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习题

更新时间:2023-07-27 13: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主要阐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涉及以下问题:(1)认识的结构包含主体、客体和中介,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二者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其次是反映与被放映的关系(认识关系)。(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标准。(3)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本质上存在着“由物到感觉和思想”和“由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还存在着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4)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本节的逻辑主线是从在实践的基础上界定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开始,进而说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然后揭示是否理解科学的实践观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机械直观认识论的关键。最后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到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层层深入揭示出实践是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第二节,主要阐明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2)真理的辩证性: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本节在每一个理论中都力求首先把握它的客观性及唯物主义特征,同时又把握其辩证性,突出在真理和价值问题上的辩证法。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这一节重点在揭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必须坚持的原则。

实践内容:

结合本章认识与实践的内容,阅读一位思想史上的思想家与此相关的思想。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B)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C)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

3. 认识的主体是(D)

A.客观对象

B.人的主观世界

C.人的大脑

D.处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B)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B)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中的哪一个原则一致(B)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D)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2. 感觉.知觉.表象是(C)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3 .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B)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5.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D)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16.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D)

A.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C.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17.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D)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19.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这是一种(A)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论

B. 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论

C. 旧唯心主义实践论

D. 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论

20.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D)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21.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0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B)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4.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C)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

2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进而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27.“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C)

A.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D.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它

2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承认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9.认识论就是反映论,这是(A)

A.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原则

C.是可知论坚持的原则

D.一切不可知论都坚持的共同原则

30.认识的起点是(C)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3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C)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32.“有用就是真理”的命题是 ( D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观点

33.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34.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C)。

A.发现真理

B.认识世界

C.改造世界

D.创立新理

35.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 (A)

A.社会实践的需要

B.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作用

36.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真理的 (A)

A.一元论

B.多元论

C.主观真理论

D.实用主义真理论

37.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

A.相对性 D) (

B.阶级性

C.主观性

D.绝对性

3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物主义的观点

39.相对真理是指(C)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暂时正确的真理

4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D)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4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A)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D)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活动

D.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4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44.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个命题是 (D)

A.相对主义的

B.折中主义的

C.唯心主义的 C) (

D.辩证唯物主义的

45.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D)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6.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C)

A.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47.科学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48.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A.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

B.主观真理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真理和谬误相调合的过程

D.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49.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C)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5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5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直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C )。

A.意识有能动作用 B.认识有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

52.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

A.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

C.一切创造性的活动 D.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53真理是( D )。

A.经过经验检验的认识 B.符合逻辑、清楚明白的主观认识

c.指一切具有意义的认识 D.同客观世界相符合的认识

54.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B )。

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

55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动,但这不是实践,因为它们的活动不符合( C )。.

A.实践的客观性原理 B.实践是社会性活动的原理

c.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原理 D.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原理

56.认识主体是指( C )。

A.有生命有感觉能力的人 B.从事一定活动的人

C.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D.具有主观思想的人

57.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 B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参加社会实践

c.开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D.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5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级,那么认识是从( B )。

A.实践开始 B.感觉开始

c.物质开始 D.理论开始,到实践中去找证据

5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推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名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C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60.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下列正确体现这个原则的选项有( C )。

A.埋头实践,认为学习理论不务实

B.专心读书,认为实践会干扰对理论的正确理解

C.在重视理论学习、书本学习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D.读书是读书,实践是实践,所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脱节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BC)。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教育工作

E.管理工作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BD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经验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理论

E.唯心主义认识论

3.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由于它(ABCDE )

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B.给回答新问题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E.规定了认识发展的方向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 ABCD )。

A.认识的目的 B.认识的来源

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D.认识发展的动力

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的有( ABCDE)。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看世界

6.任何真理 I生的认识,对于其反映的特定对象来说( CE )。

A.是一次认识就完成了的 B.都是完全相符的

c.总是近似的反映 D.是不需要进一步深化的

E.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7.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BDE )。

A.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而社会规律难以捉摸

B.自然规律任何时候都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是由客观力量决定的,而社会规律则是由人们的主观动机决定的

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而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存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

E.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活动才能实现

8.下列各项属于摹写与创造辩证统一的有( AC )。

A.摹写是创造性摹写 B.是直观的镜面式摹写

c.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 D.是主观随意的编造

E.反映完全等同于摹写

9.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C )。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

E.理论比实践重要

10.实践对认识起决定的作用,是因为( ABCDE )。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E.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标准

1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ABCD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 I生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BD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

C.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方面

E.可以互相独立存在的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E.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

1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CD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表示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5.任何真理都是( ACDE )。

A.客观的 B.主观的

C.全面的 D.发展的

E.具体的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对象的客观性 D.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E.理性认识的正确性

17.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ABCDE )。

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观化

c.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观化

D.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

E.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

18.下面命题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BCDE )。

A.偶然性是无知的别名

B.是就是是,否就是否,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C.矛盾就是悖理

D.自然从来不飞跃

E.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19.理性认识是( BCD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CE )。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认识——实践——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ABCD )。

A.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认识世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人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22.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是因为(ABCDE )。

A.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B.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C.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D.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E.实践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2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CE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

E.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24.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BC )。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E.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2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在真理观上认为( AD )。

A.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 B.真理是绝对的,没有相对性

C.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D.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

E.真理是发展的,不是凝固的

26.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2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28.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E.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2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

30.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理论要指导实践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检验正确与否

E.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

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2.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D.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

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科学的认识规律性

E.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未提出的一些理论, 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A.随着时间的转移已不具有真理性

B.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D.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

E. 有了新的突破

35.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A.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

B.要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C.要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E.要使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化

36.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37.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38.“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E.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

39.“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E.有用的就是真理

40.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绝对主义

E.相对主义

41.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A.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C.实践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D.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客观事物本身及其规律本身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并不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D.多数人承认的思想和观点

E.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43.“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

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

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44.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是指

A.相对寓于绝对之中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C.相对真理中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E.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45.下列活动中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表现有

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农民培育作物新品种

D.运动员训练

E.医师诊病

三.辨析题

1.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2.说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是说真理里面包含着错误。

3.说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就不是近似的认识。

4.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绝对主义真理观。

5.社会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

6.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7.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8.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9.客观事物就是客体。

10. 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四.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知识有三种: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感性认识是由“传闻”或由“泛泛的经验”,即由自己的感官,想象而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只有偶然性而无必然性,容易造成错误,因而是不可靠的。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是具有必然性和可靠性的知识。

材料2:

“人的认识本身如一张 白纸 ,在它上面没有一场标记,没有一场观念”。“心灵后来出现了知识和观念,都是 从经验来的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来源于经验的”。

请回答:

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倾向?

材料1.材料2的缺陷在哪里?

(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觉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觉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 唯理论 和 经验论 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请回答:

材料1中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评价的科学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滞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

--------------------江泽民

请回答:

材料1.2.3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材料3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是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2.为什么说只有实践才能驳倒不可知论?

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4.怎样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怎样理解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6.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怎样?

7.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8.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意义和条件是什么?

9.试述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及其对自然科学的意义

10.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1.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两者辩证关系怎样?

1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是什么?它与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当前为什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4.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社会实践中,跟着感觉走”对吗?为什么?

5.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得到?

6.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什么是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8.怎么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有用即真理”.“有权就有理”.“社会上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就是真理”对吗?为什么?

9.试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0.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

2、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对立统一)

3、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第三章马克思观点批判人鱼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4、经济全球化,动因,后果

5、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条件,基础)

6、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7、马克思劳动价值观

老师点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j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