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概论-完整笔记

更新时间:2023-10-11 22: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一般而言,人们把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有人叫文学学)。 文艺学(文学学)又包含着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从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科学分析具体的作家。

文学概论也称之为文学基本原理或文学理论基础,属于文艺学分支中的文学理论范围,是文学理论的基础课程。

我们所称的文学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世界(自然生活)、艺术家、作品、欣赏者。

基本内容:

1、研究作家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构成了“创作论”。

2、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风格等问题就构成了“作品论”。 3、研究读者接受消费和传播的过程和规律就构成“接受论”。

4、研究文学的性质本质问题,就构成了“本质论”(也可以称之为“文学本质论”或“文学观念论”)。

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构成了源流论。即文学源流,也可称为发生发展论。

文艺学定义:文艺学是一门研究一切文学现象及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1918年北京大学开设文艺学课程开始,蔡仪主编了《文学概论》。

参考文献:

亚里士多德《诗学》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黑格尔《美学》 尼采《悲剧的诞生》

雷·韦勒克和奥·沃伦《文学概论》。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创作实践。

文艺创作作为文艺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谢赫得得《古画品录》《画品》绘画理论著作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参考文献:

张彦远汇集成《历代名画记》 王骥德《曲律》

金圣叹批点本《水浒传》

(梁启超倡导并推动了清末小说界革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文艺批评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艺受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礼为钵依、以中庸为标准、以教化为目的”的传统文学观。

学习唯一概论现实意义,提高对文学的宏观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进步的、科学的文学观,提高文学创作和欣赏水平。

艺术的欣赏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要正确开展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工作。

第一章 文艺的本质

文艺的本质问题,因为它在整个文艺体系的建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文艺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

一、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1.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必然的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于是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应而出现的。

(原始壁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艺术了,例如:阿尔塔米拉洞,被誉为是史前西斯廷教堂《诗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汉代画像砖唐代人物画,青铜器是精神文化产物、礼器,代表:青铜鸟头,兽面鼎,三羊尊,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佳作之一。)

(画像砖是我国特有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主要用于牧师,墓前祀堂,

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仕女画,则出现在盛唐以后,其代表画是张萱与周昉。张萱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调琴啜茗图,簪花仕女图。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对其做了极大夸张变形。)

不必要对实际生活进行纯客观的模拟,而是对生活原料进行提炼。

(例如:孙悟空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其实说的是民主。)

在艺术反映生活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忠实与生活,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有主观和客观达到的统一,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作品。

我国的第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著作乐记。凡音之起…物使之然也 艺术是对生活的摹仿说,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摹仿说,认为摹仿不是被动抄袭和简单再现事物外形,而是创造性表现了事物本质和规范;镜子说,是对社会生活最集中,概括本质的反映。再现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学说:

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

老董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文学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掺透人类摹仿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即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音而非单音的,归根结底文学艺术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产物。

A.文艺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所谓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迟或早的发生变革,艺术的繁荣发展常常是经济繁荣的结果,文学艺术不是消极反映着经济基础的要求,或者帮助形成和巩固某一社会制度或者动摇反对某一社会制度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有时艺术发展的快有时发展的慢,有时甚至与经济发展相反。

B.哲学对艺术影响

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即哲学对艺术家认识和反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影响。

一定时期的哲学观念,往往对艺术的思想内容乃至表现形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程朱理学。

C.艺术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D.道德对艺术的影响

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定社会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实现,而艺术通过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进行评价,并对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例:廊桥遗梦表达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世俗婚姻的单调促成激情的迸发,爱情之花原本可以开放在人生的各个环节。

E.宗教对艺术影响

宗教总是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也为艺术作了贡献,宗教神学成了中世纪精神领域的权威和制度的精神支柱。

(作业:现代艺术之所以衰落,恰恰是由于失去了宗教的原因)

F.政治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二、文艺的主体性

在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因为一切生产(包括精神生产)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征服和改造。即人用体力和智力改变外部世界,以适应自己生存发展的一种活动。

