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1 16: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轨道交通勘察规范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前 言
1.1 工程概况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编制了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了由12条线路组成、全长54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前建成1号线、2号线和4号线一期,总长72公里,形成沟通长江两岸的“工”字型线网;2009~2020年前在延伸在建轨道交通1、2、4号线基础上,新建轨道交通3、5、6、7、8号线,2020年前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231.7公里,形成覆盖三镇中心城区并与主要交通枢纽衔接的轨道交通网络;2040年前建成12条线,总长540公里,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同时为适应城市新的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围绕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出统筹城乡,由主城向外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吴家山、盘龙等六大方向构筑城市空间发展轴,构建“1+6”城市新格局,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基本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新城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由8条线路构成,线路总长157km。至2017年主城轨道交通线网为215km,全市轨道线网规模(含机场线)达到约390km。
根据武汉市线网规划,11号线为市域快线,西起于柏林东至左岭,连接了蔡甸、四新城市副中心、武昌火车站、鲁巷城市副中心,实现汉阳中心区与武昌中心区的快速直达联系,并沟通了西部和东南两大城市组群,是引导城市东西新城组群发展、支撑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都市发展区轨道交
通主题线路。
根据建设规划,11号线东段为武昌站~左岭段,其中一期工程光谷火车站~左岭新城已先期开工建设。二期工程为江安路站~光谷火车站。本
次工可勘察范围为武昌火车站至光谷火车站。
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于武昌白沙洲江安路,后线路向北前行,穿多处地块后,在复兴路西侧地块设复兴路站与5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东偏转,穿紫阳湖,再沿张之洞路东行,过中山路后线路下穿武昌火车站站场,在武昌火车站东侧,线路沿北安街东行,在北安街与静安路路口设武昌火车站与12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向南偏转,穿晒湖,再下穿莲溪寺社区地块后线路沿瑞景路东行,在瑞景路与宝通寺路路口设宝通寺路站。出站后线路向南偏转,穿洪山菜苔基地,线路再往东穿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校区,在洪兴巷与珞狮路交叉口处设珞狮路站与8号线换乘。线路再沿珞桂路继续东行,在卓刀泉南路与虎泉路相夹的地块内设虎泉站与2号线换乘,之后,线路向北偏转,穿地块后转向东沿珞喻路东行,在体育学院处设体育学院、在光谷广场处设光谷广场站。出光谷广场站后线路沿光谷街东行,再转向南,穿光谷智慧城等地块后转向东,沿新南路东行,在关山大道与新南路交叉口处设关山大道站,线路再沿规划路东行,到达线路终点及一期工程起点站光谷火车站。
后提供一条比选方案,穿光谷智慧城沿雄楚大道过关山大道口、光谷大道口在佳园路口向南转向光谷火车站。
二期工程线路设计实施起点AK31+200,终点AK48+254.087(一期工程设计起点),线路长17.0km,均为地下线,设站9座,其中换乘站5座。
二期工程新设一座武金堤停车场,与11号线一期工程共用长岭山车辆
1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段。
武金堤停车场
图1 拟建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图
等级分类一览表
表1.1 项 目 类(级)别 规 范 依 据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 场地复杂程度 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地基复杂程度 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 场地复杂程度 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工程周边环境风险等级 二级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 场地复杂程度 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岩土条件复杂程度 中等复杂 市政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 抗震设防分类 重点设防类(乙类)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地基设计等级 甲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本次勘察为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本项目建设单位为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按勘察技术要求,拟建工程勘察同时执行国家、行业或地方多项技术标准。按不同技术标准判定本工程勘察等级和拟建建(构)筑物及地基设计等级、抗震设防分类、场地等级见上表1.1。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1、调查沿线区域地质条件、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地下有害气体。
2、调查沿线建筑物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作出评价。
3、对构造复杂地段、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调查研究其成因、类型、工程性质、分布范围、埋藏规律及其对本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出治理建议。
4、调查沿线河湖淤积物的发育、分布,古建筑遗址,并结合工程要求提出评价。
5、定性预测由于地铁修建对沿线重要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可能引起的变化及预防措施。
6、在分析己有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隧址区地震效应分析预测:如粉土、砂土地震液化(应计算液化指数)等。
7、调查研究沿线土、石可挖性分级、围岩分类(级)。 8、调查隧道、地铁范围的地表水水位、流量、水质。 9、调查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来源,提出水质评价。
2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0、提供可行性研究阶段桩基、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等技术参数。
1.3 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1.3.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为业主提供的《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总平面图》(电子版)、《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纵断面图》》(电子版)及总体设计单位提出的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3.2 执行标准
勘察主要执行下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及湖北省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软土地区工程勘察规范》(JGJ83-2011);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湖北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J124-2007);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 -2003);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J464-2005);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湖北省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3-2010);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通知》(武汉市武震办〔2007〕4号文件);
本次勘察除执行上述标准,还参考了下列手册、资料等: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岩土工程手册》(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第一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武汉市工程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5、《武汉市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6、《武汉市基岩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7、《武汉市推断构造地质图》及说明书(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0); 8、11号线二期沿线周边的既有部分地质勘察资料。 1.4 勘察工作实施概况
1.4.1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方案和工作量布置系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方案图和勘察
3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要求,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场地地质条件,并结合线路周边勘察成果资料综合确定的。
本次勘察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按原正线线路方案勘察,完成了武昌火车站至虎泉站、光谷广场站至光谷火车站段以及武金堤停车场和出入线的勘察,其中穿光谷智慧城沿雄楚大道至佳园路段为比选方案;第二阶段:暂未启动,虎泉站至体育学院站由于城中村房屋建筑太密集,未能进入进行外业勘察,体育学院站至光谷广场站由于长江大道修建完后未交于城管,导致城管手续办理困难,计划于2016年5月中旬开始此段外业工作。
本次勘察计划布置钻孔123个,因线路变更、地下管网、施工场地限制等因素,现阶段实际完成钻孔94个,总进尺4636米;其中武昌火车站位于4号线梅苑小区~武昌火车站区间,故直接利用区间钻孔一个(50m/1孔),光谷广场站正位于2号线光谷广场站,利用钻孔2个(100.8m/2孔)。鉴于11号线二期(武昌火车站~光谷火车站)主要穿过的是III级阶地,以老年性黏土为主,基岩埋深较浅,静力触探贯入深度有限,故未布置静力触探孔,主要在武金堤停车场布置了10个静力触探孔(对比孔),实际完成3个(7孔因上部硬质、杂质含量较大难以贯入),总进尺82.0米,本勘察成果中实际完成钻孔94个,场地波速测试孔7个,工程地质测绘0.98Km2。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4.1。
