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

更新时间:2024-05-17 1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动点专题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的弧AB上,有一个动点P,PH⊥OA,垂足为H,△OPH的重心为G.

(1)当点P在弧AB上运动时,线段GO、GP、GH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x,G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的长.

B

P

y N G x

O M H A

图1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中,AB=AC=1,点D,E在直线BC上运动.设BD=x,CE=y.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的度数为?,∠DAE的度数为?,当?,?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1 / 27

A D B 图2

C

E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中,∠BAC=90°,AB=AC=22,⊙A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边上运动(与点B、C不重合),设BO=x,△AOC的面积为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A (2)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与⊙A相切时, △AOC的面积.

C B O H

图8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09年徐汇区)如图,?ABC中,AB?AC?10,BC?12,点D在边BC上,且BD?4,以点D为顶点作?EDF??B,分别交边AB于点E,交射线CA于点F. (1)当AE?6时,求AF的长;

(2)当以点C为圆心CF长为半径的⊙C和以点A为圆心AE长为半径的⊙A相切时,

求BE的长; (3)当以边AC为直径的⊙O与线段DE相切时,求BEA的长.

F

E

DB

C

2 / 27

(二)线动问题

2,在矩形ABCD中,AB=3,点O在对角线AC上,直线l过点O,且与AC垂直交AD于点E.(1)若直线l过点B,把△ABE沿直线l翻折,点A与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重合,求BC的长; (2)若直线l与AB相交于点F,且AO=

1AC,设AD的长为x,五边4A O E 形BCDEF的面积为S.①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

l

D A′

3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以A为圆心,以x?长为半径的圆与

4直线l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B C

一、 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1和⊙O2内切于A,⊙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

BO1PCO2ABP不重合),直线PA交⊙O2于点C,PB切⊙O2于点B,则PC的值为

36(A)2 (B)3 (C)2 (D)2

二、 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例4(200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中,C为弧AB的中点,D为弧AC上任一点(与A、C不重合),则

3 / 27

(A)AC+CB=AD+DB (B) AC+CB

(C) AC+CB>AD+DB (D) AC+CB与AD+D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例5:如图,过两同心圆的小圆上任一点C分别作小圆的直径CA和非直径的弦CD,延长CA和CD与大圆分别交于点B、E,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DE?AB (B)DE?AB

(C)DE?AB(D)DE,AB的大小不确定

DE

三、 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例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

COAB

ADM

BNC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 例1. 在Rt?ABC中,AC=5,BC=12,∠ACB=90°,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合),Q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03年广州市中考)

例2. 如图2,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BC<DC,若腰DC上有动点P,使AP⊥

BP,则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4 / 27

中考动点专题答案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1.解:(1)当点P在弧AB上运动时,OP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GP、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

23NH=

21?OP=2. 32?OP2?PH2?36?x2, ∴MH(2)在Rt△POH中, OH在Rt△MPH中,

?11OH?36?x222

.

11MP?PH2?MH2?x2?9?x2?36?3x242∴

.

y=GP=

23MP=

136?3x23 (0

(3)△PGH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136?3x2?x,解得x?6. 经检验, x?6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3136?3x2?2,解得x?0. 经检验, x?0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②GP=GH时, 3③PH=GH时,x?2.

①GP=PH时,

综上所述,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的长为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2.解:(1)在△ABC中,∵AB=AC,∠BAC=30°, ∴∠ABC=∠ACB=75°, ∴∠ABD=∠ACE=105°. ∵∠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 ∴△ADB∽△EAC, ∴

6或2.

A ABBD,

?CEAC.

D B 图2

C

E 11x?, ∴y? ∴

xy1(2)由于∠DAB+∠CAE=?∴90????,又∠DAB+∠ADB=∠ABC=90???2,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 整理得???2?90?.当???2?90?时,函数解析式y?1x成立.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 解:(1)过点A作AH⊥BC,垂足为H.

∵∠BAC=90°,AB=AC=2 5 / 27

2, ∴BC=4,AH=

12BC=2. ∴OC=4-x.

∵S?AOC

?1OC?AH2, ∴

y??x?4 (0?x?4).

76

(2)①当⊙O与⊙A外切时, 在Rt△AOH中,OA=x?1,OH=2?此时,△AOC的面积

x, ∴(x?1)2?22?(2?x)2. 解得x?

.

