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5 19: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创新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2.4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中华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糟粕成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弘扬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极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于糟粕成分的不适当的渲染,造成社会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知识贬值、官本位、“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短期文化等不良文化倾向在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中频频显现,有的甚至大有蔓延之势。这一点,尤须当前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3 对知识经济下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知识没有思想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时期,也是思想素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很多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坚持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3.1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的教育;围绕树立良好心理素质问题,着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问题,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的全面的思想教育模式。
3.2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
思想素质培养需要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 3.3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评定学生的思想素质
研究一套适合评价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综合测评表考评尽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杜绝感情因素,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三好,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的依据。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了情感交流和双向交流情感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启迪学生思考氛围,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建设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增强适应性,培育自信心,充分鼓励大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并在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新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在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情感作用的发挥,尽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坦诚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微笑的面容对待每一个同学,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学生由对教师感情上的接近转化为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纳,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内化。 3.5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去汲取营养。教学时力争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于教学之中,把握政策的精神进行正面客观的讲解,启发学生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热点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最新变化联系起来,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生动、更吸引人、更具时代气息。在联系热点问题教学时通过分析把热点问题上升
到理论高度,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
3.6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示范作用
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经常性地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注重“师德”培养,使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意识,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青年。 尔、综合分析
(一).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
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专业教学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以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与所教学生联系最近的杰出人士,如最近年代的,本国的,本省的,本校毕业的,等等,以及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或典型事例,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踩到科学巨匠和学术先人的肩膀上去,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学的新高峰,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 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與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面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园中形成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引燃每一位学生的理想火花。
(五).树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努力帮助后进学生鼓起理想的风帆。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后进学生。而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教育正是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的挑战,对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又要花功夫、下大力气重点帮助他们,要注意从细微处入手,先在生活中帮助和感化他们,对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重点帮助解决,尤其要注意把他们融入集体活动中,平时要格外关心,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坚持说理开
导,重在教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多多鼓励,促使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鼓起理想的风帆。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 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时期, 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多变性都决定着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因此, 构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以理想信念为核
大学生 大学生 大学生
大学生理想择业与现实状况的落差及解决方法 理想择业与现实状况的落差及解决方法 理想择业与现实状况的落差及解决方法 理想择业与现实状况的落差及解决方法
俗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事关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人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 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温总理也说:“就业不仅关
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
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有着一腔热血,急切的想要投入到建设社 会主义的事业中去。但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 “
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 企业做骨干 ”
, “
创业不如就业 ” , “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 ”
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
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 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 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这一错误的理念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对于职位高不 成低不就的现象。而如今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却与以前大不相同,2008年的经济危机余 波未平,市场与社会都在进入转型时期。市场向企业提供的劳动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 求,因而大学生的理想择业只能在现实中化为泡沫了。
分析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在主观上,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大学 生就必然要有体面的工作,从而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充满信心。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 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当大学生发现现 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亦 或是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对就业不抱任何希望。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 客观上,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学校未在学生毕业前开设有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从而未使学生从根本上 认识社会现状以及自身的定位。大学校园可以说是一个半开放式半封闭的环境,学生看 社会犹如雾里看花,对于明确社会现状的意识模糊。缺少了灯塔的指引,大学生犹如在 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最终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亦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二:高等教育制度本身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 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空前 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 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使理想择业与现实差距更大。同时大学的普及使 得原本“大学生就是精英”这一概念彻底颠覆,但这一观念在大学生心中仍是根深蒂固 的。
