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孩子最快乐 - 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
更新时间:2024-05-10 21: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重发:《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
林小晴著
【作者自序】
相信为人父母者看到宝宝呱呱落地,开始逐日成长,心中必定对子女的未来,充满各式各样的期许。孩子的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每位家长都希望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挥才赋,选择人生的道路。而安排小朋友去接触、学习美术、音乐、语文??除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爱好,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外,也是为了让孩子有多方位尝试的机会,以便及早了解、开发孩子天赋发展的倾向,早日做进一步的栽培。父母的一番苦心,除了在为子女安排课程,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之外,也应该拨一份心思来帮助子女学习,在子女求知的过程中,担任他们亦师亦友的良伴。所谓教育,不只是买一套教材,或是花钱去上几堂课而已,而是在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将智慧与知识的养分灌输给子女,这才是家长责无旁贷的工作。
这本书是写给有意让子女学习音乐,或目前已有子女在学习音乐,而希望能陪同子女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家长,作为实用的参考,特别针对本身不懂得音乐、并非专修音乐的家长,提供一些简单、切实的锦囊秘方,为孩子安排课程,协助孩子复习音乐功课,帮助孩子进步。无论您是否懂得音乐,都可以陪着孩子走一段音乐之路,不至于在子女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缺席。希望这本书能够助您与您的孩子一臂之力,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快乐。
【第一章 推开音乐大门之前】
当慈爱的母亲将哇哇啼哭的婴儿搂在胸前,国声地唱起抚慰情绪的摇篮曲时,小宝宝就已经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
的确,由于音乐对人类的情绪有无比的影响,我们几乎是有着与生俱来的本能,会对和谐旋律及规律的节奏产生反应,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有许多专家提出音乐胎教,也就是由零岁开始的音乐教育理论。
撇开音乐胎教能不能陶冶婴幼儿的性情,刺激其脑部的发育不谈,要让您的孩子日后学习音乐时,多一分感受性,早期的音乐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曾经有一位音乐教育家说过:“心中先有了音乐,手中才能够演奏出音乐。”而心中的音乐便是由平日生活中,点点滴滴吸收大自然的虫鸣、鸟叫、风声、水声、民族歌谣乐曲,以及我们所聆听欣赏的音乐而来。因此,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音乐的种子,“听力”的开发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但是,又该如何教孩子“听”呢?
其实,当婴儿还在襁褓中,就已经懂得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寻找具有特殊意义的声音,这就
是为什么母亲的哄慰、熟悉的摇篮曲??都可以令婴儿放松心情,安详宁静的缘故。所以在这个时期,就应该经常播放优美的音乐来陪伴婴儿,特别是柔和的乐曲,不但要以令婴儿字根表,更可能使他自然而然地音乐。尤其是在哺乳、睡前等时间播放,更能让婴儿用心将音乐与满足、舒适的感受连结在一起,久而久之,只要一听到音乐,小宝宝的心情就会感到轻松、快乐,长大后,自然就会成为喜爱音乐的孩子。
至于这个时期应该给婴儿听什么样的音乐,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有些家长认为小婴儿就只适合听所谓的童谣、儿歌,但其实听音乐不像喝奶粉一样,必须作年龄的,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各式各样的音乐都可以让婴儿广泛接触、吸收。
(1) 睡前、哺乳、情绪不佳时
适合听柔和、轻柔的小品曲目,大量反复相同旋律的曲目,以长笛、小提琴等音色较柔雅的乐器演奏曲目较适宜。此外,还可以听民乐及轻音乐,但避免听节奏过强、太迅速的乐曲,和气势庞大的交响曲,及铜管乐器演奏的曲目。有些歌剧高音的唱腔会令婴儿惊吓不安,最好也能避免。但是也有些婴儿会偏好人声的歌唱,所以可以试验数次,以配合他的喜好。
(2) 沐浴、游戏时
适合听轻快活泼的曲目、例如童谣、器乐类的打击乐器,钢琴曲目、民谣、或管乐器演奏的曲目等。避免过于凄美幽怨的弦乐曲目,或是慷慨激昂、易令人情绪激动不安的曲目。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针对婴幼儿规划的成套的唱片,有些便是以“睡前音乐”、“早晨音乐”等分类方式作企划,非常适合用心的家长选购。假使唱片买回来之后,能再细心地安排播放的方法,例如每天起床、三餐、沐浴、及睡前,各有一首例行的“主题曲”,宝宝不但能充分熟悉这些曲目,而且日子一久,就可以在听到某一首曲子时,就知道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无形中建立起规律的作息,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些活动的主题曲可以作阶段性的替换,大概每三个月更新次曲目,以保持新鲜感。
如果能坚持每天在生活作息中穿插音乐,平时活动都有安排背景音乐的习惯,那么由宝宝出生直到两三岁,应该就能对许多通俗曲目耳熟能详了。换句话说,这时候宝宝的心中已经有了音乐,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宝宝,为日后学习音乐作准备。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旋律的游戏
虽然大多数的孩子可能不教自会地哼唱简易的儿歌,但如果家长能陪孩子做一些简易的游戏,则有助于孩子对音乐有更深入的领会。在此为家长介绍数种旋律方面的游戏。
游戏1:高音、低音
这个游戏教导幼儿幼儿认识高、低音。
场地:不拘,仅供站立、蹲下即可。
器材:音响,曲目简单的儿歌或童谣唱片。
方式:家长首先以童话的方式向幼儿解释:“从前有个音乐国,那儿的音符都是长在树上的,像一片片叶子、一个个苹果一样,有的音符长得高、有的音符长得低,高高低低的音符连在一起,就会连成一首曲子??”或者您也可以说:“音符是天上的星星”、“飞在空中的蝴蝶“等等,只要能让孩子明白声音有高低之差别,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即可。接下来就告诉孩子: “后来呀,天上忽然刮起一阵强风。哎呀!不得了!风快把所有长在树上的音符吹跑了。快点!我们赶快来摘音符, 把音符摘下来收好,不要让音符被风吹跑了??”
等到孩子充分投入故事情境,准备好要“摘音符”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播放音乐,并且配合旋律的高低起伏,带着孩子做出如摘水果般的动作:高音时双手高举,低音时双手放下,甚至可以再蹲下来强调高低音的差距。
这个游戏具有充分的律动性,很适合当晨间体操来做。但是孩子不可能一次就做对,所以一首曲子要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正确熟悉后,再更换曲目练习。已经练熟的曲目,也可以配合孩子的成长发育,拿来更新练习。比如说本来还不会跳的幼儿如果会跳了,就可以把起立、蹲下的动作改成立定跳高,高音处跳高些、低音处跳低些,更有助于幼儿的体能发育。
注意选择的曲目要尽量简单,如果配上歌词的曲目有助于孩子分辨高低音,那就由歌曲开始。刚开始练习时,不必一个音、一个音的来,而可以用一句、一句的方式进行。以常听的童谣“小星星”为例,最初的练习比较简单:
一闪一闪(低)亮晶晶(高) 满天都是(高)小星星(低) 挂在天上(高)放光明(低)
好像许多(高)小眼睛(低)
等过了一段日子后,小朋友对声音高、低的判别力愈趋敏锐,就可以用更精确的方式来指导:
一闪(低)一闪(中)亮晶(高)晶(中) 满天都是(中)小星星(低) 挂在(高)天上放光(中)明(低) 好像(高)许多小眼(中)睛(低)
重复前二句。
家长在指导的时候,如果能加入舞蹈般的动作,增加游戏性,小朋友做起来,便会觉得更有趣。
游戏2 强音、弱音
这个游戏是教导小朋友认识音乐的轻重音。
场地:不拘,宜宽大些,五至十平方米
器材:音响,小品曲目的童谣唱片。
方式:家长先指导小朋友试试单脚跳、双脚跳、踮着脚尖走路等动作,确定小朋友不容易跌倒。
接着播放唱片,跟着音乐来练习。轻快的旋律要踮着脚尖走,重音的地方便以双脚用力跳着走;或者轻音的地方就轻轻跳,重音处则重重地跳??想要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加入一点产,竞赛性质,例如:规定两人都以单脚跳,谁先双脚着地便输了;或两人不得以同一脚跳,你用右脚,我得立刻改用左脚等。不过,要注意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来跳。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小朋友玩吹蜡烛的游戏。玩法是每个人面前的桌上,各置一根点燃的蜡烛,此时宜播放一些管乐曲目,请小朋友假装自己在吹喇叭、吹长笛,轻柔的旋律处便轻轻地对着烛火吹气,强音处则大力地吹气;烛火会随着气流摇摆,令小朋友感到很有趣,但是要规定在曲目结束之前,不小心将烛火吹熄者,就算输了。一则以增加趣味性,再者免得小朋友因感到好玩而频频吹熄烛火,使家长必须一再重点蜡烛,十分麻烦。这个游戏还可以让
小朋友练习换气,对日后练唱、练管乐都很有益处。如果认为吹蜡烛有危险,可悬挂易吹动的卡片、小物品取代蜡烛来吹。
游戏3 声音动物园
这个游戏是教导小朋友认识音乐的表情。
场地:不拘,宜宽大些,五至十平方米
器材:音响,小品曲目,与动物有关的曲目唱片。
方式:家长可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去逛逛音乐国的动物国。音乐国的动物国和我们的动物园一样,有各式各样的动物,有大象、狮子、老虎、鸟??只不过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音乐国的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动物,你只能听见它们??”
