最早出现于新诗坛的一位女诗人,她为当时的诗歌革命作出了贡献。 《小河》一诗,曾被赞誉为诗是周作人反对封建制度力作。 《两个扫雪的人》是周作人的第一首白话新诗。 刘半农在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方面,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创作出了杰出贡献。 《扬鞭集》中《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窗纸》和《无聊》是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瓦釜集》是诗人用江阴方言和民歌形式进行白话新诗创作的成果。 在诗的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意境如画,诗。《月夜》被称为中国新的文学”提倡人道主义艺术主张的反映,“新诗的一首杰作。”这首全诗妙用联想、想象和象征,寓理于情,与封建礼教时一篇著名的 22

诗集讴歌了祖国山川草木,完全用散文的语言为诗,诗歌的语言如说话一般,读起来亲切明快,朴实自然。《别少年中康白情 (1898-?) 《草儿》(诗集) 1922.3 《别少年中国》 《草儿》 《草儿》是诗人唱和时代的一个产儿,它的诗情、声音与形式,既具有“五四”时国》抒发了对祖国依依难舍的深切诗情,代的精神,又体现出诗人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创作个性。 《草儿》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揭示出人间的不平。 不足: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情绪浓郁,有些诗篇过于散文化,缺乏诗味。 《冬夜》思想内容丰富,讽刺与揭露了封建阶级的反动统治,表现了人民大众的不满和义愤,歌颂了劳工的品质和精《冬夜》的艺术之所以一帜独标于新诗坛,是由于它的形式自由,诗的感情真挚,以及善于写景,长于描写和运用情景相融的写作方法。 《冬夜》至少是一个时代的镜子,历史上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在现代诗歌开创时期起到了开路先锋作用。 以白话作诗,将中国诗歌从文言体中解放出来;创立了自由诗体,无韵诗体和散文诗体,将中国诗歌从旧诗词的体式中解放出来。 俞平伯 (1900-1990) 神,鼓励人们奋斗向上。总体有三个特 诗集《冬夜》《忆》色:一是精深的语句和音律;二是多方1922.3 《西还》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著) 面的风格;三是迫切的人情感。不足:过于平实,情感和想象力均显不足,缺少回味和余香,其次是诗的语言有散文化倾向,过分追求音节的自然,便难免使诗的语言失去应有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旧梦》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以反映农民生活及其命运的题材为主。诗的形式自由,以民歌体、自由体和小诗等样式为多。诗的写法以写实见长,状物抒情或说理,或叙事,或描写,往往在具《旧梦》 体的生活画面里,或在深沉的意境中,跃动着火似的热烈感情。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流畅通俗,有着大众口语的色彩。不足: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 《卖布谣》音乐性强,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来上口,易于朗诵。诗人创造性地运用民歌体,且善于吸收其天真纯朴、健康、清新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扬弃它的旧调、套语、琐屑、罗嗦等缺点。 田汉诗歌内容,大多反映了他留学日本刘大白 (1880-1932) 1923.3 1920 《邮响》 《百屋遗诗》 《卖布谣》 在现代诗歌开创时期,田汉在诗艺术上努力地进行了坛上具有一定贡献与影响的新诗人。 田汉 (1898-1968) “五四”时期 《初冬之夜》 等约20首 时期的生活实感,在诗的艺术上,他运尝试过大量运用排比句,还较多采用了短行交错别致的诗体。 用节无定句,问无定学,无韵的自由体,探索,是“五四”时期,新《流云》中的小诗玲珑剔透,清新明丽,宗白华是一位擅长写抒情小艺术上有唐人绝句风采,意境优美,语宗白华 (1897- ) 1923 《流云》 言凝炼,比喻贴切,想象新奇,意趣盎然。 不足:存有晦涩的哲学味儿。 诗的诗人,《流云》是那时兴起的小诗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也是他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出色的贡献。 23

