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机考题库

更新时间:2024-03-23 08: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 王社荣 (发布时间:2016-04-19)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生产方式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5.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掌握:

1.名词: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演变; 3.如何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了解: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部分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经济学是() A.经济学的原初形态 B.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 C.从政治的角度研究经济学 D.政治学的经济理论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政治和经济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是()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B.矛盾分析 C.中介分析 D.分析和综合

4.经济学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是为() A.调和矛盾 B.揭示矛盾 C.解决矛盾

D.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 5.由抽象到具体是() A.由理论到实践 B.由一般到特殊

C.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 D.由宏观到微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B.矛盾分析方法 C.中介分析方法 D.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E.逻辑和历史的方法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研究政治问题离不开经济。() 2.研究经济问题离不开政治。()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6.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矛盾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 8.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其方法。()

第三部分 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2.D 3.B 4.C 5.C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ABCDE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 2.√ 3.√ 4.√ 5.√ 6.× 7.√ 8.√

第2章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 王社荣 (发布时间:2016-04-19)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商品,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2.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决定的关系; 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掌握:

1.名词: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 2.价值形式的发展;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了解:

1.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形式; 2.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商品 C.货币 D.资本

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A.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4.商品是()

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

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6.商品的价值是()

A.使用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的内容

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格的表现形式 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 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B.商品的价值量 C.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劳动强度的大小

1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成正比或成反比或无关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抽象劳动时间决定的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15.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16.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B.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C.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7.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8.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19.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其价值形式是指()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0.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A.钞票 B.贵金属 C.一般商品 D.特殊商品 21.价值形式的发展顺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22.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2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 A.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B.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用纸币

24.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25.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 )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贮藏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流通手段的职能 26.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27.货币流通速度是指() A.货币从造币局到银行的速度 B.货币回笼速度

C.同一单位货币反复充当流通手段的次数 D.同一单位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次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时间节约规律

C.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2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30.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C.分工和交换 D.社会分工和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开篇就讨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其原因包括() A.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B.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C.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资本的简单规定

D.资本主义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由简单商品经济转化而来的 E.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 3.商品的使用价值() A.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C.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E.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 A.交换价值的内容 B.交换价值围绕波动的中心 C.调节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 D.商品的社会属性 E.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5.商品的二重性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交换价值 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 E.抽象劳动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C.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E.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8.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 )

A.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B.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C.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D.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E.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 ) 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 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

10.下列对货币职能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B.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D.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E.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1.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12.作为世界货币的金银,可以() A.用作购买手段

B.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C.作为社会财富的化身,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D.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头脑中有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E.不能用来偿还债款

13.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14.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C.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 E.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5.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A.敦促生产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 C.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引起货币贬值 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6.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分工 C.分工和交换 D.公有制 E.私有制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商品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既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又是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论。() 5.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础。() 6.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7.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8.商品的二重性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9.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0.交换价值不过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比例。() 11.交换价值是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

1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4.马克思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16.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8.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19.商品生产者首先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然后再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20.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21.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2.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这一命题中的价值量是指部门商品价值总量。()

23.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24.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25.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这一命题中的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26.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反比。() 2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28.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这一命题中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29.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这一命题中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量是指部门商品的价值总量。()

30.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 31.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数量。() 32.复杂劳动是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

33.复杂劳动就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就是体力劳动。() 3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5.一个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与该部门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36.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7.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8.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39.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只限于金银,各国发行的纸币中信誉好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40.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流通手段。() 41.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态就是货币。()

42.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但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4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需要有观念的货币就行了。() 4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有观念的货币就行了。() 45.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46.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 4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支付手段。()

4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49.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5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51.纸币代替金银货币来流通,其数量应该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

5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53.价值规律是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的特殊形式。()

54.时间节约规律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是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 5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56.只有用于交换的产品才是商品。()

57.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9.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社会化大生产。() 60.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商品。()

61.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第三部分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C 4.A 5.C 6.B 7.D 8.D 9.B

10.C 11.A 12.B 13.D 14.B 15.B 16.A 17.C 18.D

19.B 20.D 21.A 22.A 23.A 24.A 25.C 26.B 27.C

28.A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ABCDE 2.CD 3.ABE 4.ABCDE 5.AB 6.DE 7.ACD 8.ACE 9.BC 10.ABCDE 11.ABCDE 12.ABC 13.ABDE 14.ADE 15.ABC 16.BE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第3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 王社荣 (发布时间:2016-04-19)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劳动力商品,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工资 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3.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5.剩余价值率; 6.工资的本质。 掌握:

1.名词:劳动过程,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 了解:

1.资本的原始积累;

2.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阶段。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小商品生产是指()

A.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 B.生产条件很差和熟练程度很低的生产

C.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D.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 3.资本原始积累是指() A.原始社会的积累 B.个人最初的财富积累 C.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 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4.资本总公式是() A.G-W-G B.G-W-G′ C.W-G-W D.W-G-W′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B.G'>G

C.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D.劳动与资本的不等价交换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者一无所有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带来剩余价值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父母为养育儿女所耗费的劳动 B.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C.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资本家支付的工资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9.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 A.生产要素 B.生产工具 C.生产资料 D.物质资料

1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 A.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C.它在资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

11.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C.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13.剩余价值来源于() A.工人的剩余劳动 B.资本家或工人的节俭 C.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 D.资本家在市场上的贱卖贵买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产物 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 C.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

D.工人有酬劳动的产物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6.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B.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D.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1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 A.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8.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利润率 19.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A.运输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生产要素

20.剩余价值率是指()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21.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 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 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 2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

2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商品的价值 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24.可变资本是()

A.资本家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 B.资本家为购买生产资料支付的货币 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 D.资本家为购买生产工具支付的货币 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 A.简单协作 B.工场手工业 C.机器大工业

D.自动化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 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A.工作日长度可变 B.工作日长度不变 C.劳动生产率不变 D.劳动生产率可变

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 A.工作日长度可变 B.工作日长度不变 C.劳动生产率不变 D.劳动生产率可变

2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 B.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价值增殖

32.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 33.工资实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B.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C.对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所付的报酬 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A.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B.资本积累

C.对小商品生产者土地的剥夺 D.货币财富的积累

E.资本家之间用暴力手段进行相互掠夺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途径是() A.资本家之间用暴力手段进行相互掠夺 B.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资本化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资本积累 E.资本原始积累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

D.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劳动者是自由人 B.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C.劳动者一无所有

D.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但拥有生活资料 E.劳动者丧失生活资料但拥有生产资料

5.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业资本

6.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厂房 E.运输车辆

7.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A.剩余价值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B.剩余价值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产生的

C.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E.雇佣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8.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E.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 9.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者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方式

10.相对剩余价值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E.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 A.是高价出售商品的结果 B.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E.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是() A.简单协作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工场手工业 E.机器大工业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 2.资本原始积累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个途径是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和资本原始积累。() 4.资本原始积累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带来剩余价值。() 6.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并非意味着一无所有。() 7.劳动者一无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 8.劳动力价值决定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12.资本总公式是G-W-G′。() 13.并非所有货币都是资本。() 14.货币天生就是资本。()

15.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6.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7.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是由马克思首先划分的。()

18.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1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剩余价值生产。() 20.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方面。() 21.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22.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4.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也可以表示为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之比。()

2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创造的统一。() 26.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等于剩余价值率乘以预付资本总量。()

27.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8.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29.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30.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等于剩余价值率乘以预付可变资本总量。() 3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33.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4.相对剩余价值是单个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3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是通过单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这一机制实现的。()

36.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和结果都是相对剩余价值。()

37.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和结果都不是相对剩余价值,而是超额剩余价值。()

38.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目的,是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39.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绝对延长工作日。() 40.绝对剩余价值是指由资本家绝对占有的剩余价值。()

41.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2.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

4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44.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分是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必要前提。() 45.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46.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第三部分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D 3.C 4.B 5.A 6.C 7.C 8.D 9.C 10.B 11.B 12.A 13.A 14.C 15.A 16.A 17.D 18.A

19.B 20.A 21.A 22.B 23.D 24.C 25.A 26.C 27.B

28.A 29.D 30.D 31.B 32.C 33.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CD 2.CE 3.ABCE 4.AC 5.AB

6.ABDE 7.BCDE 8.ACE 9.ACD 10.CDE 11.CDE 12.ADE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第4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年剩余价值率,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2.保证资本循环持续不断的条件;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年剩余价值率;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6.简单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7.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平衡条件。 掌握:

1.名词:价值补偿,物质替换,周转速度,预付资本总周转,周转周期,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折旧,有形损耗,无形损耗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阶段和三种形式; 4.预付资本总周转、周转周期。 了解:

1.流通时间构成和生产时间构成; 2.流通费用和折旧。

第二部分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2.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 B.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C.购买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生产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4.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的阶段是( ) A.备料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5.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 A.在时间上继起 B.在空间上并列

C.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并列 D.在时间上继起或在空间上并列

6.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流通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7.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流通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8.在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A.G—W???P???Wˊ-Gˊ B.P???Wˊ-Gˊ-W???P C.Wˊ-Gˊ-W???P???W’ D.G-W-Gˊ

9.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 A.备料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出售阶段

10.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A.G—W???P???Wˊ-Gˊ B.P???Wˊ-Gˊ-W???P C.Wˊ-Gˊ-W???P???W’ D.G-W-Gˊ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2.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B.商业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4.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工业资本、农业资本、商业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货币资本 C.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职能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5.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 A.G—W???P???Wˊ-Gˊ B.G—W???P???Wˊ C.W—G—Wˊ D.G—W—G

1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A.G—W???P???Wˊ-Gˊ B.P???Wˊ-Gˊ-W???P C.Wˊ-Gˊ-W???P???W’ D.G-W-Gˊ

17.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

A.货币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变成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18.流动资本不包括下列中的哪一项( ) A.原料 B.机器设备 C.燃料

D.辅助材料

19.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20.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通资本

21.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厂房、设备

22.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2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 ) A.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预付不变资本的比率

D.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24.把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它们在( A.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D.价值转移过程中的不同方式

25.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辅助材料 D.原料、燃料

26.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棉花是作为( ) A.流动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通资本

27.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 A.无形磨损 B.有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28.在同一生产资本中( )

A.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固定资本周转多次 B.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周转多次

C.同一时间内固定资本周转次数与流动资本周转次数相同 D.同一时间内固定资本周转次数大于流动资本周转次数 29.加速资本周转可以( ) A.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B.提高剩余价值率 C.增加预付可变资本 D.增加预付流动资本

30.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 )

) ) ) A.周而复始 B.简单加总 C.结果

D.同义反复

31.因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贬值称为( ) A.物质磨损 B.有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

3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c+v+m)= Ic +Ⅱc

B.I(v+m)+ Ⅱ(v+m)= Ⅱ(c+v+m) C.I(v+m)=Ⅱc D.Ⅱ(v+m)=Ic

33.I(v+m)>Ⅱc是( ) A.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

m34.I(v+m是( ) ?c?mv?x)?Ⅱc?A.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 C.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D.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5.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如何产生的 B.资本循环采取的形式 C.资本周转的速度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6.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 >Ⅱc D.Ⅱ(v+m)>Ⅰc

37.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A.社会总产品 B.货币资本循环 C.生产资本循环 D.一般商品流通

38.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 B.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D.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39.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平衡条件是( )

m A.I(c?v?m)?I(c?mc)?Ⅱ(c?c)mB.I(v+m ?c?mv?x)?Ⅱc?mm C.Ⅱ(c?v?m)?I(v?mc)?Ⅱ(v?c?x)D.I(v+m)>Ⅱc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资本循环在买卖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流通费用,它包括( ) A.纯粹流通费用 B.保管费用 C.运输费用 D.生产费用

E.生产性流通费用

2.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 A.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的统一 C.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统一 D.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E.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3.广义的资本流通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备料时间 C.购买时间 D.出售时间 E.停工时间

4.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备料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作用的时间 E.购买时间和出售时间

5.产业资本的循环形式包括( )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D.不变资本的循环 E.可变资本的循环

6.货币资本是( ) 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生产过程作准备的资本 E.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

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业资本

8.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 ) A.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发生的磨损 B.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C.由于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磨损

D.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E.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9.造成固定资本损耗的原因有( ) A.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发生的磨损 B.由于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C.由于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磨损

D.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贬值 E.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的原有固定资本贬值 10.资本周转速度和( ) A.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B.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C.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 D.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E.资本周转时间、周转次数无关

11.在下列的生产资本中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 A.运输工具 B.机器设备 C.原料 D.燃料 E.辅助材料

12.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1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

A.使剩余价值更快地转化为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和个人消费资料 B.节省预付资本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剩余价值率 E.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4.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时需要的要素有( ) A.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B.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C.资本生产时间的长短 D.年剩余价值总额