.

y=4?717?66②当⊙O与⊙A内切时,

7. 2

71171此时,△AOC的面积y=4??.综上所述,当⊙O与⊙A相切时,△AOC的面积为或

2226在Rt△AOH中,OA=x?1,OH=x?2, ∴(x?1)2?22?(x?2)2. 解得x?

.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解:(1) 证明?CDF∽?EBD∴

CFCD? ,代入数据得BDBEAFCF?8,∴AF=2

(2) 设BE=x,则d的方法CF?AC?10,AE?10?x,利用(1)

E?32, x?10?x?32,Bx 相切时分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考虑: 外切,10DCx?42;

内切,10?10?x?32x,x?10?217.?0?x?10

∴当⊙C和⊙(3)当以边

A相切时,BE的长为42或10?217.

相切时,BEAC为直径的⊙O与线段DE?20. 3(二)线动问题 [ 略解]

(1)∵A’是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B=AA’=∵AB=A’B,AB=3∴AC=6 BC (2)①

12AC

l

A E O ,

?33

D A′

AC?x2?9,

12AO?x?941AF?(x2?9)12x2?9AE?

4x 6 / 27

B C

∴S?AEF

1(x2?9)2?AE?AF?296x(x2?9)2?x4?270x2?81?,S?3x? (3?x?33)

96x96x②若圆A与直线l相切,则x?使圆A与直线l相切.

31288?x?9,x1?0(舍去),x2?∵x2??3∴不存在这样的x,44551、如图①,在Rt△ABC中,∠C=90o,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 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PD=______.

(2) 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

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3) 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

2、如图,在矩形ABCO中,AO=3,OC=4,以O为坐标原点,OC为x轴,O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D,E分别是线段AC,OC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出发,点D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从点A向点C运动,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C向点O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D的坐标; (3)当t为何值时,△ODE为直角三角形?

7 / 27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四边形ABCO为矩形,AB=16,点D与点A关于y轴对称,BC=12,点E,F分别是线段AD,AC上的动点(点E不与点A,D重合),且∠CEF=∠ACB。

(1)求AC的长和点D的坐标; (2)说明△AEF与△DCE相似;

(3)当△EF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E的坐标。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OCD的顶点A的坐标是(0,4),现有两动点P、Q,点P从点O出发沿线段OC(不包括端点O,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不包括端点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点D运动.点P,Q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2秒时PQ=25. (1)求点D的坐标,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连接AQ并延长交x轴于点E,把AE沿AD翻折交CD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则△AEF的面积S是否随t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S的值. (3)在(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F是梯形?

8 / 27

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菱形,且∠AOC=60°,点B的坐标是(0,83),点P从点C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CB上向点B移动,同时,点Q从点O开始以每秒a(1≤a≤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A方向移动,设

P C D Q O x A y B t(0?t?8)秒后,直线PQ交OB于点D.

(1)求∠AOB的度数及线段OA的长;

4a?3,OD?33(2)当时,求t的值及此时直线PQ的解析式;

(3)当a为何值时,以O,Q,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相似?当a 为何值时,以O,Q,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不相似?请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9 / 27

6、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

0)B(810),,C(0,4),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的坐标分别为A(8,,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秒.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2)若动点P在线段OA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的面积是梯形COAB面积的7?

(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4)当动点P在线段AB上移动时,能否在线段OA上找到一点Q,使四边形CQPD为矩形?请求出此时动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B y C D y C D B

O P A x O A (此题备用)

x 7、(2012福建漳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OABC中,点A在x轴上,∠AOC=60o,OC=4cm.OA=8cm.动点P从点O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OA→AB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O出发,以acm/s的速度..沿线段OC→CB运动,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B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___),对角线OB的长度是_______cm;

(2)当a=1时,设△O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

(3)当点P在OA边上,点Q在CB边上时,线段PQ与对角线OB交于点M.若以O、M、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相似,求a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10 / 27

8、如图,在Rt△ABC中,∠C =900,AC = 4cm , BC = 5 cm,点D 在BC 上,且CD = 3 cm ,现有两个动点P,Q 分别从点A 和点B 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 厘米/秒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运动;点Q 以1 . 25 厘米/秒的速度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P作PE∥ BC 交AD 于点E ,连接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t > 0 )。

(1)连接DP ,经过1 秒后,四边形EQDP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连接PQ ,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为什么? (3)当t 为何值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C、OA分别与x轴、y轴重合,AB∥OC,∠AOC=90°,∠BCO=45°,BC=122,点C的坐标为(-18,0)。 (1)求点B的坐标;