就《繁星》思想内容而论,它歌唱人类的爱、母爱和童贞,咏唱自然,道出了人类的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那时代青年们的苦闷与烦恼,以及激励青年们去反抗黑暗的社会现实;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其中的小诗形式短小、精1923.1 《繁星》 练、自由、活泼。 《繁星》的语言清丽洗练,音调和谐自然,多不用韵,节奏单纯舒缓,优美淡冰心 远;诗句精美而不见做作,质朴而不流俗,含蓄而无晦涩之嫌,说理而无训教之弊。 不足:其中一些小诗质量欠佳。 《春水》在思想内容方面较多地“为众生开辟前途”,在艺术方面,写的语近1923.5 《春水》 往往写的是眼前景,又是采用的口头语,却具有意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神往。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心灵的写照,对社会关心不够。 朱自清 (1898~1948) 1922.12 1924.12 1925 《毁灭》 《踪迹》 《赠A?S》 《送韩伯画往俄国》 《光明》 《毁灭》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切而不纤细,意境雄阔,色彩瑰丽,在节调上实践了他关于新诗格律的主张。全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赠》诗和《送》诗歌颂了敢于反抗的战士,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 《童心》揭露了丑恶的人间,深刻地体味与沮咒那痛苦的人生;心系人民,探索人生,执着理想,追求光明;讴歌自王统照 (1897~1957) 然,赞美田园,用来渲染理想的美,表《童心》 现真情的爱。艺术特征:感情真挚,想象新奇,形象生动,写法多样,形式自妙用动词与形容词,运用文言词语和科学术语。 郭沫若 1921.8.5 《女神》 《女神》全集洋溢着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它所表现的叛逆的反抗精神,正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破坏旧世界,礼赞民主和创造未来的决心与气魄的生动反映,讴歌科学和物质文明,是它反映“五四”时代精神的一大特征。《女神》的题材广阔多样,独出群伦,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是以积极浪漫主义为其内核,表现在诗的题材、形式、形象、创作方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真正成熟的新诗集。它比那时任何一部新诗集都更出色地表现出“五四”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长诗《毁灭》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难得的珍品,朱自清的诗歌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童心》是王统照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五四”时期新诗运动的硕果之一,为读者所喜爱,它标志着诗人从事新诗创作已经取得的成果与继续创造的新起点,同时为中国新诗的创建与发展所作的独立探索与大胆实践。 《春水》是《繁星》的新发代诗歌史上产生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小诗派,影响深远。 情遥,形象真切,意境清丽,含而不露,展,冰心及其小诗在中国现《繁星》的小诗形式,在“五四”时期的小诗运动中“引起了非常的共鸣,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而且隐隐约约的产生了‘冰心体的文字,’受到人们好评。” 由;白话入诗,运用人民群众口头语言,它也具体形象地展示出诗人 24

1920.1 《凤凰涅槃》 诗的主旨,预告了旧世界、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具有浓烈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使诗具有含蓄、形象、生动的特色;形式自由奔放,灵活多变,语言丰富多彩,诗节与诗行变化较大,准确表达作者感情和爱憎分明的态度;大量运用复唱形式,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音乐美和气势。 《凤凰涅槃》是“五四”时代的一首颂歌,是诗人早期诗歌的扛鼎之作,是最为“雄浑的长诗”。这首长诗抒发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渴求和执着,表现了“五四”时期中国人民对旧世界的憎恨和对新世界的向往,礼赞那社会理想即在烈火中诞生的新世界新中国,唱出了人民人众,特别是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和振兴中华的心声,同时它预言新中国诞生的第一首长诗。 1923.10 1926.4 1928 1928.3 《星空》 《瓶》 《前茅》 《恢复》 《星空》、《瓶》、《前茅》、《恢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表现方法,《星空》和《瓶》的积极浪漫主义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前茅》和《恢复》的艺术倾向基本上是革命浪漫主义。 《瓶》是部爱情诗集;《前茅》有较多的现实主义成分,较多地运用了直接描写现实的手法,或采用象征与夸张的艺术手法;《恢复》的革命浪漫主义是《女神》积极浪漫主义的发展,因此更富有现实性,它道出了诗人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革命态度。 新月诗派 闻一多 1923.9 《红烛》 《红烛》里的诗多写于留美期间,其中虽不乏唯美主义倾向,但贯穿整个诗集的主要精神,是一个爱国青年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和对黑暗世界的批判。在风格上,《红烛》更接近郭沫若的《女神》那种浪漫主义情调和气质,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一种热情奔放的自由体形式。 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理论的贡献是“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他重视新诗的社会价值,尤为推崇郭沫若《女神》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闻一多的诗歌,和他倡导新格律诗的主张与创作实践,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谱写了极为光辉的一页。 《瓶》这部爱情诗集的艺术独创性,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独步无双的。 《恢复》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是诗人郭沫若继《女神》之后为中国新诗的又一贡献。 1928.1 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懑是《死水》集的基调。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些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的苦闷、迷惘的心境。《死水》一诗是诗人《死水》 实验其倡导新格律诗主张的产物,结构严谨,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比喻贴切,实践了他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不足:对格律的过分追求,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闻一多某些诗篇的灵动和情感的表达。 闻一多 (1899~1946) 25

