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4-11 13: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文学概览

第一单元先秦文学

一、《诗经》

二、历史散文

三、诸子散文

四、《楚辞》

《诗经》

一、概说

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

作品数量:305篇

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学)、毛诗(古文学派)

2.作品的分类和内容

六义:风、雅、颂(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

赋、比、兴(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分)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多为东周的民歌。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

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周王朝的正声乐章。雅诗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京畿官民所作。作品大都产生于西周后期,较

1

多政治讽谕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颂诗40篇,有周颂、鲁颂、商颂。作品主要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赋,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写。

比,各种形象的比喻。

兴,用在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咏眼前的景物以抒心中的情思,类似联想,也兼有比喻义和象征义,能创造

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作品特点

1.《秦风·蒹葭》

怀人诗

重章叠句

2.《卫风·氓》

弃妇诗

叙事艺术:人物性格鲜明

情节安排跌宕

叙述结构完整

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1.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2.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

历史散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一、概说

2

1.史书的分类

左史记言:《尚书》《国语》

右史记事:《春秋》《左传》《战国策》

记述体例:编年体和国别体

2.历史散文的勃兴

社会剧变,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

文化下移,私人著述活跃。

二、《左传》

1.史学价值

中国第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称《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记载详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

2.文学特性

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叙事周详曲折。

②情节细致生动。

③语言简洁精炼。

3.对后世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开拓路子

为散文创作树立典范

为戏剧小说提供养料

诸子散文(《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3

一、概说

1.诸子散文的勃兴

士阶层的出现,形成各个学派。

社会的剧变,导致百家争鸣。

2.诸子散文的发展

第一阶段春秋至战国初期,简单的语录体——《论语》《老子》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孟子》《庄子》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发展为成熟的论说体——《荀子》《韩非子》

二、《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内容要点:

●辩论双方的观点

农家:与民并耕而治

孟子:大人劳心,小人劳力。

●孟子从三个方面批判农家的观点

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国家治理的必要性

事物性质的差异性

2.艺术特点:

①说理严密。讲究类比推理,又层层论证,很有逻辑力量。

②气势充溢。感情激越,又多用排比句式,读之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

③语言雄肆。雄辨滔滔,辞锋犀利而又酣畅淋漓,行文似一气呵成。

4

《楚辞》(《九歌·湘夫人》)

一、概说

1.楚辞的产生

物产丰饶、山川迷蒙的地理环境

相信鬼神、重视祭祀的风间习俗

句式较长、声韵悠扬的南方乐歌

2.楚辞的特征

形式介于诗、文之间(不合乐,但押韵而有强烈的节奏感)

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二、屈原主要作品的内容

1.《离骚》,前半部分反复倾诉对现实的忧愤,后半部分通过神游天国,展现作者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最后

以死来完成对祖国、对自己人格的忠诚。

2.《天问》,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等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出怀疑传统的大胆精神,探

索真理的强烈追求。

3.《九章》,后人辑录的一组作品,片断式地记录一时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比较朴实。

4.《九歌》,根据楚地民间祭歌改写而成,共11篇,充满楚文化所保留的神话色彩,以神灵的形象表现人的情

感。

三、艺术成就及影响

①强烈的感情。

5

②丰富的想象。

③瑰奇的比兴。

④华美的语言。

《诗经》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国风”中的民歌)

《楚辞》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

“风骚”共同构成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第二单元:汉代文学

一、乐府民歌

二、古诗十九首

三、《史记》

乐府民歌(《孤儿行》)

一、乐府诗的特点

乐府:朝廷掌管音乐的机构。

乐府诗:乐府采来配曲演唱的歌辞。

乐府民歌:乐府诗中采自民间的歌辞。

《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的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汉乐府大都保存在其中“相和歌辞”一类。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自由多样的形式

2.质朴自然的风格

6

3.生动的叙事手法

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东汉末年游宦洛阳的失意文人,作品主要抒写失志伤时、相思离别,并以人生

短暂为主旋律,体现了人的觉醒。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抒情伤感,真切动人。

2.托物寄情,委婉含蓄。

3.语言自然,浅近隽永。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一、概说

1.《史记》的史学价值——“史家之绝唱”

①体制的创新:“纪传体”的叙述框架(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②识见的高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实录的精神:“不虚美,不隐恶”

2.《史记》的文学精神——“无韵之《离骚》”

