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更新时间:2023-10-22 09: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专业实践能力试卷一

1.Charcot-Leyden结晶、Curschmann螺旋体粘丝,见于外源性哮喘 2.部分胰母细胞瘤中,α-FP(+) 3.皮肤真菌病时,可用PAS、银染色

4.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用亲银和(或)嗜银染色

5.脂肪肿瘤,常用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及肿瘤的鉴别

6.Van Gieson氏染色法: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呈黄色;Masson三色染色法:胶原纤维呈绿色∕蓝色,肌纤维呈红色 7.肝包虫病的病原体为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 8.肝血管内皮细胞瘤多见于婴儿,本质为错构瘤 9.Behcet综合征(白塞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血及多系统多器官,血管壁坏死和血管栓塞,周围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10.结节性红斑:血管炎性脂膜炎,皮下呈间隔性脂膜炎,无明显脂肪坏死

11.白斑:表皮过度或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或萎缩;异常增生常伴苔藓样变,应与扁平苔藓鉴别(无异常增生,基底细胞层液12.阑尾病毒感染可致淋巴组织显著增生,粘膜下层大量转化的淋巴细胞,其中形似R-S细胞,易误诊为霍奇金淋巴瘤 13.类癌综合征: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造成,表现哮鸣样支气管痉挛、水样腹泻、皮肤潮红、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14.类癌可看作分化较好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见。部分患者可有类癌综合征、Cushi15.类癌:起源于神经嵴,因癌细胞呈巢状排列,病理上拟似癌的形态,故称类癌。细胞形态单一,胞质嗜酸性,核染色质细或很少核分裂像,无坏死(非典型类癌可有片状坏死)。胞浆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呈器官样、小梁状、岛状等排列,NSE、CS-100蛋白、Leu7阳性。细胞巢之间血窦丰富

16.T淋巴母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多累及横膈以上淋巴结,2∕3病例伴纵隔肿块,瘤细胞在被膜内、外脂肪结缔组织中广泛形成单行“印度兵”(突出特征),核染色质细网状、尘埃状 17.肛门和肛管不发生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8.腺性胆囊炎指深陷入胆囊壁肌层的R-A窦很多 19.胆囊乳头状腺癌占胆囊癌的10~20%

20.涎腺肌上皮瘤全部由肌上皮细胞构成,有四种形态(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浆细胞、梭形细胞),无腺管,间质常粘液S-100蛋白、GFAP、CK、Actin、Myosin阳性。以腮腺和腭腺多见,占所有涎腺肿瘤不足1%。大多浆细胞型属良性,所有透明有恶性潜能

21.胶质母细胞瘤: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神经上皮性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内,浸润性生长可沿组织间隙延伸,手术切除,易复发。常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海马钩回疝

22.脑膜瘤:大多起源于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巢,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的良性肿瘤。脑膜上皮细胞呈的同心圆状漩涡状排列,可见砂粒体;也可为长梭形细胞交织束状排列

23.肺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种原因不明的肺间质病变,常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咯血及消瘦为Langerhans细胞增生,核大,淡染,有明显核沟、核仁,胞浆淡染,界限不清。S-100蛋白和CD1a阳性。电镜下胞质内见特异性颗粒

24.肺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肉芽肿包括:Langerhans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聚集成嗜酸性肉芽肿

25.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类型包括:①Hand-Schuller-Christian病、②Letterer-Siwe病、③骨嗜酸性肉芽肿

26.浆细胞骨髓瘤:溶骨性骨破坏、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以IgG(50%)和IgA(2027.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好发于成人,女性稍多,最常见于胃,其次小肠、肺、眼甲状腺等,常有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8.缺铁性贫血:血像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9.鉴别: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间隔为瘤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且伴瘤骨,不见彩带样结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间隔为纤维30.鉴别:小细胞型骨肉瘤PAS染色(-),有肿瘤骨;尤文肉瘤PAS染色(+),无肿瘤骨,瘤细胞假菊形团、假乳头、假腺31.鉴别:恶性骨母细胞瘤的骨样组织呈针芒状,瘤细胞分化较成熟,肿瘤趋向局限化;成骨细胞骨肉瘤的瘤细胞异型性更明

- 1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组织呈细带样并结合成网状,向外周浸润性生长

32.肉芽肿性阑尾炎包括:阑尾结核、耶尔森菌感染、血吸虫病、克隆病、结节病 33.阑尾克隆病:肉芽肿由Langhans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构成,无干酪样坏死

34.阑尾结节病:肉芽肿大小较一致,Langhans巨细胞内可见星状小体,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 35.阑尾耶尔森菌感染:化脓性肉芽肿,少量Langhans巨细胞 36.阑尾结核病:结核结节,伴干酪样坏死或找到结核杆菌

37.Langhans(朗罕)巨细胞:见于肉芽肿性疾病,如结核、麻风、梅毒、猫抓病、布鲁杆菌病、结节病?? 38.Langerhans(朗格汉斯)细胞:见于皮肤、淋巴结、胸腺、肝、脾,但不见于正常骨髓 39.鼻息肉被覆上皮可有鳞化,但无角化

40.粘液细胞特染阳性的有:粘液卡红、PAS染色

41.牙龈瘤组织学分型:肉芽肿型、纤维型、血管瘤型、巨细胞型 42.胃泌素瘤可见于:胰腺(体、尾部多见)、十二指肠、胃幽门部。约60%为恶性

43.软骨母细胞瘤:主要由软骨母细胞、多核巨细胞构成,可见少量软骨样基质。基质可窗格状、花边状钙化,可见原始软骨骨或透明软骨岛,好发于长骨骺端,多见于10~20岁男性 44.类风湿小结(类风湿肉芽肿):多见于皮下组织,其次为肺、脾、心包、大动脉和心瓣膜,具有特异性。中央为纤维蛋白可见多核巨细胞,外周为肉芽纤维组织,有组织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并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45.卡波西肉瘤(Kaposi肉瘤,特发性多发性出血性肉瘤):来源于内皮细胞,部分可能来自淋巴管内皮,呈多中心性。主要管样结构(血管裂隙)和梭形细胞构成,可见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常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及炎细胞浸润。约30%AIDS患者发生,斑期、斑块期和结节期。结节期梭形细胞似纤维肉瘤的排列方式,但细胞异型性轻。梭形细胞之间出现裂隙和血管腔;瘤细胞内明小球,有些透明小球是衰竭的红细胞

专业实践能力试卷二

1.下肢深静脉和盆腔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心力衰竭、久病和术后卧床患者,也可发生于大隐静脉曲张。血栓机化过程中逐渐血流可部分再通

2.肺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条件:慢性肺淤血、肺动脉分支阻塞

3.急性肺淤血一般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肺淤血水肿,患者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4.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最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双股DNA抗体),抗体滴度的升降与疾病的活动相关 5.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为特点的、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抗体引起组织损害的重要基本机制

6.增生性筋膜炎为反应性、自限性成纤维细胞的结节性增生,位于皮下,实性质硬。镜下见数量不等的粘液样基质、成纤维纤维和炎细胞背景中,散在神经节细胞样巨细胞

7.毛细血管瘤常始发于婴儿期,毛细血管分化成熟,密集分布,管壁为一层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外侧无平滑肌细胞 8.鉴别: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周围无明显浸润性生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周围有浸润 9.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中具有诊断价值的IHC:肌球蛋白(myoglobin,MG)阳性 10.消化道淋巴瘤样息肉病:非常罕见,属于套细胞淋巴瘤

11.干酪性皮肤结核与硬红斑的鉴别要点是:病灶内有无结核杆菌

12.自身免疫病:是自身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引发变态反应所致的炎性疾病,包括①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慢性淋巴性甲②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如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口眼干燥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

13.鉴别:黄色瘤样细胞是组织细胞吞噬类脂质形成;麻风细胞是泡沫状组织细胞吞噬麻风杆菌形成,抗酸染色可显示

14.鉴别:扁平苔藓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浅层血管丛周围及真皮乳头层有致密呈带状的淋巴细胞浸润素细胞;白色念珠菌病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上皮水肿、上皮中多形性白细胞浸润并形成微小脓肿、PAS染色可见菌丝侵入上皮不完整、上皮下炎细胞浸润