1925 1927.9 徐志摩 (1896-1931) 1931.8 1932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云游》 从思想内容上说,他的诗揭示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抒发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揭露,同时有些诗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艺术特色:善于运用比喻;节奏与韵律很讲究,且富有旋律感与音乐美,想象丰富,构思精巧,并且善于取象。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诗的技巧日趋圆热,诗的“火气”减弱,早期的锋芒钝了,却着力寻找灵魂的奥秘。 《夏天》中的诗篇,不同程度地展现了诗人“那处置文字从容的手段”,和他那“朴实的描写,单纯的想,天真的唱《夏天》 《草莽集》 朱湘 (1904-1933) 1925.1 《石门集》 《永言集》 译诗集《路曼尼亚民歌一斑》 的艺术才情”。 《草莽集》主旨是入世的,进步的与爱国的,其基调则是欢愉的,健康的与向上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诗美的着力追求与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诗的音节与形式上。《石门集》主要是作者以理智的思索取胜的,使人读来乏味,但他大胆地来用了西洋诗体进行了创作。 他的诗带有不可避免的伤感,就是情诗,也往往写得十分的哀切。 刘梦苇 1926 《妻府情》 不足:他总觉得自己理想虚幻,时时表他致力于诗的外形的探索,即致力于闻一多的“建筑美”,写了许多“豆腐干”、歌。 他的诗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但也有《晨曦之前》 于赓虞 (1902-1963) 1926.10 《剑与泪》 《世纪的脸》 《孤灵》 着忧郁、悲惊的情调,表现出了对于生命的厌倦和祈求;在艺术上,则推崇并尽力运用现代派诗歌的艺术形式;善于运用展示灵魂苦闷的丰富的词汇和较长的句子,是诗的又一特色。 他的诗作中的景物描写较为引人注意,饶孟侃 (1902-1967) 注重诗的音节,反对诗的过分的感伤主 《莲娘》 义,将景和情揉合在一起。 在实践自己的理论方面,他有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在平仄的运用上,能造成一定的节奏感,起落很大,增强紧张气氛。 从内容看,主要是以“咏歌恋爱”的诗篇较多,大胆袒露青年男女的天真烂漫、质朴单纯的爱情;其次是“赞颂自然”的诗篇,以及讴歌理想与抨击社会汪静之 (1902- ) 1922.8 《蕙的风》 是一本新诗初期的爱情诗集,是情诗发展的一个契机,他在我国早期诗歌运动中,他以诗闻名于诗坛。 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他的处理文字、表达情感不同一般的风格,具有十分鲜明的青春活力,并不因时间而退色走样,他一生还留下了许多散文,他的散文“其实是诗的一个形式”。 朱湘的诗和他的性情一样,“表现上冷若冰霜,内心却是一团火”,亮出了他的灵魂与个性,他写的数十篇有关现代诗歌的理论文字,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是难能可贵的一个贡献。 露出来对未来的惆怅,对信念的动摇。 “铁道风”、“楼梯式”的诗现实的诗篇;表现方法的“简单、明了”以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是其艺术特色,同时它的形式新颖、多对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的反样、语言明白晓畅。 叛精神,发扬了“五四”精神,拓展了新诗的题材。 26

