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考中国历史考纲知识点归纳(部编)2

更新时间:2023-04-29 02: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考点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用)

1.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

(1)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投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考点5: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器

出现:黄河流域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商朝用途:饮食、祭祀及军事

构成及方法:掌握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

商朝青铜精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考点6: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1.商鞅变法背景:

铁制工具、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2.商鞅变法的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商鞅变法的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1)政治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方面:(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国富)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使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兵强)

①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获得官爵的途径)

5.商鞅变法的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

①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社会才能进步;

②改革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第8课百家争鸣(考点7 :老子和孔子以及“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一、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1 / 2

1.思想主张:①人们应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道家经典:学说中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1.思想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主张: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辩论相互影响。)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①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2.诸子百家

①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任用贤能,提倡节俭;

②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战争”;

③战国时期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为系社会秩序。

④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⑤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⑥春秋末期兵家学派创始人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观点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不同的思想、政治观点,相互抨击、辩论,也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成为“百家争鸣”。

4.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66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