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14: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Gaosu Gonglu Yanghu Shigong Biaozhunhua Jishu Zhinan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目录

1 总则

2 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2.2 技术准备 2.3 机械准备

2.4 试验检测仪器准备 2.5 料场及材料准备

3 石料开采、机制砂加工与储运

3.1 一般规定 3.2 石料开采 3.3 机制砂加工 3.4 机制砂储运 3.5 质量控制 4 基层

4.1 沥青排水碎石混凝土(LSPM) 4.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5 透层、下封层、粘层

5.1 桥面防水层 5.2 透层 5.3 下封层 5.4 粘层

5.5 聚酯玻纤布铺设 6 沥青混合料

6.1 一般规定 6.2 施工准备 6.3 材料要求

6.4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5 试铺段施工 6.6 施工要点 6.7 质量控制

7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

7.1 一般规定 7.2 桥面板处理

7.3 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

7.4 桥面沥青铺装层施工

7.5 环氧树脂在沥青桥面缺陷处理中的应用 8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8.1 一般规定 8.2 安全生产 8.3 文明施工 9 ECA-10施工

9.1 材料

9.2 矿料级配及技术要求 9.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9.4 ECA-10沥青混合料施工 9.5 施工质量控制

9.6 相关说明与注意事项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施工管理,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促进路面养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行业文明形象,特制定本指南。

1.0.2 编制依据

(1)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JTG 030-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4)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5)国家、交通运输部、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先进的施工方法。

(6)高速公路成熟的建设经验、养护经验、行业内经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1.0.3 主要内容包括养护施工准备,石料开采、机制砂加工与储运,基层,透层、下封层、粘层,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等。

1.0.4 本指南涵盖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路面常用的结构类型,提出各分项工程的一般规定、施工准备、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试铺段施工、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1.0.5 路面养护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先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6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面工程。

1.0.7 本指南所采用的严格程度用词、术语、单位等,都按照现行设计、施工、养护等规范执行。

1.0.8 本指南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安全第一,公路养护工作应注重养护生产作业安全,严格执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1.0.9 为确保路面养护施工质量,所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如沥青、集料、聚酯玻纤布等)实行市场准入制。

2 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2.1.1 承包人进场后,应结合工程的主要特点,调查沿线料源分布和交通条件,落实项目经理部、混合料拌和场的具体位置以及平面布置等工作,经批准后,开展场地建设。

2.1.2 项目经理部、料场、拌和场建设标准应符合招标文件和本系列指南《工地与驻地建设》分册要求。

2.1.3 承包人应按合同文件要求组织人员、设备进场,以满足养护施工要求。

2.1.4 承包人必须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质量要求,明确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建立质量责任人档案,落实质量责任制。

2.1.5 路面工程施工前,应做好路基、桥梁及隧道工程等的验收和移交工作,并办理相关书面手续;路面养护工程施工期间,每一结构层施工前,都应对其下结构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该结构层施工。

2.2 技术准备

2.2.1 路面养护工程开工前,应做好设计文件交底工作,监理单位、承包人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提请设计单位答复。

2.2.2 建立符合要求的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建成后应向有关部门履行备案的手 续。在正式开工前,应与相关试验检测机构,做好沥青、集料、混合料等原材料、成品料的试验比对工作。

2.2.3 承包人进驻工地后,应按规定对路线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测点的加密。

2.2.4 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应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28d内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场地布置、主要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设计内容。

2.2.5 承包人应在开工准备工作就绪后,编制完整的《总体开工报告》,内容应包括: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试验室建设、进度计划(含人员、材料、机械及试验检测仪器进场情况)、质保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情况等。各分项工程开工前,也须编制《分项开工报告》。

2.2.6 在养护作业正式施工前,承包人应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分层次组织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2.3 机械准备

2.3.1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必须类型齐全、配套完整,并满足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要求。

2.3.2 承包人在投标文件中承诺的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必须严格执行。

2.3.3 设备配备要求不低于表2.3.3-1的要求。

表2.3.3-1 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名称 沥青混合料拌和楼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 智能型沥青洒布车 铣刨机 轮胎压路机 双钢轮压路机 热管热油洒布车 自卸车 滑移清扫车 强力清扫机 保温车 洒水车 装载机 森林鼓风机 规 格 LB-3000 Super 2100-2 CZL5210GLQ W-2000 XP305 volvoDD-130 CR/CRT-5.0 斯达-斯太尔ZZ3256M3246B cs JYJ5231GSSC 路太-5 YGT5250GSS XG918-T 数 量 1套 1台 1台 3台 3台 1台 10辆 1台 1台 1台 2台 4台 状况 良好 全新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备注 2.4 试验检测仪器准备