) E.预付总资本

15.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是( ) A.I(v+m)=Ⅱc

B.I(c+v+m)=I c+Ⅱ c

C.I(v+mv?mx)?Ⅱ?c?mc? D.I(c?v?m)?I(c?mmc)?Ⅱ(c?c) E.Ⅱ(c?v?m)?I(v?mmmc)?Ⅱ(v?c?x) 16.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是( )

A.I(v?mmx)或I(v?v)?Ⅱc B.当I(v?m?mmx)?Ⅱc时,I(vx)?Ⅱ(c?c) C.当I(v?m?Ⅱc时,I(v?mmx)v?x)>Ⅱc D.I(v+m)>Ⅱc

E.I(v+mv?mx)?Ⅱ?c?mc? 17.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v+m)=Ⅱc B.I(v+m)>Ⅱ c C.I(v+m)<Ⅱ c

D.I(c+v+m)=I c+Ⅱ c

E.Ⅱ(c+v+m)=I(v+m)十Ⅱ(v+m)

18.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态或使用价值来看,可分为(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原材料 D.辅助材料 E.燃料

19.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 ) A.资本流通 B.一般商品流通 C.生产消费 D.个人消费

E.部分生产消费和部分个人消费

20.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剩余价值

) 2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两方面的补偿和替换( ) A.劳动力的补偿 B.价值补偿

C.物质替换 D.生产资料替换 E.生产资料的购买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生产时间是生产资料(Pm)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 ) 2.狭义的流通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买卖时间两部分。( )

3.纯粹流通费用是单纯为资本价值形式的转化而支付的费用,它不创造价值,是由剩余价值来补偿的。( )

4.所有纯粹流通费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只能由剩余价值补偿。 ( ) 5.纯粹流通费用是单纯为资本使用价值形式的转化而支付的费用,它可以创造价值。 ( )

6.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 7.生产时间是生产资料(Pm)停留在生产过程的时间。( )

8.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运动,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其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9.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

10.产业资本循环的起始阶段是购买阶段。 ( )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 12.流通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买卖时间两部分。( )

1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 )

14.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

15.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 )

16.资本的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是同一周转速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 ) 17.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根据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 ( ) 18.周转周期是指流动资本现实周转一次的时间。( ) 19.周转周期是指固定资本现实周转一次的时间。 ( )

20.年剩余价值率是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 ) 21.年剩余价值率是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 22.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次数等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周转次数的总和。( ) 23.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 ) 24.固定资本不是与可变资本相对应的范畴。( )

2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使剩余价值更快地转化为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和个人消费资料。( )

26.折旧率是指一年内提取的折旧费与生产资本原值的比率。( ) 27.折旧率是指一年内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 ( ) 28.根据固定资本有形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提现。( ) 29.固定资本的损耗分为物质损耗和精神损耗。 ( ) 30.精神磨损是相对于肉体磨损而言的。( ) 31.流动资本包括可变资本。( )

3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量没有影响。( )

33.从价值构成来看,社会总产品包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 34.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m)=Ⅱc。( ) 35.I(v+m)>Ⅱc是扩大再生产的充分条件。( ) 36.I(v+m)>Ⅱc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37.I(v+m)>Ⅱc并不一定保证扩大再生产发生。( ) 38.资本主义生产的典型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 ) 39.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 40.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 ) 41.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第Ⅱ部类。( ) 42.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第Ⅱ部类。( ) 43.从价值构成来看,社会总产品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 44.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是两大部类的产品价值总量必须相等。( ) 45.从物质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

第三部分 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D 3.B 4.B 5.C 6.D 7.C 8.B 9.B 10.C 11.D 12.C 13.D 14.D 15.A 16.A 17.B 18.B 19.A 20.C 21.D 22.B 23.A 24.D 25.B 26.A 27.B 28.B 29.A 30.A 31.C 32.C 33.B 34.C 35.D 36.C 37.A 38.C 39.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ABC 2.ABCD 3.ABCDE 4.ABCD 5.ABC 6.ABD 7.ABC 8.DE 9.ABDE 10.AD 11.CDE 12.ACE 13.ABCE 14.ABE 15.CDE 16.ABC 17.ADE 18.AB 19.ABCD 20.ACE 21.BC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第5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息,企业主收入,地租,三位一体公式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商业利润的实现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4.利息与企业主收入;

5.土地经营的垄断与级差地租;

