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更新时间:2023-10-06 14: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物理考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5分,满分50分。

1.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m/s, 39m/s B.8m/s, 38m/s C.12m/s, 19.5m/s D.8m/s, 12m/s 2.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222

?TA-TB?g?TA-T2?T2?T2B?gA-TB?gA-TB?gA. B. C. D. 2248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甲中GE是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图乙中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F1、F2将小圆环拉至O点;图丙中用一个拉力F将小圆环仍拉至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图乙中的操作时,拉力F1、F2的方向一定相互垂直 B.图乙、图丙中,橡皮条必须沿竖直方向拉伸 C.图乙、图丙中,必须将小圆环拉至相同的位置

D.图乙操作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完成图丙所示的实验步骤

5.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图示的水平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每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

2mgD2-d21mgDmgDA.mg B. C. D. 2dD2D2-d26.如图,一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相对地面始终静止。以Ff和FN分别表示地面对劈的摩擦力及支持力。则下列正确的是( )

A.Ff=0,FN=Mg+mg B.Ff向左,FN

7.如图所示,两相同小球a、b用轻弹簧A、B连接并悬挂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水平力F作用在a上并缓慢拉a,当B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时,A、B伸长量刚好相同。若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k11k11

A.= B.= k22k24

C.撤去F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零 D.撤去F的瞬间,b球处于失重状态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物体B,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A置于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B上,缓慢地拉开一小角度,物体A一直保持静止,此过程中A所受的摩擦力( )

A.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B.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9.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定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分离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与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v1为( )

A.v0-v2 m2

C.v0-v2

m1

B.v0+v2 m2

D.v0+(v0-v2)

m1

10.如图所示,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弹性小球叠放在一起,从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且h远大于两小球半径,所有的碰撞都是完全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竖直方向。已知m2=3m1,则小球m1反弹后能达到的高度为( )

A.h B.2h C.3h D.4h

二、多选题:共4小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满分24分。

11.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面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c向右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则( )

A.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 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增大

12.用一根轻绳把一质量为0.5kg的小球悬挂在O点,用力F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角保持不变,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右图所示(g取10N/kg),则( )

A.若拉力F水平向右,则F最小,此时绳的拉力为

3N

5

B.若使力F取最小值,此时绳的拉力为3N

2C.若使力F顺时针转动,绳的拉力一定变大 D.若使力F逆时针转动,拉力F最大为5 N

13.如图所示,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运动,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

mg

A.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cosθ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Mgcosθ

D.若运动员的加速度大于gsinθ,则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14.A、B两球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同向动动,A球的动量是7 kg·m/s,B球的动量是9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B球的动量变为12kg·m/s,则两球质量mA、mB的关系可能是( )

A. mB =2mA B.mB =3mA C. mB =4mA D. mB =5mA 三、填空题:本题共2题,15每空3分,16每问3分,共24分。

15.下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1、2、4、5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第3个计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

(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2)第3个计数点与第2个计数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m; (3)打第2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m/s;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中,请作出F-L图象。 (2)由此图象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 (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4题,满分52分。每题均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和计算过程,有数字计算结果的还应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过程不完整不能得满分。

17(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1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18(12分).如图所示,质量M=23kg的木块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与质量m=3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103N拉着小球并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10m/s2,求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及木块M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19(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下端与一足够长光滑水平面相接,连接处用一光滑小圆弧过渡,斜面上距水平面高度分别为h1=20 m和h2=5 m的两点上,各静置一小球A和B。某时刻由静止开始释放A球,经过一段时间t后,再由静止开始释放B 球。g取10 m/s2,求:

(1)为了保证A、B两球不会在斜面上相碰,t最长不能超过多少?

(2)若A球从斜面上h1高度处自由下滑的同时,B球受到恒定外力作用从C点以加速度a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则加速度a满足什么条件时A球能追上B球?

20(16分).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长。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P点以初速度v0向B滑行,经过时间t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滑块均可视为质点,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碰后瞬间,A、B共同的速度大小;

(2)若A、B压缩弹簧后恰能返回到O点并停止,求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3)整个过程中滑块B对滑块A做的功。

座位号 高三第一次物理考试答题卡

1 2 一、单选题

3 4 5 6 7 8 9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