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质-《大地构造学》

更新时间:2023-09-01 05: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地构造学基本理论●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岩石圈的结构构造、 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当研究对 象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时,一般称为区域大地 构造学。如研究对象为我国就称中国区域大地 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地质学科。在研究 时必须对研究地区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 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及地质发展历史 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研究。

第一章 地壳上地幔构造—不均一性 一、地壳、上地幔的纵向不均一性

2.地球内部物质的力学特征分层

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的力学和流变学特征突变 面与成分界面不一致.根据强度和变形方式将 地球由地表往地心分为:岩石圈 软流圈 中间 圈 和地核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岩石圈地幔

地核

二、地壳、上地幔的横向不均一性

大陆边缘的类型 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由大陆架、大 陆坡、大陆基(隆)构成。 活动性弱。无海 沟和火山活动。 活动型大陆边缘(太平洋型):活动性强。强 震带和火山带。 1)沟—弧—盆体系 2)海沟—山弧构造体系

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三、地壳、上地幔构造类型两大类型:活动带和稳定区。 两种类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 不同学者对其运动规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形成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说。槽台说;大陆 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国内: 地质力学;多旋回说;断块说;地洼说;波 浪镶嵌说等。

第二章 槽台学说

地壳由活动带和稳定区两类构造单元构成。 活动带称为地槽,稳定区称为地台。两类单 元的活动方式不同,发生不同的地质作用, 形成具有不同地质特征的分区。

第五章 槽台学说

1859年,美地质学者J.霍尔发现,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强烈 褶皱的古生代浅海相地层厚达12km以上,较此山脉以西同时 代无褶皱的地层厚10—20倍。据此提出——地槽概念。 1885年,E.休斯提出在地壳上存在一些稳定地区,其上的沉 积层平缓,地貌平坦。他把这种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 发生褶皱变形的地区,称为——地台。 1900年,法国E.奥格明把地槽和地台统一起来,认为二者是 地壳上两个基本构造单元,不可分割,形成了槽—台说。 槽台说的形成是以大陆壳的地质构造为基础,是固定论的代 表。19世纪~至近代,其在大地构造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直 到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被广泛承认。今天槽台说的一些观 点仍有借鉴意义。

第一节 地槽一、地槽的概念 地槽是地壳上的活动地带,这一概念最初是由 美国地质学家J.霍尔(HALL 1859)和

J.D.丹 纳(DANNA 1873)先后提出来的。 由于研究区域和对地壳运动方式的认识不同, 后来对地槽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现代对地槽 概念的理解是:地槽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强烈 活动性,以及它发展过程中由拗陷向褶皱造山 带有规律地转变。

二、地槽的基本特征

(一)沉积建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8o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