15.扁平苔藓:真皮浅层可见嗜酸性Civatte小体

16.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变表浅、发展缓慢的皮肤粘膜病,可单独或同时发生于皮肤、口腔粘膜,多见干中年妇女。皮疹通常扁平丘疹,呈紫色或紫红色,常瘙痒,偶有肥大性斑块、糜烂或大疱,皮损消退后有色素沉着。镜下见表皮角化过度、不规则肥

- 2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萎缩,棘层萎缩,基底细胞空泡变性及液化,真皮浅层水肿,有散在黑色素颗粒,噬黑色素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真皮带状慢性润,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17.造釉细胞瘤的瘤细胞团形似牙胚的造釉器,边缘细胞柱状并栅栏状排列,这是与其它牙源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18.造釉细胞瘤:是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常见。多发于青壮年(30~49岁),以下颌骨体及角部最多见。大(和)囊性,无痛性缓慢生长,可使颌骨逐渐膨大,出现面部畸形,颌骨外板逐渐变薄,甚至吸收侵及软组织,表面结节状,凹可伴乒乓球样压弹感。严重时伴病理性骨折。分为:滤泡型、丛状型、颗粒细胞型、鳞状化生型、基底细胞型

19.肠道类癌:源于胃肠粘膜腺体中的嗜银细胞,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阑尾,其次为回肠和直肠。呈小巢、索状排列,大部分CgA、Syn阳性 20.杯状细胞类癌(腺类癌):是类癌的一种变异型,可见聚集成巢团状印戒样细胞,生物学行为介于典型类癌与普通腺癌之21.慢性活动性肝炎坏死为碎屑状坏死(肝细胞崩解成嗜酸性碎片) 22.胰腺嗜酸性细胞癌的电镜特征为:丰富的线粒体

23.大叶性肺炎分为四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

24.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可导致瓣膜溃烂、穿孔或破裂,瓣膜表面形成巨大的、松脆的、含大量细菌的赘生物 25.高血压病的心、肾病变包括:左心室心肌向心性肥厚、心衰时左心室扩张、冠状动脉硬化、细动脉硬化性肾固缩

26.女性生殖系统在胚胎期由苗勒管分化形成,而苗勒管是胚胎早期体腔上皮及上皮下间充质衍化而来。目前认为腹膜间皮具管上皮及间质化生的潜能,称之为第二苗勒系统。女性腹膜原发性肿瘤包括两大类:间皮肿瘤和第二苗勒系统肿瘤。前者少见,皮性(浆液性、粘液性、移行细胞癌)和间叶性(腹膜蜕膜异位症、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平滑肌肉瘤)包括中胚叶混合瘤,即从良性的腺纤维瘤至恶性的癌肉瘤 27.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专指“异源性”,为混合分布的恶性上皮(多为子宫内膜样或浆液分化)和间叶成分(多为梭形细胞28.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少见的、由恶性上皮与间质组成的混合性肿瘤,分和异源性,后者以未分化或低分化肉瘤为主。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3%,多见于子宫、宫颈、卵巢等,预后差,对化疗与放疗不29.异源性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由恶性苗勒管源性上皮(腺癌、鳞癌等)和肉瘤性间质(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30.同源性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癌肉瘤):由恶性苗勒管源性上皮(腺癌、鳞癌、透明细胞癌等)和肉瘤性间质(纤维肉瘤、平脉管肉瘤等)混合组成

31.癌肉瘤:系指同一肿瘤内,既有癌又有肉瘤两种成分的复合性肿瘤。若起源于同一原始组织干细胞的不同分化方向,如子中胚叶混合瘤,可谓真正的癌肉瘤;若同一组织干细胞间变或化生为形态不同的组织类型,如乳腺的癌肉瘤,实为肉瘤样癌;碰瘤不属于癌肉瘤。免疫组化大多数表达CK与Vimentin,电镜观察梭形细胞也见细胞间连接,故有学者统称为肉瘤样癌,主张废瘤”一词。

32.凡因衬覆上皮受挤压或其它原因受损伤,而未能肯定上皮性质的卵巢囊肿,可统称为单纯囊肿 33.乳腺导管内癌的形态多样,以粉刺癌最常见(切面上见管腔内有牙膏状、灰白色坏死物,犹如脸部的粉刺而得名) 34.乳腺导管内癌典型组织学结构:腺泡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异型性明显,分为实体型、筛状型、乳头型、腺样型 35.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突眼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指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甲状腺肿,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肿大,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升高,T3、T4高,吸碘率高。如心悸、多汗、烦热、脉搏快、手震颤、多食、消瘦、乏力、突眼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为正常的2~4倍(60~100克),表面光滑,血管充血,质较软,切面灰红呈分叶状,胶质少,棕红色,质如下:①滤泡上皮呈高柱状、乳头状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②滤泡腔内胶质稀薄,周边胶质有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吸收空泡;③丰富、充血,淋巴组织灶状增生

36.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瘤:单发,金黄色,由大亮细胞、暗细胞、小透明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混合而成

37.垂体癌形态结构与垂体瘤相同。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破坏脑实质和骨质,以及转移者,诊断为垂体癌

38.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蚓部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或小脑皮质的胚胎性外颗粒层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始神经瘤,多见于小儿,常位于小脑蚓部,占据第四脑室,易发生脑脊液播散

39.脑胶质细胞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因部位而异。大脑半球的常见于30~50岁;下丘脑、小脑和桥脑的常见于儿年;胶质母细胞瘤常见于45~50岁的大脑半球。引起颅内压增高,肿瘤压迫或破坏周围脑组织引起局部神经症状 40.脊髓灰质炎最常累及腰膨大,导致下肢瘫痪 41.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由鳞状上皮及其角化物构成,可多发 42.鉴别低分化癌与恶性淋巴瘤的特殊染色是网状纤维染色

- 3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43.喉癌多为高分化鳞癌,好发于声带

44.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为滑膜的瘤样反应性增生,形成黄褐色至红褐色的绒毛和结节,与关节滑膜损伤性出血有关,性出血,镜下见滑膜细胞增生并可见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发生于关节、腱鞘或滑囊,最常见于膝关节 45.骨母细胞瘤(成骨细胞瘤):良性,好发于脊柱(棘突、横突),其次为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和短骨,多见于10~25岁的女性血管丰富的骨样组织、新生骨质及大量的骨母细胞

46.结核球:指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

47.心脏剖检时,取出心脏前先原位检查心脏与大血管的关系,取出后首先观察心脏表面和形状变化,按血流方向剖开,分别心房与心室交界处常规取材,包括心房壁与心室壁

48.纵隔大细胞性淋巴瘤大部分为B细胞来源,LCA、CD20阳性

49.动脉粥样硬化始发于大、中动脉的内膜,是血脂在内膜中沉积,引起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份坏死、崩解,形成粥样动脉壁变硬

50.动脉粥样硬化:⒈依次主要发生于①腹主动脉,②胸主动脉和动脉弓,③升主动脉。⒉基本病变见于大、中动脉内膜:①斑(早期,主要为泡沫细胞,源于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②纤维斑块,③粥样斑块。⒊继发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钙化、动脉瘤形成

51.脑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52.肝癌最常见传播途径:经门静脉的分支肝内转移。晚期可转移到肺、骨、淋巴结等。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肝性脑病(肝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结节自发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及合并感染 53.胆管细胞癌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占20%

54.小肝癌:原发性肝癌单个瘤结节φ<3㎝,或2个瘤结节合计φ<3㎝ 55.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的肝炎病毒:乙型、丙型

56.卵巢粘液性上皮肿瘤CEA(+),浆液性上皮肿瘤CA125(+)

57.甲状腺髓样癌:源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由大小形态较一致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呈片状或束状排列,间样物质沉积

58.化学感受器瘤:限用于发生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肺动脉体等已明确为化学感受器的副节瘤