接着家长便播放音乐,随着音乐摸拟各种动物的动作:大象走路、兔子跳、小鸟飞等。什么样的音乐像什么样的动物,可以自由联想,并没有标准答案。家长也可以参考曲目的标题来发挥, 例如:选择《杜鹃圆舞曲》,就可以模仿鸟儿的姿态,告诉小朋友:“杜鹃鸟在树上??在吃东西??现在要去玩了??要去找妈妈??” 以有趣的表演引起小孩的兴趣,并鼓励他参与“演出”,对乐曲作出自己的想像表达。最重要的,是不论孩子对音乐作何种诠释,都要接受,不必去纠正您认为“错误”的地方,因为音乐并非数学,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解答,即使孩子对曲子的诠释与想像,与曲子的标题完全牛头不对马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等将来孩子日渐成长,思考与理解力增进后,自然会对音乐有更佳的理解和领会。目前只要让孩子去体验玩味,有些旋律如鸟之轻盈,而有些旋律则如狮之威猛等,各种不同的感觉即可。
这个游戏也可以把“动物园”改为“音乐国的天气”,让孩子想像艳阳高照、狂风暴雨??等情景,或改为“音乐国旅游记”,幻想高山、大海等等,鼓励小朋友随着旋律,编织上山、下海的剧情,甚至营造故事,利用音乐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游戏4:有奖征答
这个游戏旨在鼓励小朋友倾听、记忆并分辨曲目。
场地:不拘,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方式:玩这个游戏之前,家长必须在平日多介绍一些曲目的名称,让小朋友认识。然后与小朋友约定游戏的奖励方法,例如:答对一题可得一分,累积足够的分数,就可以交换小礼物、上快餐厅等。要制作一张简单的计分卡,可记录分数即可。
我们可以利用睡前或闲暇时,正式进行;也可以在车上、路上听到音乐时,即兴回答。进行方式是让小朋友听音乐猜曲名,答对就得奖。游戏可以亲子竞赛、轮流作答或抢答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增加趣味性。玩游戏时,不必播放整首曲目,只播放前奏、间奏或结束的一小部分,将更能增加挑战性。
这个游戏最适合在车上进行,因为活泼的小朋友坐车时常吵吵闹闹,觉得无聊,玩这个游戏可以让他们静下来听音乐打发时间。
2. 节奏游戏
小朋友都喜爱敲敲打打,并且为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节奏感到兴奋不已,而儿童的游戏中,往往也包含了许多节奏的成分,家长只要把游戏中的节奏,介绍给小朋友即可。例如:
游戏1:拍掌游戏
“一角两角三角形,四角五角??”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玩的拍掌游戏,像此类游戏既可以帮助小朋友学习语言,发展运动,手眼协调能力,又是很好的节奏游戏,实在值得多加鼓励。
游戏2:弹跳游戏
有些家长看小孩子老是在弹簧床上跳来跳去,索性到运动器材行,买一张弹跳专用的垫子,让孩子玩个痛快。既然买了这项器材,就不要浪费,可以播放童谣或儿歌,请小朋友配合曲目的节奏来跳动,时快时慢,甚至再加入滑稽的动作、表情,玩起来会更有趣。
游戏3:拍球
正在练习拍球的小朋友,可以配合“小皮球,香蕉油??” 之类的童谣节奏练习。如果有很多小朋友玩传球游戏,也可以边玩边唱歌,速度的快慢可以任意变化,唱得越快也传得越快,这也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活动之一。
游戏4:诗词
许多家长会教导子女背诵唐诗,而唐诗的格律即具有节奏性,背诗时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背,例如:
床(半拍)前(半拍)明(半拍)月(半拍)光(一拍)
这样诗也背了,拍子也学会了,一举两得。同理,不论是念童谣,玩文字接龙??都可以加上拍子进行。
除了简单的音乐游戏之外,家长还可以进一步带领两三岁的幼儿认识音乐、乐器,并且做一些体操,为日后学习音乐做准备。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为了让两三岁的幼儿学习认识乐器,家长可以:
1. 图片介绍:利用图片,教导幼儿乐器的名称。
2. 参观乐器行: 虽然参观乐器行不一定能实际触摸、试奏乐器,但是可以进一步为孩子说明不同乐器的弹奏方式。
3. 认识不同乐器的声音:购买不同乐器的演奏专辑,让小朋友听听什么样的乐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孩子很快就会分辨,说不定还会对某项乐器情有独钟,激发学习意愿。
不论孩子日后学习什么乐器,手指的灵活度和手眼协调的能力,都很重要,所以现阶段就可以让幼儿就一些手部的体操及活动,及早加以训练。包括:
1. 打击活动
较小的幼儿喜欢敲打式的大肌肉活动,家长可准备大大小小的奶粉罐,锅子等等,利用筷子、
汤匙让孩子敲打,或用手掌拍打。
2. 手指活动
每个小孩都爱把电话、摇控器的按键按着玩,这就是很好的手指体操,无论是买这类型的玩具,或拿出了故障的电脑键盘、打字机来让孩子玩都可以。大多数幼儿都只利用食指来按键,而没有运动到其他的手指,家长可以在幼儿的指甲上写1、2、3或在拇指、中指、小指上做记号,食指及无名指不要做,然后来进行练习:
(1) 由大拇指1号开始练习五指轮流的体操
家长在一旁慢慢地念数:12345,54321, 请小朋友轮流用五个手指按键。左右手都要练习。初步熟练之后,可双手同时练习。再进一步可以改为:11,22,33??以此类推,每号手指按两次。或以更复杂的形式:1,22,333,4444,55555??.但是不要操 之过急,一下子就给孩子太难的练习,或要求孩子以较快的速度练习,以免孩子因困难而丧失兴趣。
(2) 单数手指及双数手指交叉练习的体操
如果小朋友前一项体操能做得很好,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这项体操。同样由家长来念数手指的号码,请小朋友按键,不过念数的顺序改为:1,3,5,5,3,1;以及2,4,4,2.将单、双数号手指,分为不同的两组练习。左右手都练习,先单手分别练熟后,再以双手同练。
这样练熟之后,可再进一步由家长任意念出1至5的数字,请小朋友练习,而念数的速度也可能稍微加快一些。不过仍然要注意,勿令幼儿感到吃力。
手指体操不一定要在按键上进行,也可在桌面、枕头、座垫上玩,只是有些玩具的按键会发出声响,比较富有趣味性。 (3) 画沙
同样属于手指体操,利用沙坑,或带孩子到海边玩的时候进行。请小朋友以手指代替笔,在沙上画画,一次用一个手指,五指都要运用到。较小的幼儿只能在沙上刮刮扒扒,较大的幼儿可试着画出短线、小圈圈。注意画的时候,不要移动整个手臂及手掌,只动手指部分。
(4) 拨算珠
用五只手指,分别将算盘上的珠子拨着玩。同样是左右手都要练,每只手指分别练。
(5) 捏黏土
弹钢琴不但需要手指灵活,还需要一定的力度,如果手指软弱无力,就不会弹得好,所以可多让小朋友捏陶土、黏土,来练习指力。捏黏土是很好的美育活动,不过作为手指练习,就要少用工具,多用手指,而且要多运动到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除了玩黏土之外,各种美劳相关的活动,如涂鸦、摺纸等,都可以训练手眼协调,让小朋友的小肌肉更灵活。
【第二章 如何为子女规划音乐之路】
凡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总有很高的期许,一看到三岁大的儿子,摇头晃脑地拍手大唱:“三轮车,跑得快??”脑海里便立刻浮现----日后有一位大师级音乐家,在国家音乐厅中演奏的盛况。的确,您的子女很可能就是那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您的子女是万中选一的超级天才,学习音乐也还是得按部就班,千万别妄想一步登天。
至于该如何规划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呢?目前在小学由教育专家所规划的课程是这样的:
唱游(低年级)
包括节奏、听音、儿歌教唱。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响板、三角铁等的介绍。
音乐(中年级)
包括基础乐理、视唱、合唱。乐器练习有笛子、打击乐器及铜管乐器等。
音乐(高年级)
同样包括乐理、视唱。组织班级合唱团或校内乐团。
从教育专家的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一个由浅而深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是学好音乐的不二法门。
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为子女安排音乐课,就要三、五岁大的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而略过一开始看似“简单轻松、好像没有教些什么”的唱游课程,就好像游泳之前,没有先做暖身操就下水一般,是件很鲁莽的事。因为想要学习乐器的幼儿,起码应该具备:
(1)基本的数理逻辑能力
音乐的学习和数字脱离不了关系,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小提琴的手指号数及拍数,都是数字,幼儿至少应该会数数儿。数数并非唱数,有些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一至五十或一百的数字串,但是在数东西的时候,却不能建立数字与物品间一对一的对应观念,这样的幼
儿在学音乐时,会有理解的困难。
(2) 小肌肉的稳定控制力
除打击乐器外,学乐器一开始就是手指的动作,所以幼儿起码应具备能够不动手臂,仅以小肌肉(手掌及手指)画圆圈的能力。或是请幼儿将左右手指指尖对指尖放好,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然后每对手指轮流分开来,再互相接触数次,拇指碰拇指、食指碰食指??每对手指单独活动时,其他对手指保持固定的衔接姿势,且每对手指都要能个别活动,这样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即使小孩尚未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提早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假使抱着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对小孩子学习进度做过多的要求。如果我们将弹奏乐器的技巧,视为纯粹的肌肉运动,以学走路来作比喻,幼儿学走路需要一定的生理条件,家长可以等幼儿发育到一岁时,才让他学走路,也可以让婴儿在三个月大时,就开始学走路,只是前者也许半个月就能学会,而后者可能需要半年。这跟学习能力无关,纯粹是生理发育的条件问题。所以,在基本能力尚示具备时,就提早开始学乐器的小孩子,起步的阶段必定较为漫长,且进步缓慢,家长也应有相对的耐心,等待孩子按他的步骤成长。否则揠苗助长,孩子可能还没音乐,就要面对困难的音乐教程,搞得胃口尽失,兴味索然,甚至从此视音乐课为畏途。
既然学音乐本来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吧!在学乐器前,先让幼儿上上活泼有趣的唱游课,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意愿,也为日后打下良好根基,更有助于学习。
一般音乐教室为四岁以上幼儿开设的入门课程,大致包括:律动、唱游、基础乐理(听、说、读、写)、乐器介绍等等,多半大同小异。家长在选择时,可以下列建议作为参考。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选择教室
首先注意安全、环境良好,其次才是硬件设施、交通便利性等问题,最后才考虑收费。有些教室规划之初,是为学习乐器的儿童、少年所设,随后才酌情设立幼儿班,因此教室硬件都是配合儿童的。但是幼儿的活动窨应格外注重安全,需要做特别规划,这点家长必须重视。此外,接送幼儿往返上课颇为辛苦,家长大可不必因仰慕某“名师”之名,每周长程奔波到远处上课,长期往返,说不会由于不堪折腾,而干脆放弃学习。与其如此,倒不如就近选择教室,减少交通的辛苦。
2. 选择教师
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非常有耐心与爱心,但是教学的经验及理念,仍需家长深入与之沟通、理解,做好亲师交流,孩子才能学习得更好。一般幼儿比较不喜欢过于严厉、严肃的老师,最好能避免。
3. 选择课程
(1) 课程内容越有趣越好: 尤其是对于幼儿,课程的趣味性高低,与他们上课的意愿成正比。枯燥无味,像补习班的上课方式,只会使幼儿哈欠连连,在课堂上发呆,甚至吵着回家,一点学习效益都没有;所以,课程内容备必要有趣。
融入游戏、说故事的课程,比纯唱游式的教学,更适合学龄前的幼儿。纯唱游式的教学,适合学龄后的儿童作为入门课程,因为学龄后的儿童,比较能适应“正规”的上课方式,遵守课堂上的规矩。
(2) 课程内容兼括性广:有些入门课程规划的方向,是专为学习某些乐器而设计的,例如:为学习钢琴而设计的前期音乐班,可能就偏重于介绍琴键;为学习打击乐器所设的音乐班,可能先介绍小钢琴。除非您已事先打定主意,日后就是要让孩子学习某项特定的乐器,否则,最初的课程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倒不如选择能够让孩子广泛认识不同乐器的课程。因为选择专攻的乐器时,必须顾及孩子的兴趣。若是以高昂的价格,买了一样乐器让孩子学习,一段日子之后,才发现与孩子的兴趣不合,这时想转学其他乐器,一切又都要从头开始,对时间、金钱都是浪费。过去一般学习乐器的惯例,都是先让孩子学钢琴,待钢琴学得稍有根基之后,才选修其他乐器,如果您采取这种作法,也应该先让孩子有机会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再作选择。
(3) 律动的课程比单纯静态的课程更适合活泼的小孩:只动动嘴,唱唱歌的课程很难满足开朗好动的孩子,何妨让孩子唱唱跳跳,学得既开心又尽兴呢?即使孩子十分文静,只要他不排斥,也不妨让他有机会闻乐趣舞,因为肢体的律动,绝对有助于音乐的学习。有些家长排斥音乐的律动课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太好动了,所以才需要强迫孩子定下来学音乐,好让孩子变得文静些;假如抱着这种想法,倒不如干脆让孩子去学美术、书法等更静态的活动,成效更佳。音乐其实是十分动态的艺术,一听到轻快的乐曲,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想要翩翩起舞,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不管上什么课,学什么科目,都需要经常复习与练习,这样学习才能顺利。学习音乐更是如此。当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之后,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首先,家长应该陪同子女(特别是幼儿)上课,确实明白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是什么。因为幼儿上课往往记不住重点,或是虽然记住了,却一知半解,所以家长有必要陪课。假使不能陪课,也应当翻阅孩子的课本教材,与老师沟通,不禁回家应做的练习作业,假使家长本身不懂音乐,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亲子共同学习。因为为幼儿所规划的课程,必定浅显易懂,应该很容易明白理解,所以家长应该会之后,在家中为子女复习,千万不要把陪读、陪课视为苦差事。如果连家长自都觉得困难而懒得学习,却要求小孩去学,这样是很不合情理的。
