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更新时间:2023-03-21 04: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69 页

目录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 2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二)

........................................................................................................................................ 16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三)

........................................................................................................................................ 30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四)

........................................................................................................................................ 43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五)

(56)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69 页 2018年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民俗学(含民间文学)之民俗学概论考研冲刺狂背五

套题(一)

说明:本套狂背五套题按照考研侧重点和出题难度,严格筛选提取了历年考试高频核心试题及重点题型,更突出针对性和实战性,适用于考研冲刺最后狂背。

——————————————————————————————————————————

一、名词解释

1. 堪舆

【答案】堪舆又称“风水”,是相地、相墓之术。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词;舆,“承舆”即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着重在地貌的描述。古人受“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说的影响,就将天体运行、宅地方位和人事相对应,认为地理环境、山川形势与人的吉凶祸福、乃至子孙的命运前程有关,使风水理论带上了很强的神秘色彩。因此,无论是建生宅,还是选墓址,都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至今,这种习俗在民间还有小小影响。

2. 《中华全国风俗志》

【答案】《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全书按照各省区的行政区划分编排体例,分设条目,对全国风俗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本书体现了胡朴安的编辑思想,同时标志着我国近代风俗志的编纂进入了新里程。《中华全国风俗志》至今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3. 《金枝》

【答案】《金枝》是弗雷泽创作的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人类学著作。弗雷泽在书中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如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巫术、禁忌等等)的丰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提出交感巫术说和人类社会巫术——宗教——科学发展三阶段说。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

4. 分胙

【答案】分胙是宰牲祭神之后,将祭肉分给与祭者食用的一种仪式活动。在古老的宗教体系中,这种活动主要是在宗族内进行。中国古代的分胜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图腾文化中的宰杀和分食图腾圣物的古老习俗。后来逐步发展和演化,在祭祀文化体系中,以礼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分昨礼仪与一般的宗教文化中的图腾圣餐有一定的关联和相似之处,但就其文化含量而言,并非简单的图腾圣餐所能涵概的。

5. 一国民俗学

【答案】一国民俗学是日本民俗学者柳田国男提出的民俗学理论观点,出自其著述的《民间传承论》。柳田国男主张,民俗学应首先是研究本民族和本国的学问,是“自我认识”的学问。当务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69 页 之急是对本国民俗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至于国际的比较则有待于将来。一国民俗学与方言周圈论、重出立证法一起成为日本民俗学的主要理论支柱,长期指引日本民俗学的进程。

6. 二次葬

【答案】“二次葬”是指待尸体腐烂后,拾骨装入瓦瓮再行埋葬,又称瓮葬、拾骨葬,。此类认为肉体与灵魂可分,人死之后,须等其腐烂,灵魂才能脱离其原先的附着物,获得再生的机会。死者过世后,其家人会先将尸体草草掩理,待一段时间后(两年到十年不等),尸体腐烂殆尽,拣拾遗骸残骨,用茶油或白酒洗净后按人体结构屈体放入陶瓮,另外找片风水宝地建坟墓埋葬。二次葬的历史由来己久,这种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流传至今,如东北的鄂温克、赫哲族等,南方的瑶族、壮族等。二次葬盛行是生者对死者的真诚怀念和对最先的崇拜所致。

7. 灵媒

【答案】灵媒是专事神通的人,也是人、鬼、神之间的媒介。从信仰空间上说,鬼、神、人三者有小同的居住环境,但是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人们认为,人与鬼神是混杂的。后来才将人与鬼神分开,出现两界说。随着阶级关系的发展,皇帝天子的出现,除人间、阴间外,又出现了天堂。由于人、鬼、神的分野,人类要经常求助于鬼神,因此曾有一个时期,人人为巫。后来由于宗教事务频繁,产生了一些专事通神的人,出现了人、鬼、神之间的媒介:这种人物,中原称巫观,南方称灵子,北方称萨满。从民俗学看,最初的巫是女性,直到汉代还盛行女巫。《汉书·地理志》:“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日‘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后来才有男巫。