59.Peutz-Jegher息肉:由不规则腺体组成,腺上皮中有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潘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间质内树枝状增生束构成支架。属于错构瘤性息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认为癌变率低。患者口腔、唇粘膜、手掌和足底皮肤有色素沉着

60.胰高血糖素瘤:80%为恶性,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营养物质分解代谢加强,临床表现为糖尿、低氨基酸血症、营养不良皮肤病变等。皮肤呈坏死性、游走性红斑为其特点,全身可见

61.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0%来自于下肢深静脉。若栓子栓塞在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内,可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62.丝虫成虫主要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淋巴管阻塞,形成丝虫性嗜酸性脓肿

63.血管扩张性骨肉瘤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的重要依据:血窦及囊肿的间壁中有肉瘤细胞与肿瘤骨 64.葡萄状肉瘤(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幼女的阴道顶或阴道壁,呈息肉状生长

65.葡萄状肉瘤形态特征:表面总有粘膜覆盖,粘膜下层有多层带状细胞密集区,称为形成层,核大、深染,胞质丰富,易见66.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分为结节性(玻璃样物质结节状沉积)和弥漫性(玻璃样物质弥漫性沉积)

67.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表现男性激素过多症,瘤细胞呈单核细胞样,胞质嗜酸性,巢索状排列,IHC:多种类固醇激素、V蛋白阳性

68.原发性肺结核病的原发灶以右肺多见,常见于通气较好的上叶肺的下部或下叶肺的上部靠近胸膜处 69.原发综合征包括:肺原发灶、结核性胸膜炎、肺门淋巴结结核

70.肝硬化的典型组织学特征:①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②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间隔,③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④多少不等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71.鉴别:出血坏死性小肠炎部分小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微血栓形成,Crohn病可见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专业实践能力试卷三

1.嗅神经母细胞瘤:较少见,由嗅膜源性神经母细胞形成,多见于鼻腔顶部嗅上皮分布的部位,亦可原发于蝶窦、鼻咽部。易侵及筛窦、上颌窦;晚期可破坏眼眶的内侧壁,侵入眶内引起突眼、眼球固定、失眠等;亦可破坏筛板侵入颅内及脑内引起头

- 4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或是经蝶窦破坏蝶鞍底侵及鞍内、鞍上结构引起相应症状

2.鼻腔嗅粘膜:分布于鼻顶、筛板、上鼻甲和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区,由上皮层和固有层组成。上皮层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域为三层排列:浅层为支持细胞,中层为嗅细胞,底层为基细胞。但中、浅层细胞排列不明显,支持细胞与嗅细胞可混杂在一起3.胰头癌:梗阻性黄疸最常见,大多数因累及胆总管而表现为进行性、阻塞性黄疸,早期即可侵犯胆总管 4.胰腺癌常见转移部位有:肝、淋巴结、胸腹膜、肾上腺等

5.甲状腺未分化癌:分为巨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核异型性明显,不见完整的滤泡分化,核分裂像多见。浸润周围组织,常6.胃肠道间质瘤():见于食管至直肠的任何部位,依次为:胃>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直肠>结肠。分为梭形细胞型(7样细胞型(20%)、混合型(10%);决定预后指标: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CD117(+)、CD34(+)

7.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在组织发生上既不是平滑肌源性的(电镜下多未能发现肌丝存在),也不是神经源性蛋白阴性),1990年后发现其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非定向多潜能间质干细胞,是具有C-Kit基因突变和Kit蛋白(CD117)表达为生物独立的间质瘤。大多数免疫组化表达Kit,然而一些表达较弱甚至阴性。1993年将CD34作为GIST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8.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和婴儿性血管内皮瘤多见,毛细血管瘤少见 9.腺淋巴瘤(Warthin瘤):中老年多发,多见于腮腺,有包膜,切面实性可有小囊。由腺上皮和密集淋巴组织组成

10.骨髓纤维化症:指骨髓胶原纤维增生和网状纤维增多,严重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病变,原发性病变又称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本病不同程度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典型临床表现为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11.胰岛素瘤:患者表现为高胰岛素-低血糖综合征,抗胰岛素抗体(+)

12.胰岛素瘤:大多为良性,恶性率<10%,良恶性的区别主要为有无转移或周围浸润

13.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①侵犯肝脏,主要浸润汇管区及其周围的肝窦;②侵犯脾脏,主要形成形态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

14.诊断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主要依据是:临床病史、骨髓像-血象是否达到白血病标准

15.当周围血中淋巴细胞绝对数>10×109∕L,至少维持4周,骨髓中淋巴细胞>30%,应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6.当骨髓中淋巴母细胞>25%,无论有无肿块应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肝脏恶性淋巴瘤最常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等;原发性少18.涎腺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生长缓慢,主要见于老年人的腮腺。肿瘤圆形结节状,界限清楚,常有包膜,切面灰白,实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

19.粘液表皮样癌:由粘液样细胞(位于癌巢中心区,实体或腺状排列。分化成熟时呈杯状或柱状,胞浆透明,核在基底部;熟时,似腺癌细胞,胞浆内含粘液,胭脂红染色质阳性)、表皮样细胞(类似口腔粘膜的复层鳞状上皮,可见细胞间桥,偶见角型细胞(位于癌巢外周,似基底细胞,立方形,较小,大小一致,胞浆少;可向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分化)组成 20.粘液表皮样癌:可发生于大、小涎腺,食管,支气管,颌骨

21.睾丸精子肉芽肿:由精子、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组成的结节性病变,无干酪样坏死和凝固性22.传染性软疣:由痘状病毒引起,主要诊断指标为软疣小体——均质红染的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内包涵体,位于棘层,直达表23.90~95%急性胆囊炎伴有结石。不伴有结石者可能与败血症、严重外伤、伤寒、结节性动脉炎有关

24.卵巢孤立性滤泡囊肿:成熟或闭锁滤泡的囊性扩张,衬覆退变的粒层细胞,其下为卵泡膜细胞,偶见卵丘依附 25.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散在分布,排列成单行串珠状,或围绕残留导管呈同心圆或靶环状浸润 26.多形性脂肪瘤:在成熟的脂肪组织中出现花环状巨细胞 27.套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由一致的小到中等大小瘤细胞组成,CD5(+)、CD20(+)、CD23(-)、CyclinD1(+)、28.脑出血常见于基底节-内囊

29.VMA(苦杏仁酸)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

30.肺小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生长迅速,早期转移,产生异位激素。常在肺门周围形成巨大肿块,伴淋巴结广泛转移。瘤较均一,多呈淋巴细胞样或燕麦细胞样,核分裂像多见

31.肺鳞癌:与吸烟关系密切,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常为中央型。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可有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32.成纤维细胞型骨肉瘤:瘤细胞周围可见花边状骨样基质,即肿瘤成骨。需与纤维肉瘤鉴别

33.成软骨细胞型骨肉瘤:可见肿瘤成骨,多散在细胞密集生长较活跃处,如小叶边缘或小叶之间、恶性肿瘤细胞周围。在小骨基质较丰富处的骨化生不要误认为肿瘤成骨。需与软骨肉瘤鉴别

- 5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心房、心室和心球

26.毛玻璃细胞为乙肝的特征性细胞

27.急性重症肝炎发病急骤,肝细胞大片坏死,肝脏缩小,大量胆红素入血造成黄疸

28.猪囊虫病:感染猪带绦虫的虫卵后发育为囊尾蚴,寄生于肌肉、皮下、脑、眼等处,主要病变为虫体死后引起的炎症反应29.肺气肿:指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含气量过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肺泡间隔破坏的一态,是支气管和肺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30.肺气肿:⒈肺泡型肺气肿:①小叶中心性肺气肿,②隔旁肺气肿,③全小叶性肺气肿及肺大疱;⒉间质性肺气肿;⒊其他①瘢痕性肺气肿(不规则性肺气肿),②代偿性肺气肿,③老年性肺气肿