三:面对当前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未能及时的做出反应。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 积极创业,亦可避免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行政辅助政策仍需加强。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 中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高速增长,企业经营状态得到极大改善,重新拟定了招聘计划, ========================================第
2
========================================
扩大了招聘规模,同时金融危机迫使很多企业改变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吸纳人才,国内 的人力资源招聘需求迅速回升。但大学生资历尚浅,拥有高学历却缺乏高技术,往往达 不到企业需求。理想择业与现实落差又一次的体现。
四:社会现状也不近人意。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 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 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 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 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
页
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理想择业与 现实有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条建议性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
偏差,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同学们首先要 认识到,自主择业与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但并不完全自由,个人 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 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创业 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能力。这 些都是大学生所要具备的素质。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 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 必须经历一番磨练。大学生再择业与创业的问题上要有胆识与气概,这是一个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境界的现实过程。当代大学生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同时, 对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与创业定位于基层去。大 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 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 中国 社会主要问题作贡献。只有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才能在实践中成才。
二:高校教育以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1、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刚进大学 时起就应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开展这一门选修课的课程。避免到大三、大四才规 划的怆绌。2、高校课程应与市场需求结合。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 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3、高校可与企业联盟,不断地为企 业输送专业人才。使学校与社会更加联系密切,使理想择业与现实拉小差距。4、高校 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 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 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 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三: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坏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 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 始终坚持市场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 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 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 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 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 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四:要改变“大学生就是精英”这一概念。时代的变迁,这句话不在是王道。人们 头脑中再无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 观念深入人心。技术与专业知识大行其道,成为“吃饭”的法宝。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 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 动者, “
北大才子卖肉 ”
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
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投入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同时, 作为影响毕业生的人,如父母等,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放正心态与姿态,为子女或 家人树立正确的思想。
毛会坡(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
中图分类号: 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133-01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由于受到社会诸多因素
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迷茫困惑、失衡甚至失落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
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前途关心,能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
密相联的。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脆弱等理想信念问题。具体表现归纳为以
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迷失。部分大学生政治淡化倾向明显,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对共产党的信任
危机;在道德取向上,从注重奉献转为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诚信意识淡薄。在职业选择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认为社会只是个人发展的现
实条件,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
(二)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关系、社会阶层等日益复杂,由此形成复杂的多元化思想观念,诸如享乐主义、拜
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时有表现。一部分大学生抛弃远大理想抱负和追求,相反更多地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
如何当更大的官,拥有更多的权力和金钱。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大学生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经充分认识,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
上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中,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潜力,没有
用辨证发展的眼观去看待,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失去信心,产生动摇。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体系受到西方文化的
强烈挑战,一些西方不良观念借机涌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冲击。
(二)国内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影响。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表现出的物欲至
上的导向,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理想的确立。当今时代,网络信息的方便快捷确实大大提高了工作、学习效率,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然而,网上信息良莠并存,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甚至对社会热点、难点进行炒作,误导舆论导向,对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没完全确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其影响可想而知。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一些大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理想信念在选择中出现问题。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探索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
校园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孕育作用。要充分利用校报、学刊、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加之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倡导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努力宣传先进,树立典型,使同学们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理想信念上的错误观念。积极的、先进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富有美好的理想与追求,精神面貌上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状态;而消极的、落后的校园文化则会使学生无所追求、无所抱负 ,精神面貌上表现出颓废懈怠的状态。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时代在发展,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导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单独强调社会理想或个人理想都是不合理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把个人理想、前途、利益融进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成才的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关注与关怀中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就业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己、冷静地进行择业,树立“从基层做起”、“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成才”的就业成才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理想信念不仅是文化、教育和信仰的问题 ,更是实践的问题。离开了社会实践,理想信念既难以真正地树立,又常常会沦为空想或幻想。因而,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广泛的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积极主动地走向和融入现实社会生活,真正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学校和社会也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些机会和场所。