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9-11 11: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8.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第三节内容。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 “曲线和方程”的理论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

圆锥曲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几何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圆锥曲线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双曲线的定义。

②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③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①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②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研究问题。

③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亲身经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美的熏陶。

②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③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①重点: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②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四、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性学习就是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敢想敢为,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把学生的潜意识状态的好奇心变为自觉求知的创新意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刚产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通过设计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通过对椭圆的定义图形,及相关性质的复习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既可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通过课本的实验探究(以动画形式展示),引入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F的距离的

12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F1F2)的点的集合。

符号表示:

MF1?MF2?2a(2a?F1F2?2c)

其中:焦点——F,F;焦距——F1F2(设为2c);

12设常数MF1?MF2?2a

2

思考:1、去掉“绝对值”后,点M的轨迹为什么?(用动画展示) 2、若常数2a?F1F2,则点M的轨迹是什么?(用动画展示)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学习。

2、通过设问,把学生逐步引入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对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1、复习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检验 2、推导焦点在x轴和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推导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另一组推导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最后交换结论。

3、比较两种标准方程。

两点说明:①a,b,c关系:c2?a2?b2②如何判断焦点的位置:看x2,y2前的系数的正负,哪一项为正,则在相应的轴上。(口诀:焦点看正负!)

设计意图:1、在比较如何化简方程简单后,我选择放手让学生化简,让学生体验化简方程的艰辛,经受锻炼,尝试成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2、在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总结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同时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现类比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2224、在推导过程中我令b?c?a,一是为了美化方程,使方程具有对称性,二是为后面几

何性质的学习做铺垫。

3

3.例题解析

设计意图:例1让学生写出给出的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为了让学生清楚:求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或者是方程当中的a,b,c),必须要把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通过例2写出符合条件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主要是确定两个要素:一是双曲线的位置,由焦点来决定;二是双曲线的形状,由a,b,c来决定。

例3是双曲线的实际应用,关键是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来解题,要注意焦点的位置。

4.课堂小结

为了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让学生自己概括所学的内容。我认为这样既能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5.布置作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将P107练习的2、3、4题作为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效果,因此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整个板面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我将黑板分为三版:第一版是新课的讲解,第二版是例题讲解,第三版巩固练习,这样的排版使学生一目了然.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a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