31.肺气肿相关因素:吸烟、空气污染、小气道感染、尘肺、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32.硅肺(硅肺):是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微细粉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硅酸,使巨噬细胞大量死亡,释放致纤维进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导致广泛肺纤维化)致病。常见并发症:硅肺结核病、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感染、肺心病 33.急性胰腺炎的腺泡坏死机制:胰蛋白酶的激活、溶血卵磷酯的形成 34.急性胰腺炎主要并发症:广泛脂肪坏死、休克、低钙血症、出血、肾衰

35.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高血糖素致甲状腺分泌降钙素,抑制钙从骨质游离,使由于结合钙皂而消耗的钙得不到补充,造成36.肝硬化:①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②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间隔,原小叶结构破坏;③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形37.牙源性钙化上皮瘤(Pindborg瘤):是一种少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多发于青壮年。φ1~5㎝,常无包膜,边界较清,围骨组织,病变区颌骨肿胀。切面实性或囊性,质硬,其间不等量的钙化物。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38.肿瘤分期取决于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39.酒精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性、Mallory(酒精透明)小体、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基础知识试卷二

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发于小儿的高度恶性肿瘤,常见于少横纹肌或无横纹肌的部位,如头颈部、泌尿生殖道、腹膜后等间叶组织演化而来

2.葡萄状肉瘤:特殊类型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来自粘膜下,呈息肉状生长,几乎全发生于婴幼儿的膀胱或阴道

3.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特征是不规则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瘤细胞形成腺泡状、巢状结构,边缘区集,中央稀少,无基底膜包绕

4.淋巴上皮样淋巴瘤(Lennert淋巴瘤):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主要侵犯淋巴结,常伴多灶性上皮样细胞反应

5.良性淋巴上皮病:指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泪腺和涎腺,同时腺体肌上皮细胞增生,即同时有淋巴细胞与肌上皮细胞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少见。多累及单侧或双侧腮腺、颌下腺、腭腺,少数累及泪腺。30岁以上,女性多见。临床表现腮腺、和(或)颌性肿大,及相应的口干、口臭异味、舌味觉异常、咽部干燥不适等,严重时影响进食、吞咽、说话等口腔功能。预后较好,少数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

6.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自身免疫性涎腺病、肌上皮性涎腺炎):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三主症,即口腔干燥病角、结膜炎,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40~50岁女性

7.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为泪腺与涎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同时有泪腺导管肌上皮增生,为淋巴和上皮细胞来源的一变。如病变只累及泪腺与涎腺,则称为Mikulicz病;如病变同时累及全身,出现网状细胞增多症、肉样瘤病、白血病、恶性淋巴则称为Mikulicz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泪腺无痛性肿大,上睑皮肤肿胀,眼球外上方可扪及肿块,眼球突出,可同时有双侧涎腺肿有口干、咽喉干燥不适等症状 8.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临床特点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皮肤与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皮肤、骼肌、血管、食管出现纤维化或硬化,并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的结缔组织病,属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分为①局限包括硬斑病、带状硬皮病、点滴状硬皮病;②系统性硬化症,包括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包括肢端硬化和扩张,钙质沉积,雷诺现象,食管蠕动异常。预后较好)。两型病变无明显差异。镜下,早期真皮水肿及炎细胞浸润,可侵及真真皮胶原纤维增生、玻变,真皮病变可扩展到皮下

9.贲门癌:位于食管与贲门交界线下2㎝以内,多认为起源于贲门腺的颈部干细胞

10.缺血性肠病:因肠道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致肠壁缺氧损伤所引起的炎症,最终梗死的病变。好发于(高血压、动脉冠心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和弥漫性变态反应疾病。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

- 16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肠系膜血管痉挛。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 1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由于甲状旁腺腺瘤(80~90%;单个腺瘤占绝大部分)或腺癌(罕见)导致甲状旁腺分泌过多,引起骨、肾、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病变及钙磷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高血钙症状群;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纤维囊肾结石,肾钙化;反复发作的顽固性消化溃疡或伴胰岛胃泌素瘤。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氯↑。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X线示骨质吸收,脱钙,骨质疏松,牙槽骨吸收、骨折、畸形、纤维囊性骨炎

12.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脂肪组织呈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并被增厚的纤维组织所替代的疾病。无明确诱因的称特发性腹化,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13.后纵隔肿瘤大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包括来自交感神经节(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和脊神经根(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

14.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细胞瘤、胶质瘤):起源于胚胎神经外胚层衍生的一些细胞成份,如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故又称神经外胚层肿瘤,为脑内肿瘤,多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 1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管炎):指周围脉管(中、小动脉及静脉)的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导致血栓形成闭塞。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史。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以下肢为主。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游走性血栓性16.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诊断标准:硬化肾小球数量应占检材全部肾小球的50%以上

17.卵巢胎儿型畸胎瘤:罕见,只在畸胎瘤内有类似胎儿的成份,可见脑积水、趾、双足、眼、牙、阴茎等。必须与胎儿内的陈旧性异位妊娠区别

18.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以外胚层来源的皮肤附件成份多,又称皮样囊肿

19.成熟性实性畸胎瘤,少见,以实性为主,间有小囊腔形成,由三胚层来源的成熟组织构成。须充分取材,排除未成熟成份20.卵巢多胚瘤:极罕见,原始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AFP常升高,胚胎样小体是最具特征的组织形态 21.腺瘤样瘤:一种特发于生殖系统的较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又称良性间皮瘤,好发于附睾、输卵管、子宫、卵巢

22.腹膜腺瘤样瘤:主要由上皮细胞与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组成,上皮细胞呈腺腔状或脉管状。电镜下,瘤细胞表面呈现细长刷需与淋巴管瘤、中肾管瘤鉴别。CK(+),Ⅷ因子(-) 23.卵巢瘤样病变(非赘生性囊肿):一种非赘生性肿瘤,为生育年龄妇女卵巢肿大的常见原因,包括卵巢单纯囊肿、单发性黄体囊肿、黄素化卵巢囊肿、卵巢冠囊肿、多囊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24.乳腺粘液癌:可伴有假良性形态的粘液囊肿样改变,也可在间质内形成粘液池,可无漂浮细胞。其特征表现为大小均匀的殖排列成簇状,浮在大量胞外粘液中,肉眼可看到。常大于60岁,预后比一般浸润性导管癌好像,粘液生成越多则预后越好;粒对预后无指导意义

25.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较少见,特点为肉芽肿性小叶炎,明显以小叶为中心性炎症和微脓肿形成。病变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终末导管扩张,上皮破坏,腔内含分泌物、坏死及渗出物。肉芽肿细胞、多核巨细胞(异物型和郎汉型)组成,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或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无泡干酪样坏死,特染无细菌、真菌、结核杆菌

26.卵巢纤维瘤:性腺-间质肿瘤中最常见,常伴发腹水,偶见胸腔积液。由纤维母细胞及纤维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编织状排列,细胞间可见丰富的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可伴有广泛的玻璃样变;无不典型形状和核分裂像

27.甲状腺滤泡癌:属甲状腺滤泡源性癌,大部分由分化较好的滤泡构成,含丰富的胶质,部分呈实性、乳头状,核稍大,深性明显,并砂粒体形成。冰冷切片与细针穿刺难以与良性的滤泡性腺瘤鉴别,只能根据确切的包膜侵犯或血管浸润,肿瘤必须穿层才有意义。砂粒体和包膜浸润是诊断重要的指标。恶性程度比乳头状癌高,预后差,较常见,多发于40岁以上,早期易血道28.垂体催乳素细胞腺瘤:垂体腺瘤中最多的一种,多由嫌色细胞或弱嗜酸性细胞构成。73%见于女性,多在生育期,体积较为闭经和溢乳;男性的较大,表现为性欲减退、泌乳

29.诊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有帮助的是电镜下见癌细胞胞浆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30.结核性脑膜炎:软脑膜和蛛网膜中结核结节形成,病灶周围有炎症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并干酪样坏死,以脑底部最明显下腔内,有大量黄色浑浊胶样渗出物积聚,由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31.脑萎缩时,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减少、萎缩,但神经胶质细胞增多

