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博术

更新时间:2024-01-31 06: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动脉球囊反博术

适应症:

1.高危因素心脏病患者手术中预防性应用。

2.心脏术后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和(或)心脏术后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心排综合征。

3.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并发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顽固性心绞痛;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

4.高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PTCA、冠状动脉溶栓及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

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功能损伤。

6.心脏移植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置入前后的辅助治疗。 7.体外循环手术中产生搏动性血流。 8.应用指征 (1)多巴胺用量>10μg/(kg·min),并用2种升压药,血压仍呈下降趋势。

2

(2)心脏排血指数<2.0L/(m·min)。 (3)平均动脉压<50mmHg(6.67kPa)。 (4)左心房压>20mmHg(2.67kPa)。 (5)中心静脉压>15cmH2O(1.47kPa)。 (6)尿量<0.5ml/(kg·h)。 (7)末梢循环差,手足凉。

(8)精神委靡,组织供氧不足,动脉或静脉血氧饱和度低。 一有指征应尽早应用,以免病情恶化,错过治疗时机。

禁忌症:

1.明显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主动脉病变或创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和主动脉外伤。

3.心脏停搏、心室纤颤。

4.严重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疾病。 5.主动脉、髂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 6.不可逆的脑损害。 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 1.气囊导管 气囊导管为一次性使用,导管末端连一聚氨酯材料做成的气囊。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管径、容积大小合适的气囊导管。原则上宁小勿大,容积应大于每搏心排量的50%,成人一般选用8.5~9.0F,容积40~60ml的导管,小儿根据体重而定。

2.反搏机器 包括压力驱动系统、监测设备、电源、气源贮备系统。目前临床上多用的品牌是Datascope和Kontron。均已实现电脑化控制,具备自动选择触发方式、自动选择反搏时相、自动监测漏气、自动补气、提示故障和检查项目等功能。在正确选择导管和正确置入的前提下,机器可以保证连续、有效和安全

的运作,只需医师调整反搏频率和反搏压幅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皮穿刺股动脉法 应用最多的方法。

2.股动脉切开法 用于成人穿刺法失败或用于儿童,也适用于紧急抢救时。 3.经胸升主动脉置入法 适用于股动脉不能置入气囊导管或心脏手术过程中。 术后处理:

1.抗凝治疗。导管置入后,根据患者情况,适时开始抗凝。外科手术后患者,抗凝药物要在患者引流液减少6h以后开始使用。抗凝药物以肝素最为常用:首剂20mg,静脉推注;其后,可以用肝素持续静脉输入或每6~8h重复静脉滴注,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在150~180s。如果出现抗凝过度(皮下出血点、瘀斑),及时调整肝素剂量,必要时停药观察。

禁用肝素者,可用右旋糖酐静脉滴注,10~20ml/h。长期球囊反搏可用华法林,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在16~20s。 2.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3.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动过速或过缓或严重心律失常,以免影响球囊反搏效果,防止机器停搏。

5.适当运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注意事项:

1.反搏球囊应处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肾动脉以上的位置。

2.选择合适的触发方式。首选心电图触发:注意贴牢电极避免脱落或接触不良,选择一个R波高尖的最佳心电导联,并确保QRS波幅>0.5mV(低于0.5mV不易触发)。气囊充气应选择T波峰上,气囊放气选在心电图R波的起始或波峰上。当患者使用起搏器维持心率时,可用起搏触发。用心电图触发者,心率>140/s,可改用2:1反搏。

当各种原因心电图不能有效触发时,可用压力波形触发:此时主动脉收缩压应>6.67kPa(50mmHg),脉压差应>2kPa。气囊充气位于主动脉重搏波形的切迹上,气囊放气位于主动脉波形起始之前。 机内触发适于心排血量低,血压低于6.67kPa(50mmHg),无理想动脉波形者。 3.反搏后舒张压波峰应高于收缩压,理想的反搏效果应维持反搏压在14.7~17.3kPa(110~130mmHg),终末舒张压下降不超过1.33kPa(10mmHg)。 4.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先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12~24h后情况仍稳定时,再逐步减少反搏频率,改用2:1、3:1反搏,或减少球囊的充气量。每次调整后,血流动力学仍维持稳定,则可以停止反搏。

5.仔细阅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使用说明书。熟悉预警系统,包括触发、漏气、导管位置、驱动装置、低反搏压、气源(氦气)不足及系统报警等。

6.撤除指征

(1)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心排血量指数>2.5L/(m2·min),平均动脉压

>80mmHg(10.67kPa)。

(2)神智清楚,末梢循环良好,尿量>1ml/(kg·h)。 (3)多巴胺用量<5μg/(kg·min),且依赖性小,减量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4)心电图无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表现。 (5)已撤除呼吸机,血气正常。 7.并发症及处理

(1)穿刺导致血管损伤: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的过程中,由于血管原发性病理改变或插管操作不当,导管可以损伤动脉形成夹层动脉瘤。髂、股动脉损伤或穿孔,可导致腹膜后出血。防止方法为经皮穿刺置管时,注意穿刺针回抽血液通畅,放置导引钢丝顺畅无阻,通入导管时要轻柔,遇到阻力时不可用力插入。 (2)动脉栓塞: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脱落阻塞全身各脏器的动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预防方法为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如8.0F,容积34ml导管)、无鞘置入、有效的抗凝治疗、保证IABP连续性和使用合适的频率。动脉栓塞的高发部位是导管置入侧肢体,原因包括:血栓栓塞、IABP导管置入狭窄血管导致的血管闭塞。临床表现为患侧肢体皮肤花斑、皮温低,严重时发绀、肌肉痉挛强直,直至肌 肉坏死。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在积极处理不能缓解的情况下,要立即停用IABP并 拔除导管、更换导管置入部位后再重新开始辅助。 气囊导管撤除过程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气囊附壁血栓脱落可引起动脉末梢栓塞。注意在拔除气囊导管后,观察下肢血运及动脉搏动情况。

(3)感染:多见于切开置入法,经皮穿刺法很少发生。多因紧急情况下操作消毒不严格;或长时间进行IABP辅助,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感染多表现在插管处局部及全身反应(发热、菌血症)。预防措施为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使用抗生素、加强插管部位的无菌管理。

(4)气囊破裂:气囊壁被尖锐物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刺破。表现为气体管腔内出现血液;同时机器会出现连续的报警并停搏。预防手段为避免气囊与尖锐物或粗糙物接触。一旦确认气囊破裂应立即停止反搏并拔除导管。如不及时拔除,气囊内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可致导管无法拔出。

(5)血小板减少症:多出现在IABP连续辅助5~7d后。预防方法为每日定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补充外源血小板。

(6)气囊嵌夹:气囊导管撤除过程中遇到过大的阻力,应考虑到气囊被嵌夹。应及时请血管外科医师会诊,必要时通过外科手术取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8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