文学历史,也就是在一定的客观基础上文学家们所进行的能动创造的历史

《毛诗序》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 文艺主体性的表现

首先,从作品材料的来源看,都是创作主体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主观印象和感性经验而不是客观世界本身,即总是暗含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且带有明显的个性印记,巴尔扎克说:有多少艺术家便有多少见解独特生活,同样写太阳,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描述也不同。例如:鲁迅在《补天》中把它看成《流动金球》;塞万提斯,世上的火炬;太阳:好像是天上一大块红肿的伤口。

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家曾同游秦淮河,之后塔恩各写同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所以塔恩不同在于创作主体的感受、印象各不相同。其次,从作品材料的取舍和主体上提炼上看,艺术家也是依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进行筛选挖掘和生发。

《别了,武器》战争肮脏罪恶和死亡,表达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再次,从艺术的传达来看文艺的主体性色彩也十分鲜明。 赵孟黻、宋衡、赵传等

2. 文艺主体性的主要功能

第一选择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艺术对象确定的指向性,生活素材择取筛选性,艺术内容安排序列性。

郑板桥《竹石》、小仲马《茶花女》他与音乐家李斯特文学家缪塞等厮混、托尔斯泰《复活》作品中人物逐次位置的确定,情节缓急处理,结构疏密的周配等序列安排,道德教育;聂赫留多夫抨击沙皇土地占有制罪恶感。

第二建构功能,坐着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按一定意图拼装。鲁迅《祥林嫂》祥林嫂的原型:拉着竹竿,逢人便唠唠叨叨,说自己苦难的一个56多岁的女人;再嫁的女人,死后到阴间身体要被锯成两半,给鲁家看坟墓的人的儿子被野兽吃掉了。

黑格里《外套》原型:第一,将借枪改成外套,第二,将偶然关系改为认为抢劫,将朋友帮助改为孤立无助,将喜剧改成悲剧。

小仲马:合理的推向和扩展虚构出新情节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是可能发生的

是…

生活的美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较之艺术的美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生活的美也是相对的。(例:环肥燕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生活美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此时此地是美的东西,只是供此时此地的人们欣赏。

文艺作品中反应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感性,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艺术美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美学原则。

思想内容的美和艺术形式美,是艺术家在审美体验中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传达。

审美体验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体味,从而发现美,认识美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价值的认识和把握,审美体验又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

文艺的内容美不仅是对客体审美价值的反映,也是对主题审美意识的反映,文艺作品的形式美,则是内容美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家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声音,线条,语言等)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称,均衡,和谐),组织而成的。

第三,超越的功能,即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突破物质世界的时空界限,形成自己独特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规律。(例:傅扼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跨越了四季:四季共一时,万里变咫尺。近景是草木葱茏,一片江南春色;远景群山峻岭,一派北国风光;在时序上,跨越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冬天同时在画面上出现,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不尽的崇山峻岭,葬葬无垠的肥沃田野,它具有象征意义)

文艺的超越性。不仅表现在对物质世界变异性的描绘上,还表现在对当事社会意识的突破上,有时艺术家还能突破个人思维定势改变,稳固的世俗观念违背个人政治信仰,达到世界真理性把握。(例:恩格斯曾称赞巴尔扎克能够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

这些作品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属于未来的东西,它们突破了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才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普遍的意义,获得了超时代,超阶级的永恒价值。 (作业:文艺的超越功能)

科学家沈括、杜甫的古柏行中: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岑天二千尺。杨慎也指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是一个假定性的世界,他不是物质世界的对应物,不能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

艺术就是教会人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现实中的东西是不是美,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眼光来看它。只有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主题对课题改造才能取得创造性成果。真正把文艺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的正是它的审美性。

1. 文艺审美性的表现

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生活美)和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不能国美强调形式而忽略内容,形式总是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例: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文艺审美为人生,为了指向现实人生终极目的是欲建构一种自由的超越的具有创造性的审美人生,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例:莎士比亚说:用珍贵的真理花冠装饰……)