32.视神经胶质瘤:儿童期最重要的眼眶肿瘤,多发于10岁以下。为视神经或视交叉胶质细胞的原发性肿瘤,良性到低度恶慢,但因累及视神经或视交叉,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展性视力丧失和眼球突出。视神经管及其后方视神经的肿瘤可能在视力丧失无眼球突出

- 17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33.耵聍腺:一种特殊的汗腺,分布于外耳道的软骨部皮肤

34.鼻咽癌:指发生于鼻咽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低分化鳞癌。⒈其扩散分两方面:①侵犯颅底并且颅内,造成骨质破坏、脑神经侵犯或受压,以第Ⅲ、Ⅳ、Ⅴ、Ⅵ对脑神经最为多见;②颅外扩散会直接侵犯邻近腔窦,如鼻咽、旁组织、翼腭窝,甚至会侵入眼眶。⒉转移以淋巴结为主,可达到颈深淋巴结、颈中、颈下、锁骨上淋巴结等。⒊血行转移占多为骨、肺、肝、脾等处

35.鼻咽癌转移特点: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常为首发症状,一侧鼻咽癌可发生对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转移

36.鼻咽癌的临床特点:①南方发病率最高;②男性多于女性;③40~60岁发病高峰;③EB病毒;④回缩涕带血、鼻衄等 37.鼻咽血管纤维瘤:多见于10~25岁男性,女性少见,虽属良性,但其生长扩展力强,常直接侵入周围组织及器官,甚至压底骨质侵入颅内,引起一系列症状,反复大出血又可致严重贫血,常危及生命,临床表现凶险。鼻出血常为就诊原因,初期间断逐渐成为不易制止的大出血;肿瘤增大出现渐进性鼻塞、耳鸣、听力减退、眼球突出、运动受限、三叉神经痛、头痛等压迫症状38.喉乳头状瘤:喉部最常见良性肿瘤,源于上皮组织。见于各年龄,儿童和成人的特点不同:成人多单发,位于声带下侧面多发,以声门为中心广泛侵犯声门上区

39.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

40.麻风最常侵犯耳大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胫神经,多同时伴有皮肤病,临床表现神经粗大,相应部位皮肤感觉障碍和肌经受累严重时,神经营养、运动等功能障碍,出现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手(尺神经受累)、猿手(正中神经受累)、垂经受累)、溃疡、兔眼(面神经受累)、指(趾)骨吸收等多种表现。皮肤病变多发生于面、四肢、肩、背和臀部皮肤,呈境界清不规则的斑疹或中央略下陷、边缘略高的丘疹。因病灶多围绕真皮小神经和皮肤附件,故引起局部感觉减退和闭汗 41.骨粘液瘤:局部有侵袭性的良性颌骨中心性肿瘤,多认为属牙源性间叶性肿瘤

42.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较少见,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预后极差。肿瘤成份多样性、复杂性易造成诊断困难,由恶性上皮与构成。异源性中胚叶混合瘤可出现骨、软骨、骨样组织、粘液组织、脂肪组织或横纹肌等中胚叶成份

43.子宫内膜间质瘤:罕见,分为低度和高度恶性。瘤细胞与正常的子宫内膜增生期间质细胞相似,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像丰富的网状纤维围绕瘤细胞形成筛网状结构。少数可见平滑肌、腺样和(或)性索分化

44.Wegener肉芽肿:主要侵犯小动脉、微动脉及小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道坏死性肉坏死性血管炎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三联症。病变处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有坏死性肉芽肿形成,血管及其周围组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栓塞或小动脉瘤形成

45.Wegener肉芽肿:属于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鼻腔、鼻窦、肺和肾;少见部位有皮肤、眼、耳、关节、神经系统和心脏。占60~95%。坏死性肉芽肿性炎和血管炎是其特征,由Langerhans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组成。无异型细胞浸润 46.神经纤维瘤病:常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系统(中枢及外周)肿瘤、皮肤色素斑、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病变。属于常性遗传疾病,有两种类型:I型(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特点为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始于儿宣期;呈现皮肤牛奶咖经纤维瘤样的皮肤肿瘤;II型(中枢型神经纤维瘤病),较为罕见,其特征为双侧听神经瘤

47.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的特点: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儿童期开始出现症状;常有颅内双侧听神经瘤(少数伴神经鞘瘤

48.乳腺微小腺体腺病:增生的小腺体随机分布于纤维脂肪组织中,不形成小叶结构图;腺体圆形或卵圆形,不成角;腺腔内性分泌物;电镜下可见腺上皮周围有基底膜

49.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弥漫性肺泡炎、肺泡结构紊乱、肺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2型:①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寻常性间质性肺炎);②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③隐原性机化性肺炎;④急性间质性肺炎;⑤呼吸性炎性间质性肺疾病;⑥脱屑性间质性肺炎;⑦淋巴样间质性肺炎

50.肝母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无关,染色体畸变在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属胚胎性肿瘤,源的胚胎组织中能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多潜能干细胞。分为上皮型(56%)、上皮∕间充质混合型(最主要的间充质是软质),其存在则预后良好

51.牙源性囊肿:颌骨内常见,常分为:根尖囊肿、含齿囊肿、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52.牙源性始基囊肿(单纯性滤泡囊肿):发生于牙胚发育的早期,由造釉器的星网状层囊性变性所致,不含钙化物。早期无症骨肿胀、相邻牙齿移位。完整切除后不复发。分为单房和多房,常为单房,囊内不含牙、相应部位缺牙为其特点,内壁衬覆薄层无上皮钉突和角化

- 18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基础知识试卷三

1.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泌生物胺或多肽激素,如:5-HT、P物质、ACTH、降钙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甲状旁腺素??主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内分泌作用、旁分泌作用、自分泌作用

2.神经内分泌细胞特点:超微结构特点(胞质含大量电子密度不同、大小形态各异的带膜的神经分泌颗粒)、IHC特点(CgSyn阳性)、APUD特点(分泌肽类与胺类激素)

3.贫血性梗死:梗死区形态与脏器的血管分布有关,呈贫血苍白状,实质细胞可呈凝固性或液化性坏死,梗死边缘常有充血带,边界清楚。

4.肿瘤继发性改变:粘液样变、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

5.肿瘤的异质性:指不同亚克隆瘤细胞在侵袭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

6.白细胞三烯:具有强力的致平滑肌收缩、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粘膜分泌的作用,被认为是人类支气管哮喘的主要7.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见于功能正常的免疫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的机体内,以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最常见骨髓干细胞分化出的T细胞,将宿主组织细胞的HLA抗原识别为异体,引起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形成抗宿主的CD4和CD88.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性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耐受丧失、免疫调节机制紊乱的结果 9.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膜良性间皮瘤):通过蒂附着在胸膜表面,大小不一,由纤维母细胞和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 10.男性乳腺发育: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分为生理性(多见于新生儿、青春期、更年期,多可自愈)和病理性(称为男性乳腺以乳腺肥大、单侧或双侧结块、可伴胀痛为主要特征,常见于中老年)。主要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增高,或由于乳雌激素敏感性增加所致。诊断标准:①局部形成肿块或整个乳腺肿大;②乳腺管增生数目增多,并囊状扩张,不形成腺泡与乳腺组织间无乳腺小叶存在,间质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并有淋巴样细胞浸润;③有时乳管呈乳头状增生,细胞有一定异型性;④全乳肪组织明显增多

11.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CD4+T细胞在HIV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大量细胞被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故AI期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CD

12.AIDS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继发重症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以感染最常见。是因为AIDS的关键在于HIV选择性侵犯细胞(CD4+细胞、Th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性破坏全身免疫系统功能

13.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是一组神经源性原始小细胞恶性肿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多见于小儿性。瘤细胞密集,多呈原始未分化小细胞,胞浆少,核浓染。可见不同形式的菊形团。CD99、O13阳性