2.4.1 路面养护工程承包人在正式开工前,须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并具备足够的易损部件。

2.4.2 试验仪器的配置不低于规范要求。应满足下表2.4.2-1的要求。

表2.4.2-1 实验仪器配置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标准方孔筛 集料压碎值试验仪 砂当量仪 电子天平 烘箱 沥青控温延度仪(变温) 沥青针入度仪 沥青粘度仪 沥青软化点测定仪 全自动沥青混合料抽提仪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 全自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20升) 沥青混合料试模 不锈钢恒温箱 沥青旋转薄膜烘箱 红外线测温仪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 连续式平整度仪 理论密度测定仪 路面渗水仪 路面构造深度测定仪 车辙试验仪(包括成型设备) 路面取芯机 自动安平水准仪 压力机 燃烧炉 不同量程、精度 800×800×1000 最大延伸度1.5m 套 台 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台 台 台 1 1 1 4 2 1 1 1 1 1 1 1 9 1 1 2 1 1 1 1 1 1 1 2 1 1 82型 进口 200t

2.5 料场及材料准备

2.5.1 料场、拌和场建设标准按照本系列指南《工地与驻地建设》分册执行。 2.5.2 路面养护施工前,应做好石灰、粉煤灰、水泥、沥青、集料、填料、抗剥落剂、木质素纤维等各项材料的采购,并根据工程的进度,保证材料供应。

2.5.3 路面养护正式施工前,材料储量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其中基层集料满足5d-7d的用量要求,面层集料应达到总量的30%以上。

2.6 养护施工作业面准备

2.6.1 路面工程作业面准备

(1)基层作业面准备

1底基层外形检查:底基层外形检查内容包括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

和平整度;

2底基层缺陷检查和修复。 ○

(2)透层、下封层作业面准备

○1基层外形检查:基层外形检查内容包括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

2基层缺陷检查和修复:水泥稳定碎(砾)石和二灰碎石基层分别在7d-10d○

和20d-28d龄期内应能取出完整的芯样,如果取不出完整芯样,应进行返工处理。

(3)粘层作业准备

1按相关规定对中、下面层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局部质量 ○

缺陷(如严重离析和开裂、油污染等)进行修复;

2对中、下面层表面的污染物必须清扫干净,必要时用水冲刷,对于局部被水 ○

泥等杂物污染冲刷不掉的,应用人工将表面水泥砂浆凿除。

(4)沥青面层作业准备

1检查下封层完整性。对已成型的下封层,用硬物刺破后应与基层表面相粘○

结,以不能整层被撕开为合格。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应扫至路面以外,表面杂物应清扫干净;

2在进行中、上面层施工前,应检查粘层洒布情况,如出现多洒、少洒和漏洒 ○

等缺陷,应进行处理;

3检查桥面防水粘结层。对局部外露和两侧宽度不足部分应按施工要求进行补 ○

洒。

(5)桥面防水粘结层作业面准备

桥梁工程表面应平整、清洁,采用凿毛设备或人工凿除水泥混凝土浮浆、砂浆残留物等,用硬扫帚和鼓风机将下承层浮灰及杂物清理干净。

3 石料开采、集料加工与储运

3.1 一般规定

3.1.1 本章适用于自行开采石料与集料加工,若直接采购成品集料,可按本章要求 对史料开采、集料加工过程进行检查与验收。

3.1.2 石料开采、集料加工与储运等过程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安全等规定;石料开采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

3.1.3 不同岩性、不同料源的石料不得混杂开采、加工;不同宕口、不同岩性、不同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混堆、混运。

3.1.4 雨雪天不得进行集料加工。

3.2 石料开采

3.2.1 根据岩石性能、储量、允许年开采量、运输条件,选择满足工程需求的宕口。

3.2.2 石料的岩性(密度)、强度、吸水率等应符合路面养护施工的技术要求。

3.2.3 爆破作业应取得当地相关部门的批准,特殊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炸药运输、储存和使用方法应符合GB6722-2011《爆破安全规程》及危险品管理的相关规定。