①推崇屈原的人格品质和文学成就

②发愤著书以抒写内心郁结的情怀

③充满批判现实的精神。

7

二、艺术成就

1.特点

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

②生动有致的叙事方式。

③变化自然的语言艺术。

2.影响

①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础。

②沾溉了戏曲小说的创作。

③树立了散文写作的典范。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诗:曹操、陶渊明、谢朓

二、赋:王粲《登楼赋》

三、文:李密《陈情表》

一、建安诗歌

1.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开始有质的突破,文学受到普遍重视。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集团,刺激了文

学的兴盛。诗歌创作以五言为主,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

2.建安风骨

8

一种感情表现鲜明爽朗、语言表达质朴有力的审美风格。

3.代表诗人:“三曹”和“七子”。

代表诗人是曹植。其诗前期多表现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后期多表现备遭迫害的人生苦闷,风格上具有鲜明

的特点:“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最有风骨的是曹操。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直率古朴,又气韵沉雄,显示出一个乱世

英雄慷慨悲凉的个性特色。

《短歌行》思想内容:抒发思贤若渴之情,表现一统天下之志。

艺术特点:①慷慨悲歌,直抒胸臆。②音情顿挫,质朴有力。

二、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精卫衔微木”)。

1.田园诗人的一面

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找自己生命的寄托和归宿,并用诗歌咏委运自然的生活,创造出一种冲淡平和、萧散清

远的风格,具有返朴归真的自然美。

2.“金刚怒目”的一面

陶渊明也在诗中表现自己壮怀成空的悲凉,《读山海经》之类的诗激荡着一股不平之气,可见他雄心未泯,

并没有真正忘怀一切。

三、新体诗和谢朓

1.南北朝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9

元嘉时代,新的山水题材,新的表现手法,追求辞藻美。

永明时代,进而讲究声韵美,提出“声律说”,并将声律与对偶结合起来,形成新体诗。

●新体诗有以下三个特点,为唐代近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①诗歌平仄交替的声律。

②对偶工整的诗句。

③长短适中的篇幅

2.代表诗人谢朓

擅写山水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比,画面敷色较淡,而诗情更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在风格上也

由富丽精工转向清新秀逸,开了新风气。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思想内容:去国怀乡的伤感。

艺术特点:①写景之美,抒情之悲,两相交融。②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一、建安赋风的变化

和汉代以苑猎、京都两大题材为主的体物大赋相比,建安赋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而成为抒情小赋。在题材上,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

在体制上,篇幅短小成为主要形式。

在风格上,大大增强了抒情的成分。]

二、王粲《登楼赋》思想内容:思乡及怀才不遇的苦闷

艺术特点:①变化灵动的写景②真切动人的抒情

10

一、魏晋文章的骈化

东汉以来,文章写作因在修辞上大量运用对偶句,开始出现骈化的倾向,至魏晋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骈文在艺术上崇尚雅丽,多用典故,铺排辞藻,讲究声律。

二、李密《陈情表》思想内容:上陈辞不应诏的情理。

艺术特点:①言孝在情在理,情以动人,理以服人。

②行文时骈时散,骈而整丽,散而流畅。

第四单元:唐代文学

一、初唐诗歌:陈子昂、张若虚

二、盛唐诗歌: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白

三、中唐诗歌:杜甫、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四、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五、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初唐诗歌

一、唐诗兴盛的原因

1.经济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2.政治开放,科举使中下层文人崛起于社会。

3.思想自由,儒、道、佛兼容并蓄。

4.文化融合,扩大了文人的视野。

11

二、初唐健康诗风的确立

1.“初唐四杰”,以激昂的情调和刚健的气息挑战宫廷文学,同时在诗歌形式上也努力开拓创新。

2.陈子昂,提倡恢复汉魏风骨,明朗刚健地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怀,开盛唐诗歌的风骨峻爽。

3.张若虚,在诗中歌唱青春,感悟人生,情深韵长,开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

《春江花月夜》:完成了宫体诗的自赎

①清丽的画意

②浓郁的诗情

②深邃的哲理

盛唐诗歌

一、盛唐气象

1.唐朝社会的全盛时代

2.唐诗发展的全盛时期

3.盛唐气象: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体现。

雄浑壮丽、阔大开朗的境界。

浪漫热烈之情和清水芙蓉之美的交织。

二、山水田园诗派

1.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①繁荣的社会经济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②文人隐逸田园、悠游山水,作为拥抱生活的一种方式。

2.孟浩然

12

最早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擅五律,风格清湛。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①作为干谒诗:委婉得体

②作为山水诗:风骨兴象兼备。

3.王维

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高,既能大笔挥洒,又善精细刻画,特别擅长表现大自然中生机充盈的宁静。多才多艺,