总之,只有社会实践才是理想信念生成和实现的根本途径,大学生也只有亲自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最终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要引导学生运用反思、总结等方法,加强自我修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教育于学习、实践和娱乐中。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众组织的作用。比如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群众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 ,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学生群体活动中,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4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中华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糟粕成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弘扬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极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于糟粕成分的不适当的渲染,造成社会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知识贬值、官本位、“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短期文化等不良文化倾向在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中频频显现,有的甚至大有蔓延之势。这一点,尤须当前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3 对知识经济下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知识没有思想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时期,也是思想素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很多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坚持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3.1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的教育;围绕树立良好心理素质问题,着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问题,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的全面的思想教育模式。
3.2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
思想素质培养需要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 3.3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评定学生的思想素质
研究一套适合评价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综合测评表考评尽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杜绝感情因素,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三好,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的依据。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了情感交流和双向交流情感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启迪学生思考氛围,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建设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增强适应性,培育自信心,充分鼓励大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并在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新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在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情感作用的发挥,尽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坦诚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微笑的面容对待每一个同学,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学生由对教师感情上的接近转化为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纳,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内化。 3.5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去汲取营养。教学时力争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于教学之中,把握政策的精神进行正面客观的讲解,启发学生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热点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最新变化联系起来,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生动、更吸引人、更具时代气息。在联系热点问题教学时通过分析把热点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
3.6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示范作用
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经常性地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注重“师德”培养,使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意识,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青年。 尔、综合分析
三.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
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 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與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面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园中形成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引燃每一位学生的理想火花。
(五).树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努力帮助后进学生鼓起理想的风帆。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后进学生。而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教育正是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的挑战,对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又要花功夫、下大力气重点帮助他们,要注意从细微处入手,先在生活中帮助和感化他们,对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重点帮助解决,尤其要注意把他们融入集体活动中,平时要格外关心,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坚持说理开导,重在教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多多鼓励,促使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鼓起理想的风帆。
大学生理想择业与现实状况的落差及解决方法
俗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事关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人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 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但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 创业不如就业 就业难不如再考研
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
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 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 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这一错误的理念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对于职位高不 成低不就的现象。而如今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却与以前大不相同,2008年的经济危机余 波未平,市场与社会都在进入转型时期。市场向企业提供的劳动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 求,因而大学生的理想择业只能在现实中化为泡沫了。
分析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在主观上,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大学 生就必然要有体面的工作,从而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充满信心。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 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当大学生发现现 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亦 或是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对就业不抱任何希望。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 客观上,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学校未在学生毕业前开设有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从而未使学生从根本上 认识社会现状以及自身的定位。大学校园可以说是一个半开放式半封闭的环境,学生看 社会犹如雾里看花,对于明确社会现状的意识模糊。缺少了灯塔的指引,大学生犹如在 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最终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亦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二:高等教育制度本身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 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空前 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 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使理想择业与现实差距更大。同时大学的普及使 得原本“大学生就是精英”这一概念彻底颠覆,但这一观念在大学生心中仍是根深蒂固 的。
三:面对当前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未能及时的做出反应。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 积极创业,亦可避免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行政辅助政策仍需加强。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 中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高速增长,企业经营状态得到极大改善,重新拟定了招聘计划,
扩大了招聘规模,同时金融危机迫使很多企业改变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吸纳人才,国内 的人力资源招聘需求迅速回升。但大学生资历尚浅,拥有高学历却缺乏高技术,往往达 不到企业需求。理想择业与现实落差又一次的体现。
四:社会现状也不近人意。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 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 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 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 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 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理想择业与 现实有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条建议性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二:高校教育以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1、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刚进大学 时起就应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开展这一门选修课的课程。避免到大三、大四才规 划的怆绌。2、高校课程应与市场需求结合。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 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3、高校可与企业联盟,不断地为企