6.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与绝对地租; 7.三位一体公式的本质。 掌握:

1.名词:资本有机构成,土地价格,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所有权垄断,土地经营垄断,

2.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商业资本独立化对产业资本的影响; 4.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了解:

1.资本周转对价值转型的影响; 2.传统地租理论的矛盾。

第二部分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2.利润率公式表示为( )

mm B.p?? c?vvmmC.p?? D.p??

v?mc?v?mA.p??3.反映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4.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率

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比率 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率

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比率 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率

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8.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初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利润 B.剩余价值<利润

C.剩余价值≠利润 D.剩余价值=利润 9.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是由( )

A.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B.部门内部的竞争引起的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D.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10.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成本价格 C.平均利润率 D.利润率 11.生产价格与价值( ) A.性质不同但数量相等 B.数量不等但性质相同 C.性质和数量都不同

D.数量可能相等但性质不同

12.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格的变动 D.商品价值的变动 13.生产价格是( ) A.成本价格的转化形式 B.成本价格的表现形式 C.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的转化形式

14.生产价格等于( )

A.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C.预付资本加剩余价值 D.可变资本加平均利润

15.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成本价格

16.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 ) A.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B.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统一

D.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1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A.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结果

18.当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价值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A.成本价格 B.利润 C.生产价格 D.利息 19.成本价格是指( )

A.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 B.生产商品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2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 A.可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固定资本的产物

D.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 ) A.表现形式 B.转化形式 C.分配形式 D.具体形式

22.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 ) A.c+m B.c+v C.v+m D.c+v+m

23.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 ) A.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B.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C.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D.流动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24.商业利润来源于( ) A.流通领域的贱卖贵买 B.流通中商品的加价 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价值

D.商业资本按比例参与产业剩余价值的分配 25.利息是( ) A.对利润的一种分割 B.职能资本的报酬 C.借贷资本的自然增殖 D.对储蓄行为的奖励 26.利息是( ) A.产业资本的价格 B.商业资本的价格 C.职能资本的价格 D.借贷资本的价格

27.借贷资本的价格是( ) A.利息 B.利润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28.利息率是指( )

A.一定时期内利润量与利息量之间的比例

B.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

C.借入资本利息与贷出资本利息之比 D.借入资本与贷出资本之比

29.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例是( )

A.利息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3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没有关系 31.企业主收入是( ) A.企业主经营管理企业的报酬 B.对企业主承担经营风险的补偿 C.扣除利息之后的利润的转化形式

D.企业营业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的剩余 32.银行利润率是( )

A.银行利润与银行预付资本的比率 B.银行利润与吸收存款额的比率 C.银行利润与对外贷款额的比率 D.银行利润与平均利润的比率

33.利息率的最高限一般不能超过( ) A.年剩余价值率 B.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平均利润率

34.借贷资本是一种( ) A.高利贷资本 B.生息资本 C.职能资本 D.商品资本

35.级差地租等于( )

A.各级土地产品的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C.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D.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36.级差地租Ⅱ是指( )

A.等量资本投在不同等级的同量土地上,由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B.等量资本连续追加投入同一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C.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D.由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37.级差地租产生于( ) A.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B.土地使用权的垄断

C.土地经营的垄断

D.土地质量优劣的差别 38.土地价格是( )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资本化的地租

C.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之和 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 39.级差地租是( )

A.因经营较好土地获得的归土地使用者的超额利润 B.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

C.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D.无论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40.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B.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C.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D.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其生产价格 41.级差地租Ⅰ是指( )

A.等量资本投在不同等级的同量土地上,由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B.等量资本连续追加投入同一等级的土地上,由于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42.绝对地租等于( )

A.各级土地产品的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 B.个别价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C.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D.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43.土地价格( )

A.与租金数量成反比,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 B.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润率成反比 C.与租金数量成反比,与平均利息率成正比 D.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 44.萨伊\三位一体\公式不包括( ) A.劳动----工资

B.企业家才能----利润 C.土地----地租

D.资本----(利息+企业主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所以不违反劳动价值论,是因为( ) A.生产价格在任何时候都与价值相等

B.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C.全社会的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 D.全社会的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E.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E.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3.提高年利润率的途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降低资本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约不变资本 E.降低生产资料价格

4.影响年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 B.可变资本的节省 C.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的周转速度 E.年剩余价值率

5.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与价值无关 D.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E.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6.商业资本的作用表现在( )

