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11-25 13: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事业单位改革总结 目前,励家镇共有事业单位11家(包括中小学校、卫生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9人。近年来,依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的指示精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 1997年7月开始,我市在古港镇试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依据“积极推进、竞争上岗、因乡制宜、减员减负”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政府内部机构,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联绩计酬,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委副书记胡彪同志的充分肯定。

1997年12月,原国家教委将我市列入全国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12月,我市推行的中小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三制”改革,即目标管理制、教师聘任制和结

构工资制,被评为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9年,我市澄潭江镇逐步推行以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人事管理事业化、财政管理企业化的新路子。2000年,我市在全市完成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全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成为独立的法人,承担独立的法人责任,完

善了事业单位的法人体制。 随后,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市直部门和各个乡镇街道办

事处推开,拉开了我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新的一幕。 二、结合特点,多头铺开

依据省、市指示精神,根据自身特点,我市采取符合自身事业发展要求的改革办法。 1、全面规范事业单位运行体制 2002年我市出台《浏阳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采取以下措施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一是精简事业机构;二是理顺事业机构管理体制,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适应乡镇主体经济、农村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三是精简人员编制,减轻农民负担;四是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五是调整乡镇学校布局,优化乡镇教师队伍结构。同时,通过创业安置、鼓励辞职、停薪留职、自谋职业、返回归队、后勤脱钩、工人改

编、学习培训、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等形式,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2002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由519撤并为352个,分流人员664人,具体分流途径是:提前退休116人,提前离岗休息385人,自愿辞职及自谋职业36人,创办经

济实体50人,充实基层6人,合办企业16人,学习培训4人。 按照社会办事业的指导思想,我市在事业社会化方面迈开了坚定的步伐。卫生系统于2001年在文家市镇医院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造,触及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两个打破,两个分离,两个建立”,即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打破所有制界限,将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与医疗分离,将卫生监督、卫生执法与技术服务、卫生监测等分离,建立起浏阳医疗卫生新体制。市旅游局对所属旅行社和旅游学校也实行了人员身份和产权两项置换,实现了社会办事业的格局。

2、深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我市教育系统和广播电视局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实行公开招聘、签订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亲属回避及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

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教育系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一是以“双聘制”为轴心,即对中小学校的教师(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和聘任合同制,利用聘用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利

用聘任合同确立单位与个人的岗位工作关系;二是以实行“三个代表”为主线,即实行教师

资格制度,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 广播电视局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在全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整个系统分解为局机关、浏阳电视台、浏阳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浏阳国安广电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国安浏阳宽带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广告信息有限公司、浏阳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全面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和分级分类管理,所有职工都解除身份,与单位签订聘任合同,人事档案关系全权委托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理管理。

为确保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档案委管和人事代理业务。目前,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共有1300余人,在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实行了档案委管的单位共有99个。 同时,我市于2001年成立了人事参议仲裁委员会,全面负责人事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

对新的体制下的人事矛盾进行依法调解处理,保证了改革的稳定推进。 另外,市里面成立了增人计划领导小组,实施《增人计划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进出实行了宏观调整。再次是改革职称工作,推行初级职称公开评定和技术岗位竞聘工作。在卫生系统2001年首次推行公开评定初级职称,在中医院等单位实行了岗位竞聘,高职低聘。

3、努力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 市日报社冻结档案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取消一切补助,用作实绩考核奖励,实绩考核奖励根据不同岗位目标任务要求实行量化考核,对采编部门和人员,突出稿件和报纸质量要素,对经营单位和员工,突出经济效益要素,对行政后勤部门,突出服务和质量要素。 市广播局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制度。

市规划局也实行按绩定酬的动态分配机制,全面实现绩效挂钩。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我市各行业各部门已逐步铺开,正向纵深发展,按照中央指示,我市新的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

创事业单位改革的全新局面。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实践与思考 阜阳市人事局 我市在全面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中,为推动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干部职工心理承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困难,积极探索,认真推行了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市乡镇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聘用制,5262名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下面,就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思考等几点意见。 一、主要做法 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中,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平的原则,认真实践,不断总结完善,保证了聘用制的平稳推行。

