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05 23: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仪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的实效性研究》

开 题 报 告

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 主持人:束德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政策理论背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因此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好多教师在讲课中比较注意直观的演示,而不太重视学具的操作。然而直观演示与学具操作是有所区别的,直观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默默观察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下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主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只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学具有效操作是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即动脑,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具有效操作的实践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发展性,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学校现实背景。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操作活动能启迪学生思维。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师生对教具、学具的实际操作的运用,也淡化了学具操作的作用,在我们农村小学对学具操作实效性缺少认识,那么研究学具操作的就寥寥无几了,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纵观我校低年级数学课堂学具操作活动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

(1) 由于我校班级学生数较多,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又差,老师怕操作时纪律不好而不敢让学生操作,久而久之也就淡化学具操作的作用;

(2) 学生操作时,教师参与学生操作活动较少,教师的指导比较简单,流于形式;

(3)教师对操作形式、操作过程过多的关注,忽视操作活动的目的,忽视操作结果的反馈,好多老师顾虑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在反馈时往往让个别学生说说,反馈不全面。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学具操作活动:所谓学具操作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具,正是借助形象来帮助孩子们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逐步加以抽象。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还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实效性:是指根据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学具,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使用学具,学具的使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现状

美国的“hands 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la main a la pate,动手和面团)科学教育实验计划,已分别经历十七年和八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

成熟的经验,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我们一线的教师从学具操作的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与此课题研究相关的各类教研活动与发布的文章都比较多。但通过网络搜寻和教研活动的体会,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复研究的想象还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学具操作活动的实效性如何界定,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如何提高等都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义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2.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

4.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潜能,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五、课题研究目的(目标)和意义

1.通过实践研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尽量使用身边的操作工具,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拓展操作学具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有效操作活动。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最长远的发展。

3.通过研究,探讨学具操作活动的指导方法,提高学具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的使用率,转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

六、课题要解决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

本课题是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选定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现状和教师教学中“学具”使用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探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应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操作中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学具材料的选择”的研究:学具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教学内容为基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课前要结合教学知识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选取恰当的学具。

3.“学具操作过程调控”的研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养成好的操作习惯,操作前学具统一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要让学生复述操作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是否真的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操作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放回原位,教师要做些检查,以免学生还在用手摸学具,影响学习效果。操作活动之时,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操作时机,进行有效地指导,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应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把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

4.“学具操作结果反馈”的研究:教师要让学生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合理评价,总结分析,引导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注意反馈方式多样化,挖掘操作活动的其他教育功能:语言训练、倾听能力的培养等。

七、课题解决的策略和研究途径、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 通过系统收集、梳理和借鉴学习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的实效性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做好文献资料研究,从中分析和寻找到当前最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指导理论,指导本课题研究。

2. 扎实做好行动实践研究,使课题产生真正的效益,将学具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适合本校低年级学具操作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深入开展利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本校低年级数学教学关于学具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报刊、网站上搜集关于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学具操作的资料。以理论作支撑,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学具操作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

2.调查研究法。对已有学具存在的优点与弊端进行详细调查,收集学生对学具操作的看法,师生共同分析弊端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动把课题与教学研究实际活动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改进,通过再行动,进行课题研究实践,最后逐步完善,总结出符合实际的课堂观察方法,使课题研究与教研实践相结合。

4.个案分析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的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提炼出进行学具有效操作的规律。从而改进实践中的不足,指导我们的教学。

八、课题研究的计划、步骤(或过程) 1.准备阶段(2015、2—2015.11)

(1)成立课题组,制定、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

(3)培训课题组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意义,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 (4)申报课题,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5)开题论证。

2.研究实验阶段(2015.12—2017.3)

本课题自课题任务书下达之日算起,研究时间定为2年。

(1)全面分析低年级教材,完成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学具的情况有初步的认识。

(2)召开课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学具操作的实效性,撰写教学设计,进行课例观摩、评课反思。

(3)做好实验课例、个案分析等日常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数据整理。 (4)撰写经验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信息资料。 (5)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7.4—2018.1)

(1)收集整理各种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总结成果,典型实验案例、课题研究教案、论文编辑成册。 (3)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工作并提出结题申请。 (4)召开课题总结会,接受上级专家评估。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展望及形式

成果名称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实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实效性研究” 阶段成调查报告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开题报告 2015.6 调查报告 2015.12 2016.6 2016.12 果(限5 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案例集 项) 如何落实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实效性 论文 的论文 阶段性总结 低年级数学教学学具操作的实效性展示公开课 最终成果(限3教学案例 教学实录 项)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活动实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中期报告 2017.3 实录光盘 2017.9 案例汇编 2017.12 结题报告 2018.1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保障课题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

2.课题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其中主持人2013年获“仪征市教学能手”称号,2015年获“仪征市中青年骨干”称号,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年专门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对开展研究十分有利。两名成员承担过“十一五”仪征市课题《依托教材,有效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 十一、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王陈庆《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现状与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第5期

3.徐一瓯《低年级学具操作“三要”》广西教育2012年第9期

4.孙慧敏《如何让学具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第21期

5.董静芬《提高低年级学生学具操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年第4期

6.周晓琼《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2期

7.李红梅《细指导_让低年级的学具操作更有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

8.朱巧兰《小学低年级认数和计算教学中有效使用学具的探索》考试周刊2014年第5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b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