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更新时间:2023-10-12 17: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_____浅议如何建立有效的语文教学

鱼泉中学 熊晓梅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高效、快脚步地前行已成为时代主流。抓住时间的脚步,质量就是生命。各行各业无不这样。作为重中之重的教育更是浪费不了时间。一株花开败了,明年还可再开;一颗树长慢了,有时间慢慢等待;可是孩子们能等吗?国家能等吗?“向课堂要质量”,犹如千斤重担压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肩上,追求有效课堂,培养栋梁之才成了我们每个教师毕生的追求。这里就有效的语文教学,结合多年的实践谈点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只有自觉、主动地学习,才会去实践。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调动眼、耳、口、手、心,做到“五到”,才会与文本互动、师生互动。只有学生动,思维才会动,能力才会动。只有学生动了,教师的优化教学才能真正实施。这样的课堂还愁没有效吗?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呢?,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传统教学讲求“满堂灌”,老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教师讲得汗涔涔,学生听得头沉沉,两眼发呆,手脚僵硬,还能动起来吗?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只有激发了学习的内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课堂才会活跃起来。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论语》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国外孔子学院学生激情朗读《论语》的情景,还展示台湾街头巷尾孩童们欢快的背诵《三字经》《论语》的画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引发对《论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配乐朗读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语言的蕴含。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际,联系社会生活,谈课文对自己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启示,谈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胸怀宽广的人,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十根手指,参差不齐 。”学生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教师要用期许的眼光鼓励他们敢于发言,多给他们一份尊重与关爱,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 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三、 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评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有创造性思维。只有经过激烈的碰撞,思维才会绽放火花。也只有质疑问难才会让学生全面动起来,他们会主动查资料,主动与人探讨,与人激辩。通过解疑释惑,思维发散了,视野拓宽

了。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激“趣激”、 善于“激思”、 善于“激辩”。要多设计些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去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提出的问题还要结合生活体验,既有新意又富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共鸣。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质疑成习惯。

四、巧用学案,培养综合能力。

积极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案能指导学生质疑问难,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学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将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充分调动眼耳口手心,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全身心动起来,就会快速开启这把钥匙,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1. 结合学案,注重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明白“动”什么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学习《老王》,利用学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积累词句。 (2)、初步学习通过肖像、语言、希望、心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3)、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这样利用学案,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学生明确了要掌握的词语的音义,感悟了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了本文些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并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勾画不理解的词句,对主人公的形象有了轮廓上的把握,学生心中有思,手中有写,口里有说,课堂上要“动”什么,已是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了。

2.听说读写相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课,说到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需要课堂上将听说读写相结合,缺一不可。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

读是前提,听其实也是读,是读的另一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

学生通过读来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读后评议,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中有听,听后再说,纠正了错音,积累了词语,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朗读水平,岂不快哉? 读后谈感受,更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可以小组探讨,也可以师生互动交流。如教学《老王》,学案设了自主研讨:

1、 1、速读课文前四段,分别交代了老王的哪些情况?请用一个字概括对老王的感受,

2、 2、精读5-22 段,思考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请用一个字概括。哪件事作者详细描写?为什么?

3、 3、找出对老王的肖像描写,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 4、老王的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由读,边读边做批注,完成学案,再让学生个人朗读最喜欢的段落。读后,谈喜欢的理由,还要求每个学生评价该生朗读,并对其理由做补充。学生在个人的深情朗读中,感情的琴弦被拨动了,纷纷谈老王的苦,谈老王的善良,谈他活得如此艰辛,却心系别人,太可贵了。于是我又趁势让他们读自己最感动的段落。当有同学读老王拖着病体,艰难地去送香油这一段落,读着读着,泣不成声了,别的同学也是泪花闪动。心灵与文本的共鸣之曲唱响了,谈感动的理由就更欢畅了。就连从不举手的张丽也发言说:“老王很善良,我想起了我奶奶”。于是,我又让大家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你最感动的普通人,再与大家交流。心灵的浪花在笔尖涌动,同学们比任何时候写得快。听说读写的结合,既提高了语文素养,也加强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了语文生活化。

3,小组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帮助差生,我让学生6人一组,优生与差生结对子,优生带动小组成员根据学案去预习,一起探究文本。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再对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精讲释疑,力争教师少讲,学生会的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差生不再逃避了,他们在小组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上也能看到他们积极活动的身影。我把学案评比纳入优秀小组评比项目之中,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更是重要依据。在小组学习中,大家摩拳擦掌,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在竞争的激流中,生命之舟,杨帆而行,奋勇拼搏,谁又愿意掉

队呢?

五、优化教学,开展多种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教学就是追求有效教学的活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走在课改的前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文体,优化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如教学诗歌,我以朗读法为主,以 多种方式读,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读出感情,读出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散文,如《春》我会用朗读法,比较法。先让学生回忆春天(学习此课时,已是秋天)预先写一篇景物作文,然后在课堂上,小组朗读并探讨文章的结构,思考文章抓住哪些景物体现春的什么特点,并美点追踪,对大家公认的好句好段深情朗读,交流欣赏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展示春的作文,评出优秀作文,在班上交流,并与课文做比较,找出不足。如同样写花草,我们要学习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等方法,这样再让学生带着收获去修改作文,当然就是事半功倍。教学议论文,我会用单元教学法打破常规,把这几篇放在一起,每节课一个重点,围绕论点、论证、论据,以学案为提纲,让小组带着问题去探究议论文的结构,选材,语言特点,并和记叙文做比较,还要求课后读2-5篇议论文,写出读书心得,这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每个人以书面形式完成单元总结,展览评比出最佳个人奖,优秀小组奖;单元结束时,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去激发每个人对议论文的重视与喜爱。那两周,同学们人人参与,激情满怀,乐在其中,不以言表。教学说明文,我会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建筑,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完成学习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教无定法。但让学生都“动起来”前提都必须建立在兴趣上,激发起学习的欲望才会积极行动。不断改变教法,让学生每节课有期待;开展多种活动,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知识的实践运用,这才是高效的真正体现。

总之,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转变思想,不断革新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为前提,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前到课后,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进生活,用眼看世界,用心感受自然,用文字描绘生活。只有用“大语文观”引导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交给学生,学生才会全面“动”起来,才可能真正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愿合作探究是课堂主旋律,踊跃表现是课堂的时尚,自我风采展示更是教学最亮丽的风景。紧随课改的脚步,有效的语文教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b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