1、抓住机遇,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2000年年底,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启动,通过调整部局、精简机构和人员,优化组织结构,对职能弱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低

下的 事业单位予以撤消,对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七站八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大力精简事业单位机构,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原则,重新核定了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通过改革,乡镇(办事处)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平均14个左右减少到6至7个,全市共减少1611个,这就会为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任制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

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中,对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专门作出规定,要求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全

面实行聘用制,并将其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验收的一个主要项目。 2、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积极推行聘用合同制。多年来对这件事说的多,做得少,更没有经验。为了把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好,我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大体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组织竞争上岗。我市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精简率一般在70%左右,因此人员竞争上岗十分激烈。在组织竞争上岗过程中各县市区都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文化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等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上岗合理,下岗服气;第二步对竞争上岗胜出人员实行聘用制。多数县市区在实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过程中,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聘用办法和细则,对聘用程序、聘用合同、岗位职责、考核奖惩、辞聘、解聘及聘用期限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办法对上岗人

员逐人签字了聘用合同,建立起单位和被聘人员之间的聘约人事关系。 3、强化监督,实际阳光操作。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竞岗、聘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四严五公的原则,即严格程序、严格条件、严格纪律、严格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公论、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在竞岗、聘用过程中,一方面请县、乡纪检人员、乡镇人大代表、村组代表、农民代表,对竞岗、聘用的人员的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聘用决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坚持公示制度,竞岗、聘用人员的名单向社会公示;考试考核的情况向社会公示;民主测评情况向社会公示;拟聘人员及岗位职责向社会公示,接

受广大群众监督,做到公平、公正。 4、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由于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多,安置难度大,各县市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未聘人员坚持无情分流,有情操作,探索了多渠道、多途径安置乡镇事业单位示聘人员的办法。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一部分具有大专、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未聘人员,通过参加考试考核合格的,转岗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对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乡镇人员给予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对辞职人员,抓好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皖办发[2008]2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五项优惠政策逐项落实。据统计,全市自2000年实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来,妥善分流安置乡镇事业单位未聘人员13905人,没

有出现严重事故和大面积上访事件,从而保障了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平稳实施。 5、强化聘后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后,强化聘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市多数县市区规定,对已聘用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末位淘汰。对工作开拓性不强,不出成绩又无过失的聘用人员,根据聘用有关规定和程序随时解聘,空出的岗位重新进行竞争上岗。对年度考核两次不合格的人员不予继续聘任;对严重失职的人员予以解聘。市及各县市区人事局还重点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加强人员聘用争议案件的受理、调查和仲裁工作,切实为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健

康发展提供保障。 6、打破传统录用,新进人员公开招聘。从2002年开始,我市乡镇事业单位对新进人员

全部 实行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招聘采用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空缺情况,每年由县市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安排,严格按照计划申报、招考公告、

报名与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定人选、进行公示和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我市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归纳起来,实行聘用制

度带来了五种新的变化。 1、转变了思想观念。乡镇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后,单位职工从过去传统观念的“单位人”变为新型的“社会人”,从过去的“要我学,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干”,制度改变,

观念更新。目前,在全市基层乡镇广大事业单位职工中已形成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

力找工作”的共识,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2、创新了用人机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建立,以及公开考试择优聘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等用人制度的实行,彻底改变了旧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快了事业单位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聘用关系转变,由“固定人”向“合同人”转变,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关系被打破,工作和职务的终身制被打破,聘用制度的推行和完善,

促使乡镇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不断竞争和持续激励的用人机制。 3、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通过推行聘用制,乡镇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综合素质得到优化。通过竞聘上岗,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平均年龄普遍降低,站(所)长8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经过激烈的竞争找到了适合本人专长的工作岗位,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一大批素质素质较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员通过竞聘,

走上了乡镇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为乡镇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4、转变了工作作风。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是一次影响大,震动大,涉及面广的改革,一方面强烈冲击了“铁饭碗”和“官本位”意识,另一方面强化了上岗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全市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后,工作责任心大大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主动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忧排难,受到群众普遍