家长陪读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正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形。如果最初不慎选到过于困难,或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家长很快便能察觉,并做适当的调整。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这个阶段的回家功课,大抵包含了初级乐理的听、说、读、写,及其他诸如儿歌、打拍子等等,家长应按照课程的进度来为孩子复习。
1. 听音练习
听音,意指能够分辨音高,并说出其音名及唱名。听音练习旨在培养幼儿的音感,一般初级课程只教中央七度音,不含半音音阶。也就是说,只教:Do, Re, Mi, Fa, So, La, Si七个音,没有升降音。
对于已购置钢琴的家庭,家长可弹奏出在中央七度的任意音,让小孩来猜音名及唱名,并且合并为唱和写的练习,请小孩在唱出弹奏的音之外,也在五线谱上音符的正确位置。
这个练习,家长本身不必能够听、唱,只要知道哪个琴键是哪个音,以及在五线谱上的写法就行了,所以非常简单。
依课程进度,逐一帮助孩子复习中央七度的每个音,直到孩子能够正确辨认后,再视不同课程的规划,将练习扩展至上下音哉,或半音音阶。
如果家中沿尚未购置钢琴,可暂用电子琴代替。选择电子琴是由于音色与钢琴相近,清楚明确,容易辩认,音高固定,音准不易有偏差,音域也差不多与钢琴一样广(较小型的机种例外),即使不懂音乐的家长,也很容易弄懂音阶及弹奏,运用起来较为便利。
2. 唱
如同听音练习一样,由家长弹奏,让小孩子跟着唱。由单间开始练习,然后才是音阶。注意要让孩子唱出正确的音高,这就像学习语文必须发音标准一样,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家长本身必须培养良好的听力,对每个音要求务必严格,不要任小孩唱得荒腔走调,以免造成音感上的偏差,日后难以纠正。必要时可以调音器来辅佐学习,效果更佳。
一般而言,只要多加练习,中央七度的音域对儿童来讲并不难。若要扩展孩子原有的音域,必须由老师来指导发声及练习,不要强迫孩子唱过高或过低的音。
3. 识谱、视唱的练习
识谱,应先于视唱练习。
利用课本,或另购教识谱用的速读卡,来为孩子复习。要领与教注音符号或数字一样,先由家长指着谱上的音符唱出来,再请小朋友跟着唱一闪,勤于练习,直到小朋友自己会认谱上的音为止。在做练习时,家长本身唱出的音高必须准确,否则将连带使小朋友唱音不准。假使家长对自己的唱音没有信心,就改以弹奏钢琴、说明音名及唱名的方式代替。
视唱:在练习视唱之前,应该先建立小朋友正确的音感,否则就算小朋友能将五线谱上每个音符的唱名都唱得正确,但是音高错误也是徒然。练习视唱时,家长可弹奏乐器,以核对音准,当场纠正错误,直到小朋友能直接视谱,唱出正确的音为止。
4. 写的练习
购买空白五线谱的音乐练习本,依课程进度让小朋友作书面练习,学习写出各种音符及休止符等。较小的幼儿小肌肉控制力不足,练习本需选择五线谱行间特大的来使用。有些课本附有书写练习的册页,老师也会交代应做的功课,家和只要督促小朋友确实完成作业即可。
5. 歌曲、节奏的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乐曲或节奏练习,回家后应多听、多唱,并加以复习。有些教材包含录音带或唱片,家长可以多放几次给小朋友听,当小朋友听得兴起,随口跟哼唱,或拍手打拍子时,便无形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所以,所谓的练习并非每次都必须正经八百地进行,倒不如随时利用乘车、沐浴,或睡前听音乐的时间边听边唱,使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假使教材中并未附有唱片或录音带,那么家长可自备小型的录音器材,利用上课的时候录下练习曲目带回家使用,只要事先与教师沟通,大多数老师都会乐意配合。
练习要领
1. 当周所学的课程,必须在当周练习熟悉,以免赶不上进度。 由于初级课程多为团体班,有一定的教程进度必须按期完成,所以家长最好也不要让小朋友经常请假,旷课,以免影响学习。
2. 每周应该花一些时间,复习以往的。由于幼儿的记忆力比较短暂,所学的东西若不经常反复加强印象,很快就会忘记。
3. 对于年幼,或缺乏耐心的小朋友,最好把不同的练习分开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完成。例如:早上起床,先作打节拍的律动练习;早餐后利用涂鸦的时间,顺便写写作业;中午做十分钟的听音练习??因为过分复杂的练习及冗长的过程,易令小朋友产生排斥感。
4. 练习应力求轻松愉快。例如:听音练习,可当作有奖猜谜来进行,由家长和小朋友轮流“出题目”考对方,答对一题可得一分,胜利者有小小的奖励。节奏练习,可配合运动(体操、跳绳、跑步等)、舞蹈、跳方格等游戏来进行,更增添趣味性,可提高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5. 当孩子的同学及教练。本身不精通音乐的家长,在陪课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学习课程内容,一方面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做的游戏、练习。回到家中,按老师的教学方式,依样画葫芦地为孩子复习,这样等于缴一堂课的钟点费,却可以在家多上好几堂课,何乐而不为呢!练习时,若家长能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孩子当同学,互相学习切磋,则更能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等,绝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好好地把握这一段黄金童年,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那么孩子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喜爱音乐,并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
学龄前的幼儿,适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学习,只要家长把握这两个原则,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玩音乐游戏,就能在无形中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根基。这个时期,幼儿没有其他课程的压力,可以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可以及早建立幼儿的音乐感受性,对日后学习乐器有莫大的助益。
【第二章 如何为子女规划音乐之路】
凡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总有很高的期许,一看到三岁大的儿子,摇头晃脑地拍手大唱:“三轮车,跑得快??”脑海里便立刻浮现----日后有一位大师级音乐家,在国家音乐厅中演奏的盛况。的确,您的子女很可能就是那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您的子女是万中选一的超级天才,学习音乐也还是得按部就班,千万别妄想一步登天。
至于该如何规划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呢?目前在小学由教育专家所规划的课程是这样的:
唱游(低年级)
包括节奏、听音、儿歌教唱。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响板、三角铁等的介绍。
音乐(中年级)
包括基础乐理、视唱、合唱。乐器练习有笛子、打击乐器及铜管乐器等。
音乐(高年级)
同样包括乐理、视唱。组织班级合唱团或校内乐团。
从教育专家的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一个由浅而深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是学好音乐的不二法门。
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为子女安排音乐课,就要三、五岁大的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而略过一开始看似“简单轻松、好像没有教些什么”的唱游课程,就好像游泳之前,没有先做暖身操就下水一般,是件很鲁莽的事。因为想要学习乐器的幼儿,起码应该具备:
(1)基本的数理逻辑能力
音乐的学习和数字脱离不了关系,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小提琴的手指号数及拍数,都是数字,幼儿至少应该会数数儿。数数并非唱数,有些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一至五十或一百的数字串,但是在数东西的时候,却不能建立数字与物品间一对一的对应观念,这样的幼儿在学音乐时,会有理解的困难。
(2) 小肌肉的稳定控制力
除打击乐器外,学乐器一开始就是手指的动作,所以幼儿起码应具备能够不动手臂,仅以小
肌肉(手掌及手指)画圆圈的能力。或是请幼儿将左右手指指尖对指尖放好,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然后每对手指轮流分开来,再互相接触数次,拇指碰拇指、食指碰食指??每对手指单独活动时,其他对手指保持固定的衔接姿势,且每对手指都要能个别活动,这样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即使小孩尚未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提早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假使抱着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对小孩子学习进度做过多的要求。如果我们将弹奏乐器的技巧,视为纯粹的肌肉运动,以学走路来作比喻,幼儿学走路需要一定的生理条件,家长可以等幼儿发育到一岁时,才让他学走路,也可以让婴儿在三个月大时,就开始学走路,只是前者也许半个月就能学会,而后者可能需要半年。这跟学习能力无关,纯粹是生理发育的条件问题。所以,在基本能力尚示具备时,就提早开始学乐器的小孩子,起步的阶段必定较为漫长,且进步缓慢,家长也应有相对的耐心,等待孩子按他的步骤成长。否则揠苗助长,孩子可能还没音乐,就要面对困难的音乐教程,搞得胃口尽失,兴味索然,甚至从此视音乐课为畏途。
既然学音乐本来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吧!在学乐器前,先让幼儿上上活泼有趣的唱游课,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意愿,也为日后打下良好根基,更有助于学习。
一般音乐教室为四岁以上幼儿开设的入门课程,大致包括:律动、唱游、基础乐理(听、说、读、写)、乐器介绍等等,多半大同小异。家长在选择时,可以下列建议作为参考。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选择教室
首先注意安全、环境良好,其次才是硬件设施、交通便利性等问题,最后才考虑收费。有些教室规划之初,是为学习乐器的儿童、少年所设,随后才酌情设立幼儿班,因此教室硬件都是配合儿童的。但是幼儿的活动窨应格外注重安全,需要做特别规划,这点家长必须重视。此外,接送幼儿往返上课颇为辛苦,家长大可不必因仰慕某“名师”之名,每周长程奔波到远处上课,长期往返,说不会由于不堪折腾,而干脆放弃学习。与其如此,倒不如就近选择教室,减少交通的辛苦。
2. 选择教师
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非常有耐心与爱心,但是教学的经验及理念,仍需家长深入与之沟通、理解,做好亲师交流,孩子才能学习得更好。一般幼儿比较不喜欢过于严厉、严肃的老师,最好能避免。
3. 选择课程
(1) 课程内容越有趣越好: 尤其是对于幼儿,课程的趣味性高低,与他们上课的意愿成正比。枯燥无味,像补习班的上课方式,只会使幼儿哈欠连连,在课堂上发呆,甚至吵着回家,一点学习效益都没有;所以,课程内容备必要有趣。
融入游戏、说故事的课程,比纯唱游式的教学,更适合学龄前的幼儿。纯唱游式的教学,适合学龄后的儿童作为入门课程,因为学龄后的儿童,比较能适应“正规”的上课方式,遵守课堂上的规矩。
(2) 课程内容兼括性广:有些入门课程规划的方向,是专为学习某些乐器而设计的,例如:为学习钢琴而设计的前期音乐班,可能就偏重于介绍琴键;为学习打击乐器所设的音乐班,可能先介绍小钢琴。除非您已事先打定主意,日后就是要让孩子学习某项特定的乐器,否则,最初的课程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倒不如选择能够让孩子广泛认识不同乐器的课程。因为选择专攻的乐器时,必须顾及孩子的兴趣。若是以高昂的价格,买了一样乐器让孩子学习,一段日子之后,才发现与孩子的兴趣不合,这时想转学其他乐器,一切又都要从头开始,对时间、金钱都是浪费。过去一般学习乐器的惯例,都是先让孩子学钢琴,待钢琴学得稍有根基之后,才选修其他乐器,如果您采取这种作法,也应该先让孩子有机会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再作选择。
