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07 1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1.07. 21——2011.08.10 调查方法:实地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等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系统、深入了解和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状况,本人于2011年7月21日-8月10日,对暑假回家探亲的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调查92人。参加调查的学生中,专科生占9人,本科生占72人,研究生11人,调查对象涵盖了理工、人文社科、农医以及体育、艺术类等专业。

二、主要调查数据统计情况 2.1 问卷调查数据主要内容

第1题 您思考过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从没考虑过,不清楚 偶尔会想想,但并不认真 仔细认真的考虑过 - 1 -

14 54 23 15.2% 58.7% 25%

(空) 1 1.1%

第2题 您和家人的生活中有谈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从没涉及过 偶尔涉及过,但没认真讨论过 认真的和家人讨论过 (空)

30 52 9 1 32.6% 56.5% 9.8% 1.1% 第3题 您在和周围朋友的交往中有涉及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几乎没涉及过 偶尔涉及过,但没认真的谈论过 很严肃认真的讨论过 (空)

19 57 15 1 20.7% 62% 16.3% 1.1% 第4题 您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

选项 小计 比例 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不怎么关心,什么制度都无所谓 - 2 -

48 33 52.2% 35.9%

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其他社会9 制度比较好 (空) 2 2.2% 9.8%

第5题 您对当前我国社会制度的认识?

选项 小计 比例 认同而且满意 认同但有些不满意 不认同也不满意 (空)

19 66 6 1 20.7% 71.7% 6.5% 1.1% 第6题 您怎么看当前我国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

选项 小计 比例 满意 整体满意,略有不满意 不满意 (空)

14 54 23 1 15.2% 58.7% 25% 1.1% 第7题 您对当前我国在外交关系方面工作怎么看?

选项 小计 比例 - 3 -

满意 整体满意,略有不满意 不满意 (空)

82 10 0 0 89.1% 10.9% 0 2.2 调查结果统计

2.2.1 大学生意识形态及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倾向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积极健康的

良好态势。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内外大事,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心系民族命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对我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对于反腐败、大学生就业等问题表现出较多关注和忧虑。对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关心较少。

此外大学生的人生观趋于成熟、价值观总体趋向积极向上。如在被问及“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靠是什么”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 “在问社会为你做了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2.2大学生意识形态及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他们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理论学习、就业观念、处世态度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 4 -

1、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趋向多元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新旧两种道德观念互相交替、冲突,整个社会道德秩序也发生较大的错位。这种双重价值标准的冲突,使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予以不同的评价和认识。道德行为也因此获得不同的价值意义。在以前思想教育中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品格诸如: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的已不再起主导作用,而在新的价值评价体系没有确定之前,大学生的自我评判标准常常出现左右摇摆,很难选择。为此大学生很难寻找一个积极向上,自觉为之奋斗的共同价值目标。再加上学校理论教学形式单一乏味,多流于形式主义,致使一部分大学生不能系统、深刻地把握理论,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引入实践,表现出了内心深处精神支柱缺乏和理想信念不明的问题,这就导致不少学生精神无所寄托,缺乏进取的动力。也是直接导致大学生对理论学习淡漠,理论不精而且基础薄弱的根本原因。

2、追求时尚、追求个人发展和眼前利益,社会责任心缺乏。 随着大学生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由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他们更注重自我发展,但又因为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复杂的社会关系、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大学生过早地染上了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造成心理失衡,导致个人忧虑感增强,人际交往减少。大学生精神上的追求往往容易为物质利益所替代,尤其是受外来文化和外来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往往呈现出盲目趋同、趋新、趋利的道德思想状况。再加上现代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可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出现积极和消极同时

- 5 -

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呈现如上结果,据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形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个别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3、社会用人机制产生的影响。在招聘会上,诱人的优越条件后的要求却只是:英语熟练,达到某某级别;计算机操作熟练,获得某某证书等等,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计算机和英语,

- 6 -

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无须去学其他的东西,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理论培养,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缘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情形,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往往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此外,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一切,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影响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在因素。由于大学

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又“雾里看花”,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四、建议

(一)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武装学生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 7 -

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行为,某些模糊观点甚至错误观点依旧存在。大学生涉世较浅,对社会生活缺乏深刻理解,不少大学生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认识肤浅,在对中央反腐斗争成效的期望值往往偏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坚定大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以贯彻中央16号文件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在大学生中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并正确引导他们端正入党

动机

在大学生中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使党组织在青

年大学生中吸引更多的新成员,这对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必须要纠正部分同学入党目的的功利性倾向,通过教育引导,使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三)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从根本上说,德育总是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发展规律,发挥“超前预防”功能的。高校德育要更立足于时代高度,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开展多层次、递进性、动态化的教育,以“三个主义”和“四个统一”的德育目标为导向,在承认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前提下,用高层次的价值目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

- 8 -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7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