《寂寞的国》在思想上是《蕙的风》的 1927.9 《寂寞的国》 延续和发展,在艺术上从胡适开创的自由体白话诗之路发展而来,但也有些诗篇语言拖沓,句法呆板,过多排比,缺乏诗味。 诗作带着些“清新”和“缠绵”与“活泼”“舒畅”的风格,诗中充盈着天真冯雪峰 (1903-1976) 的孩子气;构思巧妙,语言清新朴素,1922.3 《落花》 形式自由多样,表现方法上多采用抒情、白描、象征。但有些诗浅露或哲理味有余而诗味不足,或不太注重形式的完善。 《湖畔》(1922年,作品题材大多表现悲与爱,咏唱自然艺 同时构思、与汪静之、冯雪峰、术方面有“迫朴足真”之妙,1922-1923 潘漠华合出)《春的歌集》(与潘漠华等合出) 诗感情深挚,凄然缠绵;诗里一些富有潘漠华 (1902-1934) 比喻与含蕴诗情的诗句像珠玑颗颗;组 《夜歌》组诗 诗的基调是凄苦的,几平全篇浸透了悲哀或酸楚的带着血与泪的恋歌。 清丽幽婉的抒情笔调、青春、爱情、生命是诗的主旋律,新颖含蓄的意象,清新直白的语言,缠绵惆怅的情思,情感《昨日之歌》 冯 至 (1905- ) 《北游及其他》 1927.4 《十四行》 《西郊集》 《冯至诗选》 与意象的交替升华,并把真切的感受和难言的情感诉诸具体的形象,这是冯至诗作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这是冯至诗作的常用手法。 在“湖畔”诗人中,潘漠华的作品较少,但影响却较大,就潘诗的内容与形式而论,在当时较有成就,对新诗初创时期有一定贡献。 冯至是沉钟社作家中最有影响,文学成就最突出的诗人,从数量上看,冯至的新诗并不算高产,但他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主要是他的抒情诗,叙事诗和十四行诗,他也被认为是“当时有影响,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微雨》相当广泛地表现了现实人生和社会理想,自然与宇宙等诸多方面客观事物及其内涵,以及诗人心海的波涛起伏,且有那个时代与民族的生活气息。李金发 (1900-1976) 《微雨》集 1925.11 《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 它以象征主义为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诗的美学追求、想象力、创作方法和诗的语言等方面,同时它的创作方法是以象征、暗示、比喻和拟人等为主的象征主义方法。但他的诗作有逃避现实的颓废情绪,过于欧化的句法和文白夹杂的语言,也使得他诗中的某些意象艰涩、含混。 《微雨》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象征主义诗集,它为中国现代诗歌开辟了象征主义道路。李金发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到了中国诗坛,《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并以鲜明特色引起了文坛的注意,他真正系统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从事创作。 形式、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但不免浮浅。 他前期的诗作所取得成就,对初期倡导的自由体白话诗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应修人 (1900-1933) 27

《旅心》内容上,它的进步意义不仅在于它唱出了那时部分知识青年内心的 穆木天 (1900-1971) 寂寞,苦闷和悲哀,以及对于爱情的讴 《旅心》集 歌,足在于它表达出了爱国青年们“对于祖国的过去有了深切的怀恋”之情,在艺术上追求朦胧美和音乐美。

穆木天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诗歌创作实践上和诗歌运动方面,在现代诗歌理论建设上也颇有成绩,他高举现实主义大旗,大力提倡与推动诗歌大人化,影响较为深处。

28

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一览表(1927-1937)