(3) 律动的课程比单纯静态的课程更适合活泼的小孩:只动动嘴,唱唱歌的课程很难满足开朗好动的孩子,何妨让孩子唱唱跳跳,学得既开心又尽兴呢?即使孩子十分文静,只要他不排斥,也不妨让他有机会闻乐趣舞,因为肢体的律动,绝对有助于音乐的学习。有些家长排斥音乐的律动课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太好动了,所以才需要强迫孩子定下来学音乐,好让孩子变得文静些;假如抱着这种想法,倒不如干脆让孩子去学美术、书法等更静态的活动,成效更佳。音乐其实是十分动态的艺术,一听到轻快的乐曲,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想要翩翩起舞,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不管上什么课,学什么科目,都需要经常复习与练习,这样学习才能顺利。学习音乐更是如此。当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之后,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首先,家长应该陪同子女(特别是幼儿)上课,确实明白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是什么。因为幼儿上课往往记不住重点,或是虽然记住了,却一知半解,所以家长有必要陪课。假使不能陪课,也应当翻阅孩子的课本教材,与老师沟通,不禁回家应做的练习作业,假使家长本身不懂音乐,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亲子共同学习。因为为幼儿所规划的课程,必定浅显易懂,应该很容易明白理解,所以家长应该会之后,在家中为子女复习,千万不要把陪读、陪课视为苦差事。如果连家长自都觉得困难而懒得学习,却要求小孩去学,这样是很不合情理的。
家长陪读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正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形。如果最初不慎选到过于困难,或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家长很快便能察觉,并做适当的调整。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这个阶段的回家功课,大抵包含了初级乐理的听、说、读、写,及其他诸如儿歌、打拍子等等,家长应按照课程的进度来为孩子复习。
1. 听音练习
听音,意指能够分辨音高,并说出其音名及唱名。听音练习旨在培养幼儿的音感,一般初级课程只教中央七度音,不含半音音阶。也就是说,只教:Do, Re, Mi, Fa, So, La, Si七个音,没有升降音。
对于已购置钢琴的家庭,家长可弹奏出在中央七度的任意音,让小孩来猜音名及唱名,并且合并为唱和写的练习,请小孩在唱出弹奏的音之外,也在五线谱上音符的正确位置。
这个练习,家长本身不必能够听、唱,只要知道哪个琴键是哪个音,以及在五线谱上的写法就行了,所以非常简单。
依课程进度,逐一帮助孩子复习中央七度的每个音,直到孩子能够正确辨认后,再视不同课程的规划,将练习扩展至上下音哉,或半音音阶。
如果家中沿尚未购置钢琴,可暂用电子琴代替。选择电子琴是由于音色与钢琴相近,清楚明确,容易辩认,音高固定,音准不易有偏差,音域也差不多与钢琴一样广(较小型的机种例外),即使不懂音乐的家长,也很容易弄懂音阶及弹奏,运用起来较为便利。
2. 唱
如同听音练习一样,由家长弹奏,让小孩子跟着唱。由单间开始练习,然后才是音阶。注意要让孩子唱出正确的音高,这就像学习语文必须发音标准一样,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家长本身必须培养良好的听力,对每个音要求务必严格,不要任小孩唱得荒腔走调,以免造成音感上的偏差,日后难以纠正。必要时可以调音器来辅佐学习,效果更佳。
一般而言,只要多加练习,中央七度的音域对儿童来讲并不难。若要扩展孩子原有的音域,必须由老师来指导发声及练习,不要强迫孩子唱过高或过低的音。
3. 识谱、视唱的练习
识谱,应先于视唱练习。
利用课本,或另购教识谱用的速读卡,来为孩子复习。要领与教注音符号或数字一样,先由家长指着谱上的音符唱出来,再请小朋友跟着唱一闪,勤于练习,直到小朋友自己会认谱上的音为止。在做练习时,家长本身唱出的音高必须准确,否则将连带使小朋友唱音不准。假使家长对自己的唱音没有信心,就改以弹奏钢琴、说明音名及唱名的方式代替。
视唱:在练习视唱之前,应该先建立小朋友正确的音感,否则就算小朋友能将五线谱上每个音符的唱名都唱得正确,但是音高错误也是徒然。练习视唱时,家长可弹奏乐器,以核对音准,当场纠正错误,直到小朋友能直接视谱,唱出正确的音为止。
4. 写的练习
购买空白五线谱的音乐练习本,依课程进度让小朋友作书面练习,学习写出各种音符及休止符等。较小的幼儿小肌肉控制力不足,练习本需选择五线谱行间特大的来使用。有些课本附
有书写练习的册页,老师也会交代应做的功课,家和只要督促小朋友确实完成作业即可。
5. 歌曲、节奏的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乐曲或节奏练习,回家后应多听、多唱,并加以复习。有些教材包含录音带或唱片,家长可以多放几次给小朋友听,当小朋友听得兴起,随口跟哼唱,或拍手打拍子时,便无形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所以,所谓的练习并非每次都必须正经八百地进行,倒不如随时利用乘车、沐浴,或睡前听音乐的时间边听边唱,使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假使教材中并未附有唱片或录音带,那么家长可自备小型的录音器材,利用上课的时候录下练习曲目带回家使用,只要事先与教师沟通,大多数老师都会乐意配合。
练习要领
1. 当周所学的课程,必须在当周练习熟悉,以免赶不上进度。 由于初级课程多为团体班,有一定的教程进度必须按期完成,所以家长最好也不要让小朋友经常请假,旷课,以免影响学习。
2. 每周应该花一些时间,复习以往的。由于幼儿的记忆力比较短暂,所学的东西若不经常反复加强印象,很快就会忘记。
3. 对于年幼,或缺乏耐心的小朋友,最好把不同的练习分开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完成。例如:早上起床,先作打节拍的律动练习;早餐后利用涂鸦的时间,顺便写写作业;中午做十分钟的听音练习??因为过分复杂的练习及冗长的过程,易令小朋友产生排斥感。
4. 练习应力求轻松愉快。例如:听音练习,可当作有奖猜谜来进行,由家长和小朋友轮流“出题目”考对方,答对一题可得一分,胜利者有小小的奖励。节奏练习,可配合运动(体操、跳绳、跑步等)、舞蹈、跳方格等游戏来进行,更增添趣味性,可提高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5. 当孩子的同学及教练。本身不精通音乐的家长,在陪课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学习课程内容,一方面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做的游戏、练习。回到家中,按老师的教学方式,依样画葫芦地为孩子复习,这样等于缴一堂课的钟点费,却可以在家多上好几堂课,何乐而不为呢!练习时,若家长能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孩子当同学,互相学习切磋,则更能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等,绝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好好地把握这一段黄金童年,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那么孩子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喜爱音乐,并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
学龄前的幼儿,适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学习,只要家长把握这两个原则,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玩音乐游戏,就能在无形中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根基。这个时期,幼儿没有其他课程的压力,可以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可以及早建立幼儿的音乐感受性,对日后学习乐器有莫大的助益。
【第四章 音乐之路(I)】
就像幼儿在初学走路,还跌跌撞撞时,都需要家长牵着小手走上一段一样;初学乐器的朋友,也需要一段家长陪同、帮助学习的时间。特别是一般小朋友开始学习乐器时,年纪都还很小,家长的陪同参与更加重要。家长应有体认,学音乐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至少在最开始的阶段,学音乐应该是一种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等到孩子年龄较大,能够独立学习时,家长才可以减少参与。
一旦决定让子女学习乐器,首先就要考虑什么样的乐器最适合自己的孩子。这方面,家长应该尊重专业意见,多请教音乐老师的看法,或参考书店里相关的书籍。此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参观课程,让小朋友亲自感受不同乐器的差别,只要多加认识,小朋友心中自有抉择。
此外,家长不应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唯有学某项乐器才够高级、正统、有格调。选择乐器就像选择服装,服装必须配合人的年龄、身份、体型等,乐器也必须切合学生的生理、性格各方面的特点,如此才能如鱼得水,有所发挥。
不论小朋友选择何种乐器,在开始上课之前,家长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可以这么做??
首先,应该为小朋友做好学习的准备,包括:
1. 指导上课应有的规范 例如:上课要专心,对老师要尊重等等。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更应注意这一点,以免小朋友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痛,教学也无法顺利进行。
2. 建立生活的规律 慎选上课的时段,不要将时段排在小朋友想睡午觉、肚子饿、情绪不佳等时间上课,选一个小朋友有精神,家长本身也有空闲, 不需要匆忙赶场的时间较适宜。如果小朋友要上的才艺课程很多,不同课程之间除了要考虑交通时间外,最好再多半小时的缓冲时间,一则可以应付突发的塞车、忘了带课本等意外情况,二则也让小朋友在不同的课程中有休息、放松的时间。过于紧凑的课程安排,会令小朋友的精神疲乏,连带影响学习。上音乐课特别需要全神贯注,因此,上课前给小朋友短短的十分钟或十五分钟,来培养上课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旦确认时段,就必须建立生活常规,避免经常临时请假、调课,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小朋友学习。
3.稳定的学习 有些家长把选课堂当成逛街,动不动就喜欢换老师、换教室,只要对老师稍有不满,或找到学费较便宜的教室,便立刻向原教室说“byebye。”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每换一位教师,孩子就必须重新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使用的教材、课程不同,小朋友可能会重新再来一遍。音乐演奏的技巧有门派之别,不同乐派的老师指导学生自然也有差异,一换教师,原本的学习步调便被打乱,对学习的坏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家长在选择老师、教室,务必慎重,一旦选定,就不要三心二意,频频改换,除非小朋友由于学习的升级,必须由更高阶段的老师指导,而不得不换老师。
4. 持之以恒 既然下定决心要让小朋友学习乐器,家长应该应当体认到这是一个漫长
的学习过程,不是三五个月就能看到成果的。因此,要避免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动不动就转移学习“比较易学”的乐器,或断断续续的学习方式。否则,只会浪费时间、精力、金钱。故此,事前就应该慎重评估:(1)小朋友的学习意愿 (2) 时间、金钱的负担 (3) 所能投入的精神心血 但是,这倒不是说唯有各方面都能绝对付出的家长才能培养子女学习音乐,而是家长应先建立正确的心态:究竟让孩子学音乐是为了培养爱好、陶冶性情,或是略通音律、足以自娱娱人,还是要让孩子的一生走上音乐人的道路?不用说,期望越高,所付出的心血代价也必须越多。
无可讳言,学习音乐比起学其他的才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及金钱,也更需要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收获。即使只为了陶冶小朋友的性情,而让小朋友学习,最起码也休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
如何选择音乐教室?
1. 选择教室务必亲自前往
最好能够利用有学生上课的时间,在教室停留半小时左右,观察下面各种情形:(1) 教室是否明亮整洁,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环境是否良好?(2)教室中等待上课的小朋友,如无家长陪同,是否受到妥善的照顾?(3) 整体教室秩序是否良好?教室的工作人员是否适当管教等待上课及等待家长接回的小朋友?
2. 交通是否便利
一般初级课程,一堂课多为半小时或四十五分钟。家长带着小朋友上课,若是开车前往,一定要注意停车问题,搭公交车便要注意便利性。其实交通是件小事,正因如此,才容易被忽略。若是因这个小问题而影响学习则益发令人惋惜。有些家长十分在意所谓的“名师”,尤其听说某某音乐家小时候,每周都由中南部北上,向某名师学艺的情形,往往心生“有为者亦若是”的心态,不计路程远近,也要去拜名师学艺。然则,越是如此,越应当慎重规划交通的问题。唯有妥善安排交通,小朋友日后学习才能顺利,也不枉家长苦心求教于名师的作法。相对的,选择方便的教室就近上课,可以省下可观的时间,少受舟车劳顿之苦。
3. 不要只听接待人员的话就报名
先弄清楚任教的老师,再花一些时间与老师交谈,沟通教学的方式与理念。一般音乐老师也都很有耐心,乐于与家长交流,而每位老师的教法、作风、对音乐教学的理念都不尽相同,值得事前深入了解。
4. 弄清教室规章
包括收费计费方式、请假、补课的相关规定、课程的规划、学习的阶段流程等。学员除了上课外,常常需要参加教室举办的活动,如师生演奏会等,有时需分摊活动或购票,事前先询问明白,才不会觉得教室经常在追加学费。学员购买乐器的折扣或分期付款等优待,也可以一并询问,作为参考。
教室收费有一般的行情,通常很少有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少许金额的差距,家长可自行衡量究竟是否一分钱、一分货,有时宁可多花少许的钱,让小朋友能在理想的环境中学习,不要为了节省区区数百元的学费,让小朋友在狭窄闷暗的琴房,使用品质不佳的乐器上课。
如何选择老师
1. 爱心、耐心和亲和力