表达一定的思想容量,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要通过对现实的描绘,把社会变动所引起的思想心里哲学问题尽量真实的反映在艺术作品中引起人们的注意。宗白华在《美学和意境》中说道:艺术至少三种,主要价值的综合体:形式价值,就主观的感受而言,即“美的价值”就是描写的价值,就客体而言,即“真的价值”就是启示的价值,即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艺术家能够以艺术眼光去审视丑中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并通过对丑的描绘与揭露从逆向去肯定、歌颂美。即生活的丑转化为艺术的美,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并非丑的事物本身,把它转化为没得东西。(《欧米埃尔》的形式是枯败,衰老,不堪入目。揭示美背毁灭的主题,她心灵的恐惧和战栗,从而还使我们看出她对过去的忏悔,对认识的痛恨,以对未来的绝望,丑的如此精美。)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深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内容越丰富,战士的生活层面越广泛,就越能给人以无形的教育和影响。(列宁就曾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比喻成: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四、文艺的主要功能 1.审美的认识作用。

使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习俗以及政治、经济、历史、

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例:《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审美的教育作用。

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认识上得到提高。它把我们原始的幼稚的幻想转化为成年的文明的意义。(蔡元培的思想自由的方针,兼容并包之主义,改造旧北大)

3.审美的娱乐作用。

寓教于乐,刘天华的二胡曲《月夜》,蔡元培所言我们提倡蔡元培所言,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遗失了的情感。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便知道了人生的可爱。(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大提琴乐曲《天鹅》)

美不是抽象的东西,它与真联系在一起,美的东西一定是提炼了的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真就没有美,罗丹说过:美只有一种,即是宣示真实的美。

美和善是联合在一起的,不能过分的夸大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确实又在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向人们展示着现实生活的千姿百态,使人们在享受审美愉快的同时获得知识的教义和智慧的启迪。

(黑格尔关于艺术的终结:当画家将一块空白的画布当做美术作品展览的时候,当作家将打字机自动敲出的符号当作小说发表的时候,当钢琴大师将静默的4分33秒作为作品演奏的时候,现代艺术的实验已经走到了终点。)

并在一种新的意义上意味艺术的终结,它既是以美感的直观形式来反映生活,更以内在的情感意蕴引导人们去创造美丽人生。

第二章 文艺作品的内容

一、 文艺作品的内容

反映在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审美评价的社会生活,它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是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的总和。

1. 题材。广义上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现象的性质范畴。已经写进作品中的具体生活材料,它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即素材是件客观的东西,是题材经过了作者筛选和情感过滤过的生活材料。

鲁迅说:直接和间接生活经验的问题,鲁迅所说,作者写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亲历过,于是问:写杀人,是自己杀过人;写妓女,还要去卖淫吗?不然,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不一定是所做的,但所做的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

描写某些题材,尤其是历史题材,作家虽不能亲历,但是能表现出来。 采取某种相应相近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也有助于把握所选取的题材,题材之间就没有差别,从社会意义来说还是有大小,轻重之分,艺术家选择什么题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

(例如:米勒《拾穗者》充分体现了画家对农民的深情和热爱)

2. 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所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

(例如:老舍《骆驼祥子》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者凭着个人挣扎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列宾《伏尔加阿上的纤夫》蕴含着坚韧意志和身后力量的劳动人民形象和在河岸上游乐的一群公子小姐的对照,被誉为俄罗斯人民苦难和力量的缩影。主题除了一种思想,也可能是一种意趣,一种情感经验,一种美学发现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悟;梵高《向日葵》表现一种生命的激情;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齐白石的《虾》表现一种悠然自得;丰子恺《一间茅屋负青山,老松半间我半间》表现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向日葵《沸腾着热情和活力》。)

梵高生前卖出作品只有《红色桃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400法郎。

艺术作品往往不是可以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香拉斯凯兹的油画肖像《莫诺森十世》。画家突出它侧目而视的严冷的眼光,显示教皇可尊可信,而不可亲,揭露了它伪善本质。

《塞巴斯提安莫拉》席地而坐,减弱了人民对侏儒残废,四肢畸形的观感,地位低微人格不低。

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和丑化人的东西,使他引起厌恶。

3. 情节。指人物性格变化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矛盾和冲突所构成的生活时间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提炼情节,要服从作品中人物性格自

身逻辑,为充分表示人物性格服务。

提炼情节,要充分考虑到情节本身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既是要使观众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效果。

(例如:美国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二、文艺作品的形式构成

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综合,它包括:结构、语言。

1.结构,结构要服从作品主题的需要。

李渔强调剧作要“里头脑,见头绪,密针线”,结构要量体裁衣,服从题材的观摩和性质。(例:中国第一神品之称的《清明上河图》)