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4-1 序号 勘察项目 勘 察 内 容 单位 工作量 备 注 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2000 km2 0.98 伏虎山附近 2 钻探 共7217 钻孔 m/孔 6884.1/131个 均按要求回填封孔 单孔深度m/138孔 完成未利用 m/孔 332.9/7个 30.5~73.7m 积螃区间利用钻孔 m/孔 406.7/8个 原状土样 件 530 3 取样 扰动土样 件 277 岩样 组 286 水样 组 5 共2273.5m/96孔 静力触探 m/孔 2171.6/89个 4 原位测试 完成未利用 m/孔 101.9/7个 单孔深度2.7~43.0m 标准贯入试验 次 579 重型动力触探 m/次 1.0/10次 5 物探 波速测试及地脉动测试 m/孔 17个 测压缩速、剪切波速 直流电阻率测井 点 26点 测试土壤的腐蚀性 常规物理性质(含压缩) 组 456 颗粒分析 组 235 部分测黏粒含量 直接快剪 组 140 直接固结快剪 组 48 三轴剪切试验(UU) 组 18 土 静止侧压力系数 组 23 标准固结 组 94 提供垂直、水平固结系数 6 室内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组 29 软土测量灵敏度 有机质含量 组 35 基床系数 组 20 测定垂直水平基床系数 土体膨胀性试验 组 39 土的腐蚀性试验 组 12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单轴抗压强度 组 242 包括饱和、天然烘干状态抗压强度 岩 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组 72 岩矿鉴定 组 44 水 水质分析 组 5 水质简分析 7 测量 测放勘探点 个 163 8 技术工作 包括踏勘、调查与测绘、技术及质量监督、资料整理、审核、审定等。 4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4.2 勘察实施经过
2016年3月接业主委托后,立即组织相关生产、技术人员做前期准备工作,成立地铁11号线二期勘察项目组,并积极准备开始搜集资料,现场勘察点测量定位,委派专人负责进场前办理占道施工手续和与本项目勘察有影响的相关单位协调,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勘察于2016年3月5日开始进行外业施工,因本标段线路较长,周边环境各异,既有人流、车流量较大的主城区,也有空旷的乡间田野,尤其在马路上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经过和交管局多次商讨研究施工方案,采取分段作业,拉大施工工点距离等方法,使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除体育学院站~光谷广场站外,其他外业工作于2016年5月2日结束。
1.4.3 勘察测试手段
本次勘察的内容为搜集沿线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并对线路通过地区的工程环境进行预测、评价,调查研究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的性质、特征、范围,并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措施。根据拟建轨道11号线二期工程的特点、需要解决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本次勘察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测试及试验、资料整理。
1、工程地质调查
①调查之前,收集工程区域已有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航运、水利、交通等资料。
②调查按规划的线路、附属建(构)筑物及其邻近地段开展工作。调查范围按线路方案中线向两侧扩展宽度:一般区间直线段向两侧为100m;车站、区间弯道及车辆段基地向外侧200m。
③调查、测绘地形与地貌的形态,划分地貌单元,确定成因类型,分析其与基底岩性和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④调查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岩体的结构特征和风化程度,了解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
⑤调查构造类型、形态、产状、分布,对断裂、节理等构造进行分类,确定主要结构面与线路的关系。
⑥调查地表水体及河床演变历史,搜集主要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流速、流量、河床标高、淹没范围等。
⑦调查地下水各含水层类型、水位、变化幅度、水力幅度、水力联系、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水系的联系、腐蚀性情况,以及历年地下水位的长期观测资料。
⑧调查填土的堆积年代、坑塘淤积层的厚度,以及软土、膨胀性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工程地质特征。
⑨调查岩溶、人工空洞、地面沉降、地下古河道、有害气体地层等不良地质的形成、规模、分布、发展趋势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勘探
(1)勘探孔数量
勘探工作严格按现行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本次共完成钻孔113个,静力触探孔3个(含对比孔)。
(2)勘探孔间距
勘探点位置由我院根据工可研阶段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要求确定(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表号011-1~011-15),一级阶地勘探点的间距为150~250m,三级阶地勘探点的间距为100~250m。
(3)勘探孔深度
5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工可研勘察技术要求,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强风化、全风化岩石地层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15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石地层宜进入结构底板以下5~8m;一般性勘探孔不应小于2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强风化、全风化岩石地层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1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石地层宜进入结构底板以下5m。遇岩岩溶和破碎带时钻孔深度适当加深。依据各段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Ⅰ级阶地上钻孔孔深控制在55~80m间,剥蚀垄岗及Ⅲ级阶地孔深控制在40~55m间。
(4)勘察点测放定位
本工程勘察点测放及高程引测系根据业主提供的GPS点和水准点进行,采用TOPCON GTS-602型全站仪测放,该项工作由我院测量测量部门完成,测量成果平面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5)钻探取样
在城市道路上钻探,采用1.8×1.88m硬质围挡打围,全封闭施工。 钻机类型为XY-1型钻机;
孔径开孔孔径130mm,终孔孔径110mm; 钻进方式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
岩芯采取率第四系黏性土采取率95%以上;砾卵石层及基岩大于75%,采取原状试样质量等级不低于II级,采取水样采用套管及黄泥球止水分层采取地下水,水位观测亦采用上述方法分层观测静止水位。每孔岩芯按顺
序每5.0m为一箱从上至下摆放,所有岩芯均拍照,便于检查和资料核对。
岩石试样的采取均利用钻探岩芯制作;原状土样均采用厚壁取土器;对流~软塑状的黏性土土样使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对于扰动样一般取自标准贯入器。
所有钻孔完工后按要求封孔回填,回填方法以砂还砂、以土还土,每0.5m回填捣实一次,每孔上部3.0~5.0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封堵。钻孔完工后现场泥浆弃土清理完毕,场地冲洗干净再转至下一孔位施工。
(6)原位测试
原位测试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多种测试手段。
①静力触探试验
试验目的:对第四系松散地层进行土层划分,确定土层的力学性质; 试验仪器:LMC-C210数据采集系统,探头采用单桥探头; 贯入速率:连续贯入,贯入速率0.9米/分钟; 提供成果:Ps、H的变化曲线。 ②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目的: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判定黏性土状态及饱和砂土的密实度及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液化等级;
试验方法:钻至预定深度,先预打15cm,再连续贯入30cm,记录每10cm的锤击数;
提供成果:统计N值分层平均值及标准值。 ③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目的:判定杂填土、砾、卵石及全风化、强风化破碎岩体密实度,
6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确定其地基承载力;
试验方法:钻至预定深度,采用63.5kg自由落锤,落距76cm连续贯入,记录每贯入10cm锤击数;
提供成果:每孔N63.5击数分层平均值,单孔N63.5修正击数单层平均值,各孔分层统计平均值、标准值。
(7)波速及地脉动测试 测试方法:单孔检层法;
测试仪器:CJ-2000A型自动弹跳贴壁式三分量井下地震检波器、RS-1616K基桩动测仪;
测试成果:各测点剪切波速Vs、压缩波速Vp,动弹性模量Ed、动剪切模量Gd、动泊松比μ′。
(8)直流电阻率测井
直流电阻率测井成果可以为地铁工程的设计(包括岩土工程的设计以及电气接地装置的设计等)与施工提供准确的岩土层深度、厚度、电阻率(或电导率)参数等基础资料。
3、室内岩土、水试验
室内土工试验除进行常规物理性质试验外,还进行了土的固结快剪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静止侧压力系数试验、基床系数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颗粒分析试验、胀缩性试验、有机质测试等。对岩石进行了各项物理性质试验和单轴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试验,所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
上述试验除岩石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岩土工程试验室完成外,其余室内试验均由我公司岩土工程试验室完成。
1.4.4 勘察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实施该工程过程中,始终按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中要求进行。
勘察工作实施前做好勘察大纲,报设计及建设单位审批后开展实施。 在外业施工过程中,每钻孔开工前按大纲要求下发单孔钻探任务书,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包括对钻孔终孔原则规定、回次进尺要求,岩芯采取率要求,取样及原位测试的数量、部位,钻孔施工点周边地下管线、环境条件及空中电线、电缆等均作详细交待。
在外业施工过程中,每钻孔和每个原位测试点均经过现场技术负责人旁站、抽查、完工后验收等工作。每个钻孔终孔深度均由技术负责人现场验收,不合格现场返工。
所有实验、测试计量仪器均经过校核,鉴定或标定,且均在有效使用期内。
在上述各种质量保证措施控制下,我公司按合同要求完成了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工作。
1.4.5外业勘察质量评述
外业勘察过程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把质量关,所有勘探手段及方法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规范的要求,外业勘探质量优良。
1、钻孔定位:所有勘探点位在勘探前采用GPS测量定位,勘探点完成后立即采用GPS测量复测校核确定。
2、孔口高程测量:勘探点孔口高程全部采用GPS测量。
3、钻孔深度及分层精度测量:本次勘探对钻具均采用钢尺检验复核长度或入土深度,保证了所有钻孔孔深误差均在0.2%以内、地层分层误差小
7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于0.2m。
4、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取样间距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取样质量均良好;原位测试试验操作规范,除个别数据异常外,绝大部分数据真实可靠,能真实反映土体的性质。
5、室内试验:试验操作严格遵循《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试验项目及数量均达到技术要求的规定,试验数据均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土体性质。
6、波速测试、电测井等仪器自行校准合格。
7、纵横波测井、电测井等资料原始记录清晰,使用仪器配套软件具有后续处理功能,资料质量真实可靠。 1.5 有关情况说明
1、勘察期间,部分勘探孔位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孔位有所偏移,孔位偏移具体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勘探点数据一览表”中各孔实际坐标。
2、轨道1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较长,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沿线岩土层地质分层层数较多,各大层对应排序仍沿用原2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及8号线地层统一编号。
