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12-01 01: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

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 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

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

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19.4

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得次要特征。比如,舍弃船的颜色、大小等差别,把“船”这个词作为各种船的标志,甚至当物体不在眼前时也能从概括的意义上来使用代表这种物体的词。这时才是概念性概括的产生。

可以说,直观地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1、 直观形象思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思维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离开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这种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突出。

2、 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它是中班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

3、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严格的说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思维工具变化的三个阶段:

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感知和动作)

2

2019.4

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 (表象)

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是 (语言)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及一般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各理论派别都有自己的观点,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因为皮亚杰一生致力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意语。

一、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让·皮亚杰(1896----1980)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瑞士人。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思维的研究。在研究中他综合了哦及生物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史等多种学科。皮亚杰早年是学生物的,直到1921年他在日内瓦大学任职,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儿童心理学。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成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集合了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专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来研究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并任该中心主任,直到1971年退休,还保留着主任的职务,足见他对该研究机构的重视。1924----1932年主要研究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著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 ;40年代写成《智力心理学》是他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理论并初步论述了各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后面详细讲述。皮亚杰一生可谓著作等身,这里不一一介绍。

3

2019.4

认知发生论创始人 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1980)

(二)、发展观: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简单的S R ,而是刺激和反应的相互作用,即S ( A

T ) R ,外界刺激经过主体认知结构(T)的同化(A)后才产生。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加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 不平衡 新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三)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

1、成熟——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物理环境——即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经验有两种一是物理经验,个体概括出物体的属性,如大小、颜色等获得的经验;一是数理逻辑经验,个体作用于客体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3、社会环境——即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它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平衡——也称自我调节,使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平衡可以调和以上三个因素。

4

2019.4

● 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1、图式——这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核心概念,指主体已有的心理机能结构。

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从感觉动作图式 表象图式 运算思维图式,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从低级图式高级图式不断发展的过程。

2、图式变化的方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即主体已有图式对外界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真正改变和创新。

顺应:指主体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现实。如婴儿从吃奶改为吃饭,幼儿从幼儿园到上小学等都需要内部图式的改变。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四)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是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时分别存在的。6个月以前,婴儿对物体的认识是,看不见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比如,球滚到桌子下面看不见了,球就不存在了。1周岁以后,婴儿仍然知道球还在桌子下面,他会去寻找,按照皮亚杰的解释,说明婴儿有了对客体的永久性认识;1岁至1.5阶段,儿童开始探索达到目的地新方法。比如,把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上婴儿拿不到的地方,婴儿试图直接取得这个玩具,失败以后,偶然的抓住了毯子的一角,由此发现毯子的运动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于是开始拖动毯子,以便取得玩具。在这里,对新动作的发现是偶然的,婴儿开始对这种情景进行反复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试验的方法或多或少带有系统性,可以说是智慧动作发展中的一大进步。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了智慧的萌芽。

2、 前运算阶段 (2---7岁): 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该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两个小阶段: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9f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