好评。 5、促进了乡镇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行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过程中,各地充分实行民主,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组织竞岗和实行聘用工作中,各地将岗位设置、报考资格、竞聘条件和程序等,在乡镇公开栏内予以公布,考试、考核和整个竞岗、聘用过程在群众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对拟聘用的人员组织由各方面干部群众参加的民主测评,充分让干部群众参与,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镇

民主在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加强。 三、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市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相对滞后,市及县(市、区)直事业单位大部分还没有实行聘用制,这在客观上对乡镇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进一步巩固有直接影响,同时乡镇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聘期内管理、聘期满后的续

聘 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二是需要政策上的配套改革,例如人才流动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未聘人员的分流

和安置制度的改革。 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人事部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要求,用2至3年的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再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正规化、规范化的聘用制度。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运作,逐步在事业单位建立起能进能出,能

上能下,充满活力的聘用管理新机制。 1、提高思想,统一认识,抓好三个到位。首先是各级人事部门抓好思想认识的到位。搞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学好学透中组部、人事部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聘用制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解决好思想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形成事业单位不实行聘用制不行,不抓紧实行也不行的共识,依靠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增强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纳入人事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的位置,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要求,分步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三是改革宣传要到位。2000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有关问题的解释》,人事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宣传这些政

策,强化舆论造势,形成改革氛围,让人们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2、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行聘用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聘用制度是一项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必须在初中逐步摸索,在改进中加以完善。抓好试点是推行聘用制的有效方法,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要求,可以选择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文化、教育、卫生、城建等行业,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在抓试点的具体过程中,重点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竞争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和未聘

人员安置四个环节。 3、严把进口,畅通出口,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制度,并实行人事代理。今后,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择优聘用,新聘用人员必须先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签证和人事代理手续,然后才能核准编制、核发工资。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新陈代谢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人员出口,主要是做好解聘和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真正畅通出口,保证事业单位

充满生机和活力。 4、突出重点,配套推进,保证事业单位聘用改革制积极平稳推行。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建立事业单位新的用人机制的关键。在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中必须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对推行条件成熟的,抓紧推行,一步到位。对尚不具备条件的,要抓好试点,摸索经验。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事业单位的体制、机构、工资、社会保险、人事仲裁等方面的改革,因此,在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配套改革的整体推进。篇二:分类推

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省、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神,协力推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事业单位分类工作顺利进行。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我县共有事业单位xx0个、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纳入分类范围的事业单位xx0个、事业编制x5xx名。纳入分类的事业单位中,全额单位2x1个、事业编制 名,差额单位 个、事业编制45x名,自收自支单位 个、事业编制70x名。截止目前,已完成了x04个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x0%,达到了市上提出的“已分类事业单位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x0%”的进度要求。已分类事业单位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x7个,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7x.2%;公益

二类事业单位7个,占拟分类事业单位总数的1.x%。 2.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一步改善。通过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扎实推进、权责清单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等各项工作,政府各部门职能得到有效转变,管理方式进一步创新,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强化,减少了对

事业单位微观事务的管理,事业单位法人 自主权得到加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同时,在充分调研、反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规范乡镇机构和驻地站所工作的意见》,乡镇“五办一室”和“一站一所四中心”的管理等到有效加强,理顺了乡镇机构和站所管理体制,有力推进了规范化建设。 x.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更加规范。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和职责任务调整,继续推进事业单位

清理规范。整合了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将原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整合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撤销了职能任务弱化的市场建设中心洛门市场管理所,按照组建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的要求组建了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要求,设立了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在县外资扶贫项目中心加挂了县精准扶贫中心牌子,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与综合服务服务中心加挂了精准扶贫工作站牌子,有力保

障了重点、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4.编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要求,全面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坚持“动态调控、余缺调剂”的原则,加强编制的动态管理,重点从长期空缺、职能弱化的调剂调剂了 多名编制,充实到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重点领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有力加强了社会事业发展急需部门的工作力量,有效