3、本报告工程地质纵断面中所有勘探孔里程为将勘探孔投影到道路里程中心线的里程,勘探孔间距为两点之间投影里程差,并非勘探孔的实际距离,剖面图中标贯击数为实测击数,而动探曲线按标尺表示的击数是经杆长修正的击数。
4、因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点间距较大,勘察报告中工程分区及岩性描述、评价均根据两孔之间地层变化趋势推测判定。
5、本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业主已单独委托具相关资质单位进行,
有关场地地震效应相关内容详见其评价报告。
6、本报告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7、所有勘探点均按《湖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钻探及钻孔封堵管理规定》(鄂水利堤函【2013】206号)要求进行了回填。
8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 自然地理概况
2.1 气象、水文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7%,湿度系数Ψw=0.903,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da=3.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米。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滠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拟建武金堤停车场及出入线西临长江,其直线距离约0.6~0.8Km左右,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86m。长江、汉江与其两岸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关系愈明显。
汉口武汉关水位:历年最高水位29.73m(1954.8.18,吴淞高程,本节内下同),历年最低水位8.87m(1965.2.4),多年平均水位18.97m。最大流量76100m3
/s(1954.8.14),最小流量为4830m3
/s(1963.2.7),汉口站95~
98年水文特征见表2.1。
汉口站95~98年水文特征值(最大值)统计表
表2.1 水位 流量 流速 含沙量 输沙率 年份 日期 日期 (m) (m3/s) (m/s) (kg/m3) (t/s) 1995 27.79 7月9日 56100 7月8日 2.90 2.39 79.3 1996 28.66 7月22日 70300 7月22日 3.16 1.53 67.5 1997 26.15 7月23日 55600 7月23日 2.94 1.94 85.9 1998 29.43 8月20日 71100 8月19日 3.35 0.98 56.9 95~98年平均值 28.01 63275 3.09 1.71 72.4 注:武汉市防洪水位为:设防水位 25.00m,警戒水位27.30m和保证水位29.73m。(吴淞高程) 武汉地区长江、汉江两岸I级阶地第四系砂(卵石)土层孔隙承压水储量丰富,含水层顶板为上部黏性土,底板为基岩,含水层厚度14~45m,一般为30m左右,承压水测压水头标高一般为17.0~20.0m(黄海高程)。愈靠近河流河床地段,地下水年变幅愈大。 2.2 地形地貌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m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丘陵呈线状或残丘状分布,如武昌的磨山、珞珈山、汉阳的扁担山等,丘顶高为80~150m,组成残丘的地层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砂页岩。
2)剥蚀堆积垅岗区(III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的平原湖区
9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与残丘之间。地形波状起伏,垅岗与坳沟相间分布,高程为28~35m。组成垅岗的地层主要为中、上更新统黏性土(老黏土)。
3)堆积平原区:分布于整个汉口市区及武昌、汉阳沿江一带,主要为由长江、汉江冲积物构成的I、II级阶地。
I级阶地:广泛分布于长江、汉江两岸地区,地面标高19m~21m。地层由全新统黏性土、砂性土及砂卵石层构成。区内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
II级阶地:主要分布于青山镇及汉口张公堤附近及以北东西湖与武湖一带,地面标高为22m~24m,地层由上更新统的黏性土与砂性土组成。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地形总体平缓,局部地段变化大(华中师范大学内),高程在22.32~47.55m。沿线地貌形态有剥蚀低山残丘、隐伏长江冲洪积III阶地、长江冲积I级阶地、长江冲洪积III级阶地及剥蚀堆积垄岗区五种类型。
武汉市地貌略图
2.3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概况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的汉水与长江交汇处,为南北公路交通和京广铁路的交通枢纽,也是东西航运之黄金水道,是长江中游特大城市,享有“九省通衢”之称。本线路起至武昌火车站静安路,穿晒湖,沿瑞景路,经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至洪兴巷,沿珞桂路穿华中师范大学至虎泉,穿伏虎山至珞喻路,进入东湖高新开发区,至终点光谷火车站。沿途经由洪山区、武昌区、东湖高新区等武汉经济、文化重点发展区,拟建沿线大多地段管线密集、建筑林立,地下建(构)筑物分布复杂,工程周边环境复杂。
10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3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3.1 区域地质概况
武汉地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弧顶西侧与新华夏构造复合部位,也处于山字型构造上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燕山运动在本区遗留的构造形迹表明本区内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因此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压性结构面和相伴而生的近东西向压性断层、北北西及北北东的压扭性、张扭性断层。挽近期以来,区域构造转为新华夏系为主体。
以北东向长江为界,西侧汉口段属江汉——洞庭断陷东北边缘部,东侧武昌段属下扬子陷降带边缘部分。地貌上,西侧汉口处于江汉——洞庭沉降区东北缘,东侧武昌段处于黄石——咸宁波状升降区。中更新世末以来,武昌、汉阳广泛发育Ⅱ~Ⅲ级河湖阶地;汉口东西湖地区则沦为埋藏阶地。
3.1.1 地质构造
武汉市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葛店-汉阳褶皱带。区内大地构造跨及扬子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襄(樊)-广(济)深大断层为界,中南部隶属扬子准地台的四级构造单元武汉台褶束,北部为秦岭褶皱系之四级构造单元新洲凹陷之南缘。
由于区内经历了大别、扬子、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使区内构造更趋复杂。新洲凹陷是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武汉台褶束由古生界及早三叠系组成的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复式褶皱组成,并伴有与轴线平行或近于平行走向的断层及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或近南北向的断层。
3.1.2 褶皱
区内地壳由于受燕山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致使古生代及中生代早中三迭世地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紧密线状褶皱。褶皱形态总的来讲呈两条带状,即市区南部的构造剥蚀丘陵区及东北部的青山镇一带,两组褶皱带在市区东部有渐趋重合之势。褶皱形态以紧密线状为主,背斜较宽阔,一般隐伏于地下,构成谷地,向斜狭窄,构成丘陵主要骨架,轴面大多向南倒转。背斜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由二迭系或三迭系地层组成。其特点为轴线呈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并略向南凸出的弧形,西端有向北偏转之势。
11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褶曲及特征一览表
表3.1-1 规 模 名称 位 置 长宽 轴向 特 征 (Km) (Km) 核部为三叠系成。两翼为泥盆系-二叠系组成次一岱家山-盘龙城级背向斜。主干构造为谌家矶-青山向斜。北翼被青山青山复向岱家山35 3-5 300 断层(F3)所切。发育不完整;南翼次级褶曲有盘龙湖斜 青 山 背斜②、代家湖背斜④、楠姆庙向斜⑤。该复向斜被北北东向断层切为数段。 核部为志留系坟头组。两翼由泥盆系-二叠系组成汉口塘次一级背、向斜。在武昌张家铺以西,复背斜多被东湖汉口-左林湖严群覆盖;向东分为两支,北支为何董村背斜⑩、南支为岭复背斜 西湖左50 4-12 290 驼子店扇形背斜⒄。两背斜之间为花山倒转向斜⒂。至岭 左岭-带复背斜变窄,分支褶曲合二为一。在上述构造格架基础上,发育一系列短轴褶曲。走向断层发育,并被晚期北北东向断层错断。 舵落口 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两翼为泥盆-二叠系,产状均大桥倒转龟山珞北北西 向北倾斜、倾角50-70度。北翼受王家山逆断层(F34)向斜 珈山八40 05-1.5 | 影响,泥盆系五通砂岩逆冲于二叠系栖霞灰岩、孤峰硅蝶山 近东西 质岩之上;南翼发育梅家山逆断层(F64)。向斜多处被北西、北北东向断层错断。 核部由志留系组成,两翼为泥盆-二叠系,西段墨龙阳湖-龙阳湖北北西水湖一带被东湖群覆盖。两翼产状均向北倾斜,倾角40王家店倒广埠屯40 2-4 - -70度。王家店以东分为两支,北支沿黄柏峰一线展布,转背斜 王家店 近东西 于九峰水库倾伏;西支向东延出图区,中间为蚂蚁峰向斜(21)。该倒转背斜多处被北西、北北东向断层错断。 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两翼由泥盆系-二叠系组汤家山-汤家山新安村扇武泰闸 成,西段墨水湖一带被东湖群覆盖。北翼倾向北,倾角40-70度;南翼倾向南,倾角35-60度。向斜于汤家形向斜 关山 25 0.5-3 290 山一带扬起,被北北东向龙阳湖断层(F31)、长江断层(F9)、五通口断层(F2)等错断,使之不连续 快活岭申湾倒转申 湾 核部为志留系坟头组。两翼为泥盆系-二叠系,两背斜 朱湖新6 1.5-3 300 翼产状均向北倾,倾角26-45度,背斜被舵落口断层港 (F4)、龙阳湖断层(F31)切断。背斜西段延出图外。
3.1.3 断裂
区内断层较为发育,但由于地表覆盖严重,出露不甚完整。主要见有四组不同方向(北西西或近东西、北西、北北东、北东向)及不同性质(主要为逆断、正断层、平推断层)和不同规模的断层。其中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北西向断层较为发育,为区内主干断层,次为北北东、北东向断层。
断层主要特征一览表
表3.1-2 断层组 断层走向 主要特征 北 该组断层规模较大,为区内主干断层,共计26条。发育于褶皱翼部,多倾向西 北,倾角大于40度,主要表现为逆掩、逆冲断层,断层下盘柔性岩石经挤压,多西 形成小型褶曲,并发生褶皱倒转,新老地层倒置,且常造成地层缺失。规模较大的| 逆冲、逆掩断层,如:王家山断层(F34),走向270-290度,延伸30余千米,断近 层位于大桥倒转向斜北翼,上盘泥盆系五通石英砂岩逆冲于二叠系孤峰硅质岩之东 270°~300° 上,断面倾北,倾角陡,下盘地层多处扭曲变形。再如梅家山逆断层(F64)走向西 270-285度,延伸长约15千米,沿断层走向泥盆系五通石英砂岩逆冲于二叠系栖向 霞灰岩之上,于武昌梅家山,见五通组石英砂岩强烈挤压破碎,破碎带宽约10米,断 劈理发育,被北西及北东向断层错断。顺层滑脱正断层仅见有汉钢断层(F33)、鸡层 笼山断层(F56)、八蝶山断层(F98)等。 北 该组断层一般斜切褶皱,多为平推断层,呈顺时针方向扭动,错距100-1000西 米,倾北东,倾角大于60度,少数除具水平错移外,尚有上下滑动,如:阳逻断向 300°~350° 层(F10)、青山武丰闸断层(F15)、小刘村断层(84)、山冈村断层(F95)为平断 推正断层。其它则以平移逆断层为主,如:曹家花园断层(F66)沿东湖风光村一层 线展布,走向340度。倾南东,倾角较陡,延长4千米,斜切大桥倒转向斜、王家店倒转背斜,两盘作顺时针扭动,错距1000米。该方向断层共计27条。 北 该组断层多被覆盖,据遥感、物探资料分析,为一组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隐伏断北 层,沿走向呈逆时针方向扭动,断面近于直立,断层形成较晚、切割了北西、北北东 西向断层,如:长江断层(F9),走向25-30度,倾南东,倾角80度,延伸长15向 10°~25° 千米,于汉阳晴川阁处地表所见为一垂直地层走向发育的一组劈理,劈理间石英砂断 岩挤压破碎,形成典型的断层角砾岩。本组断层共计18条,其中半边山断层(F5)层 和山口铺断层(F87)为平推正断层。 北 东 该组断层多出露于地表,规模较小,一般为平推断层,作逆时针扭动,错距小向 30°~60° 于100米,断面近于直立,图内共计19条,主要有严西湖断层(F11)、阳逻水泥断 厂逆断层(F22)、大苏村平推断层(F99)、龟山头平推断层(F72)、青龙嘴平推层 断层(F36)、白浒山逆断层(F61)、龙口平推断层(F23)等。