结构完整不等于面面俱到,要虚实相生留有余地。中国画面的天地水等往往以空白代替(留白)

(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南宋马援,夏奎只取山一角水一涯、马远《寒江独钓图》《远山柳岸图》、夏奎《山水四段图》《江山佳胜图》)

2.语言,“艺术语言”是一个借用词,不仅是指文艺语言,也包括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用的表现手段。

口头语言和数码语言:线条,明暗,色彩,印象,声调,节奏,规律。 高尔基曾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

艺术语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写实的语言。

二、夸张性的语言。就是抓住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对它作出超正常的夸大或缩小描写。例: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张飞桥上一声吼,断桥梁水倒流。 三、阴郁象征性语言。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是根据事物之间相关关系,借助于联想作用,可以使人联想到此。例:道是无晴却有晴、金昌绪《春怨》、元稹《行

宫》

内容是目的,形式是过程。内容依靠形式来表现。 形式又依附于内容而存在,二者不能分割。

1内容决定形式,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功能作用,3辩证统一的关系

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艺术的魅力来自于艺术作品的整体。

二、文艺作品的形式构成

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综合,它包括:结构、语言。

1.结构,结构要服从作品主题的需要。

李渔强调剧作要“里头脑,见头绪,密针线”,结构要量体裁衣,服从题材的观摩和性质。(例:中国第一神品之称的《清明上河图》)

结构完整不等于面面俱到,要虚实相生留有余地。中国画面的天地水等往往以空白代替(留白)

(马克吐温的微型小说《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南宋马援,夏奎只取山一角水一涯、马远《寒江独钓图》《远山柳岸图》、夏奎《山水四段图》《江山佳胜图》)

2.语言,“艺术语言”是一个借用词,不仅是指文艺语言,也包括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用的表现手段。

口头语言和数码语言:线条,明暗,色彩,印象,声调,节奏,规律。 高尔基曾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

艺术语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写实的语言。

二、夸张性的语言。就是抓住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对它作出超正常的夸大或缩

小描写。例: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张飞桥上一声吼,断桥梁水倒流。 三、阴郁象征性语言。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是根据事物之间相关关系,借助于联想作用,可以使人联想到此。例:道是无晴却有晴、金昌绪《春怨》、元稹《行宫》

内容是目的,形式是过程。内容依靠形式来表现。 形式又依附于内容而存在,二者不能分割。

1、内容决定形式,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功能作用,3、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三章 文艺的形象与典型

形象与典型塑造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功及其艺术生命力。

一、 文艺的形象特征

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艺术、科学

用形象反映现象生活及其规律,是文学区别于科学的最重要的特征。 科学对理智发生作用,艺术通过形象对感性发生作用。 1形象性

形象:艺术形象的简称,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可感的,融有艺术家情感,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画和情境。

分类:有形有象,即再现性或造型性的形象;无直接的形和象,即表现性或抒情性形象。

A视觉形象。空间艺术:指表现非常具体的空间

B听觉形象。人的耳朵直接感觉的,体现在时间艺术中,则是把时间的历程、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清楚 C文学形象 D综合形象 2直觉性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贝多芬《田园交响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情感性

艺术就是感情—罗丹

艺术形象的生命力主要仰仗艺术家的生气灌注和情感投入

悲剧和幽默都是“重新固定人生价值”的,两者都是给人生以深度的感受。

三、 文艺的典型特征

第一个正确文艺上的典型的是亚里士多德。所谓典型形象,就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能集中反映某些深刻的共性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是艺术形象的一种,包括典型人物、环境、情节、情绪、

典型人物

1典型人物的共性

反映了某个阶级,阶层或者社会团体的共同特征。 社会性的典型

象征性的典型 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典型的人物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

个性是每个人独有的思想感情、风度、气质、心里、兴趣、爱好等综合而成的性格特征

第一,独特性。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称

第二,丰满性。实质是要写人物的复杂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种子论” 福斯特曾把人物划分为“扁平人物”性格平面化,和“圆型人物”复杂立体化 第三,鲜明性。诸多因素中的要突出的主导型