11 / 27

(2)若直线DE交梯形对角线BO于点D,交y轴于点E,且OE=4,OD=2BD,求直线DE的解析式; (3)若点P是(2)中直线DE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E、P、Q为顶点

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C点在x轴上,A点在y轴上,D点坐标是(0,0),B点坐标是(3,4),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BC边上的G处,E、F分别在AD、AB上,且F点的坐标是(2,4). (1)求G点坐标; (2)求直线EF解析式;

(3)点N在x轴上,直线EF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M、N、F、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 / 27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条直角边0A、08分别在y轴和x轴上,并且OA、OB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的两根(OA<0B),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l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3)当t=2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D=90,AC⊥BC,AB=10cm,BC=6cm,F点以2cm/秒的速度在线段AB上由A向B匀速运动,E点同时以1cm/秒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B向C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一个点运动到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 (1)点E、F移动的过程中,当?BEF为直角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

(2)四边形AFEC的面积能否达到19.8cm2?若能,请求出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点E、F移动的过程中,当?BE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

(4)若点F运动到B点时继续沿射线AB方向运动,点E运动到C点时继续在线段CD上向D点运动,到D点后停止运动,点F也随之停止运动;请问以点B、D、E、F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平行四边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13 / 27

o

DCEAFB

13.如图,矩形ABCD中,AB=6,BC=23,点O是AB的中点,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BP=3.一动

点E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匀速动动,到达A点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O返回;另一动点F从P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匀速动动,点E、F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等边△EFG,使△EFG和矩形ABCD在射线PA的同侧,设动动的时间为t秒(t≥0).

(1)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和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设EG与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交点为H,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AOH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是BC上的一点,且CE=8,BC=12,CD=43,∠C=30°,∠B=60°。点P是线段BC边上一动点(包括B、C两点),设PB的长是x。

(1)当x为何值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2)当x为何值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P在BC 上运动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菱形。

ADB 14 / 27

PEC

4

1、【答案】解:(1) QB=8-2t,PD=t。

3 (2) 不存在。理由如下:

在Rt△ABC中,∠C=90°,AC=6,BC=8,∴ AB=10。 ∵ PD∥BC,∴ △APD∽△ACB。∴ 5∴ BD=AB-AD=10-t。

3

∵ BQ∥DP,∴ 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 412

∴8-2t=t,解得:t=。

35

1241216512

当t=时,PD=×=,BD=10-×=6,∴ DP≠BD。

535535∴PDBQ不能为菱形。

45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则BQ=8-vt,PD=t,BD=10-t。

33

4510

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当PD=BD时,即t=10-t,解得:t=。

333104101016

当PD=BQ时,t=时,即×=8-v,解得:v=。

333315

16

∴要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点Q的速度为单位长度/秒。

15 (3) 如图,以C为原点,以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知0≤t≤4。

当t=0时,点M1的坐标为(3,0); 当t=4时,点M2的坐标为(1,4)。 设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kx+b,

?3k+b=0?k=-2∴ ?,解得:?。 ?k+b=4?b=6

ADAPADt5

=,即:=,∴ AD=t。 ABAC1063

∴直线M1M2的解析式为y=-2x+6。 ∵点Q(0,2t),P(6-t,0),

6-t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PQ中点M3的坐标为(,t)。

2

15 / 27

∴经过1 秒后,四边形EQDP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 (2)∵AP=t厘米,BQ=1.25t厘米,AC=4厘米,BC=5厘米, ∴PC4?tQC5?1.25t4?tPCQC?, ???。∴。 AC4BC54ACBC 又∵∠C=∠C,∴△PQC∽△ABC。∴∠PQC=∠B。∴PQ∥AB。 ∴在运动过程中,不论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PQ与线段AB平行。 (3)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EQD=90°时,显然有EQ=PC=4-t,DQ=1.25t-2 又∵EQ∥AC,∴△EDQ∽△ADC。 ∴EQDQ4?t1.25t?2??,即, ACDC43解得t=2.5。 ②当∠QED=90°时, ∵∠CDA=∠EDQ,∠QED=∠C=90°,∴△EDQ∽△CDA。 ∴DQRt?EDQ斜边上的高。 ?DARt?CDA斜边上的高Rt△EDQ斜边上的高为4-t,Rt△CDA斜边上的高为2.4, ∴1.25t?24?t?,解得t =3.1。 52.4综上所述,当t为2.5秒或3.1秒时,△EDQ为直角三角形。 9、【答案】解:(1)过点B作BF⊥x轴于F,