作家或群体 时间 代表作品 特点与不足 《前茅》中的诗多自己思想的直接表白,带有较 郭沫若 (1892-1978) 1928.2 1928.3 诗集《前茅》 《恢复》 重的理想化色彩。《女神》时期的急骤旋律在《前茅》中被一种更固定的宣叙式的调子所代替。艺术表现力不足。《恢复》中的诗在思想上显得更舒 贡献与意义 朗、更统一,在诗的形式上又趋于多样化。 有的诗真实地抒发出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痛苦心情。有的诗创作出了一种美的意境, 受了“象征派”影响,不少诗作带有忧郁、颓废在我国早期诗歌运动中,以深刻地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思想,为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中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表现忧郁的情绪和哲理。他的诗想象微妙,诗风奇特,笔墨简省,有些篇什比较晦涩难懂。廖廖数行,深沉隽永,“于平淡中出奇”, 就是因为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穿透与开掘,是一位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 他自己说他写白话新体诗,是最着力于诗的“欧化”、“古化”或“化欧”化古的。是早期象征诗与三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之间的一座桥梁。他接触到许多现代哲学命题,却无意深究,他所表现的是一些智慧的闪光,是哲理的趣味,因此他的诗可以视为对早期的白话诗,以至更遥远的宋诗对“理趣”的追求的一个隔代回应与发展;另一贡献是“诗的非个人化”,“用冷淡掩真挚,从玩笑出辛酸”。 大革命失败后,思想有较大发展,作品中不再强诗集《这时代》、《夜行集》等 调空洞的美和爱,笔墨主要用来揭露现实生活中同情弱小,是他创作的特色。 早期作品颓废、哀伤的气氛较浓厚,后来有所转 诗集《圣母像前》、变。他的诗讲究音韵,下笔颇郑重。不象是“象《威尼市》、《埃及征派”,倒象是“浪漫派”的诗。 人》、《锻炼》等 “用整个纽约城的风光形态来托一个现代的人错为中国新诗后来的现代化倾向,做了最早的预言。 早期作品多描写青年男女的苦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诗集《晨曦之前》 的情绪,表现出对生命的厌倦,被称为悲哀诗人。 现代派诗歌的艺术形式较于赓虞 (1902---1963) 《落花梦》《孤灵》 《骷髅上的跳舞》等 卞之琳 (1910.12- ) 1933 1935 1936 诗集《三秋草》 诗集《鱼目集》 《汉园集》(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写) 诗集《芦叶船》 1934 王统照 (1897—1957) 至 1936 1927 1928 1932 不合理的现象。鞭挞黑暗,追求光明,抨击强暴,了反封建的意义。 王独清 (1898-1940) 孙大雨 (1905- ) 冯乃超 (1901-1983) 1932 ” 长诗《自己的写照》 综的意识。早期创作主要是诗歌。有唯美主义倾向和颓废情 1928 诗集《红纱灯》 绪,被称为“象征派”诗人。 29