目前教授音乐的老师真是千百等,大学生兼差打工者有之,留学归国者亦有之,更有教授级的教师,收费自然亦有等级之分。假使不顾虑不同等级的教师在收费上的差距,选教师应首重慈蔼可亲的性格。
学习音乐要求较严格、精确,有耐心的教师亲切地反复指导,小朋友才能接受。有些严师板着面孔,学生稍有错误便动辄打骂,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纵使优秀,恐怕也难打开心扉热爱音乐。并不是老师不能严,成功的严师是要求严格,而指导态度温和、有耐心,多鼓励,少责骂。如此,学生不但学到音乐,也学到良好的风度和品格。
2. 教学的经验
有些教师本身琴艺甚佳,在著名的音乐学院、科系中任教,然而较缺乏指导儿童的经验,不擅与儿童沟通,遣词用句过于严肃、专业化、艰深,常令小朋友听不懂。相对的,有些教师也许资历平平,却有充分的儿音教学经验,知道如何将困难的课程以浅显的方式,为小朋友解说。家长可以安排小朋友与教师见面、交谈,从中注意双方的互动情形,最好能请教师为小朋友介绍一下教学的乐器及上课的方式,看看小朋友能不能理解老师说话的方式及内容。
3. 教学的理念
音乐界有所谓的乐派,再加上每位教师资历及学习背景不同,教学的方式也会产生差异,事前可先请教老师教学着重的方向,采用的教材特色,或某类教学系统规划的理念等等,多作比较再行选择。
家长为小朋友选定教室与教师后,就可以开始上课了。这时家长必须注意的重点包括:
(1) 帮助小朋友养成正确的姿势
弹奏乐器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正确的姿势与良好的习惯。这一点,每位老师在教学之初,都会不断地耳提面命,反复叮咛。家长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基本姿势的重要性,应确实了解正确的姿势有何要求。
小朋友通常不会很认真地保持正确姿势,所以在家练琴时,就必须由家长来注意、纠正。
(2) 在课堂上做笔记
学习乐器要注意的细节很多,累积这些所谓的“细节”,其实就是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在一堂半小时左右的课程中,老师所指导的要领少则三五点,多则十来点,不做笔记很难记得周全明白。小朋友我半还不会做笔记,所以必须由家长代劳。
利用空白笔记本、乐谱或课本的空白处,写下姿势、技巧及个人学习上应加强之处。练习的曲目在弹奏时有何技巧上的要求,及表达时应注意之处,可注释在五线谱行间。练不好的瑕疵可以用红笔标明,将老师指示的改进方法简单扼要地记下来,如此便完成了一堂课的讲义。回到家练琴时,一翻开课本,该堂课的重点便一目了然。
对于不懂得音乐的家长而言,帮助孩子做笔记,可以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以作为在家为孩子复习的依据。
(3)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音乐如同运动健身,长期持续才能得益。三天捕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是无法有成效的。因此,学音乐的孩子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习惯,每天都要练琴,这要靠家长来培养:
1. 规律的作息:像盥洗、运动,一旦养成习惯,成为作息的一部分,就会很自然地长期持续下去。练琴尽可能在固定的时段进行,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些家庭作息较不规律,外出交际之类的活动多,小朋友跟着家长东奔西跑,回到家已经累了,倒头便睡,就会耽误一日的练琴功课。又有些小朋友才艺课程排得满满的,哪天其他的功课太多,活动多,就挤掉练琴的时间。要避免这些情形,应该建立规律的作息,为小朋友好好排定练琴的时段。
2. 认真的态度:有些小朋友由于功课过多,或心性急躁,做起事来较为马虎,写功课潦草凌乱。但是先前曾说过,学音乐的要求远比其他才艺严格,毕竟学写汉字尽管字迹潦草,只要没写错字也算是学会了;而学习音乐,就算能将一首曲子弹得正确,但是表现草率,全无轻重高低,好象和尚念经,那也不能说是及格。所以家长不能仅以时数、次数来要求小朋友练习的“量”,也应该要求小朋友练琴时,专注、认真、用心的“质”,看小朋友是否努力做好每次的练习。
3. 心无旁骛:不要将练习排在小朋友期待的卡通时段或娱乐之前,以免小朋友一边练习,一边看钟,心绪无法集中。也不要排在小朋友容易疲倦、饥饿,而情绪不佳的时段;更不要在家长赶时间做饭,忙得人仰马翻的时段,把孩子打发去练琴;或成为茶余饭后,孩子吵得令人发慌时,填塞空档的活动。如果期望小朋友将练琴当成一件重要、认真的事情来对待,首先,家长就应该由本身做起,找个孩子有精神,且家长也较空闲的时间,例如:午睡过后休息片刻,或晚餐后上床前的时间,陪伴小孩一同练琴。练琴前,先让小朋友喝水、上洗手间,家长自己也做好准备。一旦开始练习,除了例行的休息时间外,不要轻易离席。务必培养专心的习惯。
4. 多鼓励、多肯定、少责骂:家长是否记得童年所学的一首戨:“这是一句好话,’再试一下’,’一试再试试不成’, ‘再试一下’?”练琴可以培养小朋友做事情的毅力,一首曲子由生疏到熟练,中间不晓得要经过多少次反复的苦练,因此任何的进步都值得嘉许。小朋友弹奏时并不是有意犯错,而是不懂得如何正确弹奏,或是脑子里虽然明白正确的奏法,但手指却还不能完美地配合大脑的指挥来动作。假使家长不能明白这点,动不动就因小朋友
弹错而加以责备,久而久之,小朋友练琴时,心中所想的便只有如何避免挨骂而已,渐渐原有想要把曲子弹“好”的那份用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想要面对挑战,将事情做好、博得肯定的欲望,假使经常得到鼓励,小朋友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练琴,学会一首又一首的曲子的过程中,再三得到成就感,并逐步建立起自信心,这是非常珍贵的经验。因此,对于小朋友练习的表现,绝对不可以打骂,只能温和地纠正。除非小朋友是因为烦躁、心不在焉而错误百出,那么再予以训诫。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许多家长一旦好不容易把小朋友“赶”到钢琴前坐下来(或是拿起乐器来),便迫不及待地逼着孩子埋头苦练,这么做是不对的。因为小朋友的人虽然已经坐在钢琴前面,但是“心”还不知道在外太空的哪一个角落,对他接下来要做的功课都还茫茫然,这时候叫他弹琴是白费力气,应该先帮他作一番心理准备:
1. 练琴的规划:
练琴如同做功课,假使孩子今天面临的是联考,想必您不会赞同他一时心血来潮走到书桌旁,随手抽一本书出来,是什么就念什么。读书要有读书计划,才能有效率地学习、吸收,练琴也是一样,每日的练习都应有明确的方针和目标。
2. 作业整理
找出上一堂课的笔记,先请小朋友浏览一遍当周应练习的曲目,打拍子视唱一遍,使小朋友清楚明白自己接下来练习的内容。
3. 重点整理
在视唱的过程中,同时为小朋友说明练习曲目应多加注意之处,强弱或易弄错的拍子,分等都按笔记为小朋友解说,并注意让小朋友视唱正确,等到小朋友已经能够正确掌握曲目应有的表现方式之后,才进行下一阶段。假使视唱时,不能掌握正确的音乐节拍等,表示小朋友对曲目的理解仍然不足,应该请小朋友反复练习,并且提醒、纠正小朋友,直到理想的善,这样小朋友在稍后弹奏时才会用心,不至于乱弹一通。
4. 行程表
就像大人在早晨会对自己今天该办什么事,办事顺序的先后,大致排个行程一样,小朋友的练琴也该有个程序。许多小朋友最害怕的是,家长一叫他坐下来练琴,便一首接着一首没完没了地练下去,怎么练,家长都不满意,时间无限延长,这时小朋友心里所想的,大概就只有如何早日脱离苦海了。难怪许多小朋友在练琴时,频频看钟,搞得家长也怒火攻心。
理想的练习,应该让小朋友明白练习的行程计划,如果小朋友心中有个底,晓得练习到什么程度便可以下课,自然会比较有耐性地努力做完功课。
家长在请小朋友整理作业的时候,就应大略评估一下,今日能做多少练习。在时间、精力都
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练习的步骤,分配练习的时间,并且为小朋友做一番说明,让小朋友能按部就班地进行。
如何规划练习内容:
1. 一周的阶段性规划
音乐课通常是每周一堂,老师所交代的功课也是一周的。许多家长要求小朋友练琴时,必须将当周的功课全部一次练完。这种作法在刚开始学琴、功课量不多的时候或许行得能。但是随着学琴时日渐长,一周功课量也会跟着啬,便会发觉练琴时间虽然一再地拉长,可是该练的功课却好像怎么练也练不完,进度一日比一日慢。虽然学习进度随着程度加深,必定逐渐减缓,练琴所需的时间必须加长,在某个范围内都属于正常现象,但缺乏成绩和效果的练习,会令小朋友感到不胜负荷,压力沉重。毕竟,一周的功课就应该以一周的时间完成,没有用一天来练完的道理。
2. 一日的阶段性规划
田径赛中,一百米的赛跑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秒左右,跑者却同样必须将过程划分为起步、调整呼吸、加速、调整步伐、冲刺各阶段。之所以需要如此精密的规划,是由于人的体能、精神及心理状况,经常呈上下起伏的波浪状变化,纵使能力再优异的田径选手,也无法在短短十秒内,始终保持冲刺速度跑完一百米。而练琴的时间动不动就是一小时,甚至更多,想要求小朋友自始至终皆维持同样的注意力,实在是天方夜谭,所以有必要以合理的步骤来进行练习。
如何做好一日的规则?
每日的练习应包含以下各项:
1. 基础练习: 包括音阶、指法、弓法、和弦、琶音??举凡演奏的基本技巧、动作皆包含在内。
2. 整体练习:预订当日练习的曲目,弹奏数次,追求熟练。
3. 重点练习:将曲目中觉得困难、特别练不好的地方,挑出来反复练习,以追求精确。
4. 复习整理:回顾上一周的功课,未尽理想之处,应予以加强、改进。
5. 练习要领:时段的分配相当重要
(1) 最初的十至十五分钟:
这时候由于小朋友刚坐下来没有多久,要收一下心才能进入状况,因此,先进行前面介绍过的作业整理、视唱、揭示重点等步骤,并约略说明今日功课的分量。
(2) 第二阶段:
将陌生的新曲目或曲目中最困难的部分,放在这个时候练习。因为这时候小朋友已定下以来 、集中精神,无论注意力、耐心及体力,都在最佳状态,所谓“一鼓作气“,正适宜解决最难练的部分。
对于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的小朋友,家长要密切观察他的表现,一旦出现分心、疏忽草率的情形,与其责骂,不如给予新的练习,好重新拉回他的注意力。
缺乏耐性、容易心浮气躁的小朋友,往往在困难的部分左练右练都练不好,而大发牌气练不下去,所以不宜将全部难练的部分,集中起来一起叫小朋友练。应利用小朋友耐心尚足的时候,要求他仔细地、慢慢地精确练习,一旦他开始感到挫折不耐烦,便立刻停止,改为复习功课,练习驾国就熟的曲目。如此一来,练习顺畅,小朋友的心情也会好转,乐于回头再次练习困难的部分。
个性畏缩、遇到困难立刻灰心的小朋友,千万不能一开始就练习困难的部分,否则练不到数分钟,小朋友就会哭着说:“我不想练了。” 应该先让他练习较简单的曲目,建立信心,让他觉得今天的功课并非很难,再一次给予一个困难的小节练习,务必等他练会了,有信心和成就感以后,再给予新的习题,以免一下子面对大量的难题,把小朋友吓坏了。
对反复练习感到枯燥无味的小朋友,在练习前,必须先明白告知当日练习的次数,但是有虚张声势 小朋友会一味地赶着练够次数,而不顾练习的品质,所以家长要事先让小朋友建立起练习时重“质”重于“量”的观念,与其任小朋友马马虎虎地练一千次交差了事,不如请小朋友正确、理想地练足十次,凡有错误瑕疵的练习,都不予以计算,必须重来。
唯有质、量并重的练习,才有价值和意义。
(3) 第三阶段:
在经过刚才的一番苦练之后,小朋友的心情就好象在爬山时,一口气通过了最艰苦崎岖的部分,很自然地会稍微松弛下来。况且小朋友的体能、手部肌肉的力量等,才刚开始锻炼,容易疲倦,适度的缓和、松弛是必要的。所以这个阶段应该进行的是基础练习,让小朋友做做手指运动、手指体操,然后以轻松的方式作基本的练习,如音阶等。
基础练习属于较机械化的弹奏,要求的重点在于:1. 动作精确 2. 熟练流畅
一旦练熟之后,就不必花太多的心思及注意力在上头,只要每天练足一定的次数,保持技巧的熟悉及手指的灵活即可,所以适宜作为放松心情的练习,也作为下一阶段练习的暖身操。
如果小朋友讨厌基础练习的单调,可以把这部分分散到其他的时段,例如:每日应练习五十次的音阶,就安排小朋友晨起练二十次,练琴的时间练二十次,睡前再练十次,可以避免小朋友对基础练习产生排斥感。
有关基础的要领,等稍后再来讨论。现在,先来看看下一个阶段的练习。
(4) 第四阶段:
这个阶段应该进行的是整体练习。把今日练习的全部内容,从头到尾做数遍,这时候应该同时进行检讨:哪里练不好?哪里不够熟练?困难之处在哪里?这些要保留下来,作为明日练习的项目。
整体的练习,要以一周的时间来规划进度,不要逼迫小朋友在一日之内,便将一周的功课练到理想。
这一周的功课练完之后,再以十五分钟的时间复习以往的功课。所谓温故而知新,将原有的基础,更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复习完毕后不要忘了给予表扬与鼓励,尤其是复习的功课都是已经学会且练熟的曲目,小朋友会有较理想的表现,不像弹奏新曲目那样容易出错。理想的弹奏,加上家长的赞许,会令小朋友有很大的成就感,觉得练琴的收获很多,自然会更乐于练琴。相反的,如果一日的练习都是在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中结束,小朋友当然会感到挫折、白费力气,再也提不起学琴、练琴的兴致。
一般老师大多都是凭经验来布置功课给学生,功课量的多寡因人而异,有些老师倾向于大量的作业,但大部分老师都会合理地布置作业。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有些学生能专心地学琴,有些学生除了音乐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才艺要学,两者练琴的时间当然也有差别。老师不见得能够明白每位学生的个别状况,对于作业的分量恰当与否,还是要靠家长来评估,因为家长是最了解子女学习状况的人。平日家长在陪小朋友练琴时,就可以估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分量是否恰当,宁可做较少量的功课,让小朋友轻松地练习,充分地练好全部的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不要贪多嚼不烂,让小朋友负荷过大的压力。
乐器的课多半是个人式,家长可以向老师反映作业量的问题,请老师配合。即使是团体课的课程,只要不会太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度,相信老师也会按学生的个别状况做调整。不要因为觉得不好意思,便一味要求小朋友追赶、适应老师的教学进度。现在强调的是自主式的学习。从整体来看,如果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基础没打好,有哪些功课还没有完全吸收、熟练,而请老师放慢进度,减少作业量,以期学习得更扎实,这才是较正确、认真的学习态度。只要家长与老师充分沟通,相信老师也会赞成及肯定家长的做法。
确定作业量在合理的范围之后,就要督促小朋友确实完成,不要偷懒。每周的功课,小朋友有六天的时间可以完成。
家长可以这么做??
