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更新时间:2024-06-29 19: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1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赏析】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2
2008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乙】文译文:在政治上最高的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产,人们憎恶把它抛弃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答案:6.(1)大约(2)呆呆的样子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4
1.南京市(09江苏省)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5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乙】文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答案: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每句2分,意对即可)
l0.(3分)(1)平(或:绿)(2)清(3)伟(或:疾)(每处1分)
6
11.(2分)(1)思乡之情(2)而犹不忍去(每处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②③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
④⑤
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⑥⑦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
⑧⑨
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⑩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
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
11 7
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8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乙】文译文: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闻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
9
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但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此亦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答案: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
9.D(2分)
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11.(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三] (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
10
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11
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文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答案: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12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天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
坐潭上,四面竹树坏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一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治 驼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号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 躧,xǐ,以足跳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 ) ②以其境过清( )
③自媒能治背驼( ) ④延吾治( )
14
⑤可朝治而夕如矢( ) ⑥其子欲鸣诸官( )
⑦我业治驼( ) ⑧但管人直(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
②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躧焉。译:
1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
1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 11、
凄:使……凄楚。寒:(使动用法)使……寒透。 清:凄清,冷清。
15
媒:吹嘘 ,自我宣扬 延:请
朝:早晨 如:像 鸣:告发 业:职业
直:使动用法,使.....直
12、
1、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源头的岸势)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也像爬行的蛇那样弯曲,一会儿显现,一会儿隐没。(小潭源头,此处指小溪)两岸的形势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看不到它的源头。
2、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
13、忧伤凄苦孤寂之情
14、
一、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糟。
二、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
16
的措施。
三、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 。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8~21题。(12分) 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 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
17
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
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来源:学科网ZXXK] 1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 ②斗折蛇行: ▲ ③从两家僮: ▲
④小树长尺许: ▲ ⑤比晓: ▲
1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8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 20.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21.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对比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8.(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
19
19(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 20.(2分)D.
21.(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
20
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付,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遗,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播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选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课文(小石潭记))
[乙]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经。沿溪取道,东一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日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21
(选自(记九溪十八涧))
[注释]①溪流道万山中: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②踵趾:喻指山脚。③旋:不久,很快的。④沮洳:由腐烂植物埋在地下而形成的泥沼。⑤渟:水停滞。
溪流是流经万山丛中而来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淬蓄犹见沙石。
29.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1)蒙络摇缀( ) (2)山不峭而堑( )
30.下面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2
A.心乐之 公将鼓之 B.全石此为底 愚以为宫中之事
C.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潭西南而望 D.不可知其源 必有大石亘其流 31.翻译下列句子。 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
32.阅读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写到“水石相激”的情态,但描写角度各不相同:甲文主要从 角度写,其语句是“ ”;乙文主要从角度写,其语句是 。
(2)甲、乙两文划线语句,明则写游鱼、沙石,实则写
(3)由“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这句话,你想到了哪句与此情景类似的诗句?
答案、29.(1)缠绕(2)沟壑30,D31.流水还没有进入溪流的都称为涧。32.(1)听觉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视觉 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看冲激,蒲藻交舞。(2)水清澈(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3
《浣花溪》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小石山记》 【译文】
从西山道口一直往北,翻越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路向西伸展,沿这条路寻找风景,没有发现好的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望东,走了不到四十丈的路程,只见
24
地层断裂,河道分差,有一大堆积聚的山石形成的山冈横挡在路端。积石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天然的堡垒,有一个像门一样的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漆黑,把一块小石头投进去,发出咚咚的回声,仿佛激荡的水声,那声音红亮回旋,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攀登,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秀丽的树木和修美的竹子,使它更加显得奇特而坚实。那些树木和箭竹分布得疏密有致,参差错落,恰似运用人工的智慧设计布置而成的。
哦!我怀疑造物者是否存在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才相信它确实存在了。可是又奇怪它不把这样的美景安排在在中原地区,却将它布置在偏僻的异族之地,因而虽经历了千百年之久却没有向人们不能展示它的美妙景致的机会,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安排吧,要是这样的话,造物者果真是没有的啊!有人说:“这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虽然贤明却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却造就美妙的山水,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稀少而富有奇特的岩石。”对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阅读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训练设计
25
陈琦编写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 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付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进夕阳,迎素只,亦铺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释]①子城:城门之外的赉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
26
堞: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江濑: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静。⑦状:描述。⑧丁丁: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
27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水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一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课文<<<盂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个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8
(1)法家拂士( ) (2)至于鄙( )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困于心 至于鄙 B,而死于安乐也 亡而能悟
C.是以至此 不以物喜 D.由宋君观之 人君之所以离国家
3.翻译下面句子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整体阅读填空。
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甲乙两文虽文体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例如两文都谈到了“ ”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宋昭公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的“ ”这一观点。又如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对待的问题,甲文中说“ ”,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 二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靖。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29
再而衰,三而蝎。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驰之( ) ②望其旗摩( ) ③三军可夺气( ) ④朝气锐( ) 6.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至于夏水襄陵 B.公将鼓之 故逐之
C.登轼而望之 日出而林霏开 D.以逸待劳 属予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浯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0
8.阅读理解。
(1)[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2)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三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荚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予王,由此现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
31
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拊: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今日不雨( ) 10.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妻私臣 闻寡人之耳者 B.皆朝于齐 生于忧患 C.渔者得而并禽之 人不知而不愠 D.皆以美于徐公,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11.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故愿王熟计之也。
12.文段理解。
(1)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 ”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 ”字就是明证。
(2)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
32
四
[甲]晋大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荚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白课文(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于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束·康与之(昨梦录))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3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15.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16。阅读理解。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五
34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臭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l):解除。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2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2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35
正在阅读:
游山西村06-29
2019-2020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苏教版12-23
区发展和改革局最新半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范本04-04
数据结构1-10题目12-16
美丽的华店 - 图文11-26
临水照花_此花幽独_论吴文英的咏梅词05-04
交通灯附带原理图05-21
高一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同步辅导讲义(2)12-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山西村
- 广东湛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
- 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
-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思考
- 2012年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 VTSP vstorage
- 常用的法律英语术语
- 002 澄清度检查操作规程
- 2017年最新制度大全公司人力行政部制度汇编 - 图文
- 外国文学史书上重点
- 分类小练笔提升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 《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某地块附着脚手架方案
- 中海油人力资源,W操作序列,采油操作工高级(考核要点) - 图文
- 如何看懂电路图
- 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图文
- 糖尿病治疗及机理
- 学校法人年检工作总结
- 安徽省安庆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数学(B)试题
- 2014设备专业毕业答辩综合布线试题
-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