保障了公益事业用编需求,优化了编制资源的合理配置,编制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5.分类改革配套政策推进取得新成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 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任务复杂艰巨,需要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推进。今年,在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开拓创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业年金制度破冰前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有益的探索,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和登记管理制度不断改进,这些工作不但有力推进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的完善和实施,而且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早日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

水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打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二、主要做法 1.稳妥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按照分类方案,采取“三审定案”的方法,分四个阶段稳妥完成了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工作:一是初审阶段。各主管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提出本单位及下属事业单位类别划分初步意见,与县编办充分沟通协商后上报。为了加强对分类工作的指导,县编办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执法局、建设局、交通局、财政局等单位,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有力促进了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研究复审阶段。县编办对对各单位上报的初步意见汇总、整理后,对照《**县事业单位分类目录》进行反复论证、认真审核,与省、市事业单位分类结果进行了逐一核对,按照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成熟一批、批复一批的

工作要求,提出了第一批事业单位拟批复分类意见。并就第一批事 业单位拟批复分类意见向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单位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三是会议审议阶段。筹备召开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就我县第一批事业单位拟分类结果进行了审定,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会议审议意见,对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意见进行了修正后,再次向领导小组成员征求的意见,形成了我县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的具体意见。四是发文批复阶段。事业单位类别确定后,由县编办确定了x名责任心强、业务精干、工作细心的同志专门负责第一批事业单位分类意见批复文件拟制、印发工作。目前,发文批复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按要求将分类意见批复文件向市编办进行了

备案,共拟制、印发文件54个、x00多份。 2.坚持事业单位类别划分标准。坚持以社会功能为根本标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依据,不附加其他条件,严防生产经营类向公益服务类挤、公益服务类向行政类靠的倾向;坚持根据职责和特点,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对完全符合某一类型的,直接确定期类型,兼有不同类型特征的,按主要职责和发展方向确定其类型;坚持“三个不突破”,即不突破原有机构总额,不突破原有编制总额,不突破原有财政负担,单位提出的分类意见不得突破原有机构总额、编制总额,不得增加财政负担;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继续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工作,及时

调整任务不饱满、长期缺编单位的人员编制充实到民生重点领

域和任务繁重的单位,对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合并设置,对职责单一、规模较小、工作任务不饱和的予以整合,对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能撤销的坚决撤销,不能撤销的,重新

界定职能,理顺关系,合理设置。 x.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把制度建设作为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重中之重,立足机构编制工作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确保公益目的实现。一是根据《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协调配合机制运行办法》,建立机构编制联席会议机制。凡是在人员调动(招聘)中,涉及大额编制的使用审批,由县编委主任主持,召开由县委办、政府办、组织、编制、监察、人社、财政等部门参加的机构编制联席会议,共同研究,互相监督,切实增强了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管合力。二是建立乡镇站所规范化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和驻地站所规范化管理的意见》,从组织领导、职能定位、隶属关系、设岗定员、岗位职责、人事管理等方面,对进一步规范乡镇站所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切实形成了管理层级规范、隶属关系清

晰、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管理新常态。 4.统筹推进改革顺利进行。我们把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在人员力量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选调负责心强的同志充实到事改办,加强了事改办工作力量。在工作中,通过将分类改革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篇三:事业单位2012

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2012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二oo四年以来,我局在县政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机关事业保险办和市机关事业保险局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工作水平”的工作主题,按照“狠抓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形象;狠抓改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狠抓服务,保险为民,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全局上下

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成绩。so100 一、基本情况 (一)、全年征收基本养老保险金558万元,占市局下达450万元的124%,其中由地税

局直接征收193万元,我局配合税务征收365万元。 (二)、已开展二oo五年社会保险费申报工作。已申报的单位217个,申报率为100%,

对申报表统一进行了认真核定,核定率达100%。 (三)、全年应发基本养老金360万元,实发基本养老金360万元,发放率达100%,全部385名离退休人员统一在银行领取离退休费,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比2006年的95%增长了5%。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险厅和省财政厅的文件精神,我们为离退休人员从二00三年七月