3.2.4 对于岩体断面上存在的表层植被、覆盖土、软弱夹层、风化石层等应及时的清理。

3.2.5 石料装运过程中,严禁泥土、风化石、树皮、草根等杂物混入。

3.2.6 宜建立专门的石料分拣堆放场地,并进行场地硬化处理。

3.3 集料加工

3.3.1 集料加工生产能力应满足工程需要。集料生产设备包括二次或二次以上破碎方式的碎石生产线(其中至少有一次采用反击或圆锥式破碎方式)、除尘设备、振动喂料机和三层以上的振动筛。

3.3.2 集料首次破碎宜采用颚式破碎机,二次破碎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如集料针片状含量偏高,可采用冲击式破碎机整形。

3.3.3 采用振动喂料机对进入破碎机的石料进行最后一次筛选,筛除石料中泥土等不适宜材料。

3.3.4 集料加工的规格应满足路面结构层的要求。振动筛的筛网尺寸应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确定。

3.3.5 沥青面层用集料,应严格控制各规格料中的粉尘含量,在二破、振动筛上均应安装除尘设置。如采用水洗法除尘,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沉淀池。

3.3.6 在集料加工过程中,应采用洒水设备洒水作业,保护环境,减少扬尘和集料的二次污染。

3.3.7 成品料的下料口处各规格集料必须分开堆放,相互之间采用隔墙分离,严禁不同规格集料之间相互串料。

3.4 集料储运

3.4.1 集料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场内运输道路应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标准应符合项目驻地建设标准化中的规定。

3.4.2 各规格集料应分开堆放,相互之间采用隔墙分离,严禁出现串料和混料的现象。

3.4.3 在粗集料堆放时,宜按100-150的倾角分层堆放。运料车在坡角处紧密卸料,然后由堆土机向高处推平,减少集料离析,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向下卸料。

3.4.4 成品集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3.5 质量控制

3.5.1 在石料开采和集料加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检查,防止风化石、泥块、杂草等不合适材料进入集料生产线。

3.5.2 集料加工过程中,在每次开机前对破碎机、振动筛、除尘器、皮带运输机等设备进行检查,对筛面的磨损、成品集料的粉尘含量进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5.3 集料加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检查各规格集料的质量,如发现集料质量波动较大时,应停止生产,并检查排除生产设备、工艺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3.5.4 集料加工质量标准按本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4 基 层

4.1 沥青排水碎石混凝土(LSPM)

4.1.1 若基层顶面出现大面积松散、唧浆等病害,则需根据病害的数量,如数量较少可挖除病害位置基层后回填下面层混合料,之后在修补位置处采取聚酯玻纤布贴补,防止应力集中,阻止病害的重复产生;如数量较大可进行铣刨17cm厚基层后重铺沥青排水碎石混凝土(LSPM)。

4.1.2 LSPM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1)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LSPM-30配合比设计须由承包人委托经业主同意的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完成,并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其级配范围宜根据当地气候及交通条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确定。

(2)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没有固定级配曲线,其级配与原材料的性能有关,不同的原材料其级配曲线是不一样的。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以往施工经验,其级配范围宜根据当地气候及交通条件参考下表推荐级配范围。最终设计级配需经过混合料体积设计、功能(渗水)及性能检验确定。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推荐级配(参考)

筛孔 LSPM-25 LSPM-30 LSPM-35 52 100 100 100 37.5 100 100 75-98 31.5 100 90-100 67-96 26.5 70-98 70-95 50-80 19 50-85 40-76 25-60 13.2 32-62 28-58 15-40 9.5 20-45 19-39 10-35 4.75 6-29 6-29 6-25 2.36 6-18 6-18 6-18 1.18 3-15 3-15 3-15 0.6 2-10 2-10 2-10 0.3 1-7 1-7 1-7 0.15 1-6 1-6 1-6 0.075 1-4 1-4 1-4 (3)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可采用大型马歇尔试验方法或旋转压实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其设计采用体积指标、沥青膜厚度以及混合料性能指标来