业输送专业人才。使学校与社会更加联系密切,使理想择业与现实拉小差距。4、高校 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 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 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 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三: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坏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 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 始终坚持市场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 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 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 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 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 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四:要改变“大学生就是精英”这一概念。时代的变迁,这句话不在是王道。人们 头脑中再无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 观念深入人心。技术与专业知识大行其道,成为“吃饭”的法宝。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 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 动者, “
北大才子卖肉 ”
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
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投入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同时, 作为影响毕业生的人,如父母等,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放正心态与姿态,为子女或 家人树立正确的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由于受到社会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迷茫困惑、失衡甚至失落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祖国的前途关心,能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脆弱等理想信念问题。具体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迷失。部分大学生政治淡化倾向明显,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在道德取向上,从注重奉献转为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诚信意识淡薄。在职业选择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认为社会只是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大学生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经充分认识,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中,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和发展潜力,没有用辨证发展的眼观去看待,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失去信心,产生动摇。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体系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挑战,一些西方不良观念借机涌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冲击。
(二)国内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影响。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表现出的物欲至上的导向,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理想的确立。当今时代,网络信息的方便快捷确实大大提高了工作、学习效率,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然而,网上信息良莠并存,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甚至对社会热点、难点进行炒作,误导舆论导向,对人生观与价值观还没完全确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其影响可想而知。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一些大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理想信念在选择中出现问题。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探索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
校园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孕育作用。要充分利用校报、学刊、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加之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倡导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努力宣传先进,树立典型,使同学们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理想信念上的错误观念。积极的、先进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富有美好的理想与追求,精神面貌上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状态;而消极的、落后的校园文化则会使学生无所追求、无所抱负 ,精神面貌上表现出颓废懈怠的状态。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时代在发展,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指导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单独强调社会理想或个人理想都是不合理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自觉把个人理想、前途、利益融进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成才的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关注与关怀中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就业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客观地评价自己、冷静地进行择业,树立“从基层做起”、“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成才”的就业成才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理想信念不仅是文化、教育和信仰的问题 ,更是实践的问题。离开了社会实践,理想信念既难以真正地树立,又常常会沦为空想或幻想。因而,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广泛的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积极主动地走向和融入现实社会生活,真正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学校和社会也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些机会和场所。总之,只有社会实践才是理想信念生成和实现的根本途径,大学生也只有亲自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最终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要引导学生运用反思、总结等方法,加强自我修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寓教育于学习、实践和娱乐中。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众组织的作用。比如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群众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 ,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学生群体活动中,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它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指引导航 (二)它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作推动助力
在人的一生中,人们往往要面对一些重要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此时,理想信念就成为完成这些使命和任务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恩格斯曾说过:“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饥渴而开始,并且同样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饱足而停止。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邓小平也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三)它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挫折的磨炼。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往往会知难而退、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而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的人则能够砥砺意志、锤炼品格,在逆境中奋起。理想信念是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支柱。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知难而上,加倍努力,才能使自己成才。
“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继有人,就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弘扬奉献精神
我国一些科研工作者不遗余力、笔耕不辍,致力于学术和科学研究,蒋先生的为人、为学受到一致称赞,其“勤于思践、敢于胜利、贵在奇正、重于专律、锲而不舍、韧于成败”我校宣传部编辑出版了《颗粒归仓的梦想——蒋亦元传》一书,对我校的成长历程、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个人生活等等进行了全方面地解读与宣传,在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当前,我院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开展了“弘扬奉献精神”主题系列活动,包括奉献生平事迹材料学习、主题手抄报比赛、主题征文比赛、“奉献零距离”访谈、学习奉献精神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全面学习奉献精神,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从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更好地成长成才。弘扬奉献精神主题活动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从实际效果来看,成效显著,奉献精神已在全校上下唱响,成为校园奋进的主旋律,学生对奉献精神的深刻解读,已感染整个校园。不仅如此,全校教职工都对蒋奉献敬仰有加,他们纷纷要学习蒋奉献严谨治学、专心科研、丹心育人的精神,更加努力地投身教学科研第一线,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奉献精神如今可谓深入人心,师生都把学习身边的榜样——老师当做自己奋斗的动力。大到教学科研、学风建设,小到运动比赛、学生生活,大家都在谈论蒋奉献,都把“弘扬奉献精神”作为主旋律!就连我们举办运动会,我院的口号都是“奉献精神、运动传承”!
