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012上教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29 02: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中介,追求走向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作为与新课程同呼吸共命运的语文教师,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

阅读时被集体中的人都关注的话题、问题--阅读目标就是共同关注。围绕共同关注,学习者各自自学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然后才可以形成交流机制。共同关注决定了阅读的后续发展,才赋予了学习以探讨的必要性。如教《奇怪的大石头》时我感觉是有点枯燥的,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对于教学上我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

二、以自主激发阅读兴趣

眼下,在许多学生看来,学语文的滋味是苦的。不是语文书里的

文章不精彩,而是老师总让他们回答问题,分析课文,不能读个痛快。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快乐、自由”是学生在阅读上最大的心愿。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特别是解放学生的读,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提供阅读目标的选择,倡导阅读方式的选择,允许合作伙伴的选择……让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蜂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的环境中,学生才能产生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灰雀》时,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意在引导学生讨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一、走进文本,以读为主。所以课堂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一节课主要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二、以“悟”深读,形成良好的语感,激发阅读兴趣。《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了情感处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上来,大家都纷纷

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有一半的学生还没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还把思维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许多学生都已经能够找到答案并有依据来论证,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学生是真正的意识到了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三、以期待增强阅读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教师只有充分适时地利用阅读期待,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通过有感情的读,绘声绘色的讲、设身处地的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的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的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带胶卷)而感到惋惜。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那么他还会回来吗?在这里我根据课后练习小练笔要求续写故事的要求,安排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学生的描述让我感到欣慰,这节课我们一起读懂了小男孩和高尔基。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让阅读教学炫出最亮的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