沙迪亚《哈姆雷特》核心性格:优柔寡断,迟疑,延宥,反映新兴资产阶级。 类型不等于典型

只强调人物共性,忽视个性,且在共性中又只侧重于某一类人的表层的共性 2典型环境

恩格斯最早提出典型环境是指典型人物所生活,形成其性格,促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典型环境由独特性(个性)和环境的普遍性(共性)组成的。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者不可分割,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

1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其有重大作用。

2其次,典型人物对环境有重要作用,典型环境正是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水浒传,冈察洛夫《奥波罗莫夫》反映俄国腐朽,寄生的生活方式必将灭亡。

第四章 文艺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一、 艺术家的身份

艺术家,是指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1非职业艺术家

原始艺术家、民间艺术家和中国古代的兼职艺术家

史前艺术家创作主要用于祭祀和庆典,其两大主题简饶着生存繁衍,集中在动物和女性身上,史前艺术呈现了集体创作的特征,原是艺术并非是先民劳动之余的娱乐,例:库淑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剪纸、“余事做诗人”屈原,王羲之,杜甫。 2职业艺术家 艺术是其谋生的手段 艺术家职业化的趋势

库尔贝:要以艺术谋生,但拒绝出卖良知

艾略特:职业艺术家逐渐从传统的依附宗教中走出来 3艺术家的地位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典范 中国诗人

身份可以把艺术变得高雅,高雅却不可以把艺术变得高贵 艺术家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录者,反过来又塑造着民族的未来

二、 艺术家的素质

1真性情和人格境界,所谓真性情,是指人民对待世界的一种态度。人格力量是在人生实践中凝聚的精神实体,是艺术家天赋。人格境界:境界超越精神实体,性情中人,与修炼的融合,李哲倡导“童心说” 贝多芬 因为心灵的伟大而不朽 1真性情和人格境界 2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

归隐也是完成气节的一种方式,既然可以不去同流合污

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独到的生活体验(例:莫奈 印象派画家“伦敦雾的制造者”,范宽 宋 山水画家 一个人 太华山终南山)

3艺术技巧和文化修养(莫扎特“音乐的太阳”天赋、契科夫 莫泊桑·欧亨利 短篇小说巨匠)

(王维:文人画的开山之祖《袁安园雪图》,是音乐家、诗人、画家。苏东坡称“咏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雪中芭蕉》) (苏轼:诗、文、书、画。文章与韩愈并驾齐驱、朝潮苏海、苏米黄蔡)

4创造精神

艺术最崇尚创造,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 彼德勃吕盖尔《农民的婚宴》农民画家 艺术家创造精神成熟的标志是个人风格的呈现

毕加索:公认创造个性最强,最丰富的画家,被誉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作家”。 一生经历了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黑人时期、牧歌时期、立体时期。 一个艺术家如果想要留住艺术青春,就要保持不衰的创作精神。

问答题:

1. 针对艺术职业化趋势,谈谈你的看法。

艺术家职业化是由来已久的,也是必然的。

首先,艺术家,是指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从事艺术生产,接收大众接收艺术生产的产物,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产业链条。这样的艺术产业链条也就意味着艺术职业化是必然的。

其次,例如2010毕加索的毕加索(Picasso),Green Leaves and Bust拍卖到6500欧元,虽然是拍卖,其价格不能代表艺术品的价值,但是价格的昂贵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艺术家职业化的外向就是要有经济来源,我认为艺术职业化,就是谋生,就是用价格说明某些问题,在当今现实社会,我认为,价格的标榜也在侧面标榜艺术家的水平。一个好的艺术家用它的作品谋生,得到经济来源这是理所应当,他可能成为富翁,用经济来源继续常青树他的创作。

而且,对于职业化的艺术家们,他们也在向专业靠拢,技术有专业一说,我认为艺术也要有专业一说,艺术是我的职业,我爱好我的职业,所以我要发挥我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创造好的艺术作品,这又未尝不可。

但是对于艺术职业化趋势,有部分艺术家也在利用它。库尔贝曾说:要以艺术谋生,但拒绝出卖良知。所以,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道德和良知应该是放在头等的位置,我们允许谋生,但是我们唾弃出卖道德,出卖自己的灵魂。

最后,总体看来,我还是同意艺术职业化的,艺术职业化一直都存在着,但我们也必须认清一些问题,以便让我们在艺术之路上永远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6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