一周的练琴计划
第一日:
由于刚上过课,对上课内容记忆犹新,老师在课堂中指出上周所做的练习,有何错误、不理想之处,应该及早纠正过来,所以把握今日多做复习。
每一项新的练习功课,都必须以过去的练习为基础。若上周、上上周的功课都还没练好,就直接跳到本周的功课练习,也不可能理想。所以,把这一天的练琴重点放在改进上周的缺点,至少占全部练琴时间的百分之五十,或练至完全正确理想为止。
另外百分之五十的时间,用来练习基础及本周功课的重点,不必要求小朋友将本周的功课全部练会。
第二日:
检讨昨日的练习是否已经将缺点改进了?进步程度如何?斟酌情况减少复习的量。原则是,务必将上周的课程完全学会、吸收。
将本周功课整理出重点来练习,但不必在一日内练得完美,初步先练到不会弹奏错误即可。先以较慢的速度练习,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小朋友熟悉弹奏的方法。
本日的基础练习分量不必多,只要大致浏览一遍,维持往常的基本练习分量即可。
第三日:
将本周功课全部练习一遍,看看经过昨日的重点练习后,小朋友能不能把本周功课用较慢的速度,弹奏得正确无误码,这只要练一次就够了。今日练琴的重心,在于将困难、弹不好的地方做重点练习,就好像读书时,先划重点、背重点一样。
练好这个部分,再做基本动作练习。
第四日:
经过两天的重点练习,小朋友应该能够把困难的地方,练习到正确。今日的重心,便放在整体的练习上。
弹奏练习曲目的阶段性要求是:
正确-----熟练-----流畅-----理想
今日应要求小朋友做到正确、熟练。起码要能从头到尾弹奏不出错、中断,拍速慢没关系,弹奏应先达到流畅,再要求速度。尚示熟练时便要求速度,往往见小朋友满头大汗地胡奏一通,险些连手指也打结了,如此只会牺牲弹奏的精确度。要记得“正确”是弹奏的最基本要求。
第五日:
将整体练习曲做到流畅,把速度调整到正确的节数。不完善之处要加紧练习。不只是能够很熟练地弹奏而已,还包含对于技巧上更高层的要求。以背诵唐诗来比喻,熟练地背诵唐诗只要不出错,不停顿迟疑即可,流畅地背诵则要有声调的抑扬顿挫,口齿清晰,咬字清楚,词
句轻重缓急恰当。因此,流畅的弹奏不能像和尚念经,要有适当的声音和表情。
第六日:
次日就要上课了,要把本周作业整理检查一番,尽量做到理想。如果有学习上的困难,就要整理、标示在乐谱或笔记上。家长应该帮助小朋友研究困难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因为小朋友遇到困难,往往只感到灰心挫折,而不懂得分析:“我这里为什么弹不好?”当然有经验的老师可以看出来小朋友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指导改进的办法,不过一堂音乐课多则六十分钟,少则半小时,老师观察、理解学生也受限于时间,未必能够深入。假使家长能利用陪小朋友练习的时候,作简短的观察记录,并与小朋友聊聊在练习时遇到的困难,如此既可以提供老师教学的参考资料,也可以帮助小朋友建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良好学习方式。
“成长就是在错误中学习。”所以对小朋友练琴的错误,不要一味指责,应设法协助小朋友学习,有些小朋友完全不懂得在课堂上提部,家长为小朋友整理练习检查的笔记,可以代替小朋友在课堂上向教师请教,这样小朋友才不至于盲目地练琴’、学习。
虽然陪着小朋友练琴是件颇为辛苦的事,但是,看到孩子那双不久前,还抱着奶瓶的小手,如今却能弹奏乐器,发出甜美的音乐,相信做家长的心中,必定也能分享子女成长所感到的自信与喜悦。
不过,请家长记得,不要给子女的学习施以过多的压力。大多数的小朋友开始学习乐器的年龄,都是在六岁上下,也正是开始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时期,突然就要同时面对这么多的课程,对一个刚脱离幼儿阶段的小朋友而言,是件很吃力的事。家长在这时期应妥善分配各科目的时间,让小朋友在各方面有进步吵要犯了学习的“偏食症”。 但是也不要忘了为小朋友留下休闲、欢乐的游戏时光,以免日后孩子长大了,抱怨他们从来都没有过童年。
【第五章 音乐之路(II)】
据说,杰出的音乐家马友友,三岁时开始学大提琴。当时,有位大提琴老师以“这么年幼的孩子无法学习大提琴”为由,拒绝教授他。马友友的父亲是知名的音乐教授马孝骏博士,因此自行为马友友上课,并且一开始就教他拉巴哈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当时马孝骏教授指导马友友的方式是:一次只教一个小节,直到马友友可以熟练地拉到十全十美时,再教下一个小节。如此花了两个朋的时间,练成一首曲子,令当初拒绝指导马友友的教师大吃一惊,改变主意,破例收马友友为学生。
提出这个例子,并不是要让每位家长去学习马教授的做法,让小朋友都按照同样的方式练琴。而是在说明,教学上并没有任何固定的学习模式,可以适用于任何学生。当老师拒绝指导马友友时,其实是因为,就该老师所知,没有任何学习模式,适宜指导年幼的马友友。而马教授所做的,正是为马友友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专属于他个人的学习模式。
由于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尽管按照一种通常的模式来学习,每个学生还是应自行找出最适合自己特点的用功计划。尤其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遭遇的困难都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相对的,也皆有其短处。技巧上的缺点、表现上的瑕疵,都需要时间慢慢地磨炬。练琴的要义,不外乎认清个人的不足之处,耐心地、日复一日地花时间去改进。练好一首曲目只是短期的功课,藉着曲目的练习来追求技巧的进步与风格的完善,才是真正的目标。
也因此,谈到练琴的方法时,可以说世上有多少种学生,就会有多少种方法,而且所谓最好的方法,都是具有创意的学生,针对自己个人的特性,而大胆发明出来独特而个人化的方法,马教授为马友友规划的学琴方式,即是一例。
然而,所谓殊途同归,对于练琴,还是可以整理出某些原则性的方法来的: 基本技巧的练习:
钢琴的指法,小提琴的姿势、动作、弓法及管乐器的运气方式等,举凡弹奏的纯技巧性要求,皆属基本练习,其练习的目标是做到精确娴熟。如再仔细研究,其中包含三类不同的项目:
(1) 动作上的精确
就像游泳选手必须苦练动作,以争取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差一样,演奏者动作技巧上些微的差异,也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至于每一位学音乐的学生,莫不致力于改进动作的精准度,以期提升技巧。
不同风格的乐派,对技巧的要求会有差异,有些技巧在练习上须顾及个人的生理条件等复杂的问题,不拟在此讨论,现在纯就基本动作的练习方式加以分析。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建立正确基础
就像拿筷子、握笔的方式一样,人的大脑在学习某项动作技巧之初,会全盘吸收生理各方面的讯息:个别手指弯曲的角度、肌肉伸缩活动的部位、施力的方式等。最初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讯息进入大脑里,例如:小朋友可能会尝试三四种不同的握笔法,不过最终会有一种强势、频繁出现的讯息,压倒其他讯息,成为大脑所彩的固定模式,亦即定型为所谓的“习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会说这个人已经“学会”拿筷子、握笔,因为他做这个动作已经成为近本能的反应,直觉式的活动。习惯一旦养成,便根深蒂固,即使日后加以矫正成功,还是会无意间再度恢复。
学习弹奏乐器基本动作的过程,和学习拿筷子、握笔一样,而且,在早期所建立起来的习惯特别重要,因为早期的不良习惯,会造成日后学习的重大障碍。因此,在小朋友学琴之初,家长必须像教他拿筷子、握笔一样,反复再三地指导他保持正确姿势。要领是时时注意,时时保持正确。
2. 养成惯性动作
弹奏乐器,不只是维持一个固定姿势而已,还包括动作。以前例来说明大脑对于“动作方式”的学习:当大脑初次指挥人体从事某项活动,例如“用筷子夹花生米”时,由于缺乏类似的经验、讯息,无从判断该以什么样的肌肉动作方式来完成该项活动,因此,会以一种看来颇为笨拙的方式学习。第一次,用一种“可能行得通”的方法去夹:错误、失败,花生米掉下来。第二次,稍微改变一下方式,再试:错误、失败,花生米再度掉下来。第三次,放慢速度,更加小心翼翼地尝试,感受花生米保持在两根筷子间的恰当施力方式,在滑动的花生米与筷子之间精密地找寻施力点,大脑同时在活动中收集资讯,分析从事这项要领,调整肌肉动作。最后成功完成动作,学习到经验。
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初学夹花生米动作的时候,如果性急,一味地快试,快夹,通常成功只能碰运气;反之若以慢速度练习,给予大脑充分的时间去吸收、研究由指尖传达的重力、平衡等各种因素,则大脑很快就能掌握到要领,根据要领多加练习,很快就能夹得又快又准。
学习弹奏的基本动作要领,也应如学习夹花生米一样。每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新曲目时,都会指示先放慢拍速来练习,就是希望在慢速度的练习中,让学生有时间去动大脑。基本动作的练习应当以下述方式进行:
精确分析----分解动作----慢速度练习----熟练
老师会为学生示范动作,讲解要领,只是年幼的学生不见得有足够的观察力及理解能力,所以,家长应和小朋友一同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充分理解,然后于练琴时,反复为小朋友讲解,务必使小朋友领会,并且观察小朋友的练习是否正确精准。如果小朋友有某个动作做不好,绝对是由于理解不足、不正确,与练习的次数无关,毕竟人的肢体是受大脑的指挥,理解正确动作才能做得正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因此,基本动作的练习首重正确,家长不要过早要求动作快速,运指如飞,以免小朋友追求速度而放弃精准,宁可慢练千次以求扎实。
动作若有错误的时候,应先观察错误之所在,剖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琴的小朋友,建立对正确动作的理解,排除造成错误动作的习惯,进行纠正的练习。一旦建立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应尽可能于练琴时自始至终维持正确动作,勿令小朋友因疲乏或厌倦而松檞下来,以不正确的方式练习,以免前功尽弃。
3. 纠正的练习
演奏乐器的姿势与动作,以追求最佳的演出效果为前提,有时或多或少会违反了人体本能的动作惯性,例如演奏小提琴的姿势,就不是很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弹奏钢琴时的触键方式,为追求各种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有多种差异,学生必须用心去领悟,体会个中微妙的“感觉”,才能进行练习。可是演奏乐器时需要注意的部分很多,同时要注意左手、右手、手肘、手腕、指尖??各个不同部分的动作,免不了顾此失彼,到最后没有一个部位练得好。特别是在进行纠正练习的时候,若急于一次同时改进全部的瑕疵,往往会越弄越糟,旧缺点还没彻底改正,新的毛病又造成了。
因此,无论是练习新的技法,或纠正的练习,请学生养成一次只注意一个重点的习惯。因为,错误往往是由一个带动另一个,连锁反应下来的结果。例如:过分僵硬的肩膀会造成上臂紧张,下臂因而无法灵活,再造成错误的手腕角度??所以,练习时应先由整体的错误中,找出影响最重大的部分,集中精神来加以改善。要先撇开其他的错误暂且不理,直到反复练习将错误动作彻底根绝,重新养成良好习惯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错误的纠正练习。
这就好象在堆积木时,若底基础动摇,上面的积木也会跟着倒塌,挽救之计只有从最底下一个没叠稳的积木开始重新叠起,否则,一味地调整顶端的积木,基础不稳仍是徒然。一次只找出一个重点来练习,看似笨拙,但练好的部位,就像稳稳打好的一块基石一样,能够站在稳固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更高的成就。
4. 熟练与速度
追求基本技巧的熟练与,除了苦练之外别无他途。但是,从前述的分析中可以明白,所有的练习必须以正确性为前提,练习才有价值。不要误以为一味地苦练、死练,就可以把错误的动作练成对的,错误不经过纠正,永远是错误,在错误的基础上苦练,只会造成积习难改,日后琴艺更难以进步。
由于个人不易观察自己的肢体动作,家长应当扮演观察者兼教练的角色,协助子女练琴。所以,家长本身应对基本动作与技巧勤于研究,多向教师请教,以便在家指导子女练习。
(2) 建立感官的敏锐度
感官的敏锐度指的是音感及节奏感,以及对声音的质感、力度等各方面的感受性。
音感对学音乐的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Do, Re, Mi不分的学生学音乐,就像咸、苦不辨的人学烹饪一样,纵使依样画葫芦,只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训练音感的准确及听力的敏锐,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相对于美术是空间的艺术。音乐中的节奏,即时间由音符分割而成的型式,音符同时标示出音高及时间值。在一段快板的乐句中,一个十六分音符所显示的时间值,可能仅有四分之一稍。演奏者究竟是弹足其时值、超出其时值、或在两个音之间留下少于八分之一秒的空隙?对于音乐的表现上,足以造成重大影响。由此可知,音乐家对节奏掌握的精准,来自于时间感。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音感的训练
我们可以用语文的学习来比喻音感的训练,看看其中的相似性。
不同地方的人学习同一种语言,常常有口音上的差异,彼此对话的时候,很容易能感受到对方发音上的不同。造成口音的因素,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反复吸收听力上的刺激,并加以模仿的缘故。越是早期或大量的刺激,越能建立强固的影响。所以幼年移民美国的华裔儿童,比成年后才移民美国的华人,更能讲一口美国腔英语;而移民长达十年的人,也比移民只有一年的人,更具有美国口音。
不懂美语的人,大抵无从分辨美国各地区民众的不同口音,或不同族裔人士的口音差异。如果,学习到“标准”发音的美语,则对于各种微妙的口音会有敏锐的判别,虽然不一定能区分它是属于哪一种口音。
音感的敏锐度和对语音的敏锐度,是循着相同的途径建立起来的,都是藉着听力的刺激加以训练。传统的音感训练,是由老师弹奏音阶、和弦、琶音等,训练学生辨认。对学习音高不固定的乐器(如小提琴)的学生,音感特别重要,因为所有的音高都必须由演奏者自行“制造“出来,音感不佳的演奏者制造出来的声音,自然也跑腔走调。
学生的音感可以由老师加以训练,但家长也要注意给子女一个有绝对音感的“环境”;这就
像学生在校内学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是回到家中,若家长所说的都是“方言普通话”,学生的口音多少会受家人的影响一样。如果,学生在家中练习使用的钢琴是走音的,经过一周的练习下来,再到老师那儿用音高正确的钢琴弹奏,说不定学生反而觉得老师的钢琴音不准!