早年诗歌的基本主题是歌唱青春和爱情,间有同冯 至 1929 诗集《北游及其他》 诗集《昨日之歌》 情贫苦者的篇什。他的诗以富于想象而又讲求节制见长,继承了郭沫若的长处而又避免了郭诗的一些缺点。细腻真挚,幽婉动人,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梦家诗集》中的作品多是与现实生活极少有关涉的幻想和梦的描写,带有一定的感伤情调。《铁陈梦家 1931 《梦家诗集》 《铁马集》 马集》中曾出现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但数量极少,大多仍是流连风景的抒情诗。他的诗闲适、恬淡、宁静、幽远、肃穆而缺少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情感。 较多的用自由体来表达沉雄浑朴的感觉。往往给 诗集《大堰河》、《北 艾 青 (1910-1996) 1933 至40年代 方》、《献给乡村的诗》、《他死在第二长诗《向太阳》、《火把》 人一种厚重的油画感。”“他的诗有深厚的生活气息,而不流于概念与口号:他所写的愁苦,是整个民族的愁苦,浑朴苍莽。他的手法虽然受法国(1911-1966) 1934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人中较有特色的一位。受徐志摩诗风影响很深,但更显得纤柔、婉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在技巧格律方面多所推敲,有所创造。 出了贡献。他的诗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多为自由体,但讲求诗的内在旋律和节奏,擅长于在色调的渲染中朴素,在中国新诗史上标志着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他的诗注意谴辞用韵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乐美。在翻译介绍德国文学方面有一定贡献。 (1905.9-1993) 1927 “多用铺陈的手法,巨幅地呈现某种场景或情感。在诗歌形式的探索方面做诗的影响,但所产生的效果却有深厚的中国气息。突出形象,语言大都生动、家民众的灾难太深重了,反映在他的诗中总带有一种浓重深沉的悲哀。艾青的诗紧密结合现实,集中表现民族的苦难与奋起,感情真挚,战斗性强。早期诗作的两个突出主题是对旧世界的叛逆与诅咒和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次》、《旷野》等多部 那是生活与历史与美的结合”。也许由于时代和国田 汉 (1898-1968) 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反对封建专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每行十五字以上的长句显示出雄健的风格。以强 他以“擂鼓诗人”的战斗姿态登上文坛,高唱时代战歌,呼唤人们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诗人在向民歌和古典诗歌学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探索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过较大的影响。 田间 (1916.5-1985) 1935 至40年代 诗集《未明集》 《中国牧歌》 《中国农村的故事》 《给战斗者》等 烈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风格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节调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他的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战斗的情绪和呼声。以一股青春的朝气,一股刚健的力与理想主义的热情,写出了中国战斗的一代的生活画面。在形式上大都采用一种急促的、鼓点般的阶梯式,故以“鼓点诗人”著称。 他的诗有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进步倾向,但对1929 1929 刘大白 (1880-1932) 1930 (重新出版时间) 诗集《再造》 《丁宁》、《卖布谣》 《秋之泪》、《邮吻》 (大多写于20年代) 工农大众的苦难,往往只能给以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怜悯。随着革命的向前发展,情绪日益苦闷消沉,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大。他的诗带有从旧诗蜕变而来的痕迹,用笔重,少含蓄。他的诗作多采取歌谣形式,浅显通俗,语明快,缺点是用笔太重,一览无余。 是一个充满凄苦与忧愤的诗人,对人生怀有深刻的悲观。诗意境优美,音调象一串透剔玲珑的珍珠,但思想却极虚无。他的诗多是歌颂青春的热情,游子的哀怨,愤怒者的孤寂以及含有哲理意味的思索,于精心的构思中显示了轻倩婉约的特色。有些描写恋情和抒发爱国思想的诗作,大都语言晓畅,有节奏美,较多的接受了古典词典的影响。 为绵延至今的汉语十上行诗的写作开辟了道路。 朱 湘 (19.4-1933) 1927.8 1934.6 1936.4 诗集《草莽集》 《石门集》 《永言集》 30