和十月起调整并增加了离退休待遇,确保了增补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四)、对所有2760名参保人员全部进行了建帐,建帐率达100%。 (五)、对全部217家参保单位中的163家开展了稽核工作,其中实地稽核65家,书面

稽核98家,稽核率达75%。 (六)、成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会,发展单位会员188

个,个人会员268人,开展了一系列的协会活动。 二、主要作法 (一)、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是在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徐圣贤同志及县四大家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对由前届政府作出的《关于解决经委口产业局无财编人员进入养老保险问题》(黄梅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4号)的错误做法,以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06]7号按政策规定进行了纠正和规范,县四大家领导还和我们一起对这些部门上访的老同志做了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让他们心服口服。

(二)、科学规范业务工作流程 的岗位职责;最后完善考核办法,平时只发70%工资,年终将30%工资及年终奖拿来用于

与个人工作业绩考核挂钩。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高起点、高配置,投入巨资添置了计算机网络及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已配置奔四微机18台,全部接入宽带网及局域网,配置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共12台套;其次建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网站,网站内容十分丰富,信息量

大,并适时更新;第三建立我县机关事业保险数据库,对 一九九二年本局成立以来的参保人员基本情况、单位及个人缴费情况、待遇发放情况、退休人员照片及其他各项信息统一录入数据库保存,便于随时查找审核;第四所有业务人员统一进行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全部能独立完成各项录入、统计、打印等

操作。

三是规范了个人帐户管理办法,个人帐户建帐率达到100%,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将一九九二年以来所有的核定数据及实缴和欠缴数据全部录入微机管理。专程到省机关事业保险办购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手册》4000册,发送到参保对象手中,对于养老金已交

清的单位和个人,做实个人帐户。 四是规范了各类对象、各类情况下的核定办法,特别是在公路系统的养老保险业务从市移交到县管理的工作中,我们精心设计、精心规划、精心测算,与县公路段相关人员反复磋

商、协调、解释和说明,终于达成了既符合市政府黄政办发 [2006]55号文件“以支定收、适当积累、略有节余”的原则,又让双方满意的核定办法,

保证了公路段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退休费,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五是稽核工作成效显著。稽核工作是我们今年新开展的一项业务工作,为了切实做好这一工作,我们新成立了稽核股,将2名业务骨干配备到股室。他们在认真学习保险业务、财会、审计、计算机等知识后,随时开展大规模的稽核行动:首先对全县一九九二年以来各单

位参加养老保险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发送自查文件和 由稽核股精心设计的自查表格。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一些单位不理解、不配合,稽核股的同志们发扬“三多”、“三要”、“三不怕”精神(即:多上门、多催促、多协调;脸皮要厚、业务要熟、嘴巴要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冷落),经过努力,已书面稽核98个单位,实地稽核65个单位,并对各单位报来的自查表、历年档案工资批复、历年缴费凭证等相关资料进行认真计算、录入微机、整理,再与核定股个人台帐进行比较、分析,已查出堤防总段、新开卫生院、黄梅镇卫生院、县防疫站等多个单位存在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有出入、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未足额缴纳养老金现象。目前正在对稽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其次大力配合有关股室从源头上杜绝基金的跑、冒、滴、漏现象,对于新进入的参保单位,一开始就同步建立起稽核资料。如在县公路段养老保险移交我局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对原属全民合同制工人的这一块投保情况进行稽核,共核出少缴养

老金494688元,公路段已同意分批补缴。 (三)、基金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健全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违规,不违法,加大对挤占挪用基金清收力度。

其次对一九九五年六月由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出面借给池化集团的30万元养老金,鉴于池化已进入破产程序,我们分别找县政府、县经贸局、县法院及池化集团破产清算组的有关领导,陈述利害关系,并借助同学关系,终于将这笔借出的养老金列入最先清偿顺序,清算