A.可以使产业资本有更多的资本用于生产剩余价值 B.可以缩短产业资本流通过程,从而提高利润率 C.可以加快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资本周转 D.有利于增加流通费用

E.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7.借贷资本形成以后,利润分割为两部分( ) A.超额利润 B.垄断利润 C.利息

D.企业主收入 E.股息

8.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B.借贷资本的价格 C.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D.平均利润率的水平 E.习惯和法律传统

9.借贷资本是( )

A.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B.高利贷资本的现代形式 C.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D.职能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E.资本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结果 10.土地价格( ) A.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是资本化的地租

C.等于租金除以平均利息率

D.与租金数量成正比,与平均利息率成反比 E.与租金数量成反比,与平均利息率成正比 11.租金包括( ) A.地租

B.投入土地的固定资本的折旧和利息 C.租地农场主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D.租地农场主的工资 E.纯粹流通费用

12.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包括( ) A.劳动----工资

B.企业家才能----利润 C.土地----地租

D.资本----(利息+企业主收入) E.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生产价格和价值相等并不意味着该部门的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相等。( ) 2.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 3.利润率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的。( )

4.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 ( )

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的。( ) 6.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的。( )

7.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生产价格规律就成为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借以实现的形式,成为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

8.平均利润率是通过部门内部个别资本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

9.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价值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 )

10.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与资本构成成正比。( )

11.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与资本构成成反比。( )

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

13.部门之间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 ) 14.市场价值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 15.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

16.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 17.只有当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时,该部门的生产价格才和价值相等。( )

18.马克思认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反劳动价值论。( )

1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

20.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 ) 21.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 ) 22.商业资本独立化会缩短产业资本流通过程,从而提高利润率。( ) 23.商业利润的实现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产商差价机制实现的。( ) 24.商业利润的实现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商品加价实现的。( )

25.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单个商业部门资本周转速度与该部门的商业利润总额无关。( )

26.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单个商业企业的个别周转速度与该企业实现的商业利润成反比。( )

27.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标志是商品资本的职能由产业资本之外专事流通的当事人来承担 ,其资本是独立于产业资本的。( )

28.商业资本独立化之后,商业利润的分割和纯粹流通费用的扣除会大大减少产业利润。( )

29.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都是职能资本。 ( ) 30.银行利润是通过存贷款利差实现的。 ( ) 31.利润由量的分割转化为质的分割,掩盖了利息和利润的真实来源即工人的无酬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

32.利息率一般都是大于零而小于平均利润率。( )

33.借贷资本的形成以及利润的分割,是资本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结果。( ) 34.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 )

35.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 ( ) 36.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 ( ) 37.土地价格等于地租除以平均利息率。 ( )

38.地租是土地经营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 )

39.经济学意义上的地租是纯粹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 ) 40.租金与地租是一回事。 ( )

41.土地价格等于地租除以平均利润率。 ( )

42.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概括。( )

43.马克思认为,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所描述的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假象。 ( )

44.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概括。( )

第三部分 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A 3.B 4.C 5.A 6.B 7.D 8.D 9.A

10.C 11.D 12.D 13.D 14.B 15.B 16.A 17.A 18.B 19.A 20.D 21.B 22.B 23.C 24.D 25.A 26.D 27.A 28.B 29.A 30.B 31.C 32.A 33.D 34.B 35.A 36.B 37.C 38.B 39.A 40.A 41.A 42.B 43.D 44.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BCDE 2.BC 3.ABCDE 4.ACD 5.ABE 6.ABC 7.CD 8.ADE 9.ACD 10.BCD 11.ABCD 12.ACD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第6章 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 王社荣 (发布时间:2016-04-20)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资本积累,相对人口过剩,无产阶级贫困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2.资本积累与相对人口过剩; 3.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5.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 掌握:

1.名词: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2.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3.无产阶级贫困化;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了解:

1.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的关系; 2.一般人口规律和特殊人口规律的关系; 3.个人所有制和股份制。

第二部分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积累是指()

A.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由于资本家节约而实现的积累 D.社会财富在所有人手中的积累 2.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 A.农业过剩人口

B.城市和工业中心临时失业的工人 C.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工人 D.各种迫于生计的流浪者

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A.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B.不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C.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加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4.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而言的