早期诗作的基本主题是埋葬旧世界和追求光明,诗集《茫茫夜》、《钢蒲 风 (1911-1942) 30年代 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长叙事诗《六月流火》 表达勇于牺牲的情思,运用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加入中国诗歌会后,在保持其热烈奔放的一贯特色的同时,诗风转向质朴、平易,语言朴素无华,刚健有力,具有大众化特点,体现了中国诗歌会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任 钧 (1909- ) 30年代 王亚平 (1905-1983) 1935 1936 1936 诗集《冷热集》 《战歌》 诗集《都市的冬》 诗集《海燕的歌》 长诗《十二月的风》 《福建三唱》 杨 骚 (1900-1957) 30年代 长叙事诗《乡曲》 诗集《心曲》 《受难者的短曲》 早期诗受象征派的影响,带有颇浓的抑郁感伤情绪和旧诗词的痕迹。加入中国诗歌会后的创作,表现了广大农村的阶级斗争现实和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强烈要求。语言质朴通俗,情绪乐观向上,直抒胸臆,显示了该派诗人的现实主义诗风。 早期诗受李义山、姜白石的象征手法和西方象征辛笛 (1912- ) 三、四十年代 诗集《珠贝集》、《手(与人合集) 诗集《五月花》 组诗《黄河大合唱》 长叙事诗《屈原》等 文如其人,质朴、诚实、文风自然浑厚。 李广田 (1906-1968) 《汉园集》(与卞之30年代 琳、何其芳合著) 诗集《春城集》 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多哀叹人生的艰辛,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1932 1927.5 1929 忆上海/无名的峪 太息 诗集《食客与凶年》 诗集《岭东恋歌》 前途之涉茫,往往愁绪填胸,抑郁凄凉,甚至消沉颓废,绝望厌世。采取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讲究暗示,追求意与境的契合,重视刹那间的幻觉,多省略跳跃之笔,语言驳杂,晦涩、欧化,读来令人费解。在白话里掺杂了中国文言,又采用自由体,造句奇特,不能让人理解。 法介绍到中国诗坛。标志着象征诗派的由理论倡导走向创作实践,以鲜明的特色引起了文坛的注视。 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对光明的憧憬与追求。 主义诗风的影响,表现青春梦幻,常蕴含着中国克等现代派诗人的影响,便在怀念祖国、抒写乡愁的诗作中,表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诗风。 光未然 (1913- ) 三、四十年代 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音响和谐,极富感染力。 掌集》、《九叶集》旧诗的情调与氛围。后赴英国受到艾略特、里尔 作为中国诗歌会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慷慨激昂,现实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对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明快爽朗,不乏细腻之感。 诗歌创作和理论始终贯穿着大众化的思想,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和群众组织工作。 《冷热集》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一部讽刺诗集。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最多产的作家和诗人,为现代诗歌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金发 (1900-1976) 郑振铎 (1898-1958) 1933.3.9 1937.10 我们的伤痕永不在背上吴淞江的峭兵 新诗集《战号》 林徽因 (1903-1955)

笑/别丢掉 31

早期诗作大胆、袒露地歌唱男女情爱,显得天真汪静之 (1902- ) 1927.9 1938 《寂寞的国》 浪漫,质直单纯。手法简单、明了,少宏深、幽渺之致。 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和自我个性,用明媚的自然沈尹默 (1883-1971) 1929 诗词集《秋明集》 风光衬托人世的凄凉,以激发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艺术上以运用旧诗音节入新诗而见长,巧于构思讲究含蓄。 早年作品颇受唯美主义的影响。诗作感情的热烈深沉,想象丰富神奇,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具闻一多 (1899-1946) 1928.1 奇迹 诗集《死水》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风格雄浑阳刚,诗风典丽凝重。《死水》是他痛苦的绝望的诅咒。 是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新格律诗的探索,作出了生要贡献。提出新诗“三美”的主张。体现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文笔流畅明快,时代气息浓重。早期作品取材较胡也频 (1903-1931) 1929.1 诗集《也频诗选》 广,但对生活度的概括和深度的概括尚嫌不够。 表现了反叛封建世俗的精神。写出了孩子们纯洁的心声,表现了坦率的少年气度。 在我国的新诗倡导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 追求作品的高度艺术真实,追求艺术和人生的一胡 风 (1902-1985) 30年代 诗集《野花与箭》 《为祖国而歌》等 《枫》 《我在守望着》 致。 力扬 (1908-1964) 1933 1939 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下笔郑重,极少粗糙之作。反映了一个要求革命的知他的诗感情深沉而不低回,高昂而不流于浮泛,识分子对现实斗争生活的严肃思索。为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留下了切实的成绩。 早年诗作颇受郭沫若《女神》影响,抒发一种狂努力采用和吸收民间歌谣和群众的日常口语,注意表明快整齐,易于朗诵,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 飚突进式的感情,显示了蓬勃高涨的爱国潮流的诗和《平》诗是用叙事诗形式表现工农群众斗争较早的作品。 诗集《枷琐与自由》 语言朴实清新。 柯仲平 (1902-1964) 1938 1939 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 《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 某些侧影。他的诗激情洋溢,革命精神充沛。《边》现形式的大众化,诗歌节奏柔石 (1902-1931) 1930 《血在沸》 作品大都笔调简洁,语言流畅,感情深沉细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d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