组计划于近期赴福建清收池化集团外债来偿还借用的基金。第三对 一九九四年十月由人事局和本局在小池征地9.17亩挪用343403.8元基金的问题,我们

将当时的征地手续、资料、证件全部从人事局要回,并与小池镇政府、小池土地分局取得联系,计划对目前仍闲置的土地由我局招商引资进行开发,极力说服小池镇和小池土地分局领导,使他们暂时取消了收回土地进行变卖处理的决定。 二是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有过动用基金的念头,而是积极向县政府汇报,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县财政已将我们的一些正当要求列入解决计划。同时,我们开源节流,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了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是认真做好月报、季报、年报、决算报表及临时性报表的编制汇总上报工作,做到了

数据有来源,报表有分析,问题有对策。 (四)、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化发放办法,成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

理服务协会,提高了离退休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在去年社会化发放率95%的基础上,我们上门做好说服工作,有几家原来由单位代发,现在全部改为银行发放,不但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离退休人员,也保证了他们按时足额

享受到退休待遇,受到了他们的好评,现在的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已达到100%。 二是今年九月,我们对全部离退休人员统一建立了生存状况档案,为每一个离退休人员

拍了数码照片,收集了身份 证复印件(或编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并且全部进入微机管理,便于今后查找、核

对。 三是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今年六月,我们正式成立了黄梅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协会,协会有固定的活动场地,配备了太空漫步机、风扇跑步机、蹦蹦床、仰卧起坐板、仰卧举重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门球等健身运动器材及麻将、

扑克等娱乐工具;组织离退休代表到江西柘林湖旅游篇四:x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x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平稳过渡的要求,将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于年初完成了制定设置实施方案工作,并在

各事业单位陆续开展岗位聘用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及岗位设置管理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全县9千多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县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去年年初召开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局也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当作当前事业

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得力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各党委、各 部门也成立相关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的开展。 2、摸清家底,稳步实施。在开展实施过程中,我局要求各事业单位摸清家底,重点对各单位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现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最基础、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进行认真分析,反复核算,找准突出问题逐一

进行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确保结构比例的科学合理。 3、严格政策,严格程序。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的要求核定各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和等级,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加强监督力度,对不按文件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不予确认岗位等级,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4、积极宣传,慎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新制度,我局在岗位设置工作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就岗位设置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座谈。针对教育系统的人员多、岗位设置工作任务重等问题,领导小组研究

后又组织教育系统各单位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了岗位设置工作会,由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就岗位设置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讲解,并对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解答,确保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现已顺利完成各事业单位的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申报、审核,聘用合同审核、认定工作。 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在具体实施中少数单位还存在岗位设置工作就是签订聘用合同,而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一签定终身”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职工没有产生竞争意识。 2、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的职能强化、有的职能弱化,但是这些单位的编制数和三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一直没作及时调整,阻碍了事业发展。 3、聘后管理不到位。个别用人单位仅仅把聘用作为一种辅助的、补充的形式,简单的以

聘代管,没有把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四、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县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现状,

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通过培训会、座谈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解读改革政策,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取得社会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参与,让岗位设置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2、把好事业单位的三类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设置关。岗位设置 应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依据工作性质、规模大小、效益高低、

发展潜力等要素来综合考虑,因事设岗,防止和避免因人设岗。 3、抓好岗位考评管理机制建设。在全面实行聘用合同管理后,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一是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事薪酬制度。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岗位、业绩、能力等多种分配因素,将以岗定酬、以绩定酬与以才定酬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发各类岗位人员的活力。三是要完善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上,要向基层倾斜,要推行合理的保护政策,以保护其积极性和

创造性。 2010年11月1日篇五: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总结 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汇报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宁党办?2011?45号)、《关于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宁事改组?2011?1号)的要求和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工作整体安排,县委、政府和县编委及时研究部署,县编办深入各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协商沟通,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经县委、政府审议,上报了《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区编办批复《方案》后,我县迅速行动,按照“精简、优化、效能”,“总量控制、只减不增”和“衔接配套、协调推进”三项原则,调整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激发了事业单位活力,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将我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情况