尽管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加强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引导、教育和帮助,使他们的身心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社会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的可靠接班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刻记在心上,并结合实际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途径,寻找有效载体。我院开展的“弘扬奉献精神”主题系列活动是一个有效载体,它为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抓手”,工作也有实效,这样会更加鼓舞士气,干劲更足!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并把弘扬和培育结合起来。弘扬,即对奉献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培育,即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特点的发展和创新。继承弘扬是基础,创新培育是方向,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弘扬和培育奉献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建设,一种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唯有创新,才能不朽!我们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弘扬奉献精神作出新的贡献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公民之所以有力量,根本的一条是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念一旦形成,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人们为实现某个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奋斗。理想不是努力一天,奋斗一时就能实现的。只有忠于信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
一、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
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生活环境日趋复杂。
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些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沉渣泛起。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使人们对现实政策的评判、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2、独生子女性格特点独特。
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 二、对策研究
首先,。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以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
新时期最突出的新情况之一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针对于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高等学校也并非世外桃园,它总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受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影响,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是临近毕业时
才考虑分配和就业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一入学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付诸行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就是要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此外,近年来在高校内时有发生大学生辍学、出走、甚至自杀等事件,本身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不扎实的具体体现。如此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学生思想实际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学生生活,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的情绪,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化解学生思想上的各种矛盾。同时我们也更要注重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不掌握学生思想上的第一手材料,空谈思想教育,只会脱离实际,适得其反。
2.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经过实践调查,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要区分层次,以实现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一是对全体青年学生,要多渠道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是对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可靠接班人,这样分两个层次进行教育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再择业与创业的问题上要有胆识与气概,这是一个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境界的现实过程。当代大学生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同时, 对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与创业定位于基层去。大 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 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 中国 社会主要问题作贡献。只有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才能在实践中成才。
才考虑分配和就业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一入学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付诸行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就是要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此外,近年来在高校内时有发生大学生辍学、出走、甚至自杀等事件,本身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不扎实的具体体现。如此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紧紧围绕学生思想实际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学生生活,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的情绪,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化解学生思想上的各种矛盾。同时我们也更要注重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不掌握学生思想上的第一手材料,空谈思想教育,只会脱离实际,适得其反。
2.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经过实践调查,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要区分层次,以实现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一是对全体青年学生,要多渠道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是对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可靠接班人,这样分两个层次进行教育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再择业与创业的问题上要有胆识与气概,这是一个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境界的现实过程。当代大学生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同时, 对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与创业定位于基层去。大 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 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 中国 社会主要问题作贡献。只有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才能在实践中成才。
正在阅读: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04-15
巴蜀地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03-07
病史采集05-08
嵌入式C语言面试3(附有自己做的答案)09-14
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研究09-11
资本论23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08-27
关于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05-06
成绩单发下后作文500字06-23
2011年海南省重要数据入门08-2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对策
- 信念
- 当代
- 方面
- 存在
- 理想
- 解决
- 大学生
- 问题
- 试论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关系
-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语文题Word版
- 2016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配电网设备技术选型和配置技术原则 - 初稿
- 2015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
- 规范议论文的写法
- 田径竞赛规则修改(2016-2017)
- 2010年大学生村官备考:经典法律常识试题一
- 2016中兴硬件笔试题及答案 - 图文
- B737NG驾驶舱面板
- 盾构开仓作业应急预案 - 图文
- spss试题
-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 高层建筑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原则和方法
- 刘一秒: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
- Unit 7 Jobs Lesson 13教案
- 2016年苏州市拟录用公务员(参照单位工作人员)公示五(吴中区)
- Mother tongue的原文及翻译 - 图文
- “上好佳”薯片徐州市场营销计划 - 图文
- 2010届高考数学压轴试题集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