12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3.1.4 断陷盆地
由前述构造运动产生的断陷盆地主要有:
1、施岗K-E断陷盆地,位于市区东北部的F3断裂以北。 2、解放公园-徐家棚K-E断陷盆地,位于F12、F14所夹地块内。 3、十里铺K-E断陷盆地,位于大桥倒转向斜与龙阳湖-王家店倒转背斜之间的断块内。
4、蔡家岭-白沙洲K-E断陷盆地,位于F62断裂以南。
3.1.5 拟建场区地质构造
拟建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线路大体走向为近东西向,东出武昌火车站
后,沿东西向穿越武昌区至光谷广场,经珞雄路至新南路,最后转至光谷火车站。沿线主要与关山扇形向斜、王家店倒转背斜、大桥倒转向斜、花山倒转向斜、汉口-葛店复背斜、茅店集~青山复向斜等褶皱带轴向呈平行或小角度斜交,另整个场区内被多组近南北向断裂所切割。上述构造及断裂均为古老地质运动形式,无新构造运动迹象。 3.2 新构造运动及稳定性评价
3.2.1、新构造运动
挽近期本区主要表现为和缓振荡式的升降和以掀斜为主的构造运动,它是在深部构造和先期构造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分异性和继承性。
1、区域升降运动
区内升降运动主要表现在地貌形态,岩溶成层发育两个方面。 区内地貌形态表现为明显的阶梯状特点,分别可见一、二、三级阶地,低垄岗平原。阶梯状地貌的形成,虽然受多种因素控制,但它和新构造关系最为密切。
新构造运动在本区的另一表现为微弱的掀斜式运动,呈北东强、南西弱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从长江、汉水北岸阶地分布形状、发育程度、河流和湖泊的发育及长江河道变迁等得到证明。长江、汉水北岸一、二级阶地发育完整,南岸一级阶地狭窄,二级阶地仅青山可见,明显地表现不对称性;同时,长江北岸河流发育,源远流长,南岸河流不甚发育,而湖泊星
罗棋布。
总之,外力剥蚀作用与内力振荡运动决定了区内地貌特征,由于倒置地形的出现与冲沟发育成坳地,表明区内长期处于相对稳定和经受剥蚀作用的结果,而多级地貌高差不很明显,又说明了振荡运动升降幅度不大,
13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且各处不一。
2、活动性断层
挽近期运动产生的新断层,在第三系、第四系中(除全新统外)均可见及,主要分布于青山、阳逻一带,它们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所表现的形式亦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裂隙、小型断层及地震楔等。较为典型的有青山红钢闸断层和阳逻水泥厂断层,其断面均切穿白垩系-下第三系含砾砂岩和第四系中更新统砂砾石层,其断面内充填物为含砾黏土,经对比及测试分析,系后期充填物。
除上述外,挽近期构造形迹在其它地方亦可见及,如青山凤凰山断层、龙口断层、武钢技校断层、阳逻半边山断层等。总之,区内第四纪断层较为发育,其表现为晚更新世断层活动微弱,错距不明显,多为一种剪切节理或规模较小的正断层;中更新世发生的断层与之比较相对强烈,且规模亦较大,形迹也清楚,最大错距可达60厘米(青山红钢闸断层)。目前尚未在全新统内发现新构造运动形迹。
3、地震
武汉地区挽近构造活动与近代地壳形变表现规模不大,但区域性断裂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其端部和交错相接的部位易形成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地震发生的可能。
武汉市地震活动较频繁,多为远震波及,多属弱震,且具震级小、烈度偏高的特点。在当前的地震区划上为震级4.7~5级、基本烈度6度区。据资料记载,自公元294~1954年间,武汉毗邻地区发生5级地震26次,6级以上地震5次。这些地震均发生在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带上,震中距离武汉市120~256公里,其中1640年黄岗5级地震震中离武汉
市最近,为50公里。1954~1984年间,监测记录到武汉毗邻地区弱震186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6次,4级地震1次。对武汉市影响最大的地震,是1917年1月24日霍山地震,震级为6.25级,震中烈度为8度,波及到武汉市为6度强。
武汉市迄今尚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以1954年6月17日岱山3级地震最大,近年来市区内小震不断,震级一般为2级左右,其中1972年3月20日汉口江岸北部发生2级地震,同年1月3日至3月3日,小洪山小震群共记录大于0.3级地震173次,其中有感地震3次,最大2.2级,烈度4度。
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办公室资料,提供武汉及毗邻地区历史破坏性地震情况如下表:
(1)震中在武汉市主城区的地震目录列表3.2-1。表3.2-1可见,自公元1300年以来,武汉市主城区历史上发生3级地震16次,没有4级及4级以上地震的纪录。
表3.2-1 序号 时间 震级(Ms) 震中 地点 武汉市区实际烈度 1 1345.1.11 30.6 114.1 汉阳区 2 1468.12.26 3 1498.7 4 1509.5.26 5 1509.7 3 4 6 1516.9.15 30.6 114.2 武汉 7 1517.9.3 8 1520.1.12 9 1532.4.9 10 1542.4.5 14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续表3.2-1
11 1551.12 12 1614.10.20 13 1632.2.2 14 1831 15 1905.9.13 武昌区 16 1911.5 30.6 114.0 汉阳区 (2)震中在武汉市郊区及其边缘地带的地震目录列表3.2-2。
表3.2-2
序号 时间 震级(Ms) 震中 地点 武汉市区实际烈度 1 1522.4.25 3.5 30.7 114.7 黄冈黄陂间 4 (黄陂区) 2 1545 3.5 30.5 114.7 武昌鄂城间 4 3 1576 4.5 30.0 114.2 武昌蒲圻间 5 4 1605.3 4.5 30.2 114.5 江夏区 5 5 1614.5.10 4.25 30.5 114.5 江夏区北 4 6 1652.5 3 30.5 114.0 蔡甸 4 (蔡甸区) 7 1867.3.15 3.25 30.6 114.0 汉口汉川间 4 8 1885.11.3 3.5 30.5 114.4 武昌鄂城间 4 9 1906.1.26 3 30.9 114.3 新洲 4 (新洲区) 10 1910 3.25 31.0 115.0 新洲麻城间 4 (新洲区) 11 1914 4.25 30.9 114.9 武汉麻城间 4 注:表5中有郊区烈度的,市区无有感记录。
3、武汉毗邻地区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列表3.2-3。
表3.2-3 序号 日期 地点 震级 震中烈度 1 294.7 安徽寿县 5 七 2 319.1.8 湖北蕲春 5 六 3 1336春 湖北黄梅 4.75 六 4 1407.11 湖北钟祥 5 六 5 1425.3.7 安徽六安 5 七 6 1469.11.4 湖北钟祥 5.25 七 7 1556.1 湖南岳阳 5 七 8 1584.3.6 湖北英山 5.5 七 9 1603.5.30 湖北钟祥 5 六 10 1630夏 湖北天门 5 六 11 1630.10.4 湖北沔阳 5 六 12 1631.8.14 湖南常德 6.5 八 13 1634.3 湖北黄岗 5.5 七 14 1640.9 湖北黄岗 5 六 15 1652.2.10 安徽霍山 5 六 16 1652.3.23 安徽霍山 6 七~八 17 1831 安徽凤台 6.25 八 18 1863.6.30 湖北崇阳 5 六 19 1897.1.5 湖北阳新 5 六
15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续表3.2-3 20 1911.2.6 江西九江 5 六 21 1913.2.7 湖北麻城 5 六 22 1913.2 河南信阳 5 六 23 1917.1.24 安徽霍山 6.25 八 24 1925 河南商城 5 25 1954.2.8 湖北蒲圻 4.75 六 26 1954.6.17 安徽六安 5.25 六 27 1954.7.3 河南潢川 5 六 28 1954.12.14 河南光山 4.9 29 2005.11.26 江西九江 5.2 六 30 2011.1.20 安徽安庆 4.8 六 3.2.2、稳定性评价
本区地震活动在时间上表现了平静与活跃的相互更替,地震平静期内主要是应变能量的聚集,也可能伴随一些微震和弱震的发生。武汉地区史载的地震活动情况,其活动周期与之一致,但在震级上则以微震、弱震居多,偶有伴生中强震出现。
本区地震活动的时间涨落特征基本上与长江区、华北区一致,存在一个约300余年的周期。自1400年以来,大致可分为两个地震活动周期,每一个活动周期约为320年。约在1400~1720年为第一活动期,1720年至今为第二活动期,这两个地震活动周期的总体特征相似。前一个地震活动周期的能量释放较高,后者稍低,且具有分散释放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地震活动周期可概括为由应变能量积累阶段、应变前兆能量释放阶段、应变能量大释放阶段以及剩余应变能量释放阶段所组成。第
一活动期在1400年左右为平静期,平静期中仍有个别中强震单发,到1500年后进入应变前兆能量释放阶段,1603年到1652年为地震应变能量释放高潮,到1700年前后转入平静期。1800年前后地震活动再次逐渐增强,1900年左右再次形成另一能量释放高潮。以320年左右的地震周期估计,本区与长江带和华北带同样处在当前地震活动周期的尾声。在未来百年内,本区的地震活动处在剩余应变能量释放阶段和应变能量积累阶段,发生大于6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武汉市历史上遭遇外围地震波及烈度总体上属于有感烈度区,频次低,强度小,无破坏性高烈度出现。最大衰减波及烈度仅5.2度。最大实际烈度为5度强,此时的震情记载主要是人的感觉为“惊慌”,建筑物破坏为“掉瓦”,“玻璃窗震碎”,个别“破旧房屋倒塌”等等。据前述判断,武汉地区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烈度I≤6度,属于地壳稳定区。
由上述可知,拟建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沿线场地新构造运动活动弱,无全新活动断裂分布,地壳稳定性好。
16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1 地形特征及地貌单元
拟建工程线路起至武昌火车站静安路,穿晒湖,沿瑞景路,经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至洪兴巷,沿珞桂路穿华中师范大学至虎泉,穿伏虎山至珞喻路,进入东湖高新开发区,至终点光谷火车站。武昌火车站~静安路附近属长江冲洪积III级阶地(长江古河道)、静安路~珞狮南路附近属剥蚀堆积垅岗区(相当于长江冲洪积III级阶地),珞狮南路~珞喻路附近属剥蚀低丘区,珞喻路~光谷火车站段则属剥蚀堆积垅岗区(相当于长江冲洪积III级阶地),武金堤停车场、出入线属长江冲积I级阶地,线路自西向东呈抬高趋势,地面高程范围25.6~35.90米,桂子山最高达45.9m。具体地貌单元分区详见工程地质分区图(图表号09-1~09-10)。 4.2 工程地质分区说明
根据勘察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所处的地貌单元结合对拟建地铁工程有重点影响范围岩土层变化,将沿线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单元区,各分区工程地质评价见表4.2。
工程地质分区说明表
表4.2 分区 段号 里 程 地 形 地 貌 主 要 地 层 岩 性 工 程 地 质 评 价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 局部分布的淤泥对基坑及表层一般为填土及一上部填土及淤泥质土强度隧道均产生不利影响,特右AK35+656~ 地形较平坦,属般黏性土,厚度不大,低,软~可塑状一般粘性土别是软土与硬土界面易产右AK36+000 长江冲洪积III上部为硬塑状老黏性强度较差,老黏性土强度生滑动,老粘性土具裂隙,Ⅰ 武昌火车站~级阶地(长江古土,下部为原古河道沉高,工程性能较好,下部含有弱~中等膨胀潜势,遇水静安路附近 河道段)。 积的砂土层,近古河岸黏性土细砂及含黏性土中易软化崩解。覆盖层底部段局部揭露志留系的砂强度中等,下伏基岩工程分布的砂夹砾卵石中赋存泥岩。 性质优良。 的孔隙承压水可能对基坑及隧道有一定的影响。 右AK36+000~ 右AK39+400 表层一般为填土及一老黏性土具胀缩性,局部静安路~珞狮长江冲洪积III般黏性土,厚度不大,部填土强度低,软~可塑状有弱~中等膨胀潜势,遇Ⅱ 南路 级阶地剥蚀堆积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一般黏性土强度较差,老黏水易软化,石英砂岩夹泥右AK42+000~ 垄岗区,地形平统硬塑状老黏性土,下性土强度高,工程性能较岩软弱不均,局部岩溶较右AK48+254 坦。 伏志留系石英砂岩、泥好,下伏基岩工程性质优发育,对盾构穿越定向有珞喻路~光谷盆系石英砂岩、二叠系良。 较大影响。 火车站附近 灰岩。 表层一般为填土及一右AK39+400~ 剥蚀低丘区,地般黏性土,厚度不大,上部填土强度低,软~可塑老黏性土具胀缩性,局部有上部为硬塑状老黏性弱~中等膨胀潜势,Ⅲ 右AK42+000 形起伏较大,地珞狮南路~珞面标高在土夹碎石,下伏二叠系状一般粘性土强度较差,老遇水易软化,局部段岩溶发育,可喻路附近 23.08~45.90m 硅质岩、灰岩、石炭系黏性土强度高,工程性能较石英砂岩、泥盆系石英好,下伏基岩工程性质优良。能会对隧道及车站产生不 利影响。 砂岩、志留系泥岩。 表层一般为填土,下部为第四系全更新统一上部填土及淤泥质土强度局部分布的淤泥对基坑及低,软~可塑状一般黏性土隧道均产生不利影响,局IV 武金堤停车场长江冲积I级阶般黏性土及淤泥质土,及出入线 地,地形平坦 下部为冲积砂土层,下强度较差,下部砂层强度中部段岩溶发育,可能会对伏基岩主要为三叠系等,下伏基岩工程性质良隧道及车站产生不利影灰岩、白垩--下第三系好。 响。 泥质粉砂岩。