14.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5.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抗原为多器官、组织的共有成分,如细胞核、线粒体,故能引起多器官、组织的损害。因病变主要织或血管内,故又称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口眼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结节性16.卵巢无性细胞瘤:未分化、多潜能原始生殖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周围间质常见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有结核样肉芽肿17.左锁骨上淋巴结内的转移癌应考虑来自胃癌和食管癌 18.①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表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向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②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管癌;③全身淋巴结肿大时考虑:淋巴性白血病

19.前列腺增生症:腺体、平滑肌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可分为:成纤维肌腺瘤样型、纤维肌型、纤维腺瘤样型、纤维型20.肾母细胞瘤(胚胎性腺肌肉瘤、癌肉瘤):镜下见胚性间叶组织(幼稚间胚叶细胞和粘液性基质),并有不同分化程度的纤平滑肌细胞、横纹肌细胞、软骨及骨组织,还有上皮成份可形成不规则的腺样或肾小球样结构

基础知识试卷四

1.细粒棘球蚴病(包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在人体内脏(多为肝,少数在肺、脑)发育为棘球蚴。其破裂后内含大量异起过敏反应和组织炎症

2.华支睾吸虫:由成虫在肝内胆管引起造成机械性阻塞和损伤、虫体代谢或分解产物的化学作用、虫体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3.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管内引起。通过进食(主要是生食鱼肉或虾)虫囊而从消化道感染

4.鳞癌的超微结构特点:①上皮性肿瘤的超微结构特点;②胞浆含张力原纤维,形成桥粒-张力原纤维复合体,使细胞彼此之③胞浆可见角化透明颗粒

- 19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5.细菌性痢疾的特征:假膜(纤维蛋白渗出物、粘膜坏死组织、渗出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细菌的混合物) 6.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Guillain-Berre综合征):急性进展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综合征,病因可能是免疫介导的周围7.造釉细胞纤维瘤:一种真正牙源性混合性肿瘤,良性,由牙源性上皮和幼稚间叶性纤维组织构成,但无牙釉质和牙本质形8.癌脐:位于器官表面的转移肿瘤,由于中央区域出血、坏死而下陷形成

9.念珠菌病:本病感染源为内源性,念珠菌可存在正常人的口腔、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呈孢子和假菌丝两种形态。皮肤、(或糜烂)表面可见白色片状假膜,如口腔粘膜的念珠菌病即“鹅口疮”

10.法洛四联症:①室间隔缺损②右心室肥大、扩张③主动脉右移、横跨两室④肺动脉流出道狭窄 11.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风湿小节

12.二尖瓣关闭不全:以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其次感染性内膜炎,造成瓣膜增厚、变硬、卷曲,腱索缩短、断裂,瓣膜使瓣膜关闭不全

13.继发性心肌病可继发于:①感染,②胶原病,③内分泌障碍,④酒精性损伤,⑤毒素损伤,⑥药物性损伤

14.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家族性围生期心肌病、克山病等

15.病毒性肺炎:常由流感病毒引起,以及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表现为间质性肺气管、细支气管开始,沿肺间质扩展形成以小叶为单位的炎症

16.自身免疫性肝炎:为抑制性T细胞功能缺陷,生成针对肝细胞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损伤肝细胞。主要发生于青年女性,自身免疫疾病合并出现。高血清IgG含量为特征之一。诊断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自身抗体阳性、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性)的支持

17.胸腺瘤:胸腺原发性肿瘤,由上皮组织和淋巴组织组成,根据所占比例分为三类(A型、B型、AB型) 18.纵隔囊肿:以支气管源囊肿最多见。包括:胸腺囊肿(前纵隔)、支气管源囊肿(中纵隔)、心包囊肿(中纵隔)、胃肠囊肿19.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于肝右叶,是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肝肿大压痛、白20.伤寒细胞:吞噬了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是伤寒肉芽肿的特征性细胞 21.纤维层状肝细胞癌:特殊类型,癌细胞较大,胞浆嗜酸性,有较多纤维组织呈层状排列,常不伴肝硬化 22.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肝结节变):弥漫性微小结节形成,周围无纤维间隔。临床常表现为门脉高压症

23.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罕见,由片状生长的牙骨质组成。大体呈孤立的结节形肿块,膨胀性生长,有包膜。镜下见增生的梁连接成片,成熟的骨小梁内有牙骨质细胞和嗜碱性骨沉积,残存骨小梁和梁样骨质周边有许多牙骨质母细胞

24.含牙囊肿:在牙齿的硬组织形成之后,因造釉器囊性变所致;或由埋伏牙的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液体潴留而成。镜下覆薄层复层鳞状上皮,可含纤毛柱状上皮、粘液细胞或皮脂腺细胞,以及牙源性上皮岛和微囊,继发感染可有大量炎细胞浸润

基础知识试卷五

1.胃底腺(泌酸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2.外阴鲍温病:是一种外阴原位癌,生长缓慢,大体暗红粗糙斑,边界清楚,不规则,表面有痂,痂下见肉芽组织和渗出面浅表溃疡。镜下,角化过度、不全,棘层增生,排列紊乱,细胞大,核异型、深染,有多核细胞,基底膜完整。若发生在粘膜时呈红色或绒样颗粒状,又称Queyrat增殖性红斑病

3.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包括良性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特点:多结常突入子宫腔内,瘤细胞形似增生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常见螺旋小动脉呈丛状聚集。有人认为,子宫内膜卵巢性索肿瘤样间宫性索间质瘤)是子宫内膜间质来源,是子宫内膜间质瘤的变异型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低度恶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5%,包括:颗粒细胞瘤、恶性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支持-间质细胞母细胞瘤、环管状性索肿瘤、不能分类的

5.乙脑时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6.脂肪肉瘤:来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由不同分化程度和异型性的脂肪细胞组成。大体结节状或分叶状,表面常有假包膜,可似肪瘤,也可粘液样,或鱼肉样。细胞形态多样,可见分化差的星形、梭形、小圆形或明显异型性的脂肪母细胞,胞浆内可见不等泡,也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并常以某种细胞成份为主。多见于大腿和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40岁以上,极少见于青少年,占软组织肉瘤第二位。根据组织学形态分为:分化好的脂肪肉瘤(脂肪瘤样、硬化性、炎症性)、粘液性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多形性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梭形细胞脂肪肉瘤

- 20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50.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和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经过的结构,厚约0.2~0.5μm,主要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构成

51.肝板间为肝血窦,均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腔大而不规则,内皮细胞胞质有大量聚集成群的内皮窗孔,无隔膜胞连接松散,有较大间隙,内皮外无基膜,仅有少量网状纤维。内皮与肝板之间有狭小的窦周隙,充满血浆,肝细胞伸出大量微在血浆内,有利物质交换

52.大肠粘膜无绒毛,表面上皮和大肠腺上皮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和大量杯状细胞组成,无潘氏细胞 53.阑尾的粘膜有极丰富的淋巴组织,大量淋巴小结可连续成层,并突入粘膜下层

54.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仅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其超微结构特点:胞质内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具有管状嵴及较多脂滴,无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通过胞膜直接扩散出细胞 55.淋巴结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位于皮质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属T细胞区,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许多高内皮微静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的部位,其内皮细胞核较大,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胞胞质中常见正在穿越的淋巴细胞

56.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初始淋巴细跑可在外周淋巴器官遭遇抗原或接受抗原提呈,然后在此增殖分化腺,产生免疫应答。无抗原剌激时外周淋巴器官较小,受抗原剌激后迅速增大。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大量淋其它免疫细胞

57.皮肤表皮内三种非角质形成细胞有突起:①黑素细胞,胞体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②L细胞,能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分布于细胞表面。散在于棘层浅部,圆形,核深染,胞质有树枝状突起。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特征性的伯贝克颗粒;③梅克尔细胞,可能为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数量很少,扁平状突起伸入均质形成细胞之间,其基底部胞质内含许多致密核心的小泡,基底面可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

58.基底层附着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基底细胞组成,胞质内因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而呈嗜碱性,有散在或成束的角蛋白很强的张力),细胞间以桥粒相连,与基膜以半桥拉相连。是表皮的干细胞,不断分裂,部分子细胞分化为棘细胞