6.6.3.8 摊铺机应配备整平板自控装置,其一侧或双侧装有传感器,可通过外面的参考线探出纵坡和整平板的横坡,并能自动发出信号操纵整平板,使摊铺机能铺筑出理想的纵横坡度。

6.6.4 沥青混合料压实

6.6.4.1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以确保面层横向平整度。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

6.6.4.2 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别,按下表选用: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初压(km/h) 压路机类型 适宜 钢轮压路机 轮胎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2~3 2~3 2~3 最大 4 4 3 适宜 3~5 3~5 3~4.5 (振动) 最大 6 6 5 (振动) 适宜 3~6 4~6 3~6 (静压) 最大 6 8 6 (静压) 复压(km/h) 终压(km/h) (静压) (静压) 6.6.4.3 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碾压区长度基本为40—50米并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前进,横向不应处在同一断面上。

6.6.4.4 初压应紧跟在摊铺机后碾压(宜采用两台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

6.6.4.5 当天碾压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不得停放压路机和其他车辆,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

6.6.4.6 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竖牌便于司机辨认。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6.6.4.7 应向压路机轮上喷洒或涂刷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应呈雾状,数量以不粘轮为度。严禁喷洒纯柴油或柴油、机油混合水溶液,统一使用90%的色拉油+10%的泡沫剂和水的混合液。

6.6.4.8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能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6.6.4.9 中分带开口摊铺沥青混合料应配备自动伸缩摊铺机一台,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cm以上。

6.6.4.10 压路机出现故障或临时加油时,应停留在次日工作面。

6.6.4.11 SMA路面的压实应符合以下要求:

(1)SMA沥青混合料初压和复压禁止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终压可以采用胶轮压路机,以防止沥青混合料沥青马蹄脂搓揉挤压上浮。

(2)SMA路面采用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摊铺机后面,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碾压过程均衡、连续,速度慢,不超过4-5km/h,掉头倒退时关闭振动。

(3)采用高频低幅振动碾压,严格控制碾压遍数,密切注意粗集料的压碎、棱角、嵌挤、泛油等情况,防止出现过碾压现象。

(4)压路机不允许在新铺混合料上转向、掉头、左右移动位置、突然刹车或休息,其他机械禁止在未冷却结硬的路面上停留。

(5)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的接头,匝道以及港湾式紧急停车带处等摊铺机和压路机难以按正常施工工艺操作的部位,辅以小型机械或人工施工。

6.6.5 施工接缝处理

6.6.5.1 纵向施工缝。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产生的纵向接缝 ,应采用松铺斜接缝,以热接缝形式做一次跨接缝碾压。如果两台摊铺机相隔距离较长,先摊铺层应留下10cm-20c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摊铺的基准面,并跨缝一次碾压密实。对于路面将产 生的纵向冷接缝,应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铺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不宜在冷却后用切割机切割作纵向接缝。碾压时,对重叠在己铺层上的50-100mm 混合料,推向新铺混合料,将压路机的大部分行驶在新铺层上,压路机小部分100-150mm 行驶在已铺层上行走,或者碾压时由热铺面向冷铺面碾压,直至留下100-150mm ,再跨缝压实。如图 6.6.5-1 所示。上 、下层纵缝位置应横向错开 15cm (热接缝) 以上或 30cm-40cm (冷接缝) 以上。

图 6.6.5-1 纵向冷接缝的碾压

6.6.5.2 横向施工缝 。全部采用平接缝。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用三米直尺沿纵向放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凿岩机或人工用铺垂直刨除端部层后不足的部分,使接缝能成直角连接,并涂抹改性乳化沥青;继续摊铺时,铣除的断面应保持干燥,摊铺机度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面层上跨

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接缝碾压完毕再纵向碾压新铺面层。上、下层横缝应错开 1m 以上。

6.6.5.3 当天碾压完毕应将压路机开向未铺新面层的下卧层上过夜,第二天压路机开回新施工面层上后,再按本指南6.6.5.2条要求铲除接缝处斜坡层继续摊铺沥青混合料。

6.6.5.4 中、上面层横向施工缝应远离桥梁伸缩缝20m以外,以确保伸缩缝两边铺装层表面的平顺。

6.7 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6.7.1 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6.7.2 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

6.7.3 混合料的检查质量:油石比、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残留稳定度;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