8. 传说

【答案】传说是关于特定的人、地、事、物的口头故事。根据其关联和解释的对象,可分为五类:①人物传说。这类传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历代实有其人的各种著名人物;②地方传说。故事本身常常涉及占代神抵、历史名人、能工巧匠,或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遗迹等;③史事传说。史事传说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说群,如历代农民起义传说,某些地方性事件的传说等;④动植物和某些自然现象的传说。这类传说的基本模式,是讲述者大多相信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系由现实的人幻化而成;⑤关于各种风俗、土特产品、民间工艺等的传说。这类传说大多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其故事广泛涉及历史、地理、传统审美观点等文化内容。

二、简答题

9. 历史地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历史地理学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芬兰,其创立者是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民间文艺学家阿尔奈、安德森也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实证论。

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主张从故事演变的过程中追溯故事原型,从其地理流布的途径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69 页 追溯故事发祥地

科隆父子认为,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素朴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每一个重要题材,都有它的原始形态,也都有一个发生的时间和原始的发祥地。他们的研究是要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

(2)认为民间故事的异文需按情节类型进行分类

他们需要对民间创作按情节类型进行分类,做出索引,因为题材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情节组合”。于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分类法及其研究也就应运而生。阿尔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成果。

这一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重视材料的搜集,以眼光开阔和论证翔实闻名。尤其是他们在方法论的运用上,有可贵的自觉性,卡尔·科隆曾撰《民俗学方法论》,对此作过系统阐述。其不足之处是喜欢对民间文艺作品提炼出某种公式,有时未免有些片面。另外,考虑外部联系的作用较少,也是缺点之一。

10.如何理解《出埃及记》的史诗风格。

【答案】纵观《出埃及记》全书,其内容异常丰富,包括史实、诗歌、法典、敬拜的礼节及神与人说话的实录等。它全面地展现了以色列民主信仰的纪录和民族的历史,是十分罕有的真实历史记载。《出埃及记》是一部受压抑的民族奔向自山的史诗,其宏大的规模、崇高的格调、重大的题材以及娴熟的叙事技巧使它成为最伟大的史诗之

(1)气势恢宏的游历主题

史诗《出埃及记》则叙述了以色列人摆脱埃及人奴役,从世代居住的富饶地区歌珊前往应许之地,在荒野上游历的历史。以色列人的精神在艰苦环境下一次次受到考验,接受了神抵的法规。在摩西带领下游历是以色列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观念,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和直线性。

(2)震撼人心的典型场景的叙述模式

典型场景是在描述事件时,用一种反复出现的套用成规的陈述方式来描述事件。典型场景包括一些固定的叙述单元,史诗作者凭靠它构造成规模的叙述,与听众交流。史诗《出埃及记》的典型场景是:以色列人背逆神抵——受到惩罚——得到神抵的救赎——以色列人用节日和地名来纪念神抵。这种救赎的叙述模式贯穿始末。在摩西和亚伦向法老提出朝圣要求后,以色列人受到法老迫害并抱怨摩西,耶和华惩罚埃及人,显示大能,并彻底战胜了法老。以色列人得到法老脱离埃及的最终许可,离开居住了430年的歌珊地区向疏割进发,开始脱离埃及的伟大征程。从埃及到约旦,以色列人整整游历了40多年,其中50个扎营地点在圣经中明确记载。西奈山之约的核心就是服侍神抵、遵守神抵的律法,突显神抵的救赎,从而获得自由和民族解放。

(3)可与神媲美的英雄人物

史诗《出埃及记》的中心人物摩西有着许多史诗民族英雄相似的经历,是他引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回归应许土地迎南,是他对神抵的忠诚信仰凝聚了人心,确立了以色列民族。摩西虽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d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