59.少突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纤维之间及神经元胞体周围,胞体较星形胶质细胞小,突起少,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致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

60.神经元纤维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人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元的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61.鉴别: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借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形成闰盘,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规律性横纹。多数心一个核,少数双核,核位于细胞中央。骨骼肌纤维的核较多,可含十个至几百,多呈扁椭圆形,一般位于肌膜下

62.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长短不一的内褶,能大大增加表面积,常见于细胞的基底面,与面垂直。电镜下见内褶处的胞质内含有与其平行的大量线粒体。以肾的近端小管最典型,光镜下称基底纵纹,扩大了细胞基部的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等物质的迅速转运

63.缝隙连接可见于:卵泡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 64.能产生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

相关专业知识试卷七

1.微绒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微细指状突起,表面为细胞膜,中轴为含有微丝的胞质。光镜下,小肠和肾近端小管上皮细面,呈纵纹状的纹状缘或刷状缘;电镜下,是由含有微丝的微绒毛组成。其扩大了细胞游离面,有利于吸收功能

2.结缔组织都由间充质分化形成,与上皮组织比较:结缔组织细胞少,但种类多,散在间质中,无极性分布;细胞间质多,由维构成;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又称为内环境组织

3.破骨细胞:数量少,散在于骨组织边缘,体积很大,由多个血液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细胞核6~50个,胞质嗜酸性,含大量线粒体。破骨细胞紧贴骨组织一侧有许多突起,构成皱褶缘,细胞在此释放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骨盐,分解有机成分。破骨细解体的骨质成分,将其在细胞内进一步降解,表明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溶骨和吸收能力

4.软骨基质,即软骨的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凝胶状,主要成份是蛋白多糖,构成分子筛结构。软骨陷窝周围的基软骨素较多,HE染色呈强嗜碱性,称软骨囊。软骨内无血管,软骨基质具有良好的可渗透性,含大量组织液。纤维成份的种类型而异。纤维成份为胶原纤维,其折光率与基质相同,故HE染色不能分辨。透明软骨构成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内的软骨较强的抗压性

- 31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5.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可产生纤维和基质,细胞呈多突扁平形状,紧贴附于胶原纤维束上。细胞边缘大,卵圆形,染色浅,1~2个核仁,细胞质均匀一致,弱嗜喊性。细胞质内含PAS阳性的反应颗粒,可能与产生基质中的蛋白多电镜下,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表明细胞具有合成蛋白质功能

6.神经原纤维在HE染色片上不能分辨,在镀银染色片中被染成棕黑色,呈细丝状,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到树突和轴突内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除了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

7.小胶质细胞:是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小脑和脊髓的灰质内,胞体细长或椭圆形。胞核小呈扁平或三角形小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8.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是包绕在轴索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有形成髓鞘的功能,同时也能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9.虹膜:位于角膜的后方,圆盘状,中央为瞳孔,含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平滑肌:围绕瞳孔呈环状排列的称瞳孔括约肌,受经支配,肌收缩时,可使瞳孔缩小;自瞳孔周缘向外周呈放射状排列的称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肌收缩时,可使瞳孔扩10.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大部分树突聚集的部位,称灰质 11.内耳膜蜗管血管纹能分泌内淋巴

12.视网膜:①色素上皮:位于外层,由单层上皮构成,上皮细胞内含黑色素,能吸收光线,保护视细胞免受过强光线的剌激部:位于内层,含三层细胞,由外向内依次是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三层细胞之间形成突触。视细胞分视锥细胞(感受强和视杆细胞(仅能感受弱光,无辨色能力)。双极细胞联络神经元;节细胞是多极神经元,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集,构成视神13.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则少,故又称弹性动脉。大动脉中膜特别厚,有明显的即由数层弹性膜构成。弹性膜间有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65.中动脉:除大动脉外,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其管壁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称肌性动脉。特点:①内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②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组成,能分泌基质和纤维,在动脉发育过程中能分白质,形成各种细胞外基质成份,如弹性膜、胶原纤维和基质,基质主要成份为硫酸软骨素,有的平滑肌还能分泌肾素和血管紧肌纤维间有一些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③外膜:厚度较中膜薄或与中膜相等,除小血管外,还有许多神经纤维伸入平滑肌,可调节血管舒张与收缩;④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66.管壁分层最明昼的血管是中动脉

14.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连续毛细血管在三类中为最常见,其特点为内皮细胞薄,并相互连续,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或桥粒。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吞饮小泡是细胞膜内凹形成的,形成后便与细胞经细胞质移向对面,再与细胞膜融合,将小泡内物质释放。连续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吞饮小泡的作用来完成,连续毛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15.内皮细胞:为心血管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胞质中有一种长杆状的W-P小体,为膜被小体,内含许多φ15nm的平行贮存von Willebrandt因子的作用

16.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中,互相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然后汇入淋巴管。与毛细血管相比,毛细淋巴特点: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仅由内皮细胞和极薄的结缔组织构成,无周细胞。电镜下,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宽,基故通透性大,大分子物质易进入

17.皮肤表皮中HE染色呈嗜碱性的结构是角丝蛋白 18.外泌汗腺(汗腺):单管状腺,除乳头和阴茎头等处外,全身的皮肤都分布有,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分泌物称汗排到皮肤表面,有湿润皮肤的作用

19.环层小体:广泛分布于皮肤真皮的网状层、胸膜、腹膜、肠系膜、外生殖器、乳头、骨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圆形或卵央有一条匀质棒状的圆柱体,周围包绕着由多层扁平细胞和结缔组织围成的同心圆被囊。有髄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裸进入圆柱体。能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20.毛发的生长点是毛球

21.触觉小体:分布于皮肤真皮的乳头层,以手指掌侧皮肤内最多,其数量随着年龄而递减。椭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许多扁平横列的细胞(触觉细胞),外包结缔组织被囊。有髄神经纤维在进入小体前便失去髓鞘,然后盘绕在扁平细胞之间,能22.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有韧性和弹性,分为与表皮相连的乳头层和在乳头层深部的网状层。真皮内含有许多小血管和多种感受器(如感受触觉的触觉小体、感受痛觉的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压觉的环层小体)以及皮脂腺、汗腺等。真皮乳头层为的薄层结缔组织,纤维较细密,细胞较多。该层向表皮底部凸出,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真皮乳头,使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增于两者牢固连接,并利于表皮从真皮的组织液中获得营养。乳头层含丰富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部位有较多的触觉

- 32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23.淋巴结内的B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浅层皮质

24.抗原进入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可捕获和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细胞,后者于副皮质区增殖,副皮质区明显扩T细胞输出増多,引发细胞免疫。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属T细胞区,又称胸腺依赖区 25.脾小梁动脉的分支称中央动脉,周围有动脉周围淋巴鞘,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发生细胞免T细胞增殖,鞘增厚

26.口咽外侧壁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凹陷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腭扁桃体由淋巴组织与上皮紧密联接构成的淋官。腭扁桃体内侧面朝向咽腔,表面有粘膜被覆,粘膜内陷形成10~20个小凹,称扁桃体小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成咽淋巴环,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防御结构

27.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常三五成群位于腺底部,锥体形,顶部胞质充满粗大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电镜下,该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特点,其分泌颗粒含有防御素(隐窝素、溶菌酶),释放后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28.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较短,分泌物含大量唾液淀粉酶

29.胰腺外分泌部为浆液性腺,腺泡细胞具有浆液性细胞的形态特点,分泌多种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胰脂肪酶、DNA酶、RNA酶等,分别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30.窦周隙内有贮脂细胞,其形态不规则,胞质内含有许多大的脂滴。贮脂细胞结构类似于成纤维细胞,能贮存维生素A,在时将其释放入血;还能产生细胞外基质,主要是网状纤维

31.鉴别:终末细支气管(管径约0.5㎜)管壁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均消失,有一层完整的环行平吸性细支气管是终末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上有少数肺泡的开口,故管壁不完整。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移行为单层立方上皮,其量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32.嗅腺是浆液腺