在诗歌创作上也兼善各体诗。

《山居秋暝》

①诗情:向往隐逸,传达诗人对自然的微妙感受。

②画意:虚实远近的布局、空间的层次感、色彩的搭配、清新明净的语言。

三、边塞诗派

1.边塞诗盛行的原因

●战争的频繁。

●文人的功业理想。

●社会对战争带来的问题的深切关注。

2.边塞诗人的创作

诗人:有王之涣、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

作品:或抒发自己的立功壮志,或描写将士的英雄气概,或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或表现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3.岑参

多年的边塞生活经历,又性格好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积极乐观的浪漫精神,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

13

边塞诗的新境界。擅长七古。

《走马川行》思想内容:送人出征之作。

艺术特点:①意奇:构思布局,一路想象。

②语奇:描述形容,不同凡响。

③韵奇:句句用韵,三句一转。

四、李白

浪漫的性格,浪漫的诗篇,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新的境界,也最能体现盛唐诗歌的风韵魅力。

1.思想性格——“诗仙”:

一方面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而超凡脱俗,另一方面憧憬壮丽人生而显英风豪气,使李白及其诗带有一种自由

潇洒、超脱飘逸的韵质。

2.诗歌成就——“诗仙”:

投入全部的生命热情,引吭高歌充满时代精神的人生理想,豪壮而超逸,形成一种天马行空般的浪漫风格。

《蜀道难》思想内容:送友人入蜀之作

艺术特点:①鲜明的个性,浓烈的感情。

②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③奔放的气势,自然的语言。

中唐诗歌

一、唐韵的转变

1.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变化

14

一方面是杜甫诗歌批判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

一方面是大历诗歌内容浮而不实,风格浮而无骨。

2.元和时唐诗的重振

期崛起两派诗歌,学习杜诗,针砭大历诗歌的弊病:

元、白诗派,发扬现实批判精神,尚实尚俗,以纠浮而不实。

韩、孟诗派,继承艺术追求精神,求新求异,以纠浮而无骨。

二、杜甫

1.诗圣与诗史

“诗圣”,对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执着态度,

集古典诗歌之大成而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诗史”,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

真实表现了历史转折之中人们的思想感情。

2.艺术成就

●沉郁顿挫的风格。

●千锤百炼的语言。

●精细妥帖的声律。

《登高》思想内容:抒发老病孤愁的情感。

艺术特点:①笔法错综

②语言精工

③韵律奇变

三、元白诗派

1.新乐府运动

15

在理论和实践上光大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

2.白居易

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在艺术上把诗歌引向更广阔的道路。在各体诗中,最为传诵的是叙事兼抒情的感伤诗。

《长恨歌》:①结构宏大而绵密。

②叙事、写景、抒情和谐融一。

③语言生动浅切,自然优美。

四、韩孟诗派

1.以文为诗

韩愈将古文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新求奇,在杜甫集诗歌之大成后开拓了诗歌的路子。

2.李贺

将生命倾注于诗歌创作中,艺术成就最高。

“鬼才”:以近于病态的天才想象开辟诗歌新境界。

“长吉体”,多古体歌行,在艺术上不落俗套。

《梦天》思想内容:游仙诗,对生命、现实的超越渴望。

艺术特点:①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②意像新异,语言奇峭。

晚唐诗歌

一、诗运的衰落

在题材上,咏历史以喟叹现实,咏爱情以抚慰心灵,咏山水以超越人世。

在风格上,伤时怀旧,气度萎弱,审美情趣偏于颓唐式的细腻。

16

二、代表诗人

1.杜牧

具有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咏史诗特具忧患意识。其诗气骨俊逸,意象明丽,七绝尤受后人激赏。

《赤壁》思想内容:咏史诗,以史为鉴。

艺术特点:形象性,即小见大。

2.李商隐

失意的境遇和敏感的性格使其诗充满感伤抑郁的情调。艺术上孜孜追求,最擅七律,创造出一种新的朦胧美:

●独特的意象,神秘瑰丽,多蕴含哀伤等感情色彩。

●独特的结构,回还往复,从不同角度吟咏同一种情绪。

●独特的意境,情思绵邈,往往只露一鳞半爪。

《无题》思想内容:爱情诗,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艺术特点:①用典精巧,蕴含细密。

②语言工丽,音律严整。

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概说

1.唐代“古文”的观念

指散体单行的行文体制,与被称为“时文”的骈文相对。

2.古文运动的形成

内在原因:骈文过于程式化,改革文体以适应现实需要。

外在原因:鉴于“安史之乱”,社会要求复兴儒学。

17

3.古文运动的理论

思想内容方面,提出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艺术形式方面,提出含英咀华、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二、韩柳古文创作