有些家庭中的老钢琴一放数十年,历经数代家人弹奏,甚至还经过搬家移迁,却从来也没有调过音。更可怜的是,还有学生将就使用部分故障的钢琴在练习,这对于音乐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这在早期,一般家庭普遍经济并不宽裕的时代也就罢了,现代的家长既然有能力让子女学琴,在这方面就更应该用心一些。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倒不是鼓吹家长花大钱,购置名家级乐器供子女学习,但最起码要注意乐器的基本品质,维护保养,以及时时调音,这都是必要的。
若是学习音高不固定的乐器,学习之初首要是练习调音;有的学生虽然会调音,练习之前,却懒得先做调音的步骤,这是很要不得的习惯。家长一定要督促改进。
此外,学习音高不固定的乐器,在练习时出现音准偏差的情形,一定要立刻予以纠正,不要任由学生因懒得纠正,而将错就错,打混战地练下去,久而积非成是,对不准的音失去感觉。
2. 听力的训练
人类具有视、嗅、味、听及触觉五种感官能力,感觉器官随时传送大量复杂讯息进入大脑,由于不可能同一瞬间处理如此大量的讯息,大脑必须先行区分其重要性,并且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部分。例如:当我们一边读书、做笔记,一边听音乐的时候,如果大脑判断做笔记是较重要的工作,对于耳旁的旋律声,就会采取听而不闻的态度;反之,若旋律中的某些段落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手中的书本自然也就视而不见了。
练琴时的高难度,在于学生必须将注意力分散于识谱、弹奏及倾听自己的弹奏三方面,并且各方面都要做到正确、清楚。特别是学生必须建立一种客观评判的态度,来聆听自己的演奏。
基于自我陶醉的心理,一般人对自己的演奏,总是觉得怎么弹怎么好听,而忽略瑕疵之处;如小叮当漫画中的人物技安,尽管歌喉欠佳,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他自己却自鸣得意得很。这倒不是技安的耳朵有毛病,而是每个人所共有的自我美化倾向。但是当学生练琴时,如果只知自我陶醉,缺乏自我批判、检讨的能力,就会成为进步的大障碍。或是学生赶进度赶得头错脑涨,连视奏都自顾不暇,遑论匀出注意力来评判自己的表现,自然不可能由反省追求进步,然而反省却是进步的原动力。对自己的琴艺欠缺反省力的学生,纵使老师言者谆谆,
但听者藐藐,这也是无可奈何。所以,学生要培养听力的敏锐度,并养成聆听、评判自我表现的能力。音感只是听力的最基本要求而已,再进一步,学生必须对声音的质感、力度、饱和度等各方面都有敏锐的感受。在平常不练琴的时候,就要常常训练。
如众所周知,盲人的听力甚为敏锐,这是由于丧失视觉感官能力,必须靠剩余的感官递补其功能,久经训练而发展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常人在黑暗中,听力也会较白天敏锐,因为视力受到黑暗的影响被迫“关机”,大脑处理讯息时,自然将重点放在剩余的感官所传送的讯号上。想要锻炼听力的好办法,便是经常闭上眼睛,专心地聆听。
可聆听的声音很多,大自然的风声水响固然悦耳,而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微妙多变化,学音乐的孩子更该多听音乐。一旦学音乐到了这个阶段,就该尝试着做版本的比较,同一首曲目,不同演奏家的表现方式有何差异?假使学生也会演奏同一曲目的话,更可以录音,比较之间的差异。要一个小节,一段小乐句,仔细聆听比较,玩味其中,分辨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形成特色的原因、技法为何?选择聆听的曲目时,更应当多听,听的心得渐多之后,再去听更艰难的曲目。 这就好像学作文必须多读书,才容易进步一样。
在练琴时,学习聆听自己的弹奏,首先要从已经练得十分熟悉,闭着眼睛也会弹奏的曲目开始,并不是真的要闭着眼睛弹奏,只是练习放最少的注意力在识谱上,集中精神弹奏及倾听。若能以背谱的方式弹奏,将更能专心聆听自己的演出,效果更佳。
这种练习最好能逐一琢磨每个乐句,就像诗人苦心推敲字句一般,努力将每个音符都锻炼得完美理想。藉着这种练习,建立弹奏时自我检查的习惯,这在平时练琴时,就应该时时保持。
(3) 对技巧的理解
曾经有一则笑话说,有个傻子学人写字,见人提笔他也提笔,见人挥毫他也挥毫,从到尾有样学样,竟也学得八九不离十,但等到写完了一篇字,写字的人却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将墨汗全泼在纸张上;傻子一看,便也不假思索地拿起自己的砚台往纸上一倒??
这段笑话虽然夸张,却不能说是毫无根据。对老师的指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味照单全收的学生 多的是。虽然每位学音乐的人都明白,所谓基本技巧是一些应用性很高的技法,在弹奏曲目的时候,学生也会知道这里应用的是某种弓法、指法等,却不知有多少学生会去研究一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技法。
当然,若要对音乐有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至少要学习到相当的程度。但是,聪明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多疑问,喜欢追究根由,通常这些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受鼓励的好习惯,在学音乐
时,却往往受到限制。有些家长对小朋友学琴时所提的许多问题,由于本身并不了解而无从回答,便一概抱着这样的态度回应:“叫你这样练你就这样练,问东问干么?教师教的还会有错吗?” 其实小朋友问东问西,出发点并非质疑老师的教学,多半是基于好奇、探究的心理。如果小朋友练基本技巧练得很烦、很累,忽然大惑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练这个呢?练这个有什么用?”家长正可以请教师适时为小朋友做一番说明,机会教育一下。不要立刻就认定:“你这个小孩是不是想偷懒,不想练?问这种问题是不是想找碴?”
过去学音乐的方式,类似古代的师徒传承,徒弟对师父所传授的东西不敢多做质问,也不敢多做革新,只知墨守成规,以沿袭师门传统为是;现在的学习风气不同, 教师也较乐于见到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好现象。
曲目的练习
曲目的练习要有方法,就像读书要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相信曾经陪小孩练琴的家长,多少都曾看过一种现象:小朋友面对一首新曲目时,立刻就像平常一样地弹奏起来,但是弹了两三小节,遇到困难的地方,弹奏速度便慢了下来,甚至断断续续,弹错音又再重弹,以至于琴声错乱反复;弹到较容易的地方,却又加快速度,整个练琴过程像是在听口吃的人说话,这是最初练习的情形。
到了对曲目稍有认识的时候,小朋友练习的情形又变成下面的情况:从头开始弹奏,弹错了便停顿下来,重头再来一遍, 到了某个地方又弹奏错误,又再重头来过,如此一再反复。
或是另一种情形:从头弹奏,但会在错误的地方一再反复,练到正确才再接下去弹奏,直到下一个错误处又再反复下去,整体练习过程像处处跳针的唱片。
到了好不容易能将曲目正确弹奏一次的阶段,小朋友便以很流畅的速度开始弹奏,可是遇到困难、易出错之处,便自然而然地放慢了弹奏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弹完这个段落,琴声忽然又快了起来,如此忽快忽慢地练完。
比较有指导小朋友做功课经验的家长应能察觉,有时小朋友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背书,可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在背错的地方胡乱地反复,跳来跳去地背诵,只会使大脑记忆文句的顺序更为混乱,更易颠三倒四。
练习曲目的学习过程,和背书相似,不同的是,练琴是用“手指”,而非嘴巴,将曲目“背”出来。弹一首曲子,如学一套“手指的舞步”,手指要从头到尾以一定的顺序完成整套动作,
练习时,不规则反复地跳来跳去手指便难以“记忆”正确的整套程序。
理想的背书方式是先将课文专心地读熟,再将拗口处或文句顺序较容易弄错的地方反复念熟,最后试背时,不要遇到错的地方就从头背起,应略加提示,再往下背。练习曲目时,也应运用类似的方法。
家长可以这么做??