在Rt△BCF中

∵∠BCO=45°,BC=122,∴CF=BF=12 。 ∵C 的坐标为(-18,0),∴AB=OF=6。 ∴点B的坐标为(-6,12)。

(2)过点D作DG⊥y轴于点G,

21 / 27

∵OD=2BD,∴OD=

2OB。 3∵AB∥DG,∴△ODG∽△OBA 。 ∵

DGODOG2???,AB=6,OA=12,∴DG=4,OG=8。∴D(-4,8),E(0,4)。 ABOBOA3设直线DE解析式为y=kx+b(k≠0)

??4k?b?8?k??1∴ ?,解得?。∴直线DE解析式为y=-x+4。

b?4 b?4??(3)结论:存在。

点Q的坐标为:(22 ,-2

2),(-22 ,2 2),(4,4),(-2,2)。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BCF,求出BF、CF的长度,即可求出B点坐标。

(2)已知E点坐标,欲求直线DE的解析式,需要求出D点的坐标.构造△ODG∽△OBA,由

线段比例关系求出D点坐标,从而可以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

(3)如图所示,符合题意的点Q有4个:

设直线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E、点F, 则E(0,4),F(4,0),OE=OF=4,EF=42。 ①菱形OEP1Q1,此时OE为菱形一边。

则有P1E=P1Q1=OE=4,P1F=EF-P1E=42-4。 易知△P1N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1N=NF=

2P1F=4-22。 2设P1Q1交x轴于点N,则NQ1=P1Q1-P1N=4-(4-22)=22。 又ON=OF-NF=22,∴Q1(22 ,-22)。

②菱形OEP2Q2,此时OE为菱形一边。此时Q2与Q1关于原点对称,∴Q2(-22,22)。 ③菱形OEQ3P3,此时OE为菱形一边。

此时P3与点F重合,菱形OEQ3P3为正方形,∴Q3(4,4)。 ④菱形OP4EQ4,此时OE为菱形对角线。

22 / 27

由菱形性质可知,P4Q4为OE的垂直平分线,

由OE=4,得P4纵坐标为2,代入直线解析式y=-x+4得横坐标为2,则P4(2,2)。 由菱形性质可知,P4、Q4关于OE或x轴对称,∴Q4(-2,2)。

综上所述,存在点Q,使以O、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点Q的坐标为: Q1(22,-22),Q2(-22,22),Q3(4,4),Q4(-2,2)。

10、【答案】解:(1)由已知得,FG=AF=2,FB=1。

∵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

∴BG?FG2?FB2?22?12?3。∴G点的坐标为(3,4-3)。 (2)设直线EF的解析式是y=kx+b,

在Rt△BFG中,cos?BFG?FB1。∴∠AFE=∠EFG=60°。 ?,∴∠BFG=60°

FG2∴AE=AFtan∠AFE=2tan60°=23。∴E点的坐标为(0,4-23)。 又F点的坐标是(2,4),

??b?4?23?k?3?∴?, 解得?。

2k?b?4b?4?23????∴直线EF的解析式为y?3x?4?23。 (3)存在。M点的坐标为(3?431?431+43, 3),(, ?3),(, 8?3 )。 333【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折叠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折叠性质可知FG=AF=2,而FG=AB-AF=1,则在Rt△BF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G的长,从而得到CG的长,从而得到G点坐标。

(2)由题意,可知△AEF为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出E点

坐标;又F点坐标已知,所以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EF的解析式。

(3)分FG为平行四边形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讨论,探究可能的平行四

边形的形状:

若以M、N、F、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可能存在以

下情形:

①FG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且N点在x轴正半轴上,如图1所示。

23 / 27

过M1点作M1H⊥x轴于点H,易证△M1HN1≌△GBF, ∴M1H=GB=3,即yM1=3。

由直线EF解析式y?3x?4?23,求出xM1?∴M1(3?43。 33?43, 3)。 3②FG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且N点在x轴负半轴上,如图2所示。 仿照与①相同的办法,可求得M2(1?43, ?3)。 3③FG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如图3所示。

过M3作FB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H.易证△M3FH≌△GN3C, 则有M3H=CG=43,所以M3的纵坐标为8-3。 代入直线EF解析式,得到M3的横坐标为∴M3(1+43。 31+43, 8?3)。 3综上所述,存在点M,使以M、N、F、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的坐标为:

M1(3?431?431+43, 3),M2(, ?3),M3(, 8?3 )。 33311、【答案】解:(1)由x2-7 x +12=0解得x1=3,x2=4。

∵OA<OB ,∴OA=3 , OB=4。∴A(0,3), B(4,0)。

(2) 由OA=3 , OB=4,根据勾股定理,得AB=5。

由题意得,AP=t, AQ=5-2t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APQ=∠AOB时,如图1,△APQ∽△AOB。

t5?2tAPAQ,即??35AOAB 解得 t=

152018。∴Q(,。 )111111②当∠AQP=∠AOB时,如图2, △APQ∽△ABO。

t52t?1230APAQ25,即? 解得 t= 。∴Q(,。 ? )

531313ABAO134224248(3)存在。M1(, ), M2(, ),M3(?, )。

555555【考点】动点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1)解出一元二次方程,结合OA<OB即可求出A、B两点的坐标。 (2)分∠APQ=∠AOB和∠AQP=∠AOB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24 / 27

(3)当t=2时,如图,OP=2,BQ=4,∴P(0,1),Q(, 若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 ①当AQ为对角线时,点M1的横坐标与点Q的横坐标

相同,纵坐标为

412)。 554221222+2=。∴M1(, )。

555512242?2=。∴M2(, )。 5555 ②当PQ为对角线时,点M2的横坐标与点Q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

③当AP为对角线时,点Q、M3关于AP的中点对称。 由A(0,3),P(0,1)得AP的中点坐标为(0,2)。 由Q(, 4441212848)得M3的横坐标为2?0?=?,纵坐标为2?2?=。∴M3(?,。 )

55555555综上所述,若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M点的坐标为 (, 4224248)或(, )或(?, )。 55555513、【答案】(1)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如图),∠CFB=60°,BF=3-t,在Rt△CBF中,

BC23

BC=23,∴tan∠CFB=,∴tan 60°=,∴BF=2,∴t=3-t =2,∴t=1.

BFBF

(2)当0≤t<1时,S= 23 t+43;当1≤t<3时,S=

373

t 2+33 t+;当3≤t<4时,22

S= -43 t+203;当4≤t<6时,S= 3 t2-123 t+363.

(3)存在,理由如下:

BC3

在Rt△ABC中,tan∠CAB==,∴∠CAB=30°.

AB3

又∵∠HEO=60°,∴∠HAE=∠AHE=30°. ∴AE=HE=3-t或t-3.

13

(ⅰ)当AH=AO=3时(如图②),过点E作EM⊥AH于M,则AM=AH=.

22

25 / 27

32AM

在Rt△AME中,cos∠MAE=,即cos 30°=,∴AE=3,

AEAE即3-t=3或t-3=3,t=3-3或3+3.

(ⅱ)当HA=HO时(如图③),则∠HOA=∠HAO=30°, 又∵∠HEO=60°,∴∠EHO=90°.

∴EO=2HE=2AE.又∵AE+EO=3,∴AE+2AE=3. ∴AE=1.即3-t=1或t-3=1,t=2或4.

(ⅲ)当OH=OA时(如图④),则∠OHA=∠OAH=30°,[来源:] ∴∠HOB=60°=∠HEB.∴点E和O重合,∴AE=3. 即3-t=3或t-3=3,t=6(舍去)或t=0.

综上所述,存在5个这样的值,使△AOH是等腰三角形,即: t=3-3或t=3+3或t=2或t=4或t=0. 14、答案: ∴DG=23,CG=6 ∴DG=AF=23 ∵∠B=60° ∴BF=2。 ∵BC=12

∴FG=AD=4……………………………………………………………2分

显然,当P点与F或点G重合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所以x=2或x=6…………………………………………………………2分 (2) ∵AD=BE=4,且AD∥BE ∴当点P与B重合时,

即x=0时。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分 又∵当点P在CE中点时,EP=AD=4,且EP∥AD,

∴x=8时,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分 (3)由(1)(2)知,∵∠BAF=30° ∴AB=2BF=4

∴x=0时,且PA=AD,即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1分

26 / 27

∵AB=BE,且∠B=60° ∴△ABE为正三角形。 ∴AE=AD=4。

即当x=8时,即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1分

ADB

PFEGC

27 /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6q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