4.3 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各岩土层地层岩性按工程地质分区分述如下: 4.3.1 Ⅰ区(长江古河道) 一、填土(Qml)层 ①杂填土(地层代号(1-1))
杂色~褐灰~褐黄色,湿~饱和,高压缩性,由黏性土与砖块、碎石、块石、片石、炉渣等建筑及生活垃圾混合而成。该层土结构不均、土质松散,层厚5.0~5.6m,场地表层普遍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5年。
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层 ①淤泥质黏土(Q4al)(地层代号(3-4))
灰~褐灰色,饱和,流~软塑状态,高压缩性,含有机质、腐植物及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高。主要分布于该区沿线大部分地段,有一定厚度,其一般厚度3.9~6.4m,埋深5.0~5.6m。
三、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层 ①粉质黏土(Q3al+pl)(地层代号(7-2))
褐黄~黄色,呈稍湿、硬塑状态,中偏低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质结
17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核及条带状高岭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不均匀分布于该区沿线,其厚度3.2~5.1m,埋深9.3~11.4m。
○
2粉砂(Q3al+pl
)(地层代号(8-1))
褐黄~灰黄,呈稍密状态,中压缩性,含云母、长石、石英等矿物,其厚度12.6m,埋深14.4m。
○
3中砂(Q3al+pl)(地层代号(8-2)) 褐黄~灰绿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压缩性中,含石英、长石等矿物,其厚度18.0m,埋深27.0m。
○
4细中砂混粉质黏土(Q3al+pl)(地层代号(9-1)) 该层属古河道堆积物,颗粒组成均匀性较差,褐黄色,以细中砂为主,粘粒含量较高,含云母,呈饱和、中密状态,局部为粉质粘土,可塑状态。其厚度5.4m,埋深14.6m。
○
5砾卵石混粗砾砂、黏土(Q3al+pl
)(地层代号9-2):
该层属古河道堆积物,颗粒组成均匀性较差,黄~褐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岩、燧石组成,磨圆度一般,呈亚圆形,一般粒径为5~100mm,最大粒径150mm,含量约55%,充填粗砾砂、粘性土,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其厚度35.2m,埋深20.0m。
四、下伏基岩
○
6强风化泥岩(S)(地层代号(20a-1)) 灰~草黄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发育,主要由泥质转化的绢云因、碎屑石英及泥质组成,岩石风化呈土状,和碎块状,遇水软化,岩芯采取率70~75%。属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其厚度3.9m,层顶埋深55.2m。
○
7中风化泥岩(S)(地层代号(20a-2)) 灰~草黄色,泥质结构,块状及中厚层构造,岩石呈破碎状,裂隙发育,
裂隙面光滑,倾角陡,岩芯采取率80~95%,夹泥质粉砂岩,锤击声脆。属极软岩~软岩,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其揭露厚度6.7m,层顶埋深59.1m。
4.3.2 II区(长江冲洪积III级阶地剥蚀堆积垄岗区) 一、填土(Qml)层 ①杂填土(地层代号(1-1))
杂色~褐灰~褐黄色,湿~饱和,高压缩性,由黏性土与砖块、碎石、块石、片石、炉渣等建筑及生活垃圾混合而成(局部地表有15~30cm厚的砼地坪),在武汉科技大学小区内,局部回填为石英砂岩块石(1-1a)。该层土结构不均、土质松散,层厚0.3~6.4m,场地表层普遍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5年。
②素填土(地层代号(1-2))
褐灰~黄褐色,湿~饱和,高压缩性,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碎石、植物根茎,马路部分钻孔揭露三合土(1-2a)。土质呈稍密~中密状,层厚约0.7~6.5m,埋深0.0~2.6m。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
③淤泥(Ql)(地层代号(1-3))
灰~灰黑色,饱和,流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高压缩性,富含有机质及生活垃圾,具流变性,有腐臭味,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区沿线局部分布,其厚度0.7~1.7m,埋深1.0~3.1m。
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2al+pl)层 ①粉质黏土(Q2al+pl)(地层代号(6-1))
褐~褐黄色,饱和,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及少量条带状高岭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0.7~4.3m,埋深1.9~6.3m。
②粉质黏土(Q2al+pl)(地层代号(10-1))
褐~褐黄色,饱和,硬塑塑状态、中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及
18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少量条带状高岭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0.7~18.1m,埋深0.4~7.1m。
③粉质黏土(Q2al+pl)(地层代号(10-1a))
褐~褐黄色,饱和、可~硬塑状态、中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及少量条带状高岭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1.2~6.5m, 埋深6~9.4m。
④黏土夹碎石(Q2al+pl)(地层代号(10-2))
褐黄~褐红色,饱和、硬塑状态,中偏低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及团块状高岭土,夹碎石及少量块石,呈次棱角状,粒径10~50mm,含量15~30%(局部含量较高),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1.8~10.8m,埋深1.0~21.8m。
○
5粉质黏土(Q2al+pl
)(地层代号(10-3))
褐~褐黄色,饱和,硬塑塑状态、中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及少量条带状高岭土,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2.1~23.6m,埋深9.1~25.8m。
三、第四系残坡积物(Qel+dl
)
○
1红黏土夹碎石((Qel+dl
)(地层代号(13-2a))
棕红色~褐黄色,局部地段呈灰褐色,呈湿、硬塑状,含铁锰质氧化物,低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物,其间局部夹碎、砾石,碎、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不均约为10~30%,粒径一般在0.5-3.0cm间,个别大于5cm。该层层顶埋深为8.0~42.8m,层厚为1.2~24.7m。
○
2红黏土((Qel+dl
)(地层代号(13-2b))
棕红色~褐黄色,呈湿、可-软塑状,中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物,其间局部夹碎、砾石,碎、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不均约为10~30%,粒径一般在0.5-3.0cm间。该层层顶埋深为2.1~8.0m,层厚为12.0~45.0m。
○
3残积土((Qel+dl
)(地层代号(13-3)) 褐黄色,呈湿、可塑状,中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物,其间局部夹泥岩碎块,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不均约为5~10%。该层层顶埋深为0.8~9.5m,层厚为2.7~15.9m。
四、下伏基岩
1、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
1强风化泥质条带灰岩(T)(地层代号(16-1-1)) 红白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芯风化呈碎块、碎石夹土状,采取率约50%~65%,为极软岩。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2.2m,埋深24.0m。
○
2中风化泥质条带灰岩(T)(地层代号(16-1-2)) 红白条带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有溶蚀现象,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软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13.8~21.1m,埋深17.8~26.2m。
○
3灰岩(T)(地层代号(16-2)) 灰白色、灰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坚硬岩。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12.8~27.5m,埋深17.5~33.5m。
2、二叠系
○
1下统栖霞组(P1q)灰岩(地层代号(17b-2)) 青灰色、灰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与短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坚硬岩。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4.3~41.9m,埋深10.2~48.8m。
○
2下统栖霞组(P1q)中风化泥炭质灰岩(地层代号(17c-2)) 19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灰黑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与短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坚硬岩。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24.0~34.5m,埋深21.5~47.0m。
○
3下统马鞍组(P1m)灰岩(地层代号(17c-3)) 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与短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坚硬岩。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9.8m,埋深35.0m。
○
4下统马鞍组(P1m)强风化泥岩(地层代号(17d-1)) 灰黄色,岩芯大多风化为土状、碎石状,局部夹未完全风化岩块,锤击易碎,少数手可折断或捏碎,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失水易开裂,取芯率约65%,为极软岩。节理很发育,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揭露厚度2.2~30.7m,埋深15.0~39.5m。
○
5下统马鞍组(P1m)中风化泥岩(地层代号(17d-2)) 灰色,岩芯呈长柱状和短柱状,少量为碎块状,锤击易碎,锤击声哑,无回弹,失水易开裂,取芯率约70-90%,为软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揭露厚度2.0~27.3m,埋深19.5~45.7m。
3、石炭系黄龙组(C2h)、和洲组(C1h) ○
1中统黄龙组(C2h)灰岩(地层代号(18a-2)) 灰白色,细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与短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坚硬岩。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4.3~33.3m,埋深19.9~47.1m。
○
2中统黄龙组(C2h)炭质白云岩(地层代号(18a-3)) 灰黑色,细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一般发育,裂隙多为方解石脉充填。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与短柱状,取芯率约80-95%,属坚
硬岩。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局部分布,揭露厚度22.7m,埋深22.3m。
○
3下统和洲组(C1h)强风化泥质砂岩(地层代号(18c-1)) 黄褐~灰褐~灰色,风化强烈,呈硬土状,偶见尚未完全风化岩块,呈块状构造,泥质~粉砂质结构,裂隙发育,结构面含少量的铁锰质氧化物,采取率为80~90%。属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厚度1.7~4.4m,埋深5.5~14.3m。