练习的步骤如下:
1. 先将曲目浏览一遍: 用较慢的速度,小心地将全曲弹奏数回,尽可能不要出错,让大脑能建立正确弹奏法的概念。一开始练习,若匆匆忙忙地弹奏错误,大脑就会留下错误动作的印象而养成顽固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常常在同一音符出错的缘故。
2. 找出困难处练习:最好以重复整个乐句的方式练习,假设一个三小节的乐句,只有中间一小节难练,若只练习该小节,练好之后,容易出现整个乐句不能流畅的问题。困难处应该要以慢速度练习到熟悉为止。
3. 最后进行全曲的练习:弹奏错误时,不要动辄重头来过,否则会变成反复在弹奏已经熟练的部分,及乐曲开头的部分,而错误出现的地方,及接下去的部分都没有练习到。最好是从错误出现的乐句开始重来,再继续往下练习。假使错误仍然很多,表示第二步骤的练习不充分,应该再重来。
4. 表现的琢磨:练熟后要精益求精,一字一句地锻炼每个音的表现,好像写作文时,最后的文字修饰一样。
培养小朋友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付出极大的精力。然而好习惯一旦养成,小朋友将终身受益,不仅在音乐的学习上,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莫大帮助,值得家长花费苦心。
【第六章 音乐之路(III)】
许多为人父母常会抱怨现在的小孩依赖心重,出门要人帮忙穿衣、穿鞋,上学要人帮忙整理书包,作业要人检查??凡事都要大人为他们打点得妥妥当当。的确,现在的孩子比起上一代,确实是养尊处优得多,大、小事都由父母代劳惯了,甚至连学习也一味依赖父母,例如:学校要剪报收集资料,请妈妈动手;数学习题写完了,请妈妈验算检查;美劳材料请妈妈准备??学习的工作有一半落在妈妈身上。不用说,这是不好的习惯。
在参与小朋友学习的过程中,应区分“协助”与“代劳”的分界, 避免让小朋友养成坐享
其成,凡事都指望父母为他们安排的惰性。
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最初由于孩子年幼,家长不得不负担部分责任,如陪课,帮忙做笔记,督促练琴等,但是这种作法非长久之计,到了适当的年龄,小朋友应该开始独立学习,对自己的课程负责。但是,没有人能在一日之中突然成长,脱离母体而独立,家长期望小朋友自立自主,也应当以一段时间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能忽然对孩子的事一概撒手不管。
假使家长有意让子女自行学习,先要用一些方法来训练小朋友独立学习的能力,建立他们的责任感,然后才能放心让孩子单飞。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训练小朋友自行上课
(1) 八岁以上,或学乐器一年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开始训练自行上课。
(2) 最初,家长可以不必在音乐教室内,但仍应在家长休息区陪伴着,最好能注意、倾听教室内上课的情形。这不是要“监视”小朋友上课,更不要一听到小朋友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或学习不顺利,便立刻按捺不住,冲进教室里插手。家长要保持无论如何都不介入的态度,纯粹观察小朋友上课能否认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如果小朋友因家长不在场就不专心,也不要立刻走进教室骂他,让小朋友学习接受教师的管束。但是下了课,就应该立刻指出小朋友的错误,并指导他上课应有的规范。如果小朋友学习情形不佳,家长当评估下面的情况:小朋友是否尚未具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学习?是否应延后训练,再陪课一段时间?若小朋友过去太依赖家长的指导,老师所讲的话都要靠家长再“翻译”、补充,才能理解,家长要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让老师与小朋友建立直接的沟通。
(3) 已上学的小朋友, 家长要指导子女做上课笔记的方法。最初也许只能写注音,写得也不清不楚,但还是要让子女自己写。家长可于课后与老师作简短的沟通,为小朋友补充笔记内容,或自己再作一份指导时使用的版本。这样做虽然有点麻烦,却胜于一辈子为子女充当书记官。
(4) 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小朋友的学习情形。但是不要当着小朋友的面前,直接询问上课情形,以免小朋友认为家长对他没有信心。也不要转述教师的话,来指责小朋友,应多转述教师的赞美。
(5) 十岁以下的小朋友,不应自行往返上课,即使家长不陪课,也应该亲自或安排妥善的接送。家长若不在音乐教室中等候小朋友下课,应留下紧急联络电话给教室职员,并且避免去逛街购物,行踪不定,临时有事却难以联络。
(6) 关心小朋友的学习。不陪课,并不代表此后不闻不问子女的学习情形。过去对小朋友学习上的困难,拥有直接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一旦停止陪课,便无从再亲自理解小朋友的学习情形。所以,有必要与教师、小朋友建立沟通及讨论课业的习惯,并不时追踪学习的进展。
2. 训练小朋友自行做笔记
(1) 简单扼要: 心性仔细的家长,做笔记唯恐不够翔实,几乎把老师所说的话,一字不漏全抄下来。但是,小朋友写字速度不比大人,为了避免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写字,做笔记应力求简单扼要。
(2) 音乐术语:笔记中常用的音乐术语,请家长先教小朋友拼写、练习,这样小朋友做笔记才能顺利。
(3) 指导笔记方式:将过去的笔记找出来,每位家长各有自己记录、整理的方法,详细地向小朋友说明。最初,请小朋友依照家长的方式来做,若小朋友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笔记,就随小朋友的意思。要点是笔记须有条理,不疏漏。
(4) 对笔记的了解:做笔记可观察小朋友对课程理解的程度。有的小朋友将音乐术语抄一抄,其实是一知半解。所以,家长看笔记时,可以出一些题目来问问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是否记信笔记重点,是否已经理解。
(5) 笔记是学习的依据:笔记最重要的是正确,请老师每次下课前,抽五分钟检查学生的笔记记录是否正确。这样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谈练练琴,似乎有不少家长和小朋友都会感到头痛,有些家长因此连想都不敢想要训练孩子自己练琴。总觉得拿着棍子在一侧督阵,小孩子都不肯好好练琴了,若是不在旁边监督,那还得了?不过从长远来看,家长总不能老是在背后推着小朋友前进,早晚要让小朋友学习担负责任,为课业负责。
训练小朋友自行练琴不仅重要,对小朋友的成长也有很大的作用。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1. 准备
(1)为小朋友准备一个操作简单的录音机,教导小朋友自行使用。
(2)准备闹钟,指导小朋友看时间。
(3)制作一份简单的评估表,格式中要包括:
a. 签到栏
b. 练习内容记录
c. 自我评估栏目:专心程度、进步与否、作业是否充分练习等等。可以打星星的方式自我评估,表现越佳,星星数量越多,也可以列出很好到不理想之间,三五种等级,任小朋友勾选。
d. 家长签阅栏
2. 事前教育
过去的练习是由家长替小朋友规划,既然要小朋友独立学习,就应将主控权交给小朋友。要避免小朋友毫无头绪的练琴,每天练琴前,家长可先问问小朋友:“今天要练习哪些功课?你想先练哪些曲目?接下来再练些什么?各练几次(或几分钟)?大概练习到什么进度???”
多做几次这样的问答,小朋友就会养成做功课前先行计划的好习惯,每个小朋友的个性不同,有人喜欢将困难的功课先做完,有的人则相反。家长不要干涉太多,让小朋友自己建立自己的学习程序。
如果察觉到小朋友的规划出现缺失,例如:困难的部分与容易的部分练习次数相同,或故意略过不喜欢练习的部分,不要批语,改以征询的口气问他:“如果你这样练,练不好的部分,该怎么办?”让小朋友自己考虑。
3. 练习时间
有些小朋友做事喜欢拖拖拉拉,过去有家长督促练琴,这类毛病就不严重,一旦自行练琴,情况可能就不同了。人虽然在琴室里,却坐着发呆,东摸摸、西摸摸,时间都浪费掉了。虽然小朋友不一定是有意将练琴时间混过去,但是家长看了还是不免光火。
有些家长因此采取遥控作法,人在厨房做饭,耳朵却竖起来听琴室的动静,一听到琴声停顿超过半分钟,便隔室对小朋友喊话:“怎么又停了?不准休息??”这是何苦来哉啊!既然这么累,不如到琴房里,坐着陪练算了。
让小朋友自行练琴,要避免在时间上规定由几点练到几点的作法;虽然要让小朋友在固定时间,进入琴室开始练习,但计算练琴时数,却应以小朋友实际弹奏时间为准。当然家长不可能拿个马表为小朋友计时,可采取录音方式。
一卷录音带单面录音时间,有三十分钟至一小时不等,家长可选择时数恰当者使用,请小朋友自行录下练习过程。小朋友练习时,可以中断、休息,休息时便停止录音。随他高兴休息多久就多久,但必须要练习、录音到一定的时数,才能结束练习。小朋友很快便会懂得,与其摸鱼耗时间,不如早早练完,早早下课的道理。每天完成一面录音带,也可以让家长评估小朋友的学习,人虽不在琴室,却可利用空闲时间,听到小朋友练习的情况。
4. 评估表的使用
使用评估表的目的,是籽让小朋友养成完成作业后,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以写生字作业为例,有些小朋友写完作业会自行检查、改错,潦草的字自行擦掉重写;这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练琴的自我评估表也是以相同的意义,要求小朋友填写,最大的价值在于城实评估,要避免采用评估表作为奖惩的依据,以免小朋友学会作假。
家长应鼓励小朋友认真考核自己的学习情形,据实填写评估表,以免评估表失去意义。
为了提高小朋友填写评估表的热忱,可购买卡通图案的笔记本制作评估表;以贴贴纸的方式给分;并鼓励小朋友在空白处插画,或漫画涂鸦。例如:今天练习的曲目是“平安夜“,就以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对喜爱美术的小朋友特别有吸引力,还可能培养小朋友的创造力。此外,也可以鼓励小朋友将评估表当作心情涂鸦、日记本,把当日的心情写、画下来。
家长在查阅评估表的时候,要避免象主考官一样处处纠正、改错,应抱着分享小朋友学习经验的态度。如果小朋友给自己的评分很高,家长可找出当日练习的录音带来,听听小朋友自认为弹奏得最理想的部分,分享小朋友的成就感,做小朋友的知音,赞美一下小朋友的表现。若小朋友给自己的评分不佳,家长不可责骂,应关心小朋友不能好好练琴的原因。一般来说,小朋友不太可能给自己打低分,通常小朋友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赌气,或撒娇的心态,多半是学习中有挫折感,觉得练琴太累等因素造成的。故意给自己打低分,其实就是委婉地向家长撒娇,期望得到家长的注意,好趁机向家长发发牢骚。若能体会这种心态,应给予小朋友机会,让小朋友说说心里话,再给予鼓励、支持,并嘉许小朋友为自己诚实评分。
自我评估表如果好好对待,可以作为亲子间分享心情、交流感情的亲子联络薄,也可从中明白小朋友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心事,而不仅限于音乐这门课,对于工作忙碌家长更具有价值。尽管无暇陪伴子女,却可抽空在评估表上写几句体贴关心的言语,表达对子女的感情。但若没有用心填写,便形同虚文,评估表无法发挥功效,变成只是一种负担而已。
5. 定期演出
练琴时,没有人在旁督促,小朋友的态度不免较为松懈,除了利用练习录音带来作考核之外,应更进一步鼓励小朋友自我要求、追求成长。
就像学校要月考的时候,再不用功的学生,也会多少念念书一样;学音乐的小朋友若要参加演奏会的演出,练琴时也会比平日用功。音乐教室的师生演奏会,通常是一年一度, 多少有点大结局性质,无法鼓励平日的学习,所以家长可自办家庭演奏会。
家庭演奏会的次数不要太频繁,以免对小朋友造成过大的负担,大约三个月一次;家长可以很久没有聆听小朋友演奏为由,请小朋友择期演出。但务必要让小朋友有数日的准备期,因为:1 没人喜欢仓促匆忙的演出。2 临时抽考的意味太浓,小朋友压力大,容易感到排斥。3 为鼓励小朋友追求尽善尽美的演奏会,应有足够时间,供他筹划、练习。
刚开始不要邀请外宾,家人出席即可,用温馨的词句,写一张通告字条贴在家中醒目处,例如贴在冰箱门上(如果小朋友愿意设计一些图画则更佳),邀请家人出席。平日多在外忙碌,甚少在家的亲人,如果能抽空出席,更能使小朋友感到受重视的喜悦,而越加全力以赴。
演奏的曲目请小朋友自行斟酌,以最近数月的课程为范围。曲目在精不在多,较少的曲目,才能让小朋友有精力追求优美动人的演出。过多的曲目,冗长的表演,对职业演奏家都是学生的负担,何况是小朋友。最初的家庭演奏会的时间,只要十五分钟就够了,大约能演奏五首曲目。如果家长还不能满足,大可意犹未尽地喊:“再来一首!”
家庭演奏会的气氛要轻松自然,但出席听众仍应衣着整齐,不进食,专心聆赏,不任意喧哗离席,更应当鼓掌,不批评演奏者的失常之处,这也是礼仪教育的一环。同样的,演出者也不应嬉笑胡闹,家长应事先指导演出者进、退场的仪态、礼节,以免小朋友在临场时,手足无措或轻率随便。
家人应准时出席欣赏,演出者也要提早准备妥当,演奏会才能顺利进行。演出结束后,可安排家庭下午茶之类的活动,更能促进亲情交流。
经过三到五次的家庭演奏会之后,就可以安排这样的演奏成为家庭的例行联聚会,只要保持气氛融洽、合府同欢,小朋友不会觉得这是音乐考试,就不会心生排斥。
所谓给小孩吃鱼,不如教他钓鱼,指导小朋友的学习也是如此。
不论追求任何科目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都很重要,读书要读得有条理、有层次,练琴何尝不是。不懂读书方法的小朋友,处处要靠家长为他划重点、做摘要,累了家长也难以自求进步,不懂练琴的小朋友也是如此。要让子女走更长远的路,就要让子女学着跨出独立的脚步,若出于关心和牵挂,而舍不得让子女辛苦,始终背着子女前进,等到有一天父母走不动了,子女也就停顿下来,无力再向前追求更美好的远景。
训练小朋友独立学习,家长或许会觉得学习的效果、进度都大不如前,而感到焦急烦恼。但若由另一个角度来看,课程的进展虽慢,小朋友心智与人格上的成长却很多很多,这种无形的收获同样珍贵。
正在阅读:
《学琴的孩子最快乐 - 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05-10
产业园管理模式与运营模式10-11
心里委屈压抑憋屈说说02-21
外协PCBA质量控制要求(讨论稿1)03-17
盒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05-31
手机全部术语、参数详解 - 图文05-24
大数据的国家战略07-19
电大领导艺术第3次网上作业答案01-12
领导干部谈心制度12-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孩子
- 学好
- 家长
- 手册
- 快乐
- 音乐
- 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十二 辨
- 国考高频词
- 包含体纯化步骤
- 001隐蔽工程会签单(银海湾8层C1、C2、C3户型天花)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要点
- 浅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音现状
-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测试题
- “基本能力”测试体育与健康命题研究
- 高职高专专业外语教学适应就业需求现状调查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 就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经济学分析
- 2017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可能性教案
- 毕设文献综述—防盗报警系统及发展概述
- 2017年学生干部培训方案
- 悬挑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图文
- 《筑梦中国》历史文献教育片观后感
-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 卷材防水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 某道路园林绿化施工
- 东师《房地产法》19春在线作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