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方案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4:2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因此,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新的语文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许多教师都积极投身到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希望通过研究,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师的巧妙引领下,使语文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为此,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1、预设方案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2、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为学生资源生成创造一个空间。3、探索教师引领策略。侧重从生成性的课堂观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本课题将充分吸收他们课题的研究精华,从不同的角度,即从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对教学预设和课堂调控两大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有成效。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在认知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

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在信息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已有的经验是生成性学习的核心因素。 生成性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将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作指导,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优化语文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因此它的发展根植于教学的设计实践领域。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不是教学规律,而是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预设需要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研究教学设计的整合性、动态性、生成性,使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整合、从“呆板”走向“灵活”、从“接受”走向“建构”。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语文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它,主要不是进行知识系统的构建,而是一个能力构建的过程,是一个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生成性语文课堂,优化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提供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实践空间,使学生一方面掌握语言规律,积淀语感经验,形成语文能力,从而习得语言;另一方面,为学生打建更好的阅读体悟的平台,使学生能真正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味,充分地与作者进行精神的碰撞与交流,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濡染、审美的熏陶。

四、课题界定

所谓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 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文本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语文学习中,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

从教学策略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讲,前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者,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为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和生成的空间最大化。本文将从教学预设策略和课堂调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五、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生成性的语文课堂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六、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教学理念:从“为教”走向“为学”。课堂中的每句话,每个环节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或激发需要,或指向学习。

教学设计:从“线性”走向“板块”。从“刚性”走向“弹性”。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简洁性和教学功能的厚度。

教学策略:从“有痕”走向“无痕”。从“无招”走向“有招”走向“无招”。

教学状态:从“问答”走向“对话”。从“枯燥的思维状态”走向“丰富的精神状态”。把问题当作对话的主题或读悟的引领要件。

课堂调控:从“无机”走向“有机”。 具体研究的重点: (一)教学预设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生成也需要预设,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匠心的预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

1、教学结构——变“刚性的线型设计”为“弹性的块状预设”

“教学思路清晰,学习头绪繁杂”是“刚性的线型设计”的课堂教学特点之一,而“弹性的块状预设”,不但要有宏观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观的弹性设计,教学板块既简约又厚实,既有开放的空间,又有深化的“支点”。基本模式为:最佳导入——最有效的整体感知——有重点深入阅读。

需要研究的是优化重组教材的方式:

(1)自然结构式。即尊重教材的原有结构,组织教学。

(2)变式结构式。即改变教材原有的结构,重新组织教材进行教学。 2、板块教学——要抓好三个关键要素: 导入的角度与导入语言。 把握重点阅读的提升点。 抓住重要的语言训练点。 板块教学的基本策略:

感悟的重点:是重要的语言现象,重要的词句。

感悟的途径:是从读入手,读中感悟(探究、体验),转化语言,提升精神。 感悟的方式:有朗读感悟、提问感悟、多感官感悟、换位感悟、变式感悟,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多层次的感悟、多角度的发现。

A、“体验——生成”策略。

“体验——生成”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学习)经验和亲身经历来感受语言文字,在真切的感受活动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在语文教学中,体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①有声朗读体验。对于一些情感性和美感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于情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走进文本,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和语言的实践。

②视觉冲击体验。对于一些典型的或者新的语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再现文本语言所描绘的事物形象——→体验文本语言所蕴含着的情感”的语言转化途径,引导学生在形象的感知、情境的感受中,通过视觉冲击,促进语言的转化,实现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共生。

③换位感受体验。换位是指改变学生的阅读角色,让学生以文本中的主人公的身份,进入到角色所在的精神世界中去,从而获得真切体验。在换位体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变式的方式,情化了“外部活动”,强化了内心体验,学生在“外部活动—→内化”、“内部活动—→外化”的双重转化过程中,语言得到了内化,情感得到了升华。

B、“质疑——生成”策略。

“质疑——生成”是一种富有成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需要研究的是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质疑:应抓住文本中的“可疑”之处,引发学生心中的疑惑,将疑惑转化为问

题,培养质疑的意识,提高质疑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地对课文中值得质疑的内容,如课文的题目、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语言空白点等等,作适当提示或暗示,以增强质疑的针对性。

第二、如何处理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质量评价和有序梳理,利用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如何解决问题。要利用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发现问题—→多元发现—→互动对话”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带着问题解读文本,发现新知,建构意义。

3、问题设计:变“单纯的思维性”课堂提问为“多维的读悟性”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读中感悟的催化剂,是激活思维的金钥匙,是引发情感的导火索。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维度、学习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问题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指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研究两类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趣化问题设计。注意问题的形式具有情趣性、人文性、儿童性和艺术性。 (2)强化问题功能。注意问题所包含着的功能。

A、以“问”促读性问题。教师借助于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然后借助学生强烈的阅读期望,进行自读自悟。

B、以“问”促疑性问题。教师借助于问题,引起学生在读中质疑,引起学生的深思和多思。

(3)优化问题运用。变“答问”的手段为“对话”的主题。 4、教学语言设计。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因此,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而精彩的教学语言具有情化和催化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导语的引导角度、语言的冲击力、表达的动情度;其次,要用教学语言情化文本、感化学生,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动情心动的心理环境,使课堂闪耀出思维、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三类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发新的阅读需要,引发学生的浓厚的求知需要,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三类语言是:前导性语言、过渡性语言、评价性语言。

具有新颖性的特点,关注导语的情趣度——时代性、人性化,增强可听性和可感性。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关注导语的角度和力度。

5、课外拓展设计。

拓展性阅读是一种基于尝试、深层阅读之上的超文本阅读。即通过“学法迁移拓展”和“创新实践拓展”等形式,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本引向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多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需要研究的是这两类拓展在教学中的运用。

(1)规律性迁移拓展。这种拓展将运用迁移规律,把学生从掌握语文规律引向运用语文规律,从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学习、从现实发展区引向最近发展区。

(2)创造性实践拓展。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欣赏与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与延伸,对语文课程进行二度开发与运用。变式。即对文本加以改编,诸如把古诗改写为记叙文,把课文改编课本剧,把长文浓缩成小诗等;扩充。即利用课文语言描述中的空白点,或揣摩人物的心理,或推想事态的发展,或通过想象将景物内容具体化;延伸。即借助文本中有价值的内容,通过搜集、处理和加工课外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堂调控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要通过随机评价的手段,“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在以下五种情况下的最佳评价调控。

(1)当学生对话精彩时,抓“精彩”促生成

学生答问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的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2)当学生认识肤浅时,抓“肤浅”促生成

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调控——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

(3)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抓“争论”促生成

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这种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4)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抓“错误”促生成

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5)当课堂发生意外时,抓“意外”促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年7月——12月,课题方案的制定与相应理论的学习,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运作阶段):2006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2月。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整理,形成课题报告。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九、研究成果

1、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课题总结报告,整理和提炼出比较系统的、富有成效的

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2、形成具有指导性,富有操作性的课例教案集。 十、研究人员

组 长:庄立秋 校 长 本 科 小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王国富 副 校 长 中 师 小学高级教师 组 员:孙洪波 教导主任 本 科 小学一级教师

孙 晶 雷凤伟 刘玉春 王翠玲

教导主任 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 大 专 大 专 大 专 本 科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2005年7月

西新镇中心校课题组

《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西新镇中心校课题组

2005年7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