6.7.4 面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压实度、渗水系数。混合料和质量要求调平层见表1,中面层见表2,上面层见表3。表所列为施工阶段的质量检验标准。

6.7.5 压实度采用双控指标,要求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压实度不小于98%,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宜控制在95%~97%,下面层实测空隙率应在3%~5%范围内,中面

层实测空隙率应在3%~6%范围内,上面层实测空隙率应在3%~5%范围内。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采用返工等处理措施。

6.7.6 面层平整度是路面质量的主要指标,要求连续平整度仪100m标准差的合格标准下面层不大于1.2mm,中面层不大于1.0mm,上面层0.78mm。

6.7.7 渗水系数应作为常规试验进行检测,应使用改进型渗水仪。渗透系数的标准中面层和调平层宜不大于70ml/min,上面层不大于60ml/min。

6.7.8 拌和楼应每日逐盘打印数据,以控制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做为质量检验资料归档。

表1 调平层(下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施工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 运输到现场温度 每车料一次 初压温度 碾压终了温度 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级配的差(%) 0.075mm ≤2.36mm ≥4.75mm 每日每机2次(上下午各1次) 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 每日每机上、下午各1次 不低于160℃ 钢轮压路机不低于110℃ ±2 ±3 ±2 -0.1%,+0.2% >8.0 15~40 3.0~4.5 每层1次/200m/车道 不小于98(马歇尔密度),95~97(最大理论密度) 不大于-4mm 现场钻孔试验 钻孔检查并铺筑时随时插入量取,每日用混合料数量校核 室内成型试验 离心法抽提或燃烧法 用抽取后的矿料筛分 检查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170℃~185℃ 不低于165℃ 温度计测定 试验方法 沥青含量(油石比) 稳定度(kN) 马歇尔试验 流值(0.1mm) 空隙率(%) 压实度(%) 厚度 1次/200m/车道

5.3.3.3 下封层材料宜采用乳化沥青+碎石、改性乳化沥青+碎石、道路石油沥青+碎石、改性沥青+碎石、橡胶沥青+碎石等。

5.3.4 试铺段施工

5.3.4.1 正式开工之前,应进行试铺段施工。试铺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主线下卧层上进行,长度为100m-200m。试铺段的沥青洒布、集料撒布、碾压等各道工序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5.3.4.2 通过试铺确定沥青洒布方式和洒布量、集料撒布方式和撒布量、碾压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5.3.4.3 试铺段的质量检测频率应是正常路段的2倍。

5.3.4.4 当使用的原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符合要求,试铺段各项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后,编写试铺总结,经审批后作为申报正常路段开工的依据。

5.3.4.5 试铺段经检验合格,作为正常路段的一部分,若不符合要求,经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路段应铲除重铺。

5.3.5 施工要点

5.3.5.1 下封层施工前,应将下卧层表面清扫干净,再用2台-3台森林灭火鼓风机将浮灰吹净,使表面集料颗粒部分外露,必要时用水冲洗,雨后或用水清洗的表面,水分必须蒸发干净、晒干。

5.3.5.2 沥青喷洒、集料撒布应均匀,多洒的沥青应铲除,多撒的集料应在铺筑沥青路面下面层前清扫完毕,漏洒的部分应该补洒。

5.3.5.3 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集料撒布应在乳化沥青破乳前完成。

5.3.5.4 沥青喷洒

(1)道路石油沥青宜在温度1550C-1650C、改性沥青宜在温度1650C-1750C、橡胶沥青宜在温度1800C-1900C条件下,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均匀喷洒在经过处理且干燥的下卧层上。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在常温下喷洒。

(2)沥青洒布车喷嘴的轴线应与路面垂直,并保证所有喷嘴的角度一致,同时调整洒布管的高度,尽量使同一地点能够接受到两个或三个喷嘴喷洒的沥青。

(3)在下卧层上放置固定面积的搪瓷盘,沥青喷洒后测定盘中洒入沥青数量,测定沥青洒布量。

5.3.5.5 集料撒布

(1)沥青洒布后应立即用集料撒布机按规定撒布集料。集料应撒布均匀,搭接处不应漏撒,也不应多撒。

(2)一个施工段施工完成后,根据撒布总量检查集料的平均撒布量。 (3)下封层施工也可采用一体化联合撒布车进行。

5.3.5.6 碾压

集料撒布后立即用轻型轮胎压路机均匀碾压3遍,每次碾压重叠1/3轮宽,碾压应做到两侧到边,确保有效压实宽度。

5.3.6 质量控制

5.3.6.1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材料洒(撒)布均匀,数量符合规定。发现不满足要求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再恢复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应及时地处理。

