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5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制动过程车轮所受的制动力

1)地面制动力

T?是车轮制动器中摩擦片与制动鼓或盘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矩,单位为

N?m;Fxb是地面制动力,单位为N;W为车轮垂直载荷、Fp为车轴对车轮的

推力、Fz为地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它们的单位均为N。

Fxb?Ture。 re为车轮的有效半径(m)

地面制动力是使汽车制动而减速行驶的外力,地面制动力取决于两个摩擦副的摩擦力:一个是制动器内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间的摩擦力,一个是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附着力。

(2)制动器制动力

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以符号

F?表示,显然

F?Ture

T?是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制动器制动力F?是由制动器结构参数

所决定的。它与制动器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副的而摩擦系数和车轮半径以及踏板力有关。

但是地面制动力是地面摩擦阻力的约束反力,其值不能大于地面附着力F?或最大地面制动力Fxbmax,即:

??????≤????=?????? ????????????=????=?????? 当制动踏板力上升到一定值时,地面制动力Fxb达到最大地面制动力Fxb=F?,随着制动踏板力以及制动管路压力的继续升高,制动器制动力F?继续增加,直至踏板最大行程,但是地面制动力Fxb不再增加。汽车地面制动力Fxb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F?,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力F?的限制。只有当制动器制动力F?足够大,而且地面又能够提供足够大的附着力F?,才能获得足够大的地面制动力。

因为制动时车速较低,空气阻力Fw可忽略不计,则分别对汽车前后轮接地点取矩,整理得前、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z1、Fz2为

G?F?(b??hg)z1??L (3-5) ??F?G(a??h)z2g?L?式中:

du?zg,z为制动强度, dtG—汽车所受重力;

L—汽车轴距;

L1—汽车质心离前轴距离; L2—汽车质心离后轴距离;

hg—为汽车质心高度(满载时hg=850mm);

g—重力加速度;

若在附着系数为?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都抱死(无论是同时抱死或分别先后抱死),此时Fxb?F??G?或为

du??g。地面作用于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dtG?F?(b??hg)z1??L (3-7) ??F?G(a??h)z2g?L?式(3-6)、(3-7)均为直线方程,由上式可见,当制动强度或附着系数改变时,前后轴车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变化是很大的,前轮增大,后轮减小。

(4)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为:

FB?FB1?FB2?Gdu?Gq (3-8) gdt式中:z—制动强度;

FB1—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FB2—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由式(3-5)、式(3-6)求得前、后轴车轮附着力:

?L2F?1?(G?FB??L??F?2?(GL1?FB??LG(L2?qhg)?LL (3-9)

hgG)??(L1?qhg)?LL)??hg前已指出,制动时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对附着条件的利用,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均较为有利。此时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1和F?2的关系曲线,常称为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在任何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Fu1?Fu2??G? ?Fu1??Fz1?Fu2??Fz2?将(3-7)式代入上式,得

?Fu1?Fu2??G??Fu1b??hg (3-10) ?Fu2?a??hg?式中:Fu1—前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Fu1?Fxb1??Fz1;

Fu2—后轴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Fu2?Fxb2??Fz2; Fxb1—前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Fxb2—后轴车轮的地面制动力;

Z1 ,Z2—地面对前、后轴车轮的法向反力;

G— 汽车的重力;

a ,b—汽车质心离前、后轴距离;

hg— 汽车质心高度。

消去变量?,得

?4hgL1?GGb2Fu2??b?Fu1?(?2Fu1)?

2?Ghg??hg?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5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