A.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C.生产规模的扩大 D.剩余价值的实现能力

5.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A.人口增长快于生产资料增长 B.生产技术进步太快

C.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D.劳动者人口太多

6.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A.绝对减少 B.绝对增加 C.相对增加 D.相对减少

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预付资本中() A.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加B.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8.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快于生产资料增长造成的过剩人口 B.失业工人与就业工人相比过多的人口

C.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9.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 A.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值之间的矛盾 C.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10.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下降 C.剩余价值率不断下降 D.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11.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是() A.必然的 B.偶然的 C.可能的 D.趋向性的

12.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下降 C.剩余价值率不断下降 D.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13.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 A.绝对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B.相对于资本家来说生活状况越来越差 C.道德堕落和精神颓废

D.按官方公布的标准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14.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共同富裕 B.消灭了失业人口 C.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D.产品归社会占有

15.个别资本在竞争中以兼并其它资本的方式来增大自身,称为()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 D.资本循环 16.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 D.资本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17.资本积聚是指()

A.以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B.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C.以许多中小资本联合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D.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1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9.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两大部类比例失调 B.工人的消费需求不足 C.收入分配两极分化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2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B.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C.资本家的财富积累

D.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2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 A.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 B.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D.整个社会生产的有计划和个别企业的无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表现在() A.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B.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C.资本对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D.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会加剧恶化 E.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会有所改进

2.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是因为它() A.迫使资本家进行积累,以解决失业问题 B.能随时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C.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D.它们需要社会救济

E.使工人不得不接受新技术培训 3.相对过剩人口() A.是资本积累的产物

B.是相对于资本的需求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D.能随时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 E.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4.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形式有() A.虚假的过剩人口 B.流动的过剩人口 C.潜在的过剩人口 D.停滞的过剩人口 E.实际的过剩人口

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内部矛盾的具体展开形式有() A.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B.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C.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 D.利润率上升和利润量减少的矛盾 E.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C.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D.对外贸易 E.股份资本的增加

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 A.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B.创造社会财富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 C.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 D.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绝对贫困 E.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生产时间缩短,收入增加 8.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A.是资本规模扩大的两种方式

B.资本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集中则是原有资本的兼并重组 C.资本集中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则是原有资本的兼并重组 D.资本积聚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E.资本积聚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会 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之否定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 C.公有制否定私有制

D.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

E.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 1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敲响 B.剥夺者被剥夺 C.重建个人所有制 D.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 E.生产资料完全私人占有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加。()

2.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

3.相对人口过剩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4.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5.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城市和工业中心临时失业的工人。() 6.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业过剩人口。()

7.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8.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从而出现相对过剩人口。()

9.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是不同的,不存在一般的人口规律。() 10.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规律。() 1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不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12.利润率不断下降规律并不排斥总资本所吸收的剩余劳动绝对增加。() 13.利润率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量的绝对减少。()

14.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1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1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17.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量的绝对减少。() 18.不变资本各要素变的便宜会延缓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9.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会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0.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是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21.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2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可能。() 2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贫富两极分化。() 2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由竞争到垄断。() 2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

2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8.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2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0.资本集中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资本积聚则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31.资本积聚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3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3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而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3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第三部分 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A 3.A 4.B 5.C 6.D 7.B 8.C 9.C 10.D 11.C 12.A 13.B 14.C 15.C 16.B 17.D 18.D

19.D 20.A 21.C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少选得相应分值,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AE 2.BCE 3.ABCDE 4.BCD 5.ABE 6.ABCDE 7.AB 8.ABDE 9.AB 10.ABC

三、判断题(以下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第7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扬弃

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 王社荣 (发布时间:2016-04-20)

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名词:个人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制,自我扬弃 2.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4.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 5.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改善; 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扬弃的性质。 掌握:

1.名词:恩格尔系数,中产阶级,基尼系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3.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演变。 了解:

1.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 2.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第二部分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A.全球经济资本主义化 B.全球经济市场化 C.全球经济自由化 D.全球经济一体化

2.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是() A.公司制 B.合伙制 C.单人业主制 D.国有制

3.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 A.股份制、合伙制、公司制 B.单人业主制、股份制、公司制 C.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D.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私合营

4.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最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股份制 B.公司制 C.合伙制 D.单人业主制

5.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B.行政干预+计划调节 C.财政政策+行政干预 D.货币政策+计划调节

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微观经济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9p8.html

微信扫码分享

《《政治经济学》机考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