○
4下统和洲组(C1h)中风化泥质砂岩(地层代号(18c-2)) 黄褐~灰褐~灰色,岩芯呈块状或柱状,泥质~粉砂状结构,中厚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倾角在45-70°左右,采取率为65-75%,属于软岩,岩体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厚度6.3~30.9m,埋深9.9~16.0m。
○
5下统和洲组(C1h)中风化泥质灰岩(地层代号(18d-2)) 灰~深灰色,岩芯呈块状或柱状,裂隙一般发育,裂面泥质充填,泥~泥微晶结构,波状微纹中厚~厚层层状,采取率为80~85%,属于较硬岩,软硬局部不均,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类。厚度9.6m,层顶埋深40.8m。
4、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
○
1强风化石英砂岩夹泥岩(地层代号(19-1)) 褐黄~棕红~灰色,岩芯大部分风化成砂土状,含少量黏性土,泥质胶结,手捏易散,局部夹未完全风化石英砂岩岩块。采取率为60-75%,属于较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类。厚度约1.5~37.2m,层顶埋深为1.1~20.0m。
○
2中风化石英砂岩夹泥岩(地层代号(19-2)) 褐黄~棕红~灰色,坚硬,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泥质胶结,锤击清脆。采取率为65-75%,属于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类。其揭露厚度4.1~34.5m,埋深3.8~31.4m。
20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续表4.4-1
σ δ n max (3-4a) 粉质黏土 min μ σ δ n (3-5) 粉砂、粉土、粉质黏土互层 (粉质黏土) max min μ σ δ n max (7-1) 黏土 min μ σ δ n max (7-2) 粉质黏土 min μ σ δ n max (7-3) 粉质黏土 min μ σ δ n max (8-1) 粉质黏土混 粉细砂 min μ σ δ n max (10-1) 粉质黏土 min μ σ δ 10.89 0.25 6 40.8 24.0 31.0 5.59 0.18 36 41.2 18.4 32.6 5.29 0.16 14 37.4 14.8 25.2 6.57 0.26 24 34.6 13.8 23.7 4.60 0.19 6 37.7 23.4 29.5 5.54 0.18 26 31.9 15.0 23.7 4.24 0.17 62 29.8 14.0 22.9 2.53 0.11 1.07 0.06 6 19.7 17.3 18.6 0.79 0.04 36 20.4 17.2 18.3 0.67 0.03 15 21.0 16.9 19.3 1.04 0.05 24 21.1 17.8 19.7 0.76 0.03 6 19.6 17.5 18.8 0.75 0.03 26 20.7 18.0 19.6 0.71 0.03 62 21.3 18.1 19.6 0.53 0.02 0.14 0.13 6 1.179 0.678 0.881 0.16 0.19 36 1.157 0.536 0.934 0.14 0.15 15 1.344 0.449 0.758 0.22 0.30 24 0.957 0.433 0.678 0.12 0.18 6 1.092 0.678 0.841 0.15 0.18 26 0.939 0.487 0.683 0.11 0.17 62 0.844 0.422 0.673 0.07 0.10 6.58 0.15 6 45.4 32.3 36.9 4.92 0.13 32 54.0 28.1 36.9 5.05 0.13 14 54.1 26.5 36.9 10.12 0.27 24 54.5 24.3 35.8 7.73 0.21 6 40.8 30.6 35.3 4.15 0.11 26 48.0 21.4 32.9 5.53 0.16 62 53.5 26.4 35.9 4.48 0.12 4.36 0.17 6 24.7 19.4 22.1 2.14 0.09 32 27.9 18.2 22.7 2.25 0.09 14 28.8 13.4 20.7 4.90 0.23 24 30.6 12.8 20.1 4.18 0.20 6 25.2 19.2 21.6 2.55 0.11 26 26.9 13.2 19.8 2.75 0.13 62 26.9 15.2 20.8 2.00 0.09 2.69 0.16 6 20.7 12.3 14.7 3.23 0.21 28 18.0 10.1 13.5 2.17 0.16 8 26.9 15.2 20.1 3.96 0.19 19 19.4 10.1 14.0 2.77 0.19 5 19.6 11.4 13.6 20 17.6 10.4 13.5 2.02 0.14 59 18.8 10.4 14.6 2.18 0.14 24 0.90 0.29 0.70 0.17 0.25 6 0.56 0.26 0.41 0.14 0.34 8 0.19 0.09 0.14 0.03 0.25 5 0.68 0.37 0.48 20 0.69 0.35 0.46 0.10 0.23 36 0.25 0.07 0.13 0.04 0.30 0.14 0.15 5 0.78 0.40 0.66 0.15 29 0.56 0.16 0.39 0.14 0.35 7 0.20 0.10 0.13 0.03 0.28 18 0.21 0.09 0.14 0.03 0.26 5 0.43 0.25 0.31 15 0.35 0.15 0.21 0.06 0.28 53 0.22 0.07 0.13 0.03 0.29 0.19 0.27 5 0.46 0.21 0.34 0.11 35 11.7 3.2 5.2 2.23 0.42 7 16.2 8.3 12.7 3.18 0.25 18 17.7 7.1 12.3 3.16 0.25 5 6.6 4.4 5.8 15 9.0 4.3 6.9 1.73 0.25 53 23.4 7.9 13.7 3.84 0.28 0.82 0.24 5 7.4 3.8 4.9 1.45 1.19 0.25 3 10 4 7 5 30 14 19 4 24 7 15 5 22 10 16 3 13 8 9 9 19 9 13 3.39 0.24 20 29 10 19 5.89 0.29 4.61 0.27 3 82 15 39 5 26 11 16 4 60 22 36 5 79 43 59 3 32 14 24 9 40 18 30 9.77 0.30 20 89 36 67 17.35 0.25 1.44 0.26 1 15 15 15 5 13 4 7 3 21 12 17 5 25 11 17 2 20 14 17 7 27 11 20 5.77 0.28 4.28 0.30 1 35 35 35 5 44 8 23 3 80 23 50 5 79 64 70 2 120 80 100 7 75 29 58 14.62 0.25 1 34 34 34 4 39 27 32 2 3.5 3.2 3.35 3 5.6 4.6 5.20 3 7.2 6.1 6.63 3 6 4.3 5.00 1 6.6 6.6 6.6 11.50 1 57 57 57 1 28 28 28 0.47 1 1.16 1.16 1.16 1 1.3 1.3 1.3 1 0.50 0.50 0.50 1 0.38 0.38 0.38 2 0.38 0.33 0.11 0.12 6 0.90 0.71 0.83 0.08 0.10 32 1.11 0.65 0.91 0.09 0.10 14 1.07 0.55 0.75 0.16 0.21 24 1.01 0.54 0.67 0.11 0.16 6 0.97 0.76 0.83 0.07 0.08 26 1.03 0.55 0.74 0.13 0.18 62 0.83 0.51 0.06 0.09 2 33 19 26.00 2 76 69 6 124 39 2 4 2 3.00 2 9 2 6 10 3 1 37.2 37.2 37.2 3 36.8 26.1 32.90 10 69.5 25.4 49.51 14.74 0.30 2 43.4 29.2 36.30 7 71.5 20.1 46.39 17.31 0.37 72.50 5.50 0.36 0.64 81.50 6.00 30.51 2.53 0.37 0.42 26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续表4.4-1
n max (10-1a) 粉质黏土 min μ σ δ n max (13-1) 砂砾岩残积土 min μ σ δ n (13-2) 红黏土 max min μ 21 26.8 20.0 23.5 1.84 0.07 7 31.9 22.4 27.5 3.64 0.13 1 35.8 35.8 35.8 21 20.6 18.2 19.5 0.48 0.02 6 19.8 17.5 18.5 0.87 0.04 1 18.2 18.2 18.2 21 0.820 0.554 0.684 0.06 0.08 6 1.007 0.687 0.857 0.13 0.15 1 1.000 1.000 1.000 21 37.6 26.9 31.7 2.89 0.09 7 50.8 40.2 45.8 3.84 0.08 1 59.9 59.9 59.9 21 21.9 17.6 19.0 1.13 0.05 7 29.1 19.9 22.7 3.20 0.14 1 33.0 33.0 33.0 19 17.6 10.1 13.0 2.02 0.15 7 26.3 20.3 23.1 2.19 0.09 1 26.9 26.9 26.9 1 0.10 0.10 0.10 18 0.56 0.20 0.34 0.09 0.28 5 0.29 0.12 0.20 0.08 1 0.19 0.19 0.19 18 0.33 0.10 0.22 0.06 0.27 5 0.46 0.14 0.24 0.13 1 10.5 10.5 10.5 18 10.5 4.5 7.5 1.83 0.24 5 12.5 4.2 8.8 3.36 9 22 10 14 4.35 0.29 2 20 10 15 9 62 28 45 12.28 0.27 2 98 51 74 3 10 5 7 3 64 40 49 3 34 18 26 1 31 31 31 2 34 27 30.50 1 25.0 25.0 25.0 1 1.47 1.47 1.47 1 0.38 0.3 0.3 21 0.94 0.59 0.74 0.08 0.10 7 0.63 0.55 0.59 0.03 0.05 1 0.59 0.59 0.59 2 150 41 1 18.0 18.0 18.0 2 7 3 1 9.0 9.0 1 65.8 65.8 65.8 2 63 29.9 1 45.8 45.8 45.80 95.50 5.00 9.0 46.45 27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指标统计表
表4.4-.3 地层 岩土 试验 代码 名称 孔数 最大值最小值 平均值标准值 n (MPa) (MPa) (MPa) ps (MPa) (3-2) 粉质黏土 2 1.18 0.94 1.06 1.00 (3-4) 淤泥质黏土 3 0.73 0.43 0.56 0.50 3 0.97 0.75 0.83 0.79 (3-5) 粉质黏土、粉粉质黏土 土、粉砂互层 粉土 3 1.66 1.14 1.42 1.28 粉砂 3 3.09 1.53 2.20 1.86 (4-1) 粉砂 2 6.59 5.48 6.04 5.76 (4-2) 粉细砂 3 11.72 10.46 11.28 10.87 (4-2a) 粉土 1 4.36 4.36 4.36 3.92 注:统计数不足6件时,标准值按最小值平均,仅1件时按9折取值。 标贯击数N(实测值)分层统计表
表4..4.-4 地层 岩土 试验 代码 名称 次数 max min μ 标准差 变异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值n σ 系数 δ Ψ N (击) 3-4 淤泥质黏土 7 5.0 2.0 3.5 0.97 0.27 0.79 2.9 3-5 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互层 1 5.0 5.0 5.0 4.5 4-1 粉砂 8 16.0 7.0 8.3 3.01 0.30 0.79 6.6 4-2 粉细砂 23 25.0 16.0 20.9 2.52 0.12 0.95 20.0 4-3 中粗砂混砾卵石 1 28.0 28.0 28.0 25.2 6-1 黏土 2 26.0 10.0 18.0 14.0 7-2 粉质黏土 2 17.0 14.0 15.5 14.8 8-1 粉砂 4 36.0 25.0 29.2 27.1 8-2 中砂 3 40.0 33.0 36.6 34.8 9-1 细中砂混粉质黏土 2 12.0 11.0 11.5 11.3 10-1 粉质黏土 50 26.0 12.0 17.4 3.58 0.20 0.94 16.5 10-1a 粉质黏土 1 12.0 12.0 12.0 10.8 10-2 黏土夹砾石 3 31.0 15.0 23.6 19.3 10-3 黏土 6 26.0 15.0 19.6 4.36 0.22 0.81 16.1 13-2a 红黏土夹碎石 12 26.0 11.0 17.1 4.01 0.23 0.87 15.1 13-2b 红黏土 2 19.0 18.0 18.5 18.3 13-3 残积土 8 31.0 19.0 23.1 3.87 0.16 0.88 20.5 16-1-2 中风化泥质条带灰岩 2 13.0 11.0 12.0 11.5 20a-1 强风化泥岩 3 37.0 34.0 35.6 34.8 20a-2 中风化泥岩 1 41.0 41.0 41.0 36.9 注:1、统计样本件数不足6件时,标准值取小值平均值;
2、表中及“工程地质剖面图”中所标明的标贯击数N值均为实测值。
砂土的颗粒分析统计表
