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必修一,必修二带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02 04: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理解性默写50题姓名: . 班级: . 成绩: .

一:烛之武退秦师

1: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的理由是:

,,。

2:烛之武推脱的原因是:,,,。

3:烛之武分析灭郑的危害的句子是:

,,,?

4:晋侯之所以不袭击背叛他的秦军的原因是:

,;,;,。

二:荆轲刺秦王

5:概括燕国形势的语句是:

,,,,。

6:太子丹希望荆轲更改主意的原因是:

,,,

7:荆轲呵斥太子的话是:,!

8:荆轲在易水辞别时所唱的歌词是:

,!

9:当地图展开露出匕首的句子是:,,。

10:荆轲骂秦王的句子是:

23:用对比表现出士兵的思乡之情的是:

,。,。

六:离骚

24:表现作者悲叹百姓的疾苦的句子是:,。

25:用香草来比喻作者品德高尚的句子是:,。

26:作者虽遭到不平的待遇,但依然九死不悔的句子

是:,。

27: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28:表现作者宁愿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

是:,。

29:用圆榫和方卯不和的道理说明道不同不能相合的句子

是:,。

30:用荷叶做上衣,用莲花花瓣做下衣,体现作者高尚品德的句子

是:,。

31:用加高帽子,加长佩戴表现作者品德高尚的句子

是:,。

32:作者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本心的句子是:,。七:孔雀东南飞

33:临行前刘兰芝精心打扮的句子是:

,。,。

,。,。,。,。

34:刘兰芝对焦仲卿立下的誓言

47:从变动的方面和不变的方面描写出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

,。

十三:游褒禅山记

48:表现古人游赏有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悟出来的句子是:

、、、、,,

49:强调了成功不仅需要志向与能力,还要借助外物的帮助的句子是:

,,,。

50:表现学习不能一味的接受,而需要自己的思考判断正误的句子是:

1: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的理由是: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推脱的原因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烛之武分析灭郑的危害的句子: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晋侯之所以不袭击背叛他的秦军的原因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概括燕国形势的语句是: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军北略地,至燕南界。

6:太子丹希望荆轲更改主意的原因是: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7:荆轲呵斥太子的话是: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8:荆轲在易水辞别时所唱的歌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当地图展开露出匕首的句子是: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0:荆轲骂秦王的句子是: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2:作者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本心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3:临行前刘兰芝精心打扮的句子是: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旧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4:刘兰芝对焦仲卿立下的誓言是: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35:焦仲卿夫妇双双自尽后合葬时的环境描写是: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36: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的句子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7:借代《诗经》中的诗句表示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8: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的接待人才的句子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十:归园田居(其一)

39:表现作者天性喜欢山川田园的句子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0:用鸟和鱼表现自己渴望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1:兰亭附近环境描写的句子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42:作者把世间的人分为静者和躁者的句子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于外。

43: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类似的句子是:夫人之相也,俯仰一世。

十二:赤壁赋

44:诗句中描写月亮从东山升起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5:描述赤壁之战声势浩大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46:以对比的手法表现生命短暂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7:从变动的方面和不变的方面描写出自然规律的句子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十三:游褒禅山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7b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