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咬文嚼字”语文纠错大赛》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23-11-08 20: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咬文嚼字”语文纠错大赛》课堂实录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于2007年12月20日公布了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敏锐的觉察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当仅仅拘泥于课本,这些内容也应当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此时又正逢学校要求我上一节公开课供老师们观摩,一场“‘咬文嚼字’语文纠错大赛”就这样上演了。)

(课前准备:把2007年的“十大语文差错”的内容和2006年的“十大语文差错”的部分内容等设计成三个轮次的竞赛题目,每个轮次有六道题。第一轮次侧重于字的运用,第二轮次侧重于词的运用,第三轮次侧重于句的运用。)

(上课时间: ) 一、大赛的相关要求: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赵明聪):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咬文嚼字’语文纠错大赛”。下面我说明一下大赛的相关事宜:

1、竞赛流程:大赛共分三轮:第一、二轮为必答题,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上讲台抽取题目,并将题目抄写在黑板上,然后小组内部商讨纠正其中的错误;做对得20分,做错不得分。第三轮是风险题,过程同上,但是要注意风险题是选作的,每个小组可以根据前两轮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参与还是放弃,做对得40分,做错倒扣40分。

2、评委组成:由班长聂婷、团支部书记王冬君、学习委员王佩

瑶和我,共四人组成。

3、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共设两个奖项:大赛优胜奖和最佳书写奖。

(主持人讲话的同时,王佩瑶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咬文嚼字’语文纠错大赛”的字样,并划分出六个小组的书写区域。)

二、第一轮比赛:

题目设计如下:请指出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语文差错: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2、他家买上了52吋液晶电视机。 3、2006年是农历的丙戍年。

4、辩论会上,双方唇枪舌战、针锋相对,场面异常激烈。 5、碳烤牛排口味独特,是大家都喜爱的风味小吃。 6、哈蜜瓜色泽艳丽、味道甜美,是新疆特产。 (抽取题目、抄写、讨论,回答、评委评定。)

(在此轮次中,同学们都特别注意了工具书尤其是字典、词典的运用。评委评定时除了第2题和第6题外均进行了准确地评价。)

师①:第2题中的“吋”已经在1977年被列入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表示。

第4题中“哈密瓜”是新疆哈密地区的特产,是因产地而得名。 主持人:下面我宣布第一轮各个小组的得分情况:1组、2组、4组、5组各得20分;3组、6组出现了一些偏差,没有得分,希望下一轮更加努力一些。

师②:我们主持人语言十分得体,没有生硬的宣布“3组、6组得零分”,而是进行了委婉的表述,并充满了鼓励。

三、第二轮比赛:

题目设计如下:请指出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语文差错: 7、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

8、一位名人的父亲去世了,某记者在采访他时说:“家父去世,我们也深感意外,请你节哀??”

9、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10、我们应当给那些居高位、享特权,更易腐败堕落的人戴上紧箍咒。

11、《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了每个党员的权力和义务。 12、同学们在寄信时一定要在信封上注明“xxx(收)”的字样。 (抽取题目、抄写。)

师③:(在同学们刚刚要进行讨论时)我给同学们提示两点:一是我们这次是“语文纠错大赛”,因此请同学们从语文学科的范畴内多角度的考虑。二是我们大家注重了查阅工具书,这很好。其实,我们有更丰富的、更鲜活的“资源”可以利用,那就是来听课的40多位教师。不过请同学们考虑要怎样的语气语调,怎样的措辞才能获得老师们的指点呢?

(两点提示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尤其是把40多位听课的教师也拉下了水,形成了一个师生共商共学的高潮。)

(讨论,回答、评委评定。)

教师④对评为难以评定的第7题和第12题进行了指点:“娈”字是形容词,表示美好的样子,不能当动词用;这里可用“狎童”表示。寄信时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是错的,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

主持人:第2轮结束后各组的成绩是:1组、2组各得到了40分,3组、4组、5组、6组各得到了20分。下面请各组商讨决定是否参加第三轮的比赛。

(结果此时同学们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六个小组一致表示参加第三轮的比赛。)

四、第三轮比赛:

题目设计如下:请指出并改正下列语句中的语文差错: 13、“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14、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现场领奖。

15、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

16、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17、近日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方被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元。

18、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此时学生高度兴奋,抽取题目、抄写、讨论、查阅工具书、请教老师、回答已成自动化的流程。)

评委评定后,教师⑤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最终2组已80分的高分获得大赛优胜奖。

五、“最佳书写奖”的评定:

(同学们高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争执不下。)

师⑥:请同学们允许我先说说我的看法。1组在第一轮中把“吋”写成了“时”,是老师悄悄的进行了改正。3组在第二轮中抄写“我们应当给那些??”句时把句号给丢掉了。4组在第二轮中把“)””写成了“”)”。

(很多同学露出惊讶的表情,几个出现抄写错误的同学懊悔不已。)

师:现在请大家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之上再来评定“最佳书写奖”。 (同学们从其他三个小组中进行了选择,最终6组获得“最佳书写奖”。)

六、即兴采访:

师暗示主持人对获奖的2组和6组的同学进行了采访。 师⑦简要总结:一是要重视书写训练,努力做到正确、工整、美观。

二是时时有语文,处处有学问。

反思与感悟:

临近期末考试了还要上公开课,本来就有几分不情愿。但没想到随手拈来的题材,简简单单的一个竞赛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课后自己静心反思回味,也有一些感悟。

1、得利于“大语文”教学观的树立。语文即生活也罢,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也罢;都讲的是这一个道理。学生对这些来自生活甚至是来自身边的题材兴趣浓厚,愿意探究,乐意研讨。通过这节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正如结束语所说的“时时有语文,处处有学问”。

2、给知识寻找一个恰当的载体。若把这18句话、18道题目直白的亮给同学们,一道道的讲解,一处处的明确,那会很乏味的。一个竞赛,一个操作流程极其简单的竞赛承载了所有的知识,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请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平时总爱抱怨课堂上毫无生气,现在看来“给知识寻找一个恰当的载体”倒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教师的语言努力做到精炼有效。我以前在语文课堂上有一不足之处,就是讲得多、重复的多。这节课上课前我就一再的告诫自己要注意改正这一点。这节课教师的言语展现有七处:其中①、④、⑤三处分别对三轮中学生出错的或者是评委拿不定主意的进行了精讲。⑦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画龙点睛。这些基本做到了“讲在该讲处”。另外几处算是我的即兴之作:②是及时地抓住主持人的语言进行评价。③是给同学们的两点提示。第一点提示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至于第二点提示我当时想实现三个小方面的目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以争得老师的帮助。努力形成教师和学生共商共学共探讨的局面。对于部分不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讲,这些题目并不简单;因此,也希望这些老师能实事求是的给学生说明情况;而不是不懂装懂,不是那永远放不下的师道尊严。⑥是在同学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工整、美观”上,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正确”时的我的一番点拨,应当说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震撼: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错误存在,没想到老师观察如此细致。几处点拨对调控课堂、强化重点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一节公开课,一次语文纠错大赛,感悟颇多,收获颇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7u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