表4.4-5 地层编号 颗粒组成百分数(% ) 及 项目 >2.0 2.0~0.5 0.5~0.25 0.25~0.075 0.075~0.005 <0.005 岩土名称 (㎜) (㎜) (㎜) (㎜) (㎜) (㎜) n 2 4 4 4 (3-5) max 0.2 3.1 87.8 15.7 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 min 0.1 0.1 83.6 10.3 μ 0.1 1.0 86.2 12.6 n 9 9 9 9 9 max 14.7 38.8 74.3 18.1 10.2 (4-2) min 0.3 1.6 30.5 9.0 3.1 粉细砂 μ 5.4 15.4 60.2 12.3 6.3 σ 5.56 10.51 12.84 3.05 2.19 δ 2.00 0.68 0.21 0.24 0.34 n 1 1 1 1 1 1 (10-2) max 86.0 2.7 0.9 1.9 4.0 3.5 黏土夹砾石 min 86.0 2.7 0.9 1.9 4.0 3.5 μ 86.0 2.7 0.9 1.9 4.0 3.5
28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4.4-6 天然重度 地层编号 及 岩土名称 项目 γ (kN/m3) n max min (16-2) 灰岩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17b-2) 灰岩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17c-2) 中风化 泥炭质灰岩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17c-3) 灰岩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天然状态 抗压强度 frc (MPa) 饱和状态 抗压强度 frc (MPa) 2 49.9 45.8 47.8 46.8 10 83.6 26.6 39.5 18.00 0.34 0.79 31.6 1 14.8 14.8 14.8 1 38.8 38.8 38.8 (20a-2) 中风化 泥岩 (19-2) 中风化 石英砂岩夹泥岩 (18d-2) 中风化 泥质灰岩 (18c-2) 中风化 泥质砂岩 (18a-3) 炭质白云岩 地层编号 及 岩土名称 项目 天然重度 γ (kN/m3) n max min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n max min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天然状态 抗压强度 frc (MPa) 1 9.2 9.2 9.2 6 18.2 1.6 4.6 6.38 0.83 0.30 1.4(小) 续表4.4-6 饱和状态 抗压强度 frc (MPa) 1 35.2 35.2 35.2 3 7.9 6.6 7.0 0.74 1 62.0 62.0 62.0 55.8 5 140.5 3.9 45.6 55.91 24.75 10 32.3 1.7 7.1 10.99 0.87 0.48 3.5 29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续表4.4.6-1
天然重度 地层编号 及 岩土名称 项目 γ (kN/m) n max (20b-2) 中风化 泥质砂岩 min ave σ δ 修正系数 标准值 3围限。河谷冲积层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为松软的黏性土,下部为松散的砂及砂砾石层,分别赋存孔隙水和孔隙承压水。中上更新统的老黏性土为隔水边界。
唯有西北部东西湖区处于江汉平原的东缘,冲积层连成一片,地下径流从西北方上游通过一定断面,顺地势流入本区,对区内进行一定水量的补给,这可视为地下水的补给边界。
本区冲积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补给边界主要有两种:一是本区Ⅰ、Ⅲ级阶地的广大地面,接受充沛的大气降水补给;二是西侧区的长江,使Ⅰ级阶地中全新统冲积层被分割,且由于长江的侧蚀及下切作用,沿江地段冲积层上的黏性土已被切穿,河床达到下部砂层中,因而江水与湖泊地表水冲积层地下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江水;丰水期江水补给地下水,可视之为已知水位的补给边界。
武汉市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区内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湖塘、沟堰星罗棋布,勘察场地沿线地下水主要受长江控制。其次受沿线其它地表水系如汤孙湖、汤逊河、沙咀湖、菱角湖等影响,上述湖泊处于剥蚀垅岗区湖泊大多由中更新世末地壳上升,古云梦泽退缩而形成的残留湖,水面高程一般18.0m左右,湖水深2~8m。
勘察场地沿线地下水主要类型有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等,上述几类地下水中,以孔隙承压水及岩溶裂隙水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最为突出。
5.2 地下水类型赋存与运动特征
5.2.1 上层滞水
分布于沿线人工填土层中或浅部暗埋沟塘处,主要接受地表排水与大气降水的补给,另外武昌、洪山老城区中较早的污水管渠及供水管的渗漏亦是其重
天然状态 抗压强度 frc (MPa) 饱和状态 抗压强度 frc (MPa) 5 9.9 1.8 6.6 3.46 4.2
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武汉地区出露和隐伏岩层从志留系到三叠系均有分布。在各期地质活动中,形成了本区背斜轴部志留系页岩地层的多层裂隙空间和背斜两翼泥盆、石炭、二系、三叠可溶岩、碎屑岩的多组裂隙,在大气降水入渗和上覆含水层补给之下成为地下水运移和储集的场所,并沿背斜轴部呈线状延展分布,而背斜核部志留系的砂页岩和泥岩则含水微弱,相对成为背斜内地下水分布的隔水边界。
在本区,断陷盆地内沉积了较厚的白垩—下第三系地层,为一套泥质岩和砂砾岩互层,其中砂岩、含砾砂岩夹玄武岩,裂隙较发育,盆地形成白垩—下第三系弱含水的裂隙承压含水层,本区西北部东西湖区还分布有上第三系地层,为一套灰绿色黏土岩和粉细砂岩、砂砾岩、呈半胶结状,含裂隙孔隙承压水。这些断陷盆地四周边界基本上以断裂与古生界地层接触。
本区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受晚近期构造运动控制,中晚更新世时期曾因河流泛滥形成本地区老黏性土,后经长江、汉江下切侵蚀作用使河床逐渐固定下来,全新世时期堆积了厚达数十米的全新统冲积层,并被中上更新统老黏性土
30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要的补给源,上层滞水因其含水层物质成份、密实度、透水性、厚度等不均一性而导致水量大小不一,水位不连续,无统一自由水面等特征,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0.2~3.6m。
5.2.2 孔隙承压水
Ⅰ级阶地全新统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层、砂土层及砾卵石层中承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为5~40m,含水层渗透性一般随深度递增,承压水测压水位绝对标高一般为15.0~20.0m(黄海高程),与长江、汉江水有密切水力联系,呈压力传导互补关系;另据场地沿线收集的现场水文地质试验资料,结合武汉地区工程经验,拟建沿线Ⅰ级阶地承压水测压水位标高约为15.0~17.0m,距离长江越近,地下水受长江水位影响越大,丰水期水位较高,最高可达21.0m,变化幅度较大,该阶地上含水层多具中等~强渗透性,单井涌水量大多在1000~2000吨/日,水量较丰富。
Ⅲ级阶地局部地段分布的中更新统含黏性土细砂夹碎石层中赋存有承压水,该段主要分布于武昌火车站至静安路一带古河道中,呈条带状分布,含水层厚度一般10~40m,局部超过50m,其补给源除大气降水及侧向补给为主外,还接受基岩裂隙水补给,其含水层渗透系数一般小于Ⅰ级阶地中砂层,根据4号线一期武昌火车站勘察抽水试验显示,其承压水测压水位标高为15.0m左右,含水层呈弱~微渗透性,单井涌水量大多在100~500吨/日,水量较小。
5.2.3 碎屑岩裂隙水
勘察场地沿线分布有自古生界志留系至新生界上第三系多种基岩,基岩裂隙水多赋存于中~微风化基岩裂隙中,补给方式主要由上覆含水层下渗补给,其次为有裂隙连通性较好的基岩直接出露于周边地表水体接受地表水补给,总体而言砂岩等硬质岩呈脆性,多具张性裂隙而含少量裂隙水,而黏土岩等软岩节
31
理、裂隙多被泥质充填而水量贫乏。
5.2.4 岩溶裂隙水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主要为覆盖—埋藏型,富水性受构造和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小悬殊。由于裂隙是地下水的赋存场所,岩溶裂隙水的富水性与构造密切相关。断层带附近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是岩溶裂隙水富集的有利地段。
据勘探试验资料,岩溶裂隙水一般在岩溶发育且充填率较低的地段富集,上述地段构成了岩溶裂隙水的富集范围。而基岩面以下至高程-12m以上,岩溶虽发育,但溶洞充填率高,地下水赋存空间小,故富水性相应较贫。长江冲积Ⅰ级阶地岩溶裂隙水水位标高在18.4~20.2m;剥蚀垄岗区岩溶裂隙水水位标高在20.5~21.5m。
据武汉相关地质资料显示:石碳系上统黄龙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岩溶较发育,相对富水;二叠系上统灰岩受碎屑岩所夹持,补给条件差,岩溶不甚发育,富水性相对较差,钻孔单位涌水量相差10~37倍以至100倍以上,凡遇溶洞或断裂带的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都较大。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三叠系中、下统灰岩钻孔单位涌水量多在23.99~139.15t/d.m之间。
拟建沿线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石炭、二叠、三叠系灰岩裂隙或溶洞中,本次勘察中共揭露31处灰岩,部分钻孔溶蚀现象较为明显,局部钻孔内发现溶洞,内多被可~硬塑状黏性土混碎石充填,但未见土洞或大型溶沟、溶槽发育,钻探中未见掉钻现象。
按灰岩上覆土层富水性可分为两区:
1、上覆全新统砂层区,该区段位于Ⅰ级阶地,主要分布于武金堤停车场出入线起始端位置(里程RDK0+000~RDK0+200),本区岩溶裂隙水由上覆砂层中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孔隙承压水下渗补给,而该层中赋存的孔隙承压水与长江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
2、上覆老黏性土及碎石区,该区位于Ⅲ级阶地及剥蚀垄岗区,主要分布于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至洪兴巷(里程右AK38+200~39+400)、虎泉街附近水量较大。
(里程右AK40+900~41+200)、光谷智慧城至新南路光谷新世界(里程右AK45+200~47+150)及对比线路段(光谷智慧城至佳园路口段),本区灰岩呈长条状分布,上覆隔水层(老黏性土),大气降水不能直接补给,只能通过地表水或其它含水层越流补给。
本区岩溶裂隙水的径流特征与岩溶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在岩溶发育程度高、溶洞充填率低的地段,岩溶裂隙水交替循环快,呈管状紊流;相反,径流缓慢。拟建场地岩溶裂隙水除被水井开发利用外,排泄方式主要是枯水季节排入地表水体或含水层(砂层)。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地下水水位变化与江水水位的涨落有密切关系,尤其近江边的钻孔水位受江水位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本区岩溶裂隙水与地表水(长江)具有水力联系。
依据现场勘察及武汉市水文地质资料,初步判定:Ⅰ级阶地下覆灰岩岩溶裂隙水水量较小,单井涌水量在100~500吨/日,Ⅲ级阶地及剥蚀垄岗区灰岩区水量贫瘠、单井涌水量在<100吨/日;另因岩溶发育受诸多因素控制,覆盖型岩溶裂隙水补、径、排条件很复杂,工可勘察工作量有限,因此不排除部分地段有较好的储水构造和入渗补给条件,岩溶裂隙水水量大小及赋存运动特征有待下阶段作进一步评价。
5.2.5 其它类型地下水
根据勘察场地沿线勘察成果结合本地区工程经验,位于III级阶地垄岗地区坳沟中的粉土层或与基岩接触的残坡积层中存在有潜水,其中坳沟中粉土含水层一般呈封闭型,含水与透水性较差,水量不大,主要接受地表水体补给。残坡积层中水量大小与该层中黏性土含量和碎石含量、结构密实程度和孔隙大小以及补给来源的大小有关,若碎石含量高,孔隙大,且位于基岩裂隙水排泄区,
32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5.3 场地水文地质分区
根据拟建工程勘察范围内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段说明详见表5.3。
按拟建工程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将场区水文地质分为四个区,划分标准判断,场区杂填土一般为强透水层,覆盖层中的黏土为不透水层,粉质黏土为微透水层,粉土属弱透水层,粉、细砂为中等透水层,局部存在的中砂、粗砂、圆砾土属强透水层。
据本区岩土体渗透性经验数据集合抽水试验结合地区经验值,各种土层渗即一级阶地(I区)、长江冲洪积三级阶地(II1区)、剥蚀垄岗区及剥蚀低山残丘区(II2区),简要描述如下表(表5.3):