5.4 粘层

5.4.1 一般规定

5.4.1.1 沥青面层之间如不是连续施工则必须喷洒粘层油,如连续施工且无污 染建议可不喷洒粘层油。

5.4.1.2 粘层应在上覆层施工前1d-2d进行,不宜过早施工。

5.4.1.3 结构层与沥青层接触部位,必须均匀涂刷粘层油,同时还应注意保护桥头、涵顶及路面两侧的结构物不受污染。

5.4.1.4 粘层宜选择干燥和较热的天气施工。气温低于100C或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进行粘层施工。

5.4.1.5 粘层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封闭管理,避免后期污染。

5.4.2 施工准备

5.4.2.1 粘层施工前的技术、机械、试验检测仪器、料场与材料及作业面等各项准备分别按本指南第2.2、2.3、2.4、2.5和2.6节执行。

5.4.2.2 下卧层表面污染物应清除干净,必要时可用水冲刷洗净,待表面干燥后施工粘层。

5.4.2.3 宜采用智能型沥青洒布车一次均匀洒布。

5.4.3 材料要求

5.4.3.1 粘层材料应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5.4.3.2 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

5.4.4 施工要点

5.4.4.1 粘层油喷洒

(1)洒布数量宜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宜为0.3L/m2-0.6L/m2。喷洒应均匀,注意起步或终止和接缝处的洒布量。

(2)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对于局部喷量过多的段落应刮除,对于漏洒的应人工补洒。在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局部位置采用人工涂刷。

(3)沥青洒布车喷嘴的轴线应与路面垂直,并保证所有喷嘴的角度一致,同时保证洒布管的高度,尽量使同一地点能够接受到两个或三个喷嘴喷洒的沥青。

5.4.4.2 喷洒粘层油后,应封闭交通、养护管理。

5.4.5 质量控制

5.4.5.1 粘层油的质量应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

5.4.5.2 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粘层油洒布均匀。

5.5 聚酯玻纤布铺设

5.5.1 设备要求

5.5.1.1 施工前应配备齐全的施工设备和器具,并做好检查、调试和日常保养工作,以保证设备和器具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施工设备主要有:热沥青洒布车(有加热装置,喷头经专业加工,喷洒时必须保证雾状,且喷洒量可以控制)、聚酯玻纤布铺设设备(采用聚酯玻纤布铺设设备施工,保证铺设后聚酯玻纤布平直、无褶皱)。施工器具主要有:鼓风机、铁碾子、涂刷等(用以清除浮土、碎渣,将聚酯玻纤布压实粘覆在粘结料上)。

5.5.2 施工工艺及方法

5.5.2.1 聚酯玻纤布施工工序为:底层表面清扫—洒布粘层油—测量划线—喷洒粘结料—铺设聚酯玻纤布—胶轮碾压—保养维护—铺筑新路面。

(1)底层表面清扫

1在喷洒粘结料钱,应将底层表面清扫干净。 ○

2保持工作面无水分,雨后必须待路面干燥后方可施工。 ○

(2)测量、划线

1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底面上,对照拼接缝或裂缝标识确定拼接缝或裂○

缝位置。

2按拟铺设的聚酯玻纤布宽度在拼接缝或裂缝两侧定好基准线,并用石灰或粉○

笔划线作为铺设聚酯玻纤布的依据。对于横向裂缝和路面接缝,保证裂缝两侧的布宽≥0.5m,接缝或裂缝居中。

(3)喷洒粘结料

工序及要求应遵循本章5.4节内容。

(4)聚酯玻纤布的铺设

1粘结料洒布结束,并修整均匀后,立即进行聚酯玻纤布铺设施工,不得使沥 ○

青喷洒车与聚酯玻纤布铺设设备距离过远。

2人工铺设聚酯玻纤布过程中,现场负责人员必须及时发现可能褶皱的情况, ○

指挥工人揭起聚酯玻纤布,在确保不褶皱时在放下,并采用竹扫把初碾一遍。

(6)修订施工组织计划,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组织方式。

6.5.3 试验段的铺筑,执行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在铺筑过程中,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试验与检测结果。