1.韩愈

大力提倡和呼吁文体改革,团结并培养一批古文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古文的文学地位。

现存古文三百多篇,文章各体风格不同:

●议论文,纵横开阖,气势充畅;

●记叙文,形象鲜明,生动传神;

●抒情文,一唱三叹,感情真实。

韩文最显著的特征是笔力纵横,雄奇刚健。文字奇崛新颖,推陈出新;结构开阖变化,很有气势。

《祭十二郎文》思想内容:祭祀文。

艺术特点:①强烈的抒情性,情感真实深厚。

②成功的艺术创新:

●打破四言韵语的祭文程式。

●采取第二人称的对话形式。

●运用情至笔随的写作方式。

2.柳宗元

柳文与韩文相比,法度严谨,清幽峻拔。现存古文四百多篇,写得出色的有:

●政论文,有深刻内容和理论洞见,论证雄辩,逻辑严密。

●传记文,多写下层人物,条理井然,形象鲜明。

18

●寓言文,创造性地把寓言发展为独立的文学作品。

●山水文,以清丽语言写山水,以山水清音写心情,突破了以前散文偏重实用的局限,创造了一种更抒

情化的散文类型,是对古文运动的一大贡献。

《种树郭橐驼传》思想内容:传记体的讽刺散文,批评当时“好烦其令”的吏治。

艺术特点:①巧用类比,说理透彻。

②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③口吻毕肖,描摹生动。

第五单元:宋代文学

一、北宋词:欧阳修、柳永、苏轼

二、南宋词:李清照、辛弃疾、姜夔

北宋词

一、概说

1.词的特征

就文学性来说,词和诗一样,都是中国抒情文学的样式。

就音乐性来说,词具有和诗不一样的特点:

●词调,表示曲调的性质和类别,各有其特定的声情。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分片,依曲调结构分段,一般为上下两片,称双调。片与片之间须有分合,过片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式,句式随曲拍变化而为长短句。1—3字句为短句,8字以上为长句,4—7字句节奏也有与诗不同。

19

●韵律,每个词调节奏不同,各有规定声律规则和押韵模式的词谱,以文字的声调配合曲调。

2.文人词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于唐代

盛唐,相传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两词。

中唐,张志和作《渔歌子》五首,刘禹锡、白居易倚声填词。

晚唐,出现了第一位词人温庭筠,其词多写男女思慕或离愁别恨,词香艳软媚的传统格局也由此定型。

●流行于五代(两大创作中心)

西蜀,词人作品收集在《花间集》,多受温词影响。

南唐,君臣词尚文雅,风格转向清新深婉,以冯延巳为代表。

李煜成就最高,后期创作突破传统格局,抒写故国之思的悲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

文人抒情词的发展潜力。

二、北宋词的兴盛

1.社会环境:中央集权对经济和思想不同的影响。

2.士人特点:依赖朝廷和生活优越的双重性。

3.音乐发展:歌舞兴盛对词的创作的刺激。

4.文学观念:儒家重视“言志”的文学观的复兴。

三、婉约词

1.北宋早期的小令

深受冯延巳影响,主要写传统题材,语言清丽,表现委婉,形成晏、欧词风。

欧阳修《蝶恋花》思想内容:上层社会女性的闺怨

20

艺术特点: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语浅意深。

2.北宋中叶的慢词

受市民俚词的影响,慢词渐盛,代表词人为柳永,他对词的发展作了如下贡献:

●体制上,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曲调,扩大了词的表现容量。

●题材上,突出写了前人很少触及的都市繁华、江湖落魄。

●手法上,注重作品的布局层次,层层铺叙,处处渲染。

●风格上,多采口语俚句入词,淋漓酣畅,开通俗一路。

《八声甘州》思想内容:游子的离愁别绪

艺术特点:①层次清楚: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②铺陈有致:写景先远后近,抒情先己后人,用笔曲折。

四、豪放词

1.以诗为词

苏轼重视词的文学性,将词引向诗的方向,

●题材上,将诗的“言志”移入词中,抒写抱负和理想。

●语言上,摆脱词律的束缚,语言的运用如在诗中一样自由。

2.开创豪放词风

苏轼大力变革词,开创和其诗相通的词风,慷慨豪迈,高逸放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豪放词的最先尝试,其豪放的风格具体表现为:

①上片叙事,塑造了走马挽弓的志士形象。

②下片写怀,抒发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5p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