表5.3 分区 地下水分布特征 编号 分布范围 地貌单元 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分布 隔水层分布 上部填土层中上层滞水,无统一自由水位;长江冲积Ⅰ上层滞水、潜沿线周边填土层中赋存潜水,该潜水有充足上部黏性土的补给源,其水位一般情况下随长江江水涨为隔水层顶I 武金堤停车场级地,地形水、丰富孔隙及出入线 局部有一定承压水、少量落而变化;下部互层中砂土、粉土与砂、卵板,下部半成起伏 岩溶裂隙水 石中含孔隙承压水,与长江有水力联系,含岩基岩为相水层厚度5~40m,下部基岩中二叠系灰岩及对隔水底板。 溶洞中赋存岩溶水。 右AK35+656~ 表层填土中上层滞水,无统一自由水位;下上部老黏土右AK36+000 长江冲洪积上层滞水、较部(8)、(9)、(12))层砂土层中含丰富孔隙承为隔水顶板,II1 武昌火车站~三级阶地,承压水少量压水,与一级阶地水力联系密切,含水层厚中微风化基静安路附近 地形平坦 碎屑岩裂隙水 度5~25m;下部基岩含少量裂隙水。 岩为相对隔水底板。 右AK36+000~ 右AK39+400 静安路~珞狮南路 右AK42+000~ 剥蚀垄岗、上层滞水、岩表层填土中上层滞水,无统一自由水位;石上部老黏土、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灰岩及溶洞中赋存岩残坡积土为Ⅲ 右AK48+254 剥蚀低山残溶裂隙水及隔水顶板,中2珞喻路~光谷丘区,地形少量碎屑岩溶水;泥盆系及志留系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微风化基岩火车站附近 起伏较大 裂隙水 水量贫乏。 右AK39+400~ 为相对隔水底板。 右AK42+000 珞狮南路~珞喻路附近
5.4 地基土的水文地质参数
5.4.1 地基土的渗透系数及透水性
根据本次勘察室内渗透性试验结果及本区岩土体渗透性经验数据,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表10.3.5有关含水层的透水性
透系数建议值见表5.4-1:
岩土层渗透系数一览表
表5.4-1 土 层 名 称 渗透系数K(cm/s) 透水性评价 一般黏性土(3-2)、(3-4)、(6-1)层 (3.0~7.0)×10-6 弱~不透水 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3-5)层 (2.0~4.0)×10-4 微~中透水 粉细砂(4-1)、(4-2)层 (2.0~3.5)×10-2 中~强透水 中粗砂夹砾卵石(4-3)层 (4.0~7.0)×10-2 强透水 老黏土(7-2)、(10-1)、(10-2)、(10-3)、(10-4)层 (1.5~5.0)×10-7 不透水 细中砂混粉质黏土(9-1)层 (2.5~4.0)×10-6 微~弱透水 砂夹砾卵石层(9-2)层 (3.0~5.0)×10-3 中透水 砾卵石(12)层 (4.0~6.0)×10-4 强透水 5.4.2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参数
根据和平大道建设一路、建设五路、建设十路、徐家棚站、武昌火车站抽水试验成果,含水层抽水试验参数见表5.4-2。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参数表
表5.4-2
抽水地点 地貌单元 过滤器进水段地层 渗透系数 影响半径 (m/d) (m) 建设一路 一级阶地 (4-1)粉砂夹粉土、(4-2)粉细砂 15.53 274 建设五路 一级阶地 (4-1)粉砂夹粉土、(4-2)粉细砂 17.59 269 建设十路 一级阶地 (4-1)粉砂夹粉土、(4-2)粉细砂 15.59 300 徐家棚站 一级阶地 (4-1)粉砂夹粉土、(4-2)粉细砂 18.88 198 武昌火车站站 三级阶地(古河道) (11)含黏性土细砂夹碎石 1.55 116 33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5.4.3 相关区域灰岩的渗透系数
据相关区域灰岩渗透性试验:石炭系黄龙组(C2h)渗透系数为4.458m/d,二叠系栖霞组(P1q)渗透系数为1.020m/d,三叠系大冶组(T1d)渗透系数为6 场地地震效应
6.1 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小区划分
武汉市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又称麻城——常德地震带,属我国大0.170~0.599m/d,三叠系观音山组(T1g)渗透系数为0.043-0.448 m/d。 5.5 环境水水质及土壤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据本次勘察所取4组地下水样水质分析及7组土样结果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勘察区域沿线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HCO3- K + Na和HCO3-Mg型水,总硬度约2.08~3.06nmol/L。本次勘察所取的4组水样及7组土样分析结果,结合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地下水及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陆地震活动较弱的地带,具有强度中等偏低、频次不高、震源浅等特点。武汉市是地震活动微弱、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块,目前尚未发现第四纪全新世活动断裂。有史载以来,武汉目前无4.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记录,最近30年来,据仪器检测结果,也只在郊区(县)记录到几次震级小于2级的微小地震。历史记载表明,武汉市区主要是遭受外围中强震的波及影响,影响烈度多在Ⅴ度以下,最大影响烈度也小于Ⅵ度。根据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文件(武建设字[2002]311号)文、湖北省建设厅(鄂建文[2001]357号)文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武汉市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拟建建筑物应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按武震办[2007]4号文中《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11号线二期(武昌火车站~光谷火车站)段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分区为IIA区,武金堤停车及出入线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分区为IIIB区(Ⅱ、Ⅲ区分别代表设计基准期内不同超越概率的特征周期及地震加速度,各区取值详见小区规划图图例)。 6.2 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本场地YYJZ-Ⅰ16-73、YYJZ-Ⅰ16-5、YYJZ-Ⅰ16-111、YYJZ-Ⅰ16-35、YYJZ-Ⅰ16-c103、YYJZ-Ⅰ16-67、YYJZ-Ⅰ16-11钻孔内实测的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成果,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面20.0m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Vse为140.4m/s~242.3m/s。
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上述7个钻孔计算至基础底面以下10.0m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47.9m/s~484.5m/s。
34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根据实测波速值及武汉地区经验,各地层压缩波Vp及剪切波速Vs建议值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压缩波速 Vp(m/s) 剪切波速 Vs(m/s) 如下表:
表6.2-1
地层编号 岩土名称 压缩波速 剪切波速 Vp(m/s) Vs(m/s) 范围值 平均值 范围值 平均值 (1-1) 杂填土 408-427 415 139-153 144 (1-2) 素填土 411-421 416 141-151 146 (1-3) 淤泥 345 345 112 112 (3-2) 粉质黏土 —— 441 —— 152 (3-4) 淤泥质粉质黏土 361 361 138 138 (3-5) 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砂 467 467 181 181 (4-1) 粉砂 479 479 193 193 (4-2) 粉细砂 490 490 209 209 (4-3) 中粗砂混砾卵石 —— 572 —— 277 (4-3a) 粉质黏土 —— 450 —— 160 (6-1) 粉质黏土 —— 500 —— 250 (7-2) 粉质黏土 —— 559 —— 270 (8-1) 粉砂 —— 600 —— 220 (8-2) 中砂 —— 800 —— 270 (9-1) 细中砂混粉质黏土 —— 700 —— 250 (9-2) 砾卵石混粗砾砂、黏土 —— 850 —— 270 (10-1a) 粉质黏土 —— 531 —— 221 (10-1) 粉质黏土 531-566 547 220-253 238 (10-2) 黏土夹碎石 667-691 681 332-337 335 (10-3) 黏土 585-591 588 289-291 290 (10-4) 粉质黏土夹碎石 603-610 607 309-319 314 (13-2a) 红黏土夹碎石 621-627 624 331-346 339 (13-2b) 红黏土 —— —— (13-3) 残积土 695 695 350 350 (14) 钙质胶结土 —— 685 —— 369 (16-1-1) 强风化泥质条带灰岩 —— 1500 —— 700 (16-1-2) 中风化泥质条带灰岩 —— 2000 —— 1000 (16-2) 灰岩 —— 2000 —— 1000 (17a-1) 强风化硅质岩 —— 1500 —— 650 (17b) 灰岩 1601-2091 1846 912-1264 1088 (17c-2) 中风化炭质灰岩 —— 2050 —— 1050 (17c-3) 灰岩 —— 2100 —— 1100 (17c-4) 强风化炭质泥岩夹煤 905 905 468 468
范围值 平均值 范围值 平均值 (17c-5) 中风化炭质泥岩 —— 850 —— 450 (17d-1) 强风化泥岩 —— 850 —— 450 (17d-2) 中风化泥岩 —— 1400 —— 700 (18a-1) 灰岩 —— 2100 —— 1100 (18a-2) 炭质白云岩 —— 2100 —— 1100 (18c-1) 强风化泥质砂岩 —— 1030 —— 510 (18c-2) 中风化泥质砂岩 —— 1580 —— 730 (18d-2) 中风化泥质灰岩 —— 2150 —— 1150 (19-1) 强风化石英砂岩夹泥岩 —— 1480 —— 600 (19-2) 中风化石英砂岩夹泥岩 —— 1640 —— 855 (20a-1) 强风化泥岩 821-873 850 436-458 449 (20a-2) 中风化泥岩 1510-1551 1531 839-864 852 (20b-1) 强风化泥质砂岩 —— 980 —— 480 (20b-2) 中风化泥质砂岩 —— 1400 —— 800 注:表中范围值栏中横扛“——”表示该层未取得实测波速值,其对应栏的平均值系经验值。
根据以上各地层剪切波速平均值计算各工程地质单元分区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值如下表:
表6.2-2
等效剪切波速Vse 等效剪切波速Vse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工程地质分区 (GB50011-2010) (GB50111-2006)(2009年版) 计算深度:地表下20m或覆盖层厚度两者的小值 计算深度:地表下25.0m并不少于 结构底板下10m 计算孔号 单孔Vse (m/s) 范围值(m/s) 计算孔号 单孔Vse (m/s) 范围值(m/s)I区 YYJZ-Ⅰ16-1 181.7 192.4 YYJZ-Ⅰ16-2 174.5 174.5~181.7 YYJZ-Ⅰ16-1 YYJZ-Ⅰ16-2 185.2 185.2~192.4 YYJZ-Ⅰ16-5 217.7 YYJZ-Ⅰ16-5 237.8 II区 YYJZ-Ⅰ16-11 259.9 217.7~259.9 YYJZ-Ⅰ16-11 285.2 237.8~285.2 YYJZ-Ⅰ16-67 234.6 YYJZ-Ⅰ16-67 258.4 Ⅲ区 YYJZ-Ⅰ16-25 280.6 YYJZ-Ⅰ16-25 310 YYJZ-Ⅰ16-35 259.1 259.1~280.6 YYJZ-Ⅰ16-35 282 282~310 Ⅳ区 YYJZ-Ⅰ16-c103 164.4 YYJZ-Ⅰ16-c103 176 YYJZ-Ⅰ16-c117 145.8 145.8~164.4 YYJZ-Ⅰ16-c117 156 156~176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覆盖层厚度,确定各工程地质单元分区的场地土
35
正在阅读:
轨道交通勘察初勘报告 - 图文05-01
一周食谱举例07-06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07-05
预应力砼T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04-26
第八章氧化还原11-17
四季西湖作文600字06-17
数控车床编程期末考题05-24
我最喜欢的文具盒作文600字07-04
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01-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勘察
- 轨道
- 图文
- 交通
- 报告