6.5.4 试验段的质量检测频率应是正常施工路段的两倍。

6.5.5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均符合要求,试验段各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后,按要求编写试铺总结,经审批后作为申报正常路段开工的依据。

6.5.6 试验段经检验合格,作为正常路段的一部分,若不符合要求,经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路段应铲除重铺。

6.6 施工要点

6.6.1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6.1.1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在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沥青拌和机进行日常检查维护,确保拌和机运转正常。

6.6.1.2 集料上料过程中,装载机从底部按顺序竖直装料,减小集料离析。

6.6.1.3 拌和机须配备计算机设备 ,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 ,随时在线检查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并定期对拌和机 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 。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 ,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

6.6.1.4 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每盘的拌和周期一般不少45s,其中干拌时间一般不少于5s;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适当延长,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拌和周期一般为 60s-70s。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试拌确定,保证沥青均匀裹覆。

6.6.1.5 严格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 100C-150C。

(1)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施工温度宜根据 135 0C及 175 0C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参考沥青供应商的技术说明。条件不具备时,可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6.6.1.6 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添加消石灰、 水泥等外掺剂时,宜增加粉料仓,也可由专用管线和螺旋升送器直接加入拌和锅,若与矿粉混合使用时应注意二者因密度不同发生离析 。

6.6.1.7 拌和机必须二级除尘装置 ,经一级除尘的粉尘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的粉尘严禁使用,直接湿排处理 。

6.6.1.8 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降温不得大于100C 、且不能有沥青滴漏,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

6.6.1.9 目测检查混合料有无异常,如混合料有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 。若有异常,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6.6.1.10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前,应在达到击实成型温度的烘箱中短期老化 2h。对于在储存仓中存储时间超过2h的混合料 ,可不再进行短期老化处理。

6.6.1.11 每台拌和机应定期检查拌和机热料仓矿料组成情况,以l次/天为宜。

6.6.1.12 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时,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应配备同步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与沥青同时或稍后喷入拌和锅,拌和时间宜延长 5s 以土。颗粒纤维可与粗集料同时加入,干拌5s-10s。工程量很小时也可分装成塑料小包白人工直接投入拌和锅。

6.6.1.13 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6.6.1.14 沥青混合中斗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6.6.2 沥青混合料运输

6.6.2.1 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的车辆运输,一般应不小于 15t,车辆数量应根据运输距离、摊铺速度确定,适当留有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不少于5辆运料车等候卸料为宜,以确保现场连续摊铺的需要。

6.6.2.2 运输车辆在每天使用前后,要检验其完好性,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涂抹适量的隔离剂。

6.6.2.3 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油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油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测试方法应符合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的规定。

6.6.2.4 拌和机或储料仓向运料辜放料时,料车应\前、后、中\移动,分几 次装料。

6.6.2.5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粘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将轮胎清洁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6.6.2.6 运料车应采用厚苫布覆盖严密,苫布至少应下挂到车厢板的一半,卸料过程中宜继续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在气温较低时,运料车车厢侧面应加装保温层,确保混合料温度度稳定。

6.6.2.7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cm-30cm 处停住,运料车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挡,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6.6.2.8 运输到摊铺现场的混合料,如温度不符合要求或遭雨淋,应作废弃处理。

6.6.3 沥青混合料摊铺

6.6.3.1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使其温度不低于1000C。铺筑过程中,应使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保证面层的初始压实度达85%左右。熨平板连接应紧密,避免摊铺的混合料出现划痕。

6.6.3.2 连续稳定地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的措施。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2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一下料。午饭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做到停人不停机,切忌停铺用餐。必须做到每天收工停机一次(除特殊情况以外,每天只允许收工停机一次,每天最小摊铺长度应不小于1km,中面层不小于2km)。

6.6.3.3 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不用人工不断地整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局部离析,需在现场监理允许和旁站的情况下,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方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6.6.3.4 调平层、中、上面层以及桥面上摊铺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应采用非接触式的平衡梁摊铺厚度控制方式。

6.6.3.5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表面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为度,即以看不到螺旋布料器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6.6.3.6 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必须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6.6.3.7 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松铺厚度,发现异常应立即调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9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