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清理规范工作于9月底全面完成,23个事业单位已全部撤销,收回印章并交由县政府办集中销毁,主管部门进行了摘牌工作,海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收回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并在网上进行了注销登记,向社会进行了公告。整合的事业单位按照要求进行了整合,增挂牌子、更名、新设置的事业单位到海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办理了登记手续,加挂牌

子,更换牌子、印章等相关工作全部就绪,涉及的人员编制和国有资产全部划转到位。 二、主要成效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

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进一步精简。通过“撤、并、转”,全县事业单位由518个减少到494个,减少24个,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了全县事业单位的布局结构,管理体制进一步顺畅。 (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与政府机构改革的大部门管理体制相适应,按照管理、执法和服务相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系统内事业单位的整合。在农牧部门,整合了海原县种子管理站、海原县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组建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部门内部实现了综合执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整合了海原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机构,成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重新对老城管委会和县住建局的职能进行了划分,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园林、环卫管理体制。撤并职能弱化,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24个,收回编制13名,先后给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管理中心增加事业编制4名、海原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增加事业编制1名、海原县人民医院增加编制14名、海原县中医院增加编制8名。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倾斜,优先

保证了关系民生和关键领域的机构编制需求。 (三)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是摸清了机构编制底数。通过清理规范,实现了“八清”。即“审批文件清、机构状况清、领导职数清、在编人员清、超编人数清、岗位身份清、数据信息清”,夯实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基础。二是编制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均已上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对事业单位的九定

方案重新进行了审核,明确了职责、严格了编制管理、明确了领导职数。 三、主要做法及下一步的工作 2011年8月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启动以来,我县高 度重视,全面落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机构,搭建工作平台。全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会议后,县编办立即组织全体人员传达学习《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了会议精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编委会,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审核方案》并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印发。为确保清理规范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协调清理规范工作。同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机构编制、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档案等部门强化协作,共同配合做好清理规范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也相继成立了清理工作机构,配齐力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

运行机制,确保全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扎实有效。 (二)明确工作重心,强化工作责任。在清理环节,对“撤、并、转”的适用情况做出了明确规定,将无正式在编工作人员等七种情况的事业单位纳入撤销范围,将分工过细、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工作量不大、社会效益不佳等六种情况的事业单位纳入合并范围,将现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营利性活动的事业单位纳入转企改制范围。在规范环节,

将机构名称、职责任务、机构规格、经费来源、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等七个项目作为规范重点,并对各项内容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县还制定了《全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审核日程安排表》,明确了每个阶段清理规范工作责任分工,规定了完成时限,狠抓了工作落实,建立了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调度和督查制度,督查结果实行一周一通报,确

保了清理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周密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中央、区、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收集整理《事业单位改革及清理规范的政策文件汇编》,印发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准备。县上分期分批组织了清理规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熟悉掌握了中央、区、市事业单位改革、清理规范工作的政策。机构编制部门搜集整理了有关文件,对照实名制管理人员数据库,为集中审核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政策依据;研究确定了审核标准和要求,对审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提出了需要把握原则和处理意见;制定了上报核查信息和清理规范方案的时间表。三是严格审核。根据机构编制有关规定和增减人员的政策文件,严格核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核查表,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四是狠抓落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注册登记和注销登记的通知》(海编办发?2012?16号),根据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海原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实施方案》精神,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手续2个,收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及以其名义从事的一切活动随即终止。办理新成立和更名的事业单位登记手续2个,确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增挂牌子事业单位1个,更名事业单位2个,整合事业单位2个,撤销事业单位23个。五是确保稳妥。统筹安排、科学谋划,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尽量减少矛盾和避免引发不稳定因素。六是严肃纪律。对违规设立的机构坚决予以纠正,对违规进入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

的责任,严肃了机构编制和组织人事纪律。 我县清理规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下一步事业单 位分类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一些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偏少,公益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下一步我们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抓法制化管理。要大力宣传有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认真做好“撤、并、减、立”的事业单位跟踪检查工作,确保清理规范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狠抓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的学习,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准确把握认定标准,认真做好调整后事业单位的模拟分类工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8st.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