33.肾小叶指髓放线及周围的皮质迷路。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肾锥体底朝肾皮质,2~3个肾锥体的尖合成一门的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乳头管的开口

34.球旁复合体(近血管球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组成,它们在位置,结构和切相关,故合为一体。①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近血管极处,由中膜平滑肌细胞特化而成的上皮样细胞,其分泌的肾素可使血②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近血管极一侧的管壁上皮细胞特化而成的椭圆形隆起,该处细胞变高变窄,胞核聚集呈致密区;它是一种器,它能敏感的感受远曲小管内的钠离子浓度,当钠离子浓度降低时,将信息传给球旁细胞,促进球旁细胞分泌肾素。③球旁细小动脉,处球小动脉及致密斑和球内系膜细胞相连,细胞体积较小,有小突起,染色较淡,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为球旁细胞其功楚。④极周细胞:位于肾小囊脏层和壁层上皮移形处,呈套袖样包绕着血管极。其外形不一,胞质比邻近上皮细胞清亮,核内染空泡状。细胞的基底部紧贴肾小囊基膜,另一面直接凸入肾小囊内,其功能尚不清楚。 35.青春期前,生精小管内可见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

36.生精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变为直精小管,后者于睾丸纵隔吻合为睾丸网 37.光镜下常见细胞核染色质呈丝球状的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38.生精细胞自生精上皮基底部至腔面,依次有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精原细胞紧贴基或椭圆形,分为A、B两型。A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中的干细胞,不断增殖,一部分子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分化为细胞,后者增殖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39.支持细胞:不规则长锥形,从生精上皮基底一直伸达腔面,其侧面镶嵌着各级生精细胞,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显;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和一些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线粒体和溶酶体较多,并有许多脂滴、糖原。相胞近基部形成紧密连接

40.卵巢间质腺来自闭锁的次级卵泡膜细胞

41.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浆膜、肌层和内膜。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的纤毛细胞组成。固组织较厚,含大量低分化的梭形或星形的基质细胞、网状纤维、血管和子宫腺

42.卵泡的发育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在LH刺激下,次级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初级卵卵泡合称生长卵泡,其周围形成卵泡膜

43.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卵黄囊顶近尿囊处的内胚层,它们沿背系膜迁入发生中的生殖腺内,形成未分化性腺

44.原始心脏发生于口咽膜头端的中胚层。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中胚层称生心区,其内出现围心腔和一对生心板;板的中形成一对心管。由于出现头褶,心管和围心腔转到咽的腹侧,心管融合为一条,围心腔演化为心包腔。心管周围的间充质形成心

- 33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将分化为心肌膜和心外膜。内皮和心肌外套层之间的组织称心胶质,将分化为心内膜的内皮下层 45.呼吸系统的上皮来源于内胚层和外胚层

46.肾单位来源于生后肾原基。中肾管末段向背侧头端发出一盲管,称输尿管芽,长入中肾嵴,诱导中肾嵴细胞向它聚集包围后肾组织。输尿管芽在中肾嵴内反复分支,分支演变为肾盂、肾盏和集合管。集合管末端呈“T”形分支,分支的盲端被局部生覆盖。后者演化为“S”形小管,一端膨大四陷成双层肾小囊,包绕毛细血管球形成肾小体;其余部分弯曲延长形成肾小管,并相通。肾小体出现部位成为肾皮质。第3个月时,后肾开始生成尿液

47.原始消化管的头段称前肠,尾段称后肠,与卵黄囊相连的中段称中肠。前肠分化为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的上段、肝、及喉以下的呼吸系统;中肠分化为从十二指肠中段至横结肠右2/3部的肠管;后肠分化为从横结肠左1/3部至肛管上段的肠管 48.胚胎第3周初,卵黄囊壁出现间充质细胞团,称血岛。其周边细胞变扁,分化为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围成的内皮管即原始岛中央的游离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内皮管通连形成内皮管网,而后胚内也形成内皮管网。第3周末,胚内外的内皮管网在体形成原始心血管系统,并开始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成为胚胎功能活动最早的系统,使胚胎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除废物。以后皮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中膜和外膜,演化出动脉和静脉。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中胚层称生心区,其内出现围心腔和板;板的中央变空,形成一对心管

49.原始消化管头段侧壁内胚展向外膨出,形成左右5对咽囊。第1对咽弃内侧份伸长演化为咽鼓管;外侧份膨大,分化形成第1鳃沟分化为鼓膜;第1鳃沟形成外耳道。第2对咽囊外侧份退化,内侧份演化为腭扁桃体。第3对咽囊背侧份分化为下一对腹侧份形成胸腺原基。第4对咽囊背侧份分化为上一对甲状旁腺;腹侧份退化。第5对咽囊形成后鳃体,后鳃体的部分细胞迁入分化为滤泡旁细胞

50.卵巢表面为単层立方或扁平的表面上皮,上皮下方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卵巢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含不段的卵泡、黄体和白体,卵泡间结缔组织由低分化的梭形的基质细胞、网状纤维及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构成。髓质有血管和淋巴管门处有少量门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类似睾九间质细胞,可分泌雄激素

51.肺泡管管壁上有许多肺泡,故其自身的管壁结构很少,在切片上呈现为一系列相邻肺泡开口之间的结节状膨大,内有平滑52.肺泡壁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内有密集的连续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还有胞、肥大细胞、淋巴管和神经纤维等。肺泡隔内毛细血管来自肺动脉、支气管动脉

53.胰腺外覆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为许多小叶,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胰岛)组成.

54.粘膜下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在食管及十二指肠分别有粘液性的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在食管、胃和小肠,粘膜与粘膜突起形成皱襞

55.肾上腺髓质主要由排列成索或团的嗜铬细胞组成,其间为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髓质中央有中央静脉。嗜铬细胞呈多边形铬盐的固定液固定标本,胞质内可见含黄褐色的嗜铬颗粒。髓质内还有少量散在的交感神经节细胞。嗜铬细胞分为两种,数量多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另一种为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加快心率,去甲肾上腺素能增高血压 56.颗粒层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与细胞器已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还出现许多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其主要成组氨酸的蛋白质

57.有被囊感觉神经末梢包括:触觉小体、压觉小体

58.神经元是一种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有突起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其细胞质除一般细胞器外,还有尼氏体纤维两种特有的结构;细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较细,呈颗粒状,主要为常染色质,故着色浅,核仁明显

59.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广泛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四种{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胞)、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管周膜细胞(ependymal cell)},在HE染色切片中不易区分。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施万细胞)、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

60.平滑肌纤维:长梭形,中央有一个杆状或椭圆形的核,胞质嗜酸性,无横纹,细胞内无肌原纤维,可见大量密斑、密体、细肌丝和粗肌丝。,中间丝连接于密斑、密体之间,形成细胞骨架。细肌丝一端附着于密斑或密体,另一端游离,环绕在粗肌丝滑肌纤维的收缩也是以粗、细肌丝间的滑动为基础

61.平滑肌纤维不同于心肌纤维的是:无闰盘、无横小管、无纵小管

62.肌卫星细胞:仅存在于骨骼肌组织、紧贴肌纤维表面、扁平多突起,位于肌膜和基膜之间,可分化形成肌纤维

63.闰盘:相邻心肌纤维之间连接处的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状结构。横向部分为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向部连接,有利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许多相连的心肌纤维在功能上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产生同歩收缩或舒张

- 34 -

全能职业人2011病理学(中级)试卷笔记

64.肌浆网(L小管):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其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在此部位将兴奋从肌细胞膜传递到肌浆网膜。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肌浆序和释放Ca+的功能

65.骨干的内外表层分别有由骨密质构成的内环骨板和外环骨板,在内、外环骨板之间形成大量哈弗系统和间骨板。骨干中有的穿通管,内含血管和结缔组织,并有较多骨原细胞。哈弗系统又称骨单位,为长柱状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心圆排列的哈弗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中央管内有血管和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间骨板为骨